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之间〉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家-祖孙之间》教案第一章:家庭关系的理解1.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家庭关系的种类,理解祖孙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关系的种类,重点讲解祖孙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员参与讨论。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员的课堂参与和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习效果。
第二章:祖孙之间的沟通2.1 教学目标:让学员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祖孙之间的沟通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沟通的基本原理,讲解如何与祖孙进行有效沟通。
2.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祖孙的沟通场景。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员的角色扮演和沟通技巧测试评估学习效果。
第三章:祖孙之间的教育3.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祖孙之间的教育方式,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祖孙之间的教育方式,讲解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让学员分析案例,提出教育策略。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员的案例分析和教育策略报告评估学习效果。
第四章:家庭冲突的解决4.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家庭冲突的产生原因,掌握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冲突的产生原因,讲解如何解决家庭冲突。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员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冲突的策略。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员的小组讨论和冲突解决策略报告评估学习效果。
第五章:家庭和谐的营造5.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如何营造家庭和谐的氛围,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5.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和谐的定义,讲解如何营造家庭和谐的氛围。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员分组讨论,提出营造家庭和谐的具体措施。
5.4 教学评估:通过学员的小组讨论和家庭和谐计划报告评估学习效果。
第六章:祖孙之间的情感交流6.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祖孙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掌握促进情感交流的方法。
6.2 教学内容:介绍祖孙之间情感交流的意义,讲解如何增进祖孙之间的情感。
祖孙之间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家族小说的基本概貌。
2、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选文的解读,理解高老太爷与子孙之间的疏离。
教学难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
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三、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9.《家》-《祖孙之间》一学习目标1 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 把握小说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3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欣赏小说的美。
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关键在于掌握方法)2、把握小说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三走近作者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字芾甘(fèi,取自“蔽芾甘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出版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
他生前凝聚毕生的激情与智慧,写下了《爱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萌芽》《寒夜》《随想录》《死去的阳光》《新生》《砂丁》……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
(扩展链接: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四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初步了解《家》的主要人物关系。
(试着列出主要人物关系网)2.查资料了解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
3.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第一部分(第1-7段):第二部分(第8-20段):第三部分(第21-26段):五精段品读,合作探究1、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高老太爷的?2、请画出表现神情的语句和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仔细品味人物性格。
3、高老太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觉慧的?5、请画出表现神情的语句和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仔细品味人物性格。
6、觉慧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7、节选中作者对觉新形象着墨不多,那么觉新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呢?8、高老太爷与觉慧祖孙之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祖孙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消除呢?9、虚弱的高老太爷代表着专制的权威,具有怎样的意义?(课本P62思考一)六创新探究题目:作为现代家族小说的代表,《家》从《红楼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你能从主题、人物刻画和语言等方面做哪些比较吗?七课后扩展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属于你的“家族记忆”。
家祖孙之间好教案第一章:亲情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家庭价值观和家庭责任感。
提高学生与家人沟通和相处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亲情的定义和特点家庭的重要性家庭责任感的培养与家人有效沟通的技巧1.3 教学活动观看家庭亲情的故事视频,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角色扮演,模拟与家人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第二章:祖孙关系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孙关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尊老爱幼意识。
提高学生与祖父母相处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祖孙关系的特点和意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与祖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2.3 教学活动观看祖孙相处的故事视频,引发学生对祖孙关系的思考。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尊老爱幼的理解和感受。
角色扮演,模拟与祖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第三章:家庭传统与祖孙情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传统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家庭归属感。
提高学生传承家庭传统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家庭传统的定义和意义家庭传统的传承方式祖孙情在家庭传统中的作用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传统和习俗,增进学生对家庭传统的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家庭传统,培养家庭归属感。
设计一个家庭传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提高传承家庭传统的意识。
第四章:孝道与祖孙情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道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尊老爱幼意识。
提高学生与祖父母相处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孝道的定义和意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孝道在祖孙关系中的作用4.3 教学活动观看关于孝道的故事视频,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尊老爱幼的理解和感受。
角色扮演,模拟与祖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第五章:快乐祖孙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与祖父母共度快乐时光。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提高学生与祖父母相处的能力。
《祖孙之间》教学实录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度的把握尤为重要,以《中国小说欣赏》为例,许多课文是长篇节选,学生对原著陌生,上课过程中是一味地补充补充再补充,课堂教学走入了“介绍背景,简述故事,主观臆测”的怪圈。
此次教学实属尝试,由文本探究引起阅读兴趣,在合理作业的带动下激起对节选之外小说部分的探究欲望,继而知人论世,品评全篇。
本实录仅为第一课时,紧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课文里的重要词句,深入人物(或作者)的内心世界,把握其精神状态,从而深刻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
导语设计:师:初中时大家学过莫怀戚的一篇散文《散步》,文中我、妻子、母亲和儿子就散步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产生了分歧,文章的末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这个世界。
”慈祥的祖母、孝顺的儿子、温婉的儿媳、可爱的孙子,以亲情为纽带创设的和谐家庭确实是整个世界。
而节选自巴金《激流三部曲?家》第九章的《祖孙之间》又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家族关系呢。
自读思考:师:浏览课文,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在觉慧看来祖孙俩的关系?生:课文中有这样一句“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
” 在觉慧看来祖孙俩像敌人。
师:敌人(板书),觉慧用“敌人”概括自己和爷爷的关系,祖孙俩怎么会是敌人呢,觉慧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生:爷爷管他。
师:可以再具体一些。
生:不许觉慧参加学生联合会,不许他散发传单、抵制日货,甚至命令觉新“不要放他出去”。
整体感知:师:是的,本文就是爷爷在卧室管教孙子,可爷爷训孙子几句至于发展成敌人关系吗?爷爷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觉慧有这样的感觉?生:明明是爷爷找来孙子的,可是爷爷却“露出惊讶的眼光”;生:“祖父的声音又干燥,又严厉”,爷爷的眼光也是严厉的,而且“射在他的脸上”,感觉很凶。
第8课《家》——祖孙之间家,给人的第一记忆应该是温暖,是明亮,是安心。
而他们的家却是静寂、压抑、寒冷,“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
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
因为这是一个传统的腐朽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
“激流在永远动荡着,这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
”封建大家族的落败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潮流浩浩汤汤,卷裹他们掀起浪花划下最后寂寥的一抹。
生活是如此艰难,但是又有着高觉慧、高觉民、琴他们这些新青年的抗争而不失希望,过去的苦难总会教给我们一些什么。
负重前行的他们敢于反抗压迫,让封建大家庭加速了灭亡。
正是有了这群进步青年,国家才有希望,才能富强、进步。
巴金妙喻茶水说人生1933年,巴金在上海任《文学季刊》的编委。
那年初秋的一天,巴金坐在院子里的一棵树下喝茶,这时来了五六个大学生,他们来向巴金请教文学知识。
巴金从屋内搬出桌椅,又给学生们倒好茶,让学生们坐下一边喝茶一边聊。
没多久,有个学生手舞足蹈地讲到激情处,不小心碰倒了杯子,杯子翻落在地,滚烫的茶水也溅起老高,学生们一惊,都本能地跳离了椅子,结果有一张椅子翻倒了,撞翻了放在水池沿上的一只小鱼缸……巴金连忙站起来打扫卫生,学生也帮着收拾,摆好桌椅后,学生们都抱歉地要告辞,巴金纳闷地问:“你们不和我聊文学了?”他一边说着一边重新给学生们倒好茶。
在巴金的再三挽留下,学生们只好又坐了下来。
这时,树上一片叶子落了下来,说来也巧,这片树叶刚好落进了巴金的茶杯里,巴金想了想,不如就借机对学生们说一些人生道理。
他问学生们:“树叶肯定会有落的时候,这是非常正常的,比如这片树叶,只是巧在刚好落在了我的杯里,而我是不是就因此不喝茶呢?”“当然不是。
你可以换个杯子重新泡一杯茶呀!”学生们说。
“对!树叶落进茶水里,我只需要重新泡一杯,依旧可以继续喝茶,同样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小心的时候,而你们刚好是在聊文学的时候出了点小粗心罢了,难道这就可以影响我们谈文学了吗?收拾收拾,一样可以继续。
《家·祖孙之间》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祖孙之间》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的第五单元。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两篇小说(另有陈忠实《白鹿原·家族的学堂》)。
这两篇小说都属于家族小说,主要讲述家族兴衰的故事,反映一个特定时代中几代人的关系,从他们各自的活动中认识他们所选择的命运。
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民族发展的历史,增进对家族题材小说的了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鉴赏小说的能力。
但对家族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缺乏切实的感受,对封建大家庭更缺乏了解。
鉴于此,课前我发了本课的导学案,介绍巴金生平及作品《家》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及反映的时代背景,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并在导学案上预设了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的基础上,通过人物评论,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在充分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的基础上,通过人物评论,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
通过人物评论,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批判以高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歌颂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评论,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5、教学策略和方法(1)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法。
2、分析点拨法。
3、合作探究法。
(2)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鉴于此,课前我下发了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祖孙之间的教学设计主要关注于传递价值观、传统文化、亲子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更加注重情感的培养和人际交往的建立。
以下是一个针对祖孙教育的教学设计,旨在促进祖孙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加强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一、教学目标1. 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祖孙间的情感亲近和家庭意识。
2. 增强祖孙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沟通能力。
3. 提高祖孙间的共同合作和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教育: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观、道德准则等,包括经典故事、儒家思想、礼仪文化等。
2. 亲子关系培养:讨论家庭关系、亲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和冲突。
3. 沟通与表达:培养祖孙之间的良好沟通和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情感沟通、非语言交流等。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祖孙角色扮演的方式,让祖孙们亲身体验不同情景下的亲子关系和沟通问题,并共同解决。
2.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让祖孙们在游戏中学习互相合作、互相理解和培养关系。
3. 经典故事讲解:选取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祖孙们从中学习到一些道德和人生的智慧。
4. 亲子互动:组织祖孙间的亲子活动,如一起做饭、做手工、郊游等,通过互动的方式增进感情,培养彼此的亲密关系。
四、教学流程安排1. 导入:通过介绍祖孙关系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祖孙们对教学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以小组形式讲解传统文化、亲子关系和沟通与表达等相关知识,加深祖孙们的理解和认识。
3. 情景模拟:根据不同情景设计角色扮演的活动,让祖孙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家庭关系和沟通的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4. 游戏互动:组织亲子游戏或活动,培养祖孙们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5. 经典故事讲解:选择一到两个经典故事,通过讲解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祖孙们从故事中学习道德和人生智慧。
6. 亲子互动: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一起制作美食、手工、参观博物馆等,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品读文本,理解小说冲突的典型意义。
2、分析背景,感受家族小说的文化母题。
3、探讨方法,总结小说文本的解读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学习
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了这组图片,大家想到了什么?
对,这是一组深宅大院的景象,高耸的院墙,威严的狮子,一看就是一个古老的家族,或许在这扇庄严的大门背后隐藏着很多精彩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家族题材的小说——祖孙之间作者:巴金(板书)
二、研读课文,剖析文本焦点
巴金先生大家学习过他的作品吗?
学过,那大家对他应该很熟悉了,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位同学介绍得很详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节选自巴金先生长篇小说《家》,同学们读过吗?
有同学读过,那我想听听同学们读过后的印象。
也还有同学没读,在这儿,我们还是有必要先看一下《家》的故事梗概。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正是讲述了其中的哪一个情节,你看故事梗概只简单一句话,苍白不生动,小说却生动形象地写了这么多,还是小说吸引人,是吧?那么课文最吸引你的一个地方是什么呢?
祖孙二人这间的冲突。
那大家为什么会被吸引住呢,我猜,这可能是因为小说中的冲突是发生在家庭里,而且是发生在祖孙二人身上,是课文中的焦点,是不是?
那就的确很值得研究了,我们就来研究一番(板书:剖析文本焦点)。
大家看过课文,这祖孙二人的冲突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呢?
觉慧参加学生运动。
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中的片段。
祖孙二人之间的直接的冲突主要从哪一段开始。
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既然是冲突,那两人之间一定有所表现,课文中哪些语言表现了这场冲突呢?
祖父:惊讶,不认识;不高兴;声音又干燥,又严厉;冷笑、骂;咳嗽、喘着气。
觉慧:撒谎;答应;和平分辩;不好发作,不说话、暗暗地咬嘴唇。
大家从这组词语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冲突在逐步地升级。
最后升级到什么地步呢?
祖父:让觉新看管觉慧;
觉慧:
赏读语段:
觉慧把他的坚定地眼光盯在祖父的身上。
他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
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
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
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
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
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似乎有许多东西沉重地压在他的年轻的肩上。
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切表示反抗。
通过这一段的赏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祖孙二人之间的冲突可不是一般的冲突了,而是一种激烈的、对立的,无法调和地矛盾冲突。
三、整合资源,把握小说主题
那我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你看这祖孙二人之间应该是感情很的啊?你看,高老太爷也还怕觉慧出去丢命的啊,这不是关心嘛,为什么这两个人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呢?哪位同学给我解释,想不出来,可以讨论一下。
这是一场新与旧之间的冲突。
同学回答,教师鼓励:你真不错,这已经超越课文的语言了,已经上升到小说的主题了。
请坐下。
谁代表了新,谁代表了旧?
这已经超越了人的情感了,变成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了,是不是?
语段欣赏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了,高老爷代表了守旧的一方,那这一段中还有一句话,他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旧的东西呢?
大家思考一下。
可能这个问题太大了。
我给大家两个讨论题:
请看大屏幕:
1、如何看待高老太爷的形象?
2、高老太爷为什么反对觉慧参加学生运动?
总结出两点:1、高老太爷竭力维护家长的权威;2、竭力维护旧家族既有的秩序和稳定,其中包括礼教制度。
代表守旧的高老太爷是竭力维护家长的权威、竭力维护旧家族既有的秩序和稳定,那么代表新生力量的觉慧呢?我们在课文里能看出他的成长过程吗?
由惶恐——坚定反抗——再到离家出走(补充学案材料二)
四:拓展学习,感受文化母题
学到这儿,我们大家对课文的理解是不是很深了。
请再看学案资料三。
这也是一篇有关家族制度方面的文字。
和巴金的小说相比,大家更喜欢读哪一篇?
喜欢小说,这很正常,抽象化的论述总是不如形象化的小说语言生动。
但是我却同样喜欢读这样的文字,因为他能从一个高度引领我们去更好的解读课文。
所以这样的文字大家也必要去读。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试验一下,结合黑板上总结出来的两点,你能从为篇文字中找出相关的论述吗?
大家悟性真高,其实在我们平常的文学及影视作品中,以家族生活为题材,表达这种主题的非常多,大家能列举出一些吗?
冲突一般是这类小说的焦点。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们紧紧抓住课文的焦点——冲突来进行探讨,我们力求抓住冲突这把钥匙,打开家的大门。
时代发展到今天,巴金笔下那种封建大家族早已成为历史,但在意识形态中的新旧思想的冲突,今天还依然存在,作为今天上课的结束,我布置一个写作思考题:新与旧永远是一对运动变化的矛盾结合体,联系现实,请你思考,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新”与“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