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发现一例流行性出血热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一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某**的调查报告某年某月某日11时,某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网络监测发现:某某市某某医院一例某某的出血热临床诊断病例。
经核实后,某疾控中心派员前往某街道及某某某某院进行了调查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某**,男,1967年3月4日出生,家住某某某街道**某某某号农居点,户籍某某,目前在某某**集团有限公司上班,主要从事仓库发货工作。
患者所在公司地处某某**街道**路1号(某工业某内),公司以生产**为主,有*个车间,*个车库,另有1幢独立的行政楼。
公司共有员工**人,其中管理人员**人,工人**2人,其他辅助人员*5人。
公司设有食堂,*提供午餐,每日约*人左右在食堂就餐。
二、病例发病及就诊情况患者于某年某月8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另伴有寒战、乏力、纳差、头痛、腰背酸痛,脸部、颈部及胸部发红,伴有上腹胀痛、腹泻,腹泻为水样便,3-5次/日,排便后腹痛不缓解。
发热时头痛较明显,伴恶心,当晚自行口服新康泰克1片;9日晨因热未退,到某街道某某某某个体诊所就诊,服用了消炎及退烧药(具体不详),当日下午热退,但晚上又开始发热;10日晨到某街道某某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予“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后未见好转;11日到某某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经化验血常规:白细胞5.6×109/L,中性粒细胞占82.2%,血红蛋白151g/L,血小板50×109/L,C反应蛋白34.4mg/L。
12日16时上述症状仍未好转,患者到某某市某某医院就诊,医院以“发热待查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流行性出血热?”收入院治疗。
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6/74mmHg,神清、精神稍软,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明显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咽后壁充血,腹部有压痛,双肾某叩痛可疑阳性。
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9×109/L,中性粒细胞占58.0%,血红蛋白163g/L,血小板39×109/L,CRP45mg/L,异形淋巴细胞占9%。
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调查报告提纲及模板
关于××市一例(起)出血热疫情调查报告
前言(简述事件发现过程、调查处理过程及转归)
一、患者(事件)基本情况及发病治疗经过
㈠患者基本情况(如为暴发,描述疫情概况、三间分布等)
姓名:
性别:
年龄:
居住地:
㈡发病治疗经过
症状和体征
发病日期:
初始症状:
治疗经过:
临床检验结果:
三、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㈠发病前接触史情况:(主要与鼠类动物及污染物等)
㈡相关场所或环境调查情况:(防鼠设施,鼠迹或鼠密度调查)
㈢当地环境及动物疫情情况:(必要时开展动物调查)
㈣当地往年疫情状况
㈤患者家庭成员及同事等发病情况
四、实验室检查结果
(一)医院临床检验结果
(二)市级及以上疾控机构检验结果(含其他疾病如钩体病等鉴别诊断实验结果)
五、已采取的措施
六、初步印象(结论、专家会诊意见)
结论:(诊断,可能感染因素等)依据:
七、下一步的工作及建议。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病者常常出现内出血和器官损伤的症状,极度危险。
本文将介绍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病因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由四种病毒引起的,分别为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丝绸病毒和拉萨热病毒。
其中,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是最致命的病毒,其症状包括高热、呕吐、腹泻、头痛、肌肉疼痛等。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如血液、呕吐物、粪便等。
2.食用未熟或未健康的野生动物,如果蝠等。
3.接触被感染物体污染的物品或表面。
症状
患者在感染后通常会有以下一些症状:
1.高热和寒战。
2.咳嗽和喉咙疼痛。
3.腹泻和呕吐。
4.皮肤和眼球内出血。
5.疼痛和肌肉疲劳。
如果患者出现以上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防治措施
以下是预防和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的措施:
1.食用熟食,避免食用未熟或未健康的野生动物。
2.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和使用肥皂等清洁用品。
3.避免与患者接触或感染物污染的物品和表面接触。
4.保持室内通风、清洁卫生。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防范,才能够防止疫情的扩散和流行。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增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知。
2008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王春付1.2 性别(1)男(2)女 1 口 1.3 年龄(岁) 24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托古镇(乡)新华村(街道)火炬窝棚_号1.8 发病日期 2008 年 05 月 23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省大庆市肇州县托古乡(镇)新华村(街)1.10 确诊日期 2008 年 05 月 28 日1.11 确诊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1)(2)(3)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1)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1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4)2.15 第 6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流行性出血热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V(4) 轻型 (5) 非典型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08 年 6 月 5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2)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1)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08 年_5月 30_日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张继忠1.2 性别(1)男(2)女 1 口 1.3 年龄(岁) 25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朝阳镇(乡)振兴村(街道)1.8 发病日期 2008 年 05 月 21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省大庆市肇州县托古乡(镇)新华村(街)1.10 确诊日期 2008 年 05 月 29 日1.11 确诊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5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2)(3)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3)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2 :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3)2.15 第 6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 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流行性出血热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 (4) 轻型 (5) 非典型 (4) 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08 年 06 月 9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口(2)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1)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08 年_5月 30_日2009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王艳东1.2 性别(1)男(2)女 1 口1.3 年龄(岁) 24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兴城镇(乡)大可村村(街道)_号1.8 发病日期 2009 年 02 月 03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市、区)兴城镇(乡)大可村村(街道)_号1.10 确诊日期 2009 年 02 月 07 日1.11 确诊单位黑龙江大庆市第二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1)(2)(3) 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1)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1 :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4)2.15 第 4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 (4) 轻型 (5) 非典型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09 年 02 月 15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2)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1)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09 年_2月 15_日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王丽瑛1.2 性别(1)男(2)女(2)1.3 年龄(岁) 43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双发镇(乡)双跃村(街道) 1.8 发病日期 2009 年 02 月 14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省大庆市肇州县托古乡(镇)新华村(街)1.10 确诊日期 2009 年 02 月 22 日1.11 确诊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1)(2)(3) 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1)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2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4)2.15 第 8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 (4) 轻型 (5) 非典型 (4) 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09 年 2 月 24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2)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1)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09 年_2月 22_日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赵凤喜1.2 性别(1)男(2)女(1)口1.3 年龄(岁) 45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丰乐镇(乡)幸福村(街道)1.8 发病日期 2010 年 01 月 01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省大庆市肇州县托古乡(镇)新华村(街)1.10 确诊日期 2010 年 01 月 05 日1.11 确诊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1)(2)(3) 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1)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1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4)2.15 第 7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 (4) 轻型 (5) 非典型 (4) 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10 年 01 月 05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10 年_1月 5_日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 病人姓名周亚之1.2 性别(1)男(2)女(1)1.3 年龄(岁) 50 口口1.4 民族(1)汉(2)少数民族 1 口1.5 工作单位无1.6 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1 ) 1.7 详细地址肇州县(市、区)朝阳镇(乡)向阳村(街道)1.8 发病日期 2008 年 06 月 01 日1.9 发病地点肇州县省大庆市肇州县托古乡(镇)新华村(街)1.10 确诊日期 2008 年 06 月 07 日1.11 确诊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 主要症状体征2.1 发热天数 14 口口2.2 最高体温(℃) 382.3 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1)(2)(3) 2.4 消化道症状(1)腹泻(2)恶心(3)呕吐(1)2.5 皮肤潮红(1)面(2)颈(3)胸(1)2.6 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1)2.7 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1)2.8 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1)2.9 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2)2.10 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2.11 低血压天数 32.12 最低血压 40 mgHg2.13 少尿天数 12.14 尿液检查 (1) 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4)2.15 第 7 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 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 第血清IgG阳性 1:检测方法2.18 第血清lgM阳性 1:检测方法2.19 确诊病名疑诊病名2.21 临床型 (1)危重型 (2)重型 (3)中型 (4) 轻型 (5) 非典型2.21 血清型 (1)汉滩病毒型 (2)汉城病毒型 (3) 未定型出院2.22 出院 2010 年 06 月 08 日2.23 死亡年月日3 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内是否外出(1)是(2)否(2)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1)4. 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 小结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染源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可能的感染场所仓房可能的传播途径饮食建议:积极灭鼠调查者单位: 肇州县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者:刘亚梅审查者: 于双调查时间: _2010 年_6月 8日。
定边县发现一例流行性出血热调查报告2013年8月24日16点西安交大第二医院网络直报1例流行性出血热,我们立即对病人进行电话流调,家属述:病人14日下午感到乏力、发烧、眼睛胀; 15日早晨头痛、恶心、全身乏力到私人诊所按照“感冒”治疗;16日到定边县医院就诊,高烧39℃以上、全身乏力、头剧痛、皮肤潮红、恶心、食欲不振(3天无就餐)、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并伴有黄疸、几天无尿,县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肝炎。
18日病情加重西安三家医院不接收后到西安交大第二医院救治,一度下过病危通知书;23日17点临床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27日病情好转。
随后我们对患者发病场所(集镇大彭修理厂)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一、基本情况1、患者:仇圣敏,男,34岁,定边县定边镇集镇大彭修理厂工人,厂内有9名工人,其中有1名与患者同住,但至现在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据修理厂负责人述患者有外出史,一个月前去过延安吴起(农村山里)2天 (但患者述是在端午节去的),一周前(8月8、9号)去过银川影视城。
患者吃住在修理厂,无家族史、无疫苗接种史、无老鼠、昆虫叮咬史,无饮生水史。
2、环境:修理厂处在定边镇与贺圈镇(集镇)城乡结合部,周围环境差,十几米处有草堆,四十米左右放置垃圾箱,院内堆有杂物,患者宿舍堆满杂物,卫生较差,在可观察到地方没有发现鼠洞和排泄物,但房间内平时有老鼠;查看厨房尤其是粮食区和熟食区也没有发现鼠洞和排泄物,水源来自井水(自己打的井,封闭)。
二、疫情分析根据调查情况不能肯定是输入性病例,介于本病属本地罕见病,临床极易误诊耽误病情造成病人死亡(若病人继续按县医院诊断急性黄疸肝炎治疗,现极可能已死亡),若非输入性病例,则极可能造成疫情继续扩散(此病潜伏期4-46天),遂建议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同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三、预防要预防控制本病的流行,主要是降低鼠类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和作好个人防护。
1、疫情监测做好鼠密度、鼠带毒率、易感人群监测工作。
流⾏性出⾎热流⾏性出⾎热⽬录⼀、概述(⼀)病原学(⼆)临床表现(三)流⾏病学(四)诊断标准(五)治疗原则⼆、⽇常监测⼯作三、发现与报告(⼀)发现(⼆)个案报告及要求(三)突发公共卫⽣事件报告四、现场调查(⼀)个案调查(⼆)暴发疫情调查五、样品采集与检测(⼀)样品采集(⼆)样本保存及运输(三)样本检测六、防控措施(⼀)灭⿏防⿏(⼆)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群(四)疫情的监测与报告:应急监测、⽇报零报(五)风险沟通七、控制效果评价(⼀)灭⿏效果评价(⼆)预防接种效果评价(三)发病率下降(四)环境治理良好⼋、调查报告撰写九、保障措施(⼀)⼈员保障(⼆)培训和演练(三)加强在疫源地建设⼤型⼯程项⽬的卫⽣防管理⼗、附件技术要点思考题流⾏性出⾎热(EHF)⼜称肾综合征出⾎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种⾃然疫源性疾病,⿏类为其主要的⾃然宿主和传染源。
我国是受汉坦病毒感染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前我国除青海尚⽆本地病例外,其它省(直辖市、⾃治区)均有病例发⽣。
⼀、概述(⼀)病原学流⾏性出⾎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
中和试验可将其分为六个⾎清型:Ⅰ型(⿊线姬⿏型)、Ⅱ型(家⿏型或⼤⿏型)、Ⅲ型(棕背⿏型)、Ⅳ型(⽥⿏型)、Ⅴ型(黄颈姬⿏型)、Ⅵ型(⼩⿏型或⼩家⿏型)。
我国流⾏的⾎清型为Ⅰ型和Ⅱ型。
病毒对脂溶剂敏感,对酸、热的抵抗⼒弱。
pH5.0以下溶液中病毒很快被灭活,60℃加热1h被杀死。
(⼆)临床表现潜伏期4-46天,⼀般7-14天,以2周多见。
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的五期经过。
病⼈除发热外,主要必须有全⾝中毒症状、⽑细⾎管损伤和肾损伤;全⾝中毒症状表现为全⾝酸痛、头痛和腰痛;多数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患者有肾损害表现。
(三)流⾏病学:在我国流⾏性出⾎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有野栖的⿊线姬⿏、以家栖为主的褐家⿏和⼤⽩⿏。
病⼈早期的⾎液和尿中含有病毒,虽然个别有病例接触后感染本病,但病⼈不是主要传染源。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治分析王海艳发表时间:2016-06-13T10:58:02.0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作者:王海艳[导读] 23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流行性出血热表现复杂、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尽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王海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安医院 157000【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
方法:我科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23例,采取综合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3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流行性出血热表现复杂、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尽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又被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它是由汉坦病毒引发的一种流行性疾病[1]。
EHF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损伤,加之本病毒的多嗜性[2],可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主要临床表现有出血、发热、休克和肾功能损害等,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有并发症及不典型病例出现。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6~65岁,平均45.5岁;病情:轻症11例、中症10例、重症2例、危重症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流行性出血热传染病诊断标准。
1.2 临床诊断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发热、畏寒症状,在发病1~2d体温就可能达到39~40℃;⑵表现出腰痛、严重头痛、眼眶痛或腹痛的症状,体温下降后此类症状不会因此而减轻,甚至加重,与其他热性病不同。
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咽部、软腭、双腋下出现细小出血点和(或)球结膜水肿、充血;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嗜睡、谵语等症状;⑷实验室相关检查:血常规血小板数低于正常值,白细胞数升高。
一起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调查和处置作者:代建新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9年第14期[摘要] 目的了解辉南县一起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调查和处置情况,为今后该县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提供经验。
方法对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开展校园灭鼠前后鼠密度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发热39.4℃,有脸红,结膜充血,腹痛,腹泻并伴有呕吐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3.1×109/L,血小板减少为10×109/L。
患者双份血清检验IgG、IgM抗体阳性。
灭鼠前鼠密度为7.22%,灭鼠后鼠密度1.5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该例流行性出血热为散发病例,应与该校环境卫生差、鼠密度高有关;食用或接触被鼠污染的食品或物品所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应对学生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疫点鼠密度监测,进一步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鼠密度;调查;处置[中图分类号] R51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b)-0174-02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动物源性,其是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泄物而感染,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是鼠[1]。
其发病机制是病毒直接作用和免疫复合物损害,以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为主要病理基础,由于血浆外渗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血压下降,肾小球率过滤减少和少尿,肾功能衰竭[2]。
辉南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于长白山脉与松辽平原交会处,是流行性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
近年来从辉南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监测资料显示,2009—2017年辉南县流行性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为4.31/10万,是辉南县重点监控的病媒相关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极为重要。
2018年11月27日,辉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辉南县人民医院疫情报告,该县辉南一中发生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辉南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达现场进行个案调查、流行病学调查。
某县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总结_季度性工作总结一、工作概况某县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速度快、病情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某县卫生部门每季度都会开展相关的预防工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排查疫情、消灭病源,确保了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内容1. 加强宣传教育在本季度,卫生部门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普及了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知识和防治方法。
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强了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宣传报道,提高了居民对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的重视和认识。
2. 排查疫情卫生部门建立了健全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收集、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信息,确保了疫情上报和发布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重点排查,及时发现感染者,阻断病源的传播链。
3. 消灭病源结合实际情况,加大了对病媒生物的防治力度,全面清除蚊蝇孳生地,消灭病媒生物,切断传播途径。
并对家庭和公共场所进行了全面的卫生清理,确保了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三、工作成效在本季度的工作中,通过各项措施的有力落实,有效预防和控制了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实现了下降,为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存在问题在本季度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宣传教育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群众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和防治意识不够强。
疫情排查和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漏报漏查的情况。
病源的消灭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全面彻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防护意识。
健全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提前预警,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加强对病媒生物的防治工作,确保有效消灭病源,切实减少传播风险。
六、结语通过本季度的工作总结,我们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2005-2016年宁夏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李涛;孙伟;龚瑞;马莹;黎晞;马岳;高洁【摘要】目的对2005-2016年宁夏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开展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6年宁夏流行出血热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6年宁夏共报告22例流行性出血热,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03/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占50.00%),男性高发,农民为主(63.64%),秋冬季为流行高峰(占90.91%),病例主要分布于固原市泾源县和隆德县(共占50%),外省医疗机构报告占54.54%.结论目前宁夏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处于低流行期平稳态势,自然疫源地呈扩大倾向,秋冬季高发.今后需加强疾病监测,提高对该疾病早期识别诊断水平.【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0)010【总页数】2页(P1220-1221)【关键词】宁夏;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作者】李涛;孙伟;龚瑞;马莹;黎晞;马岳;高洁【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银川 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8流行性出血热,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宁夏于1980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此后被纳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重要监测病种之一开展常规监测。
本研究对宁夏2005-2016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男,27岁,农民。
因发热、头痛、腰痛、口鼻出血5天入院。
20天前参加秋收(当地鼠害比较严重),5天前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尤以肾区疼痛为甚。
血压97/60mmHg,体温38.8℃。
面色潮红,呈醉酒貌。
睑结膜及咽部、颊黏膜充血、水肿并点状出血。
全身皮肤散在淤点、瘀斑,肾区叩痛。
实验室检查:WBC 20X109/L,N:0.85,核左移,RBC 600X1012/L,Hb:7g/dl。
尿蛋白:+++,RBC:10/HP,可见各种管型。
入院后抢救无效,终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
尸检:全身皮肤及黏膜散在瘀点及瘀斑,睑结膜充血、出血,口鼻有血性分泌物。
肺表面血管扩张充血并可见点状出血,右心房出血,肾脏体积增大,苍白、水肿,并可见点状出血。
镜检:脑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可见小灶状坏死。
肺组织明显水肿,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区域可见出血,肺泡腔内可见少量粉状液体。
心肌细胞水肿并可见小灶性坏死,间质充血、水肿并出血。
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间质极度水肿、充血并出血,部分肾小管变性坏死,管腔内可见各种管型,肾盂及肾盏可见大片出血。
分析题: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尸体解剖资料,作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根据病理变化,解释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
3、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什么?参考答案:1、流行性出血热:休克、肾功能衰竭、出血、发热。
依据:病史;发热、头痛、腰痛、口鼻出血、全身酸痛;面色潮红,呈醉酒貌;多处出血(包括右心房出血);低血压;实验室检查,尸检结果所见。
2、全身性小血管损害→多处出血、发红;出血→休克→循环衰竭;肾充血出血→肾区痛、肾功能障碍;肺充血出血→呼吸衰竭;心脏弥漫性出血→心功能不全;病毒侵入血流→发热。
3、全身性小血管损害。
血管心脏、肾、垂体及其他脏器受累。
山东省某县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分析
刘士学;孟令娟
【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
【年(卷),期】1998(14)1
【摘要】为了解某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病趋势和流行规律,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回顾了该县1984~1995年的出血热疫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 1.1疫情资料来源于该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室1984~1995年的疫情统计资料。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流行病学
【作者】刘士学;孟令娟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谷县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8
【相关文献】
1.四十五例流行性出血热(EHF)误诊分析 [J], 蔺显琼
2.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J], 王春玲
3.山东省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分型及病毒抗原分析的研究 [J], 王育尧;孙茂倬;丁桂芬;盛美林;王连生;吕健
4.流行性出血热(EHF)监测分析 [J], 侯通
5.山东省邹平县1983~2001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J], 王在敏;董春红;张守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率调查报告
张宁霞;段蓬勃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8(12)17
【摘要】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许多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往往以某一脏器症状或体征为首发表现,因而极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
为了弄清我县流行性出血热误诊情况,我们对我县近3年流行性出血热误诊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总页数】1页(P546)
【作者】张宁霞;段蓬勃
【作者单位】武功县中医医院,陕西,武功,712200;武功县中医医院,陕西,武
功,71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杭锦旗吉尔格朗图镇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家鼠种群组成及主要鼠种季节消长调查报告
2.流行性出血热死亡1例调查报告
3.“50%误诊率”事件持续发酵医方是误诊还是存在过错成争议不能将“误诊率”当成推脱责任的借口
4.就黄论黄黄疸性肝炎横向联系流行性出血热——1例儿童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教训
5.莱阳市1994-2003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与灭鼠效果关系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王建斌;乔文福;于汉朝【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年(卷),期】1994(000)001【摘要】某破冰船发生一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发病24人,临床表现较特殊,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24例中,均有发热,头痛23例;腰痛12例,眼眶痛15例,恶心21例,纳差19例,面部呈红13例,出血点3例,肾区叩痛7例。
患者体温均在38℃以上,其中20例超过39℃,热程2~8天。
1.2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
出现异常白细胞l0例(41.7%)。
BPC<100×10~9/L12例(50%)。
尿蛋白(+)1例、(++)4例、1例。
ALT增高19例(79.1%),其中18例在200U以下,TTT增高4例(17.4%)。
HBsAg均阴性。
HAV-IgM抗【总页数】2页(P64-65)【作者】王建斌;乔文福;于汉朝【作者单位】[1]408医院;[2]408医院秦皇岛市 266001;[3]秦皇岛市 26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8【相关文献】1.哈铁十三局驻林口工程队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调查报告 [J], 郑孟君;叶蕊;张来福;郎景森2.警惕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和局部性暴发 [J], 王丽珍;王向东3.一起流行性出血热家庭内暴发的调查报告 [J], 颜保平;邢增林4.一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的调查报告 [J], 黄占起;姜兰;董梦晓5.一起舰船上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性流行的调查报告 [J], 张金柱;林九慧;白志诚;梁金树;罗培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调查与分析
王丽苹;刘延霞;陈雅君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1999(000)010
【摘要】1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1989~1998年的出血热患者共142例,其中男118例,女28例,平均年龄在35岁,农民占80%。
根据调查的资料.采取曲线图和表格的方式,统计和分折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规律。
【总页数】1页(P58)
【作者】王丽苹;刘延霞;陈雅君
【作者单位】不详;延寿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8
【相关文献】
1.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研究 [J], 张国英
2.灌云县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J], 陈守娟;严春华
3.2005年~2015年湘潭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J], 粟晓玲
4.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观察 [J], 富晓丽
5.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与预防控制措施 [J], 肖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行性出血热54例病例分析
付宝才;安惠娟;林娟
【期刊名称】《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4(031)005
【摘要】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以全身小血管广泛损害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的疾病,笔者通过对54例患者的观察发现,其高血压症状不仅常见于病程的少尿期,而且在多尿期及多尿期以后病程中也不少见,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不同程度存在着可使肾素水平升高的因素,而肾素水平的增加导致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
【总页数】1页(P320)
【作者】付宝才;安惠娟;林娟
【作者单位】264000,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64000,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64000,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8
【相关文献】
1.流行性出血热误诊病例分析 [J], 郭健;孙计田
2.流行性出血热合并高血压病例分析 [J], 赵悦
3.流行性出血热18例死亡病例分析 [J], 何颖;邹立津;杨丽霞;程娜;张伦理
4.153例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病例分析 [J], 王清菊;徐向田
5.流行性出血热20例死亡病例分析 [J], 夏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定边县发现一例流行性出
血热调查报告
2013年8月24日16点西安交大第二医院网络直报1例流行性出血热,我们立即对病人进行电话流调,家属述:病人14日下午感到乏力、发烧、眼睛胀; 15日早晨头痛、恶心、全身乏力到私人诊所按照“感冒”治疗;16日到定边县医院就诊,高烧39℃以上、全身乏力、头剧痛、皮肤潮红、恶心、食欲不振(3天无就餐)、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并伴有黄疸、几天无尿,县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肝炎。
18日病情加重西安三家医院不接收后到西安交大第二医院救治,一度下过病危通知书;23日17点临床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27日病情好转。
随后我们对患者发病场所(集镇大彭修理厂)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患者:仇圣敏,男,34岁,定边县定边镇集镇大彭修理厂工人,厂内有9名工人,其中有1名与患者同住,但至现在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据修理厂负责人述患者有外出史,一个月前去过延安吴起(农村山里)2天 (但患者述是在端午节去的),一周前(8月8、9号)去过银川影视城。
患者吃住在修理厂,无家族史、无疫苗接种史、无老鼠、昆虫叮咬史,无饮生水史。
2、环境:修理厂处在定边镇与贺圈镇(集镇)城乡结合部,周围环境差,十几米处有草堆,四十米左右放置垃圾箱,院内堆有杂物,患者宿
舍堆满杂物,卫生较差,在可观察到地方没有发现鼠洞和排泄物,但房间内平时有老鼠;查看厨房尤其是粮食区和熟食区也没有发现鼠洞和排泄物,水源来自井水(自己打的井,封闭)。
二、疫情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不能肯定是输入性病例,介于本病属本地罕见病,临床极易误诊耽误病情造成病人死亡(若病人继续按县医院诊断急性黄疸肝炎治疗,现极可能已死亡),若非输入性病例,则极可能造成疫情继续扩散(此病潜伏期4-46天),遂建议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同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三、预防
要预防控制本病的流行,主要是降低鼠类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和作好个人防护。
1、疫情监测
做好鼠密度、鼠带毒率、易感人群监测工作。
2、灭鼠防鼠:是当前预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
在大力开展灭鼠的同时,还应作好防鼠工作,主要措施是:搞好室内外卫生,保管好粮食、食品,防止鼠类污染;秋收季节提倡快收、快打、快运、快藏。
避免谷物在田野和谷场长期堆放,以减少鼠类栖息污染的机会;野外住宿场所应搭简易棚舍,睡高铺或半高铺,必要时可挖防鼠沟。
3、灭螨防螨:应用有机磷等有效药物灭螨。
要保持居住场所通风、干燥、清洁卫生,减少螨类孳生,避免螨类叮咬。
4、健康教育:开展出血热防病知识的宣传,增强群众防病和参与防治的意识。
(1)、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对捕打或毒死的鼠应深埋或烧掉。
(2)、在野外作业时,要穿上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不要坐卧草地或草堆,尽量防止鼠体外寄生虫爬到身上;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油,有防螨的作用。
(3)、注意饮食卫生,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或餐具,要经过彻底消毒后,方可食用。
(4)、在劳动时,要防止皮肤破损,如有破伤,应即刻进行处理。
5、医疗机构:及时组织开展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鉴别诊断、疫情报告等专业知识。
密切关注出现高热不退,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颈红、上胸部红”等症状病例,提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水平及做好鉴别诊断,做到三早“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
6、预防接种: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
定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