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步步高大二轮学案25会设分论点,说理深入而丰实
- 格式:ppt
- 大小:862.00 KB
- 文档页数:45
学案20会设分论点,说理深入而丰实学案略语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
可是,面对议论文,考生多不会“分解”与“剖析”,尤其是不会设置分论点和安排分论点,以致文章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
如果能巧妙地设置一些分论点,并很好地安排它们,那么,不仅可以使论证结构更清晰,更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使说理更丰实、更深入。
本学案试图教你一些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安排技巧。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的理由佳作一:(2014·湖南高考优秀议论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愤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
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我以我心绘风景穷乡僻壤,美丽乡村。
党委书记是怎样使它蜕变的?又用怎样的丹青勾勒出这如画美景?巧妙化用材料,以设问形式引发阅读兴趣。
答道:以其信心,凭其决心,用其全心而已。
顿悟,人生如画,我以我心绘风景,绘出个草长莺飞,绘出个青山万丈,绘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我以信心绘风景,绘出一轮欲揽的青天明月。
5岁的她获得歌咏比赛一等奖,校长夸赞道:“小姑娘,能拿冠军真是你的幸运。
”她反抗道:“不,这是我应得的。
”她是撒切尔夫人,正是她的信心,使伦敦政坛多了一道迷人却又张扬的风景。
第一个分论点,举政要例子。
我凭决心绘风景,绘出一件已被黄沙打穿的金甲。
乡党委书记凭着过人的决心建设乡村,他成功了;孙权凭借“再有说者,便如此案”的决心,击败不可一世的曹操;项羽凭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打败三十万秦军……事例太多,但请君细想,若没有决心,曹操可能已一统天下,反秦势力可能烟消云散,那历史大卷中那些亮丽风景岂不消失殆尽?因此,我凭决心绘风景,定要绘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
第1讲函数与方程思想1.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含义(1)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经常利用的性质是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象变换等.(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方程的教学是对方程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方程或方程组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方程思想是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2.和函数与方程思想密切关联的知识点(1)函数与不等式的相互转化,对函数y=f(x),当y>0时,就化为不等式f(x)>0,借助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不等式.(2)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去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3)在三角函数求值中,把所求的量看作未知量,其余的量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化为未知量的表达式,那么问题就能化为未知量的方程来解.(4)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例如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这都涉及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5)立体几何中有关线段、角、面积、体积的计算,经常需要运用列方程或建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加以解决,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立体几何与函数的关系更加密切.热点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例1 (1)f (x )=ax 3-3x +1对于x ∈[-1,1]总有f (x )≥0成立,则a =________. (2)设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 <0时,f ′(x )g (x )+f (x )g ′(x )>0,且g (-3)=0,则不等式f (x )g (x )<0的解集是__________.答案 (1)4 (2)(-∞,-3)∪(0,3)解析 (1)若x =0,则不论a 取何值,f (x )≥0显然成立; 当x >0即x ∈(0,1]时,f (x )=ax 3-3x +1≥0可化为a ≥3x 2-1x3.设g (x )=3x 2-1x 3,则g ′(x )=31-2x x 4,所以g (x )在区间⎝ ⎛⎦⎥⎤0,12上单调递增,在区间⎣⎢⎡⎦⎥⎤12,1上单调递减,因此g (x )max =g ⎝ ⎛⎭⎪⎫12=4,从而a ≥4;当x <0即x ∈[-1,0)时,f (x )=ax 3-3x +1≥0可化为a ≤3x 2-1x3,设g (x )=3x 2-1x3,且g (x )在区间[-1,0)上单调递增,因此g (x )min =g (-1)=4,从而a ≤4,综上a =4.(2)设F (x )=f (x )g (x ),由于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得F (-x )=f (-x )g (-x )=-f (x )g (x )=-F (x ),即F (x )在R 上为奇函数. 又当x <0时,F ′(x )=f ′(x )g (x )+f (x )g ′(x )>0, 所以x <0时,F (x )为增函数.因为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 所以x >0时,F (x )也是增函数.因为F (-3)=f (-3)g (-3)=0=-F (3).所以,由图可知F (x )<0的解集是(-∞,-3)∪(0,3).思维升华 (1)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构造适当的函数,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2)函数f (x )>0或f (x )<0恒成立,一般可转化为f (x )min >0或f (x )max <0;已知恒成立求参数围可先分离参数,然后利用函数值域求解.(1)若2x+5y≤2-y+5-x,则有( )A .x +y ≥0B .x +y ≤0C .x -y ≤0D .x -y ≥0(2)已知函数f (x )=12x 4-2x 3+3m ,x ∈R ,若f (x )+9≥0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围是( )A .m ≥32B .m >32C .m ≤32D .m <32答案 (1)B (2)A解析 (1)把不等式变形为2x -5-x ≤2-y -5y ,构造函数y =2x -5-x,其为R 上的增函数,所以有x ≤-y .(2)因为函数f (x )=12x 4-2x 3+3m .所以f ′(x )=2x 3-6x 2,令f ′(x )=0得x =0或x =3,经检验知x =3是函数的一个最小值点,所以函数的最小值为f (3)=3m -272,不等式f (x )+9≥0恒成立,即f (x )≥-9恒成立, 所以3m -272≥-9,解得m ≥32,故选A.热点二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例2 已知数列{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1)若a 1=2,且a 2,a 3,a 4+1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 (2)在(1)的条件下,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设b n =1S n +1+1S n +2+…+1S 2n,若对任意的n ∈N *,不等式b n ≤k 恒成立,数k 的最小值. 解 (1)因为a 1=2,a 23=a 2·(a 4+1), 又因为{a n }是正项等差数列,故d ≥0, 所以(2+2d )2=(2+d )(3+3d ), 得d =2或d =-1(舍去),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2n . (2)因为S n =n (n +1),b n =1S n +1+1S n +2+…+1S 2n=1n +1n +2+1n +2n +3+…+12n2n +1=1n +1-1n +2+1n +2-1n +3+…+12n -12n +1=1n +1-12n +1=n 2n 2+3n +1=12n +1n+3, 令f (x )=2x +1x(x ≥1),则f ′(x )=2-1x2,当x ≥1时,f ′(x )>0恒成立,所以f (x )在[1,+∞)上是增函数, 故当x =1时,[f (x )]min =f (1)=3, 即当n =1时,(b n )max =16,要使对任意的正整数n ,不等式b n ≤k 恒成立, 则须使k ≥(b n )max =16,所以实数k 的最小值为16.思维升华 (1)等差(比)数列中各有5个基本量,建立方程组可“知三求二”;(2)数列的本质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即为相应的解析式,因此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注意利用函数的思想求解.(1)(2014·)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若a 2=1,a 8=a 6+2a 4,则a 6的值是________.(2)已知函数f (x )=(13)x,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f (n )-c ,则a n 的最小值为( )A .-1B .1 C.23D .-23 答案 (1)4 (2)D解析 (1)因为a 8=a 2q 6,a 6=a 2q 4,a 4=a 2q 2,所以由a 8=a 6+2a 4得a 2q 6=a 2q 4+2a 2q 2,消去a 2q 2,得到关于q 2的一元二次方程(q 2)2-q 2-2=0,解得q 2=2,a 6=a 2q 4=1×22=4. (2)由题设,得a 1=f (1)-c =13-c ;a 2=[f (2)-c ]-[f (1)-c ]=-29; a 3=[f (3)-c ]-[f (2)-c ]=-227.又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29)2=(13-c )×(-227),∴c =1.又∵公比q =a 3a 2=13,∴a n =-23(13)n -1=-2(13)n ,n ∈N *.且数列 {a n }是递增数列, ∴n =1时,a n 有最小值a 1=-23.热点三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例3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一个顶点为A (2,0),离心率为22.直线y =k (x -1)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当△AMN 的面积为103时,求k 的值. 解 (1)由题意得⎩⎪⎨⎪⎧a =2,c a =22,a 2=b 2+c 2,解得b = 2.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2=1.(2)由⎩⎪⎨⎪⎧y =k x -1,x 24+y22=1得(1+2k 2)x 2-4k 2x +2k 2-4=0.设点M ,N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 则x 1+x 2=4k 21+2k 2,x 1x 2=2k 2-41+2k 2.所以|MN |=x 2-x 12+y 2-y 12=1+k2[x 1+x 22-4x 1x 2]=21+k 24+6k21+2k2.又因为点A (2,0)到直线y =k (x -1)的距离d =|k |1+k2,所以△AMN 的面积为 S =12|MN |·d =|k |4+6k 21+2k2.由|k |4+6k 21+2k 2=103,解得k =±1. 所以,k 的值为1或-1.思维升华 几何最值是高考的热点,在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在深刻认识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抓住函数关系,将目标量表示为一个(或者多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借助于函数最值的探求来使问题得以解决.(1)(2014·)设F 1,F 2分别是椭圆E :x 2+y 2b2=1(0<b <1)的左,右焦点,过点F 1的直线交椭圆E 于A ,B 两点.若|AF 1|=3|F 1B |,AF 2⊥x 轴,则椭圆E 的方程为__________.(2)若a >1,则双曲线x 2a 2-y 2a +12=1的离心率e 的取值围是( )A .(1,2)B .(2,5)C .[2,5]D .(3,5) 答案 (1)x 2+32y 2=1 (2)B解析 (1)设点B 的坐标为(x 0,y 0),∵x 2+y 2b2=1,且0<b <1,∴F 1(-1-b 2,0),F 2(1-b 2,0). ∵AF 2⊥x 轴,∴A (1-b 2,b 2). ∵|AF 1|=3|F 1B |,∴AF 1→=3F 1B →,∴(-21-b 2,-b 2)=3(x 0+1-b 2,y 0). ∴x 0=-531-b 2,y 0=-b 23.∴点B 的坐标为⎝ ⎛⎭⎪⎫-531-b 2,-b 23.将点B ⎝ ⎛⎭⎪⎫-531-b 2,-b 23代入x 2+y 2b 2=1,得b 2=23.∴椭圆E 的方程为x 2+32y 2=1.(2)e 2=(c a )2=a 2+a +12a 2=1+(1+1a)2,因为当a >1时,0<1a<1,所以2<e 2<5,即2<e< 5.1.在高中数学的各个部分,都有一些公式和定理,这些公式和定理本身就是一个方程,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余弦定理、解析几何的弦长公式等,当题目与这些问题有关时,就需要根据这些公式或者定理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需要的量.2.当问题中涉及一些变化的量时,就需要建立这些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使用函数思想.3.借助有关函数的性质,一是用来解决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围等问题,二是在问题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来求解.4.许多数学问题中,一般都含有常量、变量或参数,这些参变量中必有一个处于突出的主导地位,把这个参变量称为主元,构造出关于主元的方程,主元思想有利于回避多元的困扰,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分离参变量.真题感悟1.(2014·)已知a=2-13,b=log213,c=121log3,则( )A.a>b>c B.a>c>bC.c>a>b D.c>b>a答案 C解析0<a=132 <20=1,b=log213<log21=0,c=121log3>121log2=1,即0<a<1,b<0,c>1,所以c>a>b.2.(2014·)设P,Q分别为圆x2+(y-6)2=2和椭圆x210+y2=1上的点,则P,Q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 )A.52B.46+ 2C.7+2D.6 2答案 D解析如图所示,设以(0,6)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x 2+(y -6)2=r 2(r >0),与椭圆方程x 210+y 2=1联立得方程组,消掉x 2得9y 2+12y +r 2-46=0.令Δ=122-4×9(r 2-46)=0, 解得r 2=50, 即r =5 2.由题意易知P ,Q 两点间的最大距离为r +2=62, 故选D.3.(20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曲线y =ax 2+b x(a ,b 为常数)过点P (2,-5),且该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与直线7x +2y +3=0平行,则a +b 的值是______. 答案 -3解析 y =ax 2+b x 的导数为y ′=2ax -b x2, 直线7x +2y +3=0的斜率为-72.由题意得⎩⎪⎨⎪⎧4a +b2=-5,4a -b 4=-72,解得⎩⎪⎨⎪⎧a =-1,b =-2,则a +b =-3.4.(2014·)要制作一个容积为4 m 3,高为1 m 的无盖长方体容器.已知该容器的底面造价是每平方米20元,侧面造价是每平方米10元,则该容器的最低总造价是________.(单位:元) 答案 160解析 设该长方体容器的长为x m ,则宽为4xm .又设该容器的造价为y 元,则y =20×4+2(x+4x )×10,即y =80+20(x +4x)(x >0).因为x +4x≥2x ·4x =4(当且仅当x =4x,即x =2时取“=”),所以y min =80+20×4=160(元). 押题精练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f (-1)=2,对任意x ∈R ,f ′(x )>2,则f (x )>2x +4的解集为( ) A .(-1,1) B .(-1,+∞) C .(-∞,-1) D .(-∞,+∞) 答案 B解析 f ′(x )>2转化为f ′(x )-2>0,构造函数F (x )=f (x )-2x , 得F (x )在R 上是增函数.又F (-1)=f (-1)-2×(-1)=4,f (x )>2x +4, 即F (x )>4=F (-1),所以x >-1.2.设直线x =t 与函数f (x )=x 2,g (x )=ln x 的图象分别交于点M 、N ,则当|MN |达到最小时t 的值为( ) A .1 B.12 C.52 D.22答案 D解析 可知|MN |=f (x )-g (x )=x 2-ln x . 令F (x )=x 2-ln x ,F ′(x )=2x -1x =2x 2-1x,所以当0<x <22时,F ′(x )<0,F (x )单调递减; 当x >22时,F ′(x )>0,F (x )单调递增, 故当x =t =22时,F (x )有最小值,即|MN |达到最小. 3.(2014·)当x ∈[-2,1]时,不等式ax 3-x 2+4x +3≥0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 ) A .[-5,-3] B .[-6,-98]C .[-6,-2]D .[-4,-3] 答案 C解析 当x =0时,ax 3-x 2+4x +3≥0变为3≥0恒成立,即a ∈R .当x ∈(0,1]时,ax 3≥x 2-4x -3,a ≥x 2-4x -3x 3,所以a ≥⎣⎢⎡⎦⎥⎤x 2-4x -3x 3max . 设φ(x )=x 2-4x -3x 3,所以φ′(x )=2x -4x 3-x 2-4x -33x 2x 6=-x 2-8x -9x 4=-x -9x +1x4>0, 所以φ(x )在(0,1]上递增,φ(x )max =φ(1)=-6.所以a ≥-6.当x ∈[-2,0)时,a ≤x 2-4x -3x 3,所以a ≤⎣⎢⎡⎦⎥⎤x 2-4x -3x 3min . 仍设φ(x )=x 2-4x -3x 3,φ′(x )=-x -9x +1x4. 当x ∈[-2,-1)时,φ′(x )<0,φ(x )在[-2,-1)上单调递减, 当x ∈(-1,0)时,φ′(x )>0,φ(x )在(-1,0)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x =-1时,φ(x )有极小值,即为最小值.而φ(x )min =φ(-1)=1+4-3-1=-2,所以a ≤-2.综上知-6≤a ≤-2.4.若关于x 的方程(2-2-|x -2|)2=2+a 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________.答案 [-1,2) 解析 令f (x )=(2-2-|x -2|)2.要使f (x )=2+a 有实根,只需2+a 是f (x )的值域的值.∵f (x )的值域为[1,4),∴1≤a +2<4,∴-1≤a <2.5.已知函数f (x )=ax 2+ax 和g (x )=x -a ,其中a ∈R ,且a ≠0.若函数f (x )与g (x )的图象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O 为坐标原点,试求△OAB 的面积S 的最大值. 解 依题意,f (x )=g (x ),即ax 2+ax =x -a , 整理得ax 2+(a -1)x +a =0,① ∵a ≠0,函数f (x )与g (x )的图象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Δ>0,即Δ=(a -1)2-4a 2=-3a 2-2a +1=(3a -1)·(-a -1)>0, ∴-1<a <13且a ≠0.设A (x 1,y 1),B (x 2,y 2),且x 1<x 2,由①得x 1x 2=1>0,x 1+x 2=-a -1a. 设点O 到直线g (x )=x -a 的距离为d ,则d =|-a |2,∴S =121+12|x 1-x 2|·|-a |2=12-3a 2-2a +1=12-3⎝ ⎛⎭⎪⎫a +132+43.∵-1<a <13且a ≠0,∴当a =-13时,S 取得最大值33.即△OAB 的面积S 的最大值为33. 6.如图,已知椭圆G :x 2a 2+y 2a 2-1=1(a >1),⊙M :(x +1)2+y 2=1,P 为椭圆G 上一点,过P 作⊙M 的两条切线PE 、PF ,E 、F 分别为切点. (1)求t =|PM →|的取值围;(2)把PE →·PF →表示成t 的函数f (t ),并求出f (t )的最大值、最小值.解 (1)设P (x 0,y 0),则x 20a 2+y 20a 2-1=1(a >1),∴y 20=(a 2-1)⎝ ⎛⎭⎪⎫1-x 20a 2,∴t 2=|PM →|2=(x 0+1)2+y 20=(x 0+1)2+(a 2-1)⎝ ⎛⎭⎪⎫1-x 20a 2=⎝ ⎛⎭⎪⎫1a x 0+a 2,. 11 / 11 ∴t =⎪⎪⎪⎪⎪⎪1a x 0+a . ∵-a ≤x 0≤a ,∴a -1≤t ≤a +1(a >1).(2)∵PE →·PF →=|PE →||PF →|cos∠EPF =|PE →|2(2cos 2∠EPM -1)=(|PM →|2-1)⎣⎢⎡⎦⎥⎤2|PM →|2-1|PM |2-1 =(t 2-1)⎣⎢⎡⎦⎥⎤2t 2-1t 2-1=t 2+2t 2-3, ∴f (t )=t 2+2t2-3(a -1≤t ≤a +1). 对于函数f (t )=t 2+2t2-3(t >0),显然在t ∈(0,42]时,f (t )单调递减, 在t ∈[42,+∞)时,f (t )单调递增.∴对于函数f (t )=t 2+2t2-3(a -1≤t ≤a +1), 当a >42+1,即a -1>42时,[f (t )]max =f (a +1)=a 2+2a -2+2a +12, [f (t )]min =f (a -1)=a 2-2a -2+2a -12;当1+2≤a ≤42+1时,[f (t )]max =f (a +1)=a 2+2a -2+2a +12, [f (t )]min =f (42)=22-3;当1<a < 1+2时,[f (t )]max =f (a -1)=a 2-2a -2+2a -12,[f (t )]min =f (42)=22-3.。
高考题组一哲学思想1.(2013·天津高考)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材料中科学家通过实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取得了新的进展,表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项符合题意。
B项说法错误,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材料没有涉及哲学的产生、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C、D两项不符合题意。
2.(2014·山东高考)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答案 C解析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对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的理解。
“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的观点,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的本原是“吾心”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C项;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高考题组二唯物论3.(2014·北京高考)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
这表明()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题眼是“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农舍和劳作有关”。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2.能够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3.在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一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原子结构及化合价的变化规律(1)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填写下表:元素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元素符号Na Mg Al Si P S Cl Ar原子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族序数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最外层电子数1 2 3 4 5 6 7 8主要化合价+1 +2 +3+4、-4+5、-3+6、-2+7、-1最高正价+1 +2 +3 +4 +5 +6 +7 0(2)观察分析上表,思考讨论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最高正价呈现由+1到+7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上图是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图像。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归纳总结]1.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从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2.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3.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呈现从+1到+7(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呈现由-4到-1的周期性变化。
[活学活用]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述递变关系错误的是()A.原子电子层数不变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呈现从-4→-1答案 B解析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各原子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