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老子论语今读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85.12 KB
- 文档页数:77
《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训诂学专著,成书于汉代,是对先秦文献中一些用词和用义的训诂材料进行汇编而成的。
该书分为十九篇,内容涵盖了古代汉语中的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等方面,对于研究古代汉语和汉语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尔雅》的体例是以词目为纲,按照意义类别分篇,每篇之下又分若干条目,分别对各该类意义下的词进行解释。
解释的方式既有直接解释词义,也有引用前人训诂材料或举例说明。
在解释中,《尔雅》还注意到了词义的引申和假借现象,对于一些较为难懂的古词语,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尔雅》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器具、服饰、饮食等等。
同时,《尔雅》在解释词义时,也注意到了词义的演变和异同,对于比较难以区分的近义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辨析。
《尔雅》在中国训诂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
它不仅为后人研究古代汉语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为后人研究汉语史、词汇史、语法史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尔雅》也是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
尔雅原文及译文
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也是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它的内容包括词语的解释、词语的用法、词语的出处等。
下面是一段尔雅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是工具。
”
在这段原文中,“子曰”是“孔子说”的意思,“君子不器”是孔子的一句话,意思是君子不是工具,不能被他人利用。
这句话的含义是,君子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能被他人左右,也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原则。
尔雅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研究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同时,尔雅中的许多词语和表达方式也被后人广泛引用,成为了汉语的一部分。
老子论语今读的尔雅通识作业和答案1、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A) (10.00分) A(《道经》一章B(《道经》二章C(《道经》三章D(《道经》四章、下列哪部书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C) (10.00分) 2A(《诗经》B(《尚书》C(《中庸》D(《史记》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指:(D) (10.00分) A(五谷杂粮B(谷物C(五谷之神D(道4、“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D) (10.00分) A(满B(充盈C(盈余D(尽5、“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C) (10.00分) A(神秘性B(复杂性C(哲学性D(科学性1、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对) (10.00分)2、《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
(对) (10.00分)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天地不仁”指的是天地不仁爱,不仁慈。
(错) (10.00分)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告诫我们做事情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做到恰到好处。
(是) (10.00分)5、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错)1、“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在这句话中老子认为最重要的是:(D) (10.00分)A(人的智慧B(人的身材C(人的思想D(人的身体、生命2、老子《道德经》中的“五色”指:(A) (10.00分) A(黄、青、赤、白、黑B(黑、白、蓝、黄、青C(赤、橙、黄、绿、青D(黑、白、赤、蓝、绿3、“(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句话中“营”的意思是:(D) (10.00分)A(经营B(营养C(灵D(魂4、“物极必反”是下列哪位的观点:(C) (10.00分) A(孔子B(庄子C(老子D(墨子5、《道德经》里“绝学无忧”中的“绝”是指:(B) (10.00分) A(绝对B(极致,最好C(绝不D(拒绝1、老子在《道德经》中不认为有绝对的无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
老子复习资料单选1.老子生存的年代距今2500多年春秋时代的末期2.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被称为“出世”的。
书中第6页,出世者为隐士3.老子通过道德经创立了什么学说。
无为而治4.老子文化是什么文化?道文化5.老子学说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6.道化生了阴阳末分的什么?太极7.道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什么?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天道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二是什么?人文属性9.老子的辩证法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决定了什么?行事方式10.“柔”的反概念?自己理解则是刚强,或者强者11.老子反者道之动的意思是什么?任何事物都是在相反相成的状态中出现的12.古代中国人把道德经叫什么经?道德真经13.黄老之说中道家打着谁的旗帜?黄帝和老子14.道文化和什么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典范。
儒文化15.道从无到有的过程,是道的潜能,无隐道什么的过程?自然变化,或者我们人生长16.天地不仁是道德什么品德?心中坦荡,不偏执一物,才能海纳百川17.水的美德一是利性,二是什么?不争18.不言、之教指的是什么?它要人们在心中相信或肯定某件事时,只要去做就能收到效果,多说反而无益.19.圣人皆孩子体验了老子的人权思想和什么思想?公仆思想20.不见之明说明了什么意思?圣人俗人不同的认识观,P23321.天地间的造主是谁?认为宇宙天地万物的产生运动变化消亡是自然演化的结果22.水的品德最接近什么精神?大道精神 P15523.老子揭示了相反相成,还有什么的变证法则?物极必反24.老子应为事物向他的相反方向转化,这是什么的属性?矛盾属性25.“反”是什么词?动词,运用逆向思维26.“无为”的真精神是什么?善其所为27.什么是无为之政?利民之政,立国之政,是以民为本之政28.道家以什么为立学之本?“虚无”29.反哺归真的目的是什么?回归自然多项:1.解说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的正确内涵?书上25页,最后一段,跟26页第段2.和无为的概念相相的是什么?3.实践老子辩法的方法是什么? P43到P46黑体字4.老子因为事物转化的原因有几个?相反相成,物极必反5.圣人无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意思是什么?规劝君王的。
老子论语今读道经(一)【单选题】关于老子的记载最权威的一部书是()。
AA、《史记》B、《道德经》C、《资治通鉴》D、《吕氏春秋》2【多选题】从纵向来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AA、先秦子学B、两汉儒学C、隋唐佛学D、清朝新学3【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根,道为干。
()错误4【判断题】《道德经》这本书可以称为似难实玄。
()正确5【判断题】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
()正确道经(二)1【单选题】孔子到()找老子请教问题。
BA、齐国B、周朝C、秦国D、楚国2【单选题】 ()把老子比作一条龙,称其深不可测。
DA、曾子B、庄子C、孟子D、孔子3【单选题】《道德经》的通行本出自()。
BA、汉代B、晋代C、唐代D、清代4【多选题】以下()皇帝为《道德经》做了注。
ABA、唐玄宗B、明太祖C、汉武帝D、康熙5【判断题】《道德经》被奉为道德最高经典。
()正确6【判断题】在湖南长沙的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是写在竹简上。
()错误道经(三)1【单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道论之纲的内容。
CA、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B、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C、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D、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2【多选题】关于“道”一系列特性中说法正确的是()。
ABDA、具有至高无上性B、不可言说性C、道是永远不变的D、不可命名性3【判断题】“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中的“此两者”指的是道和名。
()错误4【判断题】在道教思想中天是高于道的。
()错误5【判断题】“玄之又玄”这句话体现了道的深奥性。
()正确道经(四)1【单选题】“道冲 ,而用之或不盈”中的“盈”的意思是()。
DA、空B、满C、亏D、尽2【多选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圣人如何治理国家?()ABDA、让臣民不要想太多B、让臣民不饿肚子C、让臣民身体强壮D、让臣民树立远大志向3,不要掺杂自【判断题】老子提出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的意思是圣人要尊重客观规律己的私心杂念去做事情。
1.周朝用吉礼来接待宾客。
×2.西周的政治制度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嗣无权继承。
()√3.孔子一生中的第二个阶段指的是从政阶段。
()×4.孔子晚年很凄凉,经历了丧妻、丧子、丧徒之痛。
()√5.“学而时习之”中“时”的意思是“及时”。
()×6.老子将《学而》篇放在《论语》的开篇,意在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话中的“说”和“乐”意思相同,都是“高兴”的意思。
()×8.春秋时期“君子”指的是受人尊敬的有德之人,并且君子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9.“大德不官”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不做官,不屑于为官。
()×10.《说文解字》中有云:“教者,效也;育着,养子使作善也。
”()√11.“传不习乎”中“习”的意思是“学习”。
()×1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中“道”的意思是“道路”。
×13.论语的结构是绝对的首尾呼应。
×14.《论语》在结构上每章之间没有内在关系,是杂乱无章的。
×15.《诗经》有300篇,故简称《诗经三百》。
()×16.古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分为阴、阳两性。
()√17.“父母唯其疾之忧”暗含的意思是不要让父母为他担忧。
√18.在孔子看来在父母晚年是赡养他们就是孝敬老人。
()×19.孔子认为“君子比而不周,小人周而不比。
”()×20.“中庸”是孔子思想中最成熟的观点。
()√21.在《论语》中孔子认为“举枉错诸直,则民服。
”()×22.仁者爱人”指的不仅仅爱亲人,还包括芸芸众生,世间万物。
()√23.孔子认为君子没什么可与别人争的,如果有的话就是射箭时的“君子之争”。
()√24.“素以为绚兮”这句话中“素”指的是白衣服。
()×25.一首诗的优劣主要看它的语言是不是富有诗意。
()×26.古代有人称孔子为“圣人”“仁人”“仁者”,但孔子都一一否认。
介绍《老子绎读》
栗子
【期刊名称】《华夏文化》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论语》和《老子》(《道德经》)是我国古代人文经典中最重要的两部著作。
关于前者,早已有学者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后者则有学者任继愈的《老子绎读》。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栗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老子》“守中”新解--读《老子》及《中庸章句》札记 [J], 王育婧
2.《老子》“道生物”的理路推绎 [J], 袁永飞
3.拉康“风格即人”三读:绎读、译读与易读 [J], 聂成军
4.深度翻译视角下的《老子绎读》英译分析 [J], 张志鹃
5.品绎《论语》,启迪智慧读《<论语>教育智慧品绎》 [J], 李秀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宋明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处的阶段。
(D)A、4B、3C、6D、52【单选题】下面哪一本著作可以用“似难实玄”来形容?(D)A、《论语》B、《金刚经》C、《南华经》D、《道德经》3【单选题】老子在哪里写作了《道德经》?(B)A、潼关B、函谷关C、雁门关4【判断题】儒道释三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纵向上的呈现。
儒道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5【判断题】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道家为主流的多元的文化。
(×)道经(二)1【单选题】在哪个国家,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C)A、长安B、鲁国C、洛阳D、楚国2【单选题】孔子向老子问礼后,用什么来比喻老子?(B)B、犹龙C、麒麟D、神仙3【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词性?(A)A、动词B、名词C、代词D、形容词4【判断题】我们现在阅读的《道德经》一般是唐代王弼注释过的通行本。
(×)5【判断题】《道德经》的前38章称为《道经》;第39章到81章称为《德经》。
(×)道经(三)1【单选题】“两者”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一句中是什么意思?(C)A、无名和有名B、道和明C、有和无D、有常和无常2【单选题】道是客观存在的,而非虚无缥缈的,这是由道的什么特性决定的?(A)A、本原性B、辩证性C、不可命名性D、哲学性3【多选题】下面选项中不属于道论之纲的内容的是(ACD)。
A、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B、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C、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判断题】陈怡老师认为“有名、无名”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句强调的重点。
(×)5【判断题】永远存在即是道的恒常性。
(√)道经(四)1【单选题】从“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提倡圣人应该(D)。
A、不做任何事情B、事必躬亲C、按照自己主观的想法去做事情D、不要按照自己主观的想法去做事情2【单选题】“冲”在“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指的是什么?(C)A、进B、满C、空D、尽3【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老子提倡的“大智慧”的实质?(C)A、无B、智C、道D、有常和无常4【判断题】老子提出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要传达的是万物都具有的一种相对性和辩证性。
尔雅原文与解析《尔雅》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字书,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汉字及其释义。
它的编纂起源于战国时期,经过多代的补充和整理,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版本。
本文将对《尔雅》原文及其解析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代汉字的含义与用法。
1. 《尔雅》的背景和意义《尔雅》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编纂起源于战国时期。
当时,社会变动频繁,文字的使用也愈发广泛。
为了规范文字的使用和解释,人们开始整理字书,以提供准确的释义和用法。
《尔雅》作为其中一部,对于古代汉字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2. 《尔雅》的体例和编排《尔雅》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收录了一定的字词,并对其进行解释和用法说明。
整个书籍采用篇章的形式,各篇之间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可以独立阅读。
在每篇的开头,会有该篇内容的简单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3. 《尔雅》的原文解析《尔雅》文字简练,但所蕴含的知识却相当丰富。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解析其中的原文。
例一: "侏儒":身材矮小的人。
“侏儒”一词用于形容个子矮小,具有明确的含义。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身材的描述相对较为含蓄,使用“侏儒”这一词汇则更为直接。
例二:“霆”:雷鸣声。
“霆”一词用于描述雷声,并且蕴含着一种声势浩大的意味。
它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和听觉上的巨大威力,形象地描绘了雷声的特征。
例三:“纾”:解除、缓和。
“纾”一词用于表示缓解、解除困难或痛苦之意。
这个词通常在文字中用来描述对人们不利的情况或状态的改变,给人们带来一种宽慰和解脱的感觉。
4. 《尔雅》在古代汉字研究中的地位《尔雅》是古代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它不仅提供了古代汉字的释义和用法,还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线索。
通过学习《尔雅》,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字的演变和使用背景,深入挖掘其中隐藏的文化内涵。
总结:《尔雅》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字书,通过对古代汉字的解释和用法说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的理解。
《老子》知识点1.作家作品(1)老子(约前580—前500),姓,名,字,又称。
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吏,晚年辞官隐居。
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受益颇多。
老子第一个提出把“”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
老子是一位杰出的辩证法大师,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观察到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命题。
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老子的哲学思想可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
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道德经》的主要内容①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也叫《》。
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经典。
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下篇为《》,合称《道德经》。
《道经》主要为宇宙论和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
1.易误读字观其徼 见素抱朴 受国之垢 舟舆 无所乘之 为而不恃2.通假字见素抱朴3.一词多义道⎩⎪⎨⎪⎧道可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芷阳间行()策之不以其道()名⎩⎪⎨⎪⎧名可名()无,名天地之始()名闻天下()一生好入名山游()绝⎩⎪⎨⎪⎧绝圣弃智()而绝江河()以为妙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属⎩⎪⎨⎪⎧故令有所属()若属皆且为所虏()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予作文以记之()衡少善属文()见⎩⎪⎨⎪⎧见素抱朴()郦元之所见闻()于是入朝见威王()徒见欺()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劳苦而功高如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4.古今异义(1)名可名,非常名古义:今义:程度副词(2)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古义:今义:失传的学问;高明而独到的学问(3)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古义:今义:不吉祥5.词类活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名可名,非常名欲以观其妙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少私寡欲弱之胜强小国寡民6.文言句式道可道,非常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天下莫柔弱于水莫之能胜欲以观其妙以为文不足7.文言词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同谓之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绝圣弃智民复孝慈以为文不足见素抱朴其无以易之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正言若反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老子论语今读》期末考试(20)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仁()次。
(1.0分)A、86B、91C、109D、117我的答案:C2“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中“时”的意思是:()(1.0分)A、等待时间B、任何时间C、合适时间D、随意的时间我的答案:C3“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中“朴”的意思是:()(1.0分)A、朴实B、朴素C、简朴D、没有雕琢过的原木我的答案:D4“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
”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1.0分)A、《金刚经》B、《论语》C、《道德经》D、《南华经》我的答案:C5“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是()针对信而言。
(1.0分)A、老子B、孟子C、孔子D、曾子我的答案:C6下列哪部书可以看做读《论语》的参考书。
()(1.0分)A、《史记》B、《荀子》C、《左传》D、《孟子》我的答案:D7“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三者混而唯一即是:()(1.0分)A、空B、虚C、道D、思8下列哪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1.0分)A、孟子B、荀子C、朱熹D、孔子我的答案:D9老子治国的理想目标是:()(1.0分)A、小国寡民B、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C、圣人在天下D、财货有余我的答案:A10孔子云“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并且“以其子妻之”。
此人是:()(1.0分)A、子贱B、子路C、公冶长D、子贡我的答案:C1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中的“中”的意思是:()(1.0分)A、中规中矩B、中等C、中间D、即“度”恰到好处掌握分寸我的答案:C12下列哪项是老子对战争的态度:()(1.0分)A、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B、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C、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D、国家混乱,有忠臣我的答案:A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里“殆”的意思是:()(1.0分)A、懈怠B、怠慢C、倦怠D、危险我的答案:A14“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1.0分)A、一种哲学思想B、说C、道路D、道德我的答案:B15“好从事而亟政时,可谓知乎。
尔雅通识选修课程课程类别及课程列表一、尔雅通识选修课共分为六大类别。
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B.自然、科学与科技C.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D.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E.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F.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二、尔雅通识选修课课程列表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中华文化是具有独特属性的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是影响着今日中国乃至世界的辉煌诗篇,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正是她的核心优势,是其软实力和竞争力所在,也是对外的标志符号和名片。
“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从不同层面介绍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传统思想以及中华文明,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与全面地认识中国,从而更好地去传承属于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B.自然、科学与科技自然、科学与科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几大元素,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自然、科学与科技”这一范畴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神秘的宇宙奥妙,感受自然、科技的魅力、激发科学兴趣、启迪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认识和了解自然规律,正确处理自然、科技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C.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这一范畴的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人类社会的认知与理解,以助其掌握社会发展及国际变化规则;介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社会等议题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通过探讨与剖析当前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现实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学生开拓视野,以更加客观、理性地态度认识世界。
D.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范畴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的学习,正确领会知、情、意的深刻内涵,学会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健全人格、树立坚强意志,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构筑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科学合理的规划人生道路,促进自我人生之路的健康发展。
E.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范畴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经济学、管理学及法律等相关学科基本理论、根本制度和方式方法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同时帮助学生学会预测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和领导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为未来领导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整理】尔雅老子论语今读答案道经(一)1在我国传统文化収展癿迆程丨,下列哪丧阶段被称为“丨华文化癿基因库”:,,, A、先秦子学, B、两汉经学, C、隋唐佛学, D、宊明理学我癿筓案:A2“宊明理学”癿代表人是:,, ,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呾王阳明我癿筓案:D3“从来没有一丧忠想家能用这举少癿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癿全貌。
”这其丨癿“文字”挃癿是下列哪部作品:,, , A、《金刚经》1, B、《论语》, C、《道德经》, D、《南华经》我癿筓案:C4丨国癿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丨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于补。
我癿筓案:×道经(二)1下列哪部乢被分为道敃商务最高经典:,, , A、《古兮经》, B、《玉皁经》, C、《南华真经》, D、《道德经》我癿筓案:D2“道可道,非常道”丨第事丧“道”癿意忠是:,,2, A、一种哲学忠想, B、说, C、道路, D、道德我癿筓案:B3“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亏千言”挃癿是:,, , A、翾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我癿筓案:A4在《道德经》癿众多版本丨,现在我们读癿一般是通行本。
我癿筓案:?道经(三)1“道”癿“不可言说性”挃癿是他癿:,,3, A、神秘性, B、复杂性, C、哲学性, D、科学性我癿筓案:C2《道经》第一章“此两耀,同出老异名”丨“两耀”挃:,,, A、道呾明, B、无名呾有名, C、又常呾无常, D、有呾无我癿筓案:D3“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丽不发癿。
,,我癿筓案:×4在解读《道德经》旪,文章癿意忠会随着断句癿不同老不同,因此需注意。
,,我癿筓案:?4道经(四)1“常使民无知无欲”丨“知”癿意忠是:,, , A、知识, B、知道, C、了解, D、智慧我癿筓案:D2“道冲,戒用乀戒不盈”丨“盈”癿意忠是:,, , A、满, B、充盈, C、盈余, D、尽我癿筓案:D3《道经》第事章论述了亊务癿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癿重要原则:无为、不言。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中“君”的意思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A、庄子•B、墨子•C、荀子•D、朱熹和王阳明我的答案:D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我的答案:A“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
”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A、《金刚经》•B、《论语》•C、《道德经》•D、《南华经》我的答案:C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X “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我的答案:A《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A、道和明•B、无名和有名•C、又常和无常•D、有和无我的答案:D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A、《道经》一章•B、《道经》二章•C、《道经》三章•D、《道经》四章我的答案:A“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A、神秘性•B、复杂性•C、哲学性•D、科学性我的答案:D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商务最高经典:()•A、《古兰经》•B、《玉皇经》•C、《南华真经》•D、《道德经》我的答案:D“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A、一种哲学思想•B、说•D、道德我的答案:B《道德经》的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到81章称为《德经》。
√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A、说话•B、言语•C、发号施令•D、言传身教我的答案:C“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知”的意思是:()•A、知识•B、知道•C、了解•D、智慧我的答案:D“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A、满•C、盈余•D、尽我的答案:D《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
()√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
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中的“中”的意思是:()•A、中规中矩•B、中等•C、中间•D、即“度”恰到好处掌握分寸我的答案:D下列哪部书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A、《诗经》•B、《尚书》•C、《中庸》•D、《史记》我的答案:C老子的下列哪个观点可以体味出清官与贪官的区别:()•A、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B、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C、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D、上善若水我的答案:C老子认为最好的“善”要像:()•A、上天•B、水•C、大地•D、高山我的答案:B《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中的“尤”是指:()•A、犹豫•B、尤其•C、通“忧”指忧愁•D、错误我的答案:D“物极必反”是下列哪位的观点:()•A、孔子•B、庄子•C、老子•D、墨子我的答案:C2苏州众多的园林中有一处命名“退思园”这其中暗含了下列哪种老子的思想:()•A、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B、金玉满堂,莫能守之。
•C、多言数穷,不如守中•D、居善地,心善渊我的答案:A3“(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句话中“营”的意思是:()•A、经营•B、营养•C、灵•D、魂我的答案:D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会激流勇进,迎难而上。
×老子认为如果用“无为”的方法治理国家,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
×我的答案:《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一味强调竞争,要竞争先要超越自己。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指:()•A、五谷杂粮•B、谷物•C、五谷之神•D、道我的答案:D“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天地不仁”指的是天地不仁爱,不仁慈。
X“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告诫我们做事情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做到恰到好处。
√老子《道德经》中的“五色”指:()•A、黄、青、赤、白、黑•B、黑、白、蓝、黄、青•C、赤、橙、黄、绿、青•D、黑、白、赤、蓝、绿我的答案:A“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在这句话中老子认为最重要的是:()•A、人的智慧•B、人的身材•C、人的思想•D、人的身体、生命我的答案:D道家认为人应该把下列哪项视为首要的:()•A、治国•B、齐家•C、修身•D、平天下我的答案:C老子《道德经》中的“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我的答案:√“五味令口爽”中的“爽”指“好,舒服”。
(X)“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三者混而唯一即是:()•A、空•B、虚•C、道•D、思我的答案:C2“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中“朴”的意思是:()•A、朴实•B、朴素•C、简朴•D、没有雕琢过的原木我的答案:D3“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复”的意思是:()•A、复杂•B、复习•C、恢复•D、循环往复我的答案:D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告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看问题,这样才能理解现在,展望将来。
()我的答案:√5在“有”和“无”的问题上道家认为“有”是最根本的。
()我的答案:ד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中“常”的意思是:()•A、常态•B、常识•C、无常•D、规律我的答案:D2“知常容,容乃公”中“容”的意思是:()•A、容易•B、融洽•C、通融•D、从容我的答案:D3老子认为做好的管理者是:()•A、“下知有之”•B、“亲之誉之”•C、“畏之”•D、“侮之”我的答案:A道家推崇的最高哲学准则是天。
×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后人如果能做到“虚至极,守静笃”,就能看出世间的规律,按照“道”来做事,一生相安无事。
()√《道德经》里“绝学无忧”中的“绝”是指:()•A、绝对•B、极致,最好•C、绝不•D、拒绝我的答案:B“无欲之为圣,寡欲之为贤,多欲之为凡,循欲之为狂。
”这句话印证了老子的下列哪个观点:()•A、无欲则刚•B、致虚极,守静笃•C、少私寡欲•D、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的答案:C《道德经》里“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中“母”的意思是:()•A、母体•B、母乳•C、母亲•D、道我的答案:D《道德经》中“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老子在《道德经》中不认为有绝对的无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
()√下列哪项是老子对战争的态度:()•A、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B、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C、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D、国家混乱,有忠臣我的答案:A2古代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老子认为战争取胜后应:()•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B、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C、以丧礼处之•D、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我的答案:C3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A、死亡•B、灭亡•C、忘记•D、消亡我的答案:C4因为战争的血腥、暴力并会产生一些恶果,因此老子反对战争。
()我的答案:√5在《道德经》中老子主张“吉事尚右,凶事尚左”。
()我的答案:×《道德经》里“曲则全,枉则直”中“枉”的意思是:()•A、枉费•B、冤枉•C、弯•D、枉然我的答案:C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武”中“一”的意思是:()•A、一个•B、一起•C、一团•D、道我的答案:B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这句话指的是:()•A、圣人•B、道•D、有道之人我的答案:B老子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了辩证法的思想,《道德经》中充满了辩证法。
(X)老子在《道德经》中很多篇章起始处多用四字成句,其中包含很深刻的含义,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下列几句话中与“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相近的是:()•A、不上闲,使民不争•B、为天下溪,常德不离•C、上善若水•D、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的答案:D《道德经》里“执大象,天下往。
”中“大象”的意思是:()•A、一种动物•B、大道•C、大的景象•D、现象我的答案:B“化儿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这句话中的“无名之朴”指的是:()•A、国君•C、道•D、上天我的答案:C道家主张“仁、义、礼、智、信”。
()我的答案:ד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这句话中的“大丈夫”指的是圣人、有道之人。
()我的答案:√“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中“君”的意思是:()•A、君子•B、君主•C、君王•D、主宰我的答案:D老子认为圣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中“袭”的意思是:()•A、沿袭•B、抄袭•C、暗藏•D、偷袭我的答案:C“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中“资”的意思是:()•A、资本•B、资鉴,借鉴•C、资金•D、谈资我的答案:B从中国阴阳学的角度说,儒家强调阳,道家强调阴,两者互补。
()√“知其白,守其辱”这句话中,“辱”的意思是“黑”与“白”相对。
()√成语“大器晚成”出自:()•A、《资治通鉴》•B、《周易》•C、《孟子》•D、《道德经》我的答案:D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中的“二”指的是:()•A、雌、雄•B、天、地•C、阴、阳•D、生、死我的答案:C3“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这句话中“昧”的意思是:()•A、愚昧•B、蒙昧•C、看不清•D、不明白我的答案:C4在老子看来把自己主动放到“弱”的位置是懂得“道”,运用“道”的结果。
()我的答案:√5老子认为最好的读书人听到“道”就相信它并且按照“道”去做事情。
()我的答案:√老子用下列那句话来暗示“天下无道”:()•A、绝学无忧•B、戎马生於郊•C、大道废,有仁义•D、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的答案:B2下列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A、大成若缺•B、大盈若冲•C、大屈若直•D、大智若愚我的答案:D3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句话由老子的哪句话演变而来:()•A、不出户,知天下•B、不窥牖知天道•C、智慧出,有大伪•D、居善地,心善渊我的答案:A4老子认为“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
()我的答案:√5《道德经》有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因此老子是唯心论者。
X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中“言”的意思是:()•A、说话•B、发言•C、言论•D、发号施令我的答案:D2《道德经》中“吾何以知天下之然栽。
以此。
”中“此”指的是:()•A、权•B、相•C、德•D、道我的答案:D3“和光同尘”这个成语出自:()•B、《尚书》•C、《道德经》•D、《易经》我的答案:C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中“始”指的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