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颗粒剂的优点及与其它中药剂型的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28.98 KB
- 文档页数:5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对比孟凡辰;郭兆安【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医学工作者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成果,通过与传统中药汤剂的制剂工艺、存放、服用、临床疗效的对比,将配方颗粒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总结归纳,发现免煎颗粒具有生产优于传统煎煮、密封保存服用方便、临床疗效显著的优势,但也有价格高、缺少合煎过程中的反应、某些药物生物活性有所降低等不足,使医学工作者和患者在临床中能够合理选择,为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It has review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CM formula granule of medical worker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with traditional herbal decoction o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torage, using, and clinical effect, to summarize and to induce the advantage and the deficiency of TCM formula granule which were superior production, sealed convenient administration,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but higher price, the absent re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mixed decoction, decreased of biological activity of some drugs and other deficienc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medical workers and patients to select rationally of TCM formula granule.【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89-90,105)【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汤剂;对比;优势【作者】孟凡辰;郭兆安【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1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山东济南2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中药作为我国的国宝,成为中医几千年来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汤药是中药最常用的剂型,自商代伊尹创制汤液以来沿用至今,为中华民族的医疗健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药配方颗粒应用特点摘要:通过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汤剂的比较,说明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便于携带,服用方便; 便于保管,调配便利; 有效提取,疗效提高; 便于生产,方便市场的优点。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在未来的应用中不断改进提高。
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而成的颗粒。
它是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临床研究以及现代制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人民所接受。
自2001年12月1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将其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它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中药汤剂的使用形式,比传统汤剂更为科学规范、方便,对于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中药配方颗粒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有效成分与传统中药汤剂基本保持一致,在临床使用上根据医生处方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具有同样的灵活性,比中药汤剂具有更多的优点。
1. 1 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是建立在工业化大生产基础上,具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
根据单位中药的性质,在不同温度、时间、PH 值等条件下,以提取的有效成分最高含量为标准,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工艺制成的颗粒。
病人可即冲即服,避免了传统汤剂煎煮时受加水量、浸泡时间、火候、煎煮时间、容器、先煎、后下等因素的影响,也减少了不耐热成分的损失。
1. 2 便于服用、携带,扩大了用药范围。
中药配方颗粒可直接用开水冲服,既节约了人力、时间,也方便了患者服用。
由于体积小,携带更方便,最适宜旅途或工作繁忙无时间煎药的病人,急诊、儿科病人也可随取随用。
可多途径用药如内服、外用,也可作为冲剂、片剂、胶囊剂等剂型的原料。
1. 3 便于保管、调剂。
中药配方颗粒采用铝箔包装,不易吸潮,保质期大大延长,避免了中药饮片储存、保管不当带来的走油、变色、虫蛀、霉变、风化、潮解等质量问题,减少了污染,方便了运输和保存。
中药材剂型、中药材剂型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剂型:1.汤剂: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得到液体制剂,是最常用的中药剂型之一。
其优点是口服吸收迅速、起效快、疗效确切、加减灵活,但缺点是制备及携带储存相对不便。
2.散剂:将中药材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
优点是制作简便,便于携带和储存,缺点是其药效受到制备工艺和粒度等因素的影响。
3.丸剂:将中药材粉碎成细粉后,再用冷开水、米糊等黏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型。
包括蜜丸、水丸、浓缩丸等。
其优点是药效持久、服用方便、剂量准确,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相对复杂。
4.膏剂:将中药材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两种。
其优点是药物含量高、药效持久,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繁琐。
5.丹剂:一般是指含有汞,硫磺等矿物,经过加热升华提练而成的一种化合制剂。
其优点是剂量小、作用大、含矿物质之多,但缺点是毒性较大,不可久服。
多外用,内服慎之又慎。
6.片剂:由中药材提取物或粉末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其优点是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相对复杂。
7.颗粒剂(冲剂):由中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其优点是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较小、服用方便,但缺点是易吸潮。
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
除了以上剂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剂型如胶囊剂、酒剂、茶剂等。
不同的中药材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剂型进行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缺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和我院的临床实践进行分析。
结果: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有效、安全、方便的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
结论: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饮片优势劣势中药配方颗粒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经浓缩干燥,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
用其代替中药饮片供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随证加减,配方使用,既能保持原中药饮片的药性药效,又保证了中医临床的用药特色。
现将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
1、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1.1 符合中医临床用药要求,保持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所强调的是个体化的治疗。
配方颗粒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可以随意组方,加减配伍,既保持了中医辨证论治之长,又具有中成药服用方便之美。
它符合中药饮片炮制要求,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分装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不添加糖、防腐剂及其他赋形剂,保持传统中药饮片的原汁原味。
中药配方颗粒每小袋药量即为中医处方的1日常用量,与中药饮片相等量经测定后而得的,装量准确,避免了中药饮片调配过程中分计量误差现象。
1.2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药效无显著性差异多项研究表明:单味中药颗粒剂药效与传统饮片对比实验,二者无明显差异,在个别指标上,中药配方颗粒剂优于中药饮片。
传统饮片黄芩与现代黄芩免煎颗粒对比研究,传统饮片黄芩与现代黄芩免煎颗粒中主要有效药物成分含量十分相近[1] 。
1.3 有利于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管理中药最大的特点是受中医理论指导,其根本是多组分以多靶点、多层次对机体代谢网络中某些环节起一个综合作用[2]。
因此,对中药质量的评价和控制一定要真正反映其“内在”“综合”的质量。
所以必须建立能反应中药整体特性的方法以保证其质量的稳定均一[3]。
中药颗粒剂
中药颗粒剂,是一种传统中药剂型的现代化应用形式,是将中药熬煮浓缩后制
成颗粒状物质,方便服用和携带。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的认可和需求增加,中药颗粒剂逐渐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本文将就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应用和优势进行探讨。
制备过程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药材: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根据处方选择相应的中药
材进行制备。
2.清洗和炮制:对中药材进行清洗和炮制处理,去除异物和杂质,确
保药材的质量。
3.配方比例:按照处方中各种中药材的比例,将其混合搭配,保证配
方准确。
4.熬煮浓缩:将混合好的中药材用水熬煮,使药液逐渐浓缩。
5.制成颗粒:将浓缩后的药液进行干燥,制成颗粒状物质,方便患者
服用。
应用优势
中药颗粒剂相比传统煎煮剂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方便携带:中药颗粒剂易保存、携带方便,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适合患者在外服用。
•剂型稳定:颗粒剂在制备过程中能够较好地保留药效成分,剂型稳定,服用剂量易控制。
•易吸收:由于中药颗粒剂经过熬煮浓缩,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
•用量精确:颗粒剂制剂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进行剂量的调整,用量更加精确。
•避免煎煮麻烦:普通煎煮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颗粒剂无需煎煮,方便快捷。
结语
中药颗粒剂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中药剂型,具有诸多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对中医药的首选之一。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药颗粒剂也需要在临床应用中遵循专业指导,避免滥用和误服,以实现更好的疗效和健康效果。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药颗粒剂在现代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中医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中药制剂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成果,由于其方便快捷、易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在中医门诊、社区医疗服务和家庭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炮制加工而成的颗粒状成品,其与中药饮片相似,都是传统中药加工技术在现代工业化条件下的特殊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经过科学的生产技术和合理的配合比例,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的保持中药的药效和成分。
中药饮片是指中药原材料进行炮制后,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制成的片剂。
中药饮片的特点在于,其成品状物形状规整,便于贮藏、携带和使用,而且不易受潮、不易变质,更易于控制药量,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刺激和过敏反应。
1.方便快捷: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采用工业化生产过程,直接食用或煎剂,非常方便和快捷。
2.药效稳定:由于制剂中药配方精确,药散分散性好,因此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药效也较为稳定。
3.容易储藏: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制品片状规整,易于储藏,比传统中药成方更加方便。
4.操作方便: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使用简便方便,不需要制剂配方过程,适合于自我驾驭。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胃肠等病症的治疗。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与传统中药成方相比,其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控制药量、药效易于稳定和方便使用。
另外,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能够减少传统中药成方中炮制工序要求产生的时间和工艺,从而保证药材的质量稳定性大大提高。
在现代医学中,通过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实验研究,发现其与传统中药成方治疗效果相同,同时其安全有效率是非常高的,达到了临床治疗的目标。
而且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体积并不像传统中药成方那样占用更多的空间,因此在医院、诊所及家庭中各种场所中都更容易储藏和使用。
总之,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中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成就。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疗效上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两者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和特点。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的特点,分析了它们在配方、制备、服用等方面的区别。
接着详细介绍了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的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不同疗效的对比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了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传统中药饮片的优势。
结论部分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指出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发展趋势,为中药疗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临床实验、疗效结果、优势、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们对用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方便、快捷、易服的中药剂型。
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服用方便、剂量准确、易于储存等优点,受到了一些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在临床应用中,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但其临床疗效是否优于传统中药饮片仍需进一步的比较和验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中的比较研究,探讨两种不同剂型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更合适的中药剂型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中药剂型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传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两种不同制剂在治疗患者疾病过程中的实际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医学界提供更准确的临床指导,促进中药治疗方法的有效推广和应用。
通过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在实际治疗效果上的不同,可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探究中药疗效背后的机制与原理,为中药治疗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特点及效果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与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8月一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中药饮片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流鼻涕、发热、咽痛以及咳嗽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特点;上呼吸道感染中药作为传统的一个药物,其历史悠久,并且具有随症加减、辨证论治的特点。
中药饮片以汤剂为基础,医护人员通过徒手称量取药,具有较低的准确性,并且使用期间需要煎煮,具有较长的制备时间,还具有诸多的缺点如无法长期贮存、易发霉、不方便携带、体积大等[1]。
而中药配方颗粒通过改良汤剂而成,对中药饮片进行提取、干燥、分离、浓缩、包装以及制备等精制而成,经水直接冲服,使汤剂的优点得到保留,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2]。
因此,本文对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并且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8月一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2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3例。
对照组病程1-5d,平均(2.8±0.4)d,年龄23-69岁,平均(45.6±9.3)岁,其中30例为女性、33例为男性;观察组病程1-6d,平均(2.9±0.5)d,年龄24-70岁,平均(45.7±9.4)岁,其中28例为女性、35例为男性。
浅谈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引言作为古老的医疗实践,中药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传统的中药配方通常是采用多种天然植物和动物提取的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配制而成。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变革,出现了新的中药制剂方式。
传统的中药制剂主要是指中药汤剂,而中药配方颗粒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中药制剂。
本文旨在比较传统中药汤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缺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中药制剂方式。
传统中药汤剂作为传统中医领域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中药汤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医书《黄帝内经》。
中药汤剂是指将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药剂后,再按照一定的用药原则配制成汤剂,由医师口服或外用给患者治疗疾病的一种中药治疗方式。
传统的中药汤剂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对于药材的质量、属性、功效和配比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加工和煮药也需要医师的操作技巧。
中药汤剂制剂时间较长,需要约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煮药,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中药汤剂有一定的优点,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进行个体化定制,更能够符合患者的需要。
因此,中药汤剂更适用于急性、病情复杂或慢性疾病的治疗。
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新型中药制剂方式,采用中药粉末配合木薯或玉米淀粉等膨化剂,干燥后制成,可以直接口服的一种中药治疗方式。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剂方式相对中药汤剂更为简洁、迅速,因此制剂时间也更短。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剂工艺稳定,加工操作相对方便。
中药配方颗粒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方便携带,不需要像中药汤剂一样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煎煮,可以在家中轻松服用。
另外,中药配方颗粒也可以在不同的品牌下进行简单的个性化定制,因此也更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总结虽然中药汤剂和中药配方颗粒都是有效的中药治疗方式,但是它们各有优缺点。
中药汤剂制剂较为繁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更容易符合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相对简单,方便携带,适合用于日常保健和慢性疾病治疗。
总而言之,在选择中药治疗方式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个体差异以及治疗期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剂形。
简述中药颗粒的临床应用发展中药颗粒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制剂,具有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下从几个方面简述中药颗粒的临床应用发展。
1.颗粒剂型改进中药颗粒最初是以冲剂的形式出现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需求的变化,剂型也在不断改进。
目前,除了冲剂外,中药颗粒还有胶囊、片剂、口服液等多种形式。
这些新剂型的出现,使得中药颗粒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2.药效学研究中药颗粒的药效学研究是其临床应用的基础。
通过对中药颗粒的药效学进行研究,可以明确其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等,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药效学研究的深入,中药颗粒的治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还被用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
3.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验证中药颗粒疗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等临床试验,可以进一步验证中药颗粒的疗效和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临床试验的不断发展,中药颗粒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4.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是提高中药颗粒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西药或其它中药进行联合使用,可以增强中药颗粒的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目前,联合用药已经成为中药颗粒临床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开展。
5.国际化发展随着中药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其国际化发展也逐渐成为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颗粒被引入到国际市场,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批准和上市。
这些国际化发展为中药颗粒的全球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6.生产工艺优化生产工艺优化是提高中药颗粒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可以提高中药颗粒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目前,一些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已经被引入到中药颗粒的生产中,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纳米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中药颗粒的生产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机遇。
中药颗粒剂的研究进展中药颗粒剂,作为中药剂型的一种,具有易于服用、剂型稳定、储藏方便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颗粒剂的生产技术和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完善。
本文将就中药颗粒剂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中药颗粒剂是将中药煎剂经浓缩、喷雾干燥、制成颗粒状剂量形式,其优点是携带方便、服用简便、精确计量、易于保存。
目前,中药颗粒剂已经成为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剂型之一,并且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重视。
在国内,相关机构和科研团队对中药颗粒剂的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在剂型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在剂型设计方面,通过对中药颗粒剂的药效成分、病理特点、服用特点等进行综合考虑,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颗粒剂剂型设计理论。
在制备工艺方面,有关专家学者也对中药颗粒剂的炮制、提取、浓缩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提高了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水平。
在质量控制方面,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分析颗粒剂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质量指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了中药颗粒剂的质量安全。
在中药颗粒剂的研究中,有几个重点问题备受关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 制备工艺与药效成分的保护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如何在提取、浓缩、干燥等过程中保护中药的有效成分,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难点。
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中药颗粒剂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工艺不够成熟或者设备不够先进,容易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从而降低了中药颗粒剂的药效。
如何优化工艺、改进提取方法、选择合适的干燥技术等,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2. 质量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中药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是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中药颗粒剂的质量标准也需要更加严格和科学的制定。
目前,国内外对于中药颗粒剂的质量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污染物、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检测等方面,还需要更加细化和完善。
中药颗粒制剂与传统汤剂的应用比较摘要】中医在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性诊断后,利用传统中医理论为患者开具中药处方,患者自身或专业操作人员根据中药处方,通过煎煮等方式制成的汤剂为中药汤剂。
中药颗粒制剂属于国家批准的处方类药物,在溶解后患者可以直接服用。
中药颗粒制剂是通过对中药饮片进行科学的提取和加工形成的药物,中药汤剂是患者直接通过熬制中药饮片制成。
中药颗粒由于服用方便,同时能够保证中药材的应有效果,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但传统汤剂能否完全被中药颗粒取代,中医学者尚存在争论。
【关键词】中药颗粒;传统汤剂;应用比较【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207-02目前中医临床治疗疾病主要通过中药颗粒和传统汤剂两种方式。
中药汤剂是将中药材进行沸水浸泡或水煎[1],取出其中剩余的残留物质形成的汤剂,属于较为古老的中医制剂类型,主要优势为能够最大限度保留中药材的药效,患者吸收情况良好,但服用口感不佳,保存时间短,制作过程复杂。
中药颗粒制剂是在传统汤剂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改良的新型制剂,大部分为细粉状物质,其主要优势为服用方便,口感甘甜,保存时间长,疗效显著,中药颗粒制剂在近几年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值得深入研究。
1.中药颗粒制剂与传统汤剂的比较1.1 临床疗效的比较传统汤剂是将不同种类的药物在汤剂水煎过程中分散其中,各种药物在汤剂中互相作用,依据中医理论中毒性相克等基本原理,能够显著提高服药的安全性,促进各种中药材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中药颗粒制剂能够将各种中药材的比例进行精确的控制,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合成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药物治疗合格。
专家对中药颗粒和中药汤剂治疗脾胃湿热症的临床相关进行了深入研究,传统汤剂的有效率约为91%,中药颗粒制剂的有效率约为89%,数据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在疗效差别不显著的情况下,服用中药颗粒制剂优势明显[2]。
1.2 价格和服用方便性的比较中药颗粒制剂与传统汤剂相比,服用方便性优势明显。
中药汤剂与中药颗粒剂比较探析发表时间:2018-11-27T10:47:55.51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作者:张绪[导读] 结论通过对比中药汤剂和中药颗粒剂,中药颗粒剂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中药汤药的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摘要】目的通过中药汤剂与中药颗粒剂的对比,分析和对比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自汗盗汗患者做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颗粒剂进行治疗,针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在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和72.5%,观察组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中药汤剂和中药颗粒剂,中药颗粒剂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中药汤药的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关键词】中药汤剂;中药颗粒剂;临床治疗自汗盗汗隶属于一种汗症,患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自身的营养失调?腠理开合不利?营卫不和等等原因所致,而且极易引发其他多种疾病?在本次研究中,根据自汗盗汗患者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结合中药汤剂与重要颗粒剂进行治疗,针对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其治疗效果,主要的研究步骤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在本次研究中,根据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所收治的80例自汗盗汗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52.6±5.6)岁,患病时间5个月-5.8年,平均患病时间为(6.6±1.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50.8±4.8)岁,患病时间4个月-6年,平均患病时间为(5.9±2.3)年?结合自汗盗汗的诊断标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有肺卫不固型和阴虚火旺型?其中在症状表现方面,阴虚火旺型为细脉数?舌红少苔?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夜寐自汗?肺卫不固型为脉细弱?苔薄白?体倦乏力?面色少华?汗出恶风?所有患者没有任何其他遗传病史和病症,能够积极配合此次治疗工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相关数据中,无统计学差异,()?1.2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颗粒剂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两周为一个疗程,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对比治疗有效率?1.3疗效标准患者经过治疗后,如果自汗盗汗现象完全消失,即判定为治疗痊愈;如果患者自汗盗汗现象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即判定为治疗好转;如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自汗盗汗现象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是比治疗前更加严重,即判定为无效?根据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1.0软件分析本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总有效率对比通过对该研究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分别为90%和72.5%,观察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据,两组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3.讨论目前在临床方面,很多患者都会出现自汗盗汗现象,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发病人群和发病时间也没有一定规律,患者一旦患病,对自身的正常生活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颗粒剂的优势:中药颗粒剂是在中药汤剂和糖浆等剂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与其他剂型相比有着比较明显的优点,发展前景非常良好.1中药颗粒剂的优势1与中药片剂比较中药片剂需加入大量赋形剂、崩解剂、润滑剂制粒压片,包糖衣时又需要加入明胶、滑石粉、糖浆色素等辅料,一般仅糖衣部分就占整个片重的6O%以上.不仅辅料量大、流程长,而且片剂不易崩解溶出,储存期易产生花斑、裂片等情况.而颗粒剂溶解释放迅速,吸收利用良好.避免了中药片剂生产中出现的松片、裂片、粘冲、叠片、变色花斑等问题.如对颗粒剂进行不同的包衣,制成胃溶或肠溶颗粒,药品的使用范围将更加广泛,中药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使用时煎煮不便、服用量大、易霉败变质等缺点.且制备工艺适于工业生产.剂量小.服用、携带、储藏、运输均较方便,发展前景较好.2与中药口服液比较中药饮片制备的汤剂适合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和灵活性,又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临床应用更为广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中药汤剂愈来愈满足不了医疗的需要,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传统中药汤剂体积大,易变质,服用、携带、储藏都不方便:二是受溶媒的限制,加入、制备方法非专业人员不易完全掌握,费时、费工.且制备质量难以控制等,往往使大量的药材资源浪费;再者,饮片质量的优劣对汤剂的制剂质量影响也很大.同一名称的饮片,可因其产地、加工炮制方法、储藏条件等而不同,使制备出的汤剂质量不一,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中药的发展,影响了传统中药汤剂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对一些贵重药材,因其中成分复杂,在水中溶解性差,则不适宜制成口服液.但这些贵重药材.可打成细粉.掺人浸膏或膏粉制成颗粒剂,因服用时允许混悬,故不影响颗粒的外观和内在质量.这是中药口服液剂型在工艺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方面所无法与之相比的3中药颗粒剂与中药针剂的比较中药材制成注射剂工艺冗长,操作复杂,要经过高浓度乙醇反复醇沉、冷藏、过滤,有效成分损失严重,这使药物中具有疗效的多糖、肽类及蛋白质等成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降低了疗效.有资料报导,有些中药提取液经过醇沉、反复过滤后,部分有效成分损失可达50%以上.待制成稳定的注射剂后,有效成分几乎所剩寥寥.有的中药注射剂.经过高速离心及超滤后才能澄清.成本较高.2常用辅料蔗糖、糊精和淀粉是传统的稀释剂,但蔗糖有吸湿性,糊精和淀粉的冲溶性不甚理想.润湿剂与黏合剂能使药物细粉湿润、黏合,以便制成合格的颗粒,在使用时应考虑其种类、浓度及药粉的混合均匀度等因素.如不同浓度的乙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崩解剂因中药浸膏粘度较大,为提高中药颗粒剂特别是无糖型颗粒剂的崩解度和释放度,常须加入淀粉作崩解剂.包合剂是新型辅料,可包合挥发油及苦味成分,变液体药物为固体粉末,可降低或消除药物异味和苦味,减少毒副作用和刺激性,提高溶解度和稳定性.目前甜昧剂正从合成甜昧剂向功能性天然甜味剂方向发展.薄膜包衣技术已广泛用于片剂,近年来也用于中药颗粒剂3处方选择颗粒剂是从中药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因此,一般来说中药汤剂和糖浆剂的处方都可适用.选择处方时还应注意适当的药材量,对于含药量大的药材,要求采取提取纯度更高的方法和设备,这样会大大提高成本.4应用前景目前中兽药以粉剂、散剂为主,不利于畜禽的吸收,通过采用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制剂颗粒剂,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使产品剂量准确、溶解迅速、便于吸收、起效快、无药残,达到了绿色兽药的要求.崩解溶出快、口感好、携带保存方便、服用量小、性质稳定和无糖型是目前中药颗粒剂及其发展的主要方向,中药颗粒剂一定会有着广阔的前景.小结:提取板蓝根有效成分制成的颗粒,不但抗菌、抗病毒效果好,而且崩解溶出快、口感携带保存方便、性质稳定,是目前中药发展的主要方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药颗粒冲剂和传统煎煮汤剂的效果有差别吗?导读中药作为国宝,成为中医几千年来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汤药是中药最常用的剂型,自商代伊尹创制汤液以来沿用至今。
传统中药汤剂的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药火候、煎药时间、特殊煎煮方法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中药配方颗粒应运而生。
在很多人眼里,传统的中药煎煮汤剂药效要好于颗粒冲剂的。
这种看法究竟正确吗?有什么根据?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先来看一下两者的制备过程。
中药颗粒冲剂:现在大多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一般分为熬制、提取、制粒、烘干等工序,不同药品的步骤可能根据药品的性质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大同小异。
都是先利用水煎或煮的方式,得到药液然后进行药液提纯,在将提取液中的水分烘干,加入一些糖分等添加剂制成相应的颗粒,之后进行密封保存。
传统煎煮汤剂:传统中药煎煮法在实际操作中,要通过浸泡、一煎、二煎,滋补类中药还可以进行复煎。
某些特殊药物则需要“先煎”或“先下”,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溶解度或降低药物毒性,后下的目的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的破坏。
两者对比传统中药饮片在煎煮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中药,防止糊底和药液溢出,操作繁琐。
并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一剂药的煎制而中药免煎颗粒是单味药物单提后的混合,能保证单味中药的最大溶出!而且包装采用独立铝箔,密封好,不吸潮,携带方便,同时可以避免中药饮片因保管不当引起的走油、发霉、虫蛀等问题。
结论中药颗粒冲剂和传统煎煮汤剂相比,的确存在一些不足,但大量的临床观察结果已经表明,中药配方颗粒冲剂疗效显著,和传统汤剂相比基本一致。
而且它的优势也很明显,比如方便服用、口感好,剂量准确,便于携带,性质稳定。
中药煎煮汤剂虽然有一些优势,但是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严谨的操作。
一般人自己在家里煎药,大多只能煎煮40%-70%的有效成分,明显会有大量的浪费。
服用中药配方颗粒应注意:中药配方颗粒的服用方法基本上与一般的冲剂一样。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是中医药治疗中常用的两种剂型。
为了比较它们在临床上的疗效,本研究选取了胃病为病例进行对比。
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共选取了120例患有不同程度胃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药颗粒组和传统中药饮片组各60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疗效评价指标均具有可比性。
结果:疗程结束后,中药颗粒组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显效率为55.0%,有效率为35.0%,无效率为10.0%;传统中药饮片组总有效率为75.0%,其中显效率为30.0%,有效率为45.0%,无效率为25.0%。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高效的治疗和良好的疗效评价是临床中药治疗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颗粒在胃病治疗中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传统中药饮片。
这可能与中药颗粒的制造工艺、品质控制等方面的提高有关。
中药颗粒制品具有用量准确、易于稳定贮藏和携带便携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患者遵从治疗的便利性。
结论:中药颗粒相对传统中药饮片,更适合在胃病治疗中使用,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和使用便利性。
中药颗粒剂原理
中药颗粒剂是一种现代化的中药剂型,具有易于服用、便携方便、剂量准确等特点。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备原理**:中药颗粒剂是将中药煎煮后,通过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加工而成。
这样可以保留中药有效成分,提高药效,并且延长保存时间。
2. **剂型设计**:中药颗粒剂采用颗粒状形态,易于溶解和吞咽,可以避免中药苦涩味和渣滓,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3. **剂量准确**:中药颗粒剂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剂量,确保每袋颗粒中含有准确的药物剂量,帮助医生和患者准确控制用药量。
4. **易于贮藏和携带**:中药颗粒剂通常以小包装装置,易于贮藏和携带,适合日常生活和旅行携带,方便患者随时服用。
5. **提高药效**:中药颗粒剂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效,缩短起效时间。
总的来说,中药颗粒剂通过现代化的制备工艺和剂型设计,使中药更易服用、剂量更准确、药效更高,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服用方式,符合现代人的用药需求。
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概述 (4)2.1中药饮片 (4)2.2中药配方颗粒 (4)第三章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的优缺点 (5)3.1中药饮片的优点 (5)3.1.1保持中药原有特色和质量 (5)3.1.2调配灵活 (5)3.1.3配伍作用 (5)3.2中药饮片的缺点 (5)3.3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 (6)3.3.1利于保管和贮存 (6)3.3.2减少原药材的浪费 (6)3.3.3便于患者服用和携带 (6)3.3.4质量规格剂量统一,技术先进 (6)3.4中药配方颗粒的缺点 (7)第四章临床疗效的对比 (8)致谢 (11)参考文献 (12)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传统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方法:收集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相关研究资料,比较饮片和颗粒本身的优缺点以及在临床应用和用药的有效性,从而总结出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对于医学应用中的实用性;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皆有着不同的优缺之处,配方颗粒统一质量标准,用药更加安全,患者方便携带贮藏,但其单味中药不如传统中药处方配伍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优劣第一章绪论中药的发现和应用最初仅是始于祖先寻找食物的初衷,从而有了“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之说,也为中国史上开创了中药学的先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少先人药士不断发掘,整改和临床试验,让中药经过炮制以方便药剂人员调配或直接应于临床医学。
如今中药理论和应用的发展自成体系,人们对中药一词已是门户皆晓,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病治病,保健养生方面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应用。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传统中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在为止已有了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等新型制剂,而其中的中药配方颗粒是目前中国中药创新中的典范。
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疗效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本文则通过收集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资料并比较两种之间的优劣来探讨其对于临床应用的实用性。
中药颗粒剂的优点及与其它中药剂型
的比较
摘要:本文研究中药颗粒剂的优点,并将其与其他中药剂型做出对比;对比
了中药颗粒剂与冲剂、片剂、糖浆剂、合剂、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并针对中药颗
粒剂与其他中药制剂给予一般比较,包括制备成本、便捷性、体积等等;列举促
进中药颗粒剂发展的策略,包括提升中药颗粒剂的生产质量、成分稳定性等等。
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药颗粒剂;优点;中药剂型
引言:
中药颗粒剂是市场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中药剂型,在制备工艺、成分有效性、
体积等多方面,与其他中药剂型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
为提升药厂的生产质量、
促进药厂的进一步发展,相关工作者应当加强对中药颗粒剂优点的研究,对比其
与其他中药剂型的不同之处,选用合适的生产工艺,完成中药颗粒剂制备,利用
中药颗粒剂促进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药颗粒剂与其它中药剂型制备工艺比较
所谓中药颗粒剂,主要指的是对净药材给予澄清处理,将其浓缩后制成清膏,并实施减压粉碎、干压制粒,或辅料干压、祛湿制粒后形成的颗粒剂。
如下比较
中药颗粒剂与其它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
(一)与冲剂工艺比较:制作冲剂一般会用到一份清膏及四倍的辅料,
使用颗粒机等设备进行制剂,每包量一般为10~15g,相较而言中药颗粒剂生产过
程中用到的辅料更少,制备成本相对低廉[1]。
(二)与片剂工艺比较:制作片剂需要技术人员先对清膏实施干燥处理,之
后为干燥后的产物给予崩解剂、润滑剂等辅料,再实施制粒、压片、包衣而成。
相较而言中药颗粒剂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时间更少,对技术设备也并无较高要求,
故而制作起来更为便捷。
(三)与糖浆剂、合剂、口服液比较:此类药剂一般需要技术人员使用乙醇、助悬剂、防腐剂等材料来制作,同时还会用到大量的水,故而最终形成的产物一
般有着较为庞大的体积。
总而言之,中药颗粒剂不论是从工艺成本、生产便捷性、产品体积上来看,
较于其他中药剂型都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
二、中药颗粒剂与其它中药剂型的一般比较
中药冲剂通常有着量大的特点,每包一般含有4~5倍以上的糊精,一般来讲
不适合被老年人、糖尿病人、肥胖症病人服用。
中药片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辅料,在包糖衣的阶段也需要用到大
量的辅料,一般来讲包衣部分就会占据60%的片重,如此必然会造成制药成本的
上升,同时这类片剂也有着难储存的特点,储存期间出现花斑等问题是较为常见的,相较而言颗粒剂有着溶解释放速度快、吸收性佳的特点,故而在生产过程中
不易出现松片、裂片、叠片、花斑等一系列的问题,可将其制作为肠溶、胃溶颗粒,适用范围可观,能够起到良好的医疗作用。
中药颗粒剂相较于糖浆剂、合剂,体积更小,容量更大,制造过程中用到的
水分、蔗糖、防腐剂、色素较少,包装起来较为便捷,携带起来也较为方便,不
易出现霉败等一系列的问题。
此外,中药颗粒剂相较于中药口服液也有着一定的应用优势,这是因为为提
升口服液的透明度,在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通常会用到乙醇沉降、水醇提取等
工艺,这无形中会影响药物中多糖肽、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影响药物的疗效[2]。
资料表明,中药经过醇沉、过滤等步骤后,至少会有50%以上的成分受到损失,
因此对于一些较为珍贵的药材,一般并不建议用来制作口服液,易影响药物的效果,但将其制作成颗粒剂则并不影响,具体实施中,技术人员可先将药材打成粉
末状,将其渗入清膏后制作为颗粒剂,服用过程中允许混悬,故而这种制备方式,对药效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些功能、特性皆是中药口服剂所不可比拟的。
除此之外,中药颗粒剂相较于丸剂、针剂也有着极为可观的性能优势。
所谓“中药丸剂”,一般指的是将药材打为粉末并加入辅料,最终形成的含有大量无
效成分(一般为淀粉)的中药剂型,此种剂型有50%都为蜂蜜,有着体积大、粗
黑的特点,一般会含有一定量的杂菌、霉菌,制作工艺较为粗放,而中药颗粒剂
的特性,则与中药丸剂相反,制作起来十分便捷,生产机械设备有着较高的技术
水平,故而最终形成的产品,一般也有着较好的卫生质量,杂菌、霉菌少,有着
一定的精细化特点。
再于中药针剂实施对比:中药针剂在生产阶段内通常有着工
艺流程复杂、生产过程冗长的特点,制作过程中一般会用到高浓度的乙醇,实施
反复的沉降、冷藏、过滤后,针剂才能真正成型,而这一过程中,中药的有效成
分一般已经遭到了一定的损失。
部分中药注射剂经高温离心处理后,不仅中药有
效成分含量会减少,中药本身的药量也会有明显的下降,造成成本消耗。
三、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指的是在相关部门的批准下,使用中药饮片为原料,采
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提取、浓缩、干燥,最终制成的饮片颗粒。
此种中药剂型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与原中药饮片无较大差异,但不含有防腐剂、
蔗糖等,临床上可被视作中药饮片的替代品来服用,相较于原饮片,有着服用便捷、服用量少、成分全面、疗效准确、安全性强的特点,又被称作“固体汤剂”。
为提升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生产质量,药厂有必要严格依照药典的要求,在
进行大量的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针
对药剂中会含有的毒性给予严格的限量规定,对含有挥发油的中药也应做好提取
处理,做好等量性研究,确保中药浓缩颗粒剂与饮片的指标成分无较大差异,此
后还应做好药效学试验等一系列的工作,为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产品在市场中的
推广应用打下良好的铺垫。
四、中药颗粒剂的发展方向
结合上文所述不难看出,相较于其他几类中药口服剂型,中药颗粒剂无疑有
着极为突出的性能优势,广受市场青睐。
为促进中药颗粒剂的进一步发展,相关
单位还需不断采取措施,提升中药颗粒剂的制备质量、改善中药颗粒剂的生产工艺,确保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始终位于不败之地[3]。
首先应当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应坚持使用地道的药材,生产中
药颗粒剂,避免从资质不合格的商家处购买不良产品进行中药颗粒剂制备。
应针
对中药材的成分与质量给予长期监控,提升常年用药材的质量优良性;其次,在
中药饮片提取、浓缩、干燥等方面,有必要使用动态提取法,针对药液中低聚糖、低分子肽等生物活性成分做好保护,为控制颗粒剂的成药体积,生产过程中可使
用超滤膜对颗粒剂做好处理,或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将颗粒剂中含有的杂质去除
干净,避提升其质量,使中药颗粒剂制作工艺真正符合现代化标准,保障中药颗
粒剂制作工艺的成熟性;再次,由于中草药成分较为复杂,药厂在平时可采用多
元醇水解法,针对药剂给予有效的处理,提升有效成分提取效果,若生产过程中
用到了高活性纤维素酶、水解植物细胞壁纤维素等物质,还应使用淀粉酶、霉菌
蛋白酶等物质做好处理,保障卫生指标合格;最后,为提升中药颗粒剂制备的稳
定性,解决中药提取物在干燥、粉末化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药厂可加强对喷雾包
衣法等制备方法的应用,将物料制作为水溶性强的粉末,最终形成稳定性更强的
产品。
对于含挥发物较多的药材,也可使用类似的工艺将其制作为粉末、微囊等,解决中药提取物难以干燥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颗粒剂不论是从生产工艺、生产质量、生产成本还是药效稳
定性上,相较于其他中药剂型都有着一定的优势,故而药厂必须加强对此类中药
剂型的生产推广,使用位于时代前沿的先进技术,生产符合行业标准的中药颗粒剂,保障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 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的发展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2]段多喜,周思远,陈颖,黄辰,李瑛.常见中药剂型及运用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21,13(16):66-69.
[3]宿晨蕊,姜黎滨,何富乐.教你认识中药剂型[J].祝您健康,2020(0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