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鲸》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8
《鲸》教案(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鲸的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大小等;准备一些关于鲸的基础知识,如鲸的分类、生长周期等。
教学目标
•理解鲸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
•掌握鲸的分类和分布区域;
•能够通过观察鲸的特征进行鲸的分类。
教学内容
1.鲸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
1.鲸的外形特征
2.鲸的内部解剖学特征
3.鲸的生活习性,如觅食、繁殖等。
2.鲸的分类和分布区域
1.鲸的分类,如须鲸、齿鲸等;
2.鲸的分布区域,如北极、南极、太平洋等。
3.图片观察与分类:
1.展示5张鲸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鲸的特征;
2.要求学生根据鲸的外形特征进行鲸的分类。
教学过程
1.教师进入课堂,简单介绍鲸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有所了解;
2.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自主观察鲸的特征和习性,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教师梳理学生的观察结果,概括鲸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4.讲解鲸的分类和分布区域,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5.班级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归类的方法和思路,并分享答案;
6.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判断鲸类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课后作业
1.加强对鲸的了解,寻找更多的图片和资料,并对不同的鲸类进行分类;
2.思考鲸为什么要保护,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教学评估
1.学生的自主观察和分类结果;
2.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
3.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4.教学反馈。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感情,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打比方、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揭题,读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4、教师归纳学生问题,明确教学目标:⑴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这些特点的?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弄懂这些问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做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小小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划出你最觉得最有趣的句子。
2、学生按自学小组自学,继续讨论以上问题。
三、学习课文1、播放录像,想,你觉得鲸怎样?从第一段哪些句子里可以看出鲸的大?出示句子,理解列举数字和对比的方法,指导朗读。
2、你知道鲸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化的吗?播放录像,读课文,自己说一说,注意表示时间的词。
根据词语,引导学生复述。
3、师生接读:在演变的过程中,有的有牙齿变成了,有的没有牙齿,变成了。
4、过渡:鲸还有许多知识,你还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科学家,探索鲸的奥秘。
5、小组自学讨论课文4~7自然段,要求,看一看谁掌握的知识多?6、小组汇报,你掌握了鲸的什么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相机指导:第四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第五自然段:做一个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来判断鲸的种类。
第六自然段:画示意图。
第七自然段:读出表示生长快的句子。
四、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鲸的哪些知识?举行鲸的知识小小报告会。
2、你还知道鲸的什么知识?3、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板书设计】9、鲸吃食呼吸睡觉繁殖【课堂检测】1、划去下列每组词中不合群的一个,在下面划上——,并说一说为什么。
⑴鲨鱼带鱼鲸鱼梭鱼⑵老虎狮子鲸鱼豹子⑶齿鲸幼鲸须鲸2、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鲸是哺乳动物是因为:()鲸很大、很重()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的()鲸有鳍()鲸的睡觉方式很特殊()幼鲸吃母鲸的乳汁长大《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准备】指3~5名学生在上课前讲故事。
10月12日《鲸》第二课时堂上作业。
学生姓名:家长签名:一、读拼音写词语。
mùqián shàng âbǔrǔtuìhuàchuízhíjīng yàn pàn duàn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二、读句子,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两三年就可以长.(zhǎng√cháng)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zhǎng cháng√),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2.当.(dāng√dàng)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hãhâ√)着,发.(fā√f à)出悦耳的声音。
三、下列各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上腭鱼鳍过滤肥猪B哺乳肚子沛部矮小C判断抬生特征寿命D退化垂直径验目前四、在下面各项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A鲨鱼;B比目鱼;C捕鱼;D鲟鱼。
(C)2.A作文;B散文;C说明文;D诗歌。
(A)3.A万里长城;B千挑万选;C万丈悬崖;D千金小姐。
(B)五、给加点的词语写反义词。
1.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
(歪斜)2.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睡觉。
(危险)3.鲸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
(进化)4.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地扑上去,用锋利了。
(温和)(迟钝)六、填反义词组成成语。
积(少)成(多)深(入)浅(出)(破)旧(立)新半(饥)半(饱)转(危)为(安)(苦)尽(甘)来出(生)入(死)弄(巧)成(拙)(大)惊(小)怪七、读下面三组句子,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鲸把海水连同许多小鱼小虾一齐吸进嘴里。
(×)鲸把许多海水连同小鱼小虾一齐吸进嘴里。
2.完成这件事很容易。
(×)这件事好容易才完成。
《鲸》第二课时教案是学习《鲸》这篇优秀的科普文章的基础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课时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以便教师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1. 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鲸》这篇科普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鲸类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分类等方面的知识;(2)学习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文体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保护野生动物。
2. 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本篇文章使用了大量生物学和海洋学的专业术语和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才能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本篇文章通过细致的描述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鲸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图;(3)启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篇文章主题突出,强调了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教学方法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代表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和应用文章的知识和技巧。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预习导读。
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本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本篇文章,并提前了解相关生物学知识和术语;(2)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梳理文章的框架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并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3)案例分析。
通过引入一些野生动物保护案例,鼓励学生思考和分析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和方法,并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鲸类和其他野生动物;(4)问题解决。
向学生提出一些关于鲸类和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和其他资料,了解和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9 鲸第二课时一.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鲸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2.鲸是胎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3.须鲸和齿鲸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牙齿。
()4.须鲸呼出的水珠是倾斜的,又粗又矮;齿鲸呼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
()5.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6.鲸是用肺呼吸的,所以它不是鱼类。
()二.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句话使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的使用可以使说明更加。
2.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这句话里,作者使用了的说明方法,以此来说明鲸的庞大。
这样写的好处是。
三. 课文传真机。
根据课文内容答题。
1. 鲸是生长在海里的哺乳动物。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2. 鲸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____________,叫须鲸,另外一类__________,叫齿鲸;须鲸主要吃_______,齿鲸主要吃_______。
说鲸是哺乳动物是因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 我能根据鲸的水柱特点,判断鲸的种类。
________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____________ 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4.鲸的食量很大:须鲸:齿鲸:参考答案一.1.× 2.√ 3. √ 4. × 5. √ 6. √二.1.列数字举例子准确.清楚2.作比较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三.1.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2.口中无齿口中有锋利的牙齿虾和小鱼大鱼和海兽(1)用肺呼吸(2)鲸是胎生的3. 须鲸齿鲸4. 须鲸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8篇)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8篇)篇一:《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理清脉落 1、我们已经学习了《鲸》这一课的生字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板书: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2、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呢?(板书:食物、呼吸、睡觉、生长)二、学习鲸的外形特点。
1、鲸的外形特点在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2、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鲸的形体特点。
(板书:大) 3、既然是说明文,总要有一些说明方法。
看一看第一段到底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鲸大的特点?(师生交流)作比较: a、请找出作比较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是拿谁和谁作比较?(象、大肥猪) b、通过和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鲸的大。
(板书:作比较) c、提示学生作批注:作比较。
列数字: a、把所列数字找出来吗? b、最大的有16万公斤,最小的也有2千公斤,老师大约60公斤,大家算一算,最小的鲸就有多少个老师重?(33个) c、把“列数字”写在有关句子的旁边。
举例子:(板书:举例子)提示学生作批注 a、举什么例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b、举例举例,既然是例子,就应该是真实的事例。
如果有一头鲸就在眼前,张开了房间一样大的大嘴,你敢不敢坐在里面?大家都不敢,这个例子能举吗?这是真的吗? c、把“举例子”写在有关句子的旁边。
作假设: a、你怎么知道是假设?从哪个词看出来?(要是) b、读书除了要整体把握,还特别要注意抓住关键的词。
c、提示学生做批注三、师生交流课文二至七自然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1、第一段正是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假设这几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地写出了鲸的大的特点。
即使是从来没有见过鲸的人,也能感受到鲸的庞大。
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带有说明方法的句子,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40-43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理清脉落。
1. 回顾上节语文课内容,过渡,复习字词。
2.回忆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3.继续了解有关鲸的知识。
二、了解特点,探究方法。
1.学习第2自然段鲸的进化过程。
2.学习第3自然段鲸的分类。
三、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4-7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怎样进食2.学习第5自然段鲸的呼吸。
3.学习第六自然段怎样睡觉。
4.学习第七自然段生长特点。
四、拓展交流,总结全文。
1.完成小练习2.交流。
3.小结。
五、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请以“鲸的自述”或“我不是鱼”为题来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所了解的鲸。
六、板书设计。
《鲸》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6篇《鲸》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认识列数字、举例子、假设、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分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理清脉落1、我们已经学习了《鲸》这一课的生字词,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看看谁的字词掌握的牢。
(课件)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关于鲸的资料,并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
那么谁能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板书: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2、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呢?(板书:进食、呼吸、睡觉、生长)二、阅读分析;请说说鲸的形体有什么特点?(大)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大吗?那课文又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呢?请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学生汇报师板书)作比较、列数字、假设、举例子。
具体说说:生;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比较)师:对,用了比较,写到相应位置。
还有吗?生:列数据。
师:不错,用了列举数字的方法。
最大的有16万公斤,最小的也有2千公斤。
16万公斤是什么概念!?生:十六吨。
师:一吨是一千千克,我才50千克,最小的鲸有多少个我这么重?生:40多个!师: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重。
我见过的最大的肥猪,有800多斤。
想想看,相当于十几头大肥猪啊,这鲸,大不大呀?(课件)生;大!师:(出示大屏幕: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这是列举数字的方法,标注上。
师:这也是一种读书笔记的方式,叫批注。
我认为批注是最好的读书方法之一,希望同学们能经常使用。
2023年《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准备:鲸进化的图片,和VCD;投影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习课文(一)第一自然段作者一上来就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体形大)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说明鲸的体形大的?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归纳说明方法并指导朗读。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习第四——七自然段1、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
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败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3)齐读课文。
(三)学习进化过程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9. 《鲸》水阁学校:周千玲2017年9月27日上午第二节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
2、有关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
)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
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思考一下: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
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谁来读读?2、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提出不懂的问题:词语理解难点:胎生哺乳动物。
4、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
老师相机指导点拨读通,读出特点。
三、合作学习,发现特点1、下面我们要要召开一个关于鲸的“科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