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1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4
天津工业大学传感器及测试技术课程设计2010 年11 月24 日摘要本文介绍了光电传感器中光电开关的工作原理及性能,说明了光电开关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显示了光电技术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巨大潜力。
从分析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出发,着重对它在生产生活等领域进行分析。
通过传感器外形结构图和应用电路图,了解光电传开关的工作原理、结构、使用方法以及主要事项。
介绍了该传感器的特点、应用领域、开始与未来的发展以及成像特点。
关键词:光电开关光电传感器目录摘要 (II)第一章光电开关介绍 (1)1.1 光电开关的介绍 (1)1.2 光电开关的分类 (1)1.2.1 按检测方式分 (1)1.2.2 按结构分类 (3)1.3 光点开关的应用图例 (3)1.4 光电开关专用名词的解释 (5)1.5 光电开关的特点 (6)第二章光电开关的原理 (8)2.1 光电效应 (8)2.2 光电开关中的主要光电元件 (8)2.2.1 光敏电阻 (8)2.2.2 光敏二极管 (8)2.2.3 光敏三极管 (9)2.3 光电开关的基本原理 (9)2.4 光电接近开关 (10)2.5 光电开关与光电耦合器的区别 (11)第三章光电开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3)3.1 漫射式烟雾报警器 (13)3.2 光电开关在生产线中的应用 (13)第四章光电开关使用注意事项 (15)4.1 避免强光源 (15)4.2 镜面角度影响 (15)4.3 排除背景物影响 (15)参考文献 (16)第一章光电开关介绍1.1 光电开关的介绍光电开关(光电传感器)是光电接近开关的简称,它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选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有无的。
物体不限于金属,所有能反射光线的物体均可被检测。
光电开关将输入电流在发射器上转换为光信号射出,接收器再根据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弱或有无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
安防系统中常见的光电开关烟雾报警器,工业中经常用它来记数机械臂的运动次数。
设计资料1加减法运算电路设计1.设计内容及要求1.设计一个4位并行加减法运算电路,输入数为一位十进制数,且作减法运算时被减数要大于或等于减数。
2.led 灯组成的七段式数码管显示置入的待运算的两个数,按键控制运算模式,运算完毕,所得结果亦用数码管显示。
3.提出至少两种设计实现方案,并优选方案进行设计2.结构设计与方案选择2.1电路原理方框图电路原理方框图如下→ →图1-1二进制加减运算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第一步置入两个四位二进制数(要求置入的数小于1010),如(1001)2和(0111)2,同时在两个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出对应的十进制数9和7;第二步通过开关选择运算方式加或者减;第三步,若选择加运算方式,所置数送入加法运算电路进行运算,同理若选择减运算方式,则所置数送入减法运算电路运算;第四步,前面所得结果通过另外两个七段译码器显示。
即:若选择加法运算方式,则(1001)2+(0111)2=(10000)2 十进制9+7=16置数开关选择运算方式加法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译码显示计算结果显示所置入的两个一位十进制数并在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16.若选择减法运算方式,则(1001)2-(0111)2=(00010)2十进制9-7=2 并在七段译码显示器上显示02.2.2加减运算电路方案设计2.2.1加减运算方案一如图2-2-1所示:通过开关S2——S9接不同的高低电平来控制输入端所置的两个一位十进制数,译码显示器U13和U15分别显示所置入的两个数。
数A 直接置入四位超前进位加法器74LS283的A4——A1端,74LS283的B4——B1端接四个2输入异或门。
四个2输入异或门的一输入端同时接到开关S1上,另一输入端分别接开关S6——S9,通过开关S6——S9控制数B的输入。
当开关S1接低电平时,B与0异或的结果为B,通过加法器74LS283完成两个数A和B的相加。
当开关S1接高电平时,B与1异或的结果为B非,置入的数B在74LS283的输入端为B的反码,且74LS283的进位信号C0为1,其完成S=A+B (反码)+1,实际上其计算的结果为S=A-B完成减法运算。
《中西医结合导论》课程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导论》任课教师:职称:所在系部:中西医临床医学院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教研室授课对象及时间: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授课章节:第一章绪论基本教材:《中西医结合导论》(戴恩来罗再琼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7月)自学资源:1、《中西医比较医学史》(李志庸主编,高等中医院校精品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结合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陈可冀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3、《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陈士奎主编,卫生部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目标:1.知识内容:1.熟悉中西医结合的含义、意义2.了解中西医结合发展简史及方针政策2.能力培养: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的性质和任务;了解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概述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
学生特点分析:该班为我校中西医临床医学2012级本科班。
本届学生按照最新修改过的培养计划进行授课,先期已经学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医学史》、《中药学》、《中医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中西医学课程,于第五学期开设《中西医结合导论》课程。
学生对中西医结合专业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中西医学基本的知识基础,但对于该专业的前景以及发展方向等还存在困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医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及方法论,明白中西医学在认识集体生理病理和诊断治疗的差异,并通过了解建国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的中西医结合的新概念、新模式等,启发学生们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呢里,初步构建起学生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将中西医学一体化的思维模式。
该班学生62名,小班授课,有助于开展讨论及与学生互动。
教学重点:1. 中西医结合的含义及意义;2.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阶段。
教学难点:中西医结合的意义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从概念出发进行深入剖析,结合中西医发展历史以及方针政策的实施,使学生了解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概述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明确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产生原因与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研究等是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方向,从而理解中西医结合的深远意义。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题目1、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秒表本设计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常用电子器件设计,一个电源开关,两个按键,三位数码管显示,打开电源开关后显示8,每秒循环左移一位,即□□8—>□8□—>8□□—>□□8—>…,按A键开始计时,实时显示所经历的时间,按B键停止计时并显示从开始到当前时刻的时间,要求精确到0.1秒,量程为0~99.9秒。
要求按键输入采用中断方式,按键A接INT0,按键B接INT1。
2、智能电动百叶窗本设计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常用电子器件设计,一个电源开关,用一台直流电机控制百叶窗叶片的旋转(正转/反转),用一个光敏电阻传感器测量室内光强度,并用两位数码管显示测量结果,设置三个按键:手动/自动切换、手动正转和手动反转,用一个发光二极管显示手动/自动状态,自动状态时二极管亮。
设置两个极限位置保护行程开关,用于保护百叶窗叶片:当正转到极限位置压下行程开关时,电机停止正转,但还可以反转;当反转到极限位置压下行程开关时,电机停止反转,但还可以正转。
按键输入采用中断方式,按键中断请求信号接INT0.单片机根据设定光强S1和S2(S2 > S1)和实测光强P控制电机M的动作:当P<=S1时,控制M正转以增加进光量;当P>S2时,控制M反转以减少进光量;当S1<P<=S2时,M停转。
3、智能温控器本设计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常用电子器件设计,一个电源开关,两个控制温度设定按键(增大 / 减小),四位数码管分别显示设定温度和实际温度,量程为0~99度,打开电源开关后设定温度值初始化为26度。
按键输入采用中断方式,两个按键分别接INT0和INT1.采用铂电阻(Pt100)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模数转换采用ADC0809.单片机根据设定温度S和实测温度P控制继电器R的动作,死区设为2度:当P<=S-1时,控制R接通电加热回路;当P>S+1时,控制R断开电加热回路;当S-1<P<=S+1时,R保持原状态不变。
红外线感应开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1)《红外线感应开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制作红外线感应开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红外线感应技术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理论1. 红外线原理红外线是一种具有很强穿透力的电磁波,能够穿透一定的物体并被反射回来,因此可以用来探测物体的位置、距离和形状等信息。
2. 红外线感应开关原理红外线感应开关通过电磁波接收器接收被探测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路处理后输出开关信号,控制相关设备的开关。
三、设计过程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两部分。
接收器部分:由红外线接收头、三极管放大电路、稳压电路、比较电路和输出电路组成,其中红外线接收头用于接收被探测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信号,三极管放大电路用于放大信号,稳压电路用于稳定电压,比较电路用于比较放大后的信号与参考电压的大小,输出电路用于将比较后的信号转化为高低电平输出。
发射器部分:由红外线LED发射管、调制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其中红外线LED发射管用于发射红外线信号,调制电路用于调制红外线信号的频率,放大电路用于放大调制后的信号。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是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接收器部分输出高低电平信号的功能。
具体步骤包括:初始化单片机端口,开启定时器中断,当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计时并将计时结果存储到缓存区,当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将缓存区中存储的计时结果与预设的时间比较,如果符合要求则输出高电平信号并清空缓存区。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试,本次课程设计制作的红外线感应开关能够准确地探测到被探测物体的位置和距离,并能够实现开关控制等功能。
五、设计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对红外线感应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经验和技能将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及实训(1)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及实训1. 引言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红外传感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作为一种常用的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灯光控制等领域。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进行了一项关于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及实训。
2. 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特点和应用,并让学生在实验中全面掌握传感器的使用。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介绍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2)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介绍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例如在安防、灯光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3)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电路设计根据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进行实验。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设计和布局方法,并学会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
(4)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处理介绍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方法,例如滤波、放大、模数转换等。
让学生了解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实训内容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电路的装配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电路连接起来,并进行调试。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路元件和工具,了解电路的装配方法。
(2)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信号的测试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连接到示波器上,并进行测试。
让学生了解信号的测试方法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信号处理的实现学生将从传感器中获取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例如进行滤波和放大,让学生了解信号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4)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应用的实现学生将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应用到实际的场景中,例如在安防系统中进行实时监测。
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场景。
西北师范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2011 题目: 苯—甲苯精馏塔设计前言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在学习过基础课程和化工原理理论与实践后,进一步学习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设计可初步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得到化工设计能力的基本锻炼,更能从实践中培养工程意识、健全合理的知识结构。
此次化工原理设计是精馏塔的设计。
精馏塔是化工生产中十分重要的设备,它是利用两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实现连续的高纯度分离。
在精馏塔中,料液自塔的中部某适当位置连续的加入塔内,塔顶设有冷凝器将塔顶蒸汽冷凝为液体。
冷凝液的一部分(称回流液)回入塔顶,其余作为塔顶产品(称馏出液)连续排出。
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板上升,来自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液从塔顶逐渐下降,气液两相在塔内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质传热过程,使混合物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精馏塔的分离程度不仅与精馏塔的塔板数及其设备的结构形式有关,还与物料的性质、操作条件、气液流动情况等有关。
该过程是同时进行传热、传质的过程。
为实现精馏过程,必须为该过程提供物流的贮存、输送、传热、分离、控制等的设备、仪表。
由这些设备、仪表等构成精馏过程的生产系统,即本次所设计的精馏装置。
课程设计是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我们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设计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能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能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作为一名工科学生,还应当具备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是一次让我们接触实际生产的良好机会,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样的时机认真去对待每一项任务,为毕业论文等奠定基础。
更为将来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
虽然为此付出了很多,但在平常的化工原理课程学习中总是只针对局部进行计算,而对参数之间的相互关联缺乏认识,所以难免有不妥之处,望垂阅者提出意见,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
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设计题目:电子万年历学生:系别: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21年12月16日设计题目:电子万年历设计任务与要求:1、显示年月日时分秒及星期信息2、具有可调整日期和时间功能3、增加闰年计算功能方案比拟:方案一:系统分为主控制器模块、显示模块、按键开关模块,主控制模块采用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中心,显示模块采用普通的共阴LED数码管,键输入采用中断实现功能调整,计时使用AT89C52单片机自带的定时器功能,实现对时间、日期的操作,通过按键盘开关实现对时间、日期的调整。
方案二:系统分为主控模块、时钟电路模块、按键扫描模块,LCD显示模块,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晶振电路等模块。
主控模块采用AT89C52单片机,按键模块用四个按键,用于调整时间,显示模块采用LCD1602,时钟电路模块采用DS1302时钟芯片实现对时间、日期的操作。
两个方案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只有显示模块和时钟电路不同。
LED数码管价格适中,对于数字显示效果较好,而且使用单片机的端口也较少; 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功能强大,可以显示大量文字、图形,显示多样性,清晰可见,价格相对LED数码管来说要昂贵些,但是基于本设计显示的东西较多,假设采用LED数码管的话,所需数码管较多,而且不利于控制,因此选择LCD1602作为显示模块。
DS1302是一款高性能的实时时钟芯片,以计时准确、接口简单、使用方便、工作电压范围宽和低功耗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实时时钟有秒、分、时、星期、日、月和年,月小于31天时可以自动调整,并具有闰年补偿功能,而且在掉电时能够在外部纽扣电池的供电下继续工作。
单片机有定时器的功能,但时间误差较大,且需要编写时钟程序,因此采用DS1302作为时钟电路。
比照以上方案,结合设计技术指标与要求我们选择了方案二进行设计。
逻辑总框图:该电子万年历的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完整版)PLC课程设计四层电梯控制(1)PLC课程设计四层电梯控制⼀、实训⽬的1.掌握复杂输⼊输出控制系统的程序编程技巧2.掌握四层电梯控制系统的接线、调试、操作三、⾯板图电梯的电⽓控制系统由控制装置,操纵装置,平层装置,和位置显⽰装置等部分组成。
其中控制装置根据电梯的运⾏逻辑功能要求,控制电梯的运⾏,设置在机房中的控制柜上。
操纵装置是由轿厢内的按钮箱和厅门的召唤箱按钮来操纵电梯的运⾏的。
平层装置是发出平层控制信号,使电梯轿厢准确平层的控制装置。
所谓平层,是指轿厢在接近某⼀楼层的停靠站时,欲使轿厢地坎与厅门地坎达到同⼀平⾯的操作。
位置显⽰装置是⽤来显⽰电梯所在楼层位置的轿内和厅门的指⽰灯,厅门指⽰灯还⽤尖头指⽰电梯的运⾏⽅向.四、控制要求1.总体控制要求:电梯由安装在各楼层电梯⼝的上升下降呼叫按钮(U1、U2、D2、U3、D3、D4),上升下降呼叫指⽰(UP1、UP2、DP2、UP3、DP3、DP4),电梯轿厢内楼层选择按钮(S1、S2、S3、S4),电梯轿厢内楼层选择指⽰(SL1、SL2、SL3、SL4),电梯轿厢内楼层指⽰(L1、L2、L3、L4),上升下降指⽰(UP、DOWN),各楼层到位⾏程开关(SQ1、SQ2、SQ3)组成。
电梯⾃动执⾏呼叫。
2.电梯在上升的过程中只响应向上的呼叫,在下降的过程中只响应向下的呼叫,电梯向上或向下的呼叫执⾏完成后再执⾏反向呼叫。
3.电梯停⽌运⾏等待呼叫时,同时有不同呼叫时,谁先呼叫执⾏谁。
4.具有呼叫记忆、内选呼叫指⽰功能。
5.具有楼层显⽰、⽅向指⽰、到站声⾳提⽰功能。
五、功能指令使⽤及程序流程图1.较复杂逻辑程序的编写⽅法在编写较复杂逻辑程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及顺序:1)确定系统所需的动作及次序。
第⼀步是设定系统输⼊及输出数⽬,可由系统的输⼊及输出分⽴元件数⽬直接取得。
第⼆步是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控制顺序、各器件相应关系以及作出何种反应。
2)将输⼊及输出器件编号每⼀输⼊和输出,包括定时器、计数器、内置继电器等都有⼀个唯⼀的对应编号,不能混⽤。
直流电机测速摘要设计一种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以STC89C52 为控制核心,通过ULN2003 驱动电机,使用ST151 测量转速,实现了按键输入、电机驱动、转速控制、转速显示等功能。
关键词:直流电机, 80C51, ULN2003, 转速控制第一章题目描述直流小电机调速系统:采用单片机、ul n2003 为主要器件,设计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实现电机速度开环可调。
要求:1、电机速度分30r /m、60r /m、100r /m共3 档;2、通过按选择速度;3、检测并显示各档速度。
所需器件:实验板(中号)、直流电机、STC89C52、电容(30pFⅹ2、10uF ⅹ2)、数码管(共阳、四位一体)、晶振(12M H z )、小按键(4 个)、ST151、电阻、发光二极管等。
第二章方案论述按照题给要求,我们最终设计了如下的解决方案:用户通过键盘键入控制指令(开关),微控制器在收到指令后改变输出的 PW M波,最终在 U LN2003 的驱动下电机转速发生改变。
通过 ST151 传感器测量电机扇叶的旋转情况,将转速显示在数码管上。
在程序主循环中实现按键扫描与转速显示,将定时器0 作为计数器,计数ST151 产生的下降沿,可算出转速,并送至数码管显示。
第三章硬件部分设计系统硬件部分包含输入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测速模块等。
在硬件搭建前,先通过Pr ot eus Pr o 7. 5 进行硬件仿真实现。
1. 时钟电路系统采用12M 晶振与两个30pF 电容组成震荡电路,接STC89C52 的 XTAL1 与 XTAL2 引脚,为微控制器提供时钟源2. 按键电路四个按键分别控制电机的不同转速,即控制 PW M波高电平的占空比,以实现电机的速度控制,采用开环控制方法,不是十分精确,但控制简单,易实现,代码编写简单3. 显示部分系统采用4 位共阴极数码管实现转速显示。
数码管的位选端1~4 分别接STC89C52 的P2. 0~P2. 3 管脚,端选段A~G与 D P分别接 STC89C52 的 P0. 0~P0. 7 管脚。
课程设计包含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由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这几个部分构成,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和建议附录这五部分组成,且课程目标,即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计划的核心。
3、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
教材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练习、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分部分构成,其中,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除教科书以外,各类指导书、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表、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和音像磁盘等都可以是教材。
课程设计的原则:
1、整体化原则:在课程设计中,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规划,对时间、内容、总体目标都要有全面的规划,课与课之间应当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各自游离。
2、阶段性原则:对整体化的目标,应当阶段化,使得目标更加的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3、个性化原则:新课程改革后,对于学生个性的注重不容忽视,课程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不同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主动性。
课程设计名词解释1. 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课程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过程。
它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评价方法的确定等。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2. 教学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学生所设定的预期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着学生的知识、态度和技能方面的学习。
3. 学习资源 (Learning Resources)学习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教材、工具和设备。
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子教具、实验室设备等。
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4. 教学评价 (Assessment)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及其过程进行评估的过程。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ative Assessment和summative Assessment两种类型。
形ative Assessment主要用于指导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调整和学生的学习指导,而summative Assessment则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5. 教学方法 (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6. 学习成绩 (Learning Achievement)学习成绩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表现。
学习成绩通常通过考试、测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和统计。
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7. 学习效果 (Learning Outcome)学习效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所应该达到的结果。
LL(1)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摘要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接收词法分析程序识别出来的单词符由某种号串,判断它们是否语言的文法产生,即判断被识别的符号串是否为某语法部分。
一般语法分析常用自顶向下方法中的LL分析法,采用种方法时,语法分程序将按自左向右的顺序扫描输入的的符号串,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一个句子的最左推导,即LL是指自左向右扫描,自左向右分析和匹配输入串。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VC++作为前端开发工具,在分析语法成分时比较方便直观,更便于操作。
运行程序的同时不断修正改进程序,直至的到最优源程序。
关键字语法分析文法自顶向下分析 LL(1)分析最左推导AbstractGram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ain tasks was to receive lexical analysis procedure to identify the words from a website, string, and judge whether they have a grammar of the language, that is, judging by the series of symbols to identify whether a grammar part. General syntax analysis commonly used top-down methods of LL analysis, using methods, Grammar hours will be from the procedures of the order left-to-right scanning input string of symbols, and in the process produced one of the most left the sentence is derived, LL is scanned from left to right, From left to right analysis and matching input strings. After analysis, we use VC + + as a front-end development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syntax ingredients more convenient visual, more easy to operate. Operational procedures at the same time constantly improving procedures, until the source of optimal .Key WordsGrammatical analysis grammar Top-down analysis LL (1) AnalysisMost left Derivation目录摘要 (1)引言 (3)第一章设计目的 (4)第二章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5)2.1 设计内容 (5)2.2 设计要求 (5)2.3 设计实现的功能 (5)第三章设计任务的组织和分工 (6)3.1 小组的任务分工 (6)3.2 本人主要工作 (6)第四章系统设计 (9)4.1 总体设计 (9)4.2 详细设计 (9)第五章运行与测试结果 (22)5.1 一组测试数据 (22)5.2 界面实现情况 (23)第六章结论 (27)课程设计心得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0)附录(核心代码清单) (31)引言编译器的构造工具是根据用户输入的语言的文法,编译器的构造工具可以生成程序来处理以用户输入的文法书写的文本。
目录1.引言 12.塑料工艺分析与模具方案确定 22.1 制件的分析 22.2 模具方案的初步确定 32.3总装图 33. 塑料的成型特性及工艺参数 44. 注塑设备的选择 44.1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重量 44.2 选择设备型号、规格、确定型腔数 45. 浇注系统 65.1 确定成型位置 65.2 分型面的选择 65.3 浇口套的选用 65.4 流程比的校核 76. 脱模机构的设计 76.1 顶出机构 76.2 脱模力的计算 87. 侧向抽芯机构的设计 87.1 抽拔距与抽拔力的计算 97.1.1抽芯距 97.1.2抽芯力的计算 97.2 抽芯机构的设计 107.2.1滑块与滑块槽的设计 107.2.2定位装置的设计 117.2.3斜导柱的设计与计算 118. 温度调节机构的选择 128.1模具温度调节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12 8.2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128.3冷却装置的布置如下 139. 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139.1 注射量的校核 139.2 锁模力与注射压力的校核 149.2.1锁模力的校核 149.2.2注射压力的校核 159.3模具与注射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1510. 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机构形式 16 10.1 成型零部件的结构形式 1610.1.1凹模的结构设计 1610.1.2型芯的结构设计 1610.2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的计算 1611. 模架、支承与连接零件的设计与选择 19 11.1定模座板(400mm×350mm×30mm) 19 11.2定模板(350 mm×350mm×36mm) 19 11.3动模板(350mm×350mm×90mm) 1911.4 动模座板(4000mm×350mm×30mm) 1912. 合模导向与定位机构的设计 2012.1 导柱导向机构 1012.2 导向孔、导套的结构及要求 2112.3 导柱布置 2113. 排气与引气系统 2113.1.1排气系统的作用及气体来源 2113.1.2排气系统的设计要点 2113.2引气装置 22结 论 22谢辞 22参考文献 231.引言随着各种性能优越的工程塑料不断开发,注塑工艺越来越多地被各个制造领域用以成型各种性能要求的制品。
前言1总则1.1设计书来源1.2设计任务与目的1.3设计原则1.4 设计依据1.5 参考资料1.6 设计参数1.7 图纸要求2工艺选择3 生产流程3.1 反应机理3.2 工艺流程3.3 主要设备4 工艺计算书4.1 物料衡算4.2热量衡算5 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选型5.1 填料塔计算5.2 辅助设备选型6 设计体会硫化氢产生于天然气净化﹑石油炼制﹐以及制煤气﹑制革﹑制药﹑造纸﹑合成化学纤维等生产过程。
硫化氢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易挥发﹐燃烧时呈蓝色火焰。
硫化氢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严重腐蚀设备等。
硫化氢治理开始较早。
1809年英国克莱格使用石灰乳净化器脱硫﹐1849年英国兰宁和希尔斯获得干式氧化铁法专利﹐1870年美国发展了氧化铁制备方法﹐这种干式氧化铁法在脱硫领域沿用100年之久。
20世纪30~40年代出现溶液法﹐将氢氧化铁悬浮在碱液中进行脱硫。
50年代起﹐西欧普遍采用氨水法。
60年代出现砷碱法﹐用砷化物作催化剂。
因砷化物有剧毒﹐逐渐为无毒催化剂所取代。
如对苯二酚法﹑A.D.A.法﹑富玛克斯法﹑达克哈克斯法等都使用无毒催化剂。
这些方法都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技术。
另一方面溶液法的吸收废液处理技术也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脱硫工艺。
1 总则1.1 设计书来源本设计书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1.2 设计任务与目的S气体净化工程设计。
任务:某合成氨厂尾气中高浓度H2目的:通过该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以巩固和深化课程内容;熟悉使用规范、设计手册和查阅参考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绘图和编写说明书的基本技能。
1.3 设计原则a) 设计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b)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你好!法语1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随着中国与法国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法语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语言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关注和热爱。
法语学习的普及也给其教育培训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本次课程设计,将根据学员在学习法语初级阶段所需要掌握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编写一份旨在帮助学员快速入门法语学习的教学计划。
二、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顺利掌握法语基础发音、简单主谓语言结构等基础语言知识,并能在简单的日常交际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基本的口语表达,为下一步的法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1. 法语发音1.学员需熟练掌握法语26个字母及其发音;2.学员需掌握法语元音、辅音及其连读情况,如ch、eau、in等;3.学员需能够通过模仿和反复朗读法语单词和短语等来熟练掌握法语语音。
2. 法语基础语法1.掌握法语基础主谓语言结构,完成简单的句子构成;2.学习法语三种主要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的用法和使用规则;3.学习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3. 法语日常交际1.学习基本日常用语,包括问候、介绍、道别等;2.学习指示代词、数字、时间等基本词汇;3.学习简单常见场合下的口语表达,如购物、订餐等。
4. 形式与方法1.课程总时长为40课时,每堂课2小时,共分为基础发音、基础语法、日常交际三个模块;2.课程采用口语为主的授课方式,学员需要自主掌握了解相关的单词、短语、发音等环节;3.教师辅导学员进行口语练习,鼓励学员互相练习,增进学员的运用法语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程结束后将安排统一考评,考试内容包括发音、听力、基础语法、词汇、语言运用等方面,并将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2.学员根据学习进度自我评估表现情况,与教师进行交流,不断完善自学方法。
五、总结通过本次法语1课程设计,学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法语的基础语言技能,并能在基本日常生活交流中熟练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同时为日后深入学习或考取相关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介绍含课程定位课程设计-V1课程介绍含课程定位课程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普及,课程设计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不同的课程设计,定位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设计。
本文将从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有关课程的相关知识。
一、课程定位课程定位是指通过对课程性质、目的、功能、内容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明确课程的基本面貌以及在整个课程系统中所处的位置,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为教学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具体来说,课程定位需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1.目标定位:主要是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目标明确一致,并精确量化。
2.范围定位:主要是指课程素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和组织等。
教学内容和素材的选择要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并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3.时间定位:主要是指制定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
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按照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通过对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安排及说明,设计一系列贯穿全程的、系统的、具有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
课程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达成层次,这是任何教学活动的中心问题。
2.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能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和条件。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达到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相关方法。
教学活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独立型、合作型、互动型、探究型等各种教学方式。
4.教学评估:通过不同方式的测评,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反馈,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很重要的教学参考。
总之,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是清晰而系统的课程内容建设的基础。
有一定的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规划的课程,教学效果更好,更能够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1-2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1-2岁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幼儿在此阶段的生活需求和成长规律。
2. 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掌握适合1-2岁幼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1-2岁幼儿行为的能力,能针对幼儿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
2. 提高学生设计、组织适合1-2岁幼儿教学活动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树立为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信念。
2. 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幼儿的态度,使学生在与幼儿互动中传递正能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幼儿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1-2岁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掌握针对此年龄段幼儿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但对1-2岁幼儿的教育实践了解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模拟等形式,提高学生对1-2岁幼儿教育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感,为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理解1-2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掌握幼儿认知、语言、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规律2. 教育基本原则- 学习尊重幼儿个性,关爱幼儿成长的教育理念- 掌握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教学3. 教学内容与方法- 熟悉1-2岁幼儿教学内容,如生活自理、语言表达、认知探索等- 学习并运用故事、儿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4.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如何设计符合1-2岁幼儿特点的教学活动- 掌握教学活动组织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5. 教学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教学案例,了解优秀幼儿教师的教育策略- 学习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突发状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第二周:教育基本原则第三周:教学内容与方法第四周:教学活动设计第五周: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教材章节:第一章:幼儿身心发展概述第二章:1-2岁幼儿教育基本原则第三章:1-2岁幼儿教学内容与方法第四章: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第五章: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学大纲,确保学生全面掌握1-2岁幼儿教育知识,为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1小时EAp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英语学科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EAp相关的词汇、语法结构和学术语言功能。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EAp中的信息组织、论证方法和篇章结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EAp的写作技巧,独立完成一篇学术短文。
2. 学生能够运用EAp的阅读技巧,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
3. 学生能够运用EAp的口语交流技巧,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认识到学术英语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增强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
3. 学生能提高自信心,勇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不断挑战自我。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一节针对EAp的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对EAp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案例和练习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学术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术英语水平。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上述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教学内容展开:1. EAp基本概念介绍:通过引入课本相关章节,使学生了解EAp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
2. 学术词汇和语法结构: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并练习EAp中常用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结构,如被动语态、复杂句等。
3. 学术阅读技巧:教授课本中关于EAp阅读技巧的部分,引导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旨、关键信息和作者观点。
4. 学术写作技巧:以课本中的案例为参考,讲解EAp写作的结构、论证方法和篇章组织,并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
5. 口语交流技巧:借助课本中的对话和练习,训练学生运用EAp进行学术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SYB创业培训游戏模块1课程设计一、引言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业培训是一个旨在帮助年轻创业者开展自己的事业的培训项目。
游戏模块1是SYB培训的首个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员在创业过程中所需的核心能力和技巧。
本文将详细介绍SYB创业培训游戏模块1的课程设计。
二、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创业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创业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等;2. 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意产生能力;3. 强化学员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帮助学员掌握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5. 培养学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内容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游戏模块1将包括以下内容:1. 创业简介a. 介绍创业的基本概念和过程;b. 分析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引导学员思考成功的要素和失败的原因。
2. 创业要素a. 市场调研:介绍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和方法;b. 产品设计:讲解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c. 商业模式:引导学员思考商业模式的构建和优化。
3. 创新思维培养a.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介绍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b. 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教授学员一些培养创新思维的技巧和方法;c. 实践演练:通过创意生成的小组活动,帮助学员应用所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4. 团队合作a. 介绍团队合作在创业中的重要性;b. 团队角色扮演:将学员分成小组,并模拟创业团队的合作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团队合作的挑战和乐趣。
5. 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培养a. 问题解决与决策的基本原则:介绍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中的基本原则;b. 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和模拟情境,培养学员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6. 风险管理a. 风险意识培养:引导学员认识到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b. 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教授学员如何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ANSYS课程设计报告《输气管道的应力场分析》
课程设计任务书
ANSYS课程设计报告
-《无限长圆筒的温度场、应力场分布一》
学 院:
专业名称: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ANSYS课程设计报告《输气管道的应力场分析》
一、题目
有一输气管道,管道内径为1200mm,外径为1600mm,其横截面为圆环状,输送
气体压力为0.5MPa,求管壁的应力场分布,管道材料弹性模量为260GPa,泊松比为0.26.
二、 模型建立
问题分析:管道沿长度方向尺寸较大,一般应远大于管道直径,该问题属于平面应
变问题,可取其横截面的四分之一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求解。
三、模型建立步骤
(1) 启动ANSYS软件,选择Utility Menu/File/Change Jobname命令,输入Iron,并将New
Log and error files复选框选为yes,单击OK按钮.
(2) 定义工作标题:Utility Menu/File/Change Title,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The Stress
Analysis of Iron,单击OK按钮.
(3) 选择单元模型: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弹出对话框,
单击Add按钮,在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中选择Structural Solid和
单击OK按钮,单击Element Type对话框上的OK按钮.
(4) 设置材料属性: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在Material
Model Available下面的对话框中,双击打开Structural/Liner/Elastic/Isotropic,又弹出
一个对话框,在EX后面输入2.6e11,在PRXY后面输入0.26,单击OK按钮。然后单
击菜单栏上的Material/Exit,完成材料属性的设置。
(5) 生成圆环面: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Rectangle/By
Dimensions,输入各项参数。
(6) 颜色设置:Utility Menu/PlotCtrls/Style/Colors/Reverse Vedio,设置显示颜色。
(7) 选择Utility Menu/PlotCtrls/Numbering命令,选择Line numbers,使其状态变为On,
单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
(8) 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Size Cntrls/Manual Size/Lines/Picked Lines命
令,用鼠标选择编号为L1、L3的线段,单击OK,在NDIV No of element divisions
中输入20,单击OK.关闭对话框。
(9) 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Size Cntrls/Manual Size/Lines/Picked Lines命
令,用鼠标选择编号为L2、L4的线段,单击OK,在NDIV No of element divisions
中输入5,单击OK.关闭对话框。
(10) 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Areas/Free命令,单击Pick All,得出如
图1-1所示模型(管道截面(4)分析)
ANSYS课程设计报告《输气管道的应力场分析》
图1-1 网格模型
四、应力场求解
(1)施加载荷: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Nodes,
弹出一个对话框,在图形上拾取L1线段上的各结点,单击OK又弹出一个对话框,在Lab2 DOFs
to be constrained后面选择All DOF 选项,单击OK.。再单击On Nodes, 在图形上拾取L3线
段上的各结点,单击OK又弹出一个对话框,在Lab2 DOFs to be constrained后面选择All DOF
选项,输入载荷为500000,单击OK.。
(2)节点位移云图显示: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
弹出Contour Nodal Solution Data对话框,在Item to be contoured后面的左栏中选择DOF
solution,右栏选择Translation USUM,单击OK.生成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2位移云图结果显示
(3)节点应力分量云图显示: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弹出Contour Nodal Solution Data对话框,在Item to be contoured后面的左栏中选择
Stress,右栏选择Y-Direction SY单击OK.生成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ANSYS课程设计报告《输气管道的应力场分析》
图1-3 应力分量SY的云图显示
(4)节点应力分量云图显示: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弹出Contour Nodal Solution Data对话框,在Item to be contoured后面的左栏中选择
Stress,右栏选择X-Direction SX单击OK.生成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4 应力分量SX的云图显示
(5)退出ANSYS
单击工具栏上的QUIT,在出现的对话框上选择QUIT-No Save,单击OK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