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28● 重点号专题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年第13卷第3期【摘要】 维持循环稳定是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成功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复杂高危患者。
目前临床应用的循环辅助装置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轴流泵、体外膜肺氧合等,合理选择循环辅助的时机和方式可以提高PCI 成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国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其效果褒贬不一,轴流泵和体外膜肺氧合在PCI 术中应用的经验偏少。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循环辅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轴流泵;体外膜肺氧合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rvention therapy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hina: circulatory supportTian Feng, Chen Yundai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ChenYundai,E-mail:***************.com 【Abstract 】 Maintaining circulation st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complex and higher-risk factors. The curr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irculatory support devices include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mpella,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tc. Reasonable choice of opportunity and mode of circulatory support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CI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n China,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s widely used, but its effect is different. The experience of Impella and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n PCI is less.【Key words 】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irculatory support;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mpella;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循环辅助田峰,陈韵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心血管病医学部,北京 100853)基金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创新项目(CX19014)通信作者:陈韵岱 E-mail :***************.com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逐年增多,高危复杂患者占比也在不断增加,此类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差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丧失血运重建治疗机会,或不能耐受术中轻微、短暂的心肌缺血而出现并发症或循环崩溃,尽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了积极的再灌注治疗,但仍有较高的死亡率。
【摘要】 当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器械的研发也与时俱进。
我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起步较晚,介入治疗器械研发创新整体实力偏弱,但近年来也涌现了一批我国自主研发的介入治疗器械产品,包括药物洗脱球囊、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设备等。
本文回顾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器械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药物球囊导管、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腔内影像和功能学以及创新型介入治疗设备四个方面,展示了我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器械研发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超越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器械;药物洗脱球囊;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显像;血流储备分数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hina: interventional therapy devices Deng Xin, Shen Li, Ge Junbo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GeJunbo,E-mail:*******************.cn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become the most prevailing treatment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devices is also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The history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HD in China is short, and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of interventional device is weak. However, a number of interventional devices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by domestic companies have emerged, including drug eluting balloons, drug eluting stents, and degradable coronary stents, coronary intraluminal imaging equip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devices in China. We focus on four aspects including drug balloon catheters, biodegradable coronary stents, intraluminal imaging, and innovati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equipment. We demonstrat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terventional devices which experiences from zero to one, from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from introduction to transcendence.【Key words 】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devices; Drug eluting balloons; Degradable coronary stents;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ractional flow reserve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介入治疗器械邓欣,沈雳,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内科,上海 200032)基金项目:上海市申康发展中心重大临床研究项目(SHDC2020CR3023B )通信作者:葛均波 E-mail :*******************.cn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成为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其在绝大多数国家仍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1]。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血管炎、心瓣膜疾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医疗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针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该手段通过内窥镜等介入设备,将医生通过小切口、穿刺或导管等方式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
本文将探讨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的技术特点、管理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技术特点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微创性心血管介入诊疗不需要开放手术,只需通过微小创口或刺入介入设备,便可以实现手术治疗的效果。
这种微创性操作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还可使患者早日出院回归正常生活。
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操作可有效减少手术切口,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期。
2.高精度心血管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或内窥镜等设备进入患者体内,在显微镜下实现高精度操作,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治疗患者的病症。
此外,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简称DSA技术),医生可以实时观察病变血管及周边血管结构,为手术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有助于有效减少手术风险。
3.多学科合作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需要心血管内科、放射科、心脏外科、心理科等科室专业医生的协作。
这些专业领域的医生各有所长,可以共同致力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增加治疗速度和效果。
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管理心血管介入诊疗,医院和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
1.建立规范的治疗流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流程的整体性和规范性。
因此,医院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治疗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按照流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流程规范化还可以提升医生的协同效能,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治疗服务。
2.提高诊断水平一流的心血管介入治疗需要一流的医生团队和先进的设备技术,这是成功治疗和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冠脉介入新项目新技术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冠脉介入新项目中的新技术,以帮助读者了解该项目的重要性和相关信息。
背景冠脉介入是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冠脉介入技术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新技术概述以下是该项目中引入的新技术的简要介绍:1. 冠脉支架技术:冠脉支架是一种用于扩张狭窄冠脉血管并保持通畅的小型金属网状装置。
新的冠脉支架技术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设计,具有更好的弹性和生物相容性。
2. 药物洗脱支架技术:药物洗脱支架是一种在冠脉血管内放置释放药物的支架。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血管再狭窄的风险,减少再手术的需求。
新的药物洗脱支架技术具有更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3. 冠脉成形术导管技术:冠脉成形术导管是用于引导手术器械进行冠脉介入的管状装置。
新的导管技术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设计,具有更好的导航性能和操作性。
4. 冠脉造影技术:冠脉造影是一种通过注射造影剂来观察冠脉血管情况的技术。
新的冠脉造影技术采用更先进的成像设备和造影剂,可以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图像。
目标和优势该项目引入新技术的目标和优势如下:1. 改善治疗效果:新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发生率。
2. 提高手术安全性:新技术可以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3. 提升患者体验:新技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恢复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4. 推动医疗进步:引入新技术可以推动冠脉介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促进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注意事项在引入新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定期培训和更新知识:医疗团队需要定期进行培训,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医疗团队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3. 持续监测和评估效果:引入新技术后,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效果和安全性。
结论冠脉介入新项目中的新技术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治疗性介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脏血管疾病。
它具有微创、高效、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1心内科PCI的基本原理心内科腔内介入治疗(PCI)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导管将血管内的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恢复血管的通畅性,以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PCI手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两个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和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确定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狭窄或闭塞部位。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将支架等介入器械送至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和固定,以恢复血管通畅。
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PCI手术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适用。
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开胸手术。
此外,PCI手术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
心内科PCI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这一手术技术的发展,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2心内科PCI的流程心内科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如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PCI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1)评估:在进行PCI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这些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PCI治疗,并确定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
(2)血管造影:PCI的第一步是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心病治疗新进展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病变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冠心病的治疗也在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新进展以及带来的希望。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直是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
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的推出为冠心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
例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替格瑞洛(Tigrelor)和普拉格雷(Prasugrel)的问世,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了血栓的形成。
此外,通过控制血脂和降低胆固醇,新一代的降脂药物如阿利肝素(Alirocumab)和依折麦布(Evolocumab)可以显著减少冠心病的风险。
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内操作,将支架植入到狭窄的冠状动脉内,以扩张血管,恢复血液流通。
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这种支架能够释放药物,减少支架再狭窄的风险。
其次是使用三维显像技术来引导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三、微创手术除了介入治疗,微创手术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进展。
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或经皮进入体内进行手术,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的切口较大和术中出血等风险。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创新,冠心病治疗也在逐渐转向这个方向。
例如,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MICS-CABG)成功地将冠心病治疗与微创手术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
四、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技术,也为冠心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的能力,可以修复受损组织。
在冠心病治疗中,干细胞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直接植入冠状动脉,促进心肌再生,恢复心脏功能。
虽然干细胞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其前景令人鼓舞。
五、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治疗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治疗是治疗冠心病心脏电生理异常的重要手段。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摘要】目前,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此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就是介入治疗,不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优化且心功能有所改善。
而心脏康复护理始终是临床治疗的重点且不容小觑。
基于此,文章将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基于冠心病临床发病率的提升,介入术治疗效果备受临床关注。
此治疗方案可使瘀堵血管疏通并改善心脏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但术后受损心肌很难尽快恢复,患者心功能仍需不断提升,因而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极为明显。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国内外心脏康复进展为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并延缓疾病进展,西方国家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已经针对心脏康复展开临床研究,且有益性和安全性被证实,在心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亦得到推广[1]。
德国心脏病患者经住院急性期治疗后,均需行3-4w心脏康复训练。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行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当中,超过半数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而在美国(2007年以前),仅有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适用心脏康复。
而2007年以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以及心脏移植患者中的56%均接受心脏康复(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数据),且58%患者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
现阶段,国内心脏介入术后康复与护理研究开始被关注,《心脏康复危险程度分层》、《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康复程序》(2006)备受欢迎[2]。
亦有部分学者指出,行心梗介入手术治疗后,针对患者开展心脏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并发症减少、死亡率降低,更有利于其康复。
仍有其他相关研究表明,早期的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增强,利于其不良生活方式的转变,确保患者具有健康社会心理,避免其再次入院。
IVUS结合FFR指导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价值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IVUS(内镜超声成像)结合F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指导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这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本文将探讨IVUS结合FFR在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IVUS结合FFR能够准确评估病变严重程度。
IVUS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来观察冠脉内腔情况的检查手段,可以直观地显示冠脉壁和内腔的情况,对冠脉狭窄、斑块、溃疡等病变具有很好的分辨能力。
而FFR则是一种通过导丝测量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血供的影响。
结合IVUS和FFR的检查手段,可以很好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帮助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通过准确评估病变严重程度,可以避免过度治疗或者错误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IVUS结合FFR可以指导介入治疗的方式和手术操作。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IVUS结合FFR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和大小,指导支架置入的位置和角度,保证支架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通过IVUS和FFR的指导,可以避免支架错位、扭曲或者出现再狭窄等并发症,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IVUS结合FFR还可以在介入手术后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和支架植入不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IVUS结合FFR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变后的冠脉生理功能。
除了评估病变程度和介入治疗的指导外,IVUS结合FFR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变后的冠脉生理功能,指导患者的术后药物治疗和长期随访。
通过对冠脉生理功能的评估,可以找出潜在的心肌供血不足和再发狭窄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IVUS结合FFR在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可以准确评估病变严重程度,指导介入治疗的方式和手术操作,评估病变后的冠脉生理功能,提高介入治疗的预后,对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概述
冠心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居高不下。
传统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冠脉旁路移植手术,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改善了治疗效果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被广泛认可为目前最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导管插入体内,将支架植入堵塞或狭窄的血管内,以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改善患者心绞痛等临床表现。
PCI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临床上常规操作。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PCI技术已能够处理复杂病变并取得可观的效果。
例如,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广泛应用使得狭窄血管再狭窄的风险显著降低,并减少了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三、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中最新进展——气球扩张球囊成像引导技术
气球扩张球囊成像引导技术是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
这一技术结合了现代成像技术和冠脉介入治疗,通过引导气球扩张球囊在血管内进行临时扩张以及给药释放,实现对血管内形态和功能特征的动态观察和评估。
该技术主要使用X光透视装置、超声设备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影像设备,辅助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准确判断血管内部结构,并根据实时成像结果调整操作策略。
与传统方法相比,气球扩张球囊成像引导技术能够实现更准确、更安全的操作,从而提高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四、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前景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将继续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
以下是该技术的一些应用前景:
1. 多支血管介入治疗:PCI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多支血管的病变,有效缓解患者复杂多发性血管所带来的症状。
2. 血液循环支援装置辅助:对于高危、复杂或无法进行传统手术的患者,通过使用血液循环支援装置辅助PCI手术,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3. 冠脉内生物修复:利用生物修复剂(如干细胞、基因等)直接注射到冠脉内部,以促进损伤部位组织再生和修复。
4. 卫星导航导管系统:结合导管和卫星导航技术,使医生能够在处理难度极大的病变时更精确地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五、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和风险
尽管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需引起重视:
1. 部分患者可能无法接受介入治疗: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患者,如有严重出血倾向、晚期肿瘤患者等,可能无法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
2. 短期并发症:介入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动脉穿孔、心肌梗死等。
虽然这些并发症较为罕见,但仍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3. 长期效果不确定: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以及相关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长期效果不佳或复发。
因此,术后患者还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次血栓形成。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不断进步的技术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并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一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需在临
床操作过程中加以注意和解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