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上海市高中化学实验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661.01 KB
- 文档页数:12
1.3.4 物质的检验【问题1】厨房里有四瓶液体:食醋、酱油、麻油、料酒,你用什么方法区分开来?(引入观察法)【问题2】这些金属元素在灼烧时都有特殊的颜色,利用这个特性能检验某些金属元素吗?(引入焰色反应)【问题3】有三瓶溶液: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怎么检验最方便?(引入显色法)【问题4】怎么检验这桶水是蒸馏水还是自来水(已知自来水中含Cl-)?(引入沉淀法)【问题5】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请验证一下。
(引入气体法)学习聚焦知识精讲知识点01 观察法通过观察某些物质的物理状态、颜色、气味、溶解度以及它们水溶液的酸碱性等,可对这些物质的性质有初步的了解。
如,固体的检验有如下的观察方式:【即学即练1】有一份样品,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CuSO4、BaSO4、FeCl3、KOH、NaCl、CaCO3。
对该样品进行初步测试后,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
分析该白色粉末是什么物质。
说一说你的理由。
知识点02焰色反应许多金属或者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种反应叫做焰色反应。
例如,钠的焰色为黄色,钾的焰色为紫色,钙的焰色为砖红色,铜的焰色为蓝绿色等。
根据火焰所呈现的特征焰色,可以快速确认相应金属元素的存在。
说明:①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
例如,无论是单质钠,还是钠的化合物,焰色都是黄色。
②焰色反应也与实验环境无关。
例如,钠在空气中或在氯气中燃烧,火焰都是黄色的。
③观察钾元素的焰色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把钠元素的黄色滤去,从而去除钠的干扰。
④如果焰色反应呈黄色,钠元素肯定存在,钾元素也可能存在。
【即学即练2】(上海市华实高中期中)节日燃放的烟花利用了“焰色反应”的原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某样品的焰色颜色为黄色,则该样品仅含有钠元素D.焰色反应时金属丝应用硫酸清洗并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再蘸取样品灼烧知识点03 显色法使特定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特征颜色,这种方法称为显色法。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一. 教学目标1.熟悉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了解酸碱盐的定义,以及知道酸碱盐之间的转化3.知道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其与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重点)4.熟悉溶液、胶体、浊液的定义,并能清楚的分出着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5.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定义,能熟练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重难点)二.教学内容Ⅰ: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㈠: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沸点)。
2、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B)A.洁净的食盐水B.冰水混合物C.净化后的空气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2、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A)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㈡: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㈢:无机化合物1.氧化物的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且显现负价,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A.氧化物按照是否与水生成盐,以及生成的盐的类型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B. 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C.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练习:1、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A.水银、硬水、水B.石墨、熟石灰、生石灰C .氨气、空气、消石灰D .黄铜、醋酸、干冰2、关于氧化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2. 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3.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4. 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 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C 、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D 、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D )3.纯净物根据其组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纯碱 硝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填序号) BA.交叉分类法B.树状分类法(2)以H、O、S、N、Na五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写于下表相应类别中: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化学式HNO3NaOH Na2SO4SO2(3)从上表酸及碱中各选出一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NO3 + NaOH ===NaNO3 + H2OⅡ: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得复分解反应,通常有沉淀、气体或水等物质生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必修一〕章节名称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根本方法实验名实验装置仪器药品清单备注称实验原理仪器:漏斗、操作要烧杯、玻璃板、点:“一过滤固体与液体混杂物铁架台〔带铁贴二低的分别圈〕、滤纸三靠〞药品:固液混合物仪器:蒸发皿、注意:酒精灯、玻璃蒸发过棒、铁架台程中要药品:食盐水不断搅溶液拌,在蒸发分别溶剂中的溶质加热至有大量固体析出时要用余温加热仪器:蒸馏烧加热前瓶、酒精灯、必然要混杂物中各组分的铁架台、冷凝检验装蒸馏管、锥形瓶置的气沸点不同样药品:液体混密性合物物质在互不相容的分液漏斗、烧进行分杯、铁架台 (带液操作溶剂里的溶解度不铁圈 )从前一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萃取定要进质从它与另一种溶行检漏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仪器:容量瓶、容量瓶配制一量筒、烧杯、在使用玻璃棒、胶头从前一定量浓滴管、托盘天定要检C=n/V度的溶平药品:氯漏液化钠固体、蒸馏水仪器:激光笔、当一束光辉透过胶烧杯体,从入射光的垂直药品:某种胶丁达尔体方向能够观察到胶效应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钠受热后,与氧气剧加热金烈反响,发出黄色火属钠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仪器:小刀、注意安铁架台〔带铁全圈〕、酒精灯药品:金属钠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仪器:小刀、注意观烧杯察实验金属钠药品:蒸馏水、现象和水的爽朗金属和水的剧金属钠、酚酞反响烈反响铝与盐仪器:试管、注意检架子查生成酸和氢铝是两性金属,既能药品:盐酸溶的气体氧化钠和酸反响又能和碱液、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溶液反响仪器:试管、注意检过氧化火柴验生成过氧化钠能够与水药品:过氧化的气体钠和水反响生成氧气钠、蒸馏水、的反响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仪器:大试管、注意试鉴别碳铁架台、试管、管在加酒精灯热从前酸钠与酸式碳酸盐和正盐药品:碳酸钠要保持碳酸氢的经过加热来鉴别粉末、碳酸氢无聊,钠钠粉末、澄清否那么要石灰水炸裂仪器:酒精灯、很多金属或他们的铂丝焰色反化合物在灼烧时都药品:盐酸、应会使火焰表现特别各种溶液的颜色仪器:试管、在滴硫胶头滴管、氰化钾三价铁含有三价铁离子的药品:氯化铁到氯化离子的盐溶液遇到硫氰化溶液、氯化亚亚铁中检验钾时变成红色铁溶液、硫氰时要迅化钾溶液速,防止氧化仪器:集气瓶、氢气在玻璃棒氢气能和氯气又快药品:贞洁氯氯气中又好的反响气、贞洁氢气燃烧仪器:试管、最后一试管夹、酒精步要加二氧化二氧化硫拥有漂白灯热褪色硫溶于药品:二氧化的品红性水硫、品红溶液、溶液,蒸馏水观看实验现象仪器:圆底烧瓶、铁架台、氨溶于氨气极易溶于水, 1烧杯、胶头滴水的喷体积水大体可溶解管泉实验700 体积氨气药品:蒸馏水、酚酞溶液、氨气仪器:玻璃棒药品:贞洁氨氨与氯氨气与氯化氢反响气、贞洁氯化化氢的生成氯化铵,反响剧氢反响烈加热氯仪器:试管、注意加铁架台、棉花、热前保化铵和酒精灯证试管氢氧化2NH4Cl+Ca(OH)2=药品:氯化铵无聊钙的混CaCl2+2H2O+2NH3粉末、氢氧化合物制钙粉末取氨气仪器:烧杯、注意用蔗糖与玻璃棒量,保浓硫酸拥有氧化性药品:蔗糖、护环浓硫酸和脱水性浓硫酸境,注的反响意安全仪器:酒精灯、注意检浓硫酸铁架台、试管、验生成浓硫酸拥有氧化性,试管夹、的气体与铜的氧化铜药品:铜粉、反响浓硫酸、品红溶液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必修二 )实验名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仪器药品清备章节名称称单注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生性质与原子结构钾是一种爽朗仪器:坩埚、酒的金属,易与 O2精灯、三角架、反响,在空气中燃泥三角钾在空气烧钾可直接生成药品:钾重燃烧超氧化钾〔 K2O2〕第一章化学键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量钠是爽朗金属,常仪器:铁架台、温下和氯气反响石棉网、集气瓶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药品:钠、氯气反响2Al + 6HCl=仪器:试管、砂2AlCl 3+纸、温度计、药3H2↑品:盐酸、铝条铝和盐酸的反响化学能与热能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Ba(OH)2·8H2O仪器:小木片、+2NHCl=烧杯、玻璃棒、4氢氧化钡2NH3↑+药品:晶体与氯BaCl2+Ba(OH)2·8H2O 、化铵晶体10H O NHCl24的反响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第二章化学能与电能第二章化学能与电能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章第二节第三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三节中和热测定反响原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甲烷与氯气的反响白腊油分解实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酯化反响NaOH+ HCl=NaCl仪器:量筒、烧+H2 O杯、玻璃棒、温度计药品:盐酸、 NaOH原电池G仪器:铜片、烧杯、导线、电流Zn Cu表药品:锌片、铜片、稀硫酸负极:2H—24e- =4H+正极:2--O+2HO+4e=4OH4Cl2光照仪器:铁架台、CH +量筒、水槽=CH3Cl + HCL药品:饱和食盐水、甲烷、氯气白腊油分解的产仪器:铁架台、物中含有烯烃和试管,塞子、导烷烃管、酒精灯、木块药品:白腊油、石棉、碎瓷片2CH3CH2OH+仪器:铁架台、2Na=2CH3CH2ONa+试管、塞子、注H射针头、烧杯2↑药品:钠、乙醇CHCHOH+仪器:铁架台、32CHCOOH△酒精灯、试管、3浓硫酸塞子、导管=CHCOOCH + H O药品:乙醇、乙3252酸、饱和碳酸钠第三章第四节第四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糖类、油质、蛋白质的水解反应铝热反响海水蒸馏原理表示图从海带灰中提取碘C12H22O11+H2O催化剂C6H12O6〔葡萄糖〕+C6 H12 O6〔果糖〕(C6H10O5) n+ nH2O催化剂nC6H12O6〔葡萄糖〕2Al 2 O3 ( 熔融 )冰晶石4Al+电解3O2↑5I -+ IO32-+6H+ =3I 2+ 3H2O2I -+ H202+ 2H+=I 2+2H2O仪器:铁架台、石棉网、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药品:蔗糖、稀硫酸、新制氢氧化铜、氢氧化钠仪器:铁架台、滤纸、蒸发皿、砂纸、药品:镁带、氯酸钾、氧化铁、铝粉、砂子仪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瓶、冷凝管、尾接收、锥形瓶、玻璃导管、药品:海水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坩埚、玻璃棒、烧杯、滴管、药品:干海带、酒精、蒸馏水、稀硝酸、双氧水、淀粉溶液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选修一、二、三〕章节名实验仪器药品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备注称名称清单选修一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生命的基础——蛋白质CH2OH-CHOH-CHOH-CHOH-CHOH-CHO+2[Ag(NH3)2]蔗糖的OH→葡萄糖、氨水、AgNO3CH2OH-CHOH-CH酒精灯、试管夹、试复原性OH-CHOH-CHOH-管COONH4 +2Ag↓ +3NH3↑ +H2O(C H O )+淀粉的6105淀粉、硫酸、水、nH2O→水解碘溶液、试管、滴管nC6H12O6蛋白质在某些物理蛋白质鸡蛋清、硫酸钠溶液、和化学因素作用下的性质醋酸铅溶液、蒸馏水、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试管、酒精灯、试管被破坏,以致其理盐析与夹化性质的改变和生变性物活性的丧失。
一、填空题1.研究物质时会涉及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用途等方面。
①Na2O固体②Ca(ClO)2固体③NaOH溶液④Cl2⑤熔融NaCl⑥NaHCO3固体(1)其中能导电的是___ (填标号)(2)⑥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3)将5~6mL水滴入盛有少量①的试管中。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现象为___。
(4)为制备有效成分为②的漂白粉,可利用反应中__(写化学方程式),其中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
HCO pH试纸变蓝2Cl2+2Ca(OH)2=答案:③⑤NaHCO3=Na++-3CaCl2+Ca(ClO)2+2H2O1:1【详解】(1)①Na2O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②Ca(ClO)2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③NaOH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④Cl2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⑤熔融NaCl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⑥NaHCO3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则其中能导电的是③⑤;HCO;(2)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3(3)将5~6mL水滴入盛有少量①的试管中,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变蓝。
(4)为制备有效成分为②的漂白粉,可利用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其中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到+1价,部分降低到-1价,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1。
2.钠、碳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1)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NaN3迅速分解产生N2和Na,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N2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① KClO4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题1、 (24分)把18.0mol/L的浓硫酸稀释成2.00mol/L的稀硫酸100ml,实验操作如下。
(1)请把正确操作步骤(用1、2、3……表示)的序号填入括号内,并回答有关问题。
( )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盖好容量瓶塞,反复颠倒,摇匀( )用量筒量取_______ml的18.0mol/L的浓硫酸( )将_______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_______的烧杯中(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将已冷却至室温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注入_______ml的容量瓶中(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cm处(2)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造成的后果,请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表示:①未洗涤稀释过浓硫酸的小烧杯_______;②使用经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的小烧杯稀释浓硫酸_______;③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又将超出部分用吸管吸出_______;④配溶液用的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经干燥_______;⑤定容时俯视刻度_______;⑥倒转容量瓶摇匀后,液面降至刻度线下,再加水至刻度。
_______2、如下图所示,烧杯中盛有A溶液,滴定管内盛有B溶液,B溶液不断滴下的过程中,始终开启电源,使导电线路处于通电状态,并用电磁搅拌器不断搅拌烧杯中的溶液,使之混合均匀。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灯泡经历“亮→暗→亮”的变化过程。
(1)A、B两份溶液的可能组合是下列的______(序号)。
组合①②③④A溶液NaOH溶液熟石灰悬浊液Ba(OH)2溶液NaCl溶液B溶液稀盐酸稀盐酸稀硫酸AgNO3溶液(2)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B溶液滴下过程中,烧杯里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中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硫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B.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不断振荡,溶液变浑浊C.工业上或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D.二氧化硫能使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答案】C【详解】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为酸性氧化物,均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B.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振荡,溶液不会变浑浊,故B错误;C.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则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故C正确;D.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C.检验亚硫酸盐是否已氧化变质,可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答案】C【详解】A.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则不含铁离子,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Fe2+,故A正确;B.KMnO4溶液与FeCl3溶液不发生反应,但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故B正确;C.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不能检验,应该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D.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则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故D正确;故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B.富含硫单质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D.常温时将Fe片放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Fe和浓硫酸不反应【答案】B【详解】A. 新制氯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只能说明氯水中某种成分具有漂白性,不能肯定Cl2表现出漂白性,A错误;B. 富含硫单质的矿物,比如硫磺粉,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B正确;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2,但不能直接生成SO3,C错误;D. 常温时将Fe片放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Fe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钝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行,D错误。
专题一基础化学实验Ⅰ实验基本操作一、选择题1.少量下列化学药品应保存在水里的是( B )A.金属钾B.白磷C.硫磺D.苯钾(Potassium)是一种银白色的软质金属,蜡状,可用小刀切割,熔沸点低,密度比水小,化学性质极度活泼(比钠还活泼)。
是ⅠA族的元素之一,属于碱金属。
钾在自然界没有单质形态存在,钾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固体硫磺产品属易燃固体,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贮运时应远离火种、热源,以免发生燃烧,并且不能与氧化剂和磷等物品混储混运,以防止发生爆炸。
苯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或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
2.下列物质的溶液中,不易被氧化,不易分解,且能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的是( D )A.氢氟酸B.硝酸C.石炭酸D.乙酸3.下列仪器:①烧杯②坩埚③锥形瓶④蒸发皿⑤试管⑥烧瓶⑦表面皿,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是( D )A②④⑤ B.①⑥⑦ C.⑦④⑥ D.①③④⑥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B.称NaOH固定质量时。
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滤纸的托盘上进行称量C.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D.浓硫酸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5.下列实验操作中。
不正确的是( A )A.用分液漏斗分离除去溴苯中混入的溴B.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Cl-离子C.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用水洗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D.用盐析法分离硬脂酸钠和甘油6.下列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溜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
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C )A.①③④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⑦7.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用仪器:( D )①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③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④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⑤用氢氯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⑥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沾有硫磺的试管下列对以上操作的判断。
第十二章化学实验考点集训(三十五)第35课时常见仪器和基本操作1.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以硫酸铝制取一定量Al2O3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2.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纯铁的抗腐蚀能力比生铁强B.可用酒精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固态硫C.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NaCl可获得金属钠D.二氧化硅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4.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过程为:(a)取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洗净;(c)立即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d)赶走气泡记录液面刻度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加入到只用蒸馏水洗涤过的锥形瓶中;(f)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g)加入酚酞试液2滴;(h)滴定时边摇动锥形瓶;(i)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j)当滴到溶液由无色变到粉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k)记录液面刻度读数;(m)根据重复两次滴定的耗NaOH溶液体积平均值为22 mL。
上述实验过程中错误之处有A.c、d、f、j、k B.c、i、j、mC.e、f、i、m D.c、e、f、i、j、m5.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6.下列操作或记录的数据肯定正确的是A.4溶液B.用25 mL移液管量取盐酸溶液C.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D.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盐酸的体积为A.制备Fe(OH)3胶体时,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在加热的同时不断搅拌,直到得到红褐色溶液B.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将沉淀置于滤纸上(已放置在漏斗中),边用玻璃棒搅拌边加蒸馏水冲洗C.-1的CuSO4溶液时,需称取胆矾的质量为50 gD.配液时,液面若超过刻度线,应用胶头滴管将多出液体吸出9.A.苯酚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水洗B.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D.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12.(一)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的制备、除杂、性质验证和尾气处理等实验的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部分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一、选择题1.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 L1.0 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35 g核素23592U发生裂变反应:23592U+1n裂变−−−−−→9038Sr+13654Xe+101n,净产生的中子(1n)数为10N 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答案:C【详解】A.在溶液中不仅溶质中含有O原子,溶剂H2O中也含有大量O原子,因此不能计算溶液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A错误;B.235 g核素23592U的物质的量是1 mol,根据核反应可知:1 mol 23592U发生反应会消耗1mol中子,反应后产生10 mol中子,因此净产生的中子(1n)数为9N A,B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在该反应中每有2 molNa2O2反应,产生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则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C正确;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会产生2 mol NO2,NO2中有一部分发生反应产生N2O4,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最终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2 mol,则气体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 A,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2.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①容器内温度不变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③容器内的压强不变④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⑤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同时消耗2n molA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必修1课本实验实验1-1 题目:过滤食盐和泥沙蒸发食盐水实验目的:粗盐的提纯〔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和MgCl2以与一些硫酸盐〕须知事项:一贴,二低,三靠①“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②“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待过滤液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承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原理:利用泥沙不溶于水来别离出来操作步骤与现象:思考:你认为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拟纯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不纯CaCl2和MgCl2以与一些硫酸盐Ca2+用碳酸铲除去,镁离子用氢氧化钠除去实验1-2:题目:除杂:除去食盐中的硫酸盐、CaCl2和MgCl2原理:利用碳酸钙是沉淀除去钙离子,利用硫酸钡除去硫酸根,利用氢氧化镁除去氢氧根步骤:〔加的试剂与化学方程式〕参加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BaCl2+Na2SO4==BaSO4↓+2NaCl然后参加过量的NaOH 溶液,除去MgCl2:MgCl2+2NaOH==Mg(OH)2↓+2NaCl然后参加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BaCl2〔两个反响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过滤最后滴加适量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除去NaOH和Na2CO3〔可以用PH试纸检测酸碱度,也有两个反响方程式〕: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H2O+CO2↑蒸发溶液,析出NaCl晶体。
第二章一:粗盐提纯实验原理:粗盐中NaCl约占78%,还含有其他一些盐类(MgCl2,MgSO4,CaSO4等)和难溶性的物质。
MgCl2+2NaOH→Mg(OH)2↓+2NaClMgSO4+2NaOH→Mg(OH)2↓+Na2SO4Na2SO4+BaCl2→BaSO4↓+2NaClCaSO4+BaCl2→BaSO4↓+CaCl2BaCl2+Na2CO3→BaCO3↓+2NaClCaCl2+Na2CO3→CaCO3↓+2NaCl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CO2+H2O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质量的粗盐放入烧杯中,加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2然后加入过量的NaOH将Mg2+转化Mg(OH)2沉淀,过滤除去;3再加入过量的Na2CO3,将Ca2+,Ba2+化为CaCO3,BaCO3沉淀,过滤除去;4.最后加入盐酸至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5.蒸发溶液得到较纯净的NaCl,称量,可计算粗盐的纯度。
注意事项:1.粗盐提纯中几次用到玻璃棒,但每次的作用都有所不同;2.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3.蒸发即将干时,要停止加热。
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原理:2NaCl+2H2O→2NaOH+Cl2↑+H2↑实验步骤:1.在电化学实验平台里加入提纯后的饱和食盐水,在两边的集气管中各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接通直流电源;2.观察阴极,阳极和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并记录;3.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阳极生成的气体;4.抽取阴极生成的气体,作点燃实验。
实验现象及结论:阴极溶液变红,故有碱生成,为氢氧化钠;阳极生成的气体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为氯气;阴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且燃烧产物是水,故为氢气。
拓展: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烧碱,进而生产漂粉精,盐酸等化工原料三.实验室制氯化氢实验原理:NaCl+H2SO4(浓)→微热→NaHSO4+HCl↑实验装置:固液加热装置实验步骤: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加入实验固体,然后加入浓硫酸,点燃酒精灯微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上海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概念,并通过具体实验观察和测量,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使用了以下材料:硫酸、铜片、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氯化银溶液等。
实验的步骤如下:1. 实验准备:将实验装置搭建好,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试剂。
2. 实验一:观察铜与稀硫酸的反应,请先将一块铜片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观察反应的变化。
3. 实验二:观察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请先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然后将两个试管倒置并连接起来,观察反应的变化。
4. 实验三:观察氯化银水溶液与浓盐酸的反应,请将氯化银水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浓盐酸,观察反应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实验一的结果是铜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了氢气气泡,并在反应过程中溶液变为了蓝绿色。
2. 实验二的结果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了白色的沉淀,并伴有气体的析出。
3. 实验三的结果是氯化银水溶液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白色的沉淀,沉淀逐渐溶解后溶液呈现橙黄色。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2.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让我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的变化。
通过总结这些实验结果,我对化学反应和平衡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加深了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1] 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手册[2] 化学教学实验教材。
上海高中化学实验上海市是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具有深厚的教育底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上海的高中教育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本文将介绍上海高中化学实验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上海高中化学实验室通常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如分光光度计、pH计、恒温槽等。
实验室内部设置合理,通风良好,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教师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
二、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上海高中化学实验内容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方面,丰富多样。
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化学反应现象,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酸碱中和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条件,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在上海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通常会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依次进行实验操作。
他们需要准确称量试剂,控制反应条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仪器使用方法的培训,指导他们合理安全地进行实验。
四、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内容。
实验报告要求结构清晰,文字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可靠。
通过书写实验报告,学生可以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实验记录和表达能力。
五、实验评估和实验成绩上海高中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都会被严格评估。
实验成绩将作为学生综合学业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上海高中化学实验既是一堂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也是一次展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机会。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注意事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注意事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注意事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1、步骤:(1)计算(2)称量: 4。
0g (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 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注意事项:(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 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教学篇•教学创新高中化学开放性实验课题设计研究实例周轶晔(上海市上海中学国际部)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的化学教学实验大纲和评价标准,尝试在日常化学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研究一对变量的关系,并把实验设计付诸动手实验。
本文就实验设计的理念、要求、评价标准做了介绍,并以某个开放性实验课题为实例展示了高中生学习和实践化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活跃开放的思维和严谨求实的态度。
一、化学实验设计要求笔者参考了国际文凭课程体系(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中化学课程的实验大纲和考核要求,就有关化学实验设计进行了教学尝试和课外拓展。
对学生实验设计的要求和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实验设计是否明确了研究对象和实验变量。
学生要具体说明实验方案中的自变量和对应的因变量,并能对因变量进行定量测量。
设计方案中还需陈述任何可能干扰因变量结果的其他可控变量。
2.实验设计是否能有效控制变量。
学生要说明如何调整和控制自变量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控制其他可控变量的具体方法,使可控变量不影响到因变量的测量。
3.实验设计是否能收集到足够且可信的实验数据。
在设计方案中足够的实验操作次数能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以及足够的数据和合理的数据分布能使结果呈现一个较准确的趋势图。
二、教学实验设计实例1.实验设计课题和具体要求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有关化学实验设计的教学和指导,明确了实验设计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课题———“研究液体的某种物理性质”。
学生自行选择某种安全的常见液体,研究某个因素的变化对该液体的某种物理性质造成的变化。
具体要求如下:(1)提出明确的实验目的,包含自变量、可定量测量的因变量,以及可能影响到因变量结果的可控变量。
(2)提出控制和调整自变量的方法,并陈述如何控制其他可控变量来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列出具体的实验试剂、设备和仪器。
化学实验改革后的实验主要内容如下:[备注及猜想]化工生产:工业制硫酸1.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及工业设备化O 2或S+O 2−−−→点燃SO 2 体净化防止催化剂中毒(2)SO 2氧化成SO 3 2SO 2 + O 2 ∆催化剂 2SO 3接触室 热交换 (3)SO 3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SO 2 + H 2O → H 2SO 4 实际是用浓H 2SO 4吸收吸收塔逆流吸收2.尾气的吸收,可用氨水吸收 2NH 3 + H 2O + SO 2 −−→ (NH 4)2SO 3 NH 3 + H 2O + SO 2 −−→ NH 4HSO 3将生成物用稀硫酸处理后,可制得化肥(NH 4)2SO 4,并回收了SO 2。
3.生产简要流程侯氏制碱法原理和简单流程实验背景:无水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
它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还常用作硬水的软化剂,也用于制造钠的化合物。
它的工业制法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一、实验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是:总反应为: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制得纯碱产品: 答案:化学反应原理: 32243NH CO H O NH HCO ++→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总反应 : 32234()NaCl NH CO H O NaHCO NH Cl +++→↓+饱和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二、氨碱法(又称索尔维法) 1.原料: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 2.步骤:先把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32243NH CO H O NH HCO ++→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化学实验改革后的实验主要内容如下:[备注及猜想]化工生产:工业制硫酸1.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及工业设备2.尾气的吸收,可用氨水吸收 2NH 3 + H 2O + SO 2 −−→ (NH 4)2SO 3 NH 3 + H 2O + SO 2 −−→ NH 4HSO 3将生成物用稀硫酸处理后,可制得化肥(NH 4)2SO 4,并回收了SO 2。
3.生产简要流程侯氏制碱法原理和简单流程实验背景:无水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
它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还常用作硬水的软化剂,也用于制造钠的化合物。
它的工业制法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一、实验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是:总反应为: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制得纯碱产品: 答案:化学反应原理: 32243NH CO H O NH HCO ++→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 总反应 : 32234()NaCl NH CO H O NaHCO NH Cl +++→↓+饱和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二、氨碱法(又称索尔维法) 1.原料: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 2.步骤:先把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32243NH CO H O NH HCO ++→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
CaO +H 2O → Ca(OH)2,2NH 4Cl +Ca(OH)2 → CaCl 2+2NH 3↑+2H 2O其工业流程图为:其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如图所示:3.氨碱法的优点是:(1)原料(食盐和石灰石)便宜; (2)产品纯碱的纯度高;(3)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 (4)制造步骤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4.氨碱法的缺点是:(1)产生大量无用的副产品CaCl 2(2)NaCl 利用率只有70%,约有30%的NaCl 留在母液中。
(3 )设备多,耗能大。
三、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1.原料:食盐、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
22+C H O CO H +−−−→高温(g ) 222+CO H O CO H +−−−→高温(g ) 2.步骤:联合制碱法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与氨碱法相同: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 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
第二个过程是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
由于氯化铵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比氯化钠要大,低温时的溶解度则比氯化钠小,而且氯化铵在氯化钠的浓溶液里的溶解度要比在水里的溶解度小得多。
所以在低温条件下,向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
此时滤出氯化铵沉淀后所得的滤液,已基本上被氯化钠饱和,可回收循环使用。
其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如图所示:此法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转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CO2这一工序。
【讨论】1、索尔维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氨的利用率?(1)(2)(3)答案:(1)先制得氨化的饱和食盐水,再与CO2反应(2)使CO2与氨化的饱和食盐水在合成塔中逆流接触(3)母液与熟石灰作用重新生成氨气2、“侯氏制碱法”与“索尔维制碱法”的主要不同在母液的处理上。
“侯氏制碱法”采取了怎样的方式对母液进行处理?从化学原理上分析采取这些处理措施的原因。
(1)向母液中加食盐细粒【思考】向向母液中加食盐细粒的目的是什么?答案:降低氯化铵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便于氯化铵的析出(2)向母液中通氨气【思考】向母液中通氨气的作用有哪些?①②答案:①增加4NH +的浓度,有利于NH 4Cl 析出②使NaHCO 3转化为Na 2CO 3,提高析出NH 4Cl 的纯度。
(3)降温至5 ℃左右 3、侯氏制碱法的现实意义(1)符合现在提倡的“绿色化学的要求:提高了原料(NaCl )的利用率,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2)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利用一个厂的废料,作为另一个厂的主要原料。
如合成氨厂的废料CO 2,可以作为碱厂的主要原料;碱厂无用的Cl -,可以代替价格比较昂贵的硫酸用来固定氨,制成氮肥。
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有机实验: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制备教材梳理一、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原理】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环境温度85℃左右的条件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乙酯。
CH 3COOH+CH 3H 2OH ∆垐垐?噲垐?浓硫酸CH 3COOCH 2CH 3+H 2O【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单孔橡皮塞、导管、烧杯。
乙醇、乙酸、98%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实验内容】石,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10min,将产生的气体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液体微沸,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出现液体分层在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可以闻到果香气味,看到溶液分层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H2OH垐垐?噲垐?浓硫酸CH3COOCH2CH3+H2O【思考与讨论】1、实验中药品的添加顺序为先乙醇再浓硫酸最后乙酸2、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使平衡右移)3、试管:向上倾斜45°,目的是增大受热面积4、为什么采用水浴加热由于乙酸和乙醇沸点低,若反应的温度过高,加热过猛,不但乙醇和乙酸会大量损失,而且会产生副作用,另外也容易造成暴沸。
故应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温度控制在100℃左右。
一般烧至沸腾就应停止加热。
为了较好地控制反应温度,最好采用水浴加热,控制在沸水温度下反应,这样,既能控制反应温度,又能保证受热均匀。
5、导管:较长,起到导气、冷凝作用6、为什么导管口不能接触液面?这是因为加热反应的混合液时有可能产生爆沸,而逸出的乙醇和乙酸又易溶于水,如果把导管口伸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能产生倒吸作用,把碳酸钠溶液吸入到反应混合液中,从而使反应失败7、为什么要将乙酸乙酯蒸出,而不是在反应的试管中直接获得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的沸点是77℃,在加热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时,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会变成蒸汽外逸,如果在反应的试管里收集产物,损失较大。
而采用回流装置,把带有单孔塞的长玻璃管插在反应的试管上,可以减少一部分损失。
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来说,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会向右移动。
因此,在反应的试管上接一个带有单孔塞的玻璃弯管,并用另一试管来收集乙酸乙酯。
这样,由于乙酸乙酯容易挥发,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被蒸馏,通过导管冷却,凝结在另一试青中,有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更能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效果更佳。
8、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试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设计增大乙酸乙酯产率的方法小心均匀加热,保持微沸,有利于产物的生成和蒸出,提高产率9、如何停止加热?当液面有透明的无色液体浮现的时候,应先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停止加热10、向收集乙酸乙酯的试管中碳酸钠碳酸溶液的作用是什么?①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中和乙酸;吸收乙醇) ②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附录:实验参考数据二、制备乙酸丁酯【实验原理】乙酸和1-丁醇在浓硫酸、环境温度115~125℃条件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
CH 3COOH+C 4H 9OH垐垐?噲垐?浓硫酸CH 3COOC 4H 9+H 2O 反应有一定的可逆性,一般通过提高相对廉价的乙酸浓度和及时移去产物水,能使反应转化率达90%。
由于乙酸乙酯的沸点较高,所以采用制备溴苯、硝基苯的方法即先制备、后提纯。
其次制备乙酸丁酯的环境温度较高,不能采用水浴。
制备反应器可选用大试管,反应完成后再将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洗涤,进行提纯操作。
为防止温度过高(易碳化),可用石棉网控制,即把大试管防在石棉网上方的空气中。
由于乙酸易挥发,且反应较慢,故采用制硝基苯的装置,即用长玻璃导管作空气冷凝回流,以提高反应转化率。
提纯乙酸丁酯可选用水、碳酸钠(15%)溶液洗涤。
【实验用品】大试管或圆底烧瓶(100 ml)、直形长导管(30 cm)、烧杯、量筒(10 mL)、分液漏斗、铁架台(附铁夹、铁圈)、石棉网、玻璃棒1-丁醇、冰醋酸、98.3%浓硫酸、15%碳酸钠溶液、pH试纸【实验步骤】1.制备乙酸丁酯。
(1)按右图装配好装置。
(2)向大试管(干燥)中加入9.2 mL 1-丁醇(约7.4 g,0.10 mol)和7.0 mL乙酸(约7.2 g,0. 12 mol),再滴入3~4滴浓硫酸,混合均匀。
(3)将大试管塞上带长导管的塞子,放在石棉网上方加热(提示:在加试剂时,可以点燃酒精灯预热石棉网上方的空气,以缩短加热时间)。
当反应液呈沸腾状有明显反应时(石棉网上方试管底部附近空气温度约116℃,继续加热回流,10min,停止加热,冷却。
2.提纯乙酸丁酯。
(1)将大试管中的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去水层。
用pH试纸测定乙酸丁酯的酸性。
(2)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约10 mL。
蒸馏水,振荡洗涤,静置,分去水层。
(3)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15%碳酸钠溶液洗涤,每振荡三、四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气一次(分液漏斗斜倒置放气),直至无气体生成。
用pH试纸测定乙酸丁酯的酸性,并嗅闻乙酸丁酯的香味。
分去水层,收集乙酸丁酯。
实验现象记录:制备时:大试管反应液上有油状液体提纯时:得到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有香味乙酸丁酯状态:液体分层,乙酸丁酯处于上层,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3.计算乙酸丁酯产率(选做)。
乙酸丁酯体积为ml。
,质量为g(乙酸丁酯密度0.882 g/cm3)。
乙酸丁酯理论产量为g(以0.1 mol丁醇计算)。
乙酸丁酯产率(100%理论值实际值):。
附: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酸丁酯[CH3COO(CH2)3CH3]的制备或制备乙酸乙酯:1、因为相对于乙酸,乙醇便宜,宜采用过量乙醇提高乙酸的转化率;2、反应温度低于100℃,所以水浴;3、乙酸乙酯沸点低于反应物,采用将产物酯分离出来的方法,提高产率4、饱和碳酸钠除去乙酸、溶解乙醇,降低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制备乙酸丁酯:1、因为相对于丁醇,乙酸更便宜,宜采用过量乙酸提高丁醇的转化率;2、反应温度为115-125℃,所以用空气浴;3、乙酸丁酯沸点高于反应物,采用冷凝回流的方法,提高产率;4、15%碳酸钠除去乙酸、溶解丁醇,降低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5、温度计可以测量试管周围的空气浴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