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的成层构造及其产状
- 格式:ppt
- 大小:10.13 MB
- 文档页数:49
岩层产状描述
岩层产状描述是对岩石层的形成、组成、结构、纹理和变形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的过程。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岩层的形态:描述岩层的整体形状、厚度、延伸方向等特征。
2. 岩层的成分:描述岩层的主要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以及次要或微量矿物的存在情况。
3. 岩层的结构:描述岩层的内部结构,如层理、节理、褶皱、断层等。
4. 岩层的纹理:描述岩层中矿物颗粒间关系、排列方式和形态特征。
5. 岩层的变形:描述岩层中可能存在的变形特征,如折叠、断裂、滑动等。
在进行岩层产状描述时,需要结合实地观察、取样和室内鉴定等多种方法,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和描述岩层的各种特征,以便进行后续的地质解释和研究。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形和地貌,反映了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学和化学过程。
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水平构造:这种构造的原始产状是水平的,表现为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
新岩层在上,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状态。
2.单斜构造:这是指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产状发生变动,形成
单一倾斜的状态。
3.倾斜构造:这是指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表现为顺倾斜方向岩
层逐渐变新。
4.褶皱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包括背斜
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5.断层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断裂错动的现象,包括正断
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类型。
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岩层的产状,即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以及岩层的变形特征。
2.分析岩层的层序和相对年代关系,了解岩层的形成顺序和地壳运动的过程。
3.注意观察岩层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岩层的形成
环境和过程。
4.结合地质图、地层柱状图、剖面图等资料,全面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发展过程。
走向倾向倾角
一、沉积岩层的产状
岩层可以理解为由两个平行或近似平行的面所限制的某种岩石所组成的地质体。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分布的状态。
在一个地区岩层呈水平状态平行地表,还是发生了倾斜,倾斜的陡缓……,这些都是指岩层在空间的状态。
确定任何层状岩层的空间位置,可以用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来描述和表示。
1.走向
倾斜岩层层面与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图8-1中AB)称为走向线,走向线指示的地理方位(与地理北极沿顺时针方向的夹角)叫走向。
走向线有无数条平行线,但走向只有两个,且相差180o。
图8-1 岩层产状要素
2.倾向
与走向线垂直向岩层下倾方向引出的射线(图8-1中OD)称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图8-1中)指示的地理方位称倾向。
倾向与走向相差90o 或270o,但岩层的倾向确定后,走向就可以确定,岩层的走向确定后,倾向不一定确定。
3.倾角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之投影线的夹角(图8-1中的α),亦称真倾角。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1 岩层产状、厚度及其出露特征一、岩层的原始产状:沉积盆地(海洋或大型湖泊)中心,形成的岩层是水平的或近水平的,而边缘、岛屿,水下隆起等周围的沉积物产状具有一定的倾角,称为原始倾斜。
原始水平的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可变为倾斜、直立、倒转以及各种褶皱形态,但也有仍保持近水平状态。
二、水平岩层岩层上下两个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
其特征如下:1、在层序没有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当地形剥蚀切割轻微的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切割强烈时,老岩层则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岩层分布于山顶或分水岭上,即岩层愈老出露愈低,岩层愈新其出露的位置愈高。
2、水平岩层的露头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其出露线(岩层与地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会相交。
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岩层顶面与底面标高之差。
4、水平岩层露头宽度,与岩层厚度和地形坡度的变化有关。
三、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
单斜岩层可以是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也可以是区域性不均匀沉隆或上升引起的区域性倾斜。
(一)岩层产状及其测定1、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关系为:tanβ= tanα.c osω(式中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ω真倾向线与视倾向线之间夹角)2、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要求学生回顾地学概论和南京实习时现场实际测量)。
岩层产状要素,通常用罗盘直接测量,有些情况下需用作用法,赤平投影法求出岩层产状要素。
⑴层产状文字表示法:通常只记录倾向和倾角即可,走向则通过倾向加或减90度换算。
●方位角 SW205°∠25°或205°∠25°●象限角法,以北或南作为起点(0°),一般记为N65°W∠25°或 NW65°∠25°⑵符号表示(用于地质图上)(二)岩层的厚度真厚度、视厚度、铅直厚度三者具有一定的三角函数关系附录V有详细介绍。
岩石的产状名词解释岩石作为地球上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它们存在于地壳内部,并且根据其产状特征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不同类型。
本文将对岩石的产状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形态和特征。
岩石的产状是指岩石在地壳中形成或经历了何种过程,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形态和外貌特征。
不同的岩石产状反映了地壳内部的不同地质过程和环境条件。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岩石产状及其解释。
1. 结晶状:结晶状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形态具有明显的晶体结构,晶体呈现出六面体、四面体、菱形等形状。
这种产状通常出现在火成岩中,例如花岗岩和玄武岩。
火成岩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地下冷却结晶形成的,因此其矿物颗粒可以形成明显的晶体。
2. 粒状:粒状是指岩石中的颗粒呈现出不规则或圆形的形态,颗粒之间没有明显的结晶面。
这种产状常见于沉积岩中,例如砂岩和泥岩。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因此其颗粒之间可以出现各种不规则的形态。
3. 层状:层状是指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层沿着一定的平行面展开,形成了明显的层理结构。
这种产状常见于沉积岩和变质岩中。
沉积岩中的层状结构是由沉积物层层沉积形成的,而变质岩中的层状结构则是由原始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过程形成的。
4. 斑状:斑状是指岩石中存在着大小形态各异的矿物斑块,这些斑块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的。
这种产状常见于变质岩中,例如片麻岩和石英岩。
变质岩是由原始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历了重结晶和矿物交代过程形成的,因此其中的矿物斑块可以呈现出多样性的形态。
5. 断面:断面是指岩石在碰撞或拉伸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形成了分离的岩块。
这种产状常见于构造岩中,例如大理岩和花岗岩。
构造岩是由地壳中的构造力量造成的岩石构造变形形成的,断面则是构造力量造成的断裂面。
总之,岩石的产状是由地质过程和环境条件决定的,不同的产状反映了不同的地质作用和岩石的形态特征。
通过对岩石的产状进行解释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地球的演化历程和地质现象。
浅析地质构造的形成和对岩层产状三要素的理解
地质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按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使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是相向聚汇,发生挤压、弯曲。
垂直运动则使相邻块体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地层经构造运动后,岩层可发生三种变动:水平岩层(图3)、倾斜岩层(图4)和直立岩层(图5)。
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各种地质构造和断裂构造。
地质构造的常见形式有褶皱(图2)、断层和节理。
断裂构造则是断层(图1)与节理的统称。
了解地构造的形成后,现在来理解岩层产状三要素(图6)。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走向(AB)、倾向(CD)和倾角(α)。
具体详解如下:
1、走向(AB):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即层面上的水平线(AB);
2、倾向(CD):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叫倾斜线,它的水平投影方向为倾向(CD)
3、倾角(α):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真倾角:沿倾向方向测量得到的最大交角(图8)。
视倾角:岩层层面在其它方向L(OA、OD)的夹角皆是视倾角(图8)。
岩层产状表示的方法岩层产状是指岩石在地质中的排列和分布特征,通过观察岩层的产状可以了解到岩石的形成环境、变形过程以及地层的演化历史。
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有多种,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层理面倾角和倾向层理面是岩层中相对较大的面,它们的倾向和倾角可以用来表示岩层的产状。
层理面的倾向是指层理面与地面平面的夹角,通常用罗盘测量,以度数表示;层理面的倾角是指层理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通常用测斜仪或测斜仪器测量,以度数表示。
这种表示方法主要适用于平面或近平面的岩层。
二、折叠的形态特征折叠是指岩层在地质运动中发生的弯曲变形,通过观察折叠的形态特征可以了解到岩层的变形过程和构造特征。
常见的折叠形态有褶皱、褶皱带、断裂褶皱等。
褶皱是指岩层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弯曲形变,可以分为对称褶皱和不对称褶皱。
褶皱带是指一组相互平行的褶皱构造,可以用来判断构造带的走向和产状。
断裂褶皱是指褶皱和断裂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构造,常见于断裂带的附近。
三、岩层中的节理和构造面节理是岩石中存在的平行或近平行的裂隙,通常是由于岩石受到应力作用而发生的裂开。
节理的倾向和倾角可以用来表示岩层的产状。
构造面是指岩层中由于构造运动而形成的断裂面或滑动面,可以用来判断构造带的走向和产状。
四、岩层的厚度和分布特征岩层的厚度和分布特征可以用来表示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厚度是指岩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距离,可以通过测量岩层的上下界面的距离来确定。
岩层的分布特征是指岩层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可以通过观察岩层的出露情况和地质剖面图来确定。
总结起来,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有层理面倾角和倾向、折叠的形态特征、岩层中的节理和构造面以及岩层的厚度和分布特征等多种方法。
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些产状特征,可以了解岩层的形成环境、变形过程以及地层的演化历史,为地质学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岩层产状名词解释
岩层产状是指地质中岩层的特征、形态和状态。
它描述了岩石的分布、组织、构造以及岩层之间的关系,对于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岩层产状名词的解释:
1. 平行层状(bedding):指岩层的分层性质,即岩石沿着水
平方向形成的平行层结构。
2. 斜层状(dipping):指岩层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描
述了岩层的倾向和倾角。
3. 层理面(bedding planes):指岩层之间的界面,是区分不
同岩层的重要标志。
4. 斜交层状(cross bedding):指岩层内出现的交叉分层现象,通常是由水流或风力等流动介质的作用造成的。
5. 泥屑层状(mud cracks):指岩层中含有泥屑的层状结构,
常常是由干涸后再次湿润引起的裂缝和沉积。
6. 折叠(folding):指岩层发生受力变形,产生折叠形态的现象。
7. 断层(faulting):指岩层发生剪切断裂,导致岩块位移的
现象。
这些名词描述了岩层的形态特征、构造状态和沉积环境,对于地质学家在研究岩层演化和勘探地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