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doc
- 格式:doc
- 大小:45.51 KB
- 文档页数: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5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5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下面给大家分享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第15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教学课时:7第一课时:分苹果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二、探索新知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写边说明:横式:20÷5=4竖式:4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1.情境导入,实际操作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4.联系生活,感悟概念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1.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2.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一)辨析练习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练习(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案例一、呈现信息,创设情境老师介绍了一个大型家电城的情境,让学生观察、获取商品的单价信息,并提供了一个表格。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研究数学。
二、自主编题,主动探究1、学生自由选数比较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两个商品进行比较,并用“()○()”的形式在本子上写下比较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
2、呈现学生反馈材料老师整理了学生们刚才比较的结果,并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补充。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研究效果。
3、学生自主分类老师让学生将十五道式子分为“大于号一类、小于号一类”,并在本子上自己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这堂课上,老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数学式子,让他们将这些式子分为“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的两类。
学生们在思考后,认为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他们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规律,比如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个位上的数大的数就是大。
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都相同,该怎么比较大小,学生们一致认为应该比个位。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探究了数的大小比较规律,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小结:我们刚刚一起探索了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就是先比它们的最高位千位,千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上的数大的就大……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方法讲给同桌听听。
我们通过自主探究式研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分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从而总结出比较数大小的规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巩固练:1.基本练:请在本子上独立完成以下比较:3864和3529,1020和1020,398和402,8790和8792,和9999,1500和1800.2.提高练:1) 同桌比一比,写一个小于的数进行比较。
2) 跟老师比,举起符合条件的数。
3) 四个小组比一比,排列自己写的四个数,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的: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考虑,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才能,标准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历1.回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老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展脱式计算吗?学生在进展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
没参与运算的局部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
〔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回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1.自主尝试进展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情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老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纯熟,老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搜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历。
所以通过独立练习,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明确概念留下真实而珍贵的素材。
请关注我谢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示例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串,让学生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推理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浓厚兴趣,逐步养成有序思考、善于类比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及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直观思维生成到逻辑思维。
使学生能清晰地、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
课前谈话:
师:嗨!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是谁吗?
生:陈老师
师:大家的声音真亲切!能和我打个招呼吗?
生:陈老师好!
师:个个都是这么有精神,真棒!大家,喜不喜欢玩游戏呢?
生:喜欢
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68页“认识角”。
设计理念: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与儿童脑中想象的角可能不尽相同.教材采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介绍各部分名称,然后在平面图中让学生指一指角,并用符号标出来.教材通过用两根纸条组成一活动角,帮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张口有关,用不同大小的三角板比一比对应角,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边无关.本课时教学从学生生活入手,带领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以问题解决理念为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胆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展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的重、难点: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学具准备:尺子、活动角教学过程:【一】明晰目标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角.你们想认识它吗?2、板书课题:认识角3、交代目标: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的认识和掌握,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数。
2.能够掌握数的比较大小以及数的大小关系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实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的读写和大小关系的认识和表示。
2.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数的大小关系的表示方法。
2.加减法运算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数学练习册、拼图等。
2.PPT、动画、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拿起一个数字卡片,展示给学生)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数字吗?请用手指指一下。
同学们,这是数字5。
逐个展示其他一些数字,同样进行让学生指认并说出数字。
(出示数字6和数字9)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见6和9这两个数字,它们看起来很像,但是却不一样。
请同学们手指比一比,这是6,这是9。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数字一样吗?(出示其他容易混淆的数字,如1和7、3和8等)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数字一样吗?为什么一样?同学们思考一下,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在小黑板上写下2个数字,如5和7)教师:同学们,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数字,一个是数字5,一个是数字7。
请问,这两个数字哪个大哪个小?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指一下。
(进行多组数字大小比较的练习)3.数字位置表示(教师出示一组带有数字的卡片,如1、2、3等,要求学生按序排列)教师:同学们,我给你们一些数字卡片,请大家将他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
(学生完成后,教师收起卡片,再从资序排列好的数字中,选出一些卡片,打乱顺序,并出示给学生)教师:同学们,现在我打乱了数字的顺序,请你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将这些数字重新排列出一个从小到大的顺序。
4.加法运算(教师出示一道加法运算的算式,如2+3,向学生解释该算式)教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加法运算的算式,其中的“+”表示两个数字的相加操作。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案例
一、呈现信息,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最近在老师的家乡,开了个很大很大的家电城,那里东西
可多啦 !徐老师拍了一部分录像带过来,给小朋友们看看,边看边想办法记下电
器的价格。
(学生观看录像,从中获取信息。
)
师:你知道了哪些商品的价格?
生:我知道洗衣机965 元。
生:电视机 1350 元、电话机 98 元。
生:我还知道饮水机 1230 元、音响 2125 元。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电脑随
机出示以下表格:
电视机洗衣机 1350 元音响 2125 元洗衣机 965 元热水器 1775 元饮水机1230 元手机电冰箱 2150 元电饭煲 950 元师:你们真能干 ! 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信息,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信息一起来研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自主编题,主动探究
1、学生自由选数比较师:请你选自己喜欢的两种商品,比一比,谁贵谁便宜?可不可以用“() ○的()形”式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生:我是选电视机和洗衣机比,电视机贵,洗衣机便宜师:同意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
生:因为 1350 > 965,所以电视机比洗衣机贵。
生:我是选饮水机和电冰箱比,因为 1230 < 2150元,所以饮水机便宜,电冰箱贵。
师:说给同桌听听,可以吗?
2、呈现学生反馈材料师:小朋友们真不错 !老师把你们刚才比的这些式子整理了下,收集在大屏幕上,看一看,你有没有补充 ?(电脑出示以下无规律的式
子) ①98 < 1230 ⑥2125 > 965965 < 2150 ②2125 > 1350 ⑦1350 < 21502150 > 2125 ③ 98 < 2125⑧ 965 >98 1230 > 965④ 1230 < 2125⑨ 965 < 1350 1230 < 2150 ⑤ 1350 >1230 ⑩ 2150 > 9898 < 1350
3、学生自主分类师:如果给这十五道式子分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能
不能用序号在学习单上自己分一分?
生:我按“大于号一类、小于号一类”分的。
生:我将 1、3、5、6、7、11、13、15 分为一类, 2、4、6、8、10、12、
14分为一类。
生:我将 1、3、6、8、9、10、11、13、15 这些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分为一
类。
4、展示新课研究材料师:小朋友们都给这些式子分了类,真不简单 !刚才这位
小朋友把这些式子分成了“位数不同、位数相同”的两类 (电脑出示 ):位数不同
位数相同 98 < 12302125 > 135098
<21251350<2150965<13501230<21252150>981350 > 12302125 > 9651230 > 965965 <21505、
探究规律,总结方法: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这些位数不
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又是怎么比的 ?
(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师: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师生分小组讨论 )
师: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 ?
生: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
生:比如 965 是三位数, 1350 是四位数,所以1350 大于 965。
师:为什么四位数比三位数要大呢?
生: (急不可待 )因为四位数 1350 超过了 1000,965 没有超过 1000,所以
1350 当然要比 965 大。
生:我们认为三位数比两位大,四位数比两位数大。
师:说得有道理吗 ?谁还想说说 ?
生:我们小组发现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要大。
师:小朋友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那五位数与四位数比,谁大 ?六位数与五位数比,谁大 ?
生: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师:小朋友们真棒 !自己找出了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大小的好办法,那位
数相同的两个数又应该怎么比呢 ?
生:可以比千位。
师:能举个例子吗 ?
生:比如 1230 < 2150,1230 千位上是 1,2150 千位上是 2, 2000 多比1000 多肯定要大。
生: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
生 (同组的马上补充):比如像上面的 1350 > 1230,千位上都是 1,就比百位, 300 比 200 大,所以 1350 大于 1230。
生:再比如 2150 > 2125,千位、百位上的数都是一样,就比十位上的 5 和 2,十位上的数大的数就是大。
师:那如果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都相同怎么比 ?
生 (异口同声 ):比个位。
生:我举个例子吧,比如 3491 和 3495,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都是一样,就比个位上的 5 个 1,个位的数大的 3195 比 3491 大。
6、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的好办法,先比它们的最高位千位,千位上的数大的就大 ;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把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好办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可以吗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看一看、分一分、比一比,比较万以内数大小
的好办法,真不简单 !现在就用你们自己发现的办法来试一试,好吗 ?
1、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练习 )师:请在学习单上独立完成。
(电脑出
示)3864 ○35291020○1020398○4028790○879210000○99991500○反1800(馈略 )
2、提高练习师:比得真快! 还想比吗 ?请拿出小黑板自己任意写
一个小于 10000 的数。
( 1 )写数比较①同桌比师:同桌悄悄地比一比。
生:我写的数是999。
生:我写的数是1000。
生:我的数比你小 !
生:我的数比你大 !
(同桌互相比一比、说一说 ) ②跟老师比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有没有信心比得更快一点 ?(学生信心十足 )师:你写的数大于 6000 的请举起来 !你写的数小于6000 的请举起来 !你写的数大于 5000 小于 9000 的,请举起来 !你写的数小于10000 的,请举起来 ! ③四个小组比一比。
师:两个数小朋友比得这么快 !那三个数会比吗 ?四个数呢 ?下面就用自己写
的这个数小组四人排排队,请组长把结果记在白纸上。
(小组四人比数、排队。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排数结果)生:我们小组是这样排的: 9999 > 9998 > 9000 > 120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生:我们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198 < 978 < 1000 < 9999
( 2 )猜数比较师:小朋友写得这么有趣,徐老师也写了一些数,可是还没
写完,你能猜一猜小窗后面躲着谁 ?你喜欢猜哪个小窗就选哪一个。
(电脑出
示)52 □> 526 □99 < 1000 40 ÷5 生>□:+4我猜第一题,小窗后面躲着 7。
生:小窗后面还可以躲着8、 9。
生:小窗后面可以躲着7、8、9。
生:我猜第二题,小窗后面躲着9。
生: (抢着说 )这个小窗后面可以是 1—9。
(小朋友们鼓掌表示同意 )生:第三个小窗后面可以躲着 0—3。
(小朋友鼓掌表示同意 )3、
四、激起反思,总结评价师:经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