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 格式:ppt
- 大小:5.38 MB
- 文档页数:3
2021年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突破专练(十)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1.下图为显微镜下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基因重组可发生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时需用高倍镜B.在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能观察到赤道板结构C.视野中能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视野中能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3.某中学兴趣小组对果蝇(2n=8)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染色体数日将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细胞正进行减数分裂B.乙组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C.丙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三组细胞中均含有X和Y染色体4.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染色体复制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CD与DH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CD段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5.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c和细胞g都可能发生了染色单体分离B.细胞d、e、f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细胞g和细胞b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D.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6.某研究者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四个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甲和丙B.细胞甲中含有2个四分体C.图中四个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甲和丁D.丁细胞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一定不相同7.如图为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后绘制的同一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示意图。
实验02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实验步骤1、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好。
2、调好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件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左眼观察,右眼绘图)。
(1)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如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的原因:①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
②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分裂Ⅱ。
(2)精巢内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的不同细胞分裂图像。
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关键提醒(1)临时装片制作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②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细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黏连物,使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
实验十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实验十一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实验十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2、方法: 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4、讨论: 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 分析原因.实验十三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 2,4-D, IPA(苯乙酸). IBA(吲哚丁酸)等2、方法: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
实验10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核心知识回顾1、实验原理蝗虫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和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步骤(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制片。
(2)在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在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要点探究(1)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中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的原因分析。
(2)精巢内精原细胞存在的细胞分裂方式,能否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
(3)精巢内精原细胞既可进行分裂,又可进行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的不同细胞分裂图像。
【答案】1、精母两形态位置数目2、(1)漂洗染色(2)低(3)低高3、(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
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分裂Ⅱ。
(2)细胞在解离的时候已经死亡,在显微镜下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
(3)有丝减数n、2n、4n➢高考真题剖析4、(2020·江苏)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参考答案:CD解析:观察题图可知,图甲含有五组荧光点,且每组荧光点较大,在细胞中散乱分布,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拟南芥(2n=10)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即5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形成5个四分体,可知图甲为四分体时期,即减数分裂Ⅰ前期;图乙的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即减数分裂Ⅰ中期;图丙的细胞每一极含有5个小的荧光点,应该为减数分裂Ⅱ中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图丁中含有4组荧光点,每组5个,应该是减数分裂Ⅱ完成,形成了4个精细胞。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制作人:魏欣瑜、贺馨逸、王强强一、原理?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精原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此,在它的精巢管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以及精子。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二、拨云见日?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是不同细胞所处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是静态的图像,由于细胞已经在制作装片时被杀死,我们不可能看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三、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五、疑点分析1 选择蝗虫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1)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其中常染色体11对,雌雄常染色体都相同,但性染色体在雄性中只有一条,即XO,雌性中有2条大小、形态相同的性染色体,即XX。
(2)染色体多为端部或近端部染色体,染色体较大。
正是因为染色体少而大,有利于观察染色体在各时期的行为。
尽量不选植物为实验材料的理由是:一个花药,甚至在很多植物的整朵花的花药中,细胞的减数分裂具有同步性,如果选择植物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那么整个标本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或相同,或相近,很难看到各时期的细胞。
而蝗虫的精母细胞不具有同步性,选择蝗虫作为材料,在同一标本上可以方便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还都可以观察到精子形成过程。
2 蝗虫的性染色体都只含X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决定蝗虫性别的方法X、Y性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但Y染色体基因太少,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一、教学目标:1.了解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2.学会正确的固定蝗虫精母细胞;3.观察并描述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二、教学准备:1.放大镜:用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2.玻璃片:用于制作减数分裂固定装片;3.蝗虫标本;4.透明贴纸;5.显微镜;6.解剖镊;7.生理盐水。
三、教学过程:1.引入:为学生介绍蝗虫精母细胞及其减数分裂的重要性,并解释为什么要进行固定装片。
2.实验操作步骤:步骤一:取一只已经死亡的蝗虫标本,用放大镜观察其精巢。
步骤二:用解剖镊将精巢取出,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轻轻搅拌几下。
步骤三:将一滴盐水中的蝗虫精子溶液放在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倾斜,让其中的盐水流出。
步骤四:用解剖镊夹取玻璃片及其上的精子溶液,将其置于透明贴纸上。
步骤五:将另一个透明贴纸粘贴在上述透明贴纸上,将其压平,使溶液均匀分布。
步骤六:用显微镜观察固定后的装片,观察并记录不同阶段的蝗虫精母细胞。
3.教学示范:老师根据实际的蝗虫精母细胞固定装片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装片上的不同阶段的蝗虫精母细胞。
4.讨论与总结:通过观察和描述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和学生的表现,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价:1.学生是否掌握了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固定装片的操作;3.学生是否能够观察和描述装片上的不同阶段的蝗虫精母细胞。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整个教学过程时间比较紧凑,容易让部分学生跟不上;2.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可以加入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3.教学评价可以加入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实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切片
生物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组员
实验目的: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固定装片,体会减数分裂过程。
实验原理:
显微镜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过程。
以及各时期形态不同的细胞。
实验材料: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注意事项:注意显微镜的使用,装片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实验步骤:
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现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
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实验结果:
我昨天都带着复习了吧,画减数分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