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思考题及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3.统计活动具有...和的职能。
4.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
5.在人口总体中,个体是“”,“文化程度”是标志。
6.统计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运用着各种专门的方法,如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等。
7.统计标志是总体中各个体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它分为和两种。
8.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个体是。
9.性别是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或两种结果。
10.一件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
11.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和等构成。
12.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和。
1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指标称为指标。
14.统计活动过程通常被划分为.和三个阶段。
15.经过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统计学。
16.古典统计学时期有两大学派,它们分别是和。
17.《关于死之表的自然和政治观察》一书的作者是,他第一次编制了“生命表”。
18.提出了著名的误差理论和“平均人”思想。
19.统计研究的数量性是指通过数来反映事物的量的.量的.量的和量的。
20.统计学包括和两部分内容。
21.总体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
22.总体中的一个组或类,可被称为一个研究域或。
23.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24.统计理论与方法,事实上就是关于的理论和方法。
25.总体的三大特征是.和。
26.总体的差异性要求体现在至少具有一个用以说明个体特征的。
27.企业性质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产品质量等级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企业利润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企业产量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
28.可变的数量标志的抽象化称为。
它按其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可分为和两种,按其数值的变化是否连续出现,可分为和两种。
29.个体是的承担者。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解答一、单选题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 A )A.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3.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B.80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4.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是(C)A.统计部门掌握的资料B.对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后取得的资料C.直接向调查单位进行登记取得的资料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5.已知两个同类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10元和6元,而平均工资分别为3000元、3500元,则两个企业的工资离散程度为( A )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两者相等D.无法判断6.一个连续性生产的工厂,为检验产品的质量,在一天中每隔1小时取5分钟的产品做检验,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C )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7.进行统计分组的关键是(B)A.划分各组组限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C.确定各组组距D.计算各组组中值8.对一批进口商品的质量进行假设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原假设被拒绝;如果使用0.05的显著性水平,则原假设( A)A.一定会被拒绝B.可能会被拒绝C.一定会被接受D.必须重新假设检验 9.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 )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10.当一组数据属于右偏分布时,则(B ) A.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C.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D.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11.下列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 A.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越强B.仅仅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能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C.只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一定意味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绝对值不会大于112.如果报告期商品价格计划降低5%,销售额计划增加10%,则销售量应增加( D ) A.15% B.5% C.5.25% D.15.79% 13.某橡胶厂生产汽车轮胎,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结果,平均里程为25000公里,标准差为1900公里。
应用统计学复习题简答题1.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答:普查是指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普查通常具有周期性。
〔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防止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划程度也较高。
〔4〕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
抽样调查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经济性。
这是抽样调查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2〕时效性强。
抽样调查可以迅速、及时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适应面广。
它适用于对各个领域、各种问题的调查。
〔4〕准确性高。
2.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答:离散系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得均值之比,也称为变异系数。
对于平均水平不同或计量单位不同的不同组别的变量值,是不能用方差和标准差比较离散程度的。
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离散系数大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大,离散系数小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小。
3、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哪几个因素的影响?假设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各组平均数没变,则总平均数的变动情况可能会怎样?请说明原因。
答: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各组平均数喝次数结构〔权数〕两因素的影响。
假设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各组平均数没变,则总平均数的变动受次数结构〔权数〕变动的影响,可能不变、上升、下降。
如果各组次数结构不变,则总平均数;如果组平均数高的组次数比例上升,组平均数低的组次数比例下降,则总平均数上升;如果组平均数低的组次数比例上升,组平均数高的组次数比例下降,则总平均数下降。
4.解释相关关系的含义,说明相关关系的特点。
答: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为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的特点: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当变量x取某个值时,变量y的取值可能有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能用函数关系进行描述,但也不是无任何规律可循。
应⽤统计学⽹上复习题库《应⽤统计学》课程⽹上考试题库第⼀章数据与统计学⼀、单项选择题1、统计学具有()特点A.数量性和总体性B.数量性和差异性C.总体性和差异性D.数量性和答案:A2、“统计”作为社会经济⽣活中经常使⽤的名词,以下哪项不是其含义()A.统计⼯作B.统计资料C.统计数据D.统计科学答案:C3、专业、性别属于以下哪项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尺度答案:A4、在对⼯业企业的⽣产设备进⾏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 所有⼯业企业 B. 每⼀个⼯业企业C . ⼯业企业的所有⽣产设备D. ⼯业企业的每台⽣产设备答案:C5、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是基础、是源。
A. 统计学B. 统计资料C. 统计⼯作D. 统计⽅法答案:C6、要了解 100 个学⽣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
A. 100 个学⽣D. 每⼀个学⽣的学习情况答案:C⼆、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可以归于⽆限总体内。
()A.中国⽬前居民B.电脑内所有零件C.某快递公司所有订单D.报警电话E.美国现在的农业科研所数答案:CD2、要了解 100 个⼯业企业的⽣产情况,则统计指标有()。
A. 100 个⼯业企业的⼯业总产值B. 每⼀个⼯⼈的⽉⼯资C. 全部⼯业企业D. ⼀个⼯业企业的⼯资总额E.全部⼯业企业的劳动⽣产率答案:AE3、下⾯哪些属于变量()。
A、可变品质标志B、质量指标C、数量指标D、可变的数量标志E、某⼀指标数值答案:BCD三、判断题1、总体性是统计研究的前提。
()答案:错2、总体单位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答案:对3、推断统计学是研究在⼀定的概率下,如何⽤样本资料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法。
()答案:对4、全国⼈⼝数量是统计总体。
()答案:错答案:错6、⼈的年龄是离散变量。
()答案:错第⼆章统计数据的描述⼀、单项选择题1、要了解居民消费⽀出状况,应该采⽤()A.普查B.重点调查C.统计报表制度D.抽样调查答案:D2、以下哪种集中趋势的描述指标适⽤于任意分布类型。
《应⽤统计学》复习题《应⽤统计学》复习题主要内容:1. 统计数据的定义统计数据是对现象进⾏测量的结果。
2. 统计数据的分类按照所采⽤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按照收集⽅法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按照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数据和时序数据。
3. 总体与样本的识别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称为总体。
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
4. 统计调查的主要⽅式统计调查分为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 5. 常⽤的概率抽样⽅法6. 如何利⽤随机数字表抽取简单随机样本7. 如何整理频数分布表8. 如何选择合适的图形(条形图;柱状图;饼图;点线图;直⽅图;茎叶图;雷达图) 9. 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指标(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平均数) 10. 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指标(极差;⽅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 11. 样本均值和样本⽅差的抽样分布11. 点估计(总体⽐例的估计; ,估计µX 22S σ估计) 12. 区间估计(⼤样本情况:nz x σα2± 或者2x z α±13.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步骤14. ⼤样本情形下的假设检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nx z σµ0-= 或者x z =课本练习题:习题 1. 指出下⾯数据的类型(1)年龄(岁)(2)性别(3)汽车产量(4)购买商品时的⽀付⽅式(现⾦、信⽤卡、⽀票)(5)员⼯对企业某项改⾰措施的态度(赞成、中⽴、反对)答案:1、数值型 2、分类数据 3、数值型 4、分类型 5、顺序数据习题 2. 概念辨析⼀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作为样本进⾏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收⼊在5000元以上,50%的⼈回答他们的消费⽀付⽅式是使⽤信⽤卡。
(1)这⼀研究的总体是什么?(2)⽉收⼊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变量?(3)消费⽀付⽅式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型变量?(4)这⼀研究涉及截⾯数据还是时间序列数据?请指出这⾥的总体与样本,个体与变量,参数(值)与统计量(值)。
应⽤统计学复习题应⽤统计学复习题⼀、在德国的汽车拥有者中,有⼀辆Porsche的概率是0.07,有⼀辆Mercedes的概率是0.29。
1、有⼀辆Porsche或者⼀辆Mercedes的概率是多少?2、有⼀辆Porsche以及⼀辆Mercedes的概率是多少?(假定有两辆车是独⽴事件)3、这两种车⼀辆也没有的概率是多少?⼆、对于如下数据,计算样本容量、中位数、样本均值、众数、样本⽅差:0,2,2,2,5,10 ,14三、随机抽检了14袋产品的重量(单位:千克):195,210,210,193,195,198,212,182,190,210,204,206,200,201 给出这种产品袋装含量的区间估计。
四、设两个分类变量X、Y的观察值如下,对变量X、Y作卡⽅分析。
Y y1y2Xx1 2 5x2 4 6参考答案⼀、1、0.36,2、0.0203,3、0.66;⼆、样本容量7,中位数2,样本均值5,众数2,样本⽅差26.33;三、区间估计:(195.31,205.55);四、p值为0.63,不能拒绝零假设,因此认为两个变量没有显著的统计关系;第⼀章习题第⼀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思想 (16)单选题下列学科那个是是研究如何收集、分析与处理数据,并且由此作出决策的⼀门学科?A.逻辑学 B. 数学 C. 统计学 D. 社会学2.⼀家⼩⾷品加⼯⼚,为了了解⼀种新产品是否受欢迎,以问卷形式做了市场调查,请问这种以问卷形式做市场调查的⽅法属于统计学中的那类:A.收集数据 B. 分析数据 C. 计算数据 D. 由数据作出决策3. ⼀家⼩⾷品加⼯⼚,为了了解⼀种新产品是否受欢迎,以问卷形式做了市场调查,该家⼚将收集来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如下:表1.1性别⼥性男性对新产品的喜欢程度喜欢102 15 不喜欢23 85总计125 100请问这种将数据以表格形式表⽰出来属于统计学中的那类:A.收集数据 B. 分析数据 C.计算数据 D. 由数据作出决策4. ⼀家⼩⾷品加⼯⼚,为了了解⼀种新产品是否受欢迎,以问卷形式做了市场调查,该家⼚由调查来的数据进⾏推断:这种新产品更受⼥性消费者的欢迎。
统计学复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职工人数B、机器台数C、工业总产值D、车间数2.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平均寿命,人口净增数,这四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3.桂林市工商银行要了解2000年第一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4.若两变量完全相关,则估计标准差()。
A、为0B、为1C、为–1D、为无穷大5.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A、750和2500B、800和2250C、800和2500D、750和22506.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人均国民收入1271元它们是()。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7.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
A、60%B、120%C、40%D、17%8.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A、产值计划完成程度B、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C、产值资金占用率D、百元流动资金利税率9.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负,则()。
A、表明现象正相关B、表明现象负相关C、表明相关程度很弱D、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10.已知某企业总产值2001年比1998年增长187.5%,2000年比1998年增长150%,则2001年比2000年增长()。
A、37.5%B、125%C、115%D、15%11.对直线趋势y c=100+9x,若x每增加一个单位,则y平均增加()。
A、100个单位B、9个单位C、109个单位D、91个单位12.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种检验属于()。
应用统计学复习题(2013级毕业班)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一批食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街头访问D.问卷调查2. 年收入分组,其分组依次为10万元以下,10万-20万元,20-30万元、30万元以上,则( ) A.10万元应归入第一组 B.20万元应归入第二组 C.2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 D.3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3. 频数分布数列中各组频率之和( )。
A.大于100%B.小于100%C.不等于100%D.等于100%4.若按考试成绩分为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100几组。
请问第一组的组中值近似值为( )。
A.30B.35C.45D.55 5.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总量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B.商品库存量C.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D.职工人数6.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是( )。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结构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7.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 )A.集中趋势B.离中趋势C.变动趋势D.分布特征 8.如果一组数据呈现出右偏分布,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 中位数9.某公司职工工资水平本年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工资总额增加了( )。
A.7% B.7.1% C.10% D.11% 10.下列相关系数的取值不正确的是( )。
A. 0B.-0.96C.0.87D.1.0611.回归方程 中的回归系数数值表明:当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 ) A.增加1.5个单位 B.平均增加1.5个单位 C.增加123个单位 D.平均增加123个单位12.某企业“十二五”计划目标是,每年的利润必须保持15%的速度增长。
应用统计学简答题
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各有哪些特点?
时期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中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⑴时期指标的主要特点是:
①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②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累计的结果:
③同一总体,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
⑵时点指标的主要特点是:
①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②指标数值只能按时点间断计数,不能累计;
③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之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的依存关系。
2、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
①相关分析研究的变量关系是对等的,而回归分析研究的两个变量关系不是对等的;②相关分析对于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相关系数,而回归分析对于两个变量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分别建立两个不同的回归方程;③相关分析两个变量必须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的两个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给定变量。
3、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抽样平均误差指每一个可能样本的指标值与总体指标值之间平均离差,即一系列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影响因素:
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即标准差的大小):σ越大,抽样误差越大;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n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3)抽样方法: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比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小;
4)抽样组织方式:有关按标志排队的等距抽样误差一般小于其他形式的抽样误差。
4、平均数指数与平均指标指数有何区别?
(1)平均数指数是对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而平均指标指数是两个平均指标(不同时期的)对比;
(2)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有变形关系,而平均指标指数则不然;
(3)平均数指数反映总量指标的变动,而平均指标指数反映平均指标的变动。
5、统计总体及其特征是什么?
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整体就是总体。
特征:同质性: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在某方面相同的
大量性:统计总体是由许多单位构成的
差异性:构成总体的各单位在某些方面是不同的
6、简述编制动态数列(时间数列)的主要原则。
保证数列中各期指标数值的可比性
各期指标数值所属时间可比各期指标数值总体范围可比
各期指标数值计算口径可比各期指标数值经济内容可比
8、简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②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
志则不一定。
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①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9、什么是综合指数?它有何特点?编制综合指数时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它是通过引入一个同度量因素将不能相加的变量转化为可相加的总量指标,而后对比所得到的相对数。
特点:先综合后对比
解决两个问题:①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同度量因素:
②其次要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某个时期。
10、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确定调查的任务和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制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5)拟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11、什么是分组标志?分组标志有哪几种?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什么?
答:分组标志就是进行统计分组的标准或依据。
分组标志有品质分组标志和数量分组标志两种。
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必须服从统计研究的目的;
(2)必须符合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
(3)必须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
12、何为动态数列?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它是将某一个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又称时间数列。
要素:1现象所属的时间 2反映客观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13、简述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
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即标准差的大小):σ越大,所需样本容量越多;
2.允许的极限误差△的大小:△越大,所需样本容量越小;
3.推断的可靠程度,即置信度:对可靠程度要求越高,所需样本容量越大;
4.抽样方法和抽样组织方式: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所需样本容量要多;类型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所需样本容量多。
14、简述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函数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通过相关关系表现,其在统计意义上是完全的相关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相关关系使用函数关系来表现,而且当掌握现象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后,原来的相关关系可能变为函数关系。
区别:1相关关系是现象之间数量上不严格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现象中的变量关系是对等的,函数关系是现象之间数量上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变量关系不对等。
2相关关系是应用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函数关系是数学研究范围。
16、简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
①计算的依据不同:
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序时平均数则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
②说明的内容不同:
一般平均数表明总体内部各单位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则表明整个总体在不同时期内的一般水平。
③反映时间不同:一般平均数是静态平均数,序时平均数是动态平均数。
18、简述统计指标的特征
数量性:统计指标是数量范畴,“没有无数量的指标”。
具体性:总体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即统计指标“质的规定性”。
综合性:是指统计指标把个别单位标志值的差异进行了综合。
19、简述普查的原则
1、规定统一的调查时点
2、普查方法步调一致
3、统一规定调查项目
4、普查前的试点工作
20、简述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
1 制定整理方案与工作计划
2 对统计资料的审核
3 统计分组
4 制作统计表与统计图
5 积累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