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201.49 KB
- 文档页数:8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模板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模板引言:信息检索是当今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面对的信息量越来越庞大,如何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大纲模板,旨在帮助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提高其信息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检索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大纲模板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学会使用信息检索工具和资源;- 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2.1 课程内容2.1.1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信息检索的定义和分类-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信息检索的评价指标2.1.2 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的选择与优化- 检索策略的制定与调整- 检索结果的评估与过滤2.1.3 信息检索工具与资源- 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学术搜索引擎的使用- 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2.1.4 信息检索的应用与发展- 信息检索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检索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 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趋势2.2 进度安排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分配,具体的进度安排如下:- 第1-2周: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第3-4周: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 第5-6周:信息检索工具与资源- 第7-8周:信息检索的应用与发展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3.1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践: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信息检索工具和资源-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3.2 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能力和表现-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信息检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结语: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模板的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素养。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信息检索》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4132032(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retrieval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三)开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四)课程性质:网络和计算机带给我们带来全球性的信息革命和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席卷全球的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信息利用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何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已成为科技人员科研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对大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那些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重要资源。
信息检索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础课.(五)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信息文献查找的基本知识和治学入门的必备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查找能力,掌握检索理论、检索语言、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策略、检索服务等知识,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所需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本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知识,特定的学科文献开发利用知识.(六)教学内容:信息检索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检索原理、方法及意义、检索语言、检索工具的编制与评价、各种类型的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文摘、百科全书、年鉴、传记、字词典的特点,手工检索、网络检索的异同,中外著名的检索工具书、数据库的特点、使用范围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4 学时分数: 2学分(八)教学方式:本课通过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强调培养学生实际查找信息资源的能力,不要求硬背各种检索工具的具体细节,但要求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共性和个性,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本课程主要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实验及课堂讨论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定作为最终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信息检索概论教学要点: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组织和构成,检索语言的分类。
第15章网络信息检索的原则与策略一、学习目标及学时建议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原则与策略,并能在实践中熟练应用。
建议学时为6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3学时,实践练习3学时。
二、讲授内容第一,网络信息检索的原则。
第二,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包括明确检索需求,缩小检索范围、选择恰当的检索工具、拓宽检索路径、恰当使用检索项、主题指南与搜索引擎结合使用、提高上网速度等。
三、重点难点重点: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及其应用难点:网络信息检索策略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应用。
四、作业与考核建议根据学生专业情况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检索某一主题的学术信息,并汇报说明其检索策略与检索步骤。
让学生在汇报比较中得到训练与启示。
也可以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
建议将学生汇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并做成电子档案进行保存。
五、其它本章内容要求实训和实践,实践练习以3学时为宜。
可以采用任务趋动法进行教学。
第16章搜索引擎一、学习目标及学时建议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分类及语法规则,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并能在实践中熟练应用。
建议学时为6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2学时,实践练习4学时。
二、讲授内容第一,搜索引擎的概念、分类与工作原理;第二,搜索引擎的语法规划;第三,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第四,常用搜索引擎。
三、重点难点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难点:搜索引擎使用技巧的实践运用四、作业与考核建议要求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的相关信息,并汇报说明其使用的搜索引擎以及搜索技巧。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搜索引擎。
在选择热点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激起学生的搜索兴趣。
建议将学生汇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并做成电子档案进行保存。
第17章 web2.0环境下的信息源及其搜索一、学习目标及学时建议理解社会性搜索的重要性,了解社会性搜索的特点,掌握并体验几种基于社会交往的网络信息源。
建议学时为6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4学时,实践练习2学时。
体验活动主要以作业形式完成。
二、讲授内容第一,社会性搜索的重要性,社会性软件的特点与意义;第二,介绍博客、维客、威克、网摘等基于社会交往的网络信息源;第三,Web2.0 搜索特点。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信息检索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检索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够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
本课程将介绍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信息检索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常用的信息检索技术和工具;3. 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5.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术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信息检索概述- 信息检索的定义和作用-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检索需求分析与信息检索模型- 信息需求的形成与分析- 信息检索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分类- 常用的信息检索模型及其特点3. 检索技术与检索工具- 常用的信息检索技术:全文检索、关键词检索、自然语言处理等- 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搜索引擎、数据库检索工具等- 检索技术和工具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4. 检索评价与效果优化- 检索效果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检索相关性反馈和查询扩展技术- 检索结果的效果优化和排序算法5. 信息检索实践与案例分析- 实际案例中的信息检索问题- 实际案例的信息检索解决方案- 实际案例的信息检索效果评估和改进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践演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信息检索的过程。
3.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和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4. 课堂演示:展示不同信息检索工具和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五、评价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参与课堂讨论的质量和频率、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信息检索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小型的信息检索项目,并撰写相关的实验报告。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1)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方法、技巧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检索基础- 信息检索概念和发展史- 信息检索体系结构和要素- 信息检索模型和方法- 信息检索性能评估2. 信息资源与检索工具- 信息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信息资源获取和组织- 常见的检索工具和软件- 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3. 信息检索技巧和策略- 信息检索的一般性方法和思路- 检索式的编制和优化- 关键词和检索词的选择- 检索技巧和检索策略4. 信息检索实践- 信息需求分析与制定检索计划- 实际检索操作和结果分析- 检索记录和反思总结- 检索报告和反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主讲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学生了解更深入的信息检索领域。
2. 讨论法:教师引领或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和总结课上的任务和问题,进行问题解决和分享经验。
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检索技能和策略。
四、教材:主要教材:《信息检索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信息检索与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检索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检索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五、考核方式:1. 平时考核:考核学生的听课情况,课堂表现和笔记,出勤率不得低于80%。
2. 作业考核:作业根据课堂要求完成,作业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包含选择题和简答题,占总成绩的70%。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走访和课程评估,收集学生反馈,进行改进和优化,发现问题和不足,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检索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工作还是娱乐媒体方面,我们都需要通过信息检索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因此,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内容,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信息检索课程的引言部分应该包括对信息检索的定义和重要性的介绍。
学生们需要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以及为什么它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
此外,引言还可以介绍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信息检索的实际应用场景。
二、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在信息检索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检索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生们需要了解检索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用户界面、索引、检索模型等。
他们还应该了解检索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根据用户的查询来返回相关的信息。
2. 查询语言和查询构建:学生们需要学习常见的查询语言,例如布尔查询、短语查询和模糊查询等。
他们还应该学会如何构建有效的查询,以提高检索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
3. 评估和反馈:学生们需要了解如何评估检索系统的性能,并掌握一些评估指标,例如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等。
此外,他们还应该了解如何利用用户反馈来改进检索系统的性能。
三、信息检索技术在信息检索课程的技术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文本预处理:学生们需要了解文本预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例如分词、去除停用词和词干提取等。
他们还应该了解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文本数据,例如网页、新闻和社交媒体等。
2. 索引和倒排索引:学生们需要学习索引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方法。
他们还应该了解倒排索引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使用倒排索引来加速检索过程。
3. 检索模型:学生们需要了解常见的检索模型,例如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和概率检索模型等。
他们还应该了解每种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
四、信息检索应用在信息检索课程的应用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搜索引擎:学生们需要了解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V1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1.2 课程学分:3学分1.3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1.4 课程简介: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包括信息检索系统的组成、全文检索、信息检索评价等。
同时,也会涉及到信息检索技术与搜索引擎的研究及发展。
二、课程内容2.1 信息检索基础2.1.1 信息检索的概念及基本原理2.1.2 信息检索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1.3 文本检索基础:语法、语义、索引等2.2 检索模型2.2.1 检索模型的概念及常用模型介绍2.2.2 常见评价指标及其评分方法2.2.3 检索效果分析方法2.3 全文检索系统2.3.1 全文检索的定义2.3.2 全文检索系统架构设计2.3.3 索引策略及搜索算法2.4 广义模型引论2.4.1 广义模型的定义及各模型介绍2.4.2 排序方法及局限性2.5 新兴技术2.5.1 面向对象的信息检索技术2.5.2 知识管理和信息检索2.5.3 搜索引擎的研究与发展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授课3.2 综合讲解演示3.3 讨论交流3.4 实践操作3.5 实际案例分析四、课程评估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及小项目成绩4.2 期末成绩:包括闭卷考试成绩五、教材与参考书籍5.1 教材:《信息检索导论》作者:斯蒂文斯 (J. B. Stewens)5.2 参考书籍:《搜索引擎之美:网站搜索优化、网站代理和搜索引擎应用开发》作者:Wang Dong(王东)信息检索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它是通过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查找、检索和筛选的一种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信息检索的基础原理、常用模型、评价指标等相关知识,同时也将了解到新兴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该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授课、综合讲解演示、讨论交流等方式。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trieval课程编码:总学时:16 学分:1适用对象:全日制本科(一年级学生)大纲主撰人:喻华林大纲审核人: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配合培养宽厚型、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而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
旨在通过讲课和上机实习,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加对信息和信息检索的理性认识,培养一定的情报意识;掌握文献及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检索原理,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学习利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毕业设计、学习和科研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知识目标,包括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网络资源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等;二是能力目标,掌握数据库的检索技术、搜索引擎的检索技巧等。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讲信息检索基础理论知识授课学时:2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认识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了解信息资源类型、信息检索原理、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掌握信息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2、课程内容(1)一个认识:对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认识;(2)两个了解:了解信息资源的类型、信息检索的类型;(3)三个熟悉:熟悉信息检索的原理、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信息检索的步骤。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索引” 、“文摘”、“目录”等二次文献、十大信息资源、十种检索途径。
(2)领会: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能力提高的途径、信息检索的原理。
第2讲图书馆服务导览授课学时:2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熟练使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同时能通过网络数字图书馆实现自主服务。
2、课程内容(1)图书馆资源介绍(2)如何找到所需图书和期刊(3)图书馆服务项目(4)网络上可获取的其它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介绍(如虚拟咨询等)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领会与综合应用:各种服务项目的内容和获取。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18TS1001课程学分与学时: 1分/16学时(课堂讲授16学时,实验实践0学时,自主学习0 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适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目的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包括的249种专业中,有218种专业在它的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或“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习科学地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满足个人信息需求的一门方法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信息检索系统的内容、特点与使用方法,做到能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手段独立获取学习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有效地利用,以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3、课程任务1.掌握若干种基本的综合性和专业性中外文检索工具,了解其内容特点、编排结构和著录格式,能够通过多种检索途径使用它们检索与专业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文献。
2.掌握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包括选择数据库、制订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
3.能够独立地根据检索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并综合使用多种检索工具完成课题的检索。
4.掌握获取原始文献的主要方法及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
5.通过学习文献信息的查找、筛选、鉴别、利用,使学生掌握快速有效获取信息的技能与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完善自我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生产的能力,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6.掌握学术论文开题及写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以多媒体投影理论教学和演示实验。
2.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案例演示操作法、讨论法、采用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少讲多练,确保学生熟练掌握信息资源检索的各种技能。
3.课后有大量操作性作业,考查学生对信息资源检索的熟练程度。
信息检索与利用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70325Z10
课程名称(中/英文):信息检索与利用(理论)(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数字出版
教材、教学参考书:黄如花著:《信息检索(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数字出版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以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教学目标,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增强学生信息意识,使学生在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的同时,掌握检索本专业信息以及古今中外的信息的技能,尤其是计算机检索数字化信息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学生日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检索相关信息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情报、知识、文献的概念,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出版物的类型及各类出版物的具体结构等,掌握、获取某一专题的全部学术信息的检索方法。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063022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编制人制定日期修订日期审定组(人)审定日期063022 凌征强赵俊颜王佳2004年7月2008年7月2008年9月1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2/32(16+16)2先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3使用专业:3.1通识必修课:三年制文秘(中英文)3.2专业必修课:三年制初等教育(中文)、三年制文化事业管理3.3全院任选课:全院各专业非毕业班学生4教育目标: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掌握通过手工检索方式和计算机检索方式获取所需信息的一门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能自如地利用我院图书馆拥有的资源和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有用资料,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并对丰富信息资源有良好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科学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5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开设,并以实践操作为重点。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面基本要求:●对本课程的一般基础理论有大概的认识,掌握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理解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分类与组织,能够根据检索需求采用相应的检索策略,利用OPAC进行图书馆书目检索;●掌握常用手工检索工具,了解其内容特点、编排结构和著录格式,能够根据检索需求选择相应的工具书进行检索;●初步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方法,能够使用图书馆网站的各种专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对所学专业的相关数据库能熟练运用;●了解常用搜索引擎的一般技术,至少掌握一种搜索引擎的检索技巧,能在因特网上查找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能够独立地根据检索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并综合使用多种检索工具完成课题的检索。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质及检索基本技能的一门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任务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各类检索工具及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信息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32,其中实验或自主上机8学时。
二、学习目标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检索语言、信息检索原理);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术(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途径、信息检索步骤、信息检索结果的识别);从而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文献信息检索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理论知识。
基本技能的重点在于锻炼学生应用基础理论去探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习环节,要求学生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和因特网信息检索系统,运用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实际操作相关检索系统,完成文献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技术,具备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
(二)各章节学习目标
三、教学大纲
四、学习计划
五、考核要点。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学时:32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6 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掌握通过手工检索方式和计算机检索方式获取所需信息的一门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能自如地利用我院图书馆拥有的资源和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有用资料,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并对丰富信息资源有良好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科学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第一部分信息素质基础1.教学内容(1) 信息素质概论(2) 信息及其相关概念(3) 信息源的类型(4) 十大信息源(5) 信息寻找和信息空间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信息素质的定义、信息素质的内部结构;熟悉:信息源的类型;了解:因特网、传统图书馆以及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源。
3.重点、难点信息和知识的关系,信息源的类型的划分。
第二部分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1.教学内容(1)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2) 检索系统(3) 检索语言(4) 计算机检索技术(5) 信息检索的基本步骤(6) 信息检索评价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检索系统的基本数学模型、各种检索语言、计算机检索技术;熟悉:WEB资源检索系统的实现机理、检索结果的相关度;了解: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检索语言的概念。
3.重点、难点本部分重难点是学会使用常用的计算机检索技术,如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邻近检索、字段限定检索技术。
第三部分中文图书期刊数据库1.教学内容(1) 书刊目录检索系统(2)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3) 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4) “万方”数字化期刊(5)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6) 电子图书系统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维普中文科技期刊、CNKI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数据库的检索原理,基本检索、主题词检索及辅助检索等功能,能运用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中文全文数据库的自然语言检索方法,能运用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并下载全文。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信息检索与利用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教材:葛敬民编著,《实用网络信息检索(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参考书目:于双成编著,《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黄如花编著,《信息检索(第2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杜慰纯编著,《信息获取与利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花芳编著,《文献检索与利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二、课程内容简介《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主要内容由两大模块组成:网络重要信息资源和图书馆数据库文献检索。
网络重要资源包括两部分内容:网络检索工具介绍和推荐重要信息资源。
网络检索工具介绍包括搜索引擎的常用功能、逻辑运算检索技巧、翻译工具的使用、实用软件的下载与自学;推荐的重要信息资源有:教育部的免费课程资源、国道数据教学资源平台、精品课程资源网站、新华网和人民网的权威新闻资源、统计局和国研网的数据资源、知识产权局和中国知识产权网的专利资源、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标准服务网的标准资源,以及政府各部委网站提供的免费文献。
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包括中文和外文数据库。
中文数据库主要是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中华数字书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等,外文数据库主要指各高校购置的EV2、EBSCO、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等常用期刊数据库。
三、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1 课程性质《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通识性课程,主要表现在依赖网络上课、内容时时更新、学生兴趣度高、课程实用性强,有助于提升自学能力,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
2 教学目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介绍网络信息资源概况,讲授通用信息检索规则,推荐重要信息网站,解析掌握常用数据库;组织学生上网实习,掌握检索方法,锻炼检索技巧。
063022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编制人 制定日期 修订日期 审定组 (人) 审定日期063022 凌征强赵俊颜王 佳2004年7月 2008年7月 凌征强 2008年9月1 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2/32(22+10)2 先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3 使用专业:3.1 通识必修课:三年制文秘(中英文)3.2 专业必修课:三年制初等教育(中文)、三年制文化事业管理3.3 全院任选课:全院各专业非毕业班学生4 教育目标: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掌握通过手工检索方式和 计算机检索方式获取所需信息的一门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 业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能自如地利用我院 图书馆拥有的资源和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有用资料,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并对 丰富信息资源有良好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科学利用 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5 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开设,并以实践操作为重点。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 生应达到下面基本要求:l对本课程的一般基础理论有大概的认识,掌握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的基 本概念和相互关系;l理解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分类与组织, 能够根据检索需求采用相应的检索策略, 利用OPAC进行图书馆书目检索;l掌握常用手工检索工具,了解其内容特点、编排结构和著录格式,能够根据 检索需求选择相应的工具书进行检索;l初步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方法,能够使用图书馆网站的各种专题数据库和 网络数据库,对所学专业的相关数据库能熟练运用;l了解常用搜索引擎的一般技术,至少掌握一种搜索引擎的检索技巧,能在因 特网上查找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l能够独立地根据检索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并综合使用多种检索工具完 成课题的检索。
5.1 绪论 了解《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5.2 文献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有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的概念及相关知识,信息的特征、功能,文献分类等。
理解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概念以及它们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重点掌握信息、文献的概念以及文献的基本要素、类型区 分。
5.3 图书馆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有图书馆功能、图书馆相关知识、图书馆的服务体系等,了解图书馆的服务体系的发展。
5.4 图书馆分类与目录组织 本章主要内容有文献分类的概念与作用、图书馆分类法简介、图书馆藏书体系,图书排架规律、图书馆目录检索的发展、数字图书 馆等。
要求了解ISBN、ISSN、ISRC的含义,图书索书号的含义,充分理解中国 图书馆分类法在图书馆藏书排架中的应用,了解图书馆目录检索的发展,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我院图书馆的图书排架规律和使用OPAC进行图书馆书目检索的技 能。
5.5 工具书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有信息检索相关概念、手工检索工具介绍:包括各类词典、百科全书、年鉴等。
了解工具书的两种类型及特点,重点要求掌握百 科全书、年鉴、辞海等参考工具书的结构与排检方法,能够根据检索需求选择 相应的工具书进行检索,学会使用电子版百科全书进行检索。
5.6 现代图书馆数字资源检索,包括中文期刊检索、中文图书检索、图书馆主页数字资源检索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要求学生做到能够熟练使用中国学术期刊网、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进行电子版论文和图书的检索,掌握相 关的检索技术,学会使用图书馆主页上的其它数字资源,了解数字图书馆的发 展现状。
5.7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主要内容有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基本知识、常用的文件格式、搜索引擎知识、Google、百度背景知识、搜索引 擎常用检索技术介绍、Google、百度的检索实例、搜索引擎使用技巧总结。
要 求了解因特网的基础知识,明确网络信息的特点及网络检索工具的类型;对搜 索引擎的原理和检索技术有一定的认识,能根据检索课题选择搜索引擎并制定 和调整检索策略。
了解网络免费文献资源资源,熟悉常用文件格式。
区别 http 资源和 ftp 资源,能使用 ftp 搜索引擎检索并下载 ftp 资源。
重点掌握搜索引 擎常用检索技术与技巧和Google、百度的实际应用。
5.8 数字参考咨询 了解国内外的数字参考咨询台以及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
5.9 文献的学习与利用 本章主要内容有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学术论文写作相关知识。
熟悉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能利用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进行学术 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重点掌握根据不同的选题进行相关资料的准确查找。
6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学时分配 序号教 学 内 容 理论 实践1绪论信息检索课的产生和发展、开课目的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0.52 1.文献基础1.1 信息、知识和情报的概念1.2 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的区别与联系1.3 文献的概念、功用、载体、形式1.53 2 图书馆概述2.1 图书馆的概念及功能2.2 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2.3 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和类型14 3 图书馆分类与目录组织3.1 文献分类的概念与作用3.1.1 文献的基础知识:ISBN、ISSN、ISRC 的含义3.1.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3.1.3 图书馆的藏书排架方法3.2 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OPAC)2 15 4 工具书的概述4.1 工具书的概念、类型及特点4.2 检索工具书的一般结构与排检方法(略)4.3 参考工具书的一般结构与排检方法4.4 重要参考工具书介绍,包括百科全书、年鉴等4.5 工具书的鉴别与挑选4.6 电子版工具书的检索与使用2 2学时分配 序号教 学 内 容 理论 实践6 5 现代图书馆数字资源检索5.1 中文期刊检索5.1.1 中文期刊概论5.1.2 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检索5.2 中文图书检索5.2.1 图书及图书分类语言5.2.2 图书的检索工具5.2.3 电子图书检索:包括超星数字图书馆检索。
5.3 图书馆主页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包括光盘发布系统、英语在线、、视音频资源网上报告厅、国研网数据库、世界美术资料库等5.4 数字图书馆概述(略)5 27 6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6.1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与方法6.1.1 Internet 的基础知识6.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6.1.3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6.2 搜索引擎及其检索6.2.1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6.2.2 检索技术(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限定检索)6.2.3 检索策略的制定和调整6.2.4 常用搜索引擎介绍6.3 多媒体文件信息资源检索:多媒体文件格式、检索及下载工具6 487 数字参考咨询台7.1 参考咨询服务概述0.5 0.5学时分配 序号教 学 内 容 理论 实践7.2 国内数字参考咨询台 7.3 国外数字参考咨询台9 8 文献的学习与利用8.1 特种文献(重点是学位论文)介绍8.2 学术论文写作标准格式1.5 0.5合计 22 107 教学形式方法:7.1 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7.2 理论课教学以讲授为主,以多媒体课件授课。
由于理论课教学是本课程的难点,也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但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学习好后面课程的基础,因此 必不可少。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可能与现实联系起来,教学时尽量 举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说明各个知识点;为让他们牢固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在 主要理论知识那部分内容讲完之后专门安排一次到图书馆学习的实践课,让他 们了解理论知识点在图书馆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理论教学采用对比讲述、图表 说明和列举实例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7.3 实践课教学在图书馆书库、网络课室讲授与演练。
如图书资料的查找、工具书检索安排在图书馆书库上课;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检索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方面 的内容则在计算机网络课室进行边讲授边练习,即将课堂中相对独立的知识点 适当细分,讲完马上练习,再辅之于有针对性的随堂实习作业,达到巩固所讲 内容的目的。
实践教学部分还采用编写检索题目,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所学的途 径解决问题,提交检索报告,随时根据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7.4 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本课程的讲义和课件放在图书馆服务器上,要求学生通过远程下载的方式来学习相关内容,平时的作业要求做成电子版,并用 E-mail、 ftp等方式进行提交,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获取资源的能力。
8 考核形式:平时操作作业(30%)+期末开卷书面考试(70%)9 教材:《文献检索与利用》 ,贺霞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 印刷,21世纪高职高专院校文献检索教程。
(本课程负责人凌征强老师是教材的参编 者之一)10主要参考书:,丁传奉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出版。
10.1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10.2 《信息检索》,刘俊熙、王立义编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第 1版,2003年第2次印刷。
10.3 《信息检索》,符绍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10.4 《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李国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0.5 《信息资源检索》,李谋信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10.6 《信息资源检索与应用》,朱丽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
10.7 《现代信息检索与利用》,袁豪杰、颜先卓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0.8 其它网络上的课件及相关文献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11教学条件:11.1 使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课室11.2 授课对象能利用到图书馆现有全部馆藏纸质图书资源和数字化信息资源、提供能够上网的计算机网络课室及其必备设备,能够接通因特网进行网络信息资源 的检索。
12必要说明:针对于不同的课程类别和每学期具体教学情况,根据必修课与任选课要求的不 同,本课程对部分教学内容将做适当的调整,考试方式亦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