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画垂线苏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227.06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7课《画垂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7课《画垂线》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垂线的定义、特征以及画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垂线的含义,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垂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直线、射线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垂线的定义和画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垂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直观演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垂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和一张白纸。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场景,如房间的墙壁、电线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场景中,你们能找到哪些线段是垂直的吗?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释为什么这些线段是垂直的。
通过这个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垂线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垂线的定义和特征。
垂线是指从一点到一条直线的垂线段,垂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直线上,且垂线段的长度是最短的。
同时,教师还向学生讲解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
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白纸上尝试画出垂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垂线;2.能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画垂线方法;3.能够理解垂线的作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垂线。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垂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如何画垂线;3.垂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垂线,以及引导学生回忆上一次课学习的水平、直角等概念,进而引出垂线的概念。
老师还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垂线的应用,比如说照相机上的水平仪器。
2. 学习(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垂线的长度相等、交点处为直角等基本性质。
并可辅以图片。
(2)如何画垂线首先通过一些简单的画图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线段和圆,再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确定垂线和直线上的点,进而掌握如何画垂线的方法。
练习可设置在练习本上。
(3)垂线的应用通过介绍垂线的具体应用场景,如在建筑、摄影中使用垂线,让学生感受到垂线的实际意义。
并引导学生在掌握了画垂线的方法之后,通过实际的练习,运用垂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也可设计多个例子进行练习。
3.巩固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画垂线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线的理解和记忆。
可在练习本中进行。
四、教学重点1.掌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画垂线的方法;3.理解垂线的应用场景。
五、教学难点1.学生对垂线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2.学生初次学习如何画垂线。
六、板书设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如何画垂线垂线的应用场景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设置教学方法和练习内容,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于垂线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垂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课题画垂线第7 课时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经历尝试画垂线和学会画垂线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画垂线的技能和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探索方法的学习意识。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理解:画垂线的方法。
简单运用:学会画互相垂直的直线,以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复杂运用:挑战性目标能利用画垂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教学过程关注差异(侧重策略的运用)一、预学查异。
1、判断出示让学生判断哪几组是互相垂直的。
提问:怎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2、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垂线,知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那么怎样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呢?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画垂线的方法.(板书课题)二、初学适异。
1、教学例8(尝试画垂线)。
引导:想一想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想办法画出来吗?自己选择工具试着画一画,想想有哪些不同的画法?交流:你是怎样画的?把你画的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出你的画法。
结合交流,说明利用方格纸、量角器和三角尺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画法。
明确: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画法,有的利用方格纸上的垂直位置画,有的利用量角器上的90度来画,有的利用三角尺的直角画。
2、做“练一练”第1题。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画两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吗?在练习纸上画。
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教学的策略:让学困生发言,说说怎么判断,了解他们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优生小结。
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教学的策略:学生独立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后,教师巡视,指导不同画法,小组交流,每个人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画法,学优生小结。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使学生明确画交流:你用了哪两种不同的方法?(演示用量角器和三角尺画两种方法)说明:利用量角器和三角尺,都可以直接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画垂线》苏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掌握垂线的概念和画垂线的方法。
2.能够运用画垂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细致认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垂线的概念和画垂线的方法。
2.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需要将集中、注意力、耐性等品质运用其中。
【教学过程】一、营造情境引入“画垂线”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讲述建筑师、画家、工程师、和数学家等专业人士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用到画垂线这一工具。
请学生想象绘画师在绘画时需要画一个垂线,想象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如何画垂线。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画垂线的重要性。
二、概括“垂线”的概念和特征从联想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画出一条直线,然后营造情境,比如一根电线杆、一个人的身材等等。
让学生思考垂直是什么意思,垂线是什么。
引领学生自行概括出垂线的概念和特征,垂线的两端点在直线的同一直角旁,此时直线成为底边,垂线称为底边上的垂线。
三、引导学生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教师在黑板和白板上绘制几个不同图形,让学生自己解决如何画垂线的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独立解决的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侧重于说明画垂线的方法,如“三步法”,“划一段等长的线段”等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析和比较。
四、实战训练教师设计一组画垂线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自己在纸上绘制和计算,提示他们思路和解决方法。
五、巩固练习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小任务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注意检查他们的作业和练习,帮助他们发现错误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反思】画垂线是四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教育实践证明,在把垂线的概念和方法讲清楚后,通过实践练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画垂线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画垂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画垂线》是学生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一个篇章,它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内容,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弄懂垂线的概念、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画出垂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实现以下目标:1.了解垂线的概念,并能自己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垂线的定义;2.理解垂线与基准线的关系,并能画出垂线;3.掌握垂线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课堂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板书、绳子、尺子、铅笔、图形放大版(可选);2.学生课前准备:翻阅教材,理解垂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1 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图形是什么;2.介绍垂线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垂线的疑问;3.让学生自己找找周围的事物,看看哪些是垂线。
4.2 展示实物、讲解概念(15分钟)1.教师出示垂线的实物,并讲解垂线是什么;2.当前的基准线是什么,垂线如何与基准线垂直;3.教师讲解垂线和基准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垂线和基准线之间的关系。
4.3 独立思考、讨论、练习(3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几何图形,让学生自己思考哪些是垂线,哪些不是;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让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来展示;3.学生自己练习画垂线,教师逐个巡视指导。
4.4 总结、梳理、评价(10分钟)1.教师出示“垂线的性质”板书,讲解垂线的基本性质;2.教师总结讲解,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3.教师通过提问或其他方式,评价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1.学生对垂线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更加详细地解释;2.学生理解垂线和基准线之间的关系较快,在实践中也较为熟练;3.学生在练习画垂线时,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和细心的态度;4.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引导,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巡视指导”的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画垂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7、画垂线》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和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画垂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垂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垂线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垂线的定义和画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的性质和画法。
同时,学生对于图形的认知和操作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画垂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垂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索和发现垂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垂线,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对图形的认知,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画垂线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探索和发现垂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垂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垂线的定义和画法。
2.操作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探索和发现垂线的性质。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垂线教具、直尺、三角板、白板等。
2.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套垂线学具,包括直尺、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垂线例子,如衣帽架、电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例子中的垂线。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垂线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垂线的理解和认识。
教案:画垂线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垂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垂线的定义和性质。
2. 画垂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垂线的性质和应用。
2. 准确地画垂线。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知识。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过垂直交叉的线?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垂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 讲解垂线的性质:垂线相交成直角,垂线之间的夹角是90度。
3. 讲解画垂线的方法:a. 使用三角板:将三角板的一条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边画出垂线。
b. 使用量角器:在已知直线上选择一点,将量角器的一条尺线与已知直线重合,调整量角器的另一条尺线至90度,画出垂线。
4. 示范画垂线的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身边的工具画出垂线。
2. 学生尝试使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垂线。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线的知识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画垂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强调垂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垂直交叉的线,并尝试画出垂线。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掌握了垂线的知识。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学会了画垂线的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垂线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垂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要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绘图准确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7 认识和画垂线丨苏教版一、课前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
2.通过向学生提问以及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垂线的概念。
二、学习内容1. 垂线的定义解释垂线的定义:垂线是指在平面内,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垂直线。
2. 认识垂线1.通过图片等感性认识垂线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垂线,了解垂线在图形中的位置以及作用。
3.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中利用垂线解决问题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垂线的兴趣。
3. 画垂线1.引导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画出垂线。
2.解释垂线的绘制方法,注意垂线与线段的区别。
3.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画垂线的题目,巩固垂线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三、课堂互动1. 小组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完成练习画垂线的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 课堂演示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绘制的垂线,帮助学生加深对垂线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表达与展示能力。
四、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画垂线的题目,帮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2.激发学生对垂线应用领域的兴趣,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实际应用中垂线的例子,并在下节课时与同学分享。
五、课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垂线概念的理解。
2.分享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收集到的垂线例子,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垂线的概念、位置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了垂线的绘制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到实际应用中垂线的应用,帮助学生从实际出发来加深对垂线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7课《画垂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7课《画垂线》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垂线的定义,理解垂线与斜线的区别,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并能够运用垂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线的概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理解垂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垂线的理解和画法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引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运用垂线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的方法,能够运用垂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垂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垂线与斜线的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和理解垂线;引导发现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线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垂线的特点。
2.基本概念:讲解垂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垂线与斜线的区别。
3.画垂线: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讲解画垂线的方法和步骤。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并互相检查。
5.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垂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平面图中找到垂线等。
7、画垂线-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垂线的概念及作用。
2.能够在图形中画出垂线。
3.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垂直。
4.能够列举生活中应用垂线的例子。
教学内容
1.垂线的概念及作用;
2.画垂线;
3.判断垂线及应用垂线。
教学重点
1.能够画出垂线;
2.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垂直。
教学难点
1.能够应用垂线。
教学过程
1. 导入
1.通过图片让学生知道垂线的概念及作用。
2.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没有垂线,将会怎么样?
2. 讲解
1.通过数学书上的图形,向学生讲解垂线的作用及概念。
2.通过数学书上的图形,向学生演示如何画垂线等。
3. 练习
1.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垂线。
2.检查学生的作业,提出错误并指正。
4. 应用
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阐述垂线的应用。
2.让学生思考其他可以应用垂线的场景。
5. 总结
1.让学生复习垂线的概念及作用。
2.让学生答题测试是否掌握了垂线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1.本次教学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垂线的应用。
2.需要考虑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
课题:画垂线
第7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并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难点: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三、教具准备:
四、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个性备课内容
一、课堂导入
1.找出黑板上互相垂直的线段,并说说什么叫垂直以及垂线和垂足
的含义。
2.说说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3.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垂线,今天这节课你能利用手中
的工具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教学新授
活动一:画垂线
1.自由画垂线。
(学生自主完成)
多种工具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
(1)学生独立完成,互相交流。
(2)小组学生推选代表交流各自的方法和作品。
学生边口述方法,
边展示作品指出可以用量角器画,用三角尺画,在方格上画等。
在学生交流展示时,教师引导学生摆出不同位置的“互相垂直”,
帮助学生加深对“互相垂直”的正确认识。
(只要两条线段相交所成的
角是直角,那这两条线段就互相垂直。
)
活动二: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生合作)
(1)选择工具,并优化工具(三角尺、直尺)
(2)摆放工具:
一贴(把直尺与直线重合,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紧直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