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 格式:docx
- 大小:598.4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2019年)高中化学教材目录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目录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2离子反应1.3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2.1钠及其化合物2.2氯及其化合物2.3物质的量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3.1铁及其化合物3.2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4.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4.2元素周期律4.3化学键实验活动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5.1硫及其化合物5.2氮及其化合物5.3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活动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第六章化学回响反映与能量6.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6.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七章有机化合物7.1认识有机化合物7.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资料7.3乙醇与乙酸7.4基本营养物质实验活动8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实验活动9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8.1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8.2化学品的合理使用8.3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化学回响反映的热效应1.1回响反映热1.2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2.1化学反应速率2.2化学平衡2.3化学反应的方向2.4化学回响反映的调控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3.1电离平衡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3.3盐类的水解3.4沉淀溶解平衡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4.1原电池4.2电解池4.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1.1原子结构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2.1共价键2.2分子的空间结构2.3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3.1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3.2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3.3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3.4配合物与超分子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1.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2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第二章烃2.1烷烃2.2烯烃炔烃2.3芳香烃第三章烃的衍生物3.1卤代烃3.2醇酚3.3醛酮3.4羧酸羧酸衍生物3.5有机分解。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核心微网络素养新目标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3.认识胶体及其性质。
4.学会用实验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学习。
[预习新知]一、同素异形体1.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二、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树状分类法举例:(2)交叉分类法举例: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CO 2、SO 3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多数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与水化合生成酸。
(2)CaO 、Fe 2O 3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
(3)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则属于碱性氧化物。
三、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1)分散系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2)组成⎩⎪⎨⎪⎧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3)分类⎩⎨⎧按分散质、分散剂状态进行分类,共有9种组合。
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2.胶体Fe(OH)3胶体的制备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3.胶体的性质[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 2SO 4、KNO 3都是含氧酸盐。
( )(2)HNO 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
( ) (3)Na 2CO 3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 )(4)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 )(5)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6)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7)胶体一般比较稳定,不易产生沉淀( )(8)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9)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答案:(1)√(2)×(3)×(4)×(5)×(6)×(7)√(8)√(9)√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答案:C3.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C.①⑨D.①④⑤⑥⑦答案:B4.出现大雾天气时,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解析:雾是由微小液滴(直径10-9~10-7 m)分散于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
课前预习记录:月日星期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基础知识】1.单质、同素异形体(1)单质:;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有的单质有多种形态。
(2)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是碳元素的;如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化合物:。
3.分散系的概念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例如:对于溶液来说,溶质是,溶剂是,溶液是一种。
4.分散质的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5.胶体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化学方程式:。
6.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应用:可以利用来丁达尔效应区分和。
7.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与溶液、浊液等分散系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预习演练】1.(2021·浙江高一月考)为防止缺碘,可在食盐中加入少量KIO3,KIO3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2.(2021·浙江嘉兴市·高一期末)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葡萄糖(C6H12O6)属于A.无机物B.有机物C.酸D.氧化物3.(2021·浙江高一月考)下列分散系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硫酸铜溶液B.淀粉溶液C.酒精溶液D.蔗糖溶液4.(2020·湖南高一期末)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A.溶液、浊液B.胶体、分散系C.化合物、氧化物D.纯净物、电解质溶液5.(2020·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Cl溶液、淀粉溶液和纯水都属于分散系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C.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D.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6.(2021·云南省大姚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请对下列化合物:①NaCl、②HCl、③CaCl2、④CuO、⑤H2O、⑥Fe2O3进行分类:(1)依据通常状况下物质的_______为标准分类,属于固体的是_______,属于液体的是_______,属于气体的是_______。
1.1.1物质的分类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3.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
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
知识点一同素异形体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举例①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研究对象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①“同”——指元素相同;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
【典例1】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2⇋2O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
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针对训练1]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一种新分子,具有空心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其化学式为C7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70是一种化合物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C.它的化学性质和金刚石相似D.C70和金刚石、石墨一样,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类对于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或用途等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对物质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如: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
如:物质的分类(依据组成和性质)【典例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1)氧化物分类按组成元素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按性质上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O2等)、碱性氧化物(如CaO、MgO等)、两性氧化物(如Al2O3)、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等)。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而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O2),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就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Mn2O7等)。
[针对训练2]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①单质、③化合物B.②碱、⑤氧化物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知识点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2)组成(3)分类①标准: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分类:溶液、胶体和浊液,如图:②标准: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
分类:9种分散系,如图:举例:烟属于固气分散系;雾属于液气分散系;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
2.几种液体分散系的比较3.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1)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小于10-9 m的分散系为溶液。
(2)根据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下列几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①是否均一、透明,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
②是否通过滤纸,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都很小,其分散质均能通过滤纸。
【典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B.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分散系是混合物,纯净物不可能是分散系。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有无丁达尔效应,但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胶体。
煮沸;③将1 g CaCO 3粉末加入100 g 水中,充分振荡;④将0.1 g 植物油加入10 g 水中,充分振荡混匀;⑤将96 mL 酒精与5 mL 水充分混合。
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中,属于溶液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胶体的有________,属于浊液的有________。
知识点四 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1.Fe(OH)3胶体的制备 (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烧杯中液体呈红褐色。
(3)化学方程式: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4)注意事项①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 ②用饱和FeCl 3溶液不能用稀溶液; ③蒸馏水要加热至沸腾。
2.性质 (1)丁达尔效应①现象: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②形成原因: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③应用:鉴别溶液与胶体。
(2)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的孔隙。
(3)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作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
(4)介稳性 ①原因a .胶体粒子吸附电性相同的电荷,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聚沉。
b .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②应用:制涂料、颜料、墨水、洗涤剂、喷雾剂等。
(5)聚沉①概念: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②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加热或搅拌(6)电泳现象①概念: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
②实验现象: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流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因此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变浅。
3.胶体的应用(1)农业生产方面:土壤保肥。
(2)医疗卫生方面:血液透析;特制的胶体还能黏合伤口,有效止血。
(3)日常生活方面:制豆腐、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
(4)自然地理方面: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5)工业生产方面:制有色玻璃,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进行电泳电镀;电泳除尘。
(6)科技领域:纳米材料与胶体粒子的大小相近,可用胶体的制备方法来制备纳米材料。
【典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Fe(OH)3胶体作电泳实验,阴极附近颜色变深,说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B.将饱和FeCl3溶液直接加热至沸腾可制得Fe(OH)3胶体C.用滤纸可以分离胶体和悬浊液D.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三种分散系中溶液和胶体均能透过滤纸。
(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体粒子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体粒子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针对训练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卤可用于制豆腐B.葡萄糖注射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C.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D.AgI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课堂归纳小结[知识脉络]4.[核心要点]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2.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3.两种分类法的特点(1)交叉分类法:分类角度多样,物质类别有相交叉的部分。
(2)树状分类法:分类标准唯一,同层次中各类别相互独立。
4.三种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5.胶体的四个应用:(1)丁达尔效应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2)电泳用于静电除尘。
(3)聚沉用于制豆腐、制肥皂等。
(4)渗析用于血液透析等。
1.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
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B.N4转化为N2属于物理变化C.N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D.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2.某气体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A.一种单质B.一种化合物C.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3.借助新的显微技术,能成功观察到直径小于200 nm的粒子。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硝酸钾溶液4.Fe(OH)3胶体虽然是由FeCl3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
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5.同一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按要求对下列10种物质进行分类:①水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H2SO4⑥熟石灰[Ca(OH)2]⑦胆矾(CuSO4·5H2O) ⑧食盐水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⑩硫酸氢钠(NaHSO4)(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3)属于碱的是________;(4)属于酸的是________;(5)属于盐的是________;(6)属于铜盐的是________;(7)属于钠盐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