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37
保胆取石是一种医疗操作,用于治疗胆结石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保胆取石的常规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
-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
- 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2. 麻醉:
- 确保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会接受相应的麻醉,可以是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取决于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
3. 手术操作:
- 医生会进行腹腔镜手术,通过腹腔镜器械插入体腔内,直接观察到胆囊和胆道情况。
- 医生会定位胆结石,并利用特殊的器械将结石取出,这可能涉及到切开胆囊或者结石碎石取出等操作。
4. 结石处理:
- 取出的结石会被送检,以确定结石类型,辅助医生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药物溶解小结石,或者进行其他进一步处理。
5. 术后处理:
- 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和监测。
- 医生会在术后提供相关药物治疗和术后指导,指导患者术后的饮食和生活注意事项。
6. 复查和随访:
- 患者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并按医生建议进行后续治疗或者康复措施。
- 医生会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健康。
以上是保胆取石的常规操作流程,具体操作流程会根据患者情况、医生技术水平和设备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通常会导致胆囊炎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常见手术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手术原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通过腹腔镜技术将患者的胆囊完全切除。
该手术可以在不开放腹腔的情况下完成,术后患者腹部切口小,恢复快。
2.适应症胆囊结石较大或胆囊炎严重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疗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彻底治愈胆囊结石,减少胆囊炎的发作,并且术后患者不再需要胆囊。
二、保胆取石术保胆取石术是将胆囊结石通过胆道镜取石器从胆囊内取出,同时保留患者的胆囊。
胆囊结石较小且患者的胆囊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保胆取石术。
保胆取石术能够保留患者的胆囊,术后可以正常排放胆汁,但存在结石再生的风险。
比较分析1.疗效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彻底治愈胆囊结石,而保胆取石术则存在结石再生的风险。
从根本上解决胆囊结石问题来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更佳。
2.手术创伤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在腹部进行切口,术后恢复较快,但切除了患者的胆囊。
而保胆取石术只需要通过胆道镜取石器将结石取出,术后的创伤更小,并且保留了患者的胆囊。
3.术后并发症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会有转氨酶升高、胆道损伤等并发症风险,恢复期较长。
而保胆取石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对于胆囊结石较严重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而对于一些轻度症状、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可以选择保胆取石术来保留胆囊。
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应充分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希望本文能对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所帮助。
20例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护理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分析我院开展的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20例。
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住院时间5d。
结论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有利于术中选择最佳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胆囊结石;全麻;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的治疗行胆囊切除并非是最佳选择,保胆取石术对有良好胆囊功能的病例有望成为一种较好替代疗法。
我们在临床中采用术前b超检测胆囊功能和术中腹腔镜直视下对是否适合保胆进行评估,并有选择性地进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取得了满意疗效,术后精心的护理是促进术后恢复的关键。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共对2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保胆取石,本组男6例,女14例,术前彩超检查并行高脂餐试验,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内结石为单个或结石数较少(非泥沙样结石),16例为体检发现,4例为首次发病。
行高脂餐试验提示结果良好者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腹腔镜行保胆取石术,术后对症、抗炎治疗护理。
术后随访无胆结石复发。
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常规消毒皮肤制造气腹,经脐周穿刺放入管鞘插入腹腔镜观察,在上腹正中、右上腹、右中腹安放3-4个管鞘,在胆囊底部切开胆囊(切口视结石大小),吸净胆汁后放入纤维胆道镜仔细观察。
确认结石后,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净,对于嵌顿结石可行内镜下碎石后取出,如果胆囊炎症、水肿明显,有粘连明显,一般不予保胆囊,宜继续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对于拟行保胆的患者,根据胆囊大小和松驰性,选择进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
术毕常规处理胆囊切口、腹壁创口,手术结束。
3 术前护理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手术期间患者良好的心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因此,护理工作者要先向患者耐心介绍此项技术在本院的开展情况、典型手术病例、手术所采用的麻醉方法、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积极配合会使患者尽快恢复,增进患者信心,尽量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与不安。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发表时间:2016-05-03T16:23:35.4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作者:蒋群朱启文[导读]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1100)【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患胆囊结石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与研究组(n=40例)。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108-02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随着人们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胆囊结石的发病例数亦在逐渐增多[1]。
近年来,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分析其在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接诊的患胆囊结石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次研究: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接诊的患胆囊结石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腹部X线、B 超检查、腹部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方式明确诊断[2],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本组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与研究组(n=40例)。
保胆取石手术的利弊之争----我的一点看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汤地当代"保胆取石"术的前身是开腹的胆囊切开取石术,是一个历史相当悠久的手术,早在1882年langenbuch这位德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完成首例胆囊切除术之前,已经作为胆囊结石的一种手术术式被外科界运用,但该术式之后出现80%的结石“高复发率”,使其在langenbuch发明胆囊切除术普及之后逐渐淘汰,开腹的保胆取石后来一般仅仅用于急症的化脓性胆囊炎,胆囊造瘘术中,择期还是需要胆囊切除。
近年来,由于微创手段的普及,特别是腹腔镜和胆道镜在胆道外科手术中进行了广泛运用。
国外的几位学者1992年首先报道了34例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运用下的胆囊切开取石术1(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英文名为Laparoscopic cholecystotomy(LCT),同后来国内宣传的“微创保胆取石术”内涵一致),并且认为该术式“is a one-session procedure suitable for removal of symptomatic stones in well functioning gallbladders wit h no restrictions concerning the composition,number or size of the stones.”即“合适于胆囊功能良好的症状性胆囊结石的一期手术方式,不论结石的部位,数量和大小“。
2002年,国内的一篇标志性的文献出版,这篇目前在保胆取石领域被应用次数最多的文献的作者是国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张宝善教授,在其为中国内镜杂志的第八卷,第七期的专家讲座里,提及了北京等多家医院进行的895例内镜做创保胆取石术的结果,并认为术后结石1-6年的复发率为为2.7%~4.1%,在文中还系统性的论述了当代保胆取石的理论和技术基础2。
随后,国内的保胆取石手术由于迎合了患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强烈的保留身体器官的心理需求,在国内部分临床专家的积极倡导下,呈现出蓬勃兴起之势,受到了患者的热捧,甚至患者的保胆热情超过了专家。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配合及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配合经验。
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熟悉该手术的全过程并熟练掌握各种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使用及清洗方法,术后加强腹腔镜各种设备的保管和保养工作,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
关键词:腔镜;保胆;取石;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78-01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应用于临床使手术在损伤、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安全性等多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同时保留了胆囊,在减少胆囊切除并发症的基础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在此类手术的治疗过程中手术配合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手术的操作时间,对手术的疗效,并发症、胆囊的完整性及功能等均有重要的影响。
我院对手术配合的经验和技巧对手术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中配合、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方面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胆囊炎患者56例,男26例,女30例;年龄在18-64岁之间,平均年龄38.9岁;病程在7-28d之间,平均病程11.5d;胆囊结石大小在0.3-1.5cm之间;且均无严重的内科并发症。
其中4例中转开腹。
1.2 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在脐上沿切开皮肤1.2cm,使用veress穿刺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腹内压设定为12-14mmhg;脐沿及剑突下各置10mm trocar,右肋缘下于锁骨中线上5mmtrocar,置入腹腔镜及相关器械;在腹腔镜观测下在胆囊底部电切一长约1.5cm的小口,取出胆囊内结石放入可置入标本袋内保留;使用胆道镜对胆囊内残余结石、胆囊管开口及胆囊粘膜进行观察,无异常则用4-0可吸收线缝合切口,缝合处喷涂生物蛋白胶防止胆漏;观察胆囊切口、术野无活动性渗血、漏胆;将结石由剑突下穿刺孔取出,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吸出残留液体,于肝下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经右肋缘戳孔处引出并进行固定,清点器械、纱布纱条及缝针无误后,排除气腹,拔出各trocar,观察各穿刺孔无活动性出血,缝合关闭切口,结束手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