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课件第八章掘进工作面通风
- 格式:pptx
- 大小:249.15 KB
- 文档页数:24
矿井串联通风1、串联通风定义;井下用风地点的回风流再次进入其他用风地点的通风方式。
2、《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邻的2个同一风路中的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与其相连接的掘进工作面、相邻的2个掘进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系统有困难时,在制定措施后,可采取串联通风,但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
采区内为构成新区段通风系统的掘进巷道或采煤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而重新掘进的巷道,布置独立通风确有困难时,其回风可以串入采煤工作面,但必须制定安全措施,且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构建独立通风系统后,必须立即改为独立通风。
3、山西省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采、掘进工作面应实现独立通风。
如实现独立通风确有困难时,可采用串联通风,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
对于串联通风,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煤矿企业集团(公司)、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有瓦斯喷出或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严禁任何形式的串联通风。
4、晋煤集团“五十二项”规定: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邻的2个同一风路中的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与其相连接的掘进工作面、相邻的2个掘进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系统有困难时,在制定措施后,可采取串联通风。
.采区内为构成新区段通风系统的掘进巷道或采煤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而重新掘进的巷道,布置独立通风确有困难时,其回风可以串入采煤工作面,但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构建独立通风系统后,必须立即改为独立通风。
5、建议:主斜井、暗斜井同时刷大其串联通风系统如下:主斜井—暗斜井—管道巷工作面。
建议只进行一个工作面刷大工程。
通风部2013年9月20日每日工作重点2013-9-23 1、截止9月23日胶带巷与管道巷3#横川风门主体工程施工结束。
2、完成主斜井爆破作业措施补充和管道巷刷大措施会审3、副斜井除尘风机距工作面已超过100米以上,以安排移除尘风机。
矿井通风4.9.1 相关安全规程《冶金矿山安全规程》规定:(1)井下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不低于20%,二氧化碳不高于0.5%。
(2)井下所有作业地点的空气含尘量不得超过2mg/ m3,入风井巷和采掘工作面的风源含尘量不得超过0.5mg/m3。
(3)井下作业地点(不采用柴油设备的矿井)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不得超过表4-18规定的标准。
(4)使用柴油机设备的矿井,井下作业地点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应符合以下规定:一氧化碳小于50ppm;二氧化碳小于5ppm;甲醛小于5ppm;丙烯醛小于0.12ppm。
表4-18有害气体最大允许浓度有害气体名称最大允许浓度体积浓度重量浓度% ppm mg/L mg/m3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折算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CONO XSO2H2S0.00240.000250.00050.00066242.556.60.030.0050.0150.013051510(5)井下主溜井等处的污风要引入回风巷,否则必须经过净化达到相关要求时,方准进入其它作业地点。
井下炸药库和充电硐室空气中氢的含量不得超过0.5%,并且必须有独立的回风道。
井下所有机电硐室,都必须供给新鲜风流。
(6)采场、二次破碎巷道和电耙巷道,应利用贯穿风流通风。
(7)矿井所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采取其中最大值。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小于4m3;按排尘风速计算风量,硐室型采场最低风速不应小于每秒0.15m;巷道型采场和掘进巷道不应小于每秒0.25m;电耙道和二次破碎巷道不应小于每秒0.5m;箕斗硐室可根据具体条件,在保证作业地点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前提下,分别采取计算风量的排尘风速值。
4.9.2 通风方案矿区通风分为两期,前期为平硐开拓系统的通风,后期为竖井开拓系统的通风,现分别对两期通风进行描述如下。
前期通风:前期通风采用对角压入式通风。
新鲜风从1350和1400生产中段进入,经采场人行设备天井进入采场,经采场内的辅助局扇洗刷工作面后污风由上部设备井口的局扇抽入1400和1450回风平巷内,最后再由主扇压出回风平巷口。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措施随着现代采矿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掘进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基础,保证掘进工作面安全稳定地运营对于整个煤矿的生产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通风是掘进工作面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持工作面正常通风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局部通风措施也尤为重要。
本文将会对采矿业中的局部通风措施进行一些详细的探讨,并分析其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一、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措施的定义局部通风措施是指在掘进工作面内局部安装的通风设备,利用此设备对于局部掘进工作面进行通风处理。
局部掘进工作面通风措施是掘进工作面通风的一种保证,也是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之一。
局部通风措施在煤矿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确保工作面正常生产的同时,为井下人员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改善井下环境的同时也对于健康与安全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措施的作用1.通风空气可流向任何可能气体或粉尘集中的场所,使得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或粉尘浓度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提供了健康和安全的井下环境。
2.可以防止井下瓦斯爆炸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井下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
3.对于地面浅埋板层裂隙带、盐岩夹煤层、接触煤层或断陷煤层的掘进作业中,局部通风措施能够有效地消除或降低覆岩下沉、爆炸危害和漏水等问题,保障了矿山生产和井下人员安全。
三、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措施的应用在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统中,局部通风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局部通风的应用可以分为机械通风方式和粘附贴风方式。
1.机械通风方式机械风机负责掘进工作面地质区域的通风和送风,而机械插煤机负责对所掘进的煤层进行通风处理。
机械通风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掘进技术,具有风量大、压力高、节能省电等特点,能够满足大型掘进工作面的通风需求,广泛应用于煤矿开采中。
2.粘附贴风方式这是一种基于粘附贴风理论的,利用粘附贴风方法进行通风处理的技术。
将煤层表面涂覆一定的粘性材料,通过煤与施粘层粘接点之间的渗透强制喷射空气,使施粘层颗粒质量离开煤表面,从而形成均匀的通风空间。
掘进工作面专项辨识是指在煤矿等矿山采掘行业中,针对掘进工作面进行的一系列辨识和评估工作,旨在维护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工作面定位:确定掘进工作面的位置,并将其标记出来。
2. 煤层特征分析:对工作面所在的煤层进行分析,包括煤层倾角、煤层厚度、构造及地质条件等,以便制定合理的采矿方案。
3. 煤质分析:对煤层的煤质进行分析,包括灰分、硫分、挥发分等指标。
了解煤质情况,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采掘方案和煤炭选矿方案。
4. 通风系统分析:对工作面所在区域的通风系统进行分析评价,保证通风系统能够满足采掘过程中的工作环境要求。
5. 施工方案编制:根据煤层特征、煤质分析和通风分析等,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
6. 安全评估:对采掘方案、施工方案和通风系统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7. 监测和调整:在采掘过程中,不断监测工作面的变化情况,及时
调整施工方案和采掘参数,保证最佳的采矿效益。
通过上述专项辨识和评估工作,可以对掘进工作面进行科学规划和有序开采,确保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地下采矿局部通风方法
向井下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法。
按通风动力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局部通风机通风、矿井全风压通风和引射器通风,其中以局部通风机通风最为常用。
一、局部通风机通风。
局部通风机的常用通风方式有压入式、抽出式、压抽混合式。
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及其附属装置安装在距离掘进巷道口lom以外的进风侧,将新鲜风流经风筒输送到掘进工作面,污风沿掘进巷道排出。
抽出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装在距离掘进巷道口10m以外的回风侧。
新鲜风流沿巷道流入,污风通过风筒由局部通风机抽出。
混合式通风:混合式通风是压入式和抽出式两种通风方式的联合运用,其中压入式向工作面供新鲜风流,抽出式从工作面抽出污风,其布置方式取决于掘进工作面空气中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掘进、装载机的位置。
二、矿井全风压通风。
全风压通风是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的风压,借助导风设施把新鲜空气引入掘进工作面。
其通风量取决于可利用的风压和风路风阻。
三、引射器通风。
利用引射器产生的通风负压,通过风筒导风的通风方法称为引射器通风。
引射器通风一般都采用压入式。
第 1 页共 1 页。
矿井通风系统目录概述基本任务类型编辑本段概述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网络的总称。
编辑本段基本任务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任务是:(1)、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对氧气的需要。
(2)、冲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保证安全生产。
(3)、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矿井通风系统是由通风机和通风网络两部分组成。
风流由入风井口进入矿井后,经过井下各用风场所,然后进入回风井,由回风井排出矿井,风流所经过的整个路线称为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法以风流获得的动力来源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1)自然通风:利用自然气压产生的通风动力,致使空气在井下巷道流动的通风方法叫做自然通风。
自然风压一般都比较小,且不稳定,所以《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都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2)机械通风:利用扇风机运转产生的通风动力,致使空气在井下巷道流动的通风方法叫做机械通风。
采用机械通风的矿井,自然风压也是始终存在的,并在各个时期内影响着矿井的通风工作,在通风管理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特别是高沼气矿井尤应注意。
编辑本段类型矿井通风系统由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所决定。
根据相关因素把矿井通风系统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瓦斯、煤层自燃和高温等影响矿井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为了便于管理、设计和检查,把矿井通风系统分为一般型、降温型、防火型、排放瓦斯型、防火及降温型、排放瓦斯及降温型、排放瓦斯及防火型、排放瓦斯与防火及降温型几种,依次为1-8八个等级。
矿井通风方式有串联通风和并连通风两种。
矿井通风系统及其安全要求矿井通风系统是由向井下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和通风动力以及通风控制设施等构成的工程体系。
矿井通风系统与井下各作业地点相联系,对矿井通风安全状况具有全局性影响,是搞好矿井通风防尘的基础工程。
无论新设计的矿井或生产矿井,都应把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系统,作为搞好安全生产,保护矿工安全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风安全 一、名词解释:1、矿井通风:利用机械或自然通风为动力,使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并在井巷中做定向和定量地流动,最后将污浊客气排出矿井的全过程。
2、矿井气候:矿井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这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状态。
3、矿井空气: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
4、井巷通风阻力:当空气沿井巷流动时,由于风流的粘滞性和惯性以及 井巷壁面等对风流的阻滞、扰动作用而形成通风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5、摩擦阻力:风流在井巷中做沿程流动时,由于流体层间的摩擦和流体与井巷壁面之间的摩擦所形成的阻力,又称沿程阻力。
6、局部阻力:在分流流动过程中,由于井巷断面、方向的改变以及分岔或汇合等原因,使均匀流动在局部地区受到影响而破坏,从而引起风流速度分布变化和产生涡流等,造成分流能量的损失。
7、工况点:分机在某一特定转速和工作风阻条件下的工作参数。
8、矿井总风阻:从入风井到主要通风机入口,把顺序连接的各段井巷的通风阻力累加起来。
9、矿井等积孔:用来衡量矿井通风难易程度的指标。
10、矿井通风系统: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进、回风井的布置方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通风网络和风流控制设施的总称。
11、通风构筑物:矿井通风系统除了有结构合理的通风网路和能力适当的风机外,还有在网路中适当位置安设隔断、引导和控制风流的设施和装置,以保证分流按生产需要流动,这些设施和装置叫通风构筑物。
12、风门:在通风系统中需要行人和行车的巷道中而设立的隔断风流的门。
13、风桥:设在进回风交叉处使进回风互不混合的设施。
14、密闭:隔断分流的构筑物。
15、矿井瓦斯: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岩内涌出的以甲烷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
16、瓦斯涌出量: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从煤岩内涌出的涌出的瓦斯量,对于矿井的叫矿井瓦斯涌出量,对于翼、采区或工作面的叫翼、采区或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17、瓦斯喷出:大量承压状态的瓦斯从煤、岩裂隙中快速喷出的现象。
某矿掘进工作面通风优化措施摘要:井下爆破作业是非煤矿山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而矿房大爆破在起爆瞬间产生大量的炮烟和粉尘,需要以最快的时间将炮烟排出。
影响炮烟粉尘排出时间的主要因素就是爆破区域内的通风情况。
一般通风良好的采场,所需排烟时间都较短,而通风不良的区域则相反。
由于矿井总风量是一定的,而矿房爆破的地点是不固定的,这就形成了矿井风量分配的矛盾,若以满足采切及出矿作业进行配风,将大大延长爆破后炮烟排出时间;若按照尽快将炮烟排出的原则进行配风,则会造成大多数时间内的风量浪费。
基于此,本文对矿掘进工作面通风优化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掘进工作;通风优化措施通风是地下矿山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为井下作业地点提供新鲜风流,排出有毒有害气体,还可以在矿井发生灾变时及时地控制风向和风量,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1 工程概况某铁矿现分为中、西两个矿段,铁矿石地质储量4.34亿t,矿体倾向北西,倾角一般为40°,陡者为50°~70°。
矿体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大,中矿段平均厚度为21.76m,西矿段平均厚度为50.04m。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4℃~21.5℃。
该铁矿区100年一遇洪水位154.5m。
风向受季风影响,随季节转换,10月至次年4月受北方冷空气影响,以西北风、北风为主,5月至9月以南风为主。
该矿区磁铁矿主矿体自下而上划分为石英型磁铁矿、透闪石型磁铁矿、透辉石型磁铁矿及石榴型磁铁矿。
各自然类型矿石绝大多数为原生矿石,仅TFe30%以下石榴石型磁铁矿为混合矿石。
该铁矿钼矿体划分为辉绿岩类辉钼矿矿石、矽卡岩辉钼矿矿石、石英砂泥岩辉钼矿矿石。
该矿区矿石平均地质品位39.16%,硬度f为10~20,易磨易选,有害元素Zn、S含量甚微。
伴生铁钼矿和共生辉钼矿,铁钼矿主要赋存于71~83勘探线间的+350m标高以上,中矿段平均地质品位0.096%,是铁矿综合开采利用的主要资源。
掘进工作面过老巷、过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第一篇:掘进工作面过老巷、过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掘进工作面过老巷、过老空安全技术措施一、编制安全措施的原因:井田内老巷、采空区分散,为保证工作面的顺利安全进行,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贯彻到各单位,严格按措施执行。
二、矿井情况:1、矿井瓦斯、煤层、煤尘自燃情况:(叙述)2、附近矿井老空区瓦斯情况不详3、已掘采空区情况:老巷、采空区分布无规律,瓦斯无异常涌出,未发现煤层自燃发火,老巷、采空区顶板基本稳定。
三、老巷、采空区有可能发生冒顶事故、自燃发火、瓦斯有害气体超限等安全隐患。
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四、具体措施:1、必须坚持“先探后掘”的原则。
1)、建立钻孔施工台账,在钻进过程中,记录清楚钻孔的方位、倾角、钻孔位置、岩性及孔内气体情况等,保证钻孔施工资料的准确性。
2)、原始记录要按要求在现场及时、详细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不得搞回忆式记录。
2、钻探期间有害气体检测。
1)、打钻期间,瓦检员除进行正常的工作面巡回检查外,应每班对钻孔口的瓦斯CO等有害气体浓度随时检查,如果瓦斯、CO等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及时汇报调度室和相关领导及时处理。
2)、当钻孔接近老空时,预计可能发生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涌出的,应该设置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
如果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及时汇报调度室,及时处理。
3、掘进工作面揭露老巷、采空区措施:1)、掘进前先沿掘进方向打60m超前探放钻孔,进一步验证采空区位置,探测老空区详细参数,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掘进。
2)、在掘进至老空区5m时每掘进循环开始前先施工5m深超前探眼,以准确判断采空区位置和检测老空区积水、瓦斯、发火情况,防止盲目揭开采空区造成事故。
若超前探眼内存在承压积水、高浓度瓦斯、煤层自燃,必须立即停止掘进,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掘进工作面风筒使用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煤矿等采矿工作中使用的风筒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针对掘进工作面风筒使用管理制度的例子:
1. 风筒购置与选用
1.1 风筒的购置应考虑使用要求和工作面的特殊情况,确保风筒的风量、压力和耐用性能等符合工作面通风要求。
1.2 风筒应通过合法渠道购买,并具有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2. 风筒的检查与维护
2.1 风筒每日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检查、电气设备检查、连接部位检查等。
2.2 风筒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理风叶、更换磨损零部件、润滑轴承等,确保风筒的正常运行。
3. 风筒的安装与拆卸
3.1 风筒的安装和拆卸应由具备相应操作证书的人员进行,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3.2 安装和拆卸风筒时,应检查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并采取有效的支撑和固定措施,防止风筒脱落。
4. 风筒的使用管理
4.1 风筒的使用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风筒的工作状态和参数。
4.2 风筒的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良好通风环境,防止风筒堵塞或因工作面情况发生变化而影响通风效果。
4.3 风筒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风量、风压、电流等参数,以及风筒的工作状态和使用情况。
5. 风筒的报废处理
5.1 风筒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重大故障时,应及时报废,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全处理和报废登记。
5.2 对于还具备一定使用价值的风筒,可以进行修复和改造,确保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继续使用。
以上是一个掘进工作面风筒使用管理制度的简要内容,具体制度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调整。
同时,制度的执行需要相关人员的配合和监督,以确保风筒的安全和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