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老子论语今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19
**********************************************************绪论(一):钱学森之问1中国古代教育的渠道有()。
A、官学B、私学C、家学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2“古之学者为己”,“为己”指的是学问向内求,为的是自我人格的提升。
()正确答案:√3“钱学森之问”指的是钱学森2015年向温家宝总理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正确答案:×绪论(二):孔子其人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出自()。
A、《论语·学而》B、《论语·为政》C、《论语·雍也》D、《论语·述而》正确答案:B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
()正确答案:√3“三十而立”中的“而立”指的是立学、立人。
()正确答案:√绪论(三):孔子“自传”1士希贤,贤希圣,圣希()。
A、人B、王C、天D、道正确答案:C2“士希贤”中的“希”指的是希望。
()正确答案:×绪论(四):孔子周游列国及《论语》的诞生1将孔子尊为“至圣”的是()。
A、司马迁B、利玛窦C、黑格尔D、程颐正确答案:A2《论语》是孔子的著述。
()正确答案:×学而篇(一):孔子的学习观1儒学要处理的关系不包括()。
A、人我关系B、群己关系C、物我关系D、天人关系正确答案:D2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其中不包括()。
A、父母俱在,兄弟无故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确答案:D3“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应当解释为()。
A、朋党B、朋友C、学生D、同门正确答案:D4今人的“学”指的是求知,古人之“学”不仅包括求知,也包括求道、做人。
()正确答案:√学而篇(二):君子之道1“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不包括()A、为人谋而不忠乎?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传不习乎?D、过而能改乎?正确答案:D2孔子认为什么人接近仁德?()A、坚毅B、木讷C、其言也讱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3“其为人也孝弟”中的“弟”是通假字,通“悌”。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1篇《〈论语〉十二章》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yì)(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然后君子。
”(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进,吾往也。
”(子罕)(9)子曰:“()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之()父,远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附:记忆导图将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江苏泰州·三模】《小窗幽记》中说:“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
”这个道理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河南·模拟预测】《〈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
阐述说话谨慎、做事勤勉,并向有道德的人看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阅读答案(集合15篇)《论语》阅读答案(集合15篇)现如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阅读答案1阅读《论语》(节选),完成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粗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3.下列加粗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wǎng dài2.愉快学过(旧)的知识3.B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略5.略。
《论语》阅读答案2《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70,共70.0 分)1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1.0分)1.0 分A、官学B、私学C、家学D、国学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这段话出自()。
(1.0分)1.0 分A、《论语》B、《大学》C、《中庸》D、《孟子》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3子曰:(),犹恐失之。
(1.0分)1.0 分A、学而不厌B、学而时习C、学如不及D、学不至谷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1.0分)1.0 分A、士可杀不可辱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杀身以成仁D、舍小我以成仁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王阳明B、王重阳C、王夫之D、王德威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6“要盟也,神不听”的意思是()。
(1.0分)1.0 分A、在被要挟的状况下定的盟约,连神也不听,更何况是人了B、私下达成的契约,神没有听见,因此也不会保佑C、达成盟约是最重要的,神不听信与人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7“有事,弟子服其劳。
”弟子指的是()。
(1.0分)1.0 分A、徒弟B、学生C、家里最小的孩子D、儿子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8子曰:“君子道者三”,孔子指的是()。
(1.0分)1.0 分A、仁者不忧B、知者不惑C、勇者不惧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9孔子说子路是个器,子路问何器也,孔子回答说,瑚琏也。
瑚琏指的是()。
(1.0分)1.0 分A、名贵的珊瑚B、盛酒用的器皿D、宗庙礼器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10孔子心目中的至德是()。
(1.0分)1.0 分A、仁道B、孝悌C、忠义D、中庸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1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1.0分)1.0 分A、有耻且格B、天下治矣C、民免而无耻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12子曰:何事于人,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道经(一)已完成成绩: 75.0分1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窗体顶端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窗体顶端A、庄子B、墨子C、荀子D、朱熹和王阳明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3“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
”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窗体顶端A、《金刚经》B、《论语》C、《道德经》D、《南华经》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4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我的答案:√得分: 0.0分×1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商务最高经典:()窗体顶端A、《古兰经》B、《玉皇经》C、《南华真经》D、《道德经》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2“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3《道德经》的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到81章称为《德经》。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1《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窗体顶端A、道和明B、无名和有名C、又常和无常D、有和无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2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窗体顶端A、《道经》一章B、《道经》二章C、《道经》三章D、《道经》四章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3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1“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窗体顶端A、满B、充盈D、尽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窗体顶端A、说话B、言语C、发号施令D、言传身教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窗体底端3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
2025届统编选必上高三语文文言篇目《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挖空训练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二、知识梳理一、文言知识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一词多义兴《诗》可以兴,可以观(动词,激发人的感情)从者病,莫能兴(动词,起身)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动词,兴办,举办)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动词,发生,产生)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勤勉)回虽不敏(形容词,聪慧)天之应人,敏于景响(形容词,快,疾速)居居无求安(名词,居住的环境)佛印居左,鲁直居右(动词,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动词,处于)昂其直,居为奇货(动词,囤积,储存)欲居之以为利(动词,占,占有)居有顷,倚柱弹其剑(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动词,停留,止息)胜质胜文则野(动词,超过)驴不胜怒,蹄之(动词,经得住,能承受)百战百胜(动词,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何可胜道也哉(动词,尽,完)正就有道而正焉(动词,匡正)名不正,则言不顺(形容词,正当,合适)其冠不正(形容词,不偏,不斜)心术不正(形容词,正直)正中下怀(副词,恰好)为正副二本(形容词,正式的,为主的,和“副”相对)日月正相望(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进行和持续,正在)克克己复礼为仁(动词,约束)然操遂能克绍(动词,战胜,攻破)何功不克(动词,完成,成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助动词,能够)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假设,如果)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连词,表顺承,就)死而后已(连词,表顺承,才)其请问其目(代词,它的)其“恕”乎(副词,表推测,大概,也许)古今异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6.1《老子》四章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类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埏埴.以为器埴:黏土B.凿户牖.以为室牖:窗户C.故有道者不处.处:相处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几:接近二、情景默写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从人的行为举例,主张无为立身,认为刻意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
(3)“比”“兴”是传统诗歌常见的手法,李白在《将进酒》中引出人生易老之感慨的比兴之句是“,”。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的“”一句表达出乐观自信的积极思想;“”一句表达了蔑视权贵的人生态度。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3)《<老子>四章》中,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A.安,指安然、安定,与《大学之道》“静而后能安”中的“安”词义相同。
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爱、非攻”。
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
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
D.活,指使……存活,“故亏父而自利”的“亏”表示使……受损失,两者用法相同。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
1.周朝用吉礼来接待宾客。
×2.西周的政治制度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嗣无权继承。
()√3.孔子一生中的第二个阶段指的是从政阶段。
()×4.孔子晚年很凄凉,经历了丧妻、丧子、丧徒之痛。
()√5.“学而时习之”中“时”的意思是“及时”。
()×6.老子将《学而》篇放在《论语》的开篇,意在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话中的“说”和“乐”意思相同,都是“高兴”的意思。
()×8.春秋时期“君子”指的是受人尊敬的有德之人,并且君子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9.“大德不官”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不做官,不屑于为官。
()×10.《说文解字》中有云:“教者,效也;育着,养子使作善也。
”()√11.“传不习乎”中“习”的意思是“学习”。
()×1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中“道”的意思是“道路”。
×13.论语的结构是绝对的首尾呼应。
×14.《论语》在结构上每章之间没有内在关系,是杂乱无章的。
×15.《诗经》有300篇,故简称《诗经三百》。
()×16.古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分为阴、阳两性。
()√17.“父母唯其疾之忧”暗含的意思是不要让父母为他担忧。
√18.在孔子看来在父母晚年是赡养他们就是孝敬老人。
()×19.孔子认为“君子比而不周,小人周而不比。
”()×20.“中庸”是孔子思想中最成熟的观点。
()√21.在《论语》中孔子认为“举枉错诸直,则民服。
”()×22.仁者爱人”指的不仅仅爱亲人,还包括芸芸众生,世间万物。
()√23.孔子认为君子没什么可与别人争的,如果有的话就是射箭时的“君子之争”。
()√24.“素以为绚兮”这句话中“素”指的是白衣服。
()×25.一首诗的优劣主要看它的语言是不是富有诗意。
()×26.古代有人称孔子为“圣人”“仁人”“仁者”,但孔子都一一否认。
《论语》是属于全人类的经典1下列选项中,哪一部经典不属于“四书”(C)A、《论语》B、《孟子》C、《孝经》D、《中庸》2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必须满足哪些条件(AC)A、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B、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拥戴C、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类拔萃D、销量永居榜首3《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
(错)研读《论语》的现实意义1“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C)A、《论语》B、《孟子》C、《庄子》D、《道德经》2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
这里的“时”有哪些意思(ACD)A、孔子平日里做事都很准时B、孔子思考着时代的根本问题C、孔子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回应时代的问题D、孔子为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无可无不可3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错)孔子的生平1“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B)A、老子B、孟子C、孔子D、曾子2孔子的祖先是哪里人(D)A、安徽B、陕西C、山东D、河南3从“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可以看出,孔子只是把俎豆当作很普通的玩具来玩耍。
(错)孔子治学1孔子几岁有志于学(B)A、12B、15C、18D、202孔子读哪一部经典时韦编三绝(C)A、《诗经》B、《尚书》C、《周易》D、《春秋》3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并不存在作为一门职业的儒生团体。
(错)4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
(对)孔子从政1孔子当政时期所施行的有远见的政治举措有哪些(AB)A、夹谷之会B、诛杀少正卯2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ACD)A、叔孙氏B、赵孙氏C、季孙氏D、孟孙氏3孔子认为,臣子必须对君王绝对地服从。
即使君主不行君道,臣子也要对君主不离不弃。
(错)孔子周游列国1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几年(B)A、13B、14C、20D、222下列哪一个国家,孔子周游列国时没有去过(C)A、卫B、郑C、秦D、齐3孔子晚年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是()AB。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1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官学独大B、私学式微C、家学没落'D、网教盛行正确答案:D2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A、官学B、私学…C、家学D、国学正确答案:D3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正确答案:D4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
()正确答案:√~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1文化的本质是()。
A、人化B、教化C、入圣D、得道-正确答案:A2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正确答案:A3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正确答案:4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正确答案:×5】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正确答案:√6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
()正确答案:√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1()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A、王阳明B、王重阳C、王夫之D、王德威正确答案:A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正确答案:、3孔子与弟子编纂了《论语》,构成了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正确答案:×4“学而时习之”,孔子之学有“觉”的意思,先觉觉后觉。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中“闷闷”的意思是:()1.0 分A、宽松B、不开明C、憋闷D、暴虐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2《史记》中“季札挂剑”的故事说明以下哪个道理:()1.0 分A、大德不官B、大道不器C、大信不约D、大时不齐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3“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中“时”的意思是:()1.0 分A、等待时间B、任何时间C、合适时间D、随意的时间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中“言”的意思是:()1.0 分A、说话B、发言C、言论D、发号施令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5《道德经》里“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中“母”的意思是:()1.0 分A、母体B、母乳C、母亲D、道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用的修辞方法是:()1.0 分A、拟人B、比喻C、排比D、借代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7孔子在《论语》里有云:“吾道一以贯之。
”这句话中“一”指的是:()1.0 分A、信B、忠C、仁D、礼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8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1.0 分A、教之B、富之C、养之D、治之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9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时应做到:()1.0 分A、观其言信其行B、三思而后行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为天下溪常德不离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这句话中“士”的意思是:()1.0 分A、士兵B、将士C、读书人D、士大夫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1“尝独立,鲤趋而过庭”中“趋”的意思是()。
1.0 分A、趋势B、归向C、快走D、追逐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2“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句话是指()。
1.0 分A、老子B、孟子C、庄子D、孔子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3下列哪项不是《论语》中论述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1.0 分A、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C、君子怀德,小人怀土D、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4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这句话中 “目” 的意思是:()1.0 分A、目标B、目的C、表现D、目的地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5“粗缯大布裹生涯。
1.1绪论(一):孔子其人1【单选题】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下列对“志于学”最准确的理解是(B )。
A、上学B、有志于学道C、学习知识D、学习做人2【多选题】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对于“立”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BCD)。
A、成家立业B、学问有所建树C、树立自己的人格D、安身立命3【判断题】“至圣先师”是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4【判断题】孔子的故乡在今天的山东青岛。
(×)1.2绪论(二):孔子“自传”1【单选题】下列哪个神话故事不能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C )A、夸父逐日B、精卫填海C、黄粱美梦D、女娲补天2【多选题】对“圣”字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贯通B、睿C、一事精通D、神圣的3【判断题】周敦颐是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
( ×)4【判断题】孔子在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
(√)5【判断题】孔子人生的最后五年主要是聚徒教书,整理文献。
( √)1.3绪论(三):孔子周游列国及《论语》的诞生1【单选题】关于《论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它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订的一部集子B、成书于战国初年C、是一部私家著述D、是孔子所著2【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汉代《论语》版本?( B)A、《鲁论语》有二十篇B、《张侯论》二十篇C、《齐论语》二十二篇D、古本《论语》二十一篇3【判断题】利玛窦认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4【判断题】在周游列国之后,孔子在七十岁时回到了鲁国,开始整理典籍。
(×)2.1学而篇(一):孔子的学习观(上)1【多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孟子的“人生三乐”?(ACD )A、父母俱在,兄弟无故B、蟾宫折桂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D、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2【多选题】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D )。
A、“学”不仅指求知,还包括求道、修身、做人B、“习”是温习的意思C、“学”指上学D、“习”不仅包括温习,还有见习的意思3【多选题】儒学主要处理哪几种关系?( ABCD)A、人我关系B、群己关系C、物我关系D、天人关系4【判断题】“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是指同门。
《论语》论教:教学理念1【单选题】“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体现了孔子的()。
B•A、修身思想•B、教育理念•C、治国原则•D、以上都错2【单选题】“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弘”可以解释为()。
C•A、弘大•B、弓箭•C、强,使之强•D、臂膀3【单选题】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开创的。
A•A、孔子•B、庄子•C、禹•D、齐桓公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体现了先秦平民求学的普遍状况的词语是()。
C•A、有教无类•B、五谷不分•C、宦驭侍师•D、以上都不是5【单选题】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孔子家人的人是()。
D•A、颜徵在•B、叔梁纥•C、孟皮•D、秦堇父6【多选题】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称呼。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太庙的曾用名?()ABC•A、世室•B、重屋•C、明堂•D、庖屋7【多选题】下列选项中,释义错误的是()。
A•A、克:吹嘘•B、伐:较劲•C、怨:埋怨•D、欲:欲望8【多选题】孔子用四种内容教授学生,分别是()。
ABCD•A、文•B、行•C、忠•D、信9【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孔子的教育理念的是()。
ABC•A、有教无类•B、温故而知新•C、人能弘道•D、道不同不相为谋10【判断题】“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表明孔子对人的相信。
正确11【判断题】《论语》中,“可以为”的意思是“可以成为”而不是“符合某种标准”。
错误12【判断题】“温故而知新”中的“温”可以解释为“寻也”。
正确13【判断题】在继承中创新,也是儒家文化观的一种。
正确《论语》论学:文化气象1【单选题】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
A•A、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人•B、诸侯以上各阶层的人•C、一切人群•D、以上皆错2【单选题】论语中有“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的句子,其中“出”与“入”相对而言,“出”指()。
C •A、出门•B、离开父亲•C、外出拜师学习•D、在家3【单选题】《论语》中提到的“《诗》曰”,是指引用了()的言论。
绪论(一):钱学森之问1(C)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渠道。
∙A、私学∙B、官学∙C、以上都对∙D、家学2“古之学者为己”中的“为己”,是指学问向内求,为的是提升自我人格。
(正确)3“钱学森之问”指的是2015年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错误)。
绪论(二):孔子其人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出自(A)。
∙A、《论语·为政》∙B、《论语·学而》∙C、《论语·述而》∙D、《论语·雍也》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华文化的奠基者是孔子。
(正确)3“而立”在“三十而立”中,指的是立学、立人。
(正确)绪论(三):孔子“自传”1士希贤,贤希圣,圣希什么?(D)∙A、王∙B、人∙C、道∙D、天2“希”在“士希贤”中的是指希望。
(错误)绪论(四):孔子周游列国及《论语》的诞生1(B)将孔子尊为“至圣”。
∙A、利玛窦∙B、司马迁∙C、程颐∙D、黑格尔2孔子的著述之一是《论语》。
(错误)学而篇(一):孔子的学习观1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其中不包括的是(C)。
∙A、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2(C)是“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的解释。
∙A、朋友∙B、朋党∙C、同门∙D、学生3【多选题】儒学要处理的关系包括(ABD)。
∙A、群己关系∙B、人我关系∙C、内外关系∙D、物我关系4知行合一是“学而时习之”中的“学”和“习”的含义。
(正确)5今人的“学”指的是求知,古人之“学”不仅包括了求知,也包括求道、做人。
(正确)学而篇(二):君子之道1孔子认为接近仁德的是(C)的人。
∙A、木讷∙B、坚毅∙C、以上都对∙D、其言也讱2“人不知而不愠”达到的是下面哪种境界?(D)∙A、而立∙B、不惑∙C、知天命∙D、耳顺3【多选题】“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包括(ABD)∙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为人谋而不忠乎?∙C、过而能改乎?∙D、传不习乎?4“其为人也孝弟”中的“弟”的意思是兄弟(错误)5在有子看来,行仁的根本是孝悌。
道经(一)1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我的答案:A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A、庄子∙B、墨子∙C、荀子∙D、朱熹和王阳明我的答案:D3“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
”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A、《金刚经》∙C、《道德经》∙D、《南华经》我的答案:C4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我的答案:×道经(二)1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商务最高经典:()∙A、《古兰经》∙B、《玉皇经》∙C、《南华真经》∙D、《道德经》我的答案:D2“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B、说∙C、道路∙D、道德我的答案:B3“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我的答案:A4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我的答案:√道经(三)1“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B、复杂性∙C、哲学性∙D、科学性我的答案:C2《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A、道和明∙B、无名和有名∙C、又常和无常∙D、有和无我的答案:D3“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我的答案:×4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我的答案:√道经(四)1“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知”的意思是:()∙A、知识∙B、知道∙C、了解∙D、智慧我的答案:D2“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A、满∙B、充盈∙C、盈余∙D、尽我的答案:D3《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
()我的答案:√4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
我的答案:×道经(五)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中的“中”的意思是:()∙A、中规中矩∙B、中等∙C、中间∙D、即“度”恰到好处掌握分寸我的答案:D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指:()∙A、五谷杂粮∙B、谷物∙C、五谷之神∙D、道我的答案:D3下列哪部书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A、《诗经》∙B、《尚书》∙C、《中庸》∙D、《史记》我的答案:C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告诫我们做事情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做到恰到好处。
我的答案:√道经(六)1《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中的“尤”是指:()∙A、犹豫∙B、尤其∙C、通“忧”指忧愁∙D、错误我的答案:D2老子认为最好的“善”要像:()∙A、上天∙B、水∙C、大地∙D、高山我的答案:B3老子的下列哪个观点可以体味出清官与贪官的区别:()∙A、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B、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C、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D、上善若水我的答案:C4《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一味强调竞争,要竞争先要超越自己。
我的答案:√道经(七)1苏州众多的园林中有一处命名“退思园”这其中暗含了下列哪种老子的思想:()∙A、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B、金玉满堂,莫能守之。
∙C、多言数穷,不如守中∙D、居善地,心善渊我的答案:A2“物极必反”是下列哪位的观点:()∙A、孔子∙B、庄子∙C、老子∙D、墨子我的答案:C3“(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句话中“营”的意思是:()∙A、经营∙B、营养∙C、灵∙D、魂我的答案:D4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会激流勇进,迎难而上。
我的答案:×道经(八)1道家认为人应该把下列哪项视为首要的:()∙A、治国∙B、齐家∙C、修身∙D、平天下我的答案:C2老子《道德经》中的“五色”指:()∙A、黄、青、赤、白、黑∙B、黑、白、蓝、黄、青∙C、赤、橙、黄、绿、青∙D、黑、白、赤、蓝、绿我的答案:A3老子《道德经》中的“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我的答案:√4“五味令口爽”中的“爽”指“好,舒服”。
()我的答案:×道经(九)1“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三者混而唯一即是:()∙A、空∙B、虚∙C、道∙D、思我的答案:C2“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复”的意思是:()∙A、复杂∙B、复习∙C、恢复∙D、循环往复我的答案:D3在“有”和“无”的问题上道家认为“有”是最根本的。
()我的答案:×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告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看问题,这样才能理解现在,展望将来。
()我的答案:√道经(十)1“知常容,容乃公”中“容”的意思是:()∙A、容易∙B、融洽∙C、通融∙D、从容我的答案:D2老子认为做好的管理者是:()∙A、“下知有之”∙B、“亲之誉之”∙C、“畏之”∙D、“侮之”我的答案:A3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后人如果能做到“虚至极,守静笃”,就能看出世间的规律,按照“道”来做事,一生相安无事。
()我的答案:√4道家推崇的最高哲学准则是天。
我的答案:×道经(十一)1“无欲之为圣,寡欲之为贤,多欲之为凡,循欲之为狂。
”这句话印证了老子的下列哪个观点:()∙A、无欲则刚∙B、致虚极,守静笃∙C、少私寡欲∙D、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的答案:C2《道德经》里“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中“母”的意思是:()∙A、母体∙B、母乳∙C、母亲∙D、道我的答案:D3《道德经》里“绝学无忧”中的“绝”是指:()∙A、绝对∙B、极致,最好∙C、绝不∙D、拒绝我的答案:B4老子在《道德经》中不认为有绝对的无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
()我的答案:√道经(十二)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武”中“一”的意思是:()∙A、一个∙B、一起∙C、一团∙D、道我的答案:D2《道德经》里“曲则全,枉则直”中“枉”的意思是:()∙A、枉费∙B、冤枉∙C、弯∙D、枉然我的答案:C3老子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了辩证法的思想,《道德经》中充满了辩证法。
()我的答案:√4老子在《道德经》中很多篇章起始处多用四字成句,其中包含很深刻的含义,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我的答案:√道经(十三)1“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中“资”的意思是:()∙A、资本∙B、资鉴,借鉴∙C、资金∙D、谈资我的答案:B2老子认为圣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中“袭”的意思是:()∙A、沿袭∙B、抄袭∙C、暗藏∙D、偷袭我的答案:C3从中国阴阳学的角度说,儒家强调阳,道家强调阴,两者互补。
()我的答案:√4“知其白,守其辱”这句话中,“辱”的意思是“黑”与“白”相对。
()我的答案:√道经(十四)1古代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老子认为战争取胜后应:()∙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B、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C、以丧礼处之∙D、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我的答案:C2下列哪项是老子对战争的态度:()∙A、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C、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D、国家混乱,有忠臣我的答案:A3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A、死亡∙B、灭亡∙C、忘记∙D、消亡我的答案:C4因为战争的血腥、暴力并会产生一些恶果,因此老子反对战争。
()我的答案:√道经及德经(一)1《道德经》里“执大象,天下往。
”中“大象”的意思是:()∙B、大道∙C、大的景象∙D、现象我的答案:B2下列几句话中与“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相近的是:()∙A、不上闲,使民不争∙B、为天下溪,常德不离∙C、上善若水∙D、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的答案:D3道家主张“仁、义、礼、智、信”。
()我的答案:×4“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这句话中的“大丈夫”指的是圣人、有道之人。
()我的答案:√道经及德经(二)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中的“二”指的是:()∙A、雌、雄∙B、天、地∙C、阴、阳∙D、生、死我的答案:C2成语“大器晚成”出自:()∙A、《资治通鉴》∙B、《周易》∙C、《孟子》∙D、《道德经》我的答案:D3老子认为最好的读书人听到“道”就相信它并且按照“道”去做事情。
()我的答案:√4在老子看来把自己主动放到“弱”的位置是懂得“道”,运用“道”的结果。
()我的答案:√德经(一)1下列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A、大成若缺∙B、大盈若冲∙C、大屈若直∙D、大智若愚我的答案:D2老子用下列那句话来暗示“天下无道”:()∙A、绝学无忧∙B、戎马生於郊∙C、大道废,有仁义∙D、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的答案:B3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句话由老子的哪句话演变而来:()∙A、不出户,知天下∙B、不窥牖知天道∙C、智慧出,有大伪∙D、居善地,心善渊我的答案:A4《道德经》有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因此老子是唯心论者。
()我的答案:×德经(二)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中“言”的意思是:()∙A、说话∙B、发言∙C、言论∙D、发号施令我的答案:D2“和光同尘”这个成语出自:()∙A、《诗经》∙B、《尚书》∙C、《道德经》∙D、《易经》我的答案:C3“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秧,是谓袭常。
”和“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这两句话中的“袭”字意思相同。
()我的答案:×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中“始”指的是“道”。
()我的答案:√德经(三)1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与老子的下列那个观点相一致:()∙A、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C、其政察察,其民缺缺∙D、欲将弱之,必固强之我的答案:C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中“闷闷”的意思是:()∙A、宽松∙B、不开明∙C、憋闷∙D、暴虐我的答案:A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的观点:()∙A、曾子∙B、荀子∙C、庄子我的答案:D4韩非特别推崇《道德经》,并作《解老》一书,因此韩非也是道家的重要人物。
()我的答案:×德经(四)1下列哪句话告诫我们要想成大事需从小事做起:()∙A、上善若水∙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希言自然我的答案:B2在国际交往中大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老子看来摆正位置的重要标志是:()∙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B、太上,下知有之∙D、大邦者下流我的答案:D3“美言可以市尊”这句话中“市”的意思是:()∙A、集市∙B、市场∙C、交易∙D、行市我的答案:C4按照老子的观点,只要我们按照道去治理国家,百姓就会最大限度的得到实惠。
()我的答案:√德经(五)1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此三宝一曰慈,二曰检,三曰: ()∙A、五日三省吾身∙C、上善若水∙D、不敢为天下先我的答案:D2《道德经》里“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这句话中“广”的意思是:()∙A、广泛∙B、广阔∙C、大方∙D、广大我的答案:C3老子说的“不敢为天下先”指的是有好处的时候不敢把个人的利益摆在天下民众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