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高校学习型团组织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2009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01,2009第25卷JO URNAL O F ED U C AT I O NAL I NST ITUTE O F J IL IN PRO VINC EVol 125(总217期)To t a l No 1217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董 葳(—),女,吉林省吉林市人。
东北电力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
浅谈高校如何建设学习型团组织董 葳(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3)摘要:建设学习型团组织是时代的呼唤。
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一个青年组织,一个面向未来的组织,要想不断创新与发展,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体系,完善机制,建设学习型团组织。
本文就如何建立学习型团组织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校;团组织;学习型团组织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9)01—0076—02 一、建设学习型团组织是时代的呼唤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近一个时期以来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大进展。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都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
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21世纪的中国要致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今后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而学习是我们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证。
浅议高校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摘要】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一个青年组织,一个面向未来的组织,要想不断创新与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体系,完善机制,建设学习型团组织。
而建设学习型团组织有是时代的要求。
本文就如何建立学习型团组织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校团组织学习型团组织【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06—02在高校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是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高校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但还存在一些诸如对学习型团组织内涵理解不够深刻、方法载体的实效性不够好、学用结合还不够紧密等问题。
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得到改善与创新。
1、明确目标要求。
深刻理解学习型团组织的深刻内涵一要准确把握学习型团组织的基本内涵。
建设学习型团组织是新形势下团建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创新。
从历史上看,一个民族不重学则殆,不好学则退,不善学则衰。
对政党的后备力量而言,学习能力是一个组织兴旺发达的核心能力。
中国共青团通过创造性学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转变。
对个人而言,学习能力是安身立命的核心能力,学习贯彻终生,才能走好一生。
从作用定位上看,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保持先进性、提高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从内容要求上看,更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机制保障上看,更加强调学习是全团的共同责任,要求全团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
二要准确把握学习型团组织的新特点。
学习型团组织的特点是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实现“四个转变”: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以提高素质为目的的学习,转变为以提高能力为目的的学习;从人生阶段的学习,转变为每个人的终身学习;从一部分人学习,转变为每个组织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学习。
三要准确把握学习型团组织的新理念。
树立“学习伴随人生”的理念。
关于创建高校学习型团组织的思考
摘要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它是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完美结合。
本文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分析创建高校学习型团组织的必要性,拟从更新学习理念、明确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模式、完善学习制度几个角度提出建议,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完善组织的行为,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两个全体青年”工作目标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共青团自身建设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设计。
建设学习型团组织是新形势下共青团适应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要求,也是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两个全体青年”工作目标的客观需要。
大力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增强团组织自身建设、保证团的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什么是学习型团组织、如何建设学习型团组织,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发端于20 世纪60 年代,源于法国教育家郎格郎玩所提出的“终身教育”思想。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1990 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指出,学习型组织即“在组织中,组织成员有着共同认可的愿景,能够不断学习(包括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培养起系统思考能力,不断突破员工个体和组织的能力上限,全力追求实现共同的愿景,从而创造出真心向往的结果。
”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组织学习的速度和能力,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完善组织的行为,最终实现共同愿景。
二、创建学习型团组织的必要性
1.创建学习型团组织是共青团完成党交给任务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所在。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必须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任务努力奋斗。
2.创建学习型团组织是共青团促进自身建设的紧迫任务。
当前,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新形势新任务对团干部不断提出新要求。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必须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不断深化对时代发展方向、共青团工作规律、青年群体特点的认识和把握,创造性地开展共青团工作。
3.创建学习型团组织是团员青年勇担时代重任的重要基础。
通过建设学习型团组织,促使广大团员青年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适应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趋势,拓宽学习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增强本领、砥砺品格,才能始终引领风气之先,勇担时代重任。
三、创建学习型团组织的措施
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着力于更新学习理念、明确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模式、完善学习制度,系统推进组织建设。
1.更新学习理念。
以适度适用为原则,树立系统学习、终身学习、工学相长、互动互融的学习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成长观、成才观,将“要我学”向自觉自愿的“我要学”转变,帮助学生由“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引导学生成为自己人生的设计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打造持续发展动力。
一是着眼政治责任,自觉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政治要求,牢固树立系统学习的理念。
二是着眼提升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推进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三是着眼推动发展,找准学习和工作的契合点,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牢固树立工学相长的理念,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四是着眼模式创新,强调个体自觉、强化组织互动,各团支部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各支部创建计划,并进行述评、展示。
2.创新学习模式。
将传统学习模式和组织化学习模式相结合,打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形成以个体自主学习为基础、培训、项目学习为主导、体验学习为探索的互动互融学习模式创新。
一是培训式学习。
立足建设学习型团员干部团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各引领力、谋划力与驾驭力。
通过组织团员青年参加校院两级党、团校进行专题培训;邀请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结合专业组织名师讲座等方式学习,增强学习内涵,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自主式学习。
制定个人修炼计划,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书香伴人生》读书活动,向全院师生征集推荐书目,号召大家亲近书本,与经典为友,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在实践中与大师对话,在分享中感悟人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实现精神成人。
三是体验式学习。
坚持以校内为基础,组织赴疆内其他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吸取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参观新疆科技馆、博物馆、兵团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好地引导团员青年了解历史、开阔视野、提高认识;通过向部队学管理、体验军垦文化、户外素质拓展等方式进一步达到建立新目标、解决新问题、增强新本领的目的。
四是项目式学习。
继续做好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小额资助、社会实践、社团文化节等工作的项目化运作,探索推广团支部团日主题活动立项,从“被参加”到人人都是“大戏主角”,提高支部参与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项目实践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3.加强阵地建设。
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形成阵地合力,以学生会、团支部、宿舍团小组、学生社团等形成学习小组,形成互帮互助互学的氛围。
一是强化党团活动室育人功能,以组织观看精彩优秀影片、人际关系、管理学等教学片等形式,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满足学院各团支部、学生社团活动及学习需求。
二是打牢党团组织在宿舍的思想文化阵地,组织好宿舍成员间的学习帮扶活动,抓实抓好各项以宿舍为单位的争创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温馨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是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探索传统学习媒介和电子资源等多层次、广覆盖的立体学习体系,创建好新浪微群,网站学习平台、班级QQ 群组、网页等学习渠道,把握学习状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完善学习制度。
一是建立学习考评机制。
制定考评办法,把学习型团组织建设与个人修炼计划和班级成长计划相结合,纳入“文明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和各级评优选先考评体系。
重点考察团员的认识和态度,检查团学干部是否真正发挥带头、组织指导和督促作用;考察各班团支部对学习的组织落实情况、学以致用情况。
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建立团员和团组织学习档案,记录个人和组织学习成果。
二是建立述学评学考学机制。
团委学生会、社团干部、团支部书记每年工作总结和述职时,要汇报个人学习情况,撰写学习心得;在述学的基础上,采取座谈会和填写无记名测评票等形式对个人和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测评。
三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和团员个人修炼计划实施情况的成果与各类评优选先、推优入党等工作挂钩,将各班团支部和广大团员青年的学习热情引导到组织成长和个人发展的共同目标上。
将个人愿景整合为集体的共同愿景,将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追求卓越的本性,进而形成强大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青年组织,一个面向未来的组织,要想不断创新跨越发展,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理念、完善机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身,谋求发展,担负起党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 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2008.
[3] 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十六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2008.
[4]谢春红.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思想教育的理论创新.思想教育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