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学习资料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学习资料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第一章绪论

1.应用语言学的性质。狭义: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定义为研究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中的种种应用问题。广义: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应用语言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应用领域所遇到的跟语言有关的问题。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2.应用语言学具有学科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有明确的研究任务,研究语言学在一切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2.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像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儿童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神经语言学、词典学等几个较为成熟的下位领域;

3.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基础,如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创建了大量专门的研究机构;

4.形成了专门的应用语言学专业和课程。

3.应用语言学的特点:a.相对独立性;b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语言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c.实验性,调查和实验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调查包括访谈调查、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比较的方法和统计的手段在应用语言学中较为常用。d.综合性,由应用语言学学科性质决定。

4.语言学三大分支: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5.应用语言学与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关系:应用语言学首先必须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不是语言本体的研究。但必须从本体研究的成功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应用语言学不是进行语言学理论研究,但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应用语言学的不同分支对语言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利用有不同的侧重点。

6.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四个领域构成了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教学、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发展等。

7.1870,波兰语言学家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

8.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弗赖斯、拉多《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杂志”,主要研究语言教学问题。

9.1959,语言学家弗格森在华盛顿成立“应用语言学中心”。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法国)的召开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正式形成。

10.外国我国对语言应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先秦

11.现代语文运动的三个主要方面:白话文运动、国语统一运动、拼音化运动(起源于清末切音字运动)。

12.1955.10 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简化汉字、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三项主要任务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13.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施行。

14.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成立。简称“语用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应用语言学研究机构。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1995年筹建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

1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是200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16.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和比较;二、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三、实验方法

17.一调查和比较:(1)语言材料的调查:调查是指收集和考察语言事实、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环境等材料,调查就是要收集材料。

方法有三:

1.访谈法:是一种由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谈话的方法,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技巧:1.念字表、词表、句子或语段;

2.提问;

3.测验;

4.座谈会。

2.观察法:研究人员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以获取语言材料的方法。分为:隐蔽观察,指调查人员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从一旁观察人们的语言行为。

参与观察,指调查人员深入到被研究的人中去,与他们一起参与语言活动,在其中进行观察和搜集材料。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Labov)关于城市方言的调查就是典型的观察法。

3.问卷法:用书面形式进行社会调查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摸底调查。问卷按所列问题的回答方式不同分为:封闭式(注意选择可测标志)和开放式(主义提法的中立性)

18.调查是应用语言学最重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和通信调查;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口头调查和书面调查,录音录像调查,常用的是:通信调查和抽样调查。

19.比较使一种根本性的研究方法。分为:一、事实比较,即对现象事实进行的归纳概括的比较,具有明显的描写性;二、理论性的比较,是关于系统理论普遍原理在具体语言中的可行性的比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比较方法主要指对比研究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都要使用比较的方法。

20.定量方法也就是计量方法。科学的本质可以说就是数学。

21.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关系:定性研究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质”的分析,即对所研究的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联系进行概括;定量研究通过量化,即利用数量、频率、比例的统计等来说明各种事实。定性方法是综合,定量是分析,分析是为综合服务的。定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定性,定量研究只是一种研究手段。同样,对定量分析所取得的各种数据进行描写和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又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了。

22.统计是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23.抽样(又叫取样),指从一个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观察,由来自同一总体的无数组样本数据而获得该总体的某种特征,称为参数。

24.在语言调查的抽样程序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取样的范围;样本的典型性;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样本应有足够的数量

25.抽样包括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抽样最基本的办法是随机抽样。应用语言学研究中最有效的随机抽样方法是分层抽样,指把总体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不同

的层次,然后再分层抽样。跟分层抽样相关的是多级抽样,即在调查中先按一定的标准把对象分组,在各组中抽取样本形成样本组,最后再在样本组中抽样。

26.多级抽样和分层抽样的不同在于:分层抽样是在各分层中直接抽样,而多级抽样是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进行再抽样。多级抽样适合范围较大的调查。

27.在统计方法中,百分比统计法是较为常用的。

28.实验方法的特点:系统性(组织严密的系统);逻辑性;经验性;简约性;重复性和传递性。

29.实验的步骤:实验的设计;实验的实施;实验的解释

30.实验实施方案包括:a.实验的目的和意义;b.实验的时间和地点;c.实验的对象;d.实验的内容和指标;e.实验队伍的确定和培训;f.实验报告或总结。

第二章语言教学

1.语言教学:指运用特定的方法,将语言知识和相关的理论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习者,以达到是学习者掌握一门具体语言并用于交际目的的教学活动,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言教学作为一种以语言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包括本族语教学和外族语教学,即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

3.语言教学的目标: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4.教学类型:是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有关的类别。a.按语言教学的内容,分为: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b.按教育性质,分为:常规教学和业余教学;c.按学习期限,分为:长期教学和短期教学;d.按教学组织形式,分为:班级教学

和个别教学;e.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分为:儿童教学和成人教学;f.按学习语言的程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教学等

5.语言教学的基本过程:a.制定语言教学政策(在我国,汉语无论是作为第一语言教学还是第二语言教学,都必须教授和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其依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b.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c.编写语言教学的教材;d.师资选拔和培训、e.课堂教学、f.语言测试、g.语言教学研究

6.教学法流派根据所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分为四大派:a.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等;b.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c.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全身反应法等,d.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交际法等。

7.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假说: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内在大纲假说和习得顺序假说、输入假说、普遍语法假说、文化适应假说等。

8.我国的语言教学包括: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多种类型。

9.我国语言教学的历史:a.萌芽阶段: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b.传统阶段:从秦汉到清末;c.变革阶段:从1919到1949;d.改革实验阶段:1949年以后;e.繁荣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

10.特殊群体语言教学:指因生理上有一定的缺陷而无法对其实施正常的语言教学的人群,主要包括聋哑人(手势语和指语)和盲人(盲文)。

11.语言自身的发展是语言教学改革自由力的动因。

12.第一语言: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母语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第一语言和母语是从不同角度对语言进行的分类,第一语言并不等于母语。

13.本族语:指语言习得者自己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称民族语。本族语也并不一定是母语,母语的转用和本族语的死亡是很好的证明。

14.第一语言的获得分为两个阶段:早起的潜意识的语言习得;入学后课堂上有意识的语言学习。习得: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语言,以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最为典型。学习或学得: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有专门的老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练等环节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去获得语言。

15.第一语言教学:通常是本族语教学或母语教学,它主要是指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学习第一语言而进行的正规的学校课堂教学活动。

16.第一语言教学的特点:a.学习者有一定的语言基础;b.师生之间交流无语言障碍;c.时间充裕,有很好的语言环境,练习实践机会多;d.注重语言形式;e.掌握文化主要靠习得。

17.第二语言:指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

18.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语言。

19.外语:指外国的语言。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关系,第二语言所指的范围比外语要广。

20.动机是学习过程的决定因素和催化剂。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1.第二语言教学:指人们在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在学校环境里进行的正规的学习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包括:我国国内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22.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外国学生在目的语国家的学校里进行语言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在本国的外语院校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教学活动;本国某一民族的学生在本国学校里学习本国其他民族语言。

23.第二语言教学包括两个方面:“教”: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技巧、教材的编写、成绩测试;“学”: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规律。

24.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a.以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b.以技能训练位中心,通过大量练习和反复实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c.以集中强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内容密集,进度较快,班级规模相对较小。

d.重视基础阶段教学。

e.注重语言对比,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f.重视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

g.更加注重文化教学。

25.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共性:都以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为目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都必须学习并掌握语言。分别体现在:1.从教的方面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方式;课堂趣味性;2.从学的方面看:学习目的;学习策略、掌握语言规

律、学习过程(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应用)、都是有意义的学习。

26.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差异:

a学习者:第一语言学习者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者多是成人;

语言环境:第一语言的学习使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家庭、社会为学习者提供了优越的语言环境,而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缺少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就困难得多;

迁移问题:第一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发展,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往往要经过第一语言的思维过程,存在着第一语言的迁移问题;

文化的影响:第一语言学习者通常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该语言的文化和语用规则,而第二语言学习者还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学习目的语文化。

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教学对象不同;

教学起点不同;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同;

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

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

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同;

教学环境氛围不同;

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同。

27.语文教学的历史进程:殷周到春秋的萌芽阶段;秦汉到清末的传统语文教学阶段;20世纪以后的现代语言教学阶段。

28.语文教学的性质:工具论、人文论、素质论(工具和人文的统一)、语感论

29.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现当代文选、古代文选、外国文学作品选、写作等。小学语言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初中进行汉语语法教学;高中要求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30.1993.3.8《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31.双语教学:指在教学中同时进行两种语言教学,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成为操双语者。广义:一种教育模式,指在加强外语学习的同时,对非外语课程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的习惯;

狭义: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本民族和一门外语的教与学,让学生能够用两种语言进行学习、思考和交流,达到既精通母语又能掌握一门外语的教学方法。

32.双语教学模式:浸(jin)没式(加拿大);过渡式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2.对外汉语教学的含义: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其本质属性: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启用于1983年。

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具备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一体两翼”:汉语语言学本体、对外汉语学科与教学论、中外文化素养);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三)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4.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5.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包括:a.面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b.对教学活动主体的研究;c.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认知规律研究;d.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e.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6.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a.加速汉语国际推广;b.抓好学科建设;c.培养专业教师;d.推动科研发展;e.推广汉语水平考试

7.明初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的教材是《老乞大》、《朴通事》。

8.中国第一个到美国专职教授汉语并与哈佛大学签订工作契约的出国教师是:戈鲲化。

9.1951,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最早的论文,1953,周祖谟《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1958,邓懿,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1965,“北京语言学院”,唯一的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1965,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刊物《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

讯》;1992,HSK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考试。2002.8.15,首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在北京开幕。

10.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

11.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家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加强

教学体制不断完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汉语水平考试进一步推广,研发力度加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更加广泛

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汉语中心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

教材开发有新突破

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评优工作

12.总体设计的意义: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对教学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的宏观控制和把握。

13.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明确教学类型(依据教学期限和教学组织形式);

分析教学对象(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

确定教学目标(指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止水结构和能力结构,具备什么样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能够使用目的语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包括使用目的语的范围,目的语水平的等级。)

确定教学内容(包括语言要素、语用规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确定教学原则(处理好语言要素、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好言语技能训练方式;选择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方式;处理好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

规定教学途径,指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包括:教学阶段;课程设计(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中心环节);课时安排(总课时及周课时)

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14.教材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主要依据,反映了语言教学的两个根本问题:教什么和如何教。

15.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

16.对外汉语教材的类型:a.按遵循的教学原则区分:课文型,结构型,功能型,结构-功能型,功能-结构型,话题型,文化型;b.按教材的体例区分:综合型和分科型,直线式和螺旋式

17.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18.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19.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

a.备课和教案,备课要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方法;教案的内容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学时安排、教学环节、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b.课堂组织,处理好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稳定课堂教学秩序

c.教师的语言,特点有三:停顿较多,语速较慢;使用的词汇、句子比较简单;冗余信息较多,即重复、解释较多。应注意:准确规范、语速尽量正常、浅显易懂,词汇多样化;重现原则;尽量用汉语与学生交流;克服口头禅

d.板书:精心设计,条理分明;汉字书写规范;鲜明醒目。

20.语言测试的类别:潜能测试(学能测试)、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

21.题型,指试题的类型,有:多项选择题(评分客观,信度大;可直接考出编制者想考查的内容,效度大。难点在于设计干扰项,费时费力,且有25%猜对的概率);综合填空题;口试;写作。

22.卷面:指一次考试中的一种完整的试卷。卷面构成指一个卷面包括哪些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

23.试题类型: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要求的角度进行划分:标准化试题和非标准化试题;从阅卷评分的角度划分: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从试题的题型:分立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24.测试的质量保证:试题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反馈作用。

a.效度,也叫有效性,及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b.信度,也叫可靠性,测试的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主要包括:卷面构成、试题数量、评分标准和方法、受试者水平。

c.区分度,即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与难易程度有关

d.反馈作用,即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25.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语法-翻译理论;行为-结构主义理论;转换生成语法-认识理论;交际教学法理论。

a.语法-翻译理论

b.行为-结构主义理论

基础“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受俄国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影响。华生提出“行为主义”,斯金纳《言语行为》,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美国结构主义最初是为拯救印第安人口语,布龙菲尔德将结构主义嫁接到第二语言教学上。

c.转换生成语法-认识理论

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语言行为”,认为人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

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知论,提出S(刺激)—(A同化T认知结构)—R(反应),皮亚杰用同化和顺应两个概念来解释主体认知结构与环境刺激的关系。

d.交际教学法理论

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语法性、可行性、现实性、得体性;

英国功能主义语言学,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大功能:认知功能;交际功能;语篇功能。

26.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

a.克拉申输入假说,分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监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b.舒曼文化适应模式

27.什么是课堂教学技巧:

a.教师的行为,指课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项目或言语技能所使用的手段,如用图片或事物等介绍生词;

b.学生的行为,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操练,从而掌握所学的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如通过替换练习学习语法项目。

28.课堂教学技巧一般包括四级单位: 教学单元、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展示、解释、练习、归纳)、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单位。)

29.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技巧的选择使用:根据教学目的选择;选择交际性强的技巧;优先选择节省时间的技巧。

30.对比分析:即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代表人物:拉多。语言学基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及迁移理论。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母语与目的语完全不同,毫无关系)

31.对比分析的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32.对比分析难度等级模式(布拉图?普拉克特?)

零级:迁移

一级:合并

二级:差异不足(母语中有而目的语中没有,防止介入性干扰)

三级:再解释(被动句)

四级:超差异(目的语中有而母语中没有,产生阻碍性干扰,如“把”字句)

五级:分裂(visit:拜访、参观、访问)

33.对比分析的作用:有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预测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有利于测试项目;有利于发现单语研究中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对语言形式的细致分析

34.对比分析的不足:重视语际迁移忽视语内迁移及社会、心理及其他因素所产生的迁移作用;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对语言错误的预测不能凑效。

35.偏误分析,即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36.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不同: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个转换生成的创造系统,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套习惯,是一个结构系统;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只能通过有意义的学习获得,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可以通过反复的机械操练获得;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个不断假设、求证的过程,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尽量避免犯错误。

37.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中介语理论。

38.中介语的特点:a.中介语是独立的语言系统,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度形式;中介语中包含了大量的偏误,但也存在一定的正确因素;中介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有自己的规则,学习者不是随意地使用这种语言,而是有意识地、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规则;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逐步由母语向目的语靠近。

39.偏误的来源:语际迁移、语内迁移、学习环境、交际策略、文化迁移

40.偏误的类型:a.按偏误的严重程度:整体性偏误和局部偏误;b.根据学习者所处的学习阶段:系统前偏误、系统偏误、系统后偏误;c.根据偏误的形式特征:添加、遗漏、替代、错序等。

41.鲁健骥1984首次引进“中介语”和“偏误”两个重要概念。《中介语理论与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42.中介语于1972年由selinker在《中介语》一文中提出。中介语的五个产生过程: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训练迁移、第二语言习得策略、交际策略。理论基础:生成语法、认知心理学。

43.僵化:指存在于中介语中的一种心理机制,无法消除,可以出现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

44.中介语的特点:开放性;灵活性;系统性。

45.第二语言教学环境分为:宏观调控环境,指语言学习的大的社会环境;微观教学环境。指课堂教学的小的教学环境,可称为中观制约环境。

第四章社会语言学

1.社会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本质属性就是它的社会性。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构成需要语言;语言行为同时也是社会行为;语言通讯的问题、对语言的态度问题等都是可能产生严重社会后果的问题。社会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2019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分享

初试篇 我初试排名第一,总分412,技术分385.2。现代汉语137,语言学概论129,英语78,政治68。 一.政治 因为上外不重视政治,我没怎么好好复习政治,买的什么风中劲草现在还跟刚买的一样,比重只有10%我想过线就好。说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一定看清你所考学校专业如何算分和排名。有的同学总分比别人高,但是按技术分排名后名次反而下降了几个,这样内心不免觉得有点亏。所以这里就不谈怎么复习政治了。 二.英语 英语的话,主要就是多做真题,黄皮书的真题一定要吃透,尤其是阅读理解,我反复做了三遍,当然很多人做了更多遍。重点在后面几年要格外细致。 作文不用开始的太早,后期多写多练。关于作文书我是用的王江涛和何凯文的,还都不错,还买了一本朱伟的写作宝典,真心不推荐。单词我没有按照单词书背,就是背的真题里面的词汇。单词要坚持每天背,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就可以,不要像我一样很拖拉最后背单词很匆忙。

三.专业课 关于专业课,很明显专业课给我拉了很多分,两门专业课我都是第一,并且后期我复试成绩并不好,但是依然总评第一的原因就在这,所以大家一定重视初试尤其是专业课。 现代汉语这门课我看了张斌版的现汉和课后练习。这本书是主要的,然后看了《语法答问》《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现代汉语十五讲》《汉语语法三百问》《现代汉语八百词》。差不多就是这些吧。 语法研究教程像是十五讲的简明版,十五讲比较晦涩难懂,因为往年的真题有很多题从十五讲上出的,近年来比重有所缩小,我没记错的话2017年并没有考过十五讲(我的记忆力不能保证哈),但我考前一个晚上仍然把十五讲上相对简单的那些捋了一遍,生怕考到。 重点在真题的整理,光背够课本那些条条框框,不梳理出自己的东西很难与众多优秀的同学拉开差距。语言学概论课考完我曾经以为我完了,因为复习的时候以王德春的语言学概论为重中之重,往年都是这样的,虽然叶徐的语言学纲要也是参考书,但往往都是辅助,所以懒散如我后来根本没有时间估计那本辅助的。然而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题目(尤其大题)很少涉及王版概论,重点考查了语言学纲要。但是我当时没有紧张,语言学纲要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学过,当时期末复习我复习的还不错,就凭借遥远的记忆和复习中得到的东西写的。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学习资料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第一章绪论 1.应用语言学的性质。狭义: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定义为研究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中的种种应用问题。广义: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应用语言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应用领域所遇到的跟语言有关的问题。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2.应用语言学具有学科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有明确的研究任务,研究语言学在一切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2.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像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儿童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神经语言学、词典学等几个较为成熟的下位领域; 3.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基础,如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创建了大量专门的研究机构; 4.形成了专门的应用语言学专业和课程。 3.应用语言学的特点:a.相对独立性;b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语言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c.实验性,调查和实验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调查包括访谈调查、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比较的方法和统计的手段在应用语言学中较为常用。d.综合性,由应用语言学学科性质决定。 4.语言学三大分支: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5.应用语言学与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关系:应用语言学首先必须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不是语言本体的研究。但必须从本体研究的成功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应用语言学不是进行语言学理论研究,但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应用语言学的不同分支对语言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利用有不同的侧重点。 6.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四个领域构成了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教学、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发展等。 7.1870,波兰语言学家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 8.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弗赖斯、拉多《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杂志”,主要研究语言教学问题。 9.1959,语言学家弗格森在华盛顿成立“应用语言学中心”。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法国)的召开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正式形成。 10.外国我国对语言应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先秦 11.现代语文运动的三个主要方面:白话文运动、国语统一运动、拼音化运动(起源于清末切音字运动)。 12.1955.10 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简化汉字、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三项主要任务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13.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施行。

全国各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排名

全国各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排名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A+ 13 北京师范大学 A 25 湖南大学 A 2 北京外国语大学A+ 14 华中师范大学 A 26 厦门大学 A 3 南京大学A+ 15 中南大学 A 27 中国海洋大学 A 4 中山大学A+ 16 东南大学 A 28 延边大学 A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A+ 17 上海大学 A 29 大连外国语学院 A 6 南京师范大学A+ 18 华南师范大学 A 30 山东大学 A 7 上海外国语大学A+ 19 宁波大学 A 31 清华大学 A 8 四川大学A+ 20 华东师范大学 A 32 江苏大学 A 9 上海交通大学 A 21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A 33 重庆大学 A 10 西安外国语大学 A 22 吉林大学 A 34 同济大学 A 11 复旦大学 A 23 暨南大学 A 1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A 24 西安交通大学 A B+ 等(53 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上海海事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贵州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安徽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黑龙江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北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B 等(52 个) :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燕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聊城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长春税务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南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济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长江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烟台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扬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大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2.doc

《计算机科学导论》 实验指导书 欧阳一鸣王浩编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该实验指导书共安排六个实验,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 进行文字处理、利用Excel进行表格编排等等。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需要写明的项目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题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实验一 Windows 基本操作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Windows 的启动和安全退出的方法。 (2)掌握Windows 的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及任务栏的基本操 作。 (3)掌握Windows 常用快捷键的使用方法。 (4)掌握应用程序的多种启动方法以及切换和退出应用程序的 方法。 (5)掌握Windows 环境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Windows 帮助的使用。 (7)实验内容

(8)启动Windows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熟悉Windows 窗 口组成,然后对窗口作下列操作: 1)移动窗口。 2)改变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然后滚动窗口的内容。 3)最大化、最小化、复原和关闭窗口。 (9)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再打开“控制面板”中的“字体” 窗口,然后进行下列操作: 1)通过任务栏和快捷键切换当前的窗口。 alt + tab 或alt +esc 2)以不同方式排列已打开的窗口(层叠、横向平铺、纵向平铺)。 3)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单击“查看”菜单下的“大图标”、 “小图标”、“列表”“详细资料”命令项,观察窗口中的各 项的变化。用工具栏上的“查看”命令按钮重复做一遍。 (10)通过二种方法查看当前的日期和时间,如果日期和时间不 正确,请进行修改。 (11)分别通过以下方法启动“画图”程序(windows-xp下程序 文件路径为" C:\WINDOWS\system32 \mspaint.exe" ,在windows2000下程序文件路径为" C:\WINNT\system32 \mspaint.exe"),然后退出该程序。 1)通过“开始”菜单→“程序”→“附件”,启动“画图”程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电大语言与应用语言学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复习指导 一、课程说明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是本科开放教育英语专业的限选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语言这一抽象的符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着重要求学生了解语言的重要功能以及它与民族、地区,政治等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对语言一般规律的认识,并有助于他们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文字教材:由顾曰国教授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试用版);辅助教材:《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中涉及的听力练习磁带两盒,由北京外语音像出版社出版。 二、考试说明 本课程考核包括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课程总成绩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20% ,课程终结考试占80%,终结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拾携带任何教材、参考资料、电子读物或工具书等。本课程终结考试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以及“高级英语自学系列教程”中的《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教材。 课程终结考试试题结构及分值比例 三、复习要点 教材共分10 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的标题如下:第一单元:认识我们的语言Awareness of our language;第二单元:语言的物理属性Physical aspects of language;第三单元:语言的符号性本质The symbolic nature of language;第四单元:语言功能1:构筑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感官认识Language function: Organizing our experiences of the material world;第五单元:语言功能2:以言行事Language function: doing things with language;第六单元:语言功能3:协调处理人际关系Language function: manag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第七单元:语言功能4:说说谈谈Language function: talk, talk and talk;第八单元:语言与社会Language in society;第九单元:语言、大脑、思维Language, brain and mind;第十单元:复习与课程评估General review and course assessment. 下面简要地描述了各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同学们在学习时可以参考。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 1.复习的基本原则:第一,理解和吃透各章的重点内容。第二,以 各章的题目为统领,理解各章节下的具体内容。第三,动手书写和记忆重要内容,部分语言学理论会应用到实际中。 2.各章节复习要点如下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language, linguistics,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displacement,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langue VS parole, 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language 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Which subjects are included in macrolinguistics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articulatory phonetics, acoustic phonetics, auditory phonetics, phonetics, phonology, consonants, vowels, allophones, broad transcription VS narrow transcription Analyze the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free variation with exampl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and English vowels and the features involv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Understand some processes of phonology: nasalization, dentalization, velarization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e1253403.html,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作者:乐天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04期 摘要:《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本文指出《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给出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引导性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新生提供了关于该专业学科的入门介绍。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该专业的学生在该领域工作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应遵守的法律准则。《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新生虽然具有计算机的基本使用能力,但在计算机理论知识上的专业性不够,大部分的知识对新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如果一味地想把如此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并不好。根据该课程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给出思考。 ●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虽然相对浅显,但是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几乎包括计算机领域所有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热点研究问题等。在授课中不仅要把基本的概念介绍清楚,还要对最新的专业动态有所介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合适教材难以选择 我国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非常多,按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内容为计算机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等同[1];二、将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四年要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浓缩,内容 涉及面广;三、计算机和计算的本质属性用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来刻画[2],内容进行系统 化、形式化的概括。由于目前中小学已开始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新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所以选择第一种教材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过于简单,失去“专业引导”课程的本质属性;第二种教材在广度和深度上是比较难以把握的;第三种教材过于抽象,教师难讲,一般院校的学生难以理解。再加之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变化非常快[3],可谓日 新月异,许多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严重滞后。 2.理论教学过于复杂 新生非常渴望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对第一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抱有很大的期望。教师希望通过讲授该课程给学生初步建立整个学科的框架,指明计算机专业学习的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 作业01

第1页(共3页)Assignment 01 for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Units 1-3) Answer Sheet 语言与语言学作业01(第1-3单元)答题纸 学籍号:姓名:分数: 学习中心:专业: ___________ The total marks for this assignment are 100 points. Time allowed for completing this assignment is 1 hour (60 minutes). PLEASE WRITE ALL YOUR ANSWERS ON THE ANSWER SHEET 1.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60 points] Step 1:Hit upon an idea (If we want to tell somebody something or write something to somebody, first we have to have an idea. It is mainly a kind of mental process. We form a plan in our mind so that we can write it down or speak it out or make others understand with our body gestures. Step 2: Speak out the idea or write it down or make gestures for other understand (In the first step we have an idea, second if we want to make others know and understand our ideas, we have to make the idea displayed. So in this step we have to speak it out or write it down, or make gestures to make others see with a description symbol, which called words. Step 3: Make idea sent out (Only the sound or words or gestures with our idea be sent out, the idea destination can be reached. Sound humans make travels via air to the ears

六、应用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整理

主讲:昊天 .应用语言学地性质即定义: ()简单地说,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有关方面发生关系地学科.()进一步说,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应用各部分结合部、接触面、包括结合、接触地动态变化地规律性地学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打个比方说,好像一个轴承,一面是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一面是发生关系地各个方面,两者之间地一个个滚珠是应用语言学地一个个分支学科,他们相互接触、推动还嵌在一里一外地槽里,都跟槽互相接触、推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为什么有了本体语言学还要有应用语言学? ()语言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语言地发展和使用受到多种因素地影响,语言地有其自身地规律. ()我国语言研究主要受到索绪尔地影响,索绪尔地观点是为语言,就语言而研究语言.但是仅仅从语言本身来研究语言是不够地,没有语言地应用就没有语言,因此还要把语言放在交际中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为什么说应用语言学有理论? ()没有人事先提供了完善地语言学理论供应用. ()任何应用都包含了下位层次地理论,实践—理论—实践. ()语言学之外也有理论,动词地价和化学,无罪推断和法学;规范就是服务和管理学. ()梳理了一些理论,交际,动态,层次,中介,潜显,人文性. .语言学地新分类: ()本体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是本体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地融合提升 .应用语言学地范围: 一、从学科范围上看 ()广义地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社会关系地学科()语言规划 ()语言教学 ()计算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现代科技地关系地学科 二、从队伍建设方面看 包括研究机构地建设,刊物地建设,活动地开展,文风和学风地建设,课题和课程设置成果地推广. .从标准和地位两个方面说说什么是普通话? 标准: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地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地中华民族共同地通用语言和交际工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为什么说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 ()推广普通话不是禁绝和消灭方言.我们要消除地是方言在语言交际中地隔阂,而不是消灭方言本身; ()方言有一定地交际价值; ()方言是普通话地重要营养; ()应该主张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 .推普地十二字方针: 起初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年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

计算机科学导论复习整理

计算机科学导论复习整 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考试重点知识 考试说明: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综合题(共5小题,选做3小题。其中强化班同学必作1、2、3小题,普通班同学任选3小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 一、考试范围:1~10、15章,每章都有一定量的题目。 二、课后习题中的选择题全部要求。 三、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1.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就是合理管理并控制计算机系统内软、硬件资源,并能够合理组织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通常我们将操作系统的功能概括为两大功能:扩展的虚拟机功能、资源管理功能。 其中,资源管理功能包括了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四大功能。而扩展的虚拟机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以及程序级接口,使得计算机看上去像是功能扩展了的机器。 2.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用于存放原始数据、中间数据、最终结果和处理程序。为了对存储的信息进行管理,把存储器划分成存储单元,每个单元的编号称为该单元的地址。各种存储器基本上都是以1个字节作为一个存储单元。存储器内的信息是按地址存取的,如要访问存储器中的某个信息,就必须知道它的地址。向存储器里存入信息也称为“写入”,写入新的内容将覆盖原来的内容。从存储器里取出信息也称为“读出”,信息读出后并不破坏原来存储的内容,因此信息可以重复读出,多次利用。 通常把内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也可以说主机是由CPU与内存储器组成的,而主机以外的装置称为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等。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语言大学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7 01语言政策与语言战略李宇明 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或1013俄语或1014法语或1015德语或1016西班牙语 ②2022语言学理论 ③3033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 02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应用曹志耘 (本年度停招)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2语言学理论 ③3034语料分析 郭风岚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2语言学理论 ③3035语言变异理论与语言应用 张世方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2语言学理论 ③3036语言变异与变化 03汉语句法语义研究崔希亮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37汉语句法语义研究 孙德金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38汉语语法理论与应用 04对外汉语教学与词汇研究张博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39汉语词汇研究 05商务汉语与教学研究张黎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0商务汉语与教学研究

0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王建勤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江新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2第二语言习得与认知 07实验语音学及计算机辅助发音教学技术研究张劲松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或 2024语言逻辑计算机综合考试 ③3043实验语音学及语音信息处理 08语言信息处理徐娟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4教学系统设计 张习文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或 2024语言逻辑计算机综合考试 ③3045语言与媒体处理 09语言习得与语言病理学高立群①1011英语 ②2025当代语言科学 ③3046儿童语言习得 10第二语言教育技术郑艳群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7第二语言教育技术 11中介语研究与资源建设张宝林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或1013俄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或 2024语言逻辑计算机综合考试 ③3048语料库语言学 12汉语韵律句法研究冯胜利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49汉语韵律句法研究 13 实验语言学石锋①1011英语或1012日语1013俄语或1014法语 ②2025当代语言科学 ③3050实验语言学 14语言变化和汉语句法孙朝奋 (本年度停招)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51语言变化和汉语句法 15语言测试王佶旻 (本年度停招)①1011英语 ②2023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考试 ③3052语言测试与心理测量 16语言数据挖掘刘贵龙 (本年度停招)①1011英语 ②2024语言逻辑计算机综合考试

英语语言学概论--整理

Chapter 1 Language语言 1.Design feature (识别特征)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2.Productivity(能产性) refers to the ability that people have in making and comprehending indefinitely large quantities of sentences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 3.arbitrariness (任意性) Arbitrariness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re is no motiv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inguistic form and its meaning. 4.symbol (符号) Symbol refers to something such as an object, word, or sound that represents something else by association or convention. 5.discreteness (离散性) Discreteness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sounds in a language are meaningfully distinct. 6.displacement (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 Displacement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human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talk about things that are not in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its users. 7.duality of structure (结构二重性) The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 into two levels, one of sounds, the other of meaning, is known as duality of structure. 8.culture transmission (文化传播) Culture transmission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language is passed o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rather than by inheritance. 9.interchangeability (互换性) Interchangeability means that any human being can be both a producer and a receiver of messages. 1.★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definition has captured the main features of language. First, language is a system. Second, language is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e third feature of language is symbolic nature. 2.★What are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Language has seven design features as following: 1) Productivity. 2) Discreteness. 3) Displacement 4) Arbitrariness. 5) Cultural transmission 6) Duality of structure. 7) Interchangeability. 3.Why do we say language is a system? Because elements of language are combined according to rules, and every language contains a set of rules. By system, the recurring patterns or arrangements or the particular ways or designs in which a language operates. And the sounds,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are used in fixed patterns that speaker of a language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4.★ (Function of language.) According to Halliday, what are the initial functions of children’s language? And what are the three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adult language? I.Halliday uses the following terms to refer to the initial functions of children’s language: 1) Instrumental function. 工具功能 2) Regulatory function. 调节功能 3) 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 表现功能 4) Interactional function. 互动功能 5) Personal function. 自指性功能 6) Heuristic function. 启发功能[osbQtq`kf`h] 7) Imaginative function. 想象功能 II.Adult language has three functional components as following: 1) Interpersonal components. 人际 2) Ideational components.概念 3) Textual components.语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