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前预习学案1.6《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苏教版必修1)1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7
1.1.6《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选择职业时应当考虑和遵循的原则,感受其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精神。
2.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受马克思在缜密的思考中所洋溢的激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全文严密的逻辑结构以及对选择职业时应当考虑和遵循的原则的理解。
2.难点:突破表面的、肤浅的理解,通过认真体会、比照,真正理解马克思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一、阅读初始化作家作品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
后投身于政治斗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不断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
1847年和恩格斯一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学说,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指南。
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马克思一面组织和领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于1864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一面进行大量写作和研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于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写了《法兰西内战》,深刻地总结了公社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883年3月14日病逝于伦敦。
其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写作背景1835年8月12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卷老师批阅后,评论道:“思想丰富,精采有力,值得赞许”,校长威登巴赫读后也赞扬:“此文以思想丰富和结构严谨而引人注目。
”这年,马克思只有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规划和设计。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学设计大全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学设计教材简说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一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
学生正确领会文章、进行洽谈、写作说明书等方面的语
文能力。
本文是本单元的一篇阅读文章,是马克思中学
毕业考试时写的文章,表达了作者直面自我,追求人类
幸福和自身完美统一的思考和阐述。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应有的责任感,正确认识自己,
评价自己,正确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职业
生涯。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缜密的思考和严格的推理,对青年怎样选择
职业作了精辟论述。
虽然时隔一个多世纪,但文中所表
达的见解和一些哲理性的语句,对我们学生的就业仍有
启发。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精彩教学设计吧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说课稿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说课设计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说课稿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及教学反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学设想:因为本课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不能奢求学生读懂每一句话,应该利用本课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筛选信息;二、理解马克思关于职业的观点。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迈入高中的大门,距离进入社会的日子也日益近了,一旦进入社会,我们人人都将从事一种职业。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将选择哪种职业呢?你们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呢?二、提问三至五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三、教师总结:看来每个人选择职业都有自己的考虑,那么作为一代革命导师的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他对青年选择职业提出了哪些建议?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默读课文,并用笔标出文中对你的人生选择最有启发的语句。
四、学生读课文,筛选信息。
教师巡视,对学生标了哪些语句做到心中有数。
五、提问学生,读自己筛选的语句,并说出筛选的理由。
(估计集中在课文最后几段)六、马克思自己后来选择的职业和他的观点是否一致?(引导学生探究)先找出马克思的观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马克思的职业:思想家,革命家。
马克思的贡献:发现了历史唯物论,提出剩余价值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组织了共产主义同盟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
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杰出领袖,他为人类指明了前进方向的同时,也使自身达到了完美,并永远被人们怀念。
七、新课标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本课练习第三题设计了自我评价题,可以用此题训练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学生当堂自评,并朗读对自我的评价,同时可请其他学生加以评价予以参照。
八、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以书面形式上交。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及教学反思执教:程艳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理清文本思路,鉴赏结构严谨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在理思路的过程中,通过训练学生筛选与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马克思所阐述的选择职业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难点:重点:理清文本思路,理解马克思阐述的青年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和选择职业的标准难点:鉴赏本文结构严谨特点,认识马克思为人类而牺牲的崇高精神,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了解马克思的生平概况2、阅读两篇文章:《马克思的选择与抱负》《谈谈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3、读文本:一是了解大意;二是划出重点词语并理解词义二、检查预习:1、概括介绍马克思的功绩2、抽查词语蓦然怨天尤人恪尽职守藐视三、理清思路,划分结构(粗读文本,初步掌握文意)1、读题目,确定中心词考虑2、根据教师要求读文本,找考虑,确定考虑所在段落3、按照教师要求细读5和7段,联系上下文内容,理思路,合并同类项,划分结构4、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上述操作过程划分结构如下:(一)12(二)316(三)17285、根据教师给出的句式概述本文的思路:此文先阐述,再,最后四、探究问题,理解文意(精读部分内容,进一步理解文意)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读文思考:1、作者是如何引出选择这个话题的?2、17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概括这一切所指代的具体内容3、根据13、14、15段分析说明作者怎样论述体质与择职的关系的?4、在三个标准中,马克思认为遵循的主要方针是哪个?为什么?5、概括主旨:五、拓展延伸:读了此文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自己对马克思为人类献身精神的认识六、总结归纳:1、从内容方面看:本文说理严密表现在哪里?2、从形式方面看,本文说理严密表现在哪里?七、练习与作业:1、练习:学生回忆有关高考问题的答题方法回答问题(此练习穿插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进行)2、作业:结合五的内容进行相应调整板书设计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思路结构:写法特点:一、(12)青年首要责任结构严谨,说理严密二、(316)考虑的问题热情社会关系表现:内容上下沟联体质能力关联词的运用三、(1728)择职的标准获得尊严深信其正确为人类献身概括主旨:教后反思:一节课40分钟,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得到一些或更多有用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高三下学期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这也是我追求的教学目标本文是一篇说理严密的议论类文章,篇幅较长,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语言,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句段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和结构严谨的特点我将此文的授课环节设计为三个部分:导语引入,文本解读,讨论归纳时间为一课时从整体上看,导入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文本解读部分完成较好,理思路和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这是有针对性地在向高考逐步靠拢整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交流总结:可取之处有:1、目标明确集中:一篇文章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有许多,但我重点的目标是通过理思路理解内容,以此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设计都为这一目标服务2、方法简便有效:由关键词、句、段切入,在初步了解全文大意基础上理思路,提高阅读速度,实践证明这方法很奏效3、问题针对性强:设计的问题能为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服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而且问题的阐述明确而到位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学生回答问题有抓手总之,本节课突出的一点是针对学生实际,教师教得塌实,学生学得具体较好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足之处有:1、阅读时间不够,课前没有预习好,少部分学生没有看懂文章,思考时间过长,导致信息筛选错误2、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归纳结构特点比较仓促3、应更深入挖掘文本,尤其注意那些没有明显语言标志的句间关系,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改进方向:我的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多得到一点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率,这是重要的总结本节经验教训,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还应该在教学思路的设计方面下工夫,教师不但要认真背教材,还必须要深入背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同时还应该让课堂的节奏更紧凑些,力求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多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从多方面努力,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组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开课级别:校级公开课听课人数:20人左右教学设想1、从学生看,高三学生此时亟待解决的是提高现代文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率针对这样的现实,设计这节课重在教给学生一个方法2、从教材看,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从三维目标看,重点放在思想层面上,容易上成政治课,因此教授该文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概括能力和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的培养3、本文结构较复杂,放手让学生自己把握难度较大,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选好切入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尤其是从标题入手,然后确定关键词语所在段落的作用,让学生概括,从而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4、本文有一些句子有思辨性,说理又形象含蓄,重点放在句子含义的理解上。
苏教版必修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课文精讲语篇品读【语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12段):马克思谈怎样选择职业的原则。
第1节马克思提出在选择职业时要找到鼓舞的来源。
第2—12节马克思谈到影响我们在选择职业时的若干因素,即容易让我们在职业选择时产生鼓舞的若干情况。
它们是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
第二部分(13—25段):马克思谈到选择怎样的职业。
第13节写“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第14—24节马克思对有尊严的职业和职业选择一旦失误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作了阐释,并对正确选择职业后对自身的影响作了分析。
第25节马克思谈了自己职业选择的基本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语篇脉络梳理】青年选择职业时要找到鼓舞来源(1)在选影响我们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个人喜好(2—8)择职影响我们选择职业的第二因素:身体条件(9—10)业时影响我们选择职业的第三因素:自身能力(11—12)的考选择怎样的职业(13)虑什么是有尊严的职业(14—15)(节选)职业选择一旦失误所造成的后果及正确选择职业后对自身的影响(16—24)马克思谈了自己职业选择的基本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25)语篇品读一、重点语段品读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12段)马克思谈怎样选择职业的原则。
第1段马克思提出在选择职业时要找到鼓舞的来源。
[品味]马克思谈到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要找出鼓舞的来源。
[体会]马克思以十七岁的年纪先提出青年必须认真考虑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第2、3段马克思提出影响职业选择的个人喜好因素中,虚荣心、名利欲最能让人产生错误的幻想。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导学案预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
2通读全文,把握文章思路。
一.作家作品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
后投身于政治斗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不断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
1847年和恩格斯一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学说,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指南。
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马克思一面组织和领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于1864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一面进行大量写作和研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于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写了《法兰西内战》,深刻地总结了公社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883年3月14日病逝于伦敦。
其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二.写作背景1835年8月12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卷老师批阅后,评论道:“思想丰富,精采有力,值得赞许”,校长威登巴赫读后也赞扬:“此文以思想丰富和结构严谨而引人注目。
”这年,马克思只有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规划和设计。
他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
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6.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自学导航Ⅰ.学习目标:1.准确概括、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2.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初步拟订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3.积极参加讨论,把自己的感悟主动与他人交流。
Ⅱ.学法建议:十六七岁应是尝试规划人生、设计人生未来方向的时候,马克思说: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
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以他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
在与伟人的对话中,我们应该尝试着考虑自己一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学习本课,一要注意圈划出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准确理解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二是根据你的个人实际,请为你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作一个设计,并请说出选择这种职业的理由。
Ⅲ.课前预习:(一)字词读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鬼迷心窍.()(2)炫耀.()(3)啮噬..()2.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混.浊果脯.挣揣.混.战胸脯.揣.测(二)字形识记3.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横线上。
①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祟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②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惊惊③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遐的伟大人物(三)词义辨析4.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
(2)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
(3)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
5.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请你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栽驱瑕菲裁躯遐绯跟踪训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括号内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召(zhāo)唤炫(xuàn)耀藐(miǎo)视B. 钦(qīn)佩吮(yǔn)吸恪(kè)尽职守C. 驱(qū)使废墟(xū)累赘(zhui)D. 辜(gū)负教诲(huǐ)妄自菲(fěi)薄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藐视孤癖沸反盈天惴惴不安B. 遵循涎皮晴朗温和荒诞不经C.懈殆纯粹遍体鳞伤瞠目结舌D. 仓促累赘至高无尚辜负厚望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图书市场上部分作品从内容、写作手法到包装、宣传都极力媚俗,为文学界乃至许多读者所。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
2通读全文,把握文章思路。
一.作家作品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
后投身于政治斗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不断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
1847年和恩格斯一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学说,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指南。
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马克思一面组织和领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于1864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一面进行大量写作和研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于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写了《法兰西内战》,深刻地总结了公社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883年3月14日病逝于伦敦。
其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二.写作背景1835年8月12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卷老师批阅后,评论道:“思想丰富,精采有力,值得赞许”,校长威登巴赫读后也赞扬:“此文以思想丰富和结构严谨而引人注目。
”这年,马克思只有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规划和设计。
他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
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文属于苏教版必修一《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的内容。
此专题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青春、感悟人生、设计未来,通过文本解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属于设计未来这个板块,这个板块包括《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和《我的五样》两篇文章。
本文中马克思以他16岁的年龄向我们阐述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
逻辑思维严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是我们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高一学生思维还不够严密,较难理解课文富有逻辑性的内容。
但他们正处于16岁的年龄,正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年龄,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幻想。
这篇文章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个指导。
所以要特别地加强讨论,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学发展规律,我准备从三维角度实施我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文中马克思选择职业建议的探讨,理解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文中选择职业的建议,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和阐发。
2.通过对具体句子的解读学会马克思逻辑严密的写作思维和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讨研究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选择观,树立为青春奋斗、为未来奋斗拼搏的雄心壮志,建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句子的解读了解马克思关于选择职业的建议教学难点: 1、学会马克思富于逻辑性和严谨条理性的写作语言2、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选择职业的考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教学准备按照“朗读、领悟、赏析、延展”|四大块来展开教学,首先朗读是基础环节,通过多种方式结合朗读,以读悟语言、以读悟情感、以读悟思想,要求通过朗读初步体会文章富于逻辑性的语言和富于先见性的思想。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学案一、走近作者: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
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
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二、给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炫耀:怨天尤人:藐视:废墟:妄自菲薄:吮吸:啮噬:恪守:三、整体感知,筛选信息: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在文中把相应的语句画出来,并概括出要点。
2.思考一下马克思认为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四、分析、比较三篇文章的行文特点。
珍珠(黎巴嫩) 纪伯伦一只海蚌对它身旁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很痛,它又重又圆,我真苦恼。
"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子里没有痛苦。
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安然无恙。
"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他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整无缺的说道:"是的,你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放弃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
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
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
2通读全文,把握文章思路。
一.作家作品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
后投身于政治斗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不断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
1847年和恩格斯一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学说,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指南。
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马克思一面组织和领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于1864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一面进行大量写作和研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于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写了《法兰西内战》,深刻地总结了公社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883年3月14日病逝于伦敦。
其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二.写作背景1835年8月12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卷老师批阅后,评论道:“思想丰富,精采有力,值得赞许”,校长威登巴赫读后也赞扬:“此文以思想丰富和结构严谨而引人注目。
”这年,马克思只有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规划和设计。
他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
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尽()薄()()()吸()计无()教()()()2.词语解释鬼迷心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高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恪尽职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可非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课文并填写文中的表格:我的自白答案:三、(1)略(2)2.鬼迷心窍:受迷惑,犯糊涂。
至高无上:最高,没有更高的。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指责。
表明言行合乎情理。
战战兢兢:课文里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四、略课内探究学案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缜密的思维逻辑和睿智的思想;2、体会设计未来的重要性,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初步设计二、学习过程:探究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在文中把相应的语句画出来,并概括出要点。
探究二:前面我们讲了在选择职业时要遵循的原则,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马克思认为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探究三:我们应如何尝试去设计人生、规划未来,选择我们的职业?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题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文中加红的“两种利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最幸福的人、理想人物具有怎样共同的特征?3.在作者看来,卓越诗人、伟大人物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区别?4.上面这段文字在语文表述上有怎样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1.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美。
2.不囿于个人。
3.一个只为自己劳动,一个为人类福利而劳动。
4.使用排比句,增加语言气势,如第3节用大致相同的句式(历史承认……经验赞美……宗教本身也教诲……)说明伟大人物、最幸福的人、理想人物具有共同的特征。
运用对比,突出伟大人物。
课后拓展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题。
(一)悼念玛丽·居里[德]爱因斯坦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也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
这就使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
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哪怕只要有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玛丽·居里是伟大的科学家,文章对玛丽·居里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作者认为玛丽·居里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靠的是什么?3、哪怕只要有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这里的“”指什么?4、下面五个要点的哪三个是概括最后一段话必不可少的?A.居里夫人伟大的道德品质推动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
B.欧洲的知识分子应当学习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
C.欧洲科学事业落后的原因是科学家们缺乏崇高的道德品质。
D.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将成为欧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E.欧洲光明的未来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二)漫步在凋零的树林刘湛秋①一个阳光如水的深秋,我在林中漫步。
②我为那疏朗和高远而迷惑了。
盛夏所给人的那种局促感和拥挤感顿时消散,目光犹如自由飞翔的小鸟,几乎碰不到多少屏障。
③身边的树或曲或直伸向天空。
由于抖落了许多叶子,枝干显得更清晰了,在湖水般天空的反射下,勾勒出遒劲的线条。
从这些线条织成的网纹中看过去,大自然更富有奇幻而不可捉摸的风韵。
④我踏着沙沙响的落叶,偶尔伸出手去接一片在微风中旋转的枯黄的或暗红的落叶,体验着身心的轻快。
我仔细的辨别落叶上绻曲的脉络,闻着那干涩的气味;而且,随着脚步的移动,谛听着落叶发出的声音。
⑤我望着树,树也望着我。
我们没有语言的交流。
也许,在这孤独和静谧中,我们之间存在着宇宙间神秘的信息。
⑥那么,失去春日里地多么光彩灿烂、鲜艳妩媚的绿叶,它会惆怅或悲哀吗?在飒飒的秋风中,它是否在沉湎于对往昔的回忆?⑦我踏着沙沙响的落叶,心中犹如飘着森林上空没有被遮蔽的云,一会儿是晴朗的白云,轻快自如,一会儿又是阴沉的乌云,秤砣般压迫。
⑧突然,我感到从沙沙响的落叶里,从裸露的枝干上,发出那有如竖琴的柔音;——可爱的人,你们真奇怪,干嘛为我们落叶儿苦恼?——抱歉,打扰了你、我秋天的兴致。
其实,我也只是一闪念。
——不,你不是为我们树而苦恼,是苦恼你自己,苦恼你们,苦恼你们的民族!⑨我像有隐私被揭穿那样,那声音继而像单簧管;——你们人的生性就是害怕失去,而我们从不惧怕失去!——有死有生才是大自然!只有凋零才有新生!害怕抖落枯叶就不会滋生新芽!⑩那声音突然前行,像音乐戛然而止。
我的思维也突然中断,它需要短暂的休息。
当我重又漫步前行,似乎身上也凋落了许多枯叶。
其实,人也是自然,怎么留恋身上的枯叶也无济于事,最后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亡。
而一个民族或历史,如果过多地偏爱那一度辉煌的绿叶,枯萎了仍旧一年年地去背负……落叶如潮,秋风如梦。
此刻,我的心完全恬静了。
我感到我和树的信息已完全相通。
至少,我可以如此处置自己。
因失去而快乐,因凋零而发出魅力四季就是辩证法,而承认却又痛苦我把我心中波涌出的诗句,写在一片凋零的黄叶上。
(选自《忧郁的微笑》)5、阅读文章前五段,概括作者深秋林中漫步时周围环境的特点。
6、第7段中“心中”“一会儿是晴朗的白云,轻快自如,一会儿又是阴沉的乌云,秤砣般压迫”,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谈谈你的理解。
7、请分别说明下面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我像有隐私被揭穿那样。
(2)似乎身上也凋落了许多枯叶。
(3)我可以如此处置自己。
8、下面对原文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化大为小,小中见大,通过对树木的凋零与再生,四季的轮回与更替等现象的观察与感悟,揭示了自然的生死代谢乃至历史民族盛衰沿革的客观规律,构思巧妙,启人心智。
B.文章脉络清晰,行动上由漫步林中到踯躅凝思再到漫步前行,情绪上由轻快自如到惆怅苦恼再到恬静释然,彼此照应,自然推进,不留斧痕。
C.散文创作追求个性化,本文以热烈、奔放的语言再现了深秋辽阔疏远的景象,意境开阔,风格粗犷,个性色彩鲜明。
D.文章第⑥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作者面对一片令人轻快的深秋美景,对春日的灿烂妩媚产生了眷恋,从而引发了疑问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