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职高一年级期终考试语文试题1
- 格式:docx
- 大小:18.92 KB
- 文档页数:4
职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考试试卷(基础模块·上册)班级:姓名:学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家当.(dàng)奖券.(quàn)抽噎.(yē)冻疮.(chuāng)B.木橛.(jué)子黑黢黢.(qū)捱.(ái)日子抹.(mǒ)眼泪C.锲.(qiè)而不舍兀兀.(wù)穷年迥.(jiǒng)乎.不同D.眉黛.(dài)遒.(qióng)劲毛骨悚.(sǒng)然饿殍.(piǎo)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刮痧绞脸嘟哝嗥叫B.闭门羹合事老乱弹琴莫须有C.毛骨悚然无动于衷大事化小再接再励D.千里送鹅毛家书抵万金邦以民为本习惯成自然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咬文嚼字有时候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礼貌用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家用“优秀”二字来表扬我,实在是过奖..了。
B.这次能和您一同共事,荣幸之至,今后还望您多多赐教..。
C.不必这么客气,做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D.蒙您及时送回丢失的支票,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5.去年暑假..,冠云和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A.四面荷花三面柳B.绿树村边合C.古道西风瘦马D.三更画舫穿藕花6.下列评述各位文学史上名人的对联,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B.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潇洒(xiāo sǎ)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B. 惊悚(jīng sǒng)惊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C. 崇尚(chóng shàng)崇山峻岭(chóng shān jùn lǐng)D.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摧筋断骨(cuī jīn duàn g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用电。
C. 我国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D.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形容做事有把握B. 一举两得(yī jǔ liǎng dé)——形容一举两得,即一箭双雕C.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比喻学生超过老师D.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4. 下列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5. 下列词语中,与“勤奋”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勤恳B. 勤奋C. 勤劳D. 勤奋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玩吧!”B. “您有什么问题,请尽管问。
”C. “我今年十八岁,身高一米八。
”D. “你为什么迟到了?”7.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搬(bān/bàn)B. 剪(jiǎn/jiàn)C. 塑(sù/shù)D. 产(chǎn/chàn)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骄阳似火B. 恍若隔世遥相呼应C. 翠色欲流沐浴春风D. 红颜薄命老气横秋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染。
C. 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D.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成绩仍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雄心壮志振聋发聩B. 豁然开朗惊心动魄C. 遥相呼应情不自禁D. 翠色欲流沐浴春风4.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读后让人受益匪浅。
B. 她的演讲生动形象,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不胜收,吸引了无数游客。
D. 他的脸色苍白,显然是病得很重。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趣,我想读一读。
”他说。
B. 他问:“这本书是谁的?”我回答:“是我的。
”C. “我昨天去公园散步了。
”他说,“那里风景很美。
”D. “你喜欢什么运动?”我问,“篮球、足球还是乒乓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出师表》的作者是______,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______的决心。
7.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______,意思是______。
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句话表达了______的情感。
9.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出自《战国策·秦策三》,意思是______。
1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1. 请简要概括《背影》一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美轮美奂(huàn)B. 恣意妄为(zì)C. 赴汤蹈火(dǎo)D. 眉清目秀(má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态度端正。
B.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C.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和科幻小说。
D. 因为天气原因,所以活动推迟到了明天。
3. 下列词语中,与“推陈出新”意思最接近的是()A. 创新求变B. 老调重弹C. 草根创新D. 拍案而起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是()A. 他像一颗螺丝钉,永远在岗位上默默奉献。
B. 那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土地。
C. 她的笑声,就像春天的鸟儿在枝头欢唱。
D.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5. 下列成语中,出自《论语》的是()A. 举案齐眉B. 举世闻名C. 举一反三D. 举足轻重6.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操(cāo)盘操(cāo)心操(cāo)劳B. 招(zhāo)呼招(zhāo)揽招(zhāo)待C. 搬(bān)家搬(bān)运搬(bān)弄D. 结(jié)实结(jié)婚结(jié)局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 “你应该把这件事告诉老师。
”他说。
B. 他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和科幻小说。
C. 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才。
D. 他说:“这本书很有意思,我们一起看吧!”8. 下列词语中,与“持之以恒”意思最接近的是()A. 坚持不懈B. 半途而废C. 一蹴而就D. 一鼓作气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C. 她的笑声,就像春天的鸟儿在枝头欢唱。
D. 那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土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惊愕(jiē è)B. 纤尘不染(xiān chén bù rǎn)C. 翠色欲流(cuì sè yù liú)D. 碧波荡漾(bì bō dàng y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经过这次比赛,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C. 学校决定在下周六举行运动会,届时请同学们积极参加。
D. 他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使大家对他产生了敬意。
3.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一丝不苟B. 雕虫小技C. 眉清目秀D. 奋发有为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玩吧!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C. 我问:“你今天晚上有空吗?”D.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书籍。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__》篇。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__》。
8.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颜真卿的《__》。
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__》。
1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背影》中父亲送别儿子的情景。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瞠目结舌(chēng)B. 漫不经心(màn)C. 纷至沓来(tà)D. 水落石出(shu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生动,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
3. 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形容“态度傲慢”的是:A. 傲慢无礼B. 骄横跋扈C. 谦逊有礼D. 骄奢淫逸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是:A. 这本书像一座宝库,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B. 他的笑声像春风一样温暖。
C. 这座山就像一位守护神。
D. 他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
5.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行”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 行走B. 行程C. 行家D. 行礼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雨中的花朵低垂着头。
B. 风中的树叶摇曳生姿。
C. 火车飞驰而过。
D. 小鸟在歌唱。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B. 这本书很有趣,很有意义,很有深度。
C. 他很高,很瘦,很帅。
D. 雨声、雷声、风声交织在一起。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是:A. 这本书非常厚,厚得像一座山。
B. 他的力气非常大,能举起一辆汽车。
C. 这条河非常宽,宽得像一条大海。
D. 她的笑容非常灿烂,灿烂得像阳光。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手法的是:A.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吗?B. 你怎么可以这样呢?C. 你难道不觉得这是错误的吗?D. 你能这样做吗?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手法的是:A.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呢?B. 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C. 这是什么意思?D. 我们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呢?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琵琶行》中,琵琶女在江边弹奏的曲子是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璀璨(cuǐ càn)沐浴(mù yù)残缺不全(cán quē bù quán)B. 璀璨(cuī càn)沐浴(mù yù)残缺不全(cán quē bù quán)C. 璀璨(cuǐ càn)沐浴(mù yù)残缺不缺(cán quē bù quē)D. 璀璨(cuī càn)沐浴(mù yù)残缺不缺(cán quē bù quē)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场篮球比赛吸引了众多观众,大家纷纷表示要为校队加油。
B.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可以治愈癌症的新药物。
C. 我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从中获取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雪中送炭B. 风和日丽C. 水落石出D. 满载而归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是:A.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中。
B. 他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那条小河像一条绿色的飘带。
5. 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鲁迅的是:A. 《呐喊》B. 《彷徨》C. 《围城》D. 《阿Q正传》6.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7. 下列词语中,字形相似但意义不同的是:A. 欺骗欺负B. 倒影倒映C. 拍摄拍打D. 热闹热烈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你今天去哪里?我想和你一起去。
B. 你今天去哪里?我想和你一起去。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I:(本单项选大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凫水(fú)中肯(zhòng)毋庸质疑(wù)笑靥如花(yè)B.吸吮(shǔn)犒赏(kào)熠熠生辉(yì)游目骋怀(pìng)C.踟躇(chú)翌日(yì)芊芊莽莽(qiān)安静宁谧(mì)D.发酵(jiào)打佯(yàng)相濡以沫(rú)叱咤风云(chà)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崛起参预脍炙人口揣揣不安B.缥渺衣袂岚气氤氲不名一钱C.逶迤希冀垂涎三尺百年沧桑D.惊骇晌午觥筹交错别来无样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A.灿烂疏落淡亮B.疏落灿烂淡亮C.灿烂疏落亮淡D.疏落灿烂淡亮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几年各种书价疯涨,真让人想到洛阳纸贵。
B.会议期间,农科院在会场外摆出了各种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C.这段时间,满路积雪,汽车无法行使,人们只好安步当车徒步行走了。
D.王朔才华横溢写起文章来,从来是文不加点。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与《蒹葭》均选自《诗经》《秦风》。
B.一天傍晚,她丈夫得意洋洋的回家来,手里拿着一个信封,“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C.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漠视(mò)漠然(mò)B. 沉默(mò)漠视(mò)漠然(mò)C. 沉默(mò)漠视(mò)漠然(mò)D. 沉默(mò)漠视(mò)漠然(m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了友谊。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情节引人入胜,是一本科普读物。
D. 他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加班加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义词的一项是:A. 轻松愉快B. 兴高采烈C. 欢天喜地D. 精疲力竭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棵大树就像一位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门口。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她的歌声如夜莺般婉转动听。
D.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
5.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他每天都在努力学习。
变换后:他努力学习,每天都在。
B. 原句:老师鼓励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
变换后: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老师鼓励我们。
C. 原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变换后: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D. 原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变换后: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科技领域我国取得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易混淆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妙不可言B. 谈笑风生C. 漫不经心D. 破釜沉舟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的刻苦努力。
B. 他的刻苦努力,使得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C. 他的刻苦努力使得,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D. 他的刻苦努力,使得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是:A. 雨后的天空,像一块洗过的蓝宝石。
B. 小明学习很努力,他的成绩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C. 老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D. 小明的成绩越来越好,就像太阳升起一样。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是:A. 高兴欣喜B. 坚强坚韧C. 美丽美观D. 聪明聪慧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是:A. 他的嗓门很大,可以把整个教室的屋顶都掀翻。
B. 这本书很有趣,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C. 这条河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
D. 小明的跑步速度很快,可以和百米冠军一较高下。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B. 雨点敲打在窗户上,发出悦耳的旋律。
C. 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D. 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向人们微笑。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A. 小明学习成绩好,品德好,为人热情。
B. 那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C. 他长得高高的,瘦瘦的,眼睛大大的。
D. 这本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手法的是:A. 什么是友谊?友谊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纽带。
B. 这本书是谁写的?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写的。
C. 你知道春天是什么颜色吗?春天是绿色的。
D. 这座山有多高?这座山有5000多米高。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手法的是:A. 这本书是谁写的?难道不是鲁迅先生吗?B. 你知道春天是什么颜色吗?难道不是绿色的吗?C. 这座山有多高?难道不是5000多米吗?D. 小明学习成绩好,品德好,为人热情,难道不是吗?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引用手法的是:A.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一学期职高一年级期终考试语文试题1A.千首万阕名不虚传遥望泰山佛教之源B.山势陡峭姿态翩然心灵散步花事烂漫C.尽情驰骋芳草青青膘肥体壮风平浪静D.稀世之宝情思悠悠清风白云秋高气爽9.选出与其它三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 ( )A.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B.无须挂画,门外有副巨画---名叫自然.C.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D.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10.下面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B.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潮涌浦东,连天波涌的建设热潮托起的是一轮希望的太阳。
C.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D.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11、填入下面各句空格中的词语依次是()(1)苇眉子又薄以细,在她怀里着。
(2)女人看出他笑得,“怎么了你?”(3)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在水里。
(4)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A、(1)跳动(2)奇怪(3)藏(4)忽略B、(1)跳跃(2)不像平常(3)长(4)忽视C、(1)跳跃(2)不像平常(3)长(4)忽略D、(1)跳动(2)不寻常(3)没(4)忽视12.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面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A.设问对比拟物比喻B.设问比喻拟物借代C.设问对比拟物借代D.设问比喻拟物比喻二阅读(本单项选大题共16分,每小题2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生物圈(biosphere)是地表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
地球表面有一层坚硬的外壳,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的表面为薄薄的土壤层。
在岩石圈的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
这几个圈里面的水、土、气和来自太阳的辐射能,共同构成地球表面的无机环境,这里广泛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群。
这些生物种群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体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这个空间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起着不同的作用。
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制造有机物质;一些动物以动物和植物为食,维持生命,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分配;微生物分解死亡了的动植物尸体,供动植物重新吸收。
如此构成了它们之间的一个循环系统。
在生物圈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并保持着它们之间的动态平静。
在生物圈中,人类不仅是生物的一员,而且已成为生物圈的主宰。
他们既是高级的生产者,又是高级的消费者;他们能够有目的地管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创造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财富。
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加大了,已造成了许多严重后果,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例如,这一时期内,由于海洋环境的污染,已有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遭到了绝灭;由于过度垦荒和放牧,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由于大气的污染,“酸雨”的危害已成为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种情况发展下去,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拥挤、生态更不稳定、污染更加严重的世界,生物圈也将变得更加脆弱和易于瓦解。
13 根据文章说明的内容,给“生物圈”下定义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圈是地表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生物圈是一个循环系统。
D生物圈是生物种群生活的环境。
14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链相互联系依存的关系。
B在生物圈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C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一起运动、变化和发展,就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生物系统。
15这篇文章依次使用的说明方法是()A 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B 举例子下定义打比方C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D 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16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A 生物圈将更加脆弱和易于瓦解B 生物圈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C 21世纪将是一个更加拥挤、生态更不稳定、污染更加严重的世界。
D协调人同生物圈的关系是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之一。
(二)阅读小说《彩裙飘忽》,完成17——20题。
(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住进高层,看窗外远远电线杆上挂着蝉翼彩裙,这肯定是楼上晒衣不慎吹下来的,奇怪的是裙的主人连着几天没发觉自己少了什么,一任它在高高电线上飘忽。
我看不过去,就仰起头喊:“谁家裙子掉下来了?”那微弱的音量也似彩裙飘忽去。
老伴说:“算了吧,她什么时候要穿了,自然会想起。
大楼房子,各管各的,叫也白费劲!”但也还是想了办法,有电梯口贴了一张提醒告示。
门口来了中巴,一群人带着悲泣的面容走了下来,一个孩子捧着一张照片,是个姑娘,姣好面容,说是为了护一个孩子(就是捧照片的人),自己被一个外地人飞快的摩托车撞上了,碰巧撞在水泥柱子上,晕了过去,查后是颅内出血,治不了!“摩托车撞死人,天下奇闻,不是鬼找替身?”“几楼的?”“要表扬了,雷锋没死呀!”隔天,我看见老伴把长长的晾杆用绳子扎了起来,深出窗外去。
“来,帮帮忙!”妻叫着。
“是她的吗?”我嫌妻多事了。
“不是她的就不管了?”“不是……”四只老皮皱囊的手,颤悠悠的竹竿拨动着裙子飘处,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主人还要穿呢!17对这篇小说情节发展阶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发现彩裙——关心彩裙——挑拨彩裙B 见彩裙——说彩裙——拨彩裙——忆彩裙C 彩裙飘忽——彩裙飘因——彩裙丢落D彩裙飘——彩裙落——彩裙归——彩裙失18 对围观群众的对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反映了他们对英雄因嫉妒而嘲讽、鄙视。
B反映了他们对英雄献身的行为不了解也不理解。
C 反映了他们对时代精神的看法不正确有歪曲眼。
D反映了他们思想畸形,精神麻木,观点错误。
19小说结尾说:“主人还要穿呢!”这样写的用意是()A 姑娘虽死犹生,她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B 留下裙子,表达对姑娘的哀思之情。
C 心理感觉,好像裙子的主人并没有死去。
D 前面弄错,裙子的主人的确未死,奇峰突起。
20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一项是()A 这篇小说的典型环境是门口窗外,运用了顺叙和插叙两种叙述方法。
B 妻对彩裙所表现的两个行动是贴告示和拨彩裙。
C这篇小说还用的两种主要描写方法是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
/D 这篇小说的中心思想是歌颂小姑娘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不填、错填均不得分)21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22静女其姝, 。
爱而不见,。
23.《劝学》是的作品。
24.《》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5.《卖白菜》是的作品,他获得__________文学奖。
26.《论语》是一部_______的散文集。
27 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又称________。
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8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四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30仿照例子,写一句与之运用相同修辞的句子。
例:噢!看到了,山脚下,一群群勇壮的嫩芽,正在追撵着一个败阵的春天。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仿照例子,把下面标语改写为更富亲切感、美感、人情味,而且被人接受的标语。
例:爱护草地,请勿践踏。
改为: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严禁酒后开车,违者罚款。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共10分)阅读《劝学》(节选),完成27——31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7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每小题0.5分,共2分)<1> 青,取之于蓝。
于:<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3>金就砺则利砺:<4>假舆马者假:28.指出文中4个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4分)、、29.指出文中含有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2分)30.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七作文(30分)(一)题目:心愿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
〈2〉语句流畅,选材新颖,结构完整。
〈3〉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