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1框维护秩序人教版(2)
- 格式:ppt
- 大小:1009.00 KB
- 文档页数:34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1课时维护秩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了解社会规则的主要类型,理解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不同主题利益关系及其正当性、合理性的角度,分析社会秩序、社会规则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规则的社会功能具有高度认同感,认同社会生活、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三者密不可分;体认不同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正当需要,有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之心,认同要通过制定和遵守合理规则妥善处理好彼此间的利益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思考: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提示: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
教师讲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社会生活有秩序”,有秩序才有美好生活;而良好的秩序又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第1课时:维护秩序。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社会生活有秩序(一)感悟社会秩序的存在1.什么是社会秩序?提示:“秩”指条理,“序”指次序,社会秩序就是指有条理、有次序地安排社会各组成部分,以达到正常运转的状态。
即,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常见的社会秩序有哪些?提示: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也包括经济秩序、社会公共秩序、生态文明秩序等。
(二)社会秩序的意义活动一:雨天的校门口(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生活情境“校门口的交通乱象”,引导学生思考“混乱无序”带来的问题,从反面揭示“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的道理,理解社会秩序的意义。
1.角色扮演:请学生扮演学生、家长、过路车辆驾驶者以及行人等不同角色。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一、内容简介本册教材的语境是社会生活,安定、文明、有序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等建立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每个人认识社会规则、学习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材从尊重的含义和功能,从文明有礼的培养,从诚信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等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道德规范。
八年级学生情绪易变,做事容易冲动,同时,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往往不拘小节,这样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和解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遵守法律比较熟悉,而一旦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或采用极端手段自行解决,不善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教材给学生提供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主要观点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礼体现一个人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能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践行诚信,需要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1课时维护秩序1.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包括()A.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B. 交通秩序、工厂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管理秩序C.社会管理秩序、安全秩序、交通秩序、排队秩序D.社会秩序、社会规则、公共场所秩序、安全秩序2.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也就畅通无阻。
这一现象告诉我们()A.人们要遵守道德行为规X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C.交通规则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D.遇事要谦恭礼让3.(2017•某某某某)漫画《到底谁盲》(如图),给我们的警示有()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②规则具有不确定性③为人处事要换位思考④关爱弱者彰显文明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4.(2017•某某某某)2017年1月,X某为了逃票入园,翻过两道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某某雅戈尔动物园养虎区,最终发生悲剧。
这类事件启发我们()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保护秩序②遵守规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③规则分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④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5•某某某某)列车奔驰要受轨道的约束,飞机飞行要受航线的约束,大河奔流要受河岸的约束,体育竞技要受规则的约束。
这段话说明()A.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约束无时不有,无处不在B.约束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C.约束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D.我们中学生要勇于冲破种种约束6. 无论是游戏还是比赛都要有规则,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有的形诸笔墨、见于文字,有的传为口碑、约定俗成。
它像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我们。
关于社会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②青少年年龄小,与社会规则无关③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④只在公共场合才有规则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7.(2015•某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揭示的道理是()A.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B.没有圆规就无法画圆C.违反规则要受法律制裁D.社会规则束缚人的发展8.(2015•某某荆州)对右面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认识正确都是()A. 他们自觉遵守“先来后到”的公共规则B. 他们没有履行扶弱助残的道德义务C. 我们已形成了学习型社会D. 手机信息化降低了人们的道德水平9.(2017•某某某某)小到乱扔垃圾、插队抢座,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