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频器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34
通信中的混频器技术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通信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混频器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在通信中,混频器是起关键作用的器件,其作用是将高频信号下变频到中频,以方便后续的处理。
在各个领域中,混频器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比如无线通信、卫星通信、雷达、医学影像等等。
本文将从通信中的混频器技术的原理、分类、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混频器技术的原理混频器(Mixer)是用于处理高频信号或多路信号的重要器件,它将多路信号进行混合(乘法器),然后输出混合信号和本振频率的合成信号。
混频器的原理就是利用非线性电路(二极管、场效应管等器件)通过乘积的方法将射频信号(RF)和本振信号(LO)相乘,再通过滤波器和放大器对混合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最后输出中频(IF)。
混频器的结构可以分为单管混频器、双平衡混频器、反相混频器等不同类型。
其中,单管混频器是最基础的混频器,是一种常见的射频和本振贡献相等,且非线性度极高的器件。
二、混频器技术的分类1、依据结构分类(1)单管混频器:第一种混频器结构,是由一个二极管或其他非线性元器件构成的,具有较高的非线性度和灵敏度,但是其难以实现较高的隔离度、较低的插入损耗和较宽的带宽。
(2)双平衡混频器:是指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二极管性能是线性相等的混频器,是一种常用且应用较广的混频器结构,具有较高的隔离度和非线性度、较低的插入损耗和较宽的带宽。
(3)反相混频器:是依据布朗管原理设计的混频器,其结构与双平衡混频器类似,但其输出是直流信号。
2、依据混频方式分类(1)单边带混频器:将射频信号经过滤波后,通过混频器将原有的高频信号下变频到中频,最终输出单边带信号。
(2)双边带混频器:将射频信号经过两次混频后,将输出的中频信号进行两侧滤波,在输出端可以得到二次谐波和同频成分均被滤除的双边带信号。
三、混频器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混频器技术在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信电子中的混频器设计与实现混频器是通信电子系统中常用的重要组件,它能够将两个不同的信号混合在一起,并产生新的频率信号。
混频器的应用范围很广,从基于微波的通信电子系统到基于射频的调制解调器都需要使用混频器。
本文将从混频器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和设计实现三个方面来介绍混频器。
基础知识混频器的核心组件是二极管,它能够将两个信号进行非线性混合,产生一个包含原信号频率之和和差的新信号。
在混频器中,一个信号称为本振信号,另一个信号称为射频信号。
本振信号的频率在混频器中是固定的,而射频信号的频率是需要混频的信号。
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称为中频信号,它的频率通常在几十千赫兹到几百兆赫兹之间,这是通讯电子系统能够处理的频率范围。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在混频器的输入端口,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经过耦合器相结合。
2. 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会导致信号的幅度被混合在一起。
3. 混频器的输出信号将包含频率为本振频率、射频频率、本振频率加上射频频率和本振频率减去射频频率的信号。
4. 混频器为了提高输出信号质量和频率准确度,会在输出信号上添加一个滤波器。
设计实现混频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本振频率选择、二极管特性评估、匹配和精度要求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频器设计技巧:1. 选择合适的二极管:二极管的选择与设计的频段密切相关,必须对二极管的特性进行评估并选择适当的二极管。
2. 频率匹配:为了提高混频器的效率,必须使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阻抗相互匹配。
本振和输入信号之间的匹配非常重要,以保证最好的混频效率。
3. 滤波器选择:滤波器用于过滤混频器输出信号中的杂散信号。
同时,选择更好的滤波器将提高混频器输出信号的质量和频率准确度。
4. 精度控制:混频器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度控制。
意味着必须对本振和射频的频率进行准确的测量,并针对结果进行必要的校准,以获得最好的混频结果。
总结混频器是通信电子系统中常用的重要组件,它扮演了将射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的重要角色。
混频器变频(或混频),是将信号频率由一个量值变换为另一个量值的过程。
具有这种功能的电路称为变频器(或混频器)。
一般用混频器产生中频信号:混频器将天线上接收到的信号与本振产生的信号混频,当混频的频率等于中频时,这个信号可以通过中频放大器,被放大后,进行峰值检波。
检波后的信号被视频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显示出来。
由于本振电路的振荡频率随着时间变化,因此频谱分析仪在不同的时间接收的频率是不同的。
当本振振荡器的频率随着时间进行扫描时,屏幕上就显示出了被测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幅度,将不同频率上信号的幅度记录下来,就得到了被测信号的频谱。
混频器的分类从工作性质可分为二类,即加法混频器和减法混频器分别得到和频及差频。
从电路元件也可分为三极管混频器和二极管混频器。
从电路分有混频器(带有独立震荡器)和变频器(不带有独立震荡器)。
混频器和频率混合器是有区别的。
后者是把几个频率的信号线性的迭加在一起,不产生新的频率。
在雷达接收机中,射频信号就是指从天线接收到的未混频前的信号,其载频就是雷达的工作频率;射频信号经过混频下变频到某个几十K到几百兆的某个中频段就成为中频信号;中频信号去掉载频,经A/D采样就成为零中频信号,也就是视频信号。
雷达信号在射频和中频部分都是单通道实信号,信号形式是一样的,只是载频不同。
在视频部分,为了保留相位信息,中频信号经过正交双通道处理成为两路相位相差90度的实信号,即复信号。
我认为中频信号检波后即为视频信号,检波就是上面所说的“中频信号去掉载频”,即解调无线通信中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为什么要通过一个混频器转换成中频信号?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吧1 是中频频率较低处理简单一些,比如采样,采样率可以低一些,滤波器也容易设计2 是中频之后就是固定频率了,滤波器之类可以设计成窄带的,而不像前端那样宽带3 应该是最初的原因,因为最初中频并不一定比接收频率低如果不采用中频信号,而直接把信号变频到基带的话,那么我们采用的技术叫做零中频率技术,这个技术可以节约成本,并且采样率还可以降低,但是缺点比较多:I/Q不平衡,直流成分啊,实现起来比较有难度,所以现在运用不多,但是零中频技术运用在变速率通信中比较有优点,比如CDMA中; P1 l/ V/ a% H( Q& B所以我们一般还都是采用超外差式,优点基本上就是上面所说的那样RF 射频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
射频混频器的基本类型射频混频器是一种用来处理高频信号的电路元件,一般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混合、滤波和放大,使其符合要求的调制方式和频率范围。
射频混频器的基本类型包括理想混频器、带平衡环混频器、全平衡混频器、环路混频器和星形混频器,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是理想混频器,它是一种模型,用于分析混频器的基本原理。
理想混频器是一种非线性电路,能够将两个或多个功率相等的高频信号混合到一起。
这种混频器没有内部损耗、非线性失真或二次谐波,并且不存在混频器带宽的限制,因此它成为了混频器研究的原理标准,混频器的输出信号可以通过编码器处理而产生成千上万的不同频率。
接下来是带平衡环混频器,它比较常用于频率合成器中,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稳定的调制信号。
它利用四个反相信号的轮流驱动开关,使输入信号同时进入四个并联的带平衡环中,在带平衡环中,输入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和增益控制,从而生成所需的混频输出信号。
这种混频器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频率稳定性,非常适用于许多需要复杂频率合成的应用中。
全平衡混频器是另一种广泛使用的混频器类型,它利用了四个并联的二极管混合器以及两个平衡偏置网络来实现平衡的结构。
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因此可以在高干扰环境下工作。
而且,全平衡混频器还能够实现比较高的动态范围和输入端口阻抗匹配,这使它成为了很多广播和通信领域的首选。
环路混频器则是一种采用环路结构的混频器,它利用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和一个相位变换器来改变输入信号的相位。
环路混频器的输出信号常常有较小的幅度噪声和相位噪声,因此它适用于要求频率稳定性和高精度信号的应用中。
同时,环路混频器还具有输入阻抗匹配、相位平衡和幅度平衡等重要特性。
最后是星形混频器,它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混频器类型,常用于在低成本的应用中。
这种混频器利用星形结构的二极管混合器以及一个平衡网络来生成输出信号。
它与其他混频器相比,具有成本低、体积小,以及功率消耗少等优点,但是有较多的啄频与相位噪声等缺点。
混频器的作用和混频器原理分别是什么?当然也可以直接放大后就进行检波,这就是所谓的直接放大式接收机,这样的接收机,不适合作成多波段,灵敏度也不能做的很高.经过混频变成固定的中频后,可以对中频进行较高增益的放大,因为中频是固定的,所以中频放大器是稳定的,在检波前可以得到足够的放大,使接收机的灵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混频器原理工作频率混频器是多频工作器件,除指明射频信号工作频率外,还应注意本振和中频频率应用范围。
噪声系数混频器的噪声定义为:NF=Pno/Pso Pno是当输入端口噪声温度在所有频率上都是标准温度即T0=290K时,传输到输出端口的总噪声资用功率。
Pno 主要包括信号源热噪声,内部损耗电阻热噪声,混频器件电流散弹噪声及本振相位噪声。
Pso为仅有有用信号输入在输出端产生的噪声资用功率。
变频损耗混频器的变频损耗定义为混频器射频输入端口的微波信号功率与中频输出端信号功率之比。
主要由电路失配损耗,二极管的固有结损耗及非线性电导净变频损耗等引起。
1dB压缩点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射频输入电平远低于本振电平,此时中频输出将随射频输入线性变化,当射频电平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中频输出随射频输入增加的速度减慢,混频器出现饱和。
当中频输出偏离线性1dB时的射频输入功率为混频器的1dB压缩点。
对于结构相同的混频器,1dB压缩点取决于本振功率大小和二极管特性,一般比本振功率低6dB。
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混频器正常工作时的微波输入功率范围。
其下限因混频器的应用环境不同而异,其上限受射频输入功率饱和所限,通常对应混频器的1dB压缩点。
双音三阶交调如果有两个频率相近的微波信号fs1和fs2和本振fLO一起输入到混频器,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将产生交调,其中三阶交调可能出现在输出中频附近的地方,落入中频通带以内,造成干扰,通常用三阶交调抑制比来描述,即有用信号功率与三阶交调信号功率比值,常表示为dBc。
因中频功率随输入功率成正比,当微波输入信号减小1dB时,三阶交调信号抑制比增加2dB。
实验三、混频器151180013陈建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极管混频器和集成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用MC1496 来实现混频的方法。
2.了解混频器的寄生干扰。
3.探究混频器输入输出的线性关系。
二、实验原理1.在通信技术中,经常需要将信号自某一频率变换为另一频率,一般用得较多的是把一个已调的高频信号变成另一个较低频率的同类已调信号,完成这种频率变换的电路称混频器。
在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混频器的作用是使波段工作的高频信号,通过与本机振荡信号相混,得到一个固定不变的中频信号。
采用混频器后,接收机的性能将得到提高,这是由于:(1)混频器将高频信号频率变换成中频,在中频上放大信号,放大器的增益可以做得很高而不自激,电路工作稳;经中频放大后,输入到检波器的信号可以达到伏特数量级,有助于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2)由于混频后所得的中频频率是固定的,这样可以使电路结构简化。
(3)要求接收机在频率很宽的范围内选择性好,有一定困难,而对于某一固定频率选择性可以做得很好。
混频器的电路模型下图所示。
一个等幅的高频信号,并与输入经混频后所产生的差频信号经带通滤波器滤出,这个差频通常叫做中频。
输出的中频信号与输入信号载波振幅的包络形状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是信号载波频率变换成中频频率。
目前高质量的通信接收机广泛采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和由差分对管平衡调制器构成的混频器,而在一般接收机(例如广播收音机)中,为了简化电路,还是采用简单的三极管混频器。
2.当采用三极管作为非线性元件时就构成了三极管混频器,它是最简单的混频器之一,应用又广,我们以它为例来分析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从上图可知,输入的高频信号,通过C1 加到三极管b极,而本振信号经Cc 耦合,加在三极管的e极,这样加在三极管输入端(be之间)信号为。
即两信号在三极管输入端互相叠加。
由于三极管的特性(即转移特性)存在非线性,使两信号相互作用,产生很多新的频率成分,其中就包括有用的中频成分fL-fS和fL+fS,输出中频回路(带通滤波器)将其选出,从而实现混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