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45
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培训:基础理论自测题一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以下对睡眠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个体的睡眠可以分为六个阶段B. 睡眠的第二个阶段是浅睡期C. 并不是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五个阶段,未经历五个阶段并不能说明个体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D. 睡眠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复几次正确答案:D2. ()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A. 同伴交往B. 母子交往C. 依恋D. 微笑正确答案:C3. 心理健康是一个()状态。
A. 连续B. 断断续续C. 时断时续弥散正确答案:A4. 情绪的构成不包括()A. 主观体验B. 生理唤醒C. 外在行为D. 主观行为正确答案:D5. 人类个体的记忆发生时间为()A. 妊娠早期B. 妊娠中期C. 妊娠末期D. 新生儿早期正确答案:D6. 遗忘的规律是()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匀速D. 没有规律正确答案:A7. 成年期的()是创造性思维表现最佳年龄。
A. 25岁至45岁B. 25岁至30岁C. 30岁至45岁D. 35岁至50岁正确答案:A8. ()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生活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A. 个性化B. 团体化C. 社会化D. 从众正确答案:C9. ()是个体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
A. 焦虑B. 恐惧C. 抑郁D. 神经衰弱正确答案:B10. ()以()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A. 知觉感觉B. 感觉知觉C. 感觉感觉D. 知觉知觉正确答案:A11. 下列不属于自我调控系统的是()A. 认知风格B. 自我控制C. 自我体验D. 自我认识正确答案:A12. 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
A. 帮助学生开发个人潜力B.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格,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C. 解决个别存在明显心理疾病的学生的问题D.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笔记1.心理健康: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行为模式的状态和水平。
广义包括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
狭义指正常心理。
2。
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是否适应环境的连续状态。
•是心理体验的积极性水平和行为模式与社会规则适应水平决定。
•在适应过程中发生,也在适应过程中不断变化。
3。
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内心体验(快乐与满足、成就与归属)•行为与社会规范的匹配程度。
(情绪和行为)•心理发展的趋向性。
(积极、完善、满足方向)4、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一般心理问题既亚健康状态,表现为学习、工作效率不高,注意力分散,情绪烦躁焦虑、缺乏生活目标和动力,生活无聊。
没精神,人际关系不好,矛盾冲突教多.5、心理健康状态:个人的认知、情绪、态度和行为功能良好的心理状态。
本人不觉得痛苦、他不不感觉异常、社会功能良好。
6、一般心理问题指正常心理下的心理问题.特点是时间短暂、损害轻微、能自己调整。
7、心理障碍:因个体或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发展的超前、滞后、延迟、退缩或偏离.其特点是不协调、针对性、损害大、需要心理治疗师治疗.8、精神疾病:是由个体或外界因素引起的强烈的心理反应并伴有明显的心理不适.特点是强烈的心理反应、明显的身体不适和需要精神病医生治疗.9、心理危机:个体面临重大的生活事件时,无法回避由无法应对的失衡状态。
判断标准为存在重大生活事件、情绪、行为、躯体有改变但不符合精神病标准、平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好应对或无效。
10、如何判断正常和异常:•个人主观经验,包括咨访双方的经验。
•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有异于常人的行为、情绪和言语。
•统计数字与心理测验得分。
11、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衡量个体心理状态是否低于或高于一般人的指标。
其特点是多维的、相对的、有层次的。
12、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A、基础性心理健康标准,表现为有充分的个体安全感,有恰如其分的愉快感、有余与事实相符的满意感、有适度的情绪发泄和控制、相对和谐稳定的个性、有把握事物的基本能力、有积极稳定的环境接触、有符合实际生活目标。
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培训个体辅导自测题一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也是造成厌学主要原因�以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D�A. 学习目的不明确B. 学习跟不上要求�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C. 人际关系不协调�逆反心理严重D. 家长长期对孩子放任不管。
满分�1 分2. �C �是指盲目地将自身的特征或所有物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力求超过他人的心理。
A. 盲目追求B.违规C.攀比D.自卑满分�1 分3. 对于持有“我每次考试都必须超过别人�否则就不是好成绩” 这一不合理信念的学生�辅导员不能做这样的辩论�B �A. 每个人能力的大小都不一样B. 如果你没有尽最大努力�就不会得到好成绩C. 大家考试时的发挥水平也可能不一样D. 一个人有的方面可能要优于别人有的方面却不如别人这是很正常的。
满分1 分4. 自主性问题辅导的基本步骤有①分析原因�选择辅导领域。
②发现问题�提出辅导建议。
③巩固训练成果�定期检查。
④对青少年进行技能训练。
�C�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②①④③D. ①③②④满分�1 分5. 辅导员应对辅导对象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不应持有的态度是�A �。
A.接纳B. 鼓励和给予信心C. 积极关注D. 忽略。
满分�1 分6. 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常常受环境因素的干扰以下不属于环境因素干扰的一项是D 。
A. 相互攀比B. 盲目追星C. 加入不良团伙�表现出违规行为D. 有自己的处事原则。
满分1 分7. D 表现为回避上学�拒绝去学校�同时可能伴有焦虑和其他躯体症状。
A. 逃学B.社交恐惧C.登高恐惧D.学校恐惧满分1 分8. 辅导者对厌学者的态度应为应保持�C�A.爱心和高亢B.内疚和欢喜C.信心和尊重D. 焦虑和豁达。
满分�1 分9. �C �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或冷漠态度甚至表现出逃避行为的心理问题。
A. 网络成瘾B. 焦虑D. 社会适应不良满分�1 分10. 小兰在生活中常常表现有以下行为�①在学习和工作中�常常表现不佳�避免接受挑战�由于害怕失败而放弃工作。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心理健康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要实施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是不可或缺的。
一、发展心理学理论幼儿发展心理学理论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
心理学家通过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比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这对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基于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
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的幼儿期和儿童期的分界是七岁,他认为幼儿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根据儿童所处的具体阶段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活动和策略。
三、自我决定理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还包括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行为的主动决定以及满足基本心理需求的重要性。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幼儿的基本心理需求包括自主性、能力与效能感以及关系的需要。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激励,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以满足其内在的心理需求。
四、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并通过反馈机制调整自己的行为。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幼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良好的榜样,通过正面的行为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总结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包括发展心理学理论、儿童发展阶段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幼儿的心理发展。
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我们应该根据这些理论基础,设计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促进其全面成长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的,它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为目的,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有一些主要的依据和支持理论。
首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强调了个体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主动控制和管理。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可以引导个体自我监控、自我规划、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其次,《社会认知理论》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认知、理解和解释,以及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调整。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认知理论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促进个体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社会学习理论》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是受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学习理论可以引导个体学习和模仿他人的积极行为和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积极心理学理论》也是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
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了个体的幸福感、成长和发展,提倡积极心态和乐观情感。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发展个人优势和潜能,增强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增进个体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依据》凭借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支持,致力于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实现个体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职业规划压力等等。
心理咨询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一、理论基础1.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而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体发现并实现自我潜能。
大学生心理咨询应该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2. 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认知决定的。
心理咨询应该帮助大学生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达到改善心理问题的目的。
通过帮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思维模式,并引导他们进行认知重构和行为改变,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负面情绪和行为习惯。
3. 解决问题短期治疗理论解决问题短期治疗理论认为心理咨询不应该拖延太久,应该聚焦于具体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达到短期治疗的效果。
大学生多为临床时间有限的场景,因此采用解决问题短期治疗理论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大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
二、实践方法1. 个体心理咨询个体心理咨询是最常见的心理咨询方式。
咨询师通过与大学生个别的交流,了解其问题的具体内容和背景,然后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个体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
2. 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是将有相似问题的大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互相交流和倾听,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团体心理咨询能够提供支持和理解,减少孤独感,同时也能提供范例角色,激励其他成员积极改变。
3. 在线心理咨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线心理咨询成为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新方式。
在线心理咨询具有隐私性强、方便快捷的特点,适合大学生在校内外都能方便地获得心理咨询的需求。
4.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的辅助服务,旨在帮助个人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中,涵盖了多个学派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常见的咨询方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为心理咨询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其中,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是心理咨询领域最为重要的理论学派。
1.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发展潜能,认为每个人都具备解决问题和实现个人成长的内在能力。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咨询应注重人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的成长需求,咨询师应倾听和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并引领其发现内在的资源和潜能。
2.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认为个体的问题行为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并可以通过适当的条件反射和刺激-反应机制来改变。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咨询应注重行为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建立正向的学习经验,帮助个体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
3.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关注人的思维过程和信念系统,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受到其认知方式的影响。
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咨询应注重个体对问题的认知评估和思考方式的重构,帮助个体转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常见的心理咨询方法心理咨询方法是心理咨询师在实践中运用的具体技术和策略。
常见的心理咨询方法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家庭咨询和婚姻咨询等。
1. 个体咨询个体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与个体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深入交流,帮助个体探索内心的问题和困惑,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个体咨询常用的方法包括主动倾听、情感表达、认知重构等。
2. 团体咨询团体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以小组形式开展咨询活动,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支持,促进个体的成长和问题解决。
团体咨询常用的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绪释放等。
3. 家庭咨询家庭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与家庭成员进行集体咨询,旨在改善家庭间的关系和解决家庭中的问题。
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培训:基础理论自测题二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以下对侵犯行为描述错误的是()。
A.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B. 侵犯行为包括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和对别人权利的侵犯C. 儿童的侵犯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D. 女孩一般有更多的言语侵犯。
正确答案:D2. ()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一种复合性情绪。
A. 焦虑B. 恐惧C. 抑郁D. 神经衰弱正确答案:C3. 下列不属于反抗心理原因的是()。
A. 自我意识的高涨B. 兴奋性过强C. 独立意识D.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正确答案:D4. ()是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A. 少年期B. 青春期C. 青年期D. 成年期正确答案:B5. 社交距离一般为()A. 1米B. 1到4米C. 2米D. 2到4米正确答案:B6. ()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A. 回忆B. 记忆C. 思维D. 想象正确答案:C7. 小学生言语的发展从()言语和书面言语两个方面来看。
A. 口头B. 正式C. 非正式D. 独白正确答案:A8. 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就是()A. 一般能力B. 特殊能力C. 模仿能力D. 创造能力正确答案:A9.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者智商在()之间,不能进入学校学习。
A. 20-34B. 35-49C. 30-45D. 50-69正确答案:A10. ()是指激发、维持、调节并引导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推动力量。
A. 需要B. 归因C. 动机D. 调节正确答案:C11. 到()岁的时候,儿童认为权威基本上是自愿的合作的。
A. 4B. 6C. 8D. 9正确答案:D12. 下列不属于自我调控系统的是()A. 认知风格B. 自我控制C. 自我体验D. 自我认识正确答案:A13. 社会认知不包括()。
A. 对自己的认知B. 对他人的认知C. 对群体的认知D. 对世界的认知正确答案:D14. 人类个体的记忆发生时间为()A. 妊娠早期B. 妊娠中期C. 妊娠末期D. 新生儿早期正确答案:D15. 下列不属于认知风格的是()A. 独立性和场依存性B. 冲动和沉思C. 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D. 同时性和继时性正确答案:C16. 以人为中心的辅导法是由()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