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423.55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验证类实验验证类实验是通过装拆机械传动装置,演示机构或机械传动装置的相对运动,测试其几何参数、运动学参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及动力学参数(力、变形等),找出变化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验证课程中的相关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验证类实验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基本实验,也是课程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中推荐选择的实验。
3.1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结构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对运动副、另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2、熟悉并运用各种运动副、构件及机构的代表符号;3、培养根据实际机械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4、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示例图示一偏心轮机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一)机构简图测绘步骤:1、认清构件数目。
转动手柄,使机构运动,注意观察此机构中哪些构件是活动构件,并逐一标注构件号码,如1-机架,2-手柄及偏心轮,3-连杆,4-活塞。
2、判断各构件间的运动副性质反复转动手柄,判定构件2与构件1的相对运动是绕轴A转动,故2与1在A点组成转动副;构件3与2的相对运动是绕偏心轮2的圆心B点转动,故3与2在B点组成转动副;构件4与3绕销子C相对转动;故4与3在C点组成转动副;构件4与1沿水平方向x-x相对移动,故4与1组成方位线为x-x的移动副。
3、画出运动副的构件符号对于组成转动副的构件,不管其实际形状如何,都只用两转动副之间的连线来代表,例如AB代表构件2,BC代表构件3。
对于组成移动副的构件,不管其截面形状如何,总用滑块表示,例如滑块4代表构件4,并通过滑块上转动副C的中心画出中心线x-x,代表4与1相对移动的方向线。
机架用斜线表示,以便与活动构件区别,如构件1。
主动构件上打箭头表示,以便与从动构件区别,如构件2。
图示(b)即为(a)图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
4、测量构件尺寸并按比例绘制机构简图。
测量AB杆和BC杆的长度以及滑块4移动方向线x-x至转动副A的距离。
《工程机械构造》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实验一发动机认识实验一、内容、要求1、实验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拆解柴油机,了解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柴油机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柴油机的调整内容及方法,装复后并发动。
2、实验要求掌握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了解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了解主要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了解柴油机的调整内容及调整方法,装复后顺利发动柴油机,并无燃油、冷却水和润滑油外漏现象。
二、目的意义通过对柴油机的拆装实验,使学生掌握柴油机的结构,工作原理。
了解调整内容和方法,掌握柴油机的拆装工艺。
三、仪器设备S195、4135、4125等型柴油机四、准备工作1、准备S195、4135、4125等柴油机各一台,并金国经过保养、起动,确认该柴油机技术状态良好。
2、准备拆装工具一套。
五、实验步骤(以S195型柴油机为例)1、拆卸1)了解柴油机的外部结构。
2)放尽冷却水和机油,关上燃油箱开关。
3)拆下高压油管、低压油管和柴油滤清器,拆下缸盖上的机油管接头螺栓。
4)拆下空气滤清器和进、排气管。
5)拆下气缸盖罩,气门摇臂支座组件,取出进、排气推杆。
6)拆下气缸盖和衬垫及喷油器。
7)拆下正时齿轮室盖和衬垫,拆下机体后盖和衬垫。
8)抽出凸轮轴和起动齿轮,取下调整器驱动齿轮组件。
9)转动飞轮,使活塞推向下止点,用手钳拧下连杆螺栓的保险铁丝,拆下连杆螺栓,取出连杆大端盖,再转动飞轮,将活塞推至上止点,用木柄顶住连杆大头,将活塞连杆组慢慢推出气缸。
10)用开口板手将飞轮螺母拧松(拧松前将止退垫片折边翻平),旋下飞轮螺母,用拉力器将飞轮拉出,取下飞轮与曲轴连接平键。
11)拆下机体右侧壁的其他附件,拆下主轴承盖及垫片,将曲轴仔细抽出。
2、拆卸后,清洗各零件,然后研究柴油机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平衡轴的作用原理;高压油的产生和雾化过程;配气机构,润滑系,冷却系和起动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实验指导书GUIDE BOOK FOR EXPERIMENT张云文李海涛姚海蓉编著AND目录CONTENTS说明 (1)前言 (2)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3)实验二 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实验 (6)实验三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 (12)实验四 转子动平衡实验 (16)附录1 PCL-812PG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使用说明 (19)附录2 机构应用工程实例 (21)说明Brief Instruction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强调与工程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帮助培养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节是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不仅可以籍此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对培养同学们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原理共56学时。
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
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以我校的教学计划为依据,本着“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教学宗旨,开设了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实验一)、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实验(实验二)、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实验三)、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四)作为机械原理的基本实验内容。
其中,动平衡实验由于设备老化,目前设备达到的教学效果完全可以由课内教学实现,因此目前该实验暂时取消。
待购置现代动平衡试验设备后即可随时开设。
此外,已在部分班级试点选修实验——范成实验的计算机虚拟实现、选做研究项目运动参数测试实验台的软硬件改进设计等。
同时,还拟开设选修实验——范成实验的模型实现,综合性、开放性实验——运动方案分析实验。
这部分实验内容暂时单独成篇,待条件成熟即可列入本实验指导书。
附录2中的机构应用工程实例是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其实是工程实际中实现某种功能的一个运动方案,而决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解。
实验考核成绩分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三部分。
实验成绩并入课程总成绩,约占10%。
为便于同学们预习,了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特编著本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姓名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力学教研组编实验课守则1.机械设计实验课是学好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
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因此,学生对每个实验都要认真对待。
2.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准备好需自备的计算器、文具等。
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根据需要进行检查、提问。
3.实验时要求原理清楚,操作认真,数据准确,查表熟练。
4.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对于仪表、设备、工具的性能有不了解之处,应及时询问指导教师,对于非指定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得乱动乱用。
5.实验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以便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6.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将实验室工具、仪表等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遗失公共财物,视情节应给予赔偿。
7.设备用毕,及时切断电源。
整理全部仪器和附件,使之恢复原位。
8.实验结束后认真完成试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一、 实验目的1.掌握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分析某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1.各类机构的模型和实物; 2.钢板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3.三角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 实验原理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构件,用规定的或惯用的符号来表示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简单的图形即为机构运动简图。
四、 实验步骤1.使被测机构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传动路线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2.根据直接相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种类; 3.选择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按传动路线用规定的符号,以目测的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再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按确定的比例再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比例尺)(构件在图纸上的长度)(构件实际长度mm AB cm L AB L =μ4.分析机构运动的确定性,计算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青岛科技大学前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针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该实验环节。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共编写了4个实验,有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研究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实验三、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实验四、调节器参数对系统调节质量的影响《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主要依据“控制工程基础”教材的内容,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
利用计算机和MATLAB程序完成实验。
注:1)每个实验的实验报告均由5部分组成,最后一部分“实验数据分析”或“思考题”必须写。
2)每个实验所记录的图形均需标出横轴和纵轴上的关键坐标点。
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研究 (4)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7)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三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9)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四调节器参数对系统调节质量的影响 (11)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附录一:MATLAB6.5的使用 (13)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1.观测并记录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观测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测试并记录相应的曲线三、实验原理1.惯性环节(一阶环节),如图1-1所示。
(a) 只观测输出曲线(b) 可观测输入、输出两条曲线图1-1 惯性环节原理图2.二阶环节,如图1-2所示。
或图1-2 二阶环节原理图3.积分环节,如图1-3所示。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实验装置使用说明书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中心2008年3月前言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实验装置适用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
即:(1)它对应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部件;(2)具有工程实用背景,使用功能明显;(3)有良好的直观性;(4)结构复杂程度适中,传动方案和结构有新颖之处。
学生通过对装置的传动方案与结构的分析,可以掌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和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培养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结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该项实验技术的研究,已通过了鉴定,达到了国内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的先进水平,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并已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获奖证书目录CS-I 型冲压机及送料装置 (1)JZ-I 型间歇送料及冲压装置 (4)ZS-I 型转位及输送装置 (9)T S-I型提斗上料装置 (13)B S-I型步进输送机 (17)CS-I型冲压机及送料装置使用说明书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中心一、主要技术参数1.电机:功率N=370 W转速1400/min n r =2.电源:380V 50HZ3.V 带传动:V 带型号 O 型根数Z=2带长1420d L = mm4.滑块行程:40H mm =5.工作台尺寸:长×宽=260 mm ×260 mm6.外形尺寸:长×宽×高=550 mm ×265 mm ×730 mm二、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CS-I 型冲压机及送料装置的结构,如以下简图所示CS-I 型冲压机及送料装置主要由电动机1、 V 带传动 2、 开式齿轮传动 3、偏心轴(曲轴) 4.、牙嵌式离合器 5、 偏心套 6、连杆 7、滑块8、曲柄9、摆杆10、超越离合器 11、锥齿轮传动12、送料滚子 13、14及机架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工作时,电动机1通过V 带传动2和开式齿轮传动3带动偏心轴4转动,若牙嵌式离合器 5结合,偏心套 6带动连杆 7及滑块8做上下往复运动,在连杆 7上设有闭合高度调节装置,分开牙嵌式离合器,调整偏心套 6与偏心轴 4.相对偏心量,能调整冲压行程。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前言实验是机械设计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机械设计实验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按照《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此实验指导书,设置的具体实验项目:带传动效率实验、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减速器拆装实验3项实验。
实验一 带传动效率实验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一、实验目的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的载荷和转速之间的关系。
测定传动效率和滑动率与所传递的载荷和转速之间的关系,绘制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和滑动曲线。
二、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带传动原理是张紧在至少两轮上带作为中间挠性件,靠带与轮接触面间产生摩擦力来传递运动与动力。
带传动的效率,当主动轮与从动轮直径相等,即传动比i=1时,可按下式求得1122n T n T ==主动轮的功率从动轮的功率η式中:T 1 ——输入力矩,N·m ;T 2 ——输出力矩,N·m ; n 1 ——输入转速,r/min ; n 2 ——输出转速,r/min 。
由于带的紧边与松边拉力不等,使带的两边弹性形变不等引起带与轮面的微量相对滑动称为弹性滑动。
带传动在工作中的滑动程度用滑动系数ε表示,它是随负载的大小而变化的。
可按下式求得121n n n -=ε 式中: n 1 ——输入转速,r/min ; n 2 ——输入转速,r/min 。
滑动曲线就是表示带在不同负载时滑动的程度的曲线,可分别以主动轮转速和负荷档位为横坐标,以滑动系数ε为纵坐标来绘制。
三、实验条件1.柜式带传动效率测试分析实验台。
2.笔、草稿纸(此项自带)。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根据实验要求加初拉力(调整张紧螺丝)。
实验 6 机械设计现场认识实验6.1 机械设计现场认识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各种常用零件的基本类型、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及特点。
2. 了解各种常用部件的类型、安装、定位、张紧、润滑与维护。
3. 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应用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4. 增强对各种零部件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便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提高机械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CQSG-18B 机械零件陈列柜,共有18 个展柜,由300 多个零部件模型及实物组成。
机械设计陈列柜主要展示各种机械零部件的类型、工作原理、应用及结构设计,所展示的机械零部件既有实物也有模型,部分结构做了剖切。
由18 个展柜组成的机械设计陈列柜展出的内容如下: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螺纹联接的应用与设计、键、花键和无键联接、铆焊、胶接和过盈配合联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类型、滚动轴承装置设计、联轴器、离合器、轴的分析与设计、弹簧、减速器、润滑与密封、小型机械结构设计实例等。
三、现场教学内容简介第 1 展柜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都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常用的螺纹类型很多,陈列柜里展示的是两类8 种,即用于紧固的粗牙普通螺纹、细牙普通螺纹、圆柱螺纹、圆锥管螺纹和圆锥螺纹;用于传动的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以及左、右旋螺纹。
螺纹联接在结构上有 4 种基本类型,即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和紧定螺钉联接。
在螺栓联接中,又有普通螺栓联接与配合螺栓联接之分。
普通螺栓联接的结构特点是联接件上通孔和螺栓杆间留有间隙,而配合螺栓联接的孔和螺栓杆间则采用过渡配合。
除了这 4 种基本类型外,还可以看到吊环螺钉联接、T 形槽螺栓联接、地脚螺栓联接和配合螺栓联接等特殊类型。
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螺纹联接离不开联接件,螺纹联接件种类很多,这里陈列有常见的螺栓、双头螺柱、螺钉、螺母、垫圈等,它们的结构形式和尺寸都已标准化,设计时可根据有关标准选用。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一、 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整体认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
设备名称:ZBS-C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实验台组件清单如下:序号 名称示意图规格数 量备注1 齿 轮M=2,α=20° Z=28、35、42、56 各3共12 D=56㎜;70㎜; 84㎜;112㎜ 2 凸轮基圆半径R=20㎜升回型; 行程30㎜ 33 齿条M=2 α=20°34槽轮4槽15拨盘双销,销回转半径R=49.5㎜ 1 6主动轴15㎜ 30㎜ 45㎜60㎜ 75㎜ 4 4 3 2 2序号名 称 示意图 规 格 数 量 备 注7 从动轴(形成回转副)15㎜ 30㎜ 45㎜60㎜ 75㎜8 6 6 4 4L= L=8 从动轴(形成移动副)15㎜ 30㎜ 45㎜60㎜ 75㎜8 6 6 4 49转动副轴(或滑块)L=5㎜3210复合铰链Ⅰ(或滑块)L=20㎜811复合铰链Ⅱ(或滑块)L=20㎜812 主动滑块插件40㎜55㎜1113 主动滑块座114 活动铰链座Ⅰ螺孔M816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转-移副15活动铰链座Ⅱ螺孔M516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移动副或转动副 16 滑块导向杆(或连杆)L=330㎜417 连杆Ⅰ100㎜ 110㎜ 150㎜160㎜ 240㎜ 300㎜ 12 12 8 8 8 8 序号名 称 示意图 规 格数 量备 注 18 连杆ⅡL 1=22㎜ L 2=138㎜819 压紧螺栓M564L= L= L=20 带垫片螺栓M54821 层面限位套4㎜ 7㎜ 10㎜ 15㎜30㎜ 45㎜ 60㎜ 6 6 20 40 20 20 1022紧固垫片(限制轴回转)厚2㎜孔¢16,外径¢222023 高副锁紧弹簧324 齿条护板625 T 型螺母20用于电机座和行程开关座的固定 26 行程开关碰块127 皮带轮628 张紧轮329 张紧轮支承杆330 张紧轮销轴3序号名 称 示意图规 格数 量备 注31 螺栓ⅠM10×15632 螺栓ⅡM10×206L=33 螺栓ⅢM8×15 1634 直线电机10㎜/s 1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5 旋转电机10r/min 3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6 实验台机架机架内可移动立柱5根,每根立柱上可移动滑块3块。
《机械原理》课程课程编号:428014实验指导书主撰人:聂时君审核人:朱连池单位:通信与控制工程系二O一三年五月目录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三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实验五、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注:红色标记为本学期我们所要做的实验项目,请大家写好预习实验报告。
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1.巩固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认识,提高实践能力;2.了解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并且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技术。
2. 适用专业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年级3. 实验课时分配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学时实验一预习实验报告验证 1 2实验二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1 2实验三预习实验报告设计 1 2实验四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1 2实验五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3 24. 实验环境主要面向机械专业开展机械基础实验与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制作的实践教学。
机械原理实验室包括“常用机构陈列柜参观及创新设计盒功用熟悉”、“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分析”、“渐开线齿阔范成原理”、“基本机构运动参数测量与分析”、“回转构件的动平衡”等。
5. 实验总体要求首先,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要做实验对象的内容;其次,了解实验所用的设备和仪器,实验时了解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实验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1.了解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功用,认知机、电、液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重点认知真实机器上的常见机构及其作用。
2.初步掌握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明确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的关系。
3.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通过创意方案的组合设计,启发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
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构、零件在机械中的应用及设计特点,通过对典型机械系统结构
进行分析,掌握机构方案设计方法;
2.通过对典型机械结构的分析,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培养机械
系统结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设备
①TS-I型提斗上料装置②CS-I型冲压机及送料装置③BS-I型步进输送机④JZ-I型间歇送料及冲压装置⑤ZS-I型转位及输送装置
三、实验内容
1.每台设备的主要知识点
1)TS-I型提斗上料装置
设备如图1所示,主要知识点有:V带传动;带传动的张紧装置;套筒滚子链传动;链传动的张紧装置;蜗杆传动;同步带传动;螺栓联接的各种形式;正反转的实现装置;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润滑装置;钢丝绳锁紧装置;扭转弹簧
等。
图1
5 6
1.链传动
2.同步带传动
3.蜗杆减速器
4.V 带传动
5.电动机
6.上料斗
2) CS-I 型冲压机及送料装置
设备如图2所示,主要知识点有:V 带传动;带轮结构;带传动张紧装置;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杆机构;棘轮机构;螺栓联接的各种形式;防松装置;润滑装置;制动器;弹簧。
图2
1.带传动
2.电动机
3.曲柄摇杆
4.曲柄连杆
5.冲头
6.棘轮机构 3) BS-I 型步进输送机
设备如图3所示,主要知识点有:蜗杆传动;齿轮传动;联轴器;平面连杆机构;轴系部件;滚道及输送机构;润滑装置;弹簧等。
图3
1.滚道
2.蜗杆减速器
3.平面连杆机构
4.电动机
5.开式齿轮传动
6.机架
4) JZ-I 型间歇送料及冲压装置
设备如图4所示,主要知识点有:圆柱凸轮机构;凸轮机构;
气动冲压装置;1
2 4 3
5
6
电气控制系统;同步带传动;带传动张紧装置;轴系部件结构;蜗杆传动;润滑装置;弹簧等。
图4
1.气动冲压装置
2.工作台
3.分度装置
4.带传动
5.送料装置
6.凸轮机构
7.电动机
5) ZS-I 型转位及输送装置
设备如图5所示,主要知识点有:蜗杆传动;齿轮齿条传动;气动、电气控制系统;输送机构;抬升与转位机构;轴系部件结构;润滑装置;套筒滚子链传动等。
图5
1.机架
2.电动机
3.抬升与转位机构
4.气缸
5.蜗杆减速器
6.滚道
2. 实验内容
1) 复习分析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机械结构。
2) 分析典型机械结构的特点,并列举典型应用。
3) 绘制典型机械结构的符号图,并联系实验设备,说明结构在实验设备上
的应用及改进或替代方案。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3
4
1)实验分组进行(每班分成五组);
2)实验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3)每组按实验内容的要求去了解设备,并掌握每台设备上的知识点,分析
实验设备上涉及的机械结构的特点,并列举典型应用;
4)绘制典型机械结构的符号图,并联系实验设备,说明结构在实验设备上
的应用及改进或替代方案;
5)交换实验设备,重复实验3)、4)步;
6)自由选取一种典型的传动机构,论述设计及计算过程。
四、实验报告
1.基本要求
1)实验报告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封面和实验报告用纸,按规定的格式撰写;
2)实验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分开装订,学号、班级及姓名需要写清晰;
3)实验完成后,应在三天之内交实验报告。
2.实验报告内容
1)根据自己实验设备,列出设备上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2)分析典型机械结构的特点,并列举典型应用;
3)绘制典型机械结构的符号图,并联系实验设备,说明结构在实验设备上
的应用及改进或替代方案;
4)选取一种典型的传动机构,论述设计及计算过程。
五、注意事项
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虽然是现场设备的缩小版,但是仍然可以对人身造成伤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自身安全。
2.气泵属于危险的设备,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对气泵进行调节,放置危险的发生。
3.在对设备进行拆装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电源断开。
4.电气控制柜切勿打开,防止触电情况的发生。
5.实验设备属于教学模型,强度、精度等都与实际设备有一定差距,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对实验设备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