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的成层构造及其产状
- 格式:ppt
- 大小:10.13 MB
- 文档页数:49
岩层产状描述
岩层产状描述是对岩石层的形成、组成、结构、纹理和变形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的过程。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岩层的形态:描述岩层的整体形状、厚度、延伸方向等特征。
2. 岩层的成分:描述岩层的主要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以及次要或微量矿物的存在情况。
3. 岩层的结构:描述岩层的内部结构,如层理、节理、褶皱、断层等。
4. 岩层的纹理:描述岩层中矿物颗粒间关系、排列方式和形态特征。
5. 岩层的变形:描述岩层中可能存在的变形特征,如折叠、断裂、滑动等。
在进行岩层产状描述时,需要结合实地观察、取样和室内鉴定等多种方法,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和描述岩层的各种特征,以便进行后续的地质解释和研究。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形和地貌,反映了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学和化学过程。
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水平构造:这种构造的原始产状是水平的,表现为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
新岩层在上,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状态。
2.单斜构造:这是指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产状发生变动,形成
单一倾斜的状态。
3.倾斜构造:这是指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表现为顺倾斜方向岩
层逐渐变新。
4.褶皱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包括背斜
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5.断层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断裂错动的现象,包括正断
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类型。
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岩层的产状,即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以及岩层的变形特征。
2.分析岩层的层序和相对年代关系,了解岩层的形成顺序和地壳运动的过程。
3.注意观察岩层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岩层的形成
环境和过程。
4.结合地质图、地层柱状图、剖面图等资料,全面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发展过程。
走向倾向倾角
一、沉积岩层的产状
岩层可以理解为由两个平行或近似平行的面所限制的某种岩石所组成的地质体。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分布的状态。
在一个地区岩层呈水平状态平行地表,还是发生了倾斜,倾斜的陡缓……,这些都是指岩层在空间的状态。
确定任何层状岩层的空间位置,可以用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来描述和表示。
1.走向
倾斜岩层层面与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图8-1中AB)称为走向线,走向线指示的地理方位(与地理北极沿顺时针方向的夹角)叫走向。
走向线有无数条平行线,但走向只有两个,且相差180o。
图8-1 岩层产状要素
2.倾向
与走向线垂直向岩层下倾方向引出的射线(图8-1中OD)称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图8-1中)指示的地理方位称倾向。
倾向与走向相差90o 或270o,但岩层的倾向确定后,走向就可以确定,岩层的走向确定后,倾向不一定确定。
3.倾角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之投影线的夹角(图8-1中的α),亦称真倾角。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1 岩层产状、厚度及其出露特征一、岩层的原始产状:沉积盆地(海洋或大型湖泊)中心,形成的岩层是水平的或近水平的,而边缘、岛屿,水下隆起等周围的沉积物产状具有一定的倾角,称为原始倾斜。
原始水平的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可变为倾斜、直立、倒转以及各种褶皱形态,但也有仍保持近水平状态。
二、水平岩层岩层上下两个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
其特征如下:1、在层序没有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当地形剥蚀切割轻微的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切割强烈时,老岩层则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岩层分布于山顶或分水岭上,即岩层愈老出露愈低,岩层愈新其出露的位置愈高。
2、水平岩层的露头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其出露线(岩层与地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会相交。
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岩层顶面与底面标高之差。
4、水平岩层露头宽度,与岩层厚度和地形坡度的变化有关。
三、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
单斜岩层可以是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也可以是区域性不均匀沉隆或上升引起的区域性倾斜。
(一)岩层产状及其测定1、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关系为:tanβ= tanα.c osω(式中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ω真倾向线与视倾向线之间夹角)2、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要求学生回顾地学概论和南京实习时现场实际测量)。
岩层产状要素,通常用罗盘直接测量,有些情况下需用作用法,赤平投影法求出岩层产状要素。
⑴层产状文字表示法:通常只记录倾向和倾角即可,走向则通过倾向加或减90度换算。
●方位角 SW205°∠25°或205°∠25°●象限角法,以北或南作为起点(0°),一般记为N65°W∠25°或 NW65°∠25°⑵符号表示(用于地质图上)(二)岩层的厚度真厚度、视厚度、铅直厚度三者具有一定的三角函数关系附录V有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