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网段的两台PC经一台交换机的数据流分析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局域网交换机是现代网络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扮演着连接各个局域网设备、实现数据传输的重要角色。
那么,局域网交换机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局域网交换机是一种数据链路层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局域网内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当一台设备向局域网交换机发送数据时,交换机会通过学习、过滤和转发等机制,将数据准确地传输到目标设备上。
局域网交换机通过学习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的方式,建立MAC地址表。
当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时,会通过源MAC地址识别发送端设备,并将该MAC地址与接口进行绑定,以便将数据帧转发到目标设备。
同时,交换机还会更新MAC地址表,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除了学习MAC地址表,局域网交换机还通过过滤机制来提高网络性能。
交换机会根据目标MAC地址过滤数据帧,只将数据帧发送到目标设备,而不会广播到整个网络,从而减少了网络拥堵和冲突,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此外,局域网交换机还具有转发功能,它能够根据MAC地址表将数据帧准确地转发到目标设备。
交换机在转发数据时,会根据目标MAC地址快速定位目标设备,并将数据帧直接发送到目标设备,而不会像集线器那样将数据帧广播到整个网络,这也是交换机比集线器更高效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学习MAC地址、过滤数据帧和转发数据帧三个方面。
通过这些机制,交换机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地传输数据,提高局域网的性能和效率。
综上所述,局域网交换机是通过学习、过滤和转发等机制来实现数据传输的,它在现代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局域网的运行机制,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数据流分析一、拓扑结构。
二、PC1 ping PC4的数据流分析过程。
1、PC1广播ARP请求,请求网关的MAC地址。
2、交换机收到ARP请求,学习PC1的MAC地址,对从PC1发出的ARP打上Vlan 10的标签,然后从其它属于Vlan 10的端口泛洪。
3、路由器RT5收到ARP请求后解封装解标,更新ARP缓存,生成ARP应答4、交换机收到从路由器RT5发来的ARP应答,学习RT5的MAC地址,将ARP应答根据MAC地址从Fa0/10端口转发出去,并且解掉ARP应答中的tag标记。
5、PC1收到ARP应答后,更新ARP缓存,封装数据帧发出去。
6、交换机将收到的数据帧打上Vlan 10的标签并根据MAC地址表从端口Fa0/1将数据帧转发给路由器RT5。
7、路由器RT5接收数据帧,接封装解标发现目标MAC是E0/0.10的MAC,但是目的IP 是(192.168.11.20)不是自己,所以查看路由表,发现应该从E0/0.11接口转发出去,但是不知道目标MAC,于是路由器RT5发ARP请求,请求PC4的MAC 地址。
8、交换机SW3收到ARP请求,学习路由器RT5的MAC地址,从属于Vlan 11的端口泛洪ARP请求。
9、交换机SW4收到从交换机SW3泛洪过来的ARP请求,学习路由器RT5的MAC地址,再从属于Vlan 11的端口泛洪解标的ARP请求。
10、PC4接收到ARP请求后,解封装,更新ARP缓存,生成ARP应答。
11、交换机SW4收到从PC4发来的ARP应答后,给ARP应答帧打上Vlan 11的标签,并学习PC4的MAC地址,根据MAC地址表从Fa0/3端口转发该ARP应答。
12、交换机SW3收到从SW4发来的ARP应答,学习PC4的地址,再根据MAC地址表,从端口Fa0/1转发ARP应答。
13、路由器RT5接收到ARP应答,解封装解标,更新ARP缓存,再更新封装数据帧发出数据帧。
14、交换机SW3收到数据帧,查看MAC地址表,从端口Fa0/3转发出去,SW4收到从SW3发来的数据帧,查看MAC地址表,解标签,从端口Fa0/11转发数据帧。
双机互联实验报告小结1. 实验简介双机互联实验是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一次重要实践,旨在通过搭建双机互联的网络环境,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加深对网络互联的理解和应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使用了两台计算机进行互联,通过网络协议实现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2.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我首先准备了两台计算机,分别配置了操作系统和网络连接。
然后,我通过网络连接将两台计算机互联,确保能够相互通信。
接下来,我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网络协议等内容。
在实验中,我使用了TCP/IP协议族进行双机互联,并学习了TCP和UDP等传输层协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如何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通过ping命令,我可以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网络请求,并检查是否能够收到对方的响应。
这对于检查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质量非常重要。
然后,我学习了如何使用telnet命令建立远程连接,可以通过telnet远程登录到另一台计算机的命令行界面。
这样,我可以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实时的命令行交互,并进行文件传输等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网络调试工具Wireshark进行网络抓包分析。
通过抓包分析,我可以捕获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包,并查看其中的详细信息,如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数据内容等。
这样,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据传输的过程和机制。
3.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成功搭建了双机互联的网络环境,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交互操作。
我使用ping命令测试了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质量,并使用telnet命令进行了远程登录和命令行交互。
此外,我还使用Wireshark进行了网络数据包捕获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网络连接的质量对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网络连接不稳定的情况下,ping命令的传输时间会明显延迟,telnet命令的响应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通过分析Wireshark抓包数据,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据传输的过程和机制,包括数据包的格式、传输方式以及网络协议的应用等。
回复: 急求如何一根网线双机互联的设置方法一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另一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回复: 急求如何一根网线双机互联的设置方法在那台接宽带的电脑上装双网卡或加个集线器把和另一台连客户端的电脑的网卡IP设置为192.168.0.1子网掩码:255.255.255.0然后在网络连接中的宽带连接中的ADSL的连接属性中打开共享,然后在运行设置家庭或小型办公网络把两台电脑放在一个工作组里在客户端中把网卡IP设置成为192.168.0.2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192.168.0.1DNS服务器192.168.0.1xp下实现双机互联2009年05月20日星期三 16:55实现两机互联有很多方法,常见的有电缆直接相连法、网线互连法。
我采用的是后者。
首先准备好网线(注意一端是A 头,一端是B 头),网卡,及网卡驱动程序,两机分命名为甲机和乙机,在两机上装上网卡及其驱动程序,连好网线,在两机器上分别安装客户端、服务和协议,依次打开:控制面板——网络连接,运行网络安装向导添加“本地连接”。
(注意计算机是同一个组的!)其次找一台配置好的机器做主机,假设是甲机,配置其IP为: 192.168.0.1 网关为:192.168.0.1 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再配置乙机的IP为:192.168.0.2 网关为:192.168.0.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再配好DNS WINS 即可,由于没和INTERNET连接,所以默认即可!对于甲机在网络连接属性上点击“属性”在RPC服务中选WINDOWS目录服务,乙机选“WINDOWS定位程序”好了,现在打开“网上邻居” 看到对方的机器了吗?什么?没有,哦,对了,我还没启用GUEST用户,哈,现在可以了吧,可以实现共享了啊,朋友迫不及待的打开反恐精英和室友练了起来……我心里也很高兴,毕竟是自己第一次实践,成功的感觉很美好……通过这次实践我的心得是:遇到问题仔细分析,看看引起的原因,作到胆大心细就可以了啊,你还犹豫什么啊,赶快行动起来,做自己的DIY……祝你成功!!二利用直接电缆连接实现双机该方案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无需购买新设备,只需花几元钱购买一段电缆就够了,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投资。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解析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解析比如有一个网络:路由器A ======================= 路由器B| INTERNET || |交换机A 交换机B| | | || | | |PC-A PC-B PC-C PC-D1、PC-A、PC-B、PC-C、PC-D都有一个MAC地址,路由器是不是也有一个MAC地址?2、假设我们使用两层交换机,交换机就可以不要MAC地址?使用三层交换机的话交换机就有一个MAC地址吗?3、假设我现在有一个数据包从PC-A发送到PC-C,请讲解一下数据转发的具体过程?4、在这个网络中,PC-A、PC-C的MAC地址设置为相同的网络也能正常通信吗?5、网关的设置是怎么回事呢?1.某些带有以太或快速以太接口的路由器在这两种接口里会带有MAC地址,也就是说在路由器局域网接口才会有MAC地址,而MAC的实质是一种数据封装的类型;路由器有些也有广域网接口,广域网接口就没有这样的局域网地址,但也有类似数据封装结构,比如ppp,hdlc等。
2.不管是二层还是三层交换机,在每个交换机的交换接口都有一个MAC地址,但此MAC地址不会在数据转发时起作用,我们通常所说的交换机通过MAC地址来完成数据交换是说交换机通过学习到下连的client的地址来完成数据转发服务。
二层交换机是说此交换机只处理数据包中的第二层封装信息;而三层交换机是说此交换机集成了路由器与二层交换机的功能,可处理数据包中二层及三层信息。
3.数据包的发包路由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要首先了解数据包的封装结构。
pc-a要发包给pc-c,如果pc-a没有知道pc-c的ip地址,则pc-a首先要发出一个dns的请求,路由器a或dns解析服务器会给pc-a回应pc-c的ip地址。
这样pc-a关于数据包第三层的ip地址信息就全了:源ip地址:pc-a,目的ip地址:pc-c。
下一步,pc-a要具体了解有关如何到达pc-c,则还要了解到达pc-c要经过的下一跳信息,pc-a会发出一个arp的地址解析请求,路由器a会对pc-a的arp地址请求作出回应:要去往pc-c可以发包到自己这儿处理,然后回应路由器a的以太口MAC地址给pc-a,这样pc-a关于去往pc-c的数据包的第二层信息也全了:源mac地址:pc-a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路由器的以太口mac地址。
双机通信设置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双机通信设置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双机通信设置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包括网络连接、IP地址设置、端口设置和通信代码编写等内容。
2. 实验器材- 两台计算机- 网线- 交换机(可选,用于扩展网络数量)3. 实验步骤步骤一:网络连接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同一个局域网中,可以通过交换机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到同一个局域网中。
步骤二:确定IP地址1.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点击“开始”按钮,选择“控制面板”。
2. 在控制面板中,选择“网络和Internet”。
3. 在“网络和Internet”页面中,选择“网络和共享中心”。
4. 在“网络和共享中心”页面中,选择“更改适配器设置”。
5. 在“更改适配器设置”页面中,找到当前使用的网络连接,右键点击,选择“属性”。
6. 在网络连接属性页面中,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然后点击“属性”按钮。
7. 在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属性页面中,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选项,然后输入IP地址和子网掩码。
8. 重复以上步骤,将第二台计算机的IP地址设置为与第一台计算机相同的子网下的其他IP地址。
步骤三:端口设置1. 在每台计算机上选择一个空闲端口作为通信端口。
2. 确保两台计算机上选择的端口相同。
步骤四:通信代码编写1. 在每台计算机上编写程序,通过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库来实现双机通信。
2. 编写程序时,需要指定对方计算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
3. 编写程序时,需要指定通信协议,如TCP或UDP等。
4.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实现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双机通信。
可以在程序中发送和接收数据,实现数据交换和通信功能。
5.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双机通信设置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包括网络连接、IP 地址设置、端口设置和通信代码的编写等内容。
双机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之间数据交换和通信的重要手段,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对于进行网络通信和应用开发非常有帮助。
双机数据传输方法全攻略现在最好用的PC操作系统是什么当然是WIN2K professional了,它可以使你的硬件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下面,笔者就给大家讲述如何在Win2K下利用红外线端口实现资源共享,希望大家通过本文能对红外线端口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且能给平时的工作、学习带来便利。
目前为止,我们双机连接共享资源的方法可以通过网卡、直接电缆和Modem。
但利用红外线端口构成微型局域网,有明显的优势:1.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线缆和适配器。
笔者是给电脑后面的电源线数据线搞迷糊了,再加一个卡,一条电缆,又不知会乱成什么样。
2.连接协议比TCP/IP和IPX/SPX协议简单快速。
用过直接电缆连接的朋友都知道,直接电缆连接不但连接的时间长,还常常出现无论如何摆弄都找不到主机的情况。
3.数据传输速度快,达到4Mbit/s。
用Modem连接的速度就是可怜的50多Kbps,并口线是300多Kbps。
4.在有效的区域内,可以实现多机动态加入、退出连接。
不论直接电缆还是Modem,都是一对一连接,不能实现一对多的资源共享,但红外线端口可以让多用户动态建立或终止连接,这对于使用笔记本移动办公的朋友更为有利。
好,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动手实现。
一、设置BIOS我们以ACER TM603TER笔记本电脑作为联网的例机,在笔记本电脑侧后方,开有一个有机玻璃小窗口,约摸五分硬币大小,这就是笔记本电脑的红外线接口。
如果是用台式机进行联网的朋友,你的主板上有一个7针的IR接口,只需从电脑城买回一个红外线收发器就可以了。
把收发器装好后,开机进入BIOS设置,在与COM口设置有关的设置项里(电脑自动关机)(一般是INTEGRATED PERIPHERALS),把“Onbroad IrDa Port”或相关选项设置成“Enable”。
主板就会自动给红外线端口分配IRQ和ADDRESS资源了。
在有关红外线传输模式“UART Mode Select”中,如果选“HPSIR”,则只能通过标准的速度115.2KB/s传输数据,选“ASKIR”就能享受红外线的最高速度4MB/s。
一根网线双机互联的设置方法(doc 11页)双机互联2009-04-20 11:38网上邻居 / 双机互连故障全面解析最近,有很多用户会因为网上邻居、网络共享、双机互联等网络连接问题提出很多的疑惑。
为了方便各位用户,我们集中将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希望对各位用户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
网上邻居和 NetBIOS 工作原理部分(工作组模式):所有使用网上邻居的机器在启动时都会向网络中宣告自己的存在,一般使用广播方式(也是为什么无法通过路由器看到其它子网计算机的原因),而在网络中有一张浏览列表,记录了所有在此登记的计算机,也就是在网上邻居中看到的计算机,而当计算机正常关机时,浏览列表就会从记录中删除此机器。
那么这张列表到底在哪里呢?它是被“ 浏览主控服务器” 维护的,浏览主控服务器是工作组中的一台最为重要的计算机,它负责维护本工作组中的浏览列表及指定其他工作组的主控服务器列表,为本工作组的其他计算机和其他来访本工作组的计算机提供浏览服务,每个工作组都为会每个传输协议选择一个浏览主控服务器,而我们经常遇到的无法浏览网络的错误大多是因为你所处的工作组没有浏览主控服务器而造成的。
使用网上邻居步骤,如果你的网上邻居有问题,请参看以下步骤(同样适用于打印机的共享):网线双机互连不使用 HUB 或交换机,用交叉线连接两机;如果使用 HUB 或者交换机,均用直连线连接至 HUB 或交换机,保证交换机、网卡状态灯正常。
IP 协议WIN98 及以后的机器在安装时会默认安装 TCP/IP 协议, WIN95 需要另外安装。
在网上邻居- > 属性( WIN9X/Me )或者网上邻居- >属性- > 本地连接- > 属性( WIN2K/XP )里可以查看是否安装了TCP/IP 协议。
IP 地址在 TCP/IP 属性里设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如果有需要可以设置 DNS 和 WINS 服务器地址。
双机互联实验报告总结双机互联实验报告总结一、实验介绍本次实验是基于网络通信的双机互联实验,主要内容为设计一个能够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程序,并测试程序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C++语言进行编程,运用WinSock库实现网络通信功能。
二、实验原理WinSock是Windows系统提供的一组网络编程接口,通过这组接口可以实现网络通信,包括TCP/IP协议,UDP协议等。
本次实验采用TCP协议,因为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能够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对于本次实验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验步骤1. 设计服务器端程序服务器端程序主要有以下功能:- 创建socket- 绑定socket到指定端口- 发送数据给客户端- 关闭连接具体实现过程如下:```cpp// 创建socketSOCKET sListen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if (sListen == INVALID_SOCKET) {cout << "创建socket失败:" << WSAGetLastError() << endl;WSACleanup();return 0;// 将socket绑定到指定端口struct sockaddr_in sin;sin.sin_family = AF_INET;sin.sin_port = htons(PORT);sin.sin_addr.S_un.S_addr = INADDR_ANY;if (bind(sListen, (LPSOCKADDR)&sin, sizeof(sin)) == SOCKET_ERROR) { cout << "绑定socket失败:" << WSAGetLastError() << endl;closesocket(sListen);WSACleanup();return 0;}if (listen(sListen, 5) == SOCKET_ERROR) {cout << "监听socket失败:" << WSAGetLastError() << endl;closesocket(sListen);WSACleanup();return 0;}sockaddr_in remoteAddr;int nAddrLen = sizeof(remoteAddr);SOCKET sClient = accept(sListen, (SOCKADDR *)&remoteAddr, &nAddrLen); if (sClient == INVALID_SOCKET) {closesocket(sListen);WSACleanup();return 0;// 发送数据char szData[] = "Hello, world!";if (send(sClient, szData, strlen(szData), 0) == SOCKET_ERROR) { cout << "发送数据失败:" << WSAGetLastError() << endl;closesocket(sClient);WSACleanup();return 0;}// 关闭连接closesocket(sClient);closesocket(sListen);WSACleanup();return 0;```2. 设计客户端程序客户端程序主要有以下功能:- 创建socket- 连接服务器- 接收从服务器传回的数据- 关闭连接具体实现过程如下:```cpp// 创建socketSOCKET s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if (sClient == INVALID_SOCKET) {cout << "创建socket失败:" << WSAGetLastError() << endl;WSACleanup();return 0;}// 设置服务器地址和端口号sockaddr_in remoteAddr;remoteAddr.sin_family = AF_INET;remoteAddr.sin_port = htons(PORT);remote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SERVER_ADDR);// 连接服务器if (connect(sClient, (SOCKADDR *)&remoteAddr, sizeof(remoteAddr)) == SOCKET_ERROR) {cout << "连接服务器失败:" << WSAGetLastError() << endl;closesocket(sClient);WSACleanup();return 0;}// 接收数据char szData[256];ZeroMemory(szData, sizeof(szData));int nRet = recv(sClient, szData, sizeof(szData), 0);if (nRet == SOCKET_ERROR) {cout << "接收数据失败:" << WSAGetLastError() << endl;closesocket(sClient);WSACleanup();return 0;}cout << "接收到的数据为:" << szData << endl;// 关闭连接closesocket(sClient);WSACleanup();return 0;```3. 编译和运行程序将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分别编译,并在服务器上先运行服务器程序,再在客户端上运行客户端程序。
双机互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搭建双机互联实验,了解和学习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双机互联的方法与技术,掌握常见的网络连接方式和网络配置方法,提高对网络拓扑和网络协议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1.实验设备:两台计算机、一个网络交换机、两根网线。
2. 实验工具:Windows系统、Wireshark抓包工具、SecureCRT远程连接软件。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1.搭建实验环境:将两台计算机和网络交换机连接起来,连接方式为一台计算机的网口连接到交换机,另一台计算机的网口连接到交换机,通过网线实现互联。
2.配置网络设置:分别登录两台计算机,打开“控制面板” - “网络和共享中心”,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找到对应的以太网适配器,右键点击并选择“属性”。
在“属性”窗口中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点击“属性”,依据实际情况进行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设置。
例如,计算机1的IP地址配置为192.168.0.1,子网掩码配置为255.255.255.0;计算机2的IP地址配置为192.168.0.2,子网掩码配置为255.255.255.0。
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3.配置默认网关:在“Internet协议版本 4(TCP/IPv4)属性”窗口中点击“高级”,在“默认网关”选项卡中点击“添加”按钮,设置网关地址为计算机1的IP地址(即192.168.0.1)。
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4.检查网络连接:分别登录两台计算机,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ping命令来测试网络连接。
在计算机1上输入“ping 192.168.0.2”,在计算机2上输入“ping 192.168.0.1”,确保两台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ping通。
5.抓包分析:在计算机1上安装Wireshark抓包工具,打开软件并选择对应的以太网适配器。
点击开始抓包,然后在计算机2上执行网络操作,例如访问网页或发送文件等。
在Wireshark软件中观察抓包结果,分析网络通信过程和数据包的内容。
同一网段的两台PC经一台交换机的数据流分析过程
1.A发“ARP请求”请求IP地址为19
2.168.2.7的设备的MAC地址(广播)
2.A的为请求经过交换机C, C学习,记录A的MAC地址,再泛洪
3.B对C(还是A?)进行ARP应答(单播)
4.C学习,记录B的MAC地址,并把B的MAC地址转发给A
5A封装数据帧并发给C
6.C接收,查MAC表,解封数据帧,查出目的MAC(B)所对应的端口,重新封装,再
转发给B//在这里交换机不会解封装数据帧和重新封装数据帧,它读出目的MAC后就直接查找MAC表转发数据了!!
7.B接收,解封装
8.B封装另一数据帧(收到确认信息)发送给C
9.C接收,解封装,查出目的MAC(A)所对应的端口,重新封装,转发给A
//在这里交换机不会解封装数据帧和重新封装数据帧,它读出目的MAC后就直接查找MAC表转发数据了!!
10.A接收,解封装。
疑问:1)此分析中第3步B是对C还是A进行ARP应答?这里只有A发了ARP请求,“请求”与”应答”应该是对应的吧,
回答:ARP是谁发的,就对谁应答。
所以说肯定是B对A应答咯~。
实验双机互联参考资料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深入了解双机互联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场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术和配置过程,为后续的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二、实验设备1、两台计算机(以下分别称为计算机 A 和计算机 B),配置要求:具备以太网接口,安装有操作系统(如 Windows 10 或 Linux 操作系统)。
2、以太网线(交叉线或直通线,根据计算机网卡类型选择)。
三、实验原理双机互联是指将两台计算机通过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
常见的双机互联方式有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有线连接中的以太网连接方式。
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通过以太网线将计算机的网卡连接起来,形成物理链路。
在网络层,需要为计算机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使其能够在网络中进行通信。
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首先,关闭计算机 A 和计算机 B 的电源。
根据计算机网卡类型,选择合适的以太网线(如果计算机网卡支持自适应,则可以使用直通线;否则,使用交叉线)。
将以太网线的一端插入计算机 A 的以太网接口,另一端插入计算机 B 的以太网接口。
2、配置计算机 A 的网络参数打开计算机 A,进入操作系统。
点击“开始”菜单,选择“设置”,在设置窗口中点击“网络和Internet”。
在网络和 Internet 页面中,选择“更改适配器选项”。
找到以太网适配器,右键点击并选择“属性”。
在以太网属性窗口中,双击“Internet 协议版本 4(TCP/IPv4)”。
在弹出的“Internet 协议版本 4(TCP/IPv4)属性”窗口中,选择“使用下面的 IP 地址”。
输入以下参数:IP 地址:19216801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可不填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3、配置计算机 B 的网络参数按照与计算机 A 相同的步骤打开网络设置。
在“Internet 协议版本 4(TCP/IPv4)属性”窗口中,输入以下参数: IP 地址:19216802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可不填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用一根网线连接两台计算机,并传输数据(转自/zhuliting)本文针对xp系统。
1、将两台计算机用一根网线连接好,我们用的最多的RJ45接口网线。
然后各自手动设置IP(比如172.192.1.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而另一个是172.192.1.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在IP是172.192.1.1 的计算机上使用命令ping 172.192.1.2 看两台电脑是否已经物理上连通。
若连通了就可以了,若没那就要检查硬件的问题,比如网卡是不是好的有没有插好网线是不是好的。
关于IP的具体设置步骤: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右键属性-常规-TCP/IP协议-点下面的属性-常规-选择使用下面的IP 地址,然后填IP和子网掩码就可以了。
这里以A和B为例,如果仅仅是希望计算机A访问计算机B的数据(例如:计算机之间数据文件的大量复制、转移),只需要对B进行设置即可。
如果A、B都进行设置,则可互访。
2、共享的准备工作(注意设置完成后最好重启一下生效:(1)开始-设置-控制面板-防火墙-例外-勾选“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当然你也可以关闭防火墙。
(2)运行里面输入secpol.msc回车进入本地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将“网络访问:不允许SAM 账户的匿名枚举”停用。
(3)双击我的电脑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将“使用简单的文件夹共享”前面的勾去除!(4)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用户帐户中直接开启guest 。
或者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找到guest点击右键属性,将帐户已停用前面的勾去掉。
3、如果A在网上邻居看不到对方B,请确认自己的工作组是否正确双方应在相同的工作组里面具体的操作如下:点击“我的电脑右键-属性-计算机名”可以看到你的工作组。
要修改的话就点“更改”就可以了。
4、若出现“您可能没有权限使用网络资源,请与这台服务器的管理员联系以查明您是否有访问权限”⑴当你在计算机A上点击网上邻居的时候出现的,可能的原因有:①XP本身所自带的网络防火墙没有关闭,请关闭。
同⼀交换机下设备数据传输过程详解同⼀交换机下设备数据传输
如图所⽰:S1是交换机,分别连接了三台PC设备。
当PC1 执⾏ ping pc2的命令时:
CMD显⽰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已经将数据包发送成功了
对Switch到PC2抓包:
对Switch到PC6抓包:
PC6只接收到了⼀个ARP包。
详细过程
1:PC1执⾏ping命令到PC2,⾸先会向交换机发送⼀个ARP⼴播包,交换机会将PC1的MAC地址和对应端⼝记录到MAC地址表中,然后进⾏⼀次泛洪(对同⼀Vlan的设备都发送这个⼴播),因为PC6和PC1、PC2在同⼀⼴播域,所以也会接收到ARP⼴播包,但是由于PC6不是⽬标地址,所以就会放弃这个ARP包,⽽PC2是⽬标设
备,PC2接收ARP⼴播包并回复给PC1,PC2的ARP回复是⼀个单播数据包,⽬标地址是PC1的MAC地址,源地址是PC2的MAC地址。
2:PC2的ARP回复数据包到达交换机,交换机把PC2的MAC地址放⼊到MAC地址表中。
查看交换机MAC地址表命令:
可以看出PC1和PC2的端⼝都已经记录在MAC地址表中了。
3:交换机收到PC2的数据包发现是单播包,⽬标地址是:
查询得到对应端⼝是0/0/1,所以从0/0/1端⼝把数据包发送到PC1,PC1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先将PC2的MAC 地址写⼊到本地的ARP表中,PC1发送ICMP数据包达到交换机,交换机判断⽬标MAC地址来区分从哪个端⼝发出数据,PC1收到ICMP的回复数据包,显⽰结果。
ping过程结束。
display mac-address。
实验一不同VLAN间不能通信配置VLAN前,两台PC可以通信;配置VLAN后,二者不能通信。
一、补充知识点:交换机的三种模式●Switch> 用户模式,用户在该模式下不能对交换机进行任何配置,只能查询交换机基本信息。
●Switch# 特权模式,在用户模式下使用enable命令进入特权模式。
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查询交换机配置信息、各个端口的连接情况、收发数据统计等。
●Switch(config)# 全局模式,在特权模式下使用config terminal命令进入全局模式。
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配置全局性的参数。
用exit或end退出当前模式,Exit:返回上一层,end:直接返回特权模式。
Wr:保存当前配置二、VLAN的配置1、定义VLANVlan 102、①将端口加入到某个VLAN中interface fa 0/2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exit②将一组端口加入某个VLAN中interface range fa 0/1-5,0/7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exit实验二、同一VLAN间能够相互通信,不同VLAN间不能通信。
实验三、配置VLAN TRUNK使跨交换机的同一VLAN间相互通信。
A、未配置TRUNK之前,跨交换机的相同VLAN间是不能通信的;配置TRUNK之后,则能通信。
B、补充知识点:交换机端口的三种模式:access、trunk、hybridAccess类型的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
Trunk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Hybrid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也可以用连接计算机。
●将端口配置成TRUNK端口Interface fa 0/1Switchport mode trunk注:将端口配置成TRUNK端口后,1、默认情况下,缺省VLAN号是1,所有的VLAN都允许通过。
用一根网线使两台机子同时上网,不增加外设,做网线时45水晶头连接方法水晶头金属面对自己,从左到右为1-8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网线的接法一、PC连HUB (电脑连接上网设备)A端:(标准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B端:(标准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二、PC连PC (电脑连接电脑)A端:(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B端:(标准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三、HUB连HUB (上网设备连接上网设备)A端:(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B端:(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千兆5类或超5类(包括6类线)双绞线的形式与百兆网线的形式相同,也分为直通和交叉两种。
直通网线与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一对应的。
但是传统的百兆网络只用到4 根线缆来传输,而千兆网络要用到8 根来传输,所以千兆交叉网线的制作与百兆不同,制作方法如下:1对3,2对6,3对1,4对7,5对8,6对2,7对4,8对5。
例如:一端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另一端:白绿、绿,白橙、白棕、棕,橙,蓝,白蓝;T568B: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T568A: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直连线:两端都做成T568B或T568A。
用于不同设备相连(如网卡到交换机)。
交叉线:一端做成T568B一端做成T568A。
用于同种设备相连(如网卡到网卡)。
10M的网卡中只有四根弹片,8根线中另四根不起作用所以要求低,两边是同一顺序就行,但最好按规范做;100M的网卡中有8根弹片,四根用于数据传输,另四根用于防串扰,严格按照规范做线能减少网络故障。
100M使用四对线要求12,36,45,78必须双绞交叉线的制作(用于HUB没有线连口、两台电脑直连)10M1 2 3 4 5 6 7 83 6 145 2 7 8100M1 2 3 4 5 6 7 83 6 1 2 7 84 5饿魔心得:10M使用两对线1、2、3、6。
网络上两台主机的通信过程目标:1:Tcp/ip协议族中的每一层在实际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2:数据流是怎么被封装成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的。
3:数据流的封装和拆封装的顺序4: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的封装里加入了什么样的信息5:网络设备如何根据这些信息处理数据包或者数据帧6:网络上的主机如何区分不同的数据流Tcp/ip 协议和OSI协议的不同在于将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统一规范为应用层。
在同一网段和不同网段的通信过程(1):在同一网段的通信过程主机在应用层上的操作:TCP/IP协议上tcp的端口对应的各种应用程序,如WWW 对应端口 80, DNS 对应端口 53.客户机要访问某个应用程序就会要求打开主机的这个固定的端口。
而客户机自己会打开一个大于1024的随机端口用来跟对方的主机进行通信。
这些大于1024的端口,我们称为动态窗口,可以自动或手动分配的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端口可以单一的标识一个会话。
一个单一的会话,实际上就是一个主机应用层之间的逻辑的软件连接。
主机在传输层的操作1:对数据分段(Segment),添加TCP报头(包含源端口,目的端口,顺序号等)分段的原因:(A):可同时多个应用程序发送数据。
(B):数据包过大产生错误时,还需重新传送,即占带快又占时间,小数据包对数据流影响就小很多。
(C):各种网络传输介质有其最大的传输单元限制,不允许在网络上出现巨大的数据包。
主机在网络层的操作当传输层为数据分段添加了TCP头之后,将数据下发给网络层处理。
网络层会为传输层传来的数据包添加IP报头(包含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封装成数据包主机在数链路层的操作数据链路层在数据包的前面封装上数据帧头,在数据包的后面封装上校验位,从而把数据包封装成数据帧。
(添加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主机对物理层的操作将从逻辑链路层发送过来数据帧转换成能在物理线路上传输的电子信号,传递给网络上的转发设备交换机,由交换机进行处理。
教你两台电脑利用交换机怎么连接局域网共享文件教你两台电脑利用交换机怎么连接局域网共享文件很多家庭和办公室都是这样链接的,你需要到电脑维修或者服务的商店,或者电脑市场,购买一台5口的家用小交换机。
通过小交换机和两根普通的网线(注意1中所说的直连线一般很少见,一般需要单独做一根)两台电脑即可组成小型的局域网络。
硬件搭建成功后,不代表就可以相互通信,还需要软件的设定。
设定很简单,只需要将两个电脑的IP地址或者工作组设定在一个段内即可,有的朋友也许会说不需要这些设定也可,但依据电脑配置不同,有时不在一个网段易出错。
1、同一工作组局域网右键“我的电脑”——“属性”——“计算机名”——“更改”,将两个工作组改成同一名称,关机或重启后,双击“网上邻居”——“查看工作组计算机”即可发现。
此方法工作的软件环境是基于netbios/netbeui协议,winxp、vista、win7默认的配置,不必寻找安装。
2、设定同一IP网段分别将两个电脑的IP地址设定到同一个C类网段内即可。
如下面的例子:电脑一 IP 192.168.0.2 掩码 255.255.255.0 网关 192.1.68.0.1电脑二 IP 192.168.0.3 掩码 255.255.255.0 网关 192.1.68.0.1依据此设定即可完成文件共享和联机游戏的小型局域网了,此两步完成之后即可在在联机游戏中发现对方,同时也可以实现两台电脑共享传送文件了。
下面着重说如何传文件。
第一步:将两台电脑设定到同一网段。
简单的如下面的例子:电脑一 IP 192.168.0.2 掩码 255.255.255.0 网关 192.1.68.0.1电脑二 IP 192.168.0.3 掩码 255.255.255.0 网关 192.1.68.0.1第二步:设定文件共享。
在电脑一上做如下操作:右键你需要共享的文件夹或者磁盘盘符,选择“共享和安全”,找到“共享”,点击“如果你知道风险,但还要共享”,按照提示设定文件共享;第三步:两台电脑传送文件在电脑二上做如下操作:打开我的电脑,在地址栏输入\\192.168.0.2 回车即可看到电脑一刚才设定的共享文件夹或者磁盘(此例子依据上面的设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输入地址)依照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对电脑二做共享,然后在电脑一的地址栏输入 \\192.168.0.3 回车的方法来访问电脑二的文件。
同一网段的两台PC经一台交换机的数据流分析过程
1.A发“ARP请求”请求IP地址为19
2.168.2.7的设备的MAC地址(广播)
2.A的为请求经过交换机C, C学习,记录A的MAC地址,再泛洪
3.B对C(还是A?)进行ARP应答(单播)
4.C学习,记录B的MAC地址,并把B的MAC地址转发给A
5A封装数据帧并发给C
6.C接收,查MAC表,解封数据帧,查出目的MAC(B)所对应的端口,重新封装,再
转发给B//在这里交换机不会解封装数据帧和重新封装数据帧,它读出目的MAC后就直接查找MAC表转发数据了!!
7.B接收,解封装
8.B封装另一数据帧(收到确认信息)发送给C
9.C接收,解封装,查出目的MAC(A)所对应的端口,重新封装,转发给A
//在这里交换机不会解封装数据帧和重新封装数据帧,它读出目的MAC后就直接查找MAC表转发数据了!!
10.A接收,解封装。
疑问:1)此分析中第3步B是对C还是A进行ARP应答?这里只有A发了ARP请求,“请求”与”应答”应该是对应的吧,
回答:ARP是谁发的,就对谁应答。
所以说肯定是B对A应答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