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
- 格式:ppt
- 大小:311.5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三节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1.长江概况(1)长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
(2)发源地与注入海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峰,注入东海。
(3)穿越地区:我国西南、中部和东部。
(4)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
(5)径流量: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年径流量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
2.长江流域概况(1)人口:占我国人口的1/3。
(2)我国的“粮仓”: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水稻产量占到全国的七成。
(3)经济发达①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分别为长江上、中、下游和河口的中心城市。
②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两湖地区是“鱼米之乡”,太湖地区是“人间天堂”。
(4)长江流域山水林田生态环境功能①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的功能。
②是我国主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子孙后代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1.要统筹、协调处理好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发展关系(1)河源和上游地区: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2)中下游地区:要注重绿色发展和人居建设。
2.长江经济带建设(1)要重点依托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
(2)要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促进“两头”开发开放。
3.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1)国家实施“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战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使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
(2)长江水系自上而下,可分为6个区域性航道网。
(3)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4.长江水能资源开发(1)干支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长江水能可开发量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一半以上。
(2)水能主要分布河段:长江宜昌以上的河段水能资源占全流域的8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金沙江段和长江三峡段。
(3)水能开发:修建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溪洛渡水利枢纽等。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1.走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的措施(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重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二、讲授新课:1.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
①画出长江干流略图。
②标注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
③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英文字母“H”形)②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重点说明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和纽带作用的意义。
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
第一,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第四,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3.引导学生完成课本活动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作用。
①对照图8.18、图8.26,在图8.23上填绘出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支流及名称,绘出在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铁路干线并标出名称。
②结合中国政区图,说说通过以上这些交通方式,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可以影响到哪些地方。
③具体描述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长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长江》这一节主要介绍长江的地理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长江的源头、流经地区、流域面积、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江的基本情况,理解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所了解。
但长江作为一条流经我国多个省份的河流,其地理特征和流域特点需要通过具体的学习来掌握。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长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掌握长江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源头、流经地区、流域面积、水文特征等基本知识;掌握长江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地理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2.难点:长江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江的地理特征。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流域地区,分析其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长江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长江的源头、流经地区、流域面积等基本知识,同时展示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长江流域的开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江流域的位置、范围,了解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明确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综合开发及意义,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
认识长江流域四大城市群,学会分析长江流域上下游地区在城市密度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掌握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认识长江流域工业发展条件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和数据资料,让学生在分析探究中学习并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不同地区间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和互利的意识;渗透正确的资源利用观念、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开发教学难点结合地图、图表数据资料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资源、经济、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师:长江流域地区的具体范围在哪里呢?主要包括哪些省区呢?(投影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长江流域地区范围图,让学生探究认识长江流域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和大致范围,及其范围内主要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
)生:通过观察地图,小结归纳长江流域的范围。
①长江流域是指整个长江水系的流域范围,为180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8%.②长江流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③长江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计11个省级行政区。
(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的风光图片:长江源头的雪山、高寒草原;横断山区的森林;虎跳峡;长江三峡风光;三峡、葛洲坝;繁忙的长江沿江港口货运;鄱阳湖、洞庭湖的渔获;长江中下游的水乡、沃野;上海国际大都市景观;上海宝钢集团;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九寨沟、峨眉山、庐山、黄山、张家界风光等等)师:通过这一系列照片,我们感觉到长江流域地区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多种多样,为流域内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节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长江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带,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不包括:A、水土流失B、水资源污染C、温室气体排放D、农业面源污染2、关于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B、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应以限制经济发展为前提C、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D、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可完全独立进行,互不影响3、下列关于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A.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业发展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需要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进行调节。
C. 长江流域的工业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
D.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脆弱,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4、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范畴?A. 建设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B. 推广绿色建筑,降低建筑能耗。
C.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D. 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5、下列关于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不需要进行节水措施B、长江流域经济协作仅限于沿江各省市之间C、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和重金属污染D、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仅是沿岸城市的职责6、在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不利于生态保护?()A、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B、严格限制排污,提高污水处理和排放标准C、大规模沿江发展化工产业,同时设置防护措施D、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燃煤发电厂的数量7、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A.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tion zones(设立生态保水区)B.Construction of reservoirs(建设水库)C.Promotion of water-saving agriculture(推广节水农业)D.Rural area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tourism(以生态旅游为基础的乡村发展)8、长江流域实施生态涵养区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Boost agricultural output(提高农业产量)B.Diversify industrial structure(多元化产业结构)C.Curb industrial pollution(控制工业污染)D.Preserve ecological functions(保护生态功能)9、题目:长江流域中,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长江上游地区?A. 重庆B. 四川C. 浙江D. 湖南 10、题目:长江流域在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 加强水资源管理B.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C. 大规模开发水电资源D. 保护生态环境11、长江流域在协作开发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措施是:A、大规模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B、推广节水技术和提高用水效率C、扩大农业灌溉面积D、增加工业取水量12、关于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上游地区由于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现象严重B、长江中游地区的湖泊面积扩张速度超过污染速度C、长江下游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石油开采D、整个长江流域都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13、长江流域的哪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电力之都”?A. 武汉B. 长沙C. 重庆D. 宜昌14、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A. 大量开发长江流域的水电资源B.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 实施退耕还林,保护植被D. 无节制的工业排放15、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资源基地,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环境保护措施中,不属于该流域特有的措施是:A. 河道整治B. 水电开发C. 生态农业推广D. 江豚保护16、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中,以下哪个措施有利于改善长江流域的水质?A. 提高化肥农药使用量B. 大规模开垦湿地C.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D. 减少工业废水排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需要多学科的综合考虑,结合以下信息,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