黄疸病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23
一、引言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
为了更好地掌握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黄疸实训。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实训期间,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学习,我对黄疸的病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等。
2.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环节,我们跟随导师学习了黄疸患者的问诊、查体和辅助检查。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黄疸患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技能。
3.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环节,我们针对典型黄疸病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通过分析病例,我对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实训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为我们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而临床实践则让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我们的临床诊疗水平。
2. 重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诊断黄疸的重要手段。
在实训过程中,我认识到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对于黄疸的诊断至关重要。
通过询问病史,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和可能存在的病因;通过体格检查,我们可以发现患者的体征变化,为诊断提供线索。
3. 提高鉴别诊断能力黄疸的病因多样,鉴别诊断是诊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各种黄疸的鉴别诊断要点,并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自己的鉴别诊断能力。
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实训过程中,我意识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为治疗提供便利。
5. 严谨的工作态度黄疸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实训过程中,我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病例都认真负责,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四、总结通过本次黄疸实训,我对黄疸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一、背景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临床病例的诊疗水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我们于本月开展了病案讨论活动。
本次讨论选取了一例典型的临床病例,邀请了各科室的专家和医护人员参与。
以下是本次病案讨论教室的总结。
二、讨论内容1. 案例简介本次讨论的病例为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因“腹痛、发热、黄疸”入院。
患者既往有胆结石病史。
入院后,经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疑似胆管结石并发感染。
2. 初步诊断讨论初期,针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各位专家提出了初步诊断,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炎、肝功能异常等。
3. 治疗方案针对初步诊断,专家们讨论了治疗方案,包括抗感染、解痉镇痛、利胆排石等。
同时,讨论了治疗方案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4. 案例分析在深入分析病例的过程中,专家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全面剖析,包括病因、病机、病理生理等方面。
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讨论了如何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5. 总结与建议最后,专家们对本次病例讨论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依从性;(2)完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质量;(3)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提高团队整体水平;(4)持续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讨论效果通过本次病案讨论,达到了以下效果:1. 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临床病例的诊疗水平,加深了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理解;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各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学习;3. 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四、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病案讨论活动,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们将不断完善病案讨论制度,使之成为医院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总之,本次病案讨论教室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健康贡献力量。
入院记录姓名:*** 家长姓名:***性别:男家庭住址:******出生地:甘肃民勤可靠程度:可靠籍贯:入院日期:2015-6-23-16:00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6-23-16:30主诉:皮肤黄染20余天,部流脓半天。
现病史: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史,无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孕39+5周顺产,生于我院产科,分娩过程顺利,羊水II度污染,无脐带绕颈,胎盘无异常,无胎儿窘迫史,否认产伤史、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出生体重3500克,生后30分钟内开奶,母乳喂养,吃奶量正常。
于入院前20天(生后第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皮肤轻微黄染,4-7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10左右黄染渐退,无哭声高尖、嗜睡、呕吐、大便发白、腹泻等症状;第6天脐带结痂处有少量渗血,在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给予稀碘液涂擦,嘱家属每日做2次脐护,有异常及时复诊。
入院前半天患儿哭闹,黄疸加重,母亲发现患儿脐部流脓,急来就诊,以“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脐炎”收住。
患儿自出生以来意识清,精神反应可,食奶正常,体温正常,无嗜睡、惊厥、易激惹,大小便正常。
流行病史:无明确肝炎病人接触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过去史:母孕期体健,无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接触史。
开始喂奶时间:生后30分钟内,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排便时间:生后1小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已接种。
个人史:生于**妇幼保健院,第二胎,第二产,孕39+5周,自然分娩,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500克,1分钟阿氏评分9分,5分钟阿氏评10分。
家族史:父亲***,年龄26岁,常年在本县区打工,身体健康,血型不详。
母亲***,年龄27岁,务农,血型B型,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
母妊娠期体健,孕期无宠物接触史,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服药史,无吸烟、吸毒及冶游史。
母妊娠2次,同胞兄出生因先天发育畸形,放弃治疗。
第一期黄疸原因待查患儿,男,5天,因“身目黄染4天,嗜睡1天,抽搐2次”入院。
起病后无发热、气促、口吐泡沫。
G3P3,足月顺产,上有2姐,无类似病史,母血型:“O”型。
PE:T 37℃,R 40次/分,P120次/分,Wt 3kg 。
嗜睡,呼吸尚顺,双侧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中度黄染,面色苍黄,前囟2×2cm2,平,稍紧张,心肺无异常。
腹软,肝右肋下2.5cm,质中,脾左肋下未及。
脐干洁。
四肢肌张力下降,拥抱、握持反射未引出,吸吮反射存在。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30g/L,RBC 3.5×1012/L,WBC 15×109/L,PLT 150×109/L,Ret:0.015。
血型:A.肝功能:AST15u/L,ALT30u/L,总胆红素536umol/L,直胆10umol/L,间胆526umol/L。
根据以上资料:试写出本病可能的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红雪莲:一、诊断:新生儿溶血症(ABO血型不和)二、诊断依据:母血型:“O”型,患儿血型:“A”型,出生第二天出现身目黄染,嗜睡抽搐口吐泡沫(说明已有胆红素脑病)。
查体:双侧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中度黄染,面色苍黄。
肝大。
总胆红素536umol/L,直胆10umol/L,间胆526umol/L。
三、鉴别诊断:新生儿溶血症要和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败血症、蚕豆病和新生儿肝炎相鉴别。
1、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2-3天才出现黄疸,比较轻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一般10-14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血清胆红素稍高。
2、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与新生儿黄疸相似,孩子一般情况好,肝功能正常。
3、新生儿败血症:除黄疸外,往往有寒战、高热、中毒症状明显,皮肤往往有瘀点瘀斑。
4、蚕豆病:家族中有蚕豆病史,通常于进食蚕豆后24~48小时内发病。
5、新生儿肝炎: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才出现黄疸、大便颜色变浅、肝脏肿大质稍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黄疸病例分析与讨论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
黄疸的出现可以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包括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和血液疾病等。
本文将对黄疸病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病例分析病人信息- 性别:女性- 年龄:50岁- 主诉:皮肤发黄、尿液变深- 病史:无明显的肝脏疾病或胆道疾病病史体格检查- 皮肤:明显黄疸- 巩膜:黄染- 脾脏:无明显增大- 腹部:无压痛或包块检查结果- 血液检查:- 肝功能检查- 谷草转氨酶(ALT):轻度升高- 谷丙转氨酶(AST):轻度升高- 总胆红素:显著升高- 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血液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正常- 血小板计数:正常- 白细胞计数:正常- 凝血功能检查:正常- 腹部超声检查:肝、胆、胰无明显异常讨论根据病例分析,该病人出现了明显的黄疸症状,同时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
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病人可能患有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常见的病因包括肝内胆汁淤积、肝细胞性损伤、胆道梗阻等。
进一步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贫血引起的溶血性黄疸、药物性肝损伤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进一步的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因。
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对于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黄疸,可以考虑使用胆汁酸类药物来促进胆汁排泄。
对于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结而言,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多样。
对于黄疸病例的分析与讨论,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入院记录姓名:***家长姓名:***性别:男家庭住址:******出生地:甘肃民勤可靠程度: 可靠籍贯: 入院日期:2015-6-23-16:00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6-23-16:30主诉:皮肤黄染20余天,部流脓半天。
现病史: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史,无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孕39+5周顺产,生于我院产科,分娩过程顺利,羊水II度污染,无脐带绕颈,胎盘无异常,无胎儿窘迫史,否认产伤史、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出生体重3500克,生后30分钟内开奶,母乳喂养,吃奶量正常。
于入院前20天(生后第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皮肤轻微黄染,4-7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10左右黄染渐退,无哭声高尖、嗜睡、呕吐、大便发白、腹泻等症状;第6天脐带结痂处有少量渗血,在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给予稀碘液涂擦,嘱家属每日做2次脐护,有异常及时复诊、入院前半天患儿哭闹,黄疸加重,母亲发现患儿脐部流脓,急来就诊,以“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脐炎”收住、患儿自出生以来意识清,精神反应可,食奶正常,体温正常,无嗜睡、惊厥、易激惹,大小便正常。
流行病史:无明确肝炎病人接触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过去史:母孕期体健,无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接触史。
开始喂奶时间:生后 30分钟内,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排便时间:生后1小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已接种、个人史:生于**妇幼保健院,第二胎,第二产,孕39+5周,自然分娩,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500克,1分钟阿氏评分9分,5分钟阿氏评10分。
家族史:父亲***,年龄26岁,常年在本县区打工,身体健康,血型不详。
母亲***,年龄27岁,务农,血型B型,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
母妊娠期体健,孕期无宠物接触史,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服药史,无吸烟、吸毒及冶游史。
母妊娠2次,同胞兄出生因先天发育畸形,放弃治疗。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核黄疸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讨论日期:2012-07-24主持人:护士长A参加人员: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病例简介:床号:7床姓名:XX之子年龄:4天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病例特点:1、患儿22号晚始出现不吃少哭身体凉,无口吐泡沫、无气促呼吸困难,入院后多次出现角弓反张、频繁恶心无呕吐。
2、男性,孕39周余,孕母有孕高症病史,子痫前期重度,行剖宫产术产出,生后Apgar评分10分、体重3200g,生后2天出现黄疸。
3、体检:T35.1℃ P120次/分呼吸30次/分头面部黄染,前囟饱满,口周青紫肢端紫绀,生理反射减弱。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98 N78.2 L15.8末梢血糖30.3mg/dl血型:RH+ O型血总胆红素613umol/L颅脑CT示大片低密度区入院后治疗:保暖、吸氧、止惊、补充能量、抗感染、降低颅内压。
讨论记录:护士B: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各种围产期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严重者出生后12 h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或在新生儿早期死亡,或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痉挛和共济失调等胆红素脑病是指血清胆红素>342umol/L,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又称核黄疸。
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减退、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等。
A:请评估一下患儿的主要护理问题:护士C:1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恶心呕吐有关;2体温改变的危险: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成熟有关;4意识形态改变:与脑缺血缺氧、低血糖、核黄疸有关;5潜在的并发症:脑水肿脑瘫A:针对目前的护理问题应采取那些相关护理干预护士D:1、加强呼吸道管理: 首先根据窒息情况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清理时动作轻柔,如出现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立即拍打足底托背刺激呼吸,及时报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