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 格式:doc
- 大小:148.50 KB
- 文档页数:4
急诊外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二、学习年限: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三、培养方式: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五、课程学习要求:(一)课程设置表:(二)参考书目1.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 王正国创伤学基础与临床第1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3. 张连阳,白祥军多发伤救治学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4. 赛尔(美)创伤外科实用图谱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6.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4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7. 卡内尔(美)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2版 20138. 游潮颅脑损伤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9. 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0. 佩兹曼(美)创伤手册第1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311. kenneth L. Trauma. McGraw-Hill Medical 201212. 黄子通急诊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3. 凯罗机械通气学:生理和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六、培养环节具体要求:(一)本学科专科定向培养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训练要求:(1)学习病种掌握:脑、胸、腹部、脊柱和四肢外伤;多发伤;急腹;烧伤;虫和蛇咬伤;、休克。
了解:SIRS,ARDS,MODS(2)理论知识掌握:1)掌握外科总论知识(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休克、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等);2)掌握急诊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3)多发性创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4)脓毒症、MOD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了解: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肾功能衰竭、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的病理生理基础、诊断与处理及有关的临床药理学。
医学博士期间学习计划【篇一:博士(1002)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胜任本学科高校讲师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所承担的教学及科研任务。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应具有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允许修业年限为3-8年。
在职博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不少于4年。
三、研究方向(一)100201内科学:1.内科学(心血管病)1)冠心病现代治疗的相关基础研究。
2)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3)心律失常和心脏电生理。
4)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及相关的基础研究5)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
2.内科学(血液病)1)造血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恶性血液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贫血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出血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内科学(呼吸系病)1)呼吸衰竭治疗进展及相关的基础研究2)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3)间质性肺病诊断及治疗4)慢阻肺及支气管哮喘诊断及规范化治疗5)肺栓塞的规范化诊疗4.内科学(消化系病)1)消化疾病发病机制及诊治的研究5.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1)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骨质疏松症基础与临床研究6.内科学(肾病)1)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的研究。
预防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1004,授医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学了可续研究的能力。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一)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专业代码:100401,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传染病流行病学2.慢性流行病学3.重大疾病预测预警4.健康促进与绩效评价5.社会因素与健康6.生物统计学方法及其应用(二)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专业代码:100402,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环境与工业毒理学2.环境污染的分子流行病学3.环境相关疾病与职业性疾病研究4.饮水安全与健康危害评价5.环境医学监测新技术6.劳动生理与工效学(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专业代码:100403,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食物营养与健康2.营养膳食与慢性病3.营养流行病学4.分子营养学(四)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学科、专业代码:100404,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生殖健康研究:研究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妇女生殖健康和儿童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与保健对策,研究危害妇女和儿童的各种常见疾病的流行特征、早期筛查方法和适宜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
2.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研究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机制、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和预防策略。
3.社区妇幼卫生服务与管理:主要开展社区妇幼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
(五)卫生毒理学,学科、专业代码:100405,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神经毒理学:选择常用农药为受试物,采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农药对神经系统毒作用的机理。
本方向是毒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的交叉领域。
2.分子与生化毒理学:主要运用现代生物化学、酶学及生物物理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转运及代谢解毒的特点。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01 哲学0101 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3 法学0301 法学0302 政治学0303 社会学0304 民族学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6 公安学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0402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3 体育学05 文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1 —0502 外国语言文学0503 新闻传播学06 历史学0601 考古学0602 中国史0603 世界史07 理学0701 数学0702 物理学0703 化学0704 天文学0705 地理学0706 大气科学0707 海洋科学0708 地球物理学0709 地质学0710 生物学0711 系统科学0712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2 —0713 生态学0714 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08 工学0801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2 机械工程0803 光学工程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6 冶金工程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8 电气工程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3 建筑学0814 土木工程0815 水利工程—3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9 矿业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3 交通运输工程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0827 核科学与技术0828 农业工程0829 林业工程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3 城乡规划学—4 —0834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5 软件工程0836 生物工程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0838 公安技术0839 网络空间安全09 农学0901 作物学0902 园艺学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0904 植物保护0905 畜牧学0906 兽医学0907 林学0908 水产0909 草学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5 —1002 临床医学1003 口腔医学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5 中医学1006 中西医结合1007 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8 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9 特种医学1010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11 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1 军事学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2 战略学1103 战役学1104 战术学1105 军队指挥学1106 军事管理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6 —1108 军事后勤学1109 军事装备学1110 军事训练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1202 工商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3 艺术学1301 艺术学理论1302 音乐与舞蹈学1303 戏剧与影视学1304 美术学1305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7 —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0251 金融0857 *资源与环境0252 应用统计0858 *能源动力0253 税务0859 *土木水利0254 国际商务0860 *生物与医药0255 保险0861 *交通运输0256 资产评估0951 农业0257 审计0952 *兽医0351 法律0953 风景园林0352 社会工作0954 林业0353 警务1051 *临床医学0451 *教育1052 *口腔医学0452 体育1053 公共卫生0453 汉语国际教育1054 护理0454 应用心理1055 药学0551 翻译1056 中药学0552 新闻与传播1057 *中医0553 出版1151 军事0651 文物与博物馆1251 工商管理0851 建筑学1252 公共管理0853 城市规划1253 会计0854 *电子信息1254 旅游管理0855 *机械1255 图书情报0856 *材料与化工1256 工程管理1351 艺术注:名称前加“*”的可授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建筑学”可授予学士、硕士专业学位;其它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1001、0710、0788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一)学科概况基础医学是隶属于医学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旨在通过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发生规律,保障人类健康,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其科学任务是在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揭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活动特征,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变化和演变的规律。
随着其它医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学科交叉,基础医学学科既包括了传统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二级学科,又衍生了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新兴学科研究方向。
基础医学研究的最终的目标是解决临床医学问题,服务于患者,促进整个医学的发展,因此基础医学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发展的重要基石。
我校基础医学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科的现状,全球基础医学的发展趋势,整合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传统医学和医学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依托江苏大学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点、优势学科、江苏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等优势资源,在数十年的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五个特色研究方向。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1)主要研究方向: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2.免疫学(100102、077802)主要研究方向:①代谢与免疫调节②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3. 病原生物学(100103、077803、071005)主要研究方向:病原致病因子及致病分子机制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5. 生理学(071003)主要研究方向:①肿瘤分子生物学②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二、培养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学术型人才。
大学关于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及管理的规定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做好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确保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培养目标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是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主,培养临床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
具体要求是:(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培养年限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允许修业年限为3至6年。
其中用于课程学习的时间为0.5年,用于临床专业学习定向培养的时间为2.5年,同时进行临床病例资料收集、文献综述和撰写论文。
三、培养方式采取全日制和在职攻读两种培养方式。
四、培养方案学科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制定《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经所在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通过,报研究生处备案后实施。
五、培养计划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后,指导小组应根据我校《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经所在学科负责人及导师所在医院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于开学后四周内交学院备案。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临床技能训练、教学实践、开题报告、中期筛选、学术活动和学位论文工作。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1997年颁布)一、《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
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
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目录制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作。
二、本目录是在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原目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订的。
修订的主要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修订的目标是: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
本目录与原目录相比,有如下变化∶增加了管理学学科门类,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增加到12个;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9个,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由原来的654种调整为386种。
各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是∶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16种学科、专业;法学,5个一级学科,31种学科、专业;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17种学科、专业;文学,4个一级学科,29种学科、专业;历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理学,12个一级学科,50种学科、专业;工学,32个一级学科,113种学科、专业;农学,8个一级学科,27种学科、专业;医学,8个一级学科,54种学科、专业;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19种学科、专业;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14种学科、专业。
三、本目录中有16个二级学科带"(含∶)",括号中的内容是对二级学科所包含内容的强调或补充,其学位授权和研究生培养除医学门类中有关学科按括号中的内容进行外,其它学科均按二级学科进行。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其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授权和研究生培养按括号中限定的学科范围进行。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代码:1204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卫生事业管理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 具有坚实的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能够主持进行高水平科研课题的设计、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管理工作。
2.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应用该门外语阅读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社会因素与健康研究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和影响2. 卫生服务研究利用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和卫生政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服务领域内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等问题,解决卫生服务领域内的相关重大问题。
三学习年限博士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至五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23学分,其中必修20学分,选修3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 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专业课,9学分前沿讲座5学分,含讨论班。
(1)前沿讲座的内容和形式:前沿讲座的内容包括本学科各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动态、发展趋势,最新进展。
主要目的是使博士生了解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问题。
前沿讲座由教师和博士生讲授交叉进行,以讨论和对话为主要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样。
(2)基本要求和考核方式每位博士生参与讲座不得少于15次,其中博士生每人主讲不得少于5次。
要求主讲者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有个人见解,能反映学术发展的态势。
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由参加讲座的教研室老师与指导教师共同评判计分。
成绩及格以上者计5学分。
2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3学分3 补修课同等学力及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生需补修硕士生课程2门,成绩计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第一条:培养目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为目的。
具体要求是: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二、按规定完成全部学位课程,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三、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主要指三级学科,下同)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要求的临床技能水平;四、具有独立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1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或应用前景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五、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具有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及一定的写作能力;六、身心健康。
第二条:培养年限、时间分配一、培养年限:3-4年研究生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允许提前毕业。
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计划,须提前三个月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导师同意,经培养单位教育管理部门向研究生院递交延期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延期,不得擅自延期或先延期后报批。
延期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如需要再次延期必须重新申请,延长期间经费自理。
二、时间分配:学位课程学习利用周末,临床训练时间不少于1.5年,科研训练1年。
第三条: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要求完成13学分,其中必修课10学分,选修课3学分。
研究生课程考试最迟应在中期考核前完成。
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学位选修课。
《机械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博士生在校应修满12学分。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博士生在校学习阶段包括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两部分,修满至少12学分。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必修环节2学分:讲座选听1学分;学位论文选题报告1学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博士学位核心课程:1、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第一外国语3、材料研究创新学4、材料热力学5、材料力学行为6、材料表面工程7、非金属材料的设计与优化8、高新技术材9、材料科学前沿10、材料物理11、材料化学12、现代凝固学13、传输原理14、焊接传热传质15、焊接物理冶金16、结合力学分析17、焊接过程数值分析学分要求:学位课程至少10学分,其中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第一外国语、材料科学前沿为必选课程。
总学分为12学分,10学分(课程学习环节)+2学分(必修环节)《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1、博士生在校学习阶段包括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两部分,修满至少12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其他为学位选修课。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英语为第二外国语,第二外国语在必修的12学分外记2学分。
2、学位必修课4学分包括:(1)第一外国语:2学分(其中:基础部分1学分,专业部分1学分)(2)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学分3、必修环节2学分包括:讲座选听 1学分学位论文选题报告1学分4、博士学位核心课程1.流体力学的近代进展2.燃烧学的近代进展3.多相流及其进展4.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5.偏微分方程的现代数值解法6.制冷、空调、热泵中的CFCs的替代7.洁净燃烧及污染防治进展8.热力学的近代进展9.低温机械与系统的工作过程10.流体机械计算流体动力学11.压缩机现代理论方法12.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13.多相流动力学基础14.化工过程综合与优化《核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博士生在校学习阶段包括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两部分,修满至少12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其他这学位选修课。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1997年颁布)一、《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
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
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目录制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作。
二、本目录是在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原目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订的。
修订的主要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修订的目标是: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
本目录与原目录相比,有如下变化∶增加了管理学学科门类,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增加到12个;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9个,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由原来的654种调整为386种。
各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是∶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16种学科、专业;法学,5个一级学科,31种学科、专业;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17种学科、专业;文学,4个一级学科,29种学科、专业;历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理学,12个一级学科,50种学科、专业;工学,32个一级学科,113种学科、专业;农学,8个一级学科,27种学科、专业;医学,8个一级学科,54种学科、专业;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19种学科、专业;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14种学科、专业。
三、本目录中有16个二级学科带"(含∶)",括号中的内容是对二级学科所包含内容的强调或补充,其学位授权和研究生培养除医学门类中有关学科按括号中的内容进行外,其它学科均按二级学科进行。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其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授权和研究生培养按括号中限定的学科范围进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硕士培养方案总则(境内)一、培养目旳1.热爱祖国, 热爱中医药事业, 积极服务于社会;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一定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措施和实践旳能力。
2.具有严谨旳科学作风, 具有较强旳实践工作能力, 通过本学科旳学习、研究和临床实践, 掌握一定旳本学科专业旳基础理论和知识, 具有从事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或有关工作旳能力。
3.纯熟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运用外文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旳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一)学习年限1.硕士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 硕士学位课程学习1年左右, 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2年左右。
2.符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条件旳硕士硕士, 可以提出申请, 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硕士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旳暂行规定》执行。
3.提前毕业者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4.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毕培养计划者, 由本人申请, 经导师、学院硕士主管领导、硕士院主管领导逐层同意后, 每次申请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 合计申请延期次数不得超过2次。
(二)时间安排三、课程学习及规定(一)课程学习1.总学分: 不少于36 学分。
2.公共学位课程(必修课): 19学分。
科学学位硕士硕士公共必修课及学分一览表3.专业学位课程(必修课): 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执行, 不能少于3门。
4.非学位课程(选修课): 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并参照导师旳研究方向进行选课。
5.跨专业硕士旳课程学习:跨专业硕士除完毕上述课程外, 还要按学校规定补修中医本科主干课程, 但不计学分。
(二)考核1.考试成绩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成绩≥60分者为合格, 予以对应学分。
2.补考四、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者, 按照学校有关考试成绩及补考旳规定执行。
五、科研实训、临床实践及规定1.科研实训各专业根据硕士硕士培养目旳通过硕士课程学习、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和参与科研课题进行科研能力旳培养工作。
医学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主要对象凌朝辉;许瑾;胡光丽;许君;何沐蓉;常军武【摘要】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和发展需要的医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知识、技能、人文素养兼备的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通过适当优化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重点突出对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式建立医学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力争研究生早实践、多实践,实现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培养目标.%To establish an innovative curricular system for cultivation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e attempt to cultivate advanced medical talen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skills and humanity qualities based on educational target analysis. The innovative Curricular system is focused on the optimized classroom schedules to foreground their experimental skills. The content and styles of teaching are also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ar system.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icular system is for their early and more practice to cultivate more talents with mor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期刊名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1)005【总页数】5页(P108-112)【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作者】凌朝辉;许瑾;胡光丽;许君;何沐蓉;常军武【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3.07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2011年2月1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3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指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学研究潜力的重要标志.《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课程教学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质量的高低以及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医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在于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即知识复合型人才;还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科研实验技能,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生而言,要对某一专科能够作出精确的诊断和治疗[1],即技能复合型人才;此外,医学作为保障国民健康的一个行业领域,还要求医学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因此,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研究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和临床基本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医学研究生培养分博士生和硕士生两个层次.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原则均以提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有机地集合各院校内相关学科形成学科群设置课程,重点加强方法论指导,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鼓励学生参加能发挥、锻炼其才能的各种科研、学术活动为重点[2].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对于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大都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一般分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前者指外国语、自然辩证法、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医学统计学等课程,后者是按二级学科设置,反映本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凡同一专业的硕士生一律要求必修.选修课各高校一般按模块进行教学,实行学分制.比如,北京大学医学硕士生选修课分学科理论与实验技术课、方法课、自选课等3个模块,复旦大学医学硕士生选修课分公共学位科、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跨一级学科课程等5个模块,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生选修课分为基础理论、基础实验、综合素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等6个模块,对于各个模块的课程学习,各院校一般都有一定的学分要求.各高校开设的选修课中,以高级病理生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文献检索、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等生命科学理论进展、科研方法和实验技能课程为主.大部分医学院校规定硕士生课程学习时间为1学年.对医学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国内各高校大多分学位必修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专业必修课和前沿进展课3个模块.如协和医学院博士生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前沿讲座和选修课4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13个学分;中山大学医学博士生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与讲座、实践必修课等4个模块,不实行学分制;复旦大学要求博士生课程学分不得少于10学分,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生最低学分要求7学分.目前国内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不同模块课程比例失衡,具体表现在外语和政治等公共课程所占比例太大,专业方面课程学习时间有限,对方法类课程不够重视,忽视跨学科课程和各种学术研讨班,不利于研究生打下宽广深厚的专业基础和掌握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不利于研究生跟进最新的学术前沿动态和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二是课程规划具有随意性,各院校因自身学科专业水平、师资条件和对专业理解的不同,导致各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规范化程度低;三是课程层级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研究生教育应有的宽广度和纵深度,比如有些课程只是本科课程的简单重复,授课形式偏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重叠,课程内容缺乏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进展,等等[3].中山大学于2007年首先开始对原有的医科研究生课程进行整合,推出《医学实验方法学》、《实验室规范与实验室安全》、《医学学术前沿》和《医学研究论文剖析》等四门训练科研思维与科研规范的课程,进一步强化对医科研究生科研思维和规范的培养;并进一步优化医科研究生修课时间,将公共课程的授课时间由一年压缩为半年,除部分课程外,所有公共课程均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完成,加大研究生参加科研实践、临床实践的时间比例.为适应医学研究生复合型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结合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特点,重点突出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南方医科大学将建立“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作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个重点方面,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实施,旨在通过创新课程体系的实施使研究生创新性成果和创新型人才有大幅度地增加.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程有外国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博士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8讲的医学专题讲座,选修课程可自由选择,公共课程集中学习时间为3个月,不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创新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含学位必修、基础理论、科研训练、实验技能和人文素质等5大模块,除学位必修课程模块外,其余模块均为选修课程.南方医科大学共开设39门选修课,平均每个模块7~12门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达到1:8,硕士生实行学分制,科学型要求学分不低于33分,临床型要求不低于23分.南方医科大学允许研究生跨专业、跨年级,甚至跨校选课.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实施后,压缩了基础理论、科研训练和人文素养三大课程模块的课程学时,其中基础理论课和人文素质课学时至少压缩50%,主要以讲座形式开设这些课程.突出问题教学,突出各专业知识的横向联系,突出知识的高、精、深.取消近年来选课人数少或学生评价差的课程.公共课程集中学习时间由过去的1学年改为1学期.这种做法既满足了研究生科学实践所需知识和技能机构的要求,又实现了研究生早进实验室、早完成实践培训,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培养目标. 几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对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有意规避了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五世同堂现象[4],在医学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了以语言输出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医学科学知识内容为依托的《医学学术英语口语》和《医学学术英语写作》两门课程,着力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医学博士研究生的英语课程教学中,更加注重博士生的学术英语交际能力,通过“国际学术会议口语”和“生物医学SCI论文写作”两大基本技能的培养,强化博士生的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从基础做起,希望改变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成为制约中国科学整体推进的短板”这一现状[5].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大力改革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国际背景和国家改革与发展形势的大环境下,增加社会、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环境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专题讲座,提高政治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效提高政治课的生动性和课堂效果;同时注重把政治理论课与研究生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安排一定比例的社会实践,提高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基础理论、科研训练、实验技能和人文素质四大选修课程模块中,注重突出新知识、新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注重更新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医学研究生科研工作实践性很强,研究生实验技能的高低,将决定其科技创新的水平的高低[6].重点支持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平台课程的建设,如:蛋白质组学技术、抗体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实验动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重大技术的实验技能课程,为学生进入科研阶段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博士研究生课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选修硕士的实验技能课程.在医学各一级学科层面,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校内各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的特色课程体系.以临床/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为基础,除该校公共选修课程外,对药学、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另设其特色专业课程,比如对药学专业的研究生新开设了分子生物药剂学、药物合成与结构解析、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等系列课程,对中医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经方的临床应用、治则与方剂、中医经典精选等系列课程,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单独设置了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等课程,从而,形成了南方医科大学完善的分专业的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为在校园内营造更为浓厚的学术气氛,让全校研究生即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进展,扩展知识面,南方医科大学在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中专门强调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术报告的要求,分导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开展,并对具体形式和频率、学生听讲次数等做出具体规定.课程教学大纲对规范课程教学起到保证作用,通过明确规定每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规范每门课程的目的、要求、内容概要、教学重点、教学时数、学分、教材、考核方式和参考书目等.要求各个培养单位建立自己完整的教学大纲体系,在教学实施流程中,不断督促完善各类教学基本文件,做到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实施3年来,通过课程评价对每门课程进行动态评估.具体做法是每学期课程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形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每门课程的态度和想法,并进行课程重要性、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教学评价.对于选修人数少、教学效果不满意的课程则采取两种管理措施:(1)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应,督促相关教研室对该门课程进行一定形式的改革.(2)对无法或无力进行改革的课程做去除处理,以保证所开设课程的高、精、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新课程体系觉得满意的学生达到88.46%,其中平均85.68%的学生认为英语课程非常重要,对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感到基本满意以上者平均达到90.34%.平均80.27%的学生认为政治课程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对改革后的政治课课程教学感到基本满意以上者平均达到89.27%.在对研究生导师层面做的调查显示,赞同实施新课程体系的导师为86.4%,而对新方案实施后,对于教学效果显示满意的导师达到90%.实施创新研究生课程体系3年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已连续获得3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9篇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篇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3人次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从2008年以来,历届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数量逐年递增,2008、2009、2010届研究生发表SCI论文分别为60余、101、133,2011届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数量创南方医科大学历史最高,高达275篇.经分析,历届研究生发表的SCI论文85%以上是由博士生撰写发表的,而本校博士生年度招生规模从2005级到2008级,一直稳定在280名.以上数据充分体现了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良好的培养质量,也反映出创新课程体系实施的初步影响.结合近年与研究生的访谈,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研究生第一阶段创新课程体系的实施不无关联.《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代表的国内各高校在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经验,笔者认为值得国内其他医学院校参考和借鉴.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现行课程设置体系下,我们的人才培养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我们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还很少、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还不够等诸多方面.前期的实践将作为我们今后探索的基础,推动我们在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有所创新.【相关文献】[1]赵慧,吴运涛.美国加州大学医学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26-27.[2]昊萍,陈改清,邹彤,王樵砚,王晓民.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建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106-107.[3]李海生,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9-63.[4]王俊.“全真应用型”非英语专业博士生英语教学的方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1):45-48.[5]杨立英,周秋菊,岳婷,金碧辉.中国科学:对差距的理性思考—2009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学观察,2010,5(1):16-44.[6]欧阳谦,常军武.当前研究生实验技能培养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3):107-109.。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一、《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
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
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目录制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作。
二、本目录是在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原目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订的。
修订的主要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修订的目标是: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
本目录与原目录相比,有如下变化∶增加了管理学学科门类,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增加到12个;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9个,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由原来的654种调整为387种。
各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是∶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16种学科、专业;法学,5个一级学科,32种学科、专业;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17种学科、专业;文学,4个一级学科,29种学科、专业;历史学,1个一级学科,8种学科、专业;理学,12个一级学科,50种学科、专业;工学,32个一级学科,113种学科、专业;农学,8个一级学科,27种学科、专业;医学,8个一级学科,54种学科、专业;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19种学科、专业;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14种学科、专业。
三、本目录中有16个二级学科带"(含∶)",括号中的内容是对二级学科所包含内容的强调或补充,其学位授权和研究生培养除医学门类中有关学科按括号中的内容进行外,其它学科均按二级学科进行。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其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授权和研究生培养按括号中限定的学科范围进行。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基础、针灸)
1.上课时间:上午第01、02节08:00-09:30;上午第03、04节10:00-11:30;
下午第05、06节14:00-15:30;下午第07、08节15:50-17:20
晚上第09、10节18:00-19:30;晚上第11、12节19:50-21:20
2.教材《神经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国彰
3.《循证医学》课程硕士和博士分层次授课,博士班课程名称为《循证中医药研究方法》,硕士班课程名称为《循证医学基础》。
4.《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分期授课,约3周完成一期;请所有选修本门课程的同学,在第一教学周到基础医学院楼531实验室进行分班。
5.带*号的为研究生新开课程
6.英语课程设置表
7.公共必修课分班一览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生物制药工程六年制)
1.《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东区
2.《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学时,1学分,两门课程2选一,东区
3.《翻译》微生物班54学时,2学分,东区
4.《计算机应用》54学时,3学分,限选西校区G班
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论》54学时,2学分,东区
6.《中药生物技术应用》36学时,2学分,东区
7.《名师大讲堂》2学分,时间,地点见海报通知 8.《高级分子生物学实验》,54学时,2学分,西校区
9.《分子细胞生物学转专论》54学时,2学分,东校区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护理学院)。
3
《基础医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术型)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应修学分
学位课 校公共学位课 MLMD6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院公共学位课 BASM6118 诺贝尔奖论文剖析 2 2 专业 必修课 BASM7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2) 2 2 BASM7104 免疫学(2) 2
BASM7102 病原生物学(2) 2
BASM710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 2
FORM7101 法医学(2) 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 研究生课程目录上选修 ≥4 ≥4
必修环节 /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78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
3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术型)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应修学分
学位课 校公共学位课 MLMD6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院公共学位课 BASM6118 诺贝尔奖论文剖析 2 2 专业必修课 BIOL7105 生理学(2) 2 2 BIOL7106 遗传学(2) 2
BIOL7107 细胞生物学(2) 2
BIOL7108 神经生物学(2) 2
BIOL7109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 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 研究生课程目录上选修 ≥4 ≥4
必修环节 /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78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
3
《药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术型)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应修学分
学位课
校公共学位课 MLMD6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院公共学位课 BASM6118 诺贝尔奖论文剖析 2 2
专业必修课 PHMA7101 药理学(2) 2 2
PHMA7103 药物分析学 (2) 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 研究生课程目录上选修 ≥4 ≥4
必修环节 /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78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术型)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应修学分
学位课
校公共学位课 MLMD6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院公共学位课 BASM6118 诺贝尔奖论文剖析 2 2
专业必修课 PUBH7104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2) 2 2
PUBH7103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 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 研究生课程目录上选修 ≥4 ≥4
必修环节 /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78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
3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术型)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应修学分
学位课
校公共学位课 MLMD6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院公共学位课 BASM6118 诺贝尔奖论文剖析 2 2
专业
必修课
CLIM7108 内科学(2) 2
2
CLIM7111 儿科学(2) 2
CLIM7117 老年医学(2) 2
CLIM7110 神经病学(2) 2
CLIM7113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2) 2
CLIM7109 皮肤病与性病学(2) 2
CLIM7114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2) 2
CLIM7116 临床检验诊断学(2) 2
CLIM7112 外科学(2) 2
CLIM7107 妇产科学(2) 2
CLIM7105 眼科学(2) 2
CLIM7103 耳鼻咽喉科学(2) 2
CLIM7104 肿瘤学(2) 2
CLIM7118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2) 2
CLIM7119 运动医学(2) 2
CLIM7106 麻醉学(2) 2
CLIM7115 急诊医学(2) 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 研究生课程目录上选修 ≥4 ≥4
必修环节 / BXHJ8003 学术活动(讲座)博 2 78 BXHJ8004 开题报告(博) 2 BXHJ6006 社会实践 1 BXHJ8001 中期考核(博) 6
BXHJ8002 基金撰写 1
BXHJ8005 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 6
BXHJ8006 学位论文(博)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