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231750高炉低品质资源冶炼技术进步
- 格式:doc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9
济钢1 750 m3高炉炼铁技术进步
王良周;贾勇;林建峰;李学付
【期刊名称】《山东冶金》
【年(卷),期】2008(030)006
【摘要】总结了济钢1 750 m3高炉投产以来在强化冶炼工艺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步.重点阐述炉顶布料、活跃炉缸、富氧喷煤及炉型维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措施.通过技术创新,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提高,月焦比降至350 kg/t,煤比升至165 kg/t.今后发展方向是在高冶强卜追求更低燃料消耗和高炉长寿,以求更好的经济效益.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王良周;贾勇;林建峰;李学付
【作者单位】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济南,250101;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济南,250101;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济南,250101;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济南,25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54
【相关文献】
1.济钢1#1 750m3高炉长期休复风操作实践 [J], 史永奎;安铭;邹金城
2.济钢高炉炼铁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向 [J], 刘崇亭;王良周;贾勇;孔凡朔;杨金福
3.2号750m3高炉近年来的炼铁技术进步 [J], 周生华;李亚波;等
4.济钢高炉炼铁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向 [J], 刘崇亭;王良周;贾勇
5.济钢1 750m3高炉新增出铁口渣处理系统的优化改造 [J], 娄海波;刘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钢2号1750m3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处理潘协田(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对济钢2号1750m3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及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
认为冷却壁大量破损漏水、渣铁环流是导致炉缸侧擘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炉缸灌浆、风口喂线与钒钛矿护炉、优化操作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高炉炉缸冷却壁温度济钢2号1750m3高炉采用PW紧凑型串罐无料钟炉顶,3座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微孔炭砖—陶瓷杯综合炉底、炉缸结构,密闭循环串联软水系统,设有2个铁口,铁口夹角成直角,24个风口。
2号高炉从2008年3月1日第二次中修以来,炉缸和炉底接触部位,位于标高8.095m 处G1点,温度从650℃升至2009年12月的1060℃。
下面重点对2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
1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1.1冷却壁大面积漏水的影响从2006年11月休风时发现炉体冷却壁破损比较严重,直到2007年11月1日中修停炉,冷却壁水管盲死和改工业水支管共计45根,占总数的31.3%。
其中,2段l号,4段140号,5段46、47号,共4根支管单通工业水;从炉缸到炉身整根通工业水的冷却壁水管号为2,3,10,14,30,34,38,39,40,51,58,62,72,74,75,91,94,95,98,99,111,114,118,119,122,123,134,135号,共28根;盲死水管号为12,49,55,76,110,121,125,127,136号,共9根;穿管水管号为15,32,54,133号,共4根。
由于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4段冷却壁母体大部分被侵蚀掉,而只是简单地对损坏的冷却壁水管进行了修复。
事实上,这次中修还发现4段有81根水管裸露,5段有48个丝堵漏水。
2008年3月1日,进行了第二次中修停炉。
这次中修对4段和8段冷却壁进行了整体更换,并对4段冷却壁的结构进行了改造,即减薄铸铁冷却壁母体厚度并增加铜冷却板,改为板壁结合的复合型冷却壁。
济钢1750m3高炉高Al2O3炉渣性能研究与冶炼实践李荣;郭江;王玉莲
【期刊名称】《特殊钢》
【年(卷),期】2012(033)006
【摘要】根据对高Al2O3(20%)炉渣性能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分析,得出通过控制二元炉渣碱度1.15~1.20、四元炉渣碱度0.95~1.05,控制MgO含量10.0%~11.5%,渣温1500~1510℃,可以有效改善炉渣流动性,提高透气性指数和高炉稳定性.并提出了配入蛇纹石、上下部调剂、控制入炉原燃料等适合高Al2O3炉渣冶炼的措施,保证了高炉稳定顺行,提高了技术经济指标.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李荣;郭江;王玉莲
【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化学工程系,济源454650;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化学工程系,济源454650;济南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250101【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马钢10#高炉高Al2O3炉渣冶炼实践 [J], 刘红;陈晓翔
2.济钢1750m3高炉高Al2O3高渣比条件下的低硅冶炼 [J], 左法之
3.济钢高炉高Al2O3炉渣渣系优化试验研究 [J], 李学付;方贻留;杨金福;马继波;杨雄文
4.南通宝钢420 m3高炉高Al2O3炉渣冶炼实践 [J], 彭坤;沈火明;刘兴为
5.5号高炉高Al2O3炉渣冶炼实践 [J], 韩宏松;毕传光;张正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钢1 750 m3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技术的改进发布时间:2011-01-10 浏览次数:320文字颜色: 字号:TTT 视力保护:潘协田李传辉(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摘要通过对济钢1750m3高炉炉况失常处理时上部装料制度调整过程的总结分析,认为采取大角度、大角差、大矿批和中心加焦的布料模式,有利于改善高炉顺行。
关键词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l 问题的提出济钢l 号1750m3高炉从2003年9月投产到现在已有5年的时间,期间2号和3号1750m3高炉分别于2005年4月和9月投产。
3座1750m3高炉投产以来,每年都有l 座或2座高炉炉况失常,每次炉况失常都严藿打乱了公司的正常生产秩序,损失非常惨重(见表1) 。
应该说每次炉况失常都有其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在处理炉况失常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上部布料制度的调整。
2007年以前,每次处理的主要思路就是开放中心气流,并适当疏导边缘气流,追求两道气流。
但每次处理的时间都比较长。
从2007年开始,焦炭质量逐渐变差,高炉的频繁波动,使我们不断反思传统的上部调剂思路町能存在问题。
2007年9—10月,l 号1750m3高炉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失常,在恢复炉况的过程中上部装料制度的调整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整的思路为适当疏导边缘气流,矩阵整体缩小角度。
布料矩阵由调整为,阶段性取得好的效果,风量有所恢复,但边缘气流出现周期性波动,炉身静压波动频繁,塌料较多。
第二阶段思路为继续疏导边缘气流,布料矩阵由矿焦错挡向矿焦同挡探索,矩阵调整为,甚至将矿矩阵变为。
但炉况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炉体温度周期性波动,水温差波动幅度较大,经常在2—3个小时内由4℃瞬间上升到7℃以上,炉体温度波动的过程经常伴随风压急爬、悬料等事故发生。
第三阶段的思路是认为“炉体温度不稳定是由于边缘气流抑制的小够”为指导的。
上部装料制度调整矿焦错挡,调整矩阵为CO 。
高炉仍然表现为气流不稳定,于是进一步抑制边缘气流,将矿边缘角度增加,矿边缘环数增加,焦边缘环数减少,将矩阵调整为。
济钢高炉炼铁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向刘崇亭;王良周;贾勇;孔凡朔;杨金福【摘要】总结了济钢近几年高炉炼铁工艺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包括炉顶布料技术,炉身维护技术,高风温、富氧喷煤技术以及高Al2O3渣系冶炼操作技术.在"十二五"期间,济钢将围绕高炉大型化、高炉长寿、高效低能耗、超低CO2排放等方面进行技术开发,促进炼铁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和高炉长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期刊名称】《山东冶金》【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3页(P1-2,5)【关键词】高炉;炼铁技术;发展方向【作者】刘崇亭;王良周;贾勇;孔凡朔;杨金福【作者单位】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济南,250101;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济南,250101;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济南,250101;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济南,250101;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济南,2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F5济钢有6座350 m3高炉,3座1 750 m3高炉,年生产能力达到730万t,目前,正在建设1座3200m3高炉。
其中4座350 m3高炉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了大修,炉体采用了框架结构,炉底、炉缸采用了陶瓷杯,炉前采用了100~160 t液压炮,采用了BT型无钟炉顶。
所有高炉都实现了喷吹煤粉操作。
1 750 m3高炉采用了铜冷却壁、软水密闭循环、窜罐式无料钟炉顶,皮带上料,卡鲁金式热风炉,并自主开发实现无波动换炉技术。
3座1 750 m3高炉均配备TRT发电,其中3号1 750 m3高炉采用全干法布袋除尘,提高了高炉TRT发电效率。
所有高炉操作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
高炉指标情况:350 m3高炉利用系数达到4.0 t/(m3·d)以上,入炉焦比410 kg/t,煤比153 kg/t,风温1 080℃;1 750 m3高炉实现平均利用系数2.4 t/(m3·d),入炉焦比390 kg/t,煤比165 kg/t以上,风温1200℃以上。
高炉炉役后期护炉及强化冶炼实践刘铁龙,刘欣,刘崇亭,王全贵,姜良玉(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第二炼铁厂,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济钢在120m3高炉炉役后期采取增设炉底冷却水管及钒钛矿护炉的措施,解决了护炉和强化冶炼的矛盾,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优化炉料结构、推行大料批技术等强化冶炼措施,高炉炉役后期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利用系数达到了3.257t/(m3.d)。
关键词:炉役后期;炉基温度;护炉;钒钛矿;强化冶炼中图分类号:TF5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620(2004)-05-0010-02Furnace Maintenance and Strengthening Smelting Practice of BF in theLater Stage of CampaignLIU Tie-Long, LIU Xin, LIU Chong-ting, WANG Quan-gui, JIANG Liang-yu(No.2 Ironmaking Plant of Jin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rporation,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Measures such as setting up hearth bottom water cooling pipe and adding schreyerite for furnace maintenance are used by Jigang to solve the conflict of furnace maintenance and strengthening smelting in the later stage of campaign. Based on safe production, the better technical and economy indexes are acquired by adopting strengthening smelting measures as optimizing the burden design and utilizing large material charge. Th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BF is up to 3.257 t/(m3.d). Keywords:later stage of campaign; furnace foundation temperature; furnace maintenance; schreyerite; strengthening smelting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第二炼铁厂(简称济钢第二炼铁厂)1#高炉第七代炉龄于1995年6月开炉,至1999年2月19日炉基温度达890℃,且有继续上升趋势,影响到高炉的安全生产。
济钢 1 号高炉小粒度烧结矿入炉技术开发与应用发表时间:[2008-01-12] 作者:李传辉, 安铭 编辑录入:admin 点击数:1558内容简介摘 要:为进一步降低高炉原料成本,缓解烧结矿资源紧缺的矛盾,济钢 1 号 1 750 m3 高炉针对自身工艺及装备条件,开发出小粒度烧结矿(3~5 mm)入炉技术。
应用 实践表明,高炉状况良好,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有所改善,同时为稳定操作炉型和保护炉体冷却设备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关键词:小粒度烧结矿;高炉;操作炉型2005 年济钢烧结矿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炼铁系统的稳定运行,为缓解此矛盾,充分挖掘系统内部潜力,进一步降低炼铁成本,炼铁厂决定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利用 1 号 1 750 m3 高炉无钟炉顶布料先进技术的优势,开发小粒度烧结矿入炉技术。
该技术通过增加 0~5 mm 烧结粉矿筛分称量流程,提高炉顶布料设备的控制精度,优 化槽下配料和炉顶布料程序,最终实现消化 3~5 mm 烧结粉矿,降低矿耗的目的。
1 小粒度烧结矿入炉技术开发 1.1 槽下筛分称量 采用机械筛分,将原有槽上分级筛底下矿粉槽下料口处进行改造,增加一套筛分称量装置,其中筛孔直径为 3 mm,筛分流程为电振给料立体筛分,T/H 值控制在 20 t(正常烧结筛分速度的 20%),以充分保证筛分效果,保证人炉矿<3 mm 比例不能大于 5%。
小粒度烧结矿入炉粒度组成见表 1。
1.2 加料 1.2.1 加料位置 小粒度烧结矿的批重较小,在下落过程中受气流阻力影响比较大,所以对焦层的冲击变形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但由于小粒度烧结矿与焦炭粒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如果将小粒度烧结矿布在焦层上面,势必会大大增加矿焦界面的阻力,恶化料柱透气性,所以只能将小粒度烧结矿布在与其粒度相近的正常矿上面,才可以大大削减 因小粒度烧结矿的加人造成矿焦界面透气性变差的负面作用。
1.2.2 加料顺序 从节省上料时问,防止因小粒度矿批小不压料线有可能产生空尺,影响正常布料的角度考虑,应采用一批分层加入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首先要求小粒度烧结矿与正常矿在整个上料流程中要严格地分开,不能有很大的混匀现象,但从整个工艺流程来讲,在料罐中很难实现界限严格的分层; (2)在布料的过程中要求料罐称要绝对准确,到了分层位置,应立即变换矩阵以实现小粒度矿布在指定区域,但料罐称的称量精度不能满足此要求; (3)炉料在料罐向炉内下料的过程中,中心下料快边缘下料慢,这样很难实现小粒度烧结矿与正常矿的严格分开; (4)正常矿布完后,立即要转换小粒度矩阵,溜槽要由中心向边缘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小粒度矿大部分分布在中心区域,对中心气流造成威胁; (5)在变换矩阵的同时,为控制不同圈数的布料,下料闸开度要变小,但下料闸设备不允许在漏料的过程中有关闭动作,以免发生料挤住下料闸,造成设备故障。
济钢1号1 750 m3高炉开口机降低钻杆和钻头消耗实践杨士岭;齐先峰;胡小龙;曹学杰;吴淑峰
【期刊名称】《江西冶金》
【年(卷),期】2010(030)003
【摘要】济钢1号1 750 m3高炉炉前通过进行全液压开口机改造,分体钻杆、弧形整体连接套、雾化水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等技术措施,炉前钻杆的消耗从1.4根/炉次降低到了0.45根/炉次、钻头消耗量从2.1个/炉次降低到了1.1个/炉次、打开铁口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0 min降低到了10 min,并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总页数】4页(P5-8)
【作者】杨士岭;齐先峰;胡小龙;曹学杰;吴淑峰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061;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
南,250101;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1;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1;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1;山东大学,山东,济
南,25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321.5;TF546
【相关文献】
1.济钢1#1 750m3高炉长期休复风操作实践 [J], 史永奎;安铭;邹金城
2.济钢3#1 750 m3高炉降低生铁含硅标准偏差实践 [J], 薛燕;楚强
3.济钢2#1 750 m3高炉喂线护炉实践 [J], 张小伟;李传辉;栾吉益;冯会玉
4.济钢3号1 750 m3高炉降低焦比操作实践 [J], 许思东;王良周
5.济钢1#1 750 m3高炉降低渣中Al2O3含量的操作实践 [J], 李传辉;潘协田;冯增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钢铁行业中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聚焦来源:钢之家2021-09-0511:36:03【摘要】就在我国钢铁业身边,如果把每年产生的中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起来发电,相当于三个三峡电站发出的电。
这就是我们钢铁从业人员熟识的场景:高炉红渣、转炉红渣在水的冲击中,热气腾腾;连接加热炉的烟囱冒着白烟,连绵不绝?..这些热量有些被废旧了,除了相当一部分中低品质的余热,每天从我们身边,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洒向空中,重返大地。
重要突破:钢铁行业中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成功今年6月,中低品质余热资源的技术产业化应用领域突破之作:有机工质朗兹循环(orc)塑化发电技术在包钢获得成功。
据《中国冶金报》6月26日报道,从包钢传来令业界振奋的消息:我国首套兆瓦级采用有机工质朗肯循环(orc)透平技术的中低温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在经过八个月试运行,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稳定并网发电。
这套在包钢薄板厂谦逊板2号加热炉上加装的系统,就是我国钢铁业化解中低品质热源余热利用的首次产业化成功实践。
数字难精:钢铁业身边有几个“三峡”?在专访一些业内人士时,在一些报导中,记者多次碰到这样的观点:就在我国钢铁业身边,如果把每年产生的中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出来发电,相等于三个三峡电站收到的电。
当第一次听见这种观点时,记者和许多人一样:很就是讶异!当记者经历这次多纬度的采访后感到:这种以中低品质的余热形态陪伴钢铁业的巨大能量真的可与“三峡”一比。
谁就是这个观点的第一人?这种观点的依据就是什么?记者搞了一番考据。
记者搜到的数据说明:按设计,三峡电站年发电量887亿千瓦时;按实际,去年三峡电站发电量达到828亿千瓦时;据一家北京媒体报道,去年北京年用电量达400亿千瓦时。
三峡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可供两个多点儿北京城的用电量。
这就意味著全国钢铁行业每年除了相等于三个三峡电站收到的电的余热尚待利用;再加个观点就是:这些余热如果全系列利用,播发成电,可以满足用户六七个北京城规模的大城市采用。
济钢炼铁厂1 号1750热风炉煤气管道改造工程山东省建设第三安装有限公司2014 年2 月24 日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济钢炼铁厂1号1750热风炉煤气管道改造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高炉煤气管道D2020共计约110m管道架空敷设;钢结构支架K1-K8共计8个;包含电动金属密闭蝶阀D943P-1.0 1 台,立式电动敞开式插板阀F943X-1.5 1 台,排水器及不锈钢轴向波纹补偿器各1 个,及其它配套的电气、仪表管路。
施工现场为1 号1750 高炉热风炉西侧。
二、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2.1编制依据2.1.1济钢1号1750n3高炉热风炉煤气管道改造工程招标文件和相关资料文件。
2.1.2相关技术标准2.1.2.1<<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6222-20052.1.2.2<<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2.1.2.3<<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2.1.2.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2.1.2.5<< 炼铁厂安全操作规程>>2.1.2.6现行的施工规范、规程、标准。
2.1.2.7我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
2.1.2.8我公司施工能力、技术装备和同区域同类工程的成熟施工经验2.1.2.9现场勘察得到的实际情况。
2.2编制原则22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方针:以合理的投入、最短的工期、优良的工程质量、优质的服务顺利完成该工程建设任务2.2.2主要原则2.2.2.1 符合招标文件和公司程序文件的要求。
2.22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时形成完整的施工能力,从实质上缩短建设周期以提咼投资效益。
222.3 完善劳动组织,调整好各阶段施工密度,并经济有效地 组织好后勤保障,以便连续均衡施工。
济钢2#1750m3高炉低品质资源冶炼技术进步刘德楼,张雷忠,杨云,王聪,胡小龙(济南钢铁集团)摘要:本文通过对济钢高炉目前使用低品质资源情况的全面分析,总结出其主要影响,提出初步的应对思路。
并就高炉本身冶炼特点做了深入研究,提炼出相应操作方针,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炉;低品质;冶炼;顺行;低成本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钢铁市场形势持续严峻。
2011年底至2012年以来,济钢开始提出低品质资源冶炼降成本保生存总体方向,低品质炉料对高炉炉况影响更为复杂。
为了探索一条在新形势、新原燃料条件下进一步稳定炉况、降低燃料消耗、降低成本的技术途径,以逐步建立起1750m3高炉“低品位、高渣比、高Al2O3渣系、高杂质元素、高碱金属”条件下,高炉低耗高效冶炼技术体系,在2#1750m3高炉展开综合技术攻关,取得满意效果。
1低品质资源冶炼的基本分析通过认真分析,我们得出低品质资源条件下高炉冶炼的技术障碍,并制定相应技术对策,如表1所示。
2 低品质资源高炉冶炼的理论探讨及技术对策2.1低品质资源高炉冶炼总的技术思路选择低品质资源高炉冶炼总的技术思路针对低品质资源高炉冶炼的技术障碍,我们提出总的技术思路如下:牢固树立“以热力学条件为基础,以动力学条件为突破,以外围稳定及精细调剂为保障”的高炉操作理念。
高炉以提升风量、提高风速为核心,吹透中心,活跃炉缸,解决低品位、高渣比、大富氧、高煤比强化冶炼,逐步解决高炉透气透液眭变差的技术难题,增强炉况的顺行程度和抵抗能力。
2.2低品质资源高炉强化冶炼透气性的技术分析及初步解决方案低品位、高渣比、大富氧、高煤比强化冶炼,必然带来高炉透气性变差的技术难题,这也是低品质资源高炉低焦比强化冶炼的最大技术障碍,是必须首要解决的矛盾问题。
2.2.1高渣比、大煤比、低焦比,富氧强化冶炼,带来高炉内各区域透气、透液情况变化如图1所示2.2.2大风量、高风速、高动能是解决透气透液问题的技术方向和根本途径—风口回旋区截面积要达到炉缸截面积的50%根据风口回旋区截面积达到炉缸截面积的50%原则,济钢1750高炉回旋区深度应在1.4—1.5m,最短≮1.2m。
实际风速提至250m/s以上,动能提至10000 kg.m/s以上,保持风量3500 m3/min以上,送风比达到2.0。
一季度风速达不到235 m/s,所以适当缩小并加长风口,提顶压保透指(工程计算透指术21 m3/min.KPa)尽最大努力提升风量是1750高炉下一步送风制度的调整方向,这是基础和根本。
2.2.3上下部调剂相结合控制合适的煤气流分布合理煤气流分布的标志炉况稳定顺行高产;煤气利用率高,燃料比低;炉型稳定,炉体热负荷低而适度,高炉长寿。
因此要求煤气流分布做到周向均匀,径向合理。
径向分布应该是:中心保持一个阻力较小的煤气流通道,但范因不宜过宽,边缘亦有适量的煤气流,在中心环区则尽量呈均匀平坦的分布。
如日本提出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应使炉喉煤气温度呈L型分布或呈正态曲线分布。
2.2.4中心加焦是控制合适的煤气流分布的有效手段之一1750高炉保持中心加焦布料模式下,槽下焦炭分类、分粒级入炉是有效的技术手段。
将质量较好、粒度较大的纯净焦炭分类入炉加入中心,有利于开放中心和向炉缸中心输送质量较好的大块焦炭。
2.3高Al2O3渣系的冶炼技术对策2.3.1高Al2O3对渣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高炉炉渣中Al2O3含量增大,炉渣粘度相应升高,流动性变差。
在固定MgO及二元碱度不变的前提下,Al2O3从17%增加到20%,炉渣粘度增加十分明显。
Al2O3每增加1%,在1480℃和1500℃时,粘度增加4%左右;而低于1480℃的温度范围内,粘度增加达10%甚至更高。
相关研究表明,在高Al2O3含量的碱性渣中,炉渣中的Al2O3吸收氧离子构成(AlO4)5-复合阴离子团,容易出现结晶能力很强的高熔点复杂化合物如尖晶石,铝酸一钙等,在Al2O3含量达到18%时,尖晶石和铝酸一钙含量继续增加,会出现钙长石等对炉渣粘度影响更大的矿相组分,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形成大量的非均匀相。
很容易结晶出来以固体状态存在炉渣熔体中,造成炉渣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
2.3.2 MgO对高Al2O3渣系的影响增加MgO量会降低炉渣的粘度,改善炉渣的流动性,特别是炉渣中Al2O3含量很高时,MgO的作用尤为明显。
因为MgO能够增加炉渣中O2-,简化铝氧和硅氧复合阴离子团的复杂程度,并促使其解体,从而降低炉渣粘度。
由于MgO的作用主要是简化铝氧复合阴离子团的复杂程度,因此Al2O3含量越高MgO的作用就越明显。
3 低品质资源冶炼在2#1750高炉生产实践中的影响3.1最主要影响。
由于高炉使用大量低品位、高Al2O3经济矿的炉料结构,原燃料条件变差,综合入炉品位偏低,渣比高,渣中Al2O3含量大幅上升(表2),对炉内透气性、炉缸活跃、炉型规整影响很大。
根据武钢高铝渣冶炼经验,在Al2O3含量达到18%以上时,要把物理热作为热制度评价的第一标准,要求其范围为1500~1530℃;其次是[Si],要求其范围为0.4.5%―0.60%。
所以高铝渣系冶炼消耗了大量的热量,是造成燃耗高的重要原因。
图4、5、6表明了Al2O3对炉渣粘度及熔化性温度的影响规律。
3.2低品质矿的其他影响高渣比直接影响炉缸、滴落带的透气、透液性,影响风量、风速、动能,使中心不活;Zn元素含量高造成上部粘接,直接影响顺行;碱金属破坏炉衬,并且影响焦炭性能;3.3低品质资源(焦炭、煤粉等)的其他影响配煤结构变化,影响焦炭质量;喷吹煤粉结构调整,煤粉固定碳下降,整体质量下滑,引起炉缸工作恶化,整体透气性变差,炉况难以驾驭。
4 201 1年及201 2年初2#1 750高炉运行情况201 1年以来,低品质资源综合作用下,高炉炉况欠佳,主要表现为:炉况不够稳定,风量风压波动大,时有塌料;高炉燃料消耗高,几次燃料消耗攻关效果均不理想;炉缸热量不足,铁水温度偏低,炉温波动大,[Si]偏差都很大,201 1年都在0.13以上,2012年1月份0.14,2月份0.151,3月份0.139;炉缸工作不均匀,高炉风口破损多,2012年前6个月共损坏20个风口;高炉炉缸碳砖侧壁侵蚀严重,成为高炉长寿的制约环节。
2011年全年及2012年前2个月2#1750 m3高炉炉缸侧壁8.095m H1点一直在高位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依据上述理论分析的成果,结合生产实际,我们做了一系列探讨与实践,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法与思路,在炉况稳定及指标突破方面均有很大进步。
5低品质资源冶炼条件下炉况的适应及技术调整进入2012年以来,为适应低品质资源,消化其不利影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5.1尽力保持炉况顺行,以顺行为第一任务。
5.1.1注意炉缸工作状态,随时处理炉缸。
炉缸不好是万恶之源,80%的炉况波动都与炉缸有关。
保证充足的炉温基础,保持良好的渣铁流动性,保证足够理论燃烧温度,为顺行打下基础。
持续处理炉缸的结果表现处理:渣铁温度充沛,流动性良好;风口活跃;炉身温度波动减少;水温差波动减少;燃料比持续降低。
5.1.2调匀圆周气流,控制局部小气流,打开中心气流。
根据放铁情况、探尺工作情况、炉身温度波动情况,判断初始气流分布,以此来调整风口布局。
5.1.3严控炉温,落实责任,避免低炉温。
炉温作为一把手工程,责任落实到作业长,认真研究炉温波动规律,不断提高炉温调控水平。
5.1.4坚持中心加焦矩阵模式,中心焦量保持在30.33%水平,保持好中心煤气通道。
5.2实现高炉动力学条件的突破5.2.1逐步加长、缩小风口。
在两铁口夹角区域缩小风口面积,对侧扩大,逐步调匀了圆周气流。
5.2.2保持好炉缸,尤其注意避免低炉温粘接,高碱度粘接,渣铁排放不及时粘接,风口区温度不足粘接。
5.2.3避免5、6、7段温度过低、呆死。
周期性减煤、提炉温、提高氧量处理炉腹,保持炉腹、风口区开阔。
5.2.4稳步加风。
以全压差为标准,分阶段增加入炉风量,保持透气性指数不变,在提高炉况接受风量基础上,强化操作人员加风意识。
通过我们的工作,入炉风量有很大提高,为炉缸活跃打下了基础,如下图7所示。
5.3提高炉顶压力,控制全压差提高炉顶压力,使煤气在高炉中停留时间加长,提高煤气利用。
另外,提高炉项压力还有利于稳定煤气流,促进高炉稳定顺行,提高煤气利用率。
炉顶压力每提高0.1%,降低焦比0.5%。
为逐步提高风量创造条件,高炉顶压由原来的195KPa提高到210KPa以上,全压差控制在160KPa以内,透气性指数基本在20 m3/m.kpa以上。
5.4稳定较大矿批稳定矿批在53.55t,根据高炉冶炼特点和高炉炉型特征,炉料在下降过程中,位置越低,料层越薄。
在炉腰处料层最薄,而且下部温度梯度大,对于软化和熔融区间宽的炉料,采取降低高温区的操作,气流调剂适当控制边缘气流,降低软熔带高度,可以减小软熔带层宽度及波动。
加大批重,可稳定上部煤气流,改善煤气利用,增大软熔带焦炭夹层厚度,有利于气流穿过软熔带,降低下部压差,改善透气性;界面效应的减少,压差下降,也有利于高炉透气性的改善,使煤气流更稳定,分布更合理。
5.5积极调整布料矩阵根据矿批变化后气流变化情况(边缘气流及中心都受到抑制),逐步规整边缘焦炭平台并减小角差,既保持边缘气流的稳定,同时,也保证中心气流的畅通。
2#1750高炉在提高顶压的基础上,采取稳定矿批和布料矩阵调整两种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分阶段开展工作,最终形成比较合理的矩阵形式料线1400/1300mm。
布料矩阵总的调整方向可以总结为:总角差以13°左右为宜;目前看较大矿批以6环布料较好;中心焦量保持在31-33%为宜;矿加权平均角保持37°左右比较合适。
5.6送风制度优化利用休风机会对风口进行调整,风口面积逐步稳定在0.260-0.265m2,在风口布局上力求均匀。
通过送风制度调整达到三方面效果:1、纠正炉缸偏行;2、减缓炉腹粘结;3,提高风速、动能。
风速、动能2012年来变化如图8、9所示5.7调整后的气流变化通过不断对制度的优化调整,2#1750m3高炉煤气分布也逐步趋于合理CO2利用率在原燃料不断恶化的条件下保持了稳定。
5.8增加、保持好炉料结构,以结构降成本。
经济块矿比例(如高铝伊朗矿、南非矿、巴西矿等)逐步增加至19-20%水平,其效益是明显的。
炉料结构优化是今年济钢降成本的重头戏,我们必须去适应,靠我们的积极工作来化解经济块矿比例高带来的矛盾。
事实证明我们在保证炉况顺行,适应炉料结构变化方面所做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5.9坚持好精细、精准调剂。
向操作要效益,向过程要成本。
全面向永峰厂学习,能固定的变量均固定下来,尽量减少变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