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语误用12例指正
- 格式:pdf
- 大小:192.98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成语误用例析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难度,假如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就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1、今天的气温是零下3度,走在大街上,不能不叫人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2、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
)3、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设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
)4、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6、“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当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7、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相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与“不合身”无关)9、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而不敢言,此误解为“瞧不起人”)10、我叔叔退休后,还留在厂里协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赞他年富力强。
(‘年富力强’包含两部分含义,一是年轻,而是力壮,例句中只断取‘力强’的意义,而忽略了‘年富’。
)1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点,那种目无全牛而无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汇编一、望文生义1.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
形容文章或讲话等枯燥无味【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地领会为“食物味道不佳”。
2.塞翁失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可能因此而得到好处,坏事变成好事。
【易错点J望文生义。
注意“塞翁失马”强调的是坏事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变成好事,不要错误地领会为“塞翁丢失了马匹,即有所损失”。
3.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含贬义。
易错点】塱文生义。
注意不要错误地领会为“全身心投入,忘记了周同的一切”。
4.本色当行:形容应当保持本色,也用来指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领会为“保持原来的臉色。
”5.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地领会为“死在合适的场所”。
6.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地领会为“处在山谷中”。
7.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易错点】望文生义。
“销声匿迹”强调的是不出现,没有“停止、结束”的意思。
8.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易错点】望文生义。
注意不要错误领会为“家里的墙壁很有特色”。
9.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施。
【易错点)望文生义。
注意不要借误领会为“泥水混杂的场景”。
10.逢场作戏:原指艺人遇到合适的场地进行表演。
后指在某些场合或碰到机会,随便玩玩,凑湊热闹。
【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地领会为“遇到合适的场合演出戏劇”。
1.弥留之际:病重将要死亡。
易错点】望文生义。
注意不要错误地领会为“将要离别的时候”。
12.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播。
易错点]望文生义。
注意多用比喻义而不是本身义。
13.豁然贯通: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易错点】望文生义。
不要错误地领会为“路段、隧道等一下子贯通”。
14.望眼欲穿:形容盼望股切。
易错点望文生义。
注意不能错误地领会为“指眼神很好。
中考语文常见十类成语误用汇编一、骑虎难下成语解析:骑虎难下,比喻境地困难,难以摆脱。
常见误用:有的人在写作文时,经常将“骑虎难下”用于描述一个人面对不同选择时的矛盾心理,这并非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实际上,“骑虎难下”更多用来形容处境尴尬、难以摆脱的窘况,比如在工作当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就可以用“骑虎难下”来形容。
二、杯弓蛇影成语解析:杯弓蛇影,比喻因为害怕而产生的错觉。
常见误用: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会误用“杯弓蛇影”,把它用来描述一个人因过于紧张或恐惧而出现错觉。
实际上,“杯弓蛇影”更多用来形容因为过于惊恐而产生的错觉,比如在夜晚行走时,因为害怕而产生幻觉,看到杯子变成了蛇。
三、画蛇添足成语解析: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情,毫无必要。
常见误用:有的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画蛇添足”,它们把它用于描述做某事是否得当或注意力集中。
其实,“画蛇添足”更多用来形容做不必要的事情,比如写作业时,已经得出结论,但还继续添加无用的内容。
四、对牛弹琴成语解析: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
常见误用:有的学生误用“对牛弹琴”,将其用于描述对不感兴趣的人说话,以为是没有效果的。
实际上,“对牛弹琴”更多用来形容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就好比对牛说琴,没有意义。
五、杞人忧天成语解析:杞人忧天,比喻没有事儿却乱想。
常见误用:有的学生将“杞人忧天”用于形容担心未来发生的事情,这是对成语的误用。
实际上,“杞人忧天”更多用来形容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就像杞人担心天会塌下来一样没有根据。
六、半途而废成语解析:半途而废,比喻做了一半就停下来,不再继续进行下去。
常见误用:有的学生将“半途而废”用于形容做事情中途出现了困难,导致无法坚持下去。
实际上,“半途而废”更多用来描述做一件事情中途没有坚持下去,而是懈怠了。
七、画龙点睛成语解析:画龙点睛,比喻在作品的后面加上重要的一笔,使之更加美好。
常见误用: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误用“画龙点睛”,认为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连接上下文的重要桥段。
2020年中考语文容易被误用成语汇编(二)
11、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赞美的言词。
误用】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
解释】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误用】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
13、蓬荜生辉
解释】谦敬之辞,对方的来访或赠送的字画使自己的寒门增添光辉。
误用】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
解释】事物败坏到无可挽救。
误用】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
(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15、出奇制胜
解释】作谓语,不带宾语。
误用】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意气用事
解释】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误用】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17、不知所云
解释】批评说话人说得不好,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误用】不能用来批评听者理解力差。
18、义无反顾
解释】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误用】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
解释】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误用】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
解释】可以赶上。
只用否定形式。
误用】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中学生常见成语误用类型例析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此处误用了词义,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④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⑤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
无须修改。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
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⑥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
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
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
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⑦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1.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
常用作对人有所请托的客套话。
误用:有的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这种不情之请决不答应。
2.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误用:有的年青人在生活上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暴殄天物,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3.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
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误用: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块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误用:“五一”长假,来黄山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不绝如缕。
5.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同“拍手称快”。
误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裕了老百姓,真是大快人心。
6.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多指不好的事。
误用: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父母的要给子女做出表率,上行下效嘛。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多含贬义。
误用: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8.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误用:这块天然宝石,晶莹剔透,八面玲珑,光彩夺目,可称世间极品。
9.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也比喻办事圆滑。
误用: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10.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指从现在往后,多指不好的情况。
误用:自从电视上看了《少年英雄方世玉》,我就迷上了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几页偷看,长此以往,我的学习成绩渐渐退步了。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贬义。
误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家小店不仅装饰一新,而且转变了服务作风,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12.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
含褒义。
误用:他拿了人家的红包,于是便投桃报李,没有经过正常手续就把工程承包给了他。
最新常见成语误用12例1、【一锤子买卖】指一次性的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
常理解为交易得快的买卖,或已成事实的买卖,作褒义词。
误例:刘总果然出手不凡,很快就与外商谈好了价格,签订了合同,完成了公司的第一笔一锤子买卖。
2、【集腋成裘】集少可以成多,褒义词。
常误用为贬义词。
误例:即使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3、【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已含“难得”之意,常造成语意重复。
误例:自从《无极》上映以来,观众对他的评论一直不曾间断。
这些评论有的见解深刻,语言犀利,真可谓难得的空谷足音。
4、【想入非非】有两个含义:本义为主观意念进入离奇玄妙的境界。
中性词。
基本义是借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
贬义词。
常只用其基本义误例: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5、【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
出奇兵战胜敌人。
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误例:在这次世乒赛男子团体比赛中,我方教练斟酌再三,布出奇兵,大胆启用新人,出奇制胜了老对手瑞典队。
6、【漠不关心】漠:冷淡。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常误用作动词。
误例: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7、【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常将其用作动词,只用“菲薄”之意。
误例:他妄自菲薄他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8、【等闲视之】按平常的事情看待,不加重视(多用于否定句)。
常误用于肯定句中。
误例:应对高考,我们需一颗平常心,等闲视之,否则便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9、【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是一个动词性短语。
常误用作形容词性成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误例: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1、不足为训【解释】指不能作为准则或典范。
不足:不值得。
训:教导或规范。
例:孝琪的行为虽然不足为训,然而他的议论思想也有独到处,这还是定庵的遗传性。
【误用】易被误解为不足以作为教训。
2、不刊之论(不刊之说)【解释】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例:这句话真是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不刊之论。
【误用】已被误解为不能刊登出来的言论。
“刊”是削除、修改的意思,不是刊登的意思。
3、不负众望【解释】负:辜负。
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误用】常和“不孚众望”混用。
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
孚:信服。
4、豆蔻年华【解释】豆蔻常用以比喻少女,后用“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的时光。
【误用】易被误用指成年女子。
5、胸无城府【解释】城府:城池和府库,借指代人处事的心机。
形容人坦率真诚,没有心机。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6、破镜重圆【解释】比喻夫妻离散后又团聚。
【误用】易被误用到其他关系上,破镜重圆专指夫妻之间。
7、洛阳纸贵【解释】借指好的作品广为流传,风行一时。
例:这本书走红,一时间洛阳纸贵。
【误用】常被误用为贬义词。
8、功亏一篑【解释】堆九仞高的土山,因只差一筐土而未能完成。
后用来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完成。
含惋惜意。
【误用】易和“前功尽弃”混用,前功尽弃指以前的功劳完全废弃,努力完全落空。
区别在于“功亏一篑”表示差一点点就能成功,“前功尽弃”则未指明很快就能成功,只强调功劳废弃。
9、望尘莫及【解释】指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误用】易与“鞭长莫及”混淆,后者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例:古代地方官所作所为,朝廷有时也鞭长莫及,难以管束。
10、苦心孤诣【解释】一是尽心竭力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二是为了达到目的费尽心思。
【误用】常和“苦口婆心”混用,苦口婆心形容怀着慈爱的心反复地劝导。
11、高屋建瓴(居高临下)【解释】在高屋脊上往下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中考常见成语使用错误归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中考常见成语使用错误归类!!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共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开工。
(“巧夺开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3、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4、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5、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6、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7、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8、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光鲜,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9、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范围错)10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二:望文生义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常见成语误用例析1.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例:难民们良莠不齐,如果不规范管理,难免会出什么乱子。
2.侃侃而谈:谈得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不能用来形容聊天,不同于“夸夸其谈”。
例:老诗人在笔会上说古论今,侃侃而谈。
3.一言九鼎:说话有分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例:谁都知道他一言九鼎,有什么事人们都让他来评断。
4.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误用为表示商品的销售不够火暴。
例: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
5.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敬辞,表示拜托或感谢时使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
例:来人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说:“多蒙鼎力相助,不胜感激。
”6.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被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例:困难当头,我们应该挺身而出,怎么能首鼠两端呢?7.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拾”字,变褒为贬。
例:夫妻俩谁也不肯让步,终于闹得不可收拾了。
8.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不能与“不可思议”混用。
例:我不是不可理喻的人,不会闹笑话让大家难堪的。
9.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例:这篇作文虽然不够成熟,但在结构安排上尚能差强人意。
10.抛砖引玉:自谦之辞,比喻先发表浅见而引出别人的高论,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例:我的发言很不成熟,不过是抛砖引玉而已。
11.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不能形容自然景物。
例: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水泊梁山的108将,真是鬼斧神工。
12.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常误用于一切倡导者。
例:篡改成语做广告给青少年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恶果,其始作俑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3.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删改,常被误解为不加标点。
例:他才思敏捷,拈笔在手,文不加点,我们几个没有不佩服他的。
14.侧目而视:愤怒不满或不敢正视,常被误解为“轻蔑地看”。
成语利用常见错误举例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考查成语运用的试题愈来愈多。
咱们知道,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它的运用有必然的语境限制,若是不顾具体语境,滥用成语,就会出现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不信,你看——(一)情感色彩利用不妥例1在全民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掉队,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例2公判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义愤填膺,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上述两例均应利用带有裹义色彩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和“振振有辞”均属贬义,情感色彩不符。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例3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例4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连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例5二十连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很多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例3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密集,而非群山;例4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而非母女或“一家人”;例5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用于人。
(三)望文生义错利用例6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同意的,有反对的,争辩不休。
例7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掉队,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上述两例成语的利用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6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利用在舆论传播方面;例7中“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此处句意却是不满意。
(四)滥用比喻等修辞格例8近来,水资源日见匮乏,咱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9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例8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用在这里比喻不适当;例9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忙碌(多指高级领导人),属不妥夸张。
(五)语意前后重复例10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跋涉,不断探索知识的宝藏。
例11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例12仇敌用尽酷刑,方志敏同志满身被打得皮开肉绽,皮开肉绽。
例13《老鼠爱大米》这首盛行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成语是考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但是很多成语经常被用错,今天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人民日报》总结的60个最常被错用的成语,算算你能用对了多少个!01 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02 美轮美奂✔[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03 炙手可热✔[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04 侃侃而谈✔[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05 首当其冲✔[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 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06 鼎力相助✔[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07 —言九鼎✔[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08 首鼠两端✔[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09 溢美之词✔[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 蓬荜生辉✔[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 蹉跎岁月✔[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 望其项背✔[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 差强人意✔[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 抛砖引玉✔[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中考最容易用错的成语中考最容易用错的成语梁冰老师最容易用错的成语1.间不容发间: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不是形容距离小。
【误例】近段时间,超级女生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2.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误例】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3.拍手称快快:痛快。
拍掌叫好。
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误例】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4.不足为训足:值得。
训:准则,典范。
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误例】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5.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误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6.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
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误例】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
7.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误例】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8.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误例】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9.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60个易误成语指正1.[百里挑一] 一百个里面挑选出一个,形容难得的,非常好的。
常误用为“出类拔萃”。
“百里挑一”偏重于难得,“出类拔萃”偏重于超出众人。
2.[半斤八两] 旧制一斤折合十六两,半斤就是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常误用为“平分秋3.[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4.[不负众望] 负,辜负,对不起;众,众人;望,期望。
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常误用为“不孚众望”(不合于众人的期望)。
5.[不刊之论] 不刊,不能削除,不可删改。
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常将“不刊”误解为“不刊登”或误将褒义词用作贬义词。
6.[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常误用来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7.[不胜其烦] 不能忍受事物的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不嫌麻烦)。
8.[不瘟不火]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误用为“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常用错对象。
9.[不厌其详] 厌,嫌;详,详细。
不嫌详细。
褒义词。
常与“不厌其烦”相混,但“不厌其烦”着眼于不嫌麻烦。
10.[不以为然] 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常误用来表示不对别人称赞一句话,望文生义。
12.[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常与“语无伦次”相混,但“不知所云”强调言语的思想没有中心和主题,“语无伦次”强调言语的紊乱没条理。
13.[惨淡经营] 指下笔前竭力劳神构思。
也指苦心谋划、经营某事。
常误用来形容事物萧条、败落、走下坡路、毫无生机的状况,望文生义。
14.[曾几何时] 时间过去了没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望文生义。
15.[差强人意]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常误用为“太差、令人不满”或“强人所难”,望文生义。
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式的教学方法。
”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误用分析:“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
后来形容恳切地教导。
命,教导。
而例句中只片面地认为是“提着耳朵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2.对象误用,张冠李戴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事,还有的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如: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误用分析:“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它用于人,而例句却将它误用于“时代”。
3.褒贬颠倒,感情失当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
例如: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
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误用分析:“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它是一个褒义词,例句将它用于“破坏制度与规则者”,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时可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
比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真理。
”此处不能看做是误用。
二是有些词可褒可贬,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对这些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分辨。
4.敬谦错位,主客混淆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
中考常见成语使用错误归类!!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共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开工。
(“巧夺开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3、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4、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5、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6、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7、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8、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光鲜,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9、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范围错)10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二:望文生义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务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常见成语误用释例1. 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
意思反了。
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不能形容商品。
)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5. 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
(“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6.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不用于知识。
)7.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9.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
)10.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果不其然,果然如此。
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用在这里使前后意思矛盾。
)11.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