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检索与利用教程》引言
- 格式:ppt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39
信息检索与利用实用教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到大量的信息,但是如何高效地检索和利用这些信息却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技能。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
一、信息检索1.关键词检索关键词检索是最常用的检索方式,通过输入关键词来搜索相关信息。
在使用关键词检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键词的选择:关键词应该尽可能准确地描述所需信息的内容,避免使用过于笼统的词汇。
(2)关键词的组合:可以使用多个关键词组合进行检索,以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
(3)关键词的排除:在检索时,可以使用“-”符号排除某些关键词,以避免检索到无关信息。
2.高级检索高级检索是一种更加精细的检索方式,可以通过设置检索条件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
在使用高级检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检索条件的设置:需要根据所需信息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检索条件,以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
(2)检索条件的组合:可以使用多个检索条件组合进行检索,以进一步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
(3)检索条件的调整:如果检索结果不理想,可以适当调整检索条件,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3.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一种专门用于检索学术文献的方式,可以通过学术搜索引擎或学术数据库进行检索。
在使用文献检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学术搜索引擎或学术数据库。
(2)使用正确的检索词语和检索语法。
(3)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
二、信息利用1.信息筛选在获取到大量信息后,需要进行筛选,以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
在信息筛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需求确定筛选标准。
(2)对信息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筛选。
(3)根据筛选标准逐一筛选信息,保留最有价值的信息。
2.信息整理在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后,需要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
在信息整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信息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整理。
(2)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质及检索基本技能的一门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任务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各类检索工具及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信息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32,其中实验或自主上机8学时。
二、学习目标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检索语言、信息检索原理);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术(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途径、信息检索步骤、信息检索结果的识别);从而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文献信息检索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理论知识。
基本技能的重点在于锻炼学生应用基础理论去探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习环节,要求学生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和因特网信息检索系统,运用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实际操作相关检索系统,完成文献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技术,具备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
(二)各章节学习目标
三、教学大纲
四、学习计划
五、考核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