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化秸秆调制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龙源期刊网 秸秆氨化的主要方法作者:来源:《吉林科技报》2015年第10期秸秆氨化饲料在我国推广应用已20多年,广泛采用的氨化方法主要有堆垛法、窖池法、氨化炉法和氨化袋法。
在北方寒冷地区,冬春季节小规模饲养户也有采用氨化炕法。
无论哪种氨化方法,尿素、氨水、液氨和碳酸氢铵都可以选用,各地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氨化方法。
窖池法氨化秸秆饲料窖池氨化设施为壕、池、窖。
壕为长方形土壕、池为水泥结构、窖为土窖,即可用于冬季青贮,又可用于夏秋季氨化。
适用于该法氨化的氨源为尿素和碳铵。
用尿素氨化秸秆,每吨秸秆需尿素40~50公斤,溶于400~500公斤清水中,用喷雾器或水瓢泼洒,与秸秆搅拌均匀后,一批批装入窖内,摊平、踩实。
原料要高出窖口30~40厘米,长方形窖要呈鱼脊背式,圆形窖呈馒头状,再覆盖塑料薄膜。
盖膜要大于窖口,封闭严实,先在四周填压泥土,在逐渐向上均匀填压湿润的碎土,轻轻盖上,切勿将塑料薄膜打破,造成氨气泻出。
氨化袋法氨化秸秆饲料氨化袋要求是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厚度在0.12毫米以上,韧性好、抗老化、黑颜色。
袋口直径1~1.2米,长1.3~1.5米。
用烙铁粘缝,装满秸秆后,袋口用绳子扎紧,放在向阳背风、距地面1米以上的棚架或房顶上。
可用相当于秸秆风干重量4%~5%的尿素或8%~12%的碳铵,溶解在相当于秸秆重量40%~50%的清水中,充分溶解后与秸秆搅拌均匀装入袋内。
昼夜温度平均在20℃以上时,经15~20天即可饲喂。
氨化炕在北方冬春寒冷季节,饲养1~2头牛的农户,可采用火炕氨化秸秆。
火炕四周用土坯或砖砌墙1.3~1.5米高,将切碎的秸秆在地面上按比例搅拌好尿素溶液后,装入炕中摊平踩实,顶层用塑料薄膜覆盖,薄膜四周密封在炕墙上。
炕下燃烧碎柴,缓慢加热,使秸秆堆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经15~20天即可饲喂。
氨化秸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应尽量避开闷热时期和雨季。
2.严格按规定操作进行。
氨化操作要快,最好当天完成充氨和密封。
喂羊的小麦秸秆氨化技术,掌握了方法,就可制作出高质量的饲料前言:在我们大西北河西走廊农村,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修建氨化池制作氨化小麦秸秆的习惯。
记得那时候村里牛羊成群,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的房前或者屋后开挖一个氨化池,然后用砖砌好,再用水泥抹光,按照一定程序来制作氨化小麦秸秆。
小麦秸秆通过氨化处理可以破坏其中的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的结合,提高粗纤维和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率、增加适口性、改善秸秆品质,而且还能使秸秆含氮量增加1~1.5倍。
本文将重点为大家介绍小麦秸秆氨化原理、影响氨化麦秆质量因素、小麦秸秆氨化具体方法、小麦秸秆氨化注意事项、氨化小麦秸秆喂羊方法、饲喂优势及喂羊注意事项。
小麦秸秆氨化原理用尿素、氨水、无水氨以及其他含氮化合物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喷洒在小麦秸秆上,在常温密闭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特殊闷制,让小麦秸秆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
等闷制完成后提高了小麦秸秆的含氮量,改善了秸秆适口性,同时还提高了肉羊对秸秆的采食利用率。
影响氨化麦秆质量因素小麦秸秆氨化质量的优劣,主要决定于氨的用量、小麦秸秆含水率、环境温度和时间以及小麦秸秆原来的品质。
①氨的用量: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氨的经济用量以麦秆干物质重量的2.5%~3.5%最为合适。
②氨化麦秆含水率:用尿素和碳酸铵氨化秸秆时,含水率以45%为宜。
含水率过高麦秆容易发霉,还不方便操作;含水率过低氨化效果又不理想。
③氨化麦秆的环境温度和时间:一般来讲,当环境温度小于5℃时,氨化时间应大于8周;当环境温度为5~15℃时,氨化时间为4~8周;当环境温度为15~30℃时,氨化时间为1~4周。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环境温度越高,氨化时间越短。
④麦秆原来的品质:麦秆氨化之后,它的营养价值提高的幅度和麦秆原有营养价值的高低相关。
但要注意的是,品质差的麦秆,营养价值提高幅度较大,相反品质好的麦秆营养价值提升幅度却较小。
小麦秸秆氨化具体方法麦秆氨化处理方法有很多,比如尿素氨化法、氨水氨化法、无水氨氨化法和碳铵氨化法。
秸秆氨化的主要方法技术一、堆朵氨化法:堆朵氨化法又叫堆贮法、垛贮法。
它是将经切碎的秸秆堆成垛、用聚乙烯薄膜密封、注入氨化剂,进行秸秆氨化处理的一种方法:1、秸秆打垛:秸秆打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捆草垛,另一种是散草垛。
捆草垛整齐,垛可以打得高,节省塑料薄膜,容易机械化管理,不易漏气,并可按草捆数计算垛的重量,但水不易喷均匀,散草垛打不高,必须将塑料薄膜包好,以防漏气。
捆草垛使用较为普遍,一般按长×宽×高为4.6米×4.6米×2.1米的规格制作,垛顶作成屋脊形以利于排掉雨水。
顶上压以旧轮胎,再用绳子纵横捆住,防止风刮。
有时为了便于插入注氨钢管,打垛时先放一木杠,通氨时取出木杠,插入钢管就容易了。
2、堆垛氨化操作步骤:在干燥的平整地上把0.1—0.2毫米厚的无毒聚乙烯塑料薄膜铺开,再把切碎的小麦秸(玉米秸或稻草)加水,调节水分含量在20%左右,再混均匀,在铺好的塑料膜上打垛,垛高可以到2米,垛宽2—3米,其长度可以长可短,根据加工草的多少而定。
一般说,垛大点节省塑料膜,但易于漏气,不便补贴。
氨化玉米秸秆时,垛不宜过大,因为这样难以加水搅拌,经过一两天还来不及氨化,秸秆就会霉坏发热。
为了通氨,在垛的中间埋一根多孔的硬塑料管或胶管。
垛下面铺的和垛上盖的塑料薄膜在每边留出50—100公分,以便把两面的塑料膜折叠好,用泥土压紧,封住,不使漏气。
最后,将硬塑料管与液氨罐接通,按秸秆重量的30%通氨。
通氨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办事,保证安全,氨用量可以通过称量液氨罐求得,或用流量计计算,还有的根据氨在垛内鼓起塑料膜的程度估计。
最后取出垛中的塑料管,将孔洞用胶布粘贴。
3、塑料薄膜的选用;要求用无毒无害,抗老化和气密封性好的薄膜来作草垛的垫底和覆盖,通常用聚乙烯薄膜,膜的厚度、宽度和颜色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氨化粗硬的玉米秸秆,应选用较为厚的塑料薄膜(0.12毫米左右),如氨化麦秸秆则可选用薄一些的膜。
氨化秸秆的制作原理(一)氨化秸秆的制作1. 引言在目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秸秆资源化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其中,氨化秸秆是一种常用的制作方式,可以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提供给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本文将从浅入深,介绍氨化秸秆的制作原理。
2. 氨化秸秆的原理氨化秸秆的制作原理主要涉及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过程,以及氮源的供应。
以下是制作氨化秸秆的关键步骤:•第一步:秸秆的预处理首先,将秸秆进行细碎,以增加表面积。
然后,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浸泡、蒸煮或酶解等,旨在破坏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结构。
•第二步:氮源的添加接下来,在秸秆中添加合适的氮源,如尿素、禽畜粪便等。
氮源的添加是为了提供氨化过程中所需的氮元素,促进细菌的活性和产氨效率。
•第三步:微生物降解将预处理后的秸秆与氮源充分混合,然后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进行降解。
微生物如厌氧菌、发酵菌等,可将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和氨。
这一过程中,细菌会利用秸秆中的碳源进行代谢,产生氨和其它有机酸等代谢产物。
•第四步:堆肥和发酵降解后的秸秆和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堆肥和发酵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湿度、通气等环境条件需要适当调控,以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性。
•第五步:干燥和粉碎经过一定时间的堆肥发酵,产出的氨化秸秆需进行干燥和粉碎处理,以便于存储和使用。
3. 制作氨化秸秆的优势制作氨化秸秆具有以下优势:•资源化利用:通过氨化秸秆的方式,废弃的秸秆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提供养分:氨化秸秆作为有机肥料,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养分。
•改善土壤:氨化秸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肥性。
•长效供应:氨化秸秆中的养分以有机形态存在,可以缓慢释放,为作物提供长效养分供应。
结论通过氨化秸秆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
氨化秸秆饲料的制作方法氨化秸秆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奶牛养殖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粗饲料数量不足或质量不高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除大力发展优良牧草以外,秸秆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饲料资源。
但其含氮量较低,纤维类成分较难被消化。
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工作者企图通过适当加工以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目前看来氨化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加工方法。
为开辟新的饲料资源,近年来我们对氨化粗饲料进行了一些研究。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氨化秸秆饲料的制作方法氨化秸秆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
1、氨化秸秆的优点氨化秸秆是目前一项较为成熟的饲用秸秆的处理技术,不但制作简单,而且效果明显。
氨化是利用碱和氨与秸秆发生碱解和氨解反应,破坏木质素间的化学键。
秸秆经氨化处理后,质地变得柔软蓬松,适口性提高,饲喂家畜后可明显的提高采食量和采食的速度。
经研究表明,经过氨化的秸秆的饲喂效果可与中等质量的干草相同;秸秆经氨化后粗蛋白的含量增加,可提高1-2倍,饲料的消化率提高,有机质的消化率可提高20%左右,其中大量的纤维素变得易于消化,可在瘤胃中发酵转化为能量,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奶牛在采食经氨化的秸秆后,还可使肠道通畅,改善消化功能。
2、氨化秸秆的制作方法秸秆氨化的位置应该地势高燥、面积较大、背风向阳的地块,可在离圈舍或者饲料加工较远的地方建造氨化池,或者进行堆垛氨化,方便投取料。
建造氨化池应选择背风向阳处、地势较高、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氨化池的形状楞为长方形或圆形,容量要根据家畜的养殖数量来确定,挖好池后用砖铺底和砌垒四壁,用水泥抹面。
堆垛法是使用塑料薄膜将氨化后的秸秆密封、贮存。
原料选择。
用于氨化的秸秆原料可为玉米秸秆、麦秸或者稻草,原料要求新鲜干净,无杂质、无霉变,含水量应保持在20%-40%。
氨化饲料的制作。
氨化秸秆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氨化池氨化法、窖贮氨化法和塑料袋氨化法。
其中氨化池氨化法是将秸秆切短至1. 5-3 cm,再用温水将秸秆重量3%-5%的尿素制成溶液,要求氨化秸秆的含水量为40%左右,即要求温水的使用量为每100 kg秸秆用水量为30 kg,尿素量为3-5 kg。
秸秆氨化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盐及水所构成。
其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类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少量的粗蛋白和粗脂肪。
碳水化合物由纤维素类物质和可溶性糖类组成。
作物秸秆主要是由植物细胞壁组成,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有些作物秸秆中硅的含量很高。
由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在细胞壁中是和木质素、硅等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
硅主要以二氧化硅形式存在于秸秆饲料中,硅的存在影响饲料的水解和消化。
因此,要把营养价值不高的秸秆变成反刍动物饲草,只能通过加工处进理予以改善,才能发挥其潜在利用价值。
根据我州的实际情况,现介绍以下几种氨化方法。
(一)氨化原理秸秆氨化就是利用尿素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破环联接秸秆木质素与多糖之间的脂键,提高秸秆的消化率。
同时,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可使秸秆的木质化纤维膨胀,提高渗透性,使消化酶更易与之接触,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二)氨化方法1、堆垛法:堆垛法是指在平地上,将秸秆堆成长方形垛,用塑料薄膜覆盖,注入氨源进行氨化的方法。
其优点是不需建造基本设施、投资较少、适于大量制作、堆放与取用方便,适于夏季气温较高的季节采用。
主要缺点是塑料薄膜容易破损,使氨气逸出,影响氨化效果。
秸秆堆垛氨化的地址,要选地势高燥、平整,排水良好,雨季不积水,地方较宽敞且距畜舍较近处,有围墙或围栏保护,能防止牲畜危害。
麦秸和稻草是比较柔软的秸秆,可以铡成2—3厘米,也可以整秸堆垛。
但玉米秸秆高大、粗硬,体积太大,不易压实,应铡成1厘米左右碎秸。
边堆垛边调整秸秆含水量。
如用液氨作氨源,含水量可调整到20%左右;若用尿素、碳酸铵作氨源,含水量应调整到40%—50%。
水与秸秆要搅拌均匀,堆垛法适宜用液氨作氨源。
2、窖、池容器氨化法:建造永久性的氨化窖、池,可以与青贮饲料转换使用,即夏、秋季氨化,冬、春季青贮。
也可以2—3窖、池轮换制作氨化饲料。
采用窖、池容器氨化秸秆,首先把秸秆铡碎,麦秸、稻草较柔软,可铡成2—3厘米的碎草,玉米秸秆较粗硬,应以1厘米左右为宜。
科技成果——秸秆碱化、氨化技术技术类别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技术内容
秸秆碱化/氨化技术是指借助于碱性物质,使秸秆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破坏酯键或醚键,纤维素分子膨胀,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从而改善秸秆饲料适口性,提高秸秆饲料采食量和消化率。
秸秆碱化处理应用的碱性物质主要是氧化钙;秸秆氨化处理应用的氨性物质主要是液氨、碳铵或尿素。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秸秆碱化/氨化方法主要有:窑池法、氨化炉法、氨化袋法和堆垛法。
技术特征
秸秆碱化/氨化技术适用范围广,是较为经济、简便而又实用的秸秆饲料化处理方式之一。
技术实施注意事项
一是适时适量添加氨源,避免高温季节氨素挥发,同时均匀施氨,提高氨化质量。
二是刚开封的氨化秸秆要进行放氨处理。
三是氨化饲料慎用于未断奶的犊牛和羔羊养殖,氨化饲料饲喂后不宜立即饮水,避免氨中毒。
四是氨化失败的秸秆不能养畜,只能做肥料。
适用范围
适用的秸秆主要有麦秸、稻草等。
技术标准与规范
《NY/T2771-2015农村秸秆青贮氨化设施建设标准》《DB41/T616-2010秸秆氨化操作规程》《DB34/T3138-2018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技术规范》《DB22/T3092-2019秸秆氨化饲料生产技术规程》《DB4114/T131-2019小麦秸秆氨化饲料调制技术》。
水稻秸秆氨化操作方法
水稻秸秆氨化操作是将水稻秸秆浸泡或喷洒上氨水或含氨液体,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其发酵,转化为富含氮的有机肥料。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原料准备:将水稻秸秆切碎并晾干至水分含量在25%以下。
2. 氨化容器准备:选择一个密封性好的容器,如塑料桶或水槽,并清洗干净。
3. 氨水准备:在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通常水的量应大于水稻秸秆的量。
然后向水中加入氨气或尿素,使整个液体的氨气含量达到2-3%。
4. 加入水稻秸秆:将准备好的水稻秸秆均匀地撒入氨水中,保持水稻秸秆完全浸泡在液体中。
5. 摊平压实:用板子或其他工具将秸秆均匀地摊平,并轻轻按压使其紧密结合。
6. 封存和发酵:将容器密封并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需要1-2个月的时间,待发酵完成后,即可使用。
7. 调整PH值:发酵完成后,检测氨化后的水稻秸秆的PH值,如果偏酸,可以加入一些石灰进行调整。
8. 使用方法:将氨化后的水稻秸秆用作肥料,可以直接撒施于农田中或与其它肥料混合使用。
注意事项:
- 氨化操作应注意安全,需戴手套、防护眼镜等。
-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需保持通风。
- 氨化容器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以避免氨气泄漏。
- 发酵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 发酵完成后的水稻秸秆应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以免受潮变质。
秸秆氨化技术
秸秆氨化是一种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利用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氨化原理
秸秆氨化是指利用氨基酸的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反应,使秸秆及其他废弃物通过玉米淀粉、苯甲酸钠等添加剂进行氨化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氨糖和氨基酸都能够作为微生物代谢的过程中的碳源和氮源,为细菌的正常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并且能够通过细菌代谢加速秸秆及其他废弃物的降解,促进基质的溶解和释放。
2. 氨化工艺
秸秆氨化主要包括底部无动力储存系统和開口登车式氨化罐气体自流运输系统两个主要方面。
底部无动力储存系统是一种通过郑州储存、降解和固化秸秆等废弃物的技术,同时也是进行氨化的前置工艺。
开口登车式氨化罐气体自流运输系统则是将秸秆等废弃物转移至氨化罐的过程,将秸秆通过氨彩器的重力将储存在罐内的气体送至各个氨化罐内。
3. 氨化设备
秸秆氨化设备主要包括氨化罐、脱水器、旋流分离器、吸附塔和脱酸
器等。
氨化罐是夹层容器,可用于加热和回收固体底物。
脱水器可将
储存在氨化罐中的底料固体和水分分离开来。
旋流分离器用于将液态
液体与汽相液体分离。
吸附塔则可吸附氨气、硫化物和其他不必要的
气体。
脱酸器则可以将底料中的有机酸中和。
4. 应用前景
秸秆氨化技术是一种环保的生产方式,可以将秸秆等废弃物利用起来,减少农作物秸秆的露天焚烧问题,同时也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此外,秸秆氨化可以用于生产各种生物质能源,如固体生物燃料、液
态生物燃料等。
同时,秸秆氨化还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等
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收稿日期2015-08-24秸秆氨化,即在封闭的环境中,将液氨、氨水、尿素溶液、碳酸氢氨溶液等氨源定量喷洒在植物秸秆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而提高秸秆的饲用利用率的秸秆处理方式。
经氨化后可增加秸秆粗蛋白含量,改善秸秆适口性,并增加秸秆的消化吸收率,从而提高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牛、羊等草食动物的肉类需求量越来越大。
随着牛、羊饲养量的增加,秸秆作为冬春季饲草利用率不高,增加饲养成本,养殖效益下降。
进入秋冬季,备足备齐秸秆氨化饲料尤为重要。
笔者作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经常指导家畜养殖场氨化秸秆。
为有效利用秋季农作物秸秆,可以通过氨化技术处理,不仅推进秸秆饲料化,变废为宝,同时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现对秸秆氨化技术加以归纳总结,以供牛、羊养殖场(户)参考借鉴[1-3]。
1秸秆氨化技术1.1氨化场地选择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交通方便,避风向阳,排水良好,便于管理和运输的地方作为氨化场地。
1.2原料的选择玉米秸、麦秸、谷秸和稻草等都可以作为氨化原料,收获籽实后的秸秆应及时采取氨化处理,以免霉烂变质。
所选用的秸秆必须未发霉变质,氨化秸秆含水量以30%~40%为宜。
含水量过低,氨化效果差;含水量过高,在氨化过程中会引起秸秆发霉变质。
1.3氨化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水泥池法、塑料袋法和堆垛法。
养殖户应因地制宜,根据家畜饲养量多少而选择氨化方法。
1.3.1水泥池氨化法。
根据饲养草食动物数量,建好氨化水泥池,平均1m 3水泥池平均可装秸秆150kg/m 3左右,每头牛每天采食氨化秸秆饲料约15kg ,每只羊每天采食氨化秸秆饲料约3kg 。
用于氨化的秸秆先铡成2cm 左右,每100kg 秸秆需用尿素3~5kg 、50%浓度的氨水8~10kg ,加水适量,搅拌均匀,踩实压紧,直到装满,最后用双层塑料薄膜盖顶、严封,确保不漏气[4-6]。
1.3.2袋装氨化法。
氨化秸秆的制作过程
氨化秸秆的制作过程如下:
1. 选择好质量较好的秸秆,一般来自庄稼等农作物的茎杆部分。
秸秆应该干燥并具有一定的含水率,一般控制在15%左右。
2. 将秸秆切碎成适当的长度和大小。
可以使用切碎机或者切割工具进行切割,确保秸秆能够更好地与氨气接触。
3. 将切碎的秸秆放入封闭的容器中。
容器可以是封闭的仓库、桶或者罐子等,确保氨气不会逸出。
4. 向容器中注入氨气。
氨气可以通过化肥厂或者特定设备供应,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在40-60摄氏度之间。
5. 容器内的秸秆与氨气进行接触反应。
反应时间一般为24小
时到48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6. 反应结束后,将氨化后的秸秆取出。
此时,秸秆中的一部分纤维素已经被分解,成为氨纤维素。
7. 对取出的氨化秸秆进行干燥。
可以通过太阳光曝晒或者专门的干燥设备进行干燥,使其含水率降低至5%以下。
8. 对干燥后的氨化秸秆进行包装和储存。
一般采用真空或者密封包装,避免水分再次进入。
注意事项:
1. 在氨化过程中,应该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以免过高或者过低导致反应无法进行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2. 氨化秸秆一定要保持干燥,避免水分使其发霉或者变质。
3. 氨化秸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潮,并且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麦秸氨化处理技术
麦秸氨化处理技术是一种将麦秸进行氨化处理的方法,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和饲料。
该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
1.将麦秸切碎,并加入适量的水。
2.将氨气泵送进麦秸中,使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与氨气反应。
3.在反应过程中,控制温度和湿度,并加入适量的微生物发酵剂。
4.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和发酵,麦秸将被分解成有机肥料和饲料。
该技术的优点包括:
1.可以有效地利用废弃物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2.产生的有机肥料和饲料质量优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泛。
因此,麦秸氨化处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 -。
经氨化的秸秆,牛羊等牲畜消化率和采食量可提高20%,粗蛋白含量提高1~2倍;还能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及采食速度。
此外,含水量高的秸秆经氨化后可防止霉变,还能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
一、氨化池氨化法将秸秆重量3~5%的尿素用温水配成溶液,一般秸秆的含水量为12%左右,而秸秆氨化时应使秸秆的含水量保持在40%左右,温水的用量一般为每100公斤秸秆30公斤左右。
将配好的尿素溶液均匀地喷洒在秸秆上。
装满池后,用塑料薄膜盖好池口,四周用土覆盖密封。
二、窖贮氨化法将秸秆切成1.2~2厘米的小段。
配制尿素水溶液,喷洒尿素溶液要均匀。
原料装满窖后,在原料上盖一层5~20厘米厚的秸秆或碎草,上面覆土20~30厘米并踩实。
封窖时,原料要高出地面50~60厘米,以防雨水渗入,并经常检查,如发现裂缝要及时补好。
三、塑料袋氨化法把切断的秸秆用配制好的尿素水溶液均匀喷洒,装满塑料袋后,封严袋口,放在向阳干燥处。
(王华)。
秸秆青贮氨化技术一、引言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是一种将秸秆进行处理,使其变成高蛋白饲料的方法。
在农业生产中,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残留物,但由于其纤维素含量高、难以消化等特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通过氨化处理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和可消化性,从而提高了其利用价值。
二、原理氨化处理是通过添加氨水或尿素等物质,在适宜条件下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得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并转化为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和糖类等营养成分。
同时,氨化处理还可以去除秸秆中的硅酸盐等对动物有害的成分。
三、操作步骤1. 秸秆选择:选择干燥、无霉变、无异味的秸秆作为原料。
2. 切碎:将选好的秸秆切碎至长度在3-5厘米之间。
3. 氨水或尿素添加:按照适宜比例向切碎后的秸秆中添加氨水或尿素,并均匀混合。
4. 压实:将混合好的秸秆压实至密实,以便于氨化反应的进行。
5. 封闭:将压实后的秸秆放入密闭容器中,避免空气进入影响反应效果。
6. 反应:将封闭好的容器放置于适宜温度下进行反应,一般需要3-4周时间。
7. 通风:反应完成后,需要将容器打开并通风,以去除氨味和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8. 贮存:待通风完全后,将处理好的秸秆青贮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四、注意事项1. 氨化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等条件,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反应效果。
2. 添加氨水或尿素时要按照适宜比例添加,过量会影响反应效果;过少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反应完成后要及时通风,避免有害物质残留影响饲料质量。
4. 处理好的青贮要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霉变和发酵过度。
五、优点1. 提高了秸秆的利用价值,解决了农作物残留物的浪费问题。
2. 青贮后的秸秆蛋白质含量高,可消化性好,适合作为饲料使用。
3. 青贮后的秸秆可以长期储存,便于管理和使用。
六、缺点1. 氨化处理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不适合急需饲料的情况。
2. 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湿度等条件,操作较为繁琐。
氨化秸秆技术
戴书林;严敏
【期刊名称】《致富之友》
【年(卷),期】1999(000)012
【摘要】农作物秸秆通过氨化作用,可以被牛、羊消化利用。
消化率提高20%左右,粗蛋白含量增加近2倍,适口性大为改观。
现将其氨化技术介绍如下:一、氨化方法1-堆垛法选择地势高燥且平整的向阳地块。
将地皮铲平,在地皮上铺一层无毒塑料薄膜,在底膜上铺厚20厘米的秸秆(整碎均可),薄膜四周留出70厘米左右。
铡短的风干秸秆用尿素或碳铵处理时,加入秸秆总量的40%的水,尿素用量为3%-5%,碳铵为8%-14%,溶解于所需水中,搅到充分溶解。
然后边铺秸秆边洒溶解液边踩实,直到垛顶,最后覆盖塑料罩膜,并使四边留有70厘米左右的条边,将罩膜和底膜的余边折叠在一起,从边缘向里卷好,用土压紧、封严,不使其漏气。
经过7-15天后
【总页数】1页(P20-20)
【作者】戴书林;严敏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多种经营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氨化秸秆饲料的加工技术 [J], 刘希琴
2.氨化秸秆技术与效果评价 [J], 刘力宁;王银军
3.浅谈氨化秸秆饲料的制作技术 [J], 叶华琴
4.尿素氨化秸秆技术要点及饲喂注意事项 [J], 张文华
5.氨化秸秆调制技术要求 [J], 吕浩军;袁金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氨化秸秆调制技术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氨化稻草、氨化玉米秸、氨化麦秸的调制技术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制作上述各类氨化饲料的地区。
2. 季节和天气的选择
秸秆氨化与气温关系较大,一般氨化的适宜温度范围在
0-5℃,最适宜温度在10-35℃。
在冬季最好选在中午,这样可以加快氨化速度,提高氨化效果。
如在夏季,最好避开气温超过35~C的时期。
3. 场地安捧
根据条件可采用窖氨化法或堆垛法,也可以用塑料袋或水缸等进行氨化。
窖氨化法:可以利用现成的青贮窖进行。
如没有现存的窖需新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岗地作为窖址,最好是向阳背风的地方,也要注意便于交通和管理,同时不受人畜祸害。
窖的大小可按每立方米装切短的干秸秆700千克左右设计。
堆垛法:不需要水泥窖或土窖,可在平地上进行。
4. 原料和材料的准备
4.1 秸秆
稻草、麦秸、玉米秆均可氨化。
新鲜秸秆养分含量高,且
含有一定水分,氨化时一般不必再加水,同时新鲜秸秆上脲酶活性强,能加速尿素分解。
陈秸秆要求用保存良好的,即干净、干燥、色鲜的,不应用霉变的秸秆。
若能切短,则氨化效果会更好,各地奶牛场可利用青贮用的切草机。
4.2 氨源
尿素、碳铵、氨水、液氨都可以。
用液氨还没有条件,碳铵是最方便、最经济、效果又好的氨源。
各种氨源的用量按干秸秆计算,碳铵10%、尿素5%、氨水10%-12%、液氨3%。
4.3 塑料薄膜
氨化时需要用塑料薄膜密闭。
应用无毒的聚乙烯薄膜;厚度不小于0.1毫米,最好用防老化的农用薄膜,不应用有毒的聚氯乙烯薄膜,以防对家畜发生毒害;也不应用过薄的塑料膜,以防扎破漏气和雨水漏入。
4.4 其他材料
运输工具、水(氨化新鲜秸秆时不需)、秤、叉子等。
5. 调制过程
5.1 窖氨化法
5.1.1 装窖的过程
对晴天收割的新鲜秸秆,如鲜稻草、鲜麦秸,可一边用切草机将其切短,放入青贮窖中,一边加入适量的碳铵或尿素,拌匀后踩实即可;水分过高的原料,应摊晒一下或掺入干秸秆,将含水量控制在秸秆量的30%-50%。
对于干稻草等,要一边
切短,一边喷水,一边撒碳铵或尿素,拌匀后踩实;也可将碳铵或尿素制成水溶液进行浇洒,每100千克干秸秆用水20-30千克。
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尽可能将碳铵或尿素喷洒均匀。
碳铵或尿素量一定要用足,否则秸秆不会软化,氨量不足时会产生霉菌,影响氨化质量。
秸秆顶面要堆成馒头形,高出窖面至少1米,以防止下沉塌陷成坑,造成汪水。
如果用氨水,可先将秸秆堆好,最后将氨水用水桶或胶管直接向秸秆堆的中部浇洒就行,而不必分层浇洒。
5.1.2 密闭氨化将上盖用的塑料薄膜,沿秸秆的馒头形顶面顺坡向窖的两边铺压,窖边用泥土压实、封严。
没有大的塑料薄膜,要多盖几层。
在薄膜上面再压一层稻草或其他物料,能用泥土压实则更好。
5.1.3 氨化时间
氨化反应的速度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温度越高则反应速度越快;反之,温度低时反应速度就变慢。
不同气温时的氨化时间推荐如下表:
5.1.4 氨化期间的管理
在秸秆密闭氨化期间,要严加保护管理,防止人、畜祸害。
在风雨天,要防止风刮坏塑料薄膜和雨水冲掉窖边的泥土。
一旦发现损坏,出现破口或漏气,应及时修补好。
5.1.5 开窖放氨
氨化好的秸秆,开窖后有强烈氨味,不能直接饲喂牛羊,必须放净氨味(即余氨)。
放氨的方法是选择晴朗天气,把氨化好的秸秆摊开,并用叉子经常翻动,一般l至3天即可。
此时,秸秆呈糊香或微酸香味。
对湿度大的秸秆,晒一下适口性会更好。
切不可让雨水淋浇,导致养分损失;也不可将开窖后的潮湿秸秆长时放臵在外,以免引起霉变。
5.2 堆垛氨化法
5.2.1 场地清理
场地必须平整,清除石块、砖瓦块等坚硬物,以免扎坏塑料薄膜。
为了防止氨水从地面跑掉,最好在水泥地上进行;如泥地,必须用塑料薄膜铺底。
5.2.2 堆垛
一边堆垛,一边浇洒碳铵或尿素;用氨水处理,可一次垛到顶后再浇泼。
氨源用量和加水量与窖氨化法相同,垛的形状若为方形,顶部要呈馒头形;长方形的垛,顶部要呈屋脊形。
有条件的,可预先将秸秆打成捆,利于堆垛。
5.2.3 封垛
垛好秸秆后,封垛。
封垛方法:把上盖和铺底两块塑料薄膜的边重叠,平压在地平面,从头往里卷至垛根,再用泥土紧紧压住,踏实封严。
5.2.4 注氨
若使用液氨氨化,在垛好秸秆注入氨气。
注氨后将注氨孔洞用胶布粘贴、封口。
5.2.5 氨化时间与管理
地面温度一般高于地下,所以氨化时间可比窖氨化法(5.1.3项)适当减少。
氨化期间的管理同5.1.4项。
5.2.6 开垛放氨
氨化处理结束后的放氨方法同5.1.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