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项目5
- 格式:ppt
- 大小:613.00 KB
- 文档页数:61
经济学基础教案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教案编写人:[教师姓名]教案审核人:[审核人姓名]教案编写日期:[日期]一、课程概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本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入门,并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领域;2. 掌握供求关系、边际分析、成本与效益等经济学基本原理;3. 理解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对经济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介绍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探讨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在决策制定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 第二章: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解释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和价格调节;- 探究边际分析的概念和应用;- 介绍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问题解析3. 第三章: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 分析市场结构与市场效率的关系;- 研究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市场的区别;- 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4. 第四章:政府与市场- 掌握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目的;- 了解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分析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5. 第五章:经济增长与发展- 研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概念和测度;- 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报告四、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 《经济学原理》(作者:曼昆)参考书目:- 《经济学概论》(作者:萨缪尔森)- 《经济学导论》(作者:布鲁尔)五、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根据每章内容设计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作业:布置章节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知识拓展训练参考答案项目一 揭开经济学的面纱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2.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二、单项选择题1-5 CDCAB 6-10 BADDA 三、判断题1-5 √√×√× 6-10 ×√×××。
五、技能题项目二 感悟价格的魅力一、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需求定理: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面包(百万条)公寓(千套)10 20 30··ABCDEF····生产可能性边界3020 103.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动。
二、单项选择题1.B2.C3.BD4.C5.B6.A7.A8.A9.B 10.D 三、判断题1-5 √×××× 6-10 ×√√×√ 五、计算题1.解:已知E d =2.0,ΔP/P=-10%,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P P QQE d ∆∆-=需求量会增加:ΔQ/Q=E d ·(-ΔP/P)=2.0×10%=20%。
2.解: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25.155-44040-50-==∆∆-=P P QQ E d 3.解:(1)已知P 1=1,Q 1=1000,E d =2.4,P 2=0.8代入公式112112--P P P Q Q Q E d -=,求得Q 2=1480,即如果降价为0.8元,此时的销售量是1480。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拓展素质养成二、课程定位《经济学基础》课程是我院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五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其它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对培养学生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讲授经济学基本原理,使学生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意识、了解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及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规律(尤其是微观经济)的基本原理,指导学生懂得所学知识何时用、如何用。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经济现象本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经济领域从业的基本职业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经济头脑为主线,阐述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时,只涉及初等数学知识;用语通俗,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知识性、趣味性并重。
(二)职业技能目标本书各章后专门设立了结合各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设计的能力训练模块,通过具体实践,强化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方法分析具体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形成符合逻辑的解释,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的培养。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或态度目标)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体现理论的价值。
本书的理论阐述多结合鲜活的现实案例展开,不论是导入案例还是相关阅读资料,均来自于现实生活和当前实际,与社会发展保持零距离,体现了经济学的应用性特点,反映了现实发展。
全书在体系和内容的安排上,既考虑了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需要,还考虑了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深造奠定基础的要求。
五、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经济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根据生产一线对经济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
1. 以下()不属于国民收入核算的同一类。
A、利润B、政府转移支付C、企业净利息支付D、租金收入2. 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的是: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3. 以下因素不会影响GDP的测量的是:A、产品价值的变化B、对政府提供的服务的价值的估计C、出口的增加D、对非市场商品价值的估计4. 在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中,哪种行为被经济学家视为投资:A、购买新公司债券B、生产性活动而导致的当前消费C、购买公司债券D、上述都不对5. 在GDP统计中,负的净投资数字:A、不可能出现B、可能出现,若折旧足够大的话C、可能由于库存大幅度减少而引起D、将意味着经济中所生产的超过其消费的6.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C、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7. 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A、今年的物价上涨了B、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C、今年的产出增加了D、不能确定8. 已知某国的资本存量年初为2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A、25000亿美元和22000亿美元B、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C、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9.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C、个人收入D、国民收入10.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主要区别是:A、实际GDP按价格变化作了调整,而名义GDP则没有B、实际GDP就是绿色GDP,而名义GDP则不是C、名义GDP更适合于比较若干年的产出D、实际GDP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是非题11. 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分配、供求关系和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是关键。
以下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1.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
- 货币与银行体系
-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 国际贸易与汇率
2. 微观经济学
- 需求与供给分析
- 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
- 生产与成本理论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 环境经济政策
4. 产业经济学
- 产业生命周期与竞争策略
-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 产业创新与技术进步
5. 经济数学与经济统计学- 统计分析方法与经济预测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 数量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分析
6. 金融学基础知识
- 货币市场与利率理论
- 资本市场与投资分析
-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以上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油!。
项目5习题和参考答案习题:一、名词解释1.厂商;2.股份有限公司;3.机会成本;4.边际成本。
二、选择题:1.以下哪一条关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论述不正确()。
A.通过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
通过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通过平均不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D。
短期总成本曲线在每一产量水平的斜率。
2.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某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这意味着()。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
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 D。
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3.总利润达到最大是在()。
A.TR=TC处;B.TR曲线和TC曲线平行处;C.TR曲线和TC曲线平行,且TC超过TR处;D.TR曲线平行于TC曲线,且TR曲线超过TC曲线处。
4.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和一条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切的产量上必定有()。
A.相应的LMC曲线和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一个交点,以及相应的LTC曲线和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一个切点;B.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达到最低点;C.LAC曲线达最低点;D.LTC曲线达到拐点。
5.老板王二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店铺的租金,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A.显成本; B。
隐成本; C。
经济利润; D。
会计利润。
6.在最好或最优短期产出水平厂商将()。
A.取得最大利润;B。
使总损失最小;C.使总损失最小;或使总盈利最大;D。
使单位产品中所获利润最大。
7.如果没有沉淀成本,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在——时退出竞争性市场()。
A.边际收益超过市场价格; B。
总成本上升到总收益之上;C.平均收益超过市场价格; D。
最小平均成本小于市场价格。
8.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表示()。
A.厂商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花费的成本;B.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生产成本;C.增加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D.将生产该产品的生产要素花费在其他用途所可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教学学期任课教师任课班级一、课程目标素质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学习业务的过程中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
知识目标(1)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3)掌握不同微观主体的理论,即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4)掌握产品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理论;(5)掌握国民收入核算和决定理论;(6)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7)掌握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
能力目标要求学生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理论,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看懂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能够阅读相关经济学著作,会分析相关经济问题等。
二、重点难点熟悉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理论,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看懂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能够阅读相关经济学著作,会分析相关经济问题等。
课号 1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详见课表授课时数2授课单元名称项目一走进经济社会任务一初识经济学一、教学内容一、经济学的内涵二、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一)微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三)经济模型分析法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及其区别教学难点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的区别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案例讲解引入新课知识点1:经济学基本内容讲师教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学生讨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知识点2:经济学研究方法教师讲授: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经济模型分析法学生讨论: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的区别案例讨论:总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课程内容2、布置作业课号 2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详见课表授课时数2授课单元名称走进经济社会项目一初识经济学任务二价格理论一、教学内容任务二价格理论一、需求理论(一)需求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二)需求定理(三)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二、供给理论(一)供给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二)供给定理(三)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动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形成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需求和供给的内涵、影响因素、供求定理教学难点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的变动,均衡价格的变动以及实际应用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案例讲解引入新课识点1:需求理论教师总结:需求的内涵及影响因素教师讲授:需求定理及需求(量)的变动知识点2:供给理论教师总结:供给的内涵及影响因素教师讲授:供给定理及供给(量)的变动学生讨论:需求和供给定理的例外情况知识点3:均衡价格教师讲授:均衡价格的形成总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课程内容2、布置作业课号 3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详见课表授课时数2授课单元名称项目一走进经济社会任务二价格理论任务三弹性理论一、教学内容任务二价格理论一、均衡价格(二)均衡价格的变动(三)均衡价格的实际应用任务三弹性理论一、需求的价格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二)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分类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均衡价格的变动以及实际应用,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前课知识,通过案例讲解引入新课知识点1:均衡价格教师讲授:均衡价格的变动及应用学生讨论:均衡价格的实际应用(政府对价格的干预)知识点2:需求的价格弹性教师讲授:(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学生实践: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教师讲授:(二)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知识点2、课后作业课号 4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详见课表授课时数2授课单元名称项目一走进经济社会任务三弹性理论一、教学内容任务三弹性理论一、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二、需求的收入与交叉弹性三、供给的价格弹性(一)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二)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三)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需求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分类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前课知识,通过案例讲解引入新课知识点1: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教师讲授及学生实践:(一)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知识点2:需求的收入与交叉弹性教师讲授:(1)需求的收入弹性(2)需求的交叉弹性知识点3:供给的价格弹性教师讲授: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知识点、谈谈学习感受2、课后作业课号 5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详见课表授课时数2授课单元名称项目二经济主体行为任务一消费者理性决策一、教学内容基数效用论一、效用和偏好(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二、消费者理性决策(1)理论: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原则(2)实践: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三、消费者剩余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含义与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教学难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前课知识,通过案例讲解引入新课基数效用论知识点1:效用和边际效用视频学习教师讲授:效用衡量及边际效用递减讨论:生活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知识点2:消费者理性决策教师讲授:购买一种及多种商品时的均衡分析实践: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知识点3:消费者剩余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知识点2、课后作业课号 6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详见课表授课时数2授课单元名称项目二经济主体行为任务一消费者理性决策任务二生产者生产决策一、教学内容任务一消费者理性决策——序数效用论一、消费者偏好二、无差异曲线三、消费预算线四、消费者均衡任务二生产者生产决策——短期生产函数一、生产与生产要素二、生产函数三、短期生产函数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消费可能线的含义及变动;生产要素及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的区别教学难点用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和曲线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前课知识,通过案例讲解引入新课序数效用论知识点1:消费者偏好知识点2: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1)无差异曲线含义及特征、边际替代率2)预算线的含义及变动知识点3: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短期生产函数知识点1:企业的组织形态、本质及生产要素1.企业组织形式、本质和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2.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知识点2:短期生产函数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涵义及衡量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知识点2、课后作业课号7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详见课表授课时数2授课单元名称项目二经济主体行为任务二生产者生产决策一、教学内容任务二生产者生产决策——短期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任务二生产者生产决策——长期生产函数一、长期生产函数二、最优投入组合三、规模报酬的含义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内涵;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规模报酬的内涵和分类教学难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理解、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前课知识,引入新课短期生产函数知识点1:短期生产函数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2.短期最优生产决策长期生产函数知识点1: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知识点2: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者均衡讨论:企业生产经营中如何运用生产函数理论进行合理决策知识点3:规模报酬、规模经济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的类型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知识点2、课后作业课号8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详见课表授课时数2授课单元名称项目二经济主体行为任务三成本与收益一、教学内容一、短期成本(一)短期总成本(二)短期平均成本(三)短期固定成本(四)短期可变成本(五)短期平均固定成本(六)短期平均可变成本(七)短期边际成本二、长期成本(一)长期总成本(二)长期平均成本(三)长期边际成本三、收益及分类(一)总收益(二)平均收益(三)边际收益四、利润最大化原则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成本的含义及分类、短期成本的分类及相关概念;长期成本的相关概念,收益及其分类教学难点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利润最大化原则。
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经济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宏观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政府调控的规律,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等方面的知识。
2. 微观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和市场交互的规律,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市场失灵等方面的知识。
3. 产业经济学基础: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和竞争状况,包括产业结构、产业链、技术创新、竞争战略等方面的知识。
4. 财政学基础:财政学研究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和调控,包括税收制度、财政预算、公共支出、债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5. 贸易经济学基础:贸易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政策、汇率和外汇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6. 金融经济学基础:金融经济学研究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监管,包括货币供求、利率、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你系统学习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并进行大量的例题练习和模拟考试,
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此外,注重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和理解,了解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动态,有助于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