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1.45 KB
- 文档页数:2
甲钴胺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差异性研究目的分析甲钴胺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甲钴胺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钴胺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SCV、MCV水平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并且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钴胺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甲钴胺;尼莫地平;血塞通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该并发症的发病率在47%~90%之间[1]。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在不同程度上累及患者的自主神经、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是促使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2]。
现阶段,临床上还没有出现该疾病的特效治疗方式。
该研究主要针对甲钴胺联合尼莫地平以及甲钴胺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0年1月—2016年10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平均年龄(52.05±7.12)岁,平均病程为(3.12±1.68)年,包括24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观察组患者40例,平均年龄(52.21±7.26)岁,平均病程为(3.16±1.62)年,包括26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
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效果分析目的探究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并研讨甲钴胺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该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6例。
参照组采用常规血糖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其基础之上行甲钴胺治疗模式,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半胱氨酸血及神经病变主绝症状问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浆上述参数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及神经病变主绝症状问卷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
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胫运动神经、腓运动神经、胫感觉神经及腓感觉神经传感速度较高(P<0.05)。
结论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应予以临床普及推广。
标签: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类并发症之一,其症状分为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和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1]。
糖尿病周圍神经病变是患者因血糖过高而造成的代谢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较多,一般以麻木为主,下肢患病比例较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感觉下肢有虫蚁爬行的感觉,严重者会感觉皮肤刺痛,一旦病变侵害患者运动神经后,患者肌力呈现出进行性减退现象[2]。
甲钴胺(mecobalamin)是人体血液和骨髓液中维生素B12,是机体内源性维生素B,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钴胺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元传导不良的问题,是临床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治疗药物[3],现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于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长春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察组为48例,对照组4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ug,肌内注射,2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30mg,静脉滴注,1次/d。
疗程均为28d。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长春西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明显,且安全有效,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显著加快(p<0.05),无明显副作用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春西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严重病例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的药物种类繁多,疗效各异,其中长春西汀作为一种神经细胞的多重保护剂,通过多重作用选择性改善神经损伤症状,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提供新思路。
我院在2006.年—2009年先后应用长春西汀治疗DPN48例疗效较满意,先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12—2009.12我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且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依据:(1)确切的糖尿病诊断依据;(2)四肢持续疼痛或感觉障碍;(3)双侧拇指(趾)震动觉异常;(4)双侧踝反射消失;(5)肌电图示尺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降低。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男23人,女25 人,年龄42-79岁,平均(57.2±6.8)岁,病程为3-20年;观察组:男24人,女24人,年龄46-72岁,平均(58.2±8.2)岁,病程为4-23年。
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入院时血糖值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饮食疗法、适度运动及药物降糖等常规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5.8-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8.2-10.0mmol/L),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 500ug日2 次,肌内注射;观察组给予长春西汀3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
甲钴胺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作者:马雅琼陈金虎马博清余萍萍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17期摘要:目的:对甲钴胺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做出全面评估。
方法:全面检索有关文献,寻找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RCT)。
采用Review Manager5.3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5个RCT,样本量为608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钴胺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病变症状,并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
结论:甲钴胺联合度洛西汀,优于单纯应用甲钴胺药物治疗,期待将来更多高质量的RCT以提高研究证据级别。
关键词:甲钴胺;度洛西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Meta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大类涉及多神经,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中包括正中神经、胫神经等,四肢手套袜套样感觉等症状较为普遍。
目前已知的可以导致DPN出现的发病机理较为繁多,如脂代谢紊乱等,前提是控制好血糖,神经生长因子可用于营养神经,但很难在临床上推广。
有研究表明DPN的发生与如线粒体应激应激[2]等有密切关系。
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控制DPN的进展刻不容缓。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控制血糖同时给予针对神经病变的治疗,弥可保是维生素B12的一种活性形式,它可以直接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甲基维生素B12通常参与多种代谢,作为DNA合成和调节,脂肪酸合成,以及能源生产原料,但是再单独用药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对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起作用。
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与调节内源性疼痛抑制机制有关。
度洛西汀作为一种代表性药物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关于症状性DPN治疗的共识指南,尽管仍相当经验性,但建议采用逐步的方法。
目前对于此种治疗方案研究较少,且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总结,研究结果存在争议。
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4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5-11-30T13:19:45.9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作者:杨伟霞1 张海福2[导读] 山西省闻喜县人民医院内分泌山西省运城市五四一总医院放射科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与高致残率的特点。
杨伟霞1 张海福2(1山西省闻喜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山西运城 043800)(2山西省运城市五四一总医院放射科山西临汾 043801)【摘要】目的:对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84例患者采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胫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以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长春西汀;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89-01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与高致残率的特点,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肢体发麻、疼痛等感觉异常,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为了进一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笔者选取我院1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4例患者,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为42~69岁,平均年龄为(51.6±4.7)岁;糖尿病病程为3~11年,平均病程为(5.7±1.4)年。
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目的:对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你6月收治的80例DNP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甲钴胺的治疗方法,2周一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肌电图变化。
结果:实验组在临床效果及肌电图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长春西汀联合家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安全可行。
标签:长春西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多发病与常见病,显著特点为血糖升高,它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资料显示,DPN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70%-90%,高于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
目前临床上对于DP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行的治疗方法的效果也不太理想。
为了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治疗效果,我院近年来采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比较理想,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为49-77岁,平均年龄为58.9±5.3岁;糖尿病病程为4-12年,平均病程为7.9±2.6年;糖尿病周围神兵病变病程为2-7年,平均病程4.2±2.3年。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采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甲钴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与治疗》(马学毅,2002)[3]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下列标准:⑴感觉功能出现障碍:感觉疼痛、异常,包括发热、蚁走、肢体麻木、电击;对称性刀割样、烧灼样、针刺样疼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增加而增加,在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50%的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
目前常规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逐渐深入,特别是中医方面,具有较好的前景。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增加而增加,在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50%的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
可分为左右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和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以肢体疼痛、麻木及感觉障碍等症状为特征。
早期有效治疗,可减轻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植物神经损伤,及进一步产生的肢体和内脏的功能障碍,现对DPN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找到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1 常规治疗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取能够有效促进神经修复、抗氧化应激、改善循环、改善代谢紊乱等治疗措施,代表药物有:①刺激轴突再生、促进神经修复的甲钴胺。
②增加神经营养,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药物如α-硫辛酸。
③改善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血供药物如前列腺素E2、西洛他唑等。
④改善代谢紊乱药物,如依帕司他等。
此外尚有神经营养因子、C肽、肌醇、神经节苷酯和亚麻酸、阿片类止痛药等。
在这些治疗药物支持下,DPN的治疗已取得惊人的成绩,但DPN 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随着治疗手段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显现出来,更为优化的治疗手段成为近来医生们的研究重点。
2 西药治疗研究2.1西药单药研究对抗氧化剂α-硫辛酸的研究尤多。
如Ziegler D等在一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对抗氧化剂α-硫辛酸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将32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DPN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α-硫辛酸组(剂量1200 mg,600 mg,100 mg)与安慰剂对照,结果在缓解DPN症状上,α-硫辛酸使用剂量为600 mg/d,超过3 w是优于安慰剂组的。
·糖尿病与并发症·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糖尿病新世界2020年10月[作者简介]周红霞(1978-),女,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全科临床工作。
作为糖尿病的一类多发性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达到了70%~90%,其临床表现症状呈多样性,但主要累及部位为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1]。
患者以疼痛、感觉障碍、睡眠障碍、感染、难治性溃疡以及创口难愈合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严重者甚至导致截肢,对其日常生活、工作及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该病与糖尿病的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血管损害以及神经-体液生长因子的缺损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目前临床以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等方式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
该研究以该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春西汀与甲钴DOI:10.16658/ki.1672-4062.2020.19.192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周红霞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12[摘要]目的研究长春西汀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该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长春西汀与甲钴胺联合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与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38、3.031、2.927、4.266、3.107、3.713,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2,P <0.05)。
结论长春西汀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改善微循环。
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使用价值。
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治疗的60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实验组给予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连用2周。
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口服降糖物,控制空腹血糖<7.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10 mmol/L以下,对照组甲钴胺0.5 mg口服,每日3次,连用2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20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周。
1.3 疗效标准[2]显效:肢体感觉异常(麻木、针刺感、灼热感或感觉迟钝等)消失或明显好转,腱反射恢复正常,NCV增加5 m/s;有效: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减轻或好转,NCV增加5 m/s;无效: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无好转或加重,NCV无增加者。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无效2例,占6.7%,有效率93.3%,对照组无效8例,占26.7%,有效率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7,P < 0.05)。
2.2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2周的治疗,无一例中途退出,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原因之一,其中以伴有或不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感觉神经病变为最多见。
DPN的发病机制多认为是糖尿病时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和微血管病变,导致血流减慢,氧的弥散功能下降,大量游离脂肪酸堆积,使神经组织缺血缺氧,非酶糖基化产物增加,致神经纤维受损变性,最终发展成为神经病变[3]。
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童立鹤田仰华[摘要]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2组均给予常规抗糖尿病治疗。
治疗组予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肌电图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肌电图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优于单纯甲钴胺方案。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春西汀;甲钴胺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2.01.021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环境等因素,可导致人体血糖代谢水平发生变化。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常见病,日益威胁人类的健康[1]。
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
有研究表明,DPN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70% 90%[2],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均高,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截止目前,D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治疗方法对其疗效均不十分满意。
为了改善DPN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应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取得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门诊和住院DPN患者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8.1ʃ3.8)岁;糖尿病病程(6.6ʃ2.9)年,周围神经病变(2.4ʃ1.9)年。
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0.1ʃ4.6)岁;糖尿病病程(6.8ʃ3.1)年,周围神经病变(2.6ʃ2.0)年。
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研究李洁【摘要】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给予甲钴胺和长春西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障碍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3(022)011【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长春西汀【作者】李洁【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广东湛江524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病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以感觉神经受累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可表现为感觉缺失,四肢麻木及针刺样疼痛,难以愈合性溃疡等,容易导致截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缺乏特异性疗法,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2]。
本文选择我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观察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存在不同程度四肢麻木、蚁走感、针刺样疼痛等感觉障碍;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及腓神经有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同时排除非糖尿病引起的四肢周围神经病变。
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为48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为(59.3±5.1)岁;糖尿病病程平均为(7.9±3.4)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平均病程为(4.1±1.9)年。
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5-10-28T16:27:14.0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作者:杨世金肖荷妹李枫[导读]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糖尿病是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就是血糖上升,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杨世金肖荷妹李枫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 053000摘要:目的:分析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能对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长春西汀;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糖尿病是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就是血糖上升,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则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我院在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采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3.5)岁,糖尿病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1±1.3)年;周围神经病变(3.1±2.1)年。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药物以及控制饮食等对症治疗,将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11.9mmol/l,空腹血糖控制在6.5-9.0mmol/。
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陈继文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000)033
【摘要】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随机分成
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
对照组予以单纯性甲钴胺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长春西汀和甲钴胺联合方案进行治疗。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
照组(67.65%),且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陈继文
【作者单位】239300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内三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J], 李全志;刘志强
2.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研究 [J], 李洁
3.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J], 陈旭;陈亚丹;纪富溪;刘雅竹;付秀娟
4.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J], 李全志;刘志强
5.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J], 周红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单建芳【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4(000)012【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应用甲钴胺注射液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注射液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为(47.3±5.2)m/s,运动传导速度为(48.2±5.9)m/s,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为(47.2±4.8)m/s,运动传导速度为(51.5±4.1)m/s;对照组患者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为(41.9±4.1) m/s,运动传导速度为(45.1±6.2)m/s,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为(40.9±5.4)m/s,运动传导速度为(44.9±3.9)m/s。
研究组患者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81-182)【作者】单建芳【作者单位】江苏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阜宁 22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相关文献】1.联合应用α-硫辛酸和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J], 李丹丹2.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应用α-硫辛酸、甲钴胺及普瑞巴林治疗的疗效分析 [J], 黄家庆;林昱;徐衡3.奥扎格雷钠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分析 [J], 白玉峰4.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4例临床分析 [J], 于雪冰5.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J], 周红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度洛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奥思平)联合甲钴胺胶囊(乐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在控制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加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度洛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
对照组用甲钴胺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度洛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甲钴胺治疗方案。
【关键词】度洛西汀;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76-02我国在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肥胖等流行原因作用下,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神经病变几乎波及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不但疼痛难忍,而且还伴发失眠、抑郁等精神症状,严重者自杀。
病程长、治疗效果差、反复发作、医疗费用高是其特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基础上常用甲钴胺治疗,效果不理想。
我院内科采用度洛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共110例,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55±10岁;糖尿病病程10~15年,周围神经病变1~5年。
糖尿病诊断采用1999年whd诊断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以下4项检查中任1项异常则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①踝反射异常;②针刺痛觉异常;③振动觉异常;④压力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