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综合电子线路应用2
- 格式:ppt
- 大小:248.00 KB
- 文档页数:11
电子行业综二上下册电子书1. 简介电子行业综二是电子行业专业课程的上下册综合教材,针对电子行业从业人员和电子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指导。
该教材由电子行业权威专家编写,内容全面、系统,旨在提供全面的电子行业知识和技能。
2. 内容概要电子行业综二上下册主要涵盖以下内容:上册1.电子行业概述:介绍电子行业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2.电子元器件:详细介绍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电子电路: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分析方法。
4.数字电子技术: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模拟电子技术: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通信原理: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通信系统的组成。
7.电磁兼容与故障分析:介绍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和故障分析的方法。
8.电子行业标准和规范:详细解读电子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下册1.半导体器件与技术:讲解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制备技术。
2.PCB设计与制造:介绍PCB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制造流程。
3.电源技术与应用:详细介绍各类电源技术和其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
4.数字信号处理:讲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嵌入式系统: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构成和开发工具。
6.无线通信技术:介绍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智能控制技术:讲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8.电子工程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电子设计和实践操作,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3. 特点和优势•全面性:涵盖了电子行业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基础知识,对电子行业的整体认知有很大帮助。
•实践性:书中配有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系统性:教材内容有条理,内容之间的联系紧密且逻辑清晰,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框架。
4. 应用价值电子行业综二上下册作为电子行业专业课程教材,具有以下应用价值:•学生教育:适用于电子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指导。
•职业培训:对从事电子行业的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帮助其提升职业技能和理论水平。
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 学会分析简单电子电路,并能正确绘制电路图;3. 了解电子线路实验的操作流程,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线路;2. 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子线路的搭建、调试和故障排查;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其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以电子线路实验和课程设计为主线,结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线路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感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和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的认识与使用:- 元件分类、功能及符号;- 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 元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简单电子电路分析:- 电路基本原理;- 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 电路仿真与实验操作。
3. 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 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 设计原则与方法;- 电路搭建与调试;- 故障分析与改进。
5. 课程设计与实践:- 设计任务与要求;- 团队合作与分工;- 成果展示与评价。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电子元件的认识与使用;第二周:简单电子电路分析;第三周:电子线路实验;第四周: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第五周:课程设计与实践。
教材章节关联:《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电子元件;第二章: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章:电子线路实验;第四章: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
第7章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习题第1部分:简答题1. 关于感应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变频调速?2)变频时是否需要调压,如何调压?并简述理由。
3)什么是直接变频电路?什么是间接变频电路?4)什么是VSI 变频器,什么是CSI 变频器?说明CSI 变频器的主要应用场合。
5)什么是能耗制动?结合图7-1(a),说明能耗制动的工作过程。
6)什么是再生制动?结合图7-1(b),说明再生制动对变频器前端变换器的要求,并简述再生制动的工作过程。
7)图7-1(b)中变频器前端能4象限工作的变换器可采用哪些具体的电路结构?8)简述CSI 变频器是如何实现再生制动的?9)为什么方波-VSI 变频器的前端必须采用可控整流电路?为什么该变频器的功率因数与电机转速有关?10)与PWM-方波变频器及CSI 变频器相比较,分析为什么PWM-VSI 变频器应用最为广泛?图7-1答:1)通过改变施加在定子上的交流电压的频率F 改变交流电机转速方式称为变频调速。
2)变频同时需要调压,以保证气隙磁通恒定。
即a E const f=,近似为s V const f =所以变频时,电压也要同比变化,保持二者的比值为常数。
逆变器采用SPWM控制时即可变频又可调压。
3)直接变频电路是把电网频率的交流电直接变成可调频率的交流电的变流电路,又称交交变频器。
间接变频电路是先把交流变换成直流,再把直流逆变成可变频率交流的变流电路。
4)VSI变频器是电压源型逆变器,直流侧一般并联大电容,使直流电源具有电压源的特点;CSI变频器是晶电流源型逆变器,直流侧一般串联大电感,使直流电源具有电流源的特点。
CSI主要应用于极高功率水平的场合。
5)接入制动电阻来消耗回馈电能的(电磁)制动方式称为能耗制动。
工作过程如图7-1(a)所示,电动状态下制动回路的开关断开,制动状态下制动回路的开关闭合,接入制动电阻,消耗回馈到电容上的电能。
6)对变频器而言,将电机制动时产生的电能回馈到电网的制动方式称为再生制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内容简介本书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之一——《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分册。
全书共7章,主要介绍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基本情况、设计竞赛命题原则及要求、历届考题的类型、考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和知识点、竞赛培训流程,以及赛前、竞赛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较详细地讲解了电子竞赛制作的基础训练、单片机最小系统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设计制作;最后介绍了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与制作。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叙述简洁清晰,工程性强,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控制类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竞赛”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各类电子制作、详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教学参考书,以及电子工程技术工程师的参考书。
前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的面向大学生、大专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普通高等学校的信息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活动,把主要精力吸引到学习和能力培养上来,促进高等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也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自199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
深受全国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参赛学校、队和学生逐年递增。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为了组织好这项竞赛事,编写了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深受参赛队员的喜爱。
有许多参赛队员和辅导教师反映,若能编写一部从基本技能训练、单元电路设计直至综合设计系列教程,那将是锦上添花。
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罗伟雄教授在湖南指导工作时也曾提出这个设想。
当时就得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领导和教员响应。
立即组建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编写委员会”。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1、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绪论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实训项目教案1.项目背景和介绍:电子线路是电子工程领域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也是电子工程师必备的技能之一、本实训项目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电子线路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电子线路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项目目标:a.掌握电子线路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b.学会使用电子线路分析工具进行线路的模拟和仿真;c.学会进行电子线路的实际操作和调试;d.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内容:a.电子线路分析理论学习:包括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定律等基础知识的学习;b.电子线路模拟与仿真:使用电子线路模拟工具进行电路的模拟和仿真实验;c.电子线路实验和调试: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电子线路,深入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d.电子线路设计与创新: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项目步骤:a.阅读和学习电子线路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元件、电路定律等;b.进行电子线路模拟和仿真实验,学习使用电子线路模拟工具进行电路的模拟和仿真;c.进行电子线路实验和调试,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电子线路,加深对电路工作原理和特性的理解;d.进行电子线路设计与创新项目,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e.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电子线路分析和应用的综合考核。
5.实训成果评估:a.实验报告:对每个实验项目进行详细记录和总结;b.设计方案:对设计项目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和评估;c.实际操作和调试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电子线路,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d.综合考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电子线路分析和应用的综合考核。
6.教学方法:a.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讲解电子线路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b.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子线路模拟、仿真、实验和调试;c.项目设计和创新: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线路设计和创新项目;d.辅助工具:借助电子线路模拟工具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课程设计背景介绍电子线路综合设计是一门综合电子学、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学科的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电子线路的全过程。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了解电子线路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该场景需要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电子线路系统,最后进行测试和优化,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实际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电子线路系统,并能够对该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3.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4.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课程设计简述1.选题。
选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际应用性和难度适中,建议选取一些小型控制系统或者通信系统作为选题。
2.立项。
确定选题后,需要和指导老师商议整个课程设计的计划和时间安排。
同时确定设计的终极目标。
3.系统分析。
在确定终极目标后,需要对应用场景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收集相关文献、标准等资料。
4.功能设计。
根据终极目标,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封装形式,通信协议等。
5.电路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逐步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包括模块选型、电路原理图设计、PCB设计等。
6.软件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完成软件的设计,包括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上位机软件的设计等。
7.整合测试。
公共模块测试完成后可以进行系统的整合测试。
在整合测试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完备,稳定可靠。
8.优化完善。
测试完毕后,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完善。
课程设计要点1.选题要合理,能够反映实际应用;2.需要注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3.选题难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但也不能过于困难;4.选题范围要适当,不能过于狭窄,也不能过于宽泛;5.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时间计划;6.学生需要注重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7.需要注重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的整合测试;8.学生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目代码考试科目参考书出版社作者1 1翻译硕士英语《新编英语教程》(5-6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李观仪《现代大学英语》(5-6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徐克容4 2俄语(一外)《大学俄语》(1—2册全部)《大学俄语》(3册语法部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与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合编4 3日语(一外)《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新版);中级上1-10课人民教育出版社4 4德语(一外)《大学德语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德语》(1----3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张书良主编4 5法语(一外)《法语》1-3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马晓宏等编《简明法语教程》1-42课商务印书馆出版孙辉编《大学法语》1-3册高教出版社出版李志清主编《大学法语简明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薛建成主编3 7工业设计工程《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程能林《工业设计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何人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4余隋怀等《工业设计方法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简召全《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丁玉兰《设计数学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余隋怀等5 7英语翻译基础《英汉百科专名词典》商务印书馆赵苏苏新编英汉汉英北京大学出版社李青翻译教程》-翻译技巧与误译评析《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冯庆华4 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中国文化导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叶朗费振刚《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叶朗,朱良志《中华科学文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英)李约瑟原著,(英)罗南改编0 1数学(理学)《高等数学》科学出版社,2005 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数学教材编写组编《线性代数》科学出版社,2006 西北工业大学线性代数编写组编《高等数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陆全主编《线性代数辅导讲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徐仲、张凯院主编0 2数学分析《数学分析》科学出版社,1999 李成章等《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陈记修等《数学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3 5英语水平测试《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张培基《实用英汉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申雨平《英语高级写作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庾鲜海词汇、阅读部分不提供参考书目3 6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西工大人文与经法学院自编3 8物理化学《物理化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苏克和、胡小玲主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印永嘉等编明教程》(第三版)4 0艺术史《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研室编《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研室编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彭吉象著4 1设计理论《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 程能林主编《工业设计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何人可主编《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设计,2009.4杨海成、陆长德、余隋怀主编《工业设计方法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简召全主编《科技美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2徐恒醇著《设计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李彬彬编著4 2建筑历史及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潘谷西著《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陈志华著《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罗小未著《外国城市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编4 3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沈宗灵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9年出版卓泽渊著《宪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叶中主编《宪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张千帆著《宪法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焦洪昌主编《行政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罗豪才主编《行政法与行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姜明安主编政诉讼法》(第四版)育出版社《行政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胡建淼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应松年主编4 5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主编王惠岩,执行主编彭向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11年2月第一版4 6生物综合《生理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姚泰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周爱儒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冯作化主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翟中和主编《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赵寿元,乔守怡主编《微生物学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周德庆主编0 1计算机专业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唐朔飞编著《计算机组成原理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王丽芳编著《操作系统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徐甲同、陆丽娜、谷建华《操作系统考研辅导》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谷建华、张盛兵《UNIX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尤晋元编《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冯萍、史新福《数字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岳怡《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蔡皖东《离散数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方世昌《离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耿素云等《离散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陈莉等年6月第2次印刷0 2水声学原理《水声学原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93年刘伯胜,雷家煜主编《水声学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年顾金海,叶学千编0 3设施规划与设计《设施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王家善、吴清一、周佳平《现代生产物流及仿真》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张晓萍、颜永年、吴耀华、荆明0 4电磁场与电磁波《工程电磁场与电磁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丁君主编《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谢处方等编《电磁场与电磁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1郑均著,赵姚同等译0 5环境化学《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王晓蓉编著0 6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 程能林主编《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设计,2009.4杨海成、陆长德、余隋怀主编《工业设计方法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简召全主编《设计数学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余隋怀等编《人机工程学》(第三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丁玉兰编著0 7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9 史仪凯主编《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1 史仪凯主编《电工电子应用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1 史仪凯主编0 8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林辉.王辉《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第四版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吴小华.李玉忍等《PowerElectronic Systems—Theory andDesign》Tsinghua UniversityPress ,2001Jai P.Agrawal《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发海王岩编著《航空电机学》刘迪吉国防工业出版社《电机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辜承林《电机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朱东起李发海0 9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王惠岩主编1 0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9 王炜,过秀成等编著《交通工程学》(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6 李作敏主编1 1管理学《管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戴淑芬主编《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徐国华、张德、赵平1 2现代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高鸿业1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综合《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李侃、李时岳《20世纪中国史》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李云峰、陈舜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顾海良1 4运筹学《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1 6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丁玉美、高西全《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俞卞章1 7理论力学《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支希哲、高行山、朱西平《理论力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习题集》西北工业大学,2011 西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三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支希哲主编1 8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春秋出版社斯蒂格利茨《公共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版蒋洪、朱萍,1 9动力装置原理《鱼雷活塞发动机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赵连峰2 0艺术专业综合理论《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0年版尹定邦《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杨辛、甘霖2 1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卢京潮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科学出版社胡寿松主编2 4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制造》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卜昆等《数控加工理论与编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刘雄伟等2 5通信原理《通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张会生,张捷,李立欣《通信原理》6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樊昌信,曹丽娜2 6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 1 版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曾谨言2 7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西北工业出版社,1997年段哲民等编《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吴大正主编《信号与系统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2版)西北工业出版社,2001.5 范世贵等编2 8光学《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赵建林《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赵凯华《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郭永康《光学》山东大学出版社蔡履中等结构力学(土建)《结构力学》高教版龙驭球(清华大3 0学)编《结构力学》高教版湖南大学编3 1噪声与振动控制《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 盛美萍等编著3 2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刘智恩《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胡庚祥,蔡珣《材料科学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潘金生,仝健民3 3物理化学《物理化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苏克和,胡小玲主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印永嘉等编《物理化学》(第四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傅献彩等编3 4飞机总体设计原理《现代飞机总体设计(中英对照) 》西北工业大学,1995 王和平“AircraftDesign: AConceptualApproach”AIAA Education Series,1992D.P.Raymer《飞机总体设计》航空工业出版社,1991 杨景佐等《现代飞机总体综合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李为吉等3 5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导论》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王芹珠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编《有机化学简明教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高鸿宾主编3航天器与导航控制原理《航天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0周军6《导弹控制系统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0杨军3 7气体动力学《气体动力学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王新月《气体动力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何洪庆、毛根旺《流体力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张兆源、毛根旺3 8法学综合二《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杨紫煊主编《商法》北京大学出版社范健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郭婕等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魏振瀛3 9飞行器飞行力学《有翼导弹飞行动力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2.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3.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常见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4. 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图的绘制及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电子线路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电子线路的技能;3. 培养学生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交流、分享与合作。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线路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生,对电子科学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实践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紧密联系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线路基本概念。
2. 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路定律与定理。
3.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元件及其特性。
4. 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
5. 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路仿真与设计。
6. 简单电子线路的设计与搭建;教材章节:第六章 简单电子线路的设计与应用。
7. 动手实践:搭建并测试串联、并联电路,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等;教材章节:第七章 动手实践与实验。
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电子线路基本概念;2. 第2周:电路定律与定理;3. 第3周:电子元件及其特性;4. 第4周: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5. 第5周: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6. 第6-7周:简单电子线路的设计与搭建;7. 第8周:动手实践与实验。
第 1 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 P3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转所需的程序及有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以,所以相同重要。
2.怎样理解计算机的层次构造?答: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构造。
(1 )硬件系统是最内层的,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中心。
(2 )系统软件在硬件以外,为用户供给一个基本操作界面。
(3 )应用软件在最外层,为用户供给解决详细问题的应用系统界面。
往常将硬件系统以外的其余层称为虚构机。
各层次之间关系亲密,上层是下层的扩展,基层是上层的基础,各层次的区分不是绝对的。
3.说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差异及其联系。
答: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其余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符号表示,高级语言是面向算法的语言。
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程序)处于最高层,一定翻译成汇编语言,再由汇编程序汇编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以后才能被执行。
4.怎样理解计算机构成和计算机系统构造?答:计算机系统构造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如指令系统、数据种类、寻址技术构成及 I/O 机理等。
计算机构成是指怎样实现计算机系统构造所表现的属性,包含对程序员透明的硬件细节,如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功能零件的构造和功能,及互相连结方法等。
5.冯 ? 诺依曼计算机的特色是什么?解:冯? 诺依曼计算机的特色是:P8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施、输出设施五大零件构成;指令和数据以同相同地位寄存于储存器内,并能够按地点接见;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地点码两大多半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储存器中的地点;指令在储存器中次序寄存,往常自动次序拿出履行;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运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线路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系统,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电子仪器、工具,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线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创新设计和实际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的电子线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线路基础知识,对电子科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器件认知:回顾常用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原理、功能及使用方法,并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讲解。
2. 电子线路设计原理:介绍基本的电子线路设计原理,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
3.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子线路搭建、调试和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简单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滤波电路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振荡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电子线路设计,如设计一个实用的电子装置或对现有电路进行优化改进。
中专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电子元件的功能、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线路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等;掌握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电子电路的测试和调试;具备阅读电子电路图的能力,能够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线路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的学习、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等。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工作原理。
2.电子电路分析: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实际电路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技巧。
3.电子电路设计: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电路图的绘制、元件的选择、电路的调试和性能分析。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进行电子电路的搭建、测试和调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电子元件的功能、电路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电子电路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电子电路的搭建、测试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技能。
电子线路及应用下载电子线路是指由电子元件(例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组成的电路。
它是电子设备、电子系统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基础。
电子线路通过将电子元件连接起来,实现电子信号的传输与控制,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
在电子线路中,电子元件的选择和连接方式是关键。
不同的电子元件具有不同的电气特性,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例如,电阻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电容用来储存电荷,电感用来储存能量,晶体管用来放大和开关电路,集成电路则是一种集成了多个功能单元的电子元件。
电子线路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领域。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子线路及其应用。
1. 放大器电路:放大器电路是一种能够将弱信号放大到足以驱动其他设备的电路。
它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器、射频放大器等领域。
2. 滤波器电路:滤波器电路用于抑制或增强特定频率的信号。
例如,低通滤波器用于去除高频噪声,高通滤波器用于去除低频信号。
3. 时钟电路:时钟电路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的方波信号,用于同步电子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工作。
4. 数字电路:数字电路是一种使用数字信号(二进制代码)进行逻辑操作的电路,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系统等领域。
5. 电源电路:电源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以供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6. 传感器电路:传感器电路用于将物理量(例如温度、压力、光强等)转化为电信号,以便进行测量和控制。
7. 通信电路:通信电路用于将信息信号传输到远距离,包括电话、无线电、电视等。
8.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实现对其他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控制,例如自动控制、遥控器等。
以上仅是电子线路及其应用的一些例子,实际上电子线路在科学研究、医疗、能源等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电子线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各行各业的发展,它是现代科技与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