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合理膳食
- 格式:pptx
- 大小:848.36 KB
- 文档页数:8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符合我国国情的膳食指南;2、能说出合理膳食的原则,获得有关人体营养成学方面的知识3.了解本地食品的安全状况,关注食品安全;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能力培养:1、通过“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习怎样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学习探究实验中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4、了解食品安全的调查过程,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合理膳食的意义;评价自身营养状况的方法;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体验调查研究的过程;尝试设计营养结构较为合理的食膳。
2.难点1、关注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2、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学习内容及方法1.调查显示学生中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2.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的饮食习惯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现象,根据查找的资料分析其危害,认同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 3.指导阅读“膳食平衡宝塔”,探讨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 4.介绍“营养师”这一职业。
小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完善课前为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午餐食谱,推举交流,评出优秀作品。
5、结合课文插图分析食物中毒的种类和预防措施;6、根据“资料分析”指导学生阅读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回答相关问题,学会购买安全食品;7、小结;完成思考题。
四、学习疑问:1.怎样才能使自己吃得更好,身体更棒呢?2.要做到合理膳食,首先要了解自身的营养状况,如何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呢?3.查找自己在饮食结构和习惯上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更好的建议。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是七年级下册的开篇章,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内容涵盖了人体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本章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描述消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运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消化与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识,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包括《食物》《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和《食品安全》4节,共需6个课时。
首先,以学生常吃的食物为主线,探究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营养成分各有什么功能,某种营养素缺乏可引发哪些功能障碍,注意一日三餐科学、合理膳食等;然后,讲述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和产物,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在体内的转化,注意食品安全等内容。
这样编排,既符合知识体系的需要,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章内容与后面的循环、呼吸、泌尿等新陈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本章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对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比较熟悉,能够列举各种营养成分,并说明部分食物的来源,但是对各营养成分的作用缺少科学的认知,需适当探究及有效引导。
消化概念较抽象,学生缺乏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本章中有较多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已有经历: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是学生每日的重要生命活动,本章内容知识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能够从生物学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能综合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实验。
食物第1课时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课时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资料分析,明确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通过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维生素C和淀粉的含量。
3.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4.在对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食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食物中六大营养素的成分和功能。
学习难点:有机物中含有能量;无机盐、维生素缺乏症的名称及症状。
课时活动设计通过多媒体展示美食图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春节刚刚过去,我们假期都吃到了很多美食,那么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能起什么作用呢?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搜集到的食品包装袋整理好,仔细阅读上面的说明,找到营养成分表,将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填写到课本P3“探究竟·调查”的表格中。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下自主调查,总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学生印象深刻。
汇总学生收集的信息可知: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阅读课本正文,了解不同营养成分的作用,明确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
组织学生课前准备,课上表演课堂剧《营养素争功》等活动进一步理解营养成分的作用;通过“争当小医生”等活动理解维生素的作用和缺乏症。
设计意图:食物中的六大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学生课前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了解六大营养成分的主要功能,并根据这些知识编写课堂剧《营养素争功》。
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写剧本—制作道具—排练表演”的过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作及制作道具和表演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争当小医生”等活动可加深学生对维生素的缺乏症的理解,将知识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知识记忆。
1.3 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北京某单位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组织北京市中小学生参加“浓浓红色植物情”作品征集活动,同学们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搜集了红军过草地时常吃野菜的故事。
下列关于野菜叙述错误的是()A.野菜可以随意挖取食用,不存在中毒的可能B.野菜种类丰富,可作为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保护C.野菜不能代替普通蔬菜,应根据个人体质按需食用D.部分野菜具有栽培蔬菜无可比拟的营养价值、药用功效和保健功能等2.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合理的营养膳食是保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下列哪一项违背合理饮食的原则()A.食物多样,不挑食,不偏食B.谷类为主,适量吃鱼、禽、蛋、瘦肉C.少吃肥肉和荤油,膳食要清淡少盐D.用高糖饮料或碳酸型饮料代替饮用水3.浪费食物可耻,“光盘”行为光荣,同时食品安全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或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把吃不完的饭菜加热后放入冰箱内B.把吃剩有异味的饭菜喂鸡C.合理安排食物避免不必要的浪费D.打包回的食物不可以直接食用4.如图所示为市售的塑料杯装酸奶简图,从外观看,哪个最可能是变质的()A.B.C.D.5.下列四位顾客在自助餐厅选取的早餐食物中,营养搭配比较合理的是()A.花卷、玉米粥、煎小黄鱼B.油条、豆汁、煮鸡蛋C.馒头、大米粥、清炒油菜D.热牛奶、面包片、水果拼盘6.“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放心食用标有“QS”标志的食品B.打开包装的牛奶、饮料要及时食用C.发霉的面包去掉发霉部分后可以食用D.生豆角要烹制熟透后再食用7.母亲节那天,小李同学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馒头、油焖大虾、麻辣小龙虾,为使这份食谱中营养更加均衡,需增加下列食物中的()A.牛奶B.肉末粉条C.海米油菜D.紫菜蛋花汤8.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蔬菜和水果要洗净或去皮后才食用B.食品只要不发霉或不变味都可以食用C.我国食品市场准入标识的符号是“Qs”D.发芽的马铃薯不能食用9.在青春期,饮食上应该注意()A.多补充脂肪B.多补充维生素C.多补充糖类D.营养,全面合理10.某食堂的师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这一食谱营养不够均衡,你认为加上下列哪种食物后这份食谱就会变得更为合理?()A.鲫鱼汤B.炒鸡蛋C.炒青菜D.红烧牛肉二.填空题(共2小题)11.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常常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