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设问的艺术性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教学中教师提问技能的有效性分析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坚持有效提问的原则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即实效原则,适时原则,梯度原则,角度原则。
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适时原则,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时机,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各学科各种课型、内容各不相同,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梯度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小学音乐欣赏课“五环节”教学模式探究摘要: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最有效的途径,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教学设计中,要牢牢抓住情感这一主线,不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
因此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抓住重点,使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注重培养学生情感的外化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分析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
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音乐形象不像图画那样直观、具体,而是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情感的领悟。
通过欣赏,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智力,从声音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辨别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理解:一、“五环节”欣赏课教学模式结构小学欣赏课教学环节应是犹如一首完美交响曲,它包括:(一)能勾起人遐想的呈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主题鲜明的发展——新作赏析,感知体会;(三)音乐的再现——理解体验,创编实践;(四)音乐与相关的文化——情感升华,拓展延伸;(五)引起共鸣——课堂小结。
二、“五环节”欣赏课教学模式设计意图与操作说明(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课开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此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小学生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欣赏与表演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感性认知、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培养孩子们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通过引导孩子们分辨音乐的风格、形式、节奏等要素,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以下是一些音乐欣赏的技巧:1. 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引导孩子们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在课堂上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此外,组织音乐会、参观音乐厅等活动也是培养孩子们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方式。
3. 引导深入理解音乐:通过解读音乐曲目的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等,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同时,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发表对音乐的感受,培养他们对音乐的主观感知和思考能力。
二、表演技巧音乐表演是培养孩子们表达能力和舞台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表演音乐,孩子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信心。
以下是一些音乐表演的技巧:1. 培养良好的基本功:音乐表演的基础是良好的基本功,如声乐训练、乐器演奏技巧等。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音准感和节奏感,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整体协作能力。
2. 舞台表演技巧:引导孩子们学习舞台表演的基本技巧,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态等,让他们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此外,培养孩子们的台风和气场,提高他们的舞台自信心。
3. 创意表演:鼓励孩子们进行创意表演,如编创音乐剧、合唱剧等。
通过参与创意表演的过程,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演技和舞台魅力。
小学生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的学习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演的自信,从而让孩子们在音乐之路上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教学探讨H A I X I A K E X U E年第期(总第6期)海峡科学浅议课堂的设问艺术福州第十九中学范晔[摘要]教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该文主要探讨教师如何掌握课堂的设问艺术,摒弃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教学陋习,以人格魅力、人文关怀、创造性工作,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进行艺术设问,创设节奏合理、韵律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场境,在审美愉悦中获得认知和思维训练,以此激发学习热情,体验思维美感,增强主动探究释义的积极性,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设问艺术设问节奏设问技巧教学效果北京师范大学吴松年教授在《有效教学艺术》一书中指出:“教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学艺术是指体现教学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完美形态的艺术形式”[1]。
教学艺术是一种教学手法,一种反映教师素质的技能。
不过,“艺术需要技术,但不是技术”。
教学艺术的魅力蕴含着教师的教育人格,是教师德艺双馨的体现。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技术技巧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客观上达到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等方面素质的目的。
仅以课堂教学来说,如何让冰冷的、枯燥的教学内容,化为学生的精神享受,在审美愉悦中获得知识和思维训练,以激发学习热情,体验思考乐趣,需要教师以人文精神关爱学生,不断追求教学艺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这“实际上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在最恰当的时机,选择运用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没有疑问的地方创设疑问,促使学生思维中的矛盾激化,并能够将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引至对与错、是与非的对立点上。
应避免对启发式教学做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避免将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的做法。
”[2]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本文就课堂教学的设问艺术、设问节奏、设问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1把握课堂设问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人说:节奏是艺术的灵魂。
把握课堂设问的节奏,是教学艺术的基本要素。
教案设计中的音乐欣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教案设计中,合理地安排音乐欣赏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本文将探讨教案设计中的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
一、音乐欣赏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情感内涵和艺术特点。
在教案设计中引入音乐欣赏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音乐欣赏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调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音乐欣赏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国家地区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并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艺术,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这对于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教案设计中的音乐欣赏操作方法在教案设计中引入音乐欣赏环节,需要合理地安排欣赏时间和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供教师参考。
1.确定音乐欣赏的目标:在设计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音乐欣赏的目标,例如培养学生对音乐表达方式的理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等。
目标的明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欣赏材料和设计欣赏活动。
2.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
可以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
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需要考虑到作品的艺术性和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3.创设良好的欣赏环境: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欣赏环境,借助音响设备提高音乐的音质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调整灯光、布置教室环境等方式,营造出适合音乐欣赏的氛围。
4.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设问一、紧扣目标设问,突出问题的针对性设问必须设在点子上,必须紧扣教学目标,避免漫天撒网,切忌无重点、无主题,这只会浪费课堂时间,无益于教学的开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设问必须找准教学问题的切入点,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
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设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音乐欣赏课《草原巡逻兵》,其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重点体会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在音乐播放之前,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音乐的欣赏: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些什么?这首乐曲是我国哪个民族的?音乐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特点?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的音乐欣赏也就更有目的性。
音乐刚停止,大家便纷纷举手回答:"我听到了嗒嗒的马蹄声""这是蒙古族的音乐""速度时快时慢,节奏感很强"……学生的回答都十分准确,出人意料。
可见,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循序渐进地设问,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如果教师的设问太过于跳跃,没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就会大大地增加学生的思维难度。
只有按照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地设问,才能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引向新的认知高度,这有利于小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增强音乐技能,提高音乐感受力。
以下是笔者教学《摇啊摇》的课例片段:首先,教师导入童谣,用本地方言进行《摇啊摇》的演唱。
其次,教师向学生提问老师的演唱的特点。
最后,进行童谣的主题学习:①欣赏《外婆桥》,提问:你能听出刚听到的和老师我亲自唱的童谣有何异同点?②这首童谣的情绪是怎样的,是欢快的还是沉重的?③从整体上体验乐曲。
④分段学习,与主题乐段相比,这一段的情绪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用不同的记号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吗?教师的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对歌曲的结构特点以及旋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教学探析邱霞摘要:高中音乐课程是国家总体教育目标指导下,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普通高中学生所必修的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中所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才能,对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個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鉴赏;感染力;精神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长期被忽视:一是学校内部和社会方方面面对开设音乐鉴赏课均认识不足,以为音乐鉴赏不参加高考,重视鉴赏教学意义不大;二是一些学校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变成了音乐特长课、准专业音乐课,成了高考的预备班。
这种状况偏离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鉴赏教学不被重视,音乐教师缺乏工作热情,音乐鉴赏教学研究自然薄弱,导致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普遍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承式教学泯灭了音乐鉴赏课程的自身魅力)不利于学生音乐鉴赏素养的提高。
一、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音乐来源于生活,学生擅长对形象事物的理解,因此设计生活化、形象化的情境渲染代替强硬的说教,能勾起学生对音乐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充分引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发展自信,学生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在小学五年级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音乐才能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五年级学生在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方面的培养。
一、音乐欣赏的重要性音乐欣赏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过程。
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可以培养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鉴赏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此外,音乐欣赏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他们的艺术素养。
为了有效地进行音乐欣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如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乐器演奏和歌曲演唱的技巧,解读歌词中的意思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对音乐的深入思考能力。
二、音乐表演技巧的培养音乐表演是培养学生音乐才能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乐器演奏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艺,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五年级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独奏等形式的音乐表演。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或社区音乐活动来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成果。
通过这些实践经验,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表演的乐趣,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三、培养音乐欣赏与表演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与表演技巧,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被采用。
1. 多样化的音乐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通过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风,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积极参与表演学生应该被鼓励积极参与音乐表演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还可以培养自信和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校内的音乐比赛、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3. 创造性表达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现成的音乐作品,也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克服困难和培养耐心学习音乐欣赏与表演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如乐器演奏的技术难点、歌曲演唱的音准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