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论20世纪西方音乐及其发展20世纪初,浪漫主义音乐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由此西方音乐大转折,跨步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音乐时代。
20世纪的西方音乐,与传统音乐体系迥然不同,不仅有所突破,还对固若金汤的作曲技法有所创新,审美视角、表情风格和作曲理念由此焕然一新。
一、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的初步认识以20世纪为分界线,之前的音乐特色更多的表现人民的愿望、生活色彩、思想感情、艺术手法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作曲技法与创新上也无突破,比如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作曲技法遵循的是理性为先,稳重而严肃、严谨和谐、曲风淳朴;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曲技法在很多时候还保留和继承着古典主义音乐的手法,注重来自民间的曲风素材并加以升华,但在整体上还是没有挣脱结构严谨的束缚。
然而,随着20世纪的到来,音乐在形成各种流派的同时,出现了形式各样的音乐语言和风格。
作曲家们也百花齐放,为自己的独树一帜和新异技法而废寝忘食。
1909年8月是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随着勋伯格的第一首无调性作品《钢琴曲三首》创作定音,音乐正式迈入一个崭新的辉煌时代。
人们的耳朵也随之享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音乐洗礼。
一个世纪的时间让人们应接不暇的是各种各样奇特怪异的音响、技法、谱式、观点、理论与创新想法。
比如说电子音乐、表现主义音乐、计算机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偶然音乐、序列音乐等。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让人惊异的新事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过去几百年音乐发展的必然走势。
经历每一个音乐巅峰时,总会适时出现新的音乐模式将其取代并把音乐发展延续下去。
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过渡,然后发展到了浪漫主义时期,继而在浪漫主义的后期阶段当时固有的音乐形式、语言和风格都发展到了顶峰。
此时出现的音乐作品如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与德彪西模糊的调性,它们让当时的音乐创作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音响的效果更加丰满并复杂化,调性此时也面临着土崩瓦解。
这些就成为了新音乐即将诞生的明显预兆。
二、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的两次高潮不断标新立异的20世纪音乐发展中,经历过两次巅峰期。
音乐现代发展历程
音乐现代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到来,音乐创作和表演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音乐的现代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音乐,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们开始对传统音乐的形式和结构进行挑战。
他们采用了新的和声、节奏和结构技巧,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束缚,为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中期的前卫音乐,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们更加大胆地推动了音乐的创新。
他们引入了电子音乐、序列音乐和声音合成等新技术,打破了传统乐器的限制,创造出了全新的音乐语言。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末的后现代音乐,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们开始思考音乐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他们关注音乐中的语言、符号和意义,探索了更加多元和包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音乐的现代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数字音乐技术的出现使得音乐的制作和传播更加方便和广泛。
音乐的跨文化交流和融合也成为了当今世界音乐发展的主要趋势。
总而言之,音乐的现代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对传统形式的挑战到探索新的音乐语言和技术的阶段。
音乐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过程
中,不仅仅表达了作曲家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音乐的现代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
20世纪上半叶巨变的西方音乐20世纪音乐较于19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打破了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和风格一统天下的格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音乐语言和风格,有的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究其原因:一方面从音乐本身来看,浪漫主义到了后期,他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理查-斯特劳斯的乐队织体,德彪西印象主义作品中的模糊调性,斯克里亚宾作品中的“神秘和弦”,特别是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等这些都使音响更丰富、更复杂了,有了更多的不协和的因素,调性趋于瓦解,这些预示了新的音乐语言的和风格的产生。
为此新音乐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
德彪西:交响三折《夜曲》交响三折《夜曲》-《云》:这里是天空呆滞的形象,那里带有缓慢而伤感地移动和消融的云层,它们边移动边温柔地融化为白茫茫的一片。
交响三折《夜曲》-《节日》——这是运动,是在突然迸射出阵阵闪光的气氛下的舞蹈节奏,这里还有一只队列(耀眼夺目的幻象形的影像)的穿插,这队列穿过节日场面与它交融在一起,但是背景始终保持不变。
交响三折《夜曲》-《海妖》:这是大海及其无限多样的节奏,在被月光染成银色的波浪中,产生、散发和向远方传送着海妖的笑声和神秘的歌唱。
另一方面,究其社会外部原因看,20世纪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法西斯统治等,社会动荡、矛盾加剧,引起了社会的心理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主义充分发展,创作上不顾公众反应和社会效果的倾向变得普遍起来。
斯特拉文斯基一般说来,20世纪新音乐发展经历两次高潮。
10、20年代和50、60年代。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0、20年代20世纪初,当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继续盛行,瓦格纳、马勒和理夏德-斯特劳斯的影响还很大;法国出现了德彪西、拉威尔的印象主义音乐;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于1909年完成了第一首无调性钢琴作品,他的无调性管弦乐作品也进行了首演,韦伯恩的《六首管弦乐曲》也相继上演,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的上演,都被认为是20世纪初音乐界接二连三的几大“丑闻”。
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从与音乐,特别与作曲家直接有关的三个方面探讨认识20世纪西方社会历史:①社会动荡、矛盾加剧,引起社会心理发生变化,产生了更多的紧张,不安等情绪。
②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作曲家创新的心理要求加剧。
③个人主义充分发展,作曲家自我意识空前增长。
第一章民族主义音乐1.民族主义音乐或称民族乐派,19世纪,欧洲很多作曲家采用民间旋律和节奏,选用本民族历史或现实事件作为题材,进行创作。
继续与民族主义有关系的现代作曲家有:法雅【西班牙】尼尔森【丹麦】雅那切克【捷克】埃乃斯库【罗马尼亚】查维斯【墨西哥】弗拉基格罗夫【保加利亚】巴托克、柯达伊【匈牙利】沃安·威廉斯、霍尔斯特【英国】希纳斯特拉【阿根廷】维拉·洛勃斯【巴西】艾夫斯、科普兰、哈里斯、格什文【美国】席曼诺夫斯基、卢托斯拉夫斯基【波兰】世纪民族主义音乐与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相比,不同之处①19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与欧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有密切联系,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在内容的充实性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深度上比19世纪有所削弱。
a.巴托克,而英国只是力图在音乐文化上摆脱受统治的地位,寻求本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价值,这点在埃尔加、沃安·威廉斯等作曲家的创作中都有反映。
b.1945年以后,随着西方许多国家民族地位的确定,民族音乐风格逐渐衰退;但是在拉丁美洲、巴尔干和中东等地区,民族风格仍在发展。
②在处理民间音乐素材的原则和方法上,20世纪作曲家比较强调汲取民间音乐固有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
世纪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除外)往往按照传统的专业音乐方式处理民间音乐,迫使民间音乐“就范”。
世纪,最早区分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进行创作的是雅那切克,仅使用民间调式,成就最杰出的是巴托克。
③吸取了同时代其他现代音乐流派的创作经验和成果。
3.匈牙利a.多纳伊采用勃拉姆斯等人的音乐语言,创作中具有毫不含糊的德国风格。
他认为,音乐的民族性,只要在一首大型作品中有个别乐章带点民族味就够了,他不关心匈牙利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
西方音乐史话(二十六)——现代主义音乐在上期的文章中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后期,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现代主义音乐吧现代主义音乐20世纪音乐又称现代音乐,指19世纪末以来的整个20世纪的音乐。
在音乐领域,“modernist”这个术语一般指出现在20世纪初左右的音乐语言上的重要分离,在和声、旋律、音响效果和节奏方面的音乐观念里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理解的音乐语言。
现代主义音乐(或称“现代音乐”、“现代派音乐”modernist music)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非传统作曲技法,非功能和声体系作为理论支撑的,用新的作曲手法、音乐理论、音乐语言创作的音乐。
并非指20世纪创作的所有音乐作品。
特征1旋律上:传统音乐以流畅、起伏自然、有规律进行为基础,20 世纪音乐的旋律则常常是不流畅的,出现有棱角的大跳,有时没有句读,有时避开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因素,用其他音响方式代替旋律。
2 节奏、节拍上:节奏是传统音乐的骨架,而且组织严格;而现代音乐则是节奏自由多变,有的用复节奏,无节奏,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有的由演奏者自由安排节奏,还有的是“唯节奏”3 和声上:传统音乐以和谐为美,以三和弦为基础;而现代音乐则打破了这一概念,以音响感觉为依据,不存在传统音乐的和弦结构与功能进行,频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采用音团和板块型音群,甚至连和弦的概念也不复存在。
4 调式调性上:传统音乐以大小调为中心,而现代音乐则常常是无调式调性的音乐,有的自创音阶、音列,有的不在旋律范畴中运动,也就失去了调式调性的意义。
5 配器上:传统音乐将各组乐器优化组合,音色强调平衡;而现代音乐则强调个别乐器常用极端音区、噪音,突出打击乐,寻求新的声音色彩和发声器械。
20世纪是音乐多元风格并存的时期,不以全面概括,那些非传统手法的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等,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要素,是和传统音乐的彻底决裂,因此对这些音乐不能用传统概念来解释,只有通过音响逐步感受,认识它。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在历史上,从来也没有一个时期象二十世纪那样风云变幻。
两次大战改变了各国的边界和人们的思想方法,科学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把我们推向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未来。
在反时代精神的策动下,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刻、文学、戏剧和音乐,正在冲破着各种旧的形式,试图表现新的生活方式。
1.现代音乐的特点在每个国家,本世纪的作曲家们都在对音乐的诸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进行着实验。
本世纪杰出的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说过,他赞成这样一种音乐,在其中所有的主题都绝对不出现重复,而且每个小节都应当同前面所有的小节完全不同。
许多作曲家都对节奏进行着实验。
有的作曲家写出了既没有小节线,也根本没有节奏型的乐曲。
其他现代作曲家们正在制造另一种音乐,在这种音乐中,一个管弦乐队或合唱队的两个部分有完全独立的节奏。
这些现代派也许没有认识到:这种不同节奏的同时使用早在美国印第安人的音乐里就已经出现了。
作曲家们还在旋律上,即各音的横向安排上做出了同样令人惊讶的改变。
有些作曲家回到了古希腊人和早年教堂神父们的调式上去;有的作曲家从东方人的滑行音阶取得灵感,将“四分之一音”和比“四分之一音”更小的音程差别运用到了乐曲之中;有些人甚至发明了一架能弹出四分音而不是半音的钢琴。
虽然这种音乐并没有得到发展,但它的确有助于使音乐家们更注意半音阶音乐,即利用所有半音的音乐。
这种对半音的运用最著名的例子是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的十二音音阶。
在形成一个旋律时,十二音音阶(由钢琴上一个八度范围内所有的白键和黑键组成)的每个音都必须逐个用过一次以后才能再用。
当然,这种音乐没有特定的调子,因此被称为“无调性的音乐”。
在和声(即不同的音同时发音)方面,也有一些惊人的新发展。
那些恢复古代调式的作曲家们往往也重新运用了古代的和声,例如多少世纪以来,曾经被传统和声学认为“用起来太僵硬”和“听起来太别扭”的平行四度和五度进行都得到了利用。
在现代音乐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叫做“多调性音乐”的东西,即同时用两个调子写的音乐。
| 海外艺术1简述美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孙赫/文美国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文化大国,其音乐也因其多样性和创新性而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艺术形式。
20世纪是美国音乐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美国音乐历史上发生了许多事件,其中包括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主义运动和后现代主义运动等。
这些事件将美国音乐划分为多个阶段,兴起了不同的音乐流派,它们都有各自的文化意义,共同塑成了现代美国音乐的面貌和风格,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音乐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发展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首先,将会介绍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运动,以及该阶段的代表作曲家和作品,并分析该运动对美国音乐的影响。
其次,将会介绍二战后的现代主义运动,以及该阶段代表作曲家和作品,并分析该运动对美国音乐的影响。
第三,将会介绍后现代主义运动,以及该阶段代表作曲家和作品,并分析该运动对美国音乐的影响。
第四,本文会涉及其他音乐形式的发展,如迪斯科和嘻哈音乐,以及这些音乐形式对美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最后,本文总结以上几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强调美国音乐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并分析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意义。
1 第一阶段: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运动20世纪初,美国音乐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如何形成自己的音乐特色的问题。
在这个时期,欧洲古典音乐占据了乐坛的主导地位,美国的音乐家和作曲家缺乏自己的独特声音和表现形式。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作曲家着手探索本土的音乐元素,并将其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形成了一种运动风潮,这一运动被称为民族主义运动。
代表这一运动的作曲家包括查尔斯·艾维斯、欧内斯特·布洛赫和亚伦·科普兰等。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美国本土音乐元素,如美国民歌、布鲁斯、爵士乐等。
这些作品旨在探索美国音乐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反映出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多元特征。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维吉尔·汤姆森的《河流》。
简述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
众所周知,西方音乐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
从宗教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到之后的浪漫主义音乐,直至20世纪的现代主义音乐。
这学期我对西方近代音乐进行了大致的了解,本文主要简单介绍分析一下西方现代音乐的几种流派与形式。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十分复杂,一百年间,音乐思潮、作曲风格、音乐技法和表现手法变化十分迅速而频繁,日新月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音乐创作受到了象征主义文化和印象派绘画的影响,随之出现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
印象派音乐,如同印象派绘画风格一样,主要表现倏忽朦胧的主观现象,用迷离恍惚的音乐语言,渲染出闪烁的气氛和色彩。
创作手法上打破了完整的旋律和曲式,配乐上和声纤细柔和,展现给人一幅模糊的、色彩捉摸不定的音画,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奇幻的音乐世界。
如德彪西的代表作《牧神午后》,一开始,长笛的主旋律就奠定了全曲田园风的基调,柔和的音色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梦一般的世界。
如果说印象主义是把人们对外界的印象描绘下来,那么,把人们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的就是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音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流行在德国和奥地利的一个现代流派,同样是由绘画、诗歌领域扩展到了音乐领域。
印象主义常常以大自然为主要描绘对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光线和气氛,而表现主义抓住的是人的内心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体验。
表现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
伯格,作品强调夸张手法的应用,表现内心强烈的感受,通过梦境象征的手法来释放出心灵深处的痛苦和对现实的不满,并广泛性地运用无调性的作曲技法,作品极富表现力,如勋伯格的《乐迷披埃罗》。
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年,诞生了新古典主义乐派。
它强调艺术整体各方面均衡、完美稳定,追求适度的、有控制的、理智的、普遍的感情。
提倡纯音乐,使听众集中精力于音乐本身,而不是借助音乐以外的手段。
代表人物有著名的斯特拉文斯基,创作时,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相结合,并使用现代作曲技法,对古典音乐进行改造。
同时,20世纪也出现了新民族主义音乐。
与19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目标不同,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把人民的生活理想化了,抓住的是民族色彩和气氛,广泛地加以传播。
而新民族主义乐派则更为深入地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来探讨民族音乐,强调汲取民间音乐固有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
20世纪的新民族音乐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与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和技巧相结合,使用尖锐的和音,打击乐般的节奏和古典调式,丰富了现代音乐,同时也促进了现代音乐与19世纪音乐理念的决裂。
当然,提到西方近代音乐,就不得不提音乐剧艺术。
百年音乐剧的发展之中,它的发展、兴旺与风靡,几乎贯穿了20世纪,横贯欧美大陆。
音乐剧的巨大魅力,令全球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观众为之着迷。
音乐剧作为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从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
音乐剧所表现的是有关人的主题,在那些流行的音乐剧作品中,人们读到了命运,人生的价值,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尊严和普遍的道德准则等等。
更重要的是,在表现这些主题时,音乐剧用了最生动、最感人、最彻底的艺术表现手段,而且拥有一种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用一种幽默、潇洒的心态运化其间,从而洋溢着一股热烈的青春气息和活泼的生命力,给人们树立了一种充满朝气极具魅力的形象,强烈地感染着、感动着每一个人。
因此,音乐剧在20世纪的舞台上塑造了一种开放的、乐观的、幽默的人格类型,对当代青年的生活以及人格魅力的培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例如家喻户晓的《猫》、《俄克拉荷马》、《发胶》、《歌剧魅影》等等。
当然,20世纪的西方现代音乐也不能不提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等等。
总之,随着二十世纪西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西方的音乐文化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多文化、多艺术融合,共同丰富着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