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模拟宝鸡三模-语文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11.68 MB
- 文档页数:8
2020年高三模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灾害。
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
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是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一个重要灾害。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
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
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
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
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了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对历史疫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
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如伤寒、天花、麻疹、白喉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等)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
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还有死灰复燃之势。
高考语文三模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统计显示,上半年小罐茶销售3亿元,预计全年将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这样的数据在国内茶业销售市场上让传统茶企难以望其项背。
②20年前,风靡一时的《新白娘子传奇》可谓是家喻户晓。
那时电视机还没有普及,但是白蛇传的故事却早已路人皆知。
③近几年我国的高铁飞速发展,很多项目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毫无疑问,我国高铁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中国高铁正在影响和改变世界。
④一些机构和个人极力推介,商家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洋节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让许多民族节日相形见绌,这值得大家反思。
⑤近期,多地相继出台政策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本想着货车师傅们会弹冠而庆,可谁曾想到此政策出来,货车司机师傳们纷纷愁眉苦脸。
⑥蜀道诗歌的内容、题材丰富在唐代诗歌中鹤立鸡群。
蜀道诗句中那些奇峻秀丽的山川,光怪陆离的景致,在唐人的妙笔勾勒下,至今依然如梦如幻。
A. ①④⑥B. ②⑤⑥C. ①③⑤D. ②③④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实现住有所居,不但要用硬措施完成民生保障硬任务,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尤为重要。
因此必须花更大气力、下更大决心解决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B. 来自中国9所音乐学院和沿线其他国家11所音乐院校的20位院长共同发出联盟宣言,探索建立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的多元合作机制逐步形成。
C. 丝绸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古亚欧大陆桥,当时罗马和西域各国的商人及日本、韩国的友人云集长安,长安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中心。
D. 秦岭南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迥然不同,形成南北经济、文化、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差异,成为诗人感受自然、社会、人生的最好场所。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每次去西安,都要光临古城的标志大雁塔,凭栏远眺,饱览大好风光。
B. 听说我们要去他家拜访,李老师特别激动,在家充分准备,已经恭候多时了。
(1)(5分)王登正同客人下棋,打开书信,穿衣戴帽(或“穿戴好衣帽”)拜了祖庙,深深作揖出了家门,问牛有几头,可以全部发送犒劳军队。
(2)(5分)有一天,唐舜申坐船经过汉阳,(听到)有蜀地话叫了唐舜申多声(或“听到有蜀地话多次呼唤唐舜申”),旁边人说:“是王景宋的声音。
” 【评分标准】(1)句意正确2分,第一个“发”及“衣冠”“几何”各1分,共5分。
(2)句意正确2分,“舟”“者三”的解释及“景宋声也”句式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王登字景宋,是德安人。
小时候读书,喜爱古代兵法,慷慨激昂有远大抱负,不经营产业。
出任制置使孟珙的幕府,过了很久,代理巴东县知县。
到制置司献俘虏,王登想到自己从读书人起家,不肯拜,小吏说:“不拜则不敢报进。
”就为难他,他竟然放弃功劳离去。
淳四年,王登考中进士,调任兴山县主簿。
第二年,制置使李曾伯治理襄阳,王登正行某官,因积累功绩提升,不久因遭母丧去职。
等到吴渊为制置使,边情很紧急,他就想起弟弟吴潜很推许王登的才略,就准备书信聘礼叫他来。
王登正同客人下棋,打开书信,穿衣戴帽(或“穿戴好衣帽”)拜了祖庙,深深作揖出了家门,问牛有几头,可以全部发送犒劳军队。
吴渊慨叹道:“事情急了,怎么办?”王登说:“马上叫各位将领来共同商议。
”大家到了,欢跳着说:“王景宋在这里。
”吴渊说:“你们想从西门出去,王景宋想跟城共存,怎么样?”大家说:“遵命!”王登说:“打仗就怕不统一,王登是书生,只不过凭靠着车前横木观阵,请从五位大帅中选一人指挥调度。
”吴渊说:“请监丞出马,正是说的这个。
”立即写下银牌道:“监丞代替我亲自前往,官兵效命不效命,赏罚完毕具体报告。
”王登到了沙市,宰牛斟酒,得七千人,他发誓说:“王登同各位将领从道义上讲如同骨肉兄弟,今天的事情,王登不效命,各位将领杀了王登来献给主帅;各位将领有一个不效命的,王登有制置使令牌在,我不敢徇私。
”众人两腿战栗地听命,终于在沮河立了奇功。
2023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3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原文第二段表述为:在班固之后,《汉纪》的作者荀悦和《后汉纪》的作者袁宏,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之一。
不包括班固。
2.B(3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原文第二段末尾表述为:“通古今”并非只是体现著作内容上的“通古今”,更要注重对现实的关注。
原文是递进关系。
3.D(3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A项,梁武帝的《通史》则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B项,史学家强调“通古今”有两个原因,一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宗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二是“通古今”也是当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
选项遗漏了关键信息;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3段为:郑樵把“会通”与“断代”对立起来的看法,不被本文作者认可,并非不被后世史学界认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三约5℃之下,冰会呈现出朝下的尖端形状,类似于冰柱,但冰的表面是光滑的,没有起伏。
在高于约7℃的温度条件下,冰会形成尖端向上的冰柱,其表面是光滑,没有起伏。
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温度,冰的表面融化出了波浪和波纹状的图案。
5.【答案】C【解析】A项根据材料一,古代冰块的作用除了夏天给皇帝后妃以及贵族们直接消暑降温外,还会用冰做成各种冰镇食物,或者直接饮用,所以选项中“古代的冰块直接用于消暑降温”错;材料一“根据目前的史书记载,我国已知的最早开始藏冰的朝代是西周”可知,选项中“我国最早的藏冰从西周时期开始”错。
B项根据材料二“温度也升高升至几千摄氏度。
X射线瞬间穿越水滴”“水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冲击波里的水并没有成为过热液体或气体,而是凝固、结晶成冰”可知,选项中“液态水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会化为气态”为错。
宝鸡市高考语文三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1. (4分) (2019高二上·安徽竞赛)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
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被洪水和风力大力塑造过的奇幻世界——著名的红砂岩经过水和时间的雕琢,阳光一照,美得令人不忍直视。
在大峡谷中,每个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一样。
随着阳光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红色砂岩所呈现出的温暖色调的多样变化,让人不由地慨叹大自然的。
起初,人们对于这处奇观形成的原因。
后来发现暴雨导致的山洪暴发是地表切割最主要的力量。
越是干旱的荒山,一旦遭遇暴雨,山洪的暴发力越是惊人。
这是因为,极度干燥、坚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顺地势冲刷后,如果地表有些许裂隙,湍急的水流和携带的砂石几乎无坚不摧,日积月累,就能让地貌发生的变化。
雨岔大峡谷就是在这种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据推测,几亿年前,当地曾发生过强烈的地震,天崩地裂之后,黄土大山被震出了一道道裂缝;之后,()。
峡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如条条波浪从身边划过。
有专家称这里是“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是属于陕北的地质美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B . 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C . 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D . 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地表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我们今天看到了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2020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三)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项“已经能够很好地发挥支撑作用”错误,文章第一段“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2.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项,“用对比论证重点突出人工智能的不足”错误。
人工智能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本文重点论证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 错误,原文“在短板上抓紧布局”;B错误,强加因果,原文第4段开头,表明二者是并列关系;C 错误,“只要......就”说法绝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 C【解析】材料三中,试题难是为了把心收回来,而“接受高考延期的事实”则是“布置的大量作业和考试,并不会因为高考延期就减量”。
同时,考试是在3月29日和30日,宣布高考延期是在3月31日(材料二),考试在延期前。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应注意区分材料中两部分内容,并注意不同材料的联系。
5. (3分)C【解析】材料二最后一段,讲到自主学习和适当焦虑两个因素,并且是不同学生比较,而不是跟不跟老师学习比较。
【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概括分析能力,分析在本题一般体现为判断和推理,解题中要重点关注分析部分。
6.①加强自我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自律,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②有效利用延期的一个月,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保持适度焦虑。
③把心收回学校,查找疏漏,虚心静心;接受高考延期的事实,专心备考。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2分。
注意回答一是要联系三则材料,二是紧扣问题。
答语文卷理解语言材料是根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B【解析】“耐心管理”不对,应该是对小战士的关心爱护。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不断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
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
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
通过缴纳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
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
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
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
这个数量以千万级计算、以4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体的人群,和知识爆炸的移动互联时代正面遭遇,产生了核爆级的知识需求,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
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2020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为“中国传统的士,主要是儒家讲的君子”,选项里缺少了“主要”二字,扩大了范围。
2.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化需要创造”的原因解释错误,“精华与糟粕难以区分”,理解不准确。
3.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强加因果。
C.理解错误,关系错误,原文为“并非只决定于文化自身,还在于人的选择”,没有否定前者。
D.“糟粕都被历史淘汰了”曲解文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 A【解题思路】“奢靡腐败”言之过重,材料显示出来的是招待奢侈浪费。
5.(3分) B【解题思路】材料一、三没有“深沉的历史感慨”。
6. ①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坚强勇毅,凝心聚力,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②中国人民始终秉承的民族精神,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创造了历史奇迹。
③众多英雄模范、爱国科学家拼搏奋斗,执着坚守,谱写了共和国的辉煌篇章。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3分) A【解题思路】错误解析:凡连续报考了四年;另外,教授最终录取他主要还是因为凡的专业成绩高。
8.(6分)【答案示例】①借助第三人称“他”的叙述视角,自由出入教授的精神世界,描写别人无法感知到的内心痛苦与矛盾。
“他开始被一种奇怪的愧疚和不安折磨着”;“他没有告诉过凡,在那四年里,他曾与良心的利剑,进行了一场艰难痛苦的斗争,最终,心力交瘁的他向这把无形的利剑举手投降”。
②采用心理、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
“想到头疼欲裂”表现面试前他的心理斗争;“面容倦怠,神思恍惚”的神态描写表现他受到良心谴责的外在特征;给凡打电话的语言,表现他渴望通过考试招收凡以弥补自己的错误的决心;“走路也蹒跚起来”动作描写突出了他的心力交瘁;③抓住矛盾冲突展现人物性格。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0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三)英语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中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A. Dye the old jeans.B. Buy a new pair of new jeans.C. Throw the old jeans away.2.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A. Teach business.B. Open a store.C. Become a good runner.3.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In a hospital.B. In a store.C. In a car.4. Why is the woman talking with the man?A. The man was late this morning.B. The man made a mistake on a report.C. The man didn’t write a report.5.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A. Stay at home.B. Go to the park with the man.C. Meet up with his friends from colleg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9分)1.(3分)A【解析】是讲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与作者建议“建立海南文化博物馆”的依据无关。
2.(3分)D【解析】范围有误。
原文的“民众”不仅指“国内外游客”,还应包括“当地居民”。
3.(3分)B【解析】因果不当。
“沉睡着多条古船”不能反证“大洲岛地理位置特殊”及“自古以来便是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
二、(36分)(一)(19分)4.(3分)D【解析】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5.(3分)B【解析】结合上下文意,使用排除法。
6.(3分)A【解析】“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错,“任命”李若拙的只能是朝廷。
7.(10分)(1)(5分)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参知政事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
(2)(5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从此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
【评分标准】(1)句意正确2分,“以”及“自陈”“出”的解释各1分,共5分。
(2)句意正确2分,“既”“戒”“以臣礼”(状语后置)的解释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
父亲李光赞,曾任贝、冀观察判官。
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任太庙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军。
当时符彦卿在军镇,李光赞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
很快他又考中进士,王祐当时主持科举,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李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
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他为著作佐郎。
按惯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
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
后来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推辞,没有得到允许。
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诈乘官府驿站车马,称自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
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怀疑他们是兄弟,就命殿直卢令珣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后来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不知其谋,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