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光现象-备战中考物理之高频考向解密(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979.50 KB
- 文档页数:16
专题03光现象 考点解读 本章主要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光现象及其规律。
其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1.对光的认识方面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的颜色、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线的概念,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本章所研究的内容都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的。
2.对光的传播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光的反射与规律,光的折射与规律以及我们见到的高度色散现象。
所以,对这些内容的教学应从认识现象开始,逐步过渡到掌握其规律。
3.在光现象的应用方面主要有平面镜成像、生活中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等。
教学过程力图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应密切联系实际。
4. 本章对光的规律性的认识过程以探究性实验为主。
这些探究活动是根据实验、演示实验或者小实验演化而来的。
探究实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先不给出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活动获得结论。
由于探究具有悬念,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
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好实验的关键问题,自主地得出主要结论。
【母题1】(2023•云南)如图所示的“手影”游戏中,影子的形成原因是()01 光的直线传播揭秘母题A.光的反射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答案】B【分析】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就是影子。
【解答】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手挡住,身体后面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就是手的影子,故B正确。
故选:B。
【母题2】(2023•眉山)皮影戏是一种民间戏剧,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屏幕上便出现影子。
下列现象中,与皮影戏原理相同的是()A.有趣的倒影B.空中的彩虹C.古代的日晷D.“弯折”的筷子【答案】C【分析】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皮影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A、倒影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D、空中的彩虹和“弯折”的筷子是光的折射,故BD错误;C、古代的日晷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真题训练—光现象(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琴棋书画,恢弘博雅。
如图,是中秋拍摄的一幅月上中天、天上月对水中月,天涯与共之景。
关于水中月的形成,源于下列哪个物理原理()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答案】A【详解】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到达水面时发生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便形成了水中月。
故选A。
2.(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平面镜成像B.海市蜃楼C.池水变浅D.小孔成像【答案】D【详解】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密度不均匀的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池水变浅是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光的世界精彩纷呈,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C.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水”是光的色散D.莲花湖湿地公园岸边的美景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实像【答案】C【详解】A.根据光的知识可知: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根据光的知识可知: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错误;C.根据文段描述可知:“虹霓”指的就是光的色散,故C正确;D.根据光的知识可知:莲花湖湿地公园岸边的美景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像是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4.(2022·内蒙呼和浩特·中考真题)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潭影映人。
上面句中,林间疏影与潭影映人,是两种光学现象,其原理与下面两幅图的光学原理相同,这两幅图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答案】A【详解】林间疏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潭影映人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①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符合题意;②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②符合题意;③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④不符合题意。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该专题的知识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出现频率高的知识点分别为:1.物体的颜色。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与特点。
4.反射定律。
5.光的折射及折射的光路图。
6.光线经过透镜的光路图。
7.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8.视力的矫正。
关于该专题在中考的题,作答难度较低,但要注意审题,细心作答。
一、物体的颜色
1、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吸收之后物体呈黑色)。
3、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4、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
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与特点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专题03光学实验一、平面镜成像实验:1.实验器材:平板玻璃(透明)、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笔;2.实验环境:光线暗一点;3.注意事项:玻璃板垂直桌面、玻璃板薄一点;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5.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正立的、等大的、虚像;(2)像、物分居平面镜两侧;(3)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u=v;(4)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5)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靠近的速度大小相等;(6)注意: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位置、形状,以及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无关。
6.平面镜成像实验考点总结:(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8)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9)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10)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11)多次进行实验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
【例题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3讲光现象【回归教材】知识清单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和,这样的直线叫作光线。
(3)光的传播速度: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介质中传播,还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
真空中的光速为c= m/s= k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 v空气v水v玻璃。
考点公关例题1 “大树底下好乘凉”,如图所示,从物理学角度可知乘凉的区域实际是大树的(选填“影子”、“实像”或“虚像”),其形成原理是。
【答案】1.自行发光2.(1)同种均匀介质(2)带有箭头径迹方向(3)3×1083×105>>例题1影子光的直线传播考点2 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特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路示意图相同点 三线合一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①两线异侧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不同点反射角① 入射角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① 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① 入射角共同特点在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①考点公关例题2 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笔、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次实验是为了减小误差B .将B 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C .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支激光笔D .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答案】①同一平面内 ①同一平面内 ①两侧 ①等于 ①小于 ①大于 ①可逆的 例题2 B考点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示意图相同点 都是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同点 平行入射,平行反射 平行入射,不平行反射生活实例黑板反光,玻璃幕墙反光电影银幕考点4 三种光现象辨识光现象定义举例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手影、皮影戏、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月食、日食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① 回来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① 的现象渔夫叉鱼要往下偏、看到池水变浅、海市蜃楼考点公关例题3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透过树林的阳光B .倒映在湖中的桥C.手影D.监控设备拍照【答案】①反射①改变例题3D考点5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1.原理:。
一轮复习讲义03 光现象【知识梳理】1、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的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紫外线和红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热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4、光的直线传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三点一线射击、排队看齐、日食月食、针孔照相机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采用玻璃板的目的: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要与桌面垂直,否则物与像不能重合;(3)玻璃板应该用薄的,否则会看到两个像(“重影现象”);(4)如果看到的像不够清晰,可采取的方法是:a降低环境光亮度,b提高物体亮度(蜡烛、光照),c用茶色玻璃。
(5)取大小相同的两个物体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6)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找普遍规律。
(7)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6、平面镜的成像特点:①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⑤像与物左右相反。
7、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①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8、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借助于漫反射使我们在各个方向都能看见被照亮的物体。
9、光的折射的规律是:(1)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界面的两侧;(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空气中角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第四章 光现象(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 光的直线传播【高频考点精讲】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钻石、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①小孔成像;(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②直线校准;(激光挖隧道、瞄准器)③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④影子、日食、月食4.光速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s km s m c /103/10358⨯=⨯=;②空气中速度接近真空,c v c v 32,43==玻璃水,即玻璃水空气v v v >> 5.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经典试题】1.夏夜,溧阳萤火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
此情景中( )A .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B .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C .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D .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2.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 .树叶的影子B .树叶的实像C .太阳的虚像D .太阳的实像 3.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B .C .D .4.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 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A.B.C.D.5.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6.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这是光的形成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m/s。
2024年中考物理“光现象”高频考点总结2024年中考物理中,关于光现象的高频考点可能包括:
1. 光的传播性质:光是横波、直线传播等。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的变化。
3. 光的反射:光线垂直入射、斜入射时的反射规律,及反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的折射规律,及折射率和折射角度的关系。
5. 镜面反射: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反射特点及成像规律。
6. 光的色散: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产生的色散现象。
7. 光的吸收和透射:透明介质对光线的吸收和透射的规律。
8.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及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9.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及偏光片的作用。
10. 光的光谱和光的成像:白光光谱的组成、色散成像的规律。
考生备考物理中考时,应掌握以上高频考点,并结合相关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多做一些习题和模拟试题,巩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 1 页共 1 页。
专题三:光现象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发射1.“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①作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③民间皮影戏的“皮影”:④旅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A.成实像的是③④B.成虚像的是①④C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②D.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是①②③2.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直线传播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3.观测日全食时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
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图甲所示,这是利用了成像的原理;方法二: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成像的原理,方法三:如图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啤酒瓶底可以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
4.(1)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探究光学规律的实验,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得到下列四组数据:①表格中错误的数据是。
②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规律是。
(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小明要探究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②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表明:。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1.小明在学习了平面镜后,总结了如下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A.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B.一个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也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C.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照镜子时,如果将镜子向上移动,像也向上移动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相机拍摄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实像D.水中月亮到水面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距离远3.平面镜厚2mm,一支铅笔的笔尖贴着镜面,则笔尖和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A.1mmB.2mmC.4mmD.8mm4.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的时间大约是()A.7:25B.6:35C.5:25D.4:355.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光现象》中考试题精选一.选择题(共18小题)1.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40℃B.0﹣6min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C.8﹣10min甲和乙继续吸热,虽然温度各自保持不变,但甲和乙的内能都不断增加D.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2.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A.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图中的c点附近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3.图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4.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有空隙5.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C.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6.下列名句或短语,从物理角度分析正确的是()A.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凝固过程吸热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沸腾过程温度不变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的运动导致“花气袭人”7.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寒冷的冬天,人们搓手后感到暖和B.晚上睡觉用热水袋取暖C.在鲜榨的果汁里放些冰块,喝果汁时感觉凉爽D.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8.如图,烧瓶内水上方存在着水蒸气,瓶口用软木塞塞住,用小打气筒缓慢向瓶内加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塞子跳起来,瓶内出现白雾。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该专题的知识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出现频率高的知识点分别为:1.物体的颜色。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与特点。
4.反射定律。
5.光的折射及折射的光路图。
6.光线经过透镜的光路图。
7.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8.视力的矫正。
关于该专题在中考的题,作答难度较低,但要注意审题,细心作答。
一、物体的颜色
1、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吸收之后物体呈黑色)。
3、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4、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
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与特点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