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1
- 格式:pptx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41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7.01•【字号】鄂政发〔2016〕26号•【施行日期】2016.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鄂政发〔2016〕2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7月1日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6-2020年)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大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按照《科技部关于同意湖北创新型省份试点建设方案的函》(国科函创〔2016〕5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推进计划。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富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和率先开展科技体制改革等优势,着力在创新发展和动能转换上走在前列,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脊梁,努力把湖北建成内陆地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通过“产业提升、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基地建设、人才集聚、科技金融、科技扶贫”七大工程的实施,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使创新成为引领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经济实现“双中高”,加快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前,全省创新能力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动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区域创新发展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07•【字号】鄂政发[2007]69号•【施行日期】2007.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促进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展产业集群,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促进企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形成不同特色的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向集约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明确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知名品牌,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联系,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省工业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能力。
(二)主要原则重视规划指导。
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科学合理规划区域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布局,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
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7.12.17
•【字号】鄂教高[2007]27号
•【施行日期】2007.12.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
获奖名单的通知
(鄂教高[2007]27号)
各高等学校:
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工作已经结束,共有56所高校推荐823项成果申报2007年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
经专家评审通过并对外公示,我厅核准同意武汉大学陈紫微等同学的296项成果获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
现将各校获奖情况统计和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1、2)。
开展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创造热情的有效措施。
望获得奖励的同学再接再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与措施,有条件的可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附件:1、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情况统计
2、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名单
二OO七年十二月十七日附件1:
附件2:
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名单。
做好“链”文章发展大产业作者:刘涛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2年第09期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要。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聚焦“当好龙头、稳居前列、绿色崛起、冲刺百强”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大力实施“十大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专项行动,加快形成“品种、品质、品牌一体推进,基地、加工、销售一同推进,模式、产品、服务创新一并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市初步构建起大产业协同推进机制和发展体系,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域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恩施市产业发展基础近几年来,恩施市坚持发展为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21年,全市GDP达到416.29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6%,占全州比重由五年前的31.3%提高到32%。
全市已形成较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1.24亿元,占全州17.3%,烟叶、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基地常年达128万亩,连续14年获授“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茶叶百强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36.29亿元,占全州56.7%,“4+N”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年游客接待量达1999.4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9.23亿元,占全州37.7%,成为“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之一。
县域经济考核连续6年位居全省三类县市前列,成功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全省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
但与此同時,全市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等问题。
一是总体规模不大。
2021年,全国GDP过千亿县市达到43个,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恩施市GDP只有昆山市(全国第1)8.8%、扬中市(全国100)75.6%、仙桃市(全国49、全省第1)44.8%、天门市(全国87、全省第8)57.9%。
人均GDP方面,恩施市只有全省57.4%、全国62.8%。
二是产业结构不优。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09•【字号】武政办〔2021〕100号•【施行日期】2021.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武政办〔2021〕10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9日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决策部署,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快扩大经济规模(一)细化落实产业地图。
以产业地图为指引,细化制定招商地图、创新地图、人才地图,相互支撑、同向发力。
牵头部门履行好统筹协调责任,加强对各区(含开发区,下同)的政策指导和精准支持,推动各区根据实际发展新产业,精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区级经济错位竞争、特色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招商办、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招才局〉,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管委会,下同〉)(二)全力推进“一区一表”。
实行每月一调度、双月一交流、每季一总结、半年一讲评、全年一考核的“五个一”推进机制。
各区明确各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谱一策三清单”,即制定产业发展图谱,出台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3张清单。
突出项目支撑,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加强要素保障和审批服务,确保每年新开工600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市级重大项目投资2400亿元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区人民政府)(三)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实施“一链一策”,各牵头部门对标先进城市制订实施方案,明晰产业链发展目标、路径,建立健全精准化、个性化政策供给。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推进湖北更快更好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0.08.01•【字号】鄂发[2000]16号•【施行日期】2000.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推进湖北更快更好发展的决定(鄂发〔2000〕16号2000年8月1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大趋势、大政策、大工程,我们必须抓住这一世纪工程,奋力推进湖北更快、更好地发展。
为此,特作以下决定:一、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积极应对严峻挑战(一)要清醒地认识湖北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审时度势,发挥优势,争取主动,乘势而上。
我省参与和服务西部大开发,具有四个优势:一是“承东启西,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
我省位于中西部结合部,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较强的辐射力。
铁路、公路、电力、水运、通讯等基础设施贯通南北、承东连西,优势明显。
二是产业比较优势。
与西部大部分省、区、市相比,具有基础设施较完备、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优势。
与东部省、市相比,具有资源开发成本低的优势。
三是科教实力优势。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发挥我省科教优势,在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大有作为。
四是资源潜力优势。
我省西部地区水能、破产、林特、旅游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与相邻的西部省、市相比,具有离东部地区更近、交通运输更便捷的开发优势。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也是东、中、西部优势互补、互相融合、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过程。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3.12•【字号】鄂政发〔2020〕6号•【施行日期】2020.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鄂政发〔2020〕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3月12日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及在我省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策略启动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复工复产,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强化“六稳”举措,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任务顺利收官,现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一)加强对防疫重点企业的财税支持。
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并可按月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对承担疫情防控运输任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对纳入工信部支持新冠肺炎防护用品(具)技术改造设备购置补贴的重点企业,省财政给予设备购置费中央补贴后的剩余配套补贴;对纳入省级支持的企业,省财政全额补贴设备购置费用。
在疫情防控调度任务结束后,对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征用调配的重点企业已生产的库存产品,以及省定的医药物流企业已按指令采购的剩余产品,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省财政负责按分级负担原则落实资金。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经信厅、省税务局等,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二)加强对防疫重点企业专项金融信贷支持。
摘要湖北神农架区作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其发展战略和实施措施。
战略包括推动生态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而措施则包括加强政府引导、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人才等。
通过实施这些战略和措施,可以促进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区域的生态资源。
关键词湖北神农架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措施、生态经济引言湖北神农架区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等因素的影响,湖北神农架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湖北神农架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合适的战略和措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目前,湖北神农架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但由于交通不便、游客认知度低等原因,这些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的特殊性,湖北神农架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基础。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了推动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制定相应的战略。
首先,应以生态经济为导向,通过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神农架区消费。
此外,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和通讯网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发展措施为了实施上述战略,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引导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激励和引导企业投资湖北神农架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知识,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湖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湖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尊敬的省委、省政府领导、各位代表:我代表湖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就湖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向大家作汇报,并提出2023年计划草案。
以下是报告内容:一、2023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2023年,湖北省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GDP预计达到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利润总额达到2100亿元,比上年增长6.5%。
1.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预计为3000亿元,增长3.5%。
特别要注重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
2. 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预计为4100亿元,增长8.0%。
工业结构调整要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整体实力。
3. 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预计为3700亿元,增长9.0%。
要加强文化旅游、现代金融、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质量和发展水平。
二、2023年社会发展情况1. 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多于100万人。
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2. 教育科技: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动科技进步。
3. 医疗卫生:加大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4. 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农村金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改革。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5. 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三、2023年计划草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湖北省根据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需求,制定了2023年计划草案。
具体内容如下:1. 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