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CADA系统软件配置
- 格式:pptx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51
scada教学大纲SCADA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推广,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工业自动化的水平,SCADA教学大纲的制定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SCADA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在培养学生技能和知识方面的作用。
一、SCADA教学大纲的内容1. SCADA系统概述- SCADA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SCADA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SCADA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2. SCADA系统硬件- 远程终端单元(RTU)的原理和功能- 测量与控制设备的选择与应用-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原理和应用3. SCADA系统软件- SCADA系统软件的分类和特点- SCADA系统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SCADA系统软件的编程和调试4. SCADA系统通信- 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SCADA系统通信协议的选择与应用- 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5. SCADA系统应用案例- SCADA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SCADA系统在水处理行业的应用- SCADA系统在制造业的应用二、SCADA教学大纲的结构SCADA教学大纲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合理划分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
一般来说,可以将教学大纲分为基础知识、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三个部分。
1. 基础知识- SCADA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SCADA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SCADA系统通信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2. 实践操作- SCADA系统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SCADA系统的编程和调试- SCADA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3. 综合应用- SCADA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SCADA系统的项目设计和实施- SCADA系统的故障排除和维护三、SCADA教学大纲的作用SCADA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非常重要。
scada系统是什么?scada系统软件功能介绍scada系统是什么?scada系统软件功能介绍: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SCADA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
在电力系统以及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
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
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由于各个应用领域对SCADA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应用领域的SCADA系统发展也不完全相同。
在电力系统中,SCADA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
它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 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有着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经成为电力调度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调度员的负担,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cada系统软件功能介绍过程报警过程报警是过程数据库的基本功能。
报警是对测量值的范围、变化速度的预警。
报警包括限值报警,变化率报警,偏差报警,异常报警等。
更复杂的报警可以通过对测量值进行数学运算,然后对运算结果进行报警检查而产生。
发生报警后,操作员可以通过报警画面对报警进行“确认”,“确认”就是告诉系统我知道了发生的事,以免系统再次提醒。
报警信息,报警确认信息,报警恢复(报警消除)等信息都可以被系统自动记录下来。
报警按照重要程度可分为多个优先级,如低级、高级、紧急。
报警发生时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通知用户,如弹出报警窗、发出声响,甚至可以发送短信或电子邮件。
至于使用哪种方式,用户可以自由指定。
Scada系统实施方案一、引言。
Scada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是一种用于监控和控制工业过程的系统,它能够实时地获取、处理和显示各种工艺数据,为操作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和控制指导。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Scada系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Scada系统的实施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部署和应用Scada系统。
二、需求分析。
在实施Scada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工业过程的监控和控制需求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明确系统所需监测的参数、控制的范围以及对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只有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设计出合理、高效的Scada系统。
三、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Scada系统实施的核心环节。
在设计阶段,需要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数据通信方式等关键要素。
同时,还需要进行界面设计、报警设置、数据存储和备份等方面的详细规划,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并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四、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是将各个硬件设备、软件模块和通信网络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完整的Scada系统的过程。
在集成阶段,需要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软件的配置和调试、网络的连接和测试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整体联调和功能测试,确保各个部分能够协同工作,实现系统整体功能。
五、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是保证Scada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在调试阶段,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只有通过严格的调试工作,才能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六、系统应用。
系统应用阶段是Scada系统实施的最终目标。
在系统部署到实际生产环境中之后,需要进行系统的使用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系统,并能够及时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运行监测和维护管理,保证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
EXIN-2000 SCADA系统软件使用说明书鞍山易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目录第一部分GPRS通讯系统 (3)第一章GPRS通讯服务器的安装 (3)第二章GPRS通讯服务器的查看 (5)第二章GPRS通讯服务器的配置 (6)第一节增加新站点 (6)第二节站点巡测 (13)一、单点巡测 (14)二、全部巡测 (14)第二部分SCADA系统 (15)第二章IO设备 (15)第一节新建设备 (15)一、GPRS通讯方式 (15)二、TCP通讯方式 (18)第二节修改属性 (21)第三节删除设备 (22)第三章数据库组态 (23)第一节模拟量参数的配置 (24)一、新建参数 (24)二、编辑参数 (28)三、删除参数 (29)第二节数字量参数的配置 (29)一、新建参数 (29)二、编辑参数 (34)三、删除参数 (34)第三章SCADA监控系统 (35)第一节登录系统 (35)第二节绘图系统 (36)第三节实时画面 (39)第四节实时数据 (40)第五节工业用户实时数据 (41)第六节工艺图系统 (42)第七节历史查询 (43)一、趋势图 (43)二、历史数据 (44)第八节报警系统 (45)一、实时报警 (45)二、报警历史记录查询 (46)第七节、服务器报警设置系统 (47)第八节、WEB方式数据展示功能简介 (49)第一部分GPRS通讯系统第一章GPRS通讯服务器的安装1、双击setup.exe执行文件。
在弹出的画面中,点击’Next’按钮。
如图所示:2、进入新的画面。
在这个画面中,显示的是GPRS通讯服务器安装的路径。
我们采取安装在默认路径,即C:\Program File\GPRS通讯服务器。
然后点击’Next’按钮。
如图所示:3、进入新的画面。
点击’Next’按钮。
如图所示:4、进入等待画面。
如图所示:5、进入新的画面。
点击’Finish’按钮,完成安装。
如图所示:第二章GPRS通讯服务器的查看在默认的路径下(如:C:\Program Files\GPRS通讯服务器),启动GPRScomserver.exe执行程序。
SCADA 实施方案引言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是一种常用于监控和控制工业过程的系统。
它结合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使得用户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远程设备。
本文将介绍SCADA系统的实施方案,包括硬件要求、软件选择以及部署流程等。
硬件要求要实施SCADA系统,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硬件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硬件组件和设备:1.服务器:用于承载SCADA软件和存储数据,最好是高性能的服务器。
2.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用于与远程设备通信和控制的硬件设备。
3.远程终端单元(RTU):用于与传感器和执行器通信的设备,它们将数据传输给SCADA系统。
4.通信设备:用于与远程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包括无线通信设备和有线通信设备。
软件选择选择适合的SCADA软件是实施方案的关键之一。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SCADA软件:1.Wonderware2.Ignition3.WinCC4.CIMPLICITY5.iFix选择合适的软件应考虑以下因素:1.功能需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软件,例如数据采集、实时监测、报警系统等。
2.可扩展性:考虑未来系统扩展的可能性,确保选择的软件具有可扩展性。
3.兼容性:确保软件和现有硬件设备能够无缝协作。
4.易用性:考虑用户界面是否友好,用户是否容易上手操作。
部署流程SCADA系统的部署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系统需求:与相关部门和人员沟通,了解他们对系统的需求和期望。
2.设计系统架构:根据需求设计系统架构,包括服务器架设、PLC和RTU的配置等。
3.购买硬件和软件:根据系统需求购买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许可证。
4.安装和配置:根据硬件和软件的要求,进行安装和配置。
5.进行集成测试:将各个组件进行集成,并进行测试以确保系统功能正常。
6.上线和运维: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定期进行运维工作,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升级等。
I N T-S C A D A 监控系统(使用手册)第一章概述------------------------------------------------------3 第二章系统目录和配置文件----------------------------------------6 第三章主控软件--------------------------------------------------9 第四章通信组态软件----------------------------------------------24 第五章图片组态软件----------------------------------------------37 第六章控制组态软件----------------------------------------------55 第七章统计报表制作----------------------------------------------63 第八章故障录波分析----------------------------------------------70第一章概述基于Microsoft® Windows 2000®和Windows 98®的INT-SCADA监控系统是南京因泰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为实现电力系统的发电、变配电、调度等各环节自动化,集数据采集、显示、控制、报表、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网络化、组态化的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
为了适应当今电力系统使用设备多、纵向横向联系紧密、扩建组建频繁等特点,本软件从分析、设计到具体编程,全部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融合了最新的计算机编程技术,在满足严格的可靠性、实时性基础上,更在系统的可组态性、可扩展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使用INT-SCADA监控系统可以加快应用开发的速度,减少开发成本,降低项目实施和运行周期维护的费用,使您可以真正做到“人与设备的有机结合”。
SCADA(监控组态软件)简介SCADA(监控组态软件)简介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是指监控系统中的一种软件应用,用于监控和控制工业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
SCADA系统通常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组成,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与实际控制设备进行通信,并将数据传输到远程站点上的操作员终端。
这些操作员终端具有图形化的用户界面,可以显示实时数据、警报和报表。
1. SCADA系统的结构SCADA系统由四个主要组件组成:人机界面(HMI)、远程终端单元(RTU)、通信基础设施和控制中心。
人机界面是操作员与SCADA系统进行交互的接口,通常采用图形化界面展示实时数据。
RTU是一种电子设备,位于现场,负责与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通信,采集和传输数据。
通信基础设施是连接RTU和控制中心的网络,可使用有线或无线方式。
控制中心是SCADA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处理、报警管理、远程控制等功能。
2. SCADA系统的功能SCADA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测和控制工业过程中的设备和系统。
它可以采集和记录各种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并显示在操作员终端上。
操作员可以通过界面对设备进行控制,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此外,SCADA系统还可以生成报表、趋势图和统计图,帮助用户了解工艺过程的状态,进行优化和决策。
3. SCADA系统的应用SCADA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电力、水处理、石油化工、交通等。
在电力行业,SCADA系统用于监控发电厂、变电站和配电网,实时跟踪电流、电压和功率等数据,并进行故障检测和远程操作。
在水处理行业,SCADA系统用于监控和控制水质、水位和水流,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石油化工行业,SCADA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管道系统、储罐和工艺设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4. SCADA系统的特点SCADA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实时性:SCADA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和显示各种数据,使操作员能够快速了解过程状态。
I N T-S C A D A监控系统(使用手册)第一章概述------------------------------------------------------3 第二章系统目录和配置文件----------------------------------------6 第三章主控软件--------------------------------------------------9 第四章通信组态软件----------------------------------------------24 第五章图片组态软件----------------------------------------------37 第六章控制组态软件----------------------------------------------55 第七章统计报表制作----------------------------------------------63 第八章故障录波分析----------------------------------------------70第一章概述基于Microsoft® Windows 2000®和Windows 98®的INT-SCADA监控系统是南京因泰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为实现电力系统的发电、变配电、调度等各环节自动化,集数据采集、显示、控制、报表、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网络化、组态化的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
为了适应当今电力系统使用设备多、纵向横向联系紧密、扩建组建频繁等特点,本软件从分析、设计到具体编程,全部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融合了最新的计算机编程技术,在满足严格的可靠性、实时性基础上,更在系统的可组态性、可扩展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使用INT-SCADA监控系统可以加快应用开发的速度,减少开发成本,降低项目实施和运行周期维护的费用,使您可以真正做到“人与设备的有机结合”。
SCADA系统技术规格书1:介绍1.1 目的本技术规格书旨在明确SCADA系统的技术要求,为系统设计、开发和实施提供详细指导。
1.2 背景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控和控制工业过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采集、传输、处理和显示实时数据,帮助运营人员实时监测和控制工业过程。
1.3 系统概述本SCADA系统由以下主要组件组成:- 监测点:采集实时数据并传输至SCADA系统;- 控制中心:显示实时数据并允许操作员执行控制操作;- 数据存储:存储历史数据和事件日志;- 网络通信:用于监测点和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安全系统: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系统需求2.1 硬件需求2.1.1 计算机要求2.1.2 通信设备要求2.1.3 数据存储设备要求2.1.4 安全设备要求2.2 软件需求2.2.1 操作系统要求2.2.2 SCADA软件要求2.2.3 数据存储软件要求2.2.4 安全软件要求2.3 界面需求2.3.1 监测点界面要求2.3.2 控制中心界面要求3:功能需求3.1 实时数据采集3.2 数据传输和存储3.3 实时数据显示3.4 报警和事件处理3.5 远程控制操作3.6 安全性和权限控制3.7 报表和数据分析3.8系统可拓展性4:性能需求4.1 数据采集频率4.2 数据传输速率4.3 实时数据显示延迟4.4 系统响应时间4.5 容错和冗余性要求5:安全需求5.1 数据加密和传输安全5.2 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5.3 防止恶意攻击和入侵6:测试和验证要求6.1 单元测试6.2 集成测试6.3 系统测试6.4 用户验收测试7:维护和支持要求7.1 硬件维护7.2 软件维护7.3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7.4 报警和故障处理8: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附件:- SCADA系统架构图- 硬件设备清单- 软件许可证9:法律名词及注释9.1 法律名词1:注释9.2 法律名词2:注释。
SCADA系统操作维护手册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3)第二章软件介绍 (3)2.1.系统配置 (3)2.2.HMI系统启动 (3)2.2.1. 软件启动 (3)2.2.2.登录 (7)2.3.操作环境介绍 (8)2.3.1. 主画面介绍 (8)2.3.2.操作对象 (19)2.3.3. 操作面板 (28)2.3.4.报警画面 (78)2.3.5.事件画面 (85)2.3.6.趋势画面 (89)2.3.7.报表 (92)2.3.8.打印 (95)第三章系统功能 (96)3.1.中心/站控切换 (96)3.2.启停站控制 (96)3.2.1. 站场正常自动启动 (96)3.2.2. 站场停运 (98)3.2.3. 单体控制逻辑 (100)3.3.ESD系统功能 (103)3.3.1. ESD系统简介 (103)3.3.2. ESD触发条件 (103)第四章下位机模块介绍 (104)4.1. AB硬件模块介绍 (104)4.1.1. 佳县AB系统简介 (104)4.1.2. AB PLC重要模块状态指示 (105)4.1.3. controlnet网络维护 (113)4.1.4. 主备PLC冗余 (113)4.1.5. OB16E状态指示灯 (114)4.2. HIMA硬件模块介绍 (114)4.2.1. HIMA硬件简介 (114)4.2.2. 重要模块状态指示 (115)4.3. BB硬件模块介绍 (118)第一章系统概述第二章软件介绍2.1.系统配置SCADA系统由AB的PLC、HIMA的ESD、通讯服务器、操作员工作站、报表打印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组成,主要完成站内工艺数据采集、监视、控制等功能,并向调度中心传送实时数据,接受调度中心下达的任务,具体系统配置如图2-1:图2-12.2. HMI系统启动2.2.1. 软件启动计算机启动后,如下图2-2-1,打开电脑“开始”菜单启动viewstar软件,图2-2-1 弹出启动面板,见图2-2-2:标题栏功能按钮栏工程选择和启停按钮栏进程管理及列表栏图2-2-2启动面板可分为四个区域,从上到下依次为:●标题栏标题栏左边显示Viewstar软件的版本号,如3.8-SP1;右边为窗口工具,功能与Windows界面相同。
调控中心SCADA系统硬件通用功能及配置调控中心主计算机系统包括一套完整的带有标准的硬件与软件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硬件应包括:管线调度员站(双LCD)、应用软件工作站(包括泄漏检测、批次跟踪和计量等)、PLC的远程维护及故障处理站、1台工程师站(带1台A4彩色激光打印机)、调度主管站、培训站,针式宽行打印机(打印报警及事件)、A3激光打印机(打印报告及报表)、A4彩色喷墨打印机,2台互为冗余的SCADA系统服务器;2台互为冗余的应用服务器;1台域服务器;1台Web服务器;一个大屏幕投影仪(DLP用户提供),交换机。
上述的这些操作站、服务器及投影仪作为该局域网的节点,并通过工程师站(或具有工程师站功能的操作站)进行组态。
1、SCADA系统服务器SCADA系统服务器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为保证可靠、稳定地运行,一般冗余配置、热备运行。
2台SCADA系统服务器持续地获取全部的管线运行数据、状态及报警信息并为所有的操作站节点提供实时数据。
主从服务器同时管理冗余的磁盘阵列系统中的历史、实时数据库,以达到数据地实时同步要求,其中1台作为主服务器,另1台作为备用服务器(热备形式)。
备用服务器持续检测主服务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一旦发现主服务器出现故障,备用服务器将自动取得控制权成为主服务器。
SCADA系统服务器提供实时数据库,从各站站控系统及远程截断阀室获取数据供给调控中心各工作站使用。
SCADA服务器应具有全部的系统功能,可以启动所有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输入,为各调控中心操作站提供图形及表格显示,数据获取、报警、图形、实时趋势线、历史趋势线显示等。
历史趋势可对每个记录变量提供可选的采样频率及时间周期。
SCADA系统服务器一般通过工程师站(或具有工程师站功能的操作站)进行组态或在服务器上完成组态。
服务器应包括必要的局域网接口硬件、软件以及通讯协议以便各操作员站获取其实时数据。
SCADA系统服务器还应具有必要的局域网通讯接口硬件、应用软件及通讯协议以完成和沿线所有的站控系统及截断阀室的通讯,保证各种数据如流量计算机数据、各站运行状态及报警信息、操作员操作命令等保持一致性。
SCADA系统技术规格书SCADA系统技术规格书⒈引言本技术规格书旨在定义SCADA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功能需求,以便供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理解和满足用户的期望。
本文档的编写基于客户对SCADA系统的需求和相关行业标准。
⒉项目背景本章节介绍SCADA系统的实施背景和目标,包括系统应用领域、现有工艺控制系统的局限性和改进的需求。
⒊系统概述此章节描述SCADA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
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架构图、系统能力和目标,以及用户所期望的结果和效益。
⒋系统需求本章节详细描述SCADA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
每个功能和性能指标应具体说明,并应与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和验证。
此外,对于每个功能和性能要求,应明确指出是否是必需的或可选的。
⑴实时监控⒋⑴监测和显示⒋⑵报警和事件管理⒋⑶数据采集和记录⒋⑷远程访问和控制⑵数据分析和报表⒋⑴数据处理和分析⒋⑵报表和定制⑶安全性和权限控制⒋⑴用户管理和权限分配⒋⑵数据加密和网络安全⒋⑶数据备份和恢复⑷故障排除和系统维护⒋⑴远程诊断和故障排查⒋⑵系统维护和更新⒌硬件和软件要求⑴硬件要求⑵软件要求⑶数据通信要求⒍系统部署和集成本章节描述了SCADA系统的部署和集成过程。
包括硬件设备的安装、软件的配置和集成、系统与现有控制系统的接口要求等。
此外,还应包括测试和验收的流程和标准。
⒎维护和支持本章节描述了SCADA系统的维护和支持要求,包括系统的升级和维修、技术支持的响应时间要求和服务级别协议等。
⒏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法律名词1:名称和解释。
⑵法律名词2:名称和解释。
⒐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11 油气长输管道SCADA系统迄今为止,管道运输在世界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管道运输的国家之一,但其发展却比较缓慢。
1949年以前,我国的管道运输几乎是空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东输油管网及西南输气管网、西北一带油气管网已初具规模。
全国石油、天然气产量的90%通过长输管道源源不断地输向炼油厂、化工厂及海运码头。
作为油气长输管道自动化系统同样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早期主要采用就地通用指示仪表为主,主要设备的控制(如阀门的开、关;输油泵的启、停等)均由手动控制,输油工人通过巡视记录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70年代末,由于当时国内的自动化控制设备与国外相比处于严重落后的地步,国内企业纷纷通过技术转让、合资合作、集团经营等形式改善设备。
如在长输管道上广泛应用1151、2088等压力变送器、瑞士SAAB雷达液位计等,流量计量方法已由原始的计量仪表检测、手工计算产生报告发展成为由流量计产生信号远传至流量计算机或RTU、DCS、PLC等站级控制系统进行流量累计计算并自动生成相应报告。
80年代末,计算机硬件、软件、特别是网络、通信的发展,管道运输行业均配置了先进的SCADA系统,如“东营-黄岛输油管道”是我国第一条实现全线自动化技术的输油管道,该管道是与加拿大努法公司联合设计的,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此后,进入90年代后,通过对世界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运用国内自己的技术力量先后设计和编制了以站控为主的花土沟-格尔木输油管道;轮南-库尔勒输油管道;鄯善-乌鲁木齐输气管道;陕甘宁气田-西安输气管道;陕甘宁气田-北京输气管道;陕甘宁气田-银川输气管道等。
11.1 油气长输管道SCADA系统概述11.1.1 SCADA系统概述近20年来,随着4C(Computer, Control, Communication,CRT)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upervisory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简称SCADA系统,广泛用于电网、水网、输油气管网、智能建筑等领域,通过主机和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远程终端装置RTU、PLC(或其它输入/输出设备的通信收集数据,实现整个工业网络的监控,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作及优化控制。
iFix - SCADA软件教程一、配置SCADA冗余的前提条件:1、两个SCADA SERVER 又同样的过程数据库2、相同的I/O DRIVER 配置3、连接到相同的设备4、SCU配置成报警同步。
5、独立于IFIX软件外,两个SCADA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机器在物理网络连接是通的。
二、客户端配置1、启动客户端IFIX软件,打开IFIX软件的SCU(系统配置程序),其画面如下:(确保禁用了SCADA支持)2、打开系统配置的网络配置,打开的画面如下:在这里输入远程节点名称如PROD_1画面(一)3、网络中选择网络连接的协议,如TCP/IP协议。
4、删除所有已经配置的远程节点5、在远程节点名中输入用户定义的逻辑节点的名称。
(在图中有标注)。
关于远程逻辑节点名的使用是这样的,假设我们取的远程的节点名称是PROD_1,二两个SCADA 服务器的名称分别是 SCADA10P(主)和SCADA10B(备),那么在数据连接,VBA脚本,调度,动画的数据源中引用格式是FIX32.PROD_1.TANKEVEL.F_CV而不是FIX32.SCADA10P_1.TANKEVEL.F_CV。
6、然后选择上图中的按纽,进入下面的画面:主的SCADA服务器的物理节点名备用的SCADA服务器的物理节点名7、在上面的画面中的设置如下:首先选中“启用逻辑节点名(E)”复选框,在主节点名中输入主的SCADA服务器的物理节点名,在备节点名中输入备用SCADA服务器的物理节点名,最后单击画面的“确定”按纽关闭画面,返回到画面(一),单击画面(一)的“确定”按纽,返回到SCU配置画面。
8、打开下面的画面:(SCU―配置―本地启动)选中“本地节点别名”,单击“确定”按纽,返回到SCU配置画面。
9、保存SCU配置,退出SCU配置。
10、修改系统的HOST文件,该文件的目录是 WNNT:\\SYSTEM32\\drivers\\etc\\host.ini ,将两个SCADA 服务器的IP地址、节点名称、机器名称信息添加到该文件当中,如: 192.168.0.1 taida1 taida1 192.168.0.2 taida2 taida2修改完毕后,保存该文件,重新启动IFIX !客户端配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