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八里中心校五年李荣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第一课时(体积和容积),课本41-42页。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两个相同的量杯、大小不同的瓶子、水、土豆、红薯、水杯、量杯(放入百宝箱以备用)。
教学流程:课前准备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很多客人,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能把更棒的自己展现给他们,好吗?一、故事导入同学们《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请看!(媒体播放乌鸦喝水视频)1、你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吗?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2、那么往瓶子里放石子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石子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
)石子占据一定的空间,其实我们身边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你们看,黑板占据一定的空间,小小的黑板檫也占有一定的空间,黑板占据的空间大一些,黑板檫占据的空间小一些。
3、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所占有占空间大些,那些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小些?(引导说明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大,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4、同学们说的这些物体很容易比较出谁所占有的空间大,老师带来的这两样物体单凭眼睛看是很难分辨谁所占有的空间大。
二、教学新授活动一:【认识体积】1、师出示红薯和土豆,你来猜一猜吧?(学生大胆猜测,意见不一)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呢?讲台上摆好量杯若干、水若干不同形状的容器若干盛水器皿一个。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以及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体积和容积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物体的大小、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逐步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2.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方法。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究体积和容积的规律。
3.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以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或者纸张,用于记录和计算体积和容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如“一个水果箱的体积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大小和空间占据。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和空间占据。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汇——体积、容积。
2.了解概念——物体的体积和器皿的容积的区别。
3.发现规律——通过实物、图形和数字进一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关系。
4.培养操作能力——进行简单的体积和容积计算。
5.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物体的体积和器皿的容积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哪些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词汇——体积、容积。
2.了解概念——物体的体积和器皿的容积的区别。
教学难点:1.发现规律——通过实物、图形和数字进一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关系。
2.培养操作能力——进行简单的体积和容积计算。
三、教学内容1.了解概念——物体的体积和器皿的容积的区别。
引入——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模型图或实物,让学生比较不同形状模型的大小。
通过比较,引出“体积”和“容积”两个词语。
2.掌握重点词汇——体积、容积。
由定义引出体积: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
容积:是器皿内可以装满的物质的体积大小。
通过平时生活中的为例介绍体积、容积的用途。
3.发现规律——通过实物、图形和数字进一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关系。
实施过程:(1)让学生在实物、图形和数字的世界中找出体积和容积的规律。
(2)巩固概念——让学生通过利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探究问题。
(3)拓展问题——将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与生活自然联系起来。
4.培养操作能力——进行简单的体积和容积计算。
教学方法:(1)先介绍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公式。
(2)举例操作——让学生操作实物并根据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知识拓展5.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物体的体积和器皿的容积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哪些联系。
针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时间分配引入:什么是体积?课堂讲解10min课堂活动小组活动40min讲解知识课堂讲解10min经典习题练习整体练习15min思考题讨论个人思考10min五、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我需要具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面积的基础上,对物体体积和容积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探究物体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体积和容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对长度、面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计算体积和容积时,容易混淆两者概念,对实际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计算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了解计算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理解体积和容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思考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
2.准备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游泳馆、鱼缸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大小,引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体积和容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体积和容积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尺子、量筒等工具,测量实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讲解,巩固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讨论体积和容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计算洗衣机、冰箱的体积和容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教案张会军体积与容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模拟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交流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实践操作、观察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第四单元第一节课《体积与容积》。
(板书)2、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二、认识体积。
1、比一比。
土豆和红薯那个大一些?(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探讨:杯子里的水什么会上升?因为水的空间被土豆和红薯占了,所以水面就会上升了小结: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2、学练结合。
(1)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小?(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体积的认识)(2)课本第42页试一试: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汇报)(3)盒子里装着两个长方体,你知道哪个长方体体积大吗?(出示教具:两个长方体,只露出一个面。
)小结:判断一个物体体积的大小,不能只看一个面的面积,还要考虑到它的宽度或深度。
三、认识容积。
1、体会容积的含义。
过度:这节课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里,大家的表现真不错(鼓励),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另两间礼物,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1、两个杯子那个装水多?(1)生发表意见。
(2)质疑:到底哪瓶装的水多呢?(3)实验:验证猜想。
(4)小结: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板书)2、举例:茶叶桶的容积指什么?饭盒的容积指什么?四、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体积与容积空间容器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容积。
2023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2023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教材41—42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能力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1、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师:乌鸦喝水的故事其中蕴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激兴设疑。
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有大小。
师: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纸箱,教师边说边从纸箱中拿出2个量杯、一个红薯和一个土豆等物品。
)生1:一个大纸箱和一个小纸箱,三个玻璃杯。
生2:一个红薯和一个土豆。
师:你认为纸箱和量杯哪一个比较大?生:纸箱大,量杯小。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物体,并指出谁大谁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法。
师:你们说红薯和土豆比,谁大?生1:红薯大。
生2:土豆大。
生3:不一定,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不好比较。
师:谁说得对呢?你们能想出办法让大家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吗?(1)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
(2)指名说。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量杯里,哪个水杯水涨得高,哪个就大,好,老师现在就来给大家演示一次。
北师大版《体积与容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测量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2. 能够运用体积和容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学会使用体积和容积单位,进行单位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体积和容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的概念1. 引入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 讲解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
第二课时:单位换算1. 学习体积和容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 学会进行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换算,如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
第三课时:物体体积的测量1. 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如量筒、尺子等。
2. 进行实际操作,测量物体体积,如测量长方体、正方体等。
第四课时:容积的测量1. 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如量筒、杯子等。
2. 进行实际操作,测量物体容积,如测量杯子、瓶子等。
第五课时:体积和容积的应用1.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体积和容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体积、容积等。
2. 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换算。
难点:1. 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换算。
2. 运用体积和容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掌握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教案、教材等。
2. 测量工具、实物等。
学生准备:1. 完成预习任务,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 准备测量工具,如量筒、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方法,以及理解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体积和容积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直观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空间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和容积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运用体积和容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体积和容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体积和容积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如体积和容积的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2.准备体积和容积的相关题目和案例,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如“哪杯水更多?”来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容器和物体,引发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计算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可以结合具体的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计算不同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题目和案例,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4.1《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4.1《体积与容积》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但是,对于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和容积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体积和容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用于导入和演示。
2.准备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工具,如量杯、尺子等。
3.设计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如:“小明家的鱼缸能装多少升水?”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体积和容积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物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体积和容积。
同时,展示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容积=底面积×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测量和计算实物的体积和容积。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单位。
2.能够准确地用公式计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应用体积和容积计算物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它们计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用公式计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好教案,讲义,课件等资料。
2.学生需要准备好笔,纸,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教学。
五、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示向学生展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引导法:教师要通过问题和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3.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关于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你们知道什么是体积和容积吗?”1.2. 观察与描述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
2. 概念及其理解2.1. 体积和容积的定义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展示体积和容积的基本定义,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解。
2.2. 计算体积和容积教师讲解如何计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计算方法。
3. 分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
4. 知识巩固4.1. 随堂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和讲解。
4.2.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题目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
5. 课后反思5.1. 教师反思教师进行课堂反思,并评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并承认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5.2. 学生反思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并对本次课程的理解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
七、课堂评价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1: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通过详细的实验活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的: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开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增强合作精神和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详细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络和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两个一样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瓶子、水、土豆和红薯、橡皮泥一块、饮料瓶、茶叶桶和水杯。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体积与容积》这一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师:老师这里有石头、量杯和水,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师:把石头放入水中,出现了什么情况?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生1:石头占了水的位置;生2:石头把水挤出来了;生3:石头把水压出来了;生4: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说出了各种有趣的想法。
〔二〕新授〔1〕认识体积1、初步感受空间。
师:老师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还有什么东西占空间?说得完吗?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
在水里占空间,拿出来呢?〔也占空间〕板书:空间。
2、空间也有大小。
师:橡皮与铅笔盒比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桌子与凳子呢?板书:大小3、体积的概念。
师:每个物体都占一定的空间,且有大有小,这就是体积,体积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出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同学齐读2遍〕师:苹果的体积是什么呢?〔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叫苹果的体积〕。
石头呢?〔石头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石头的体积〕。
4、谁的体积大?师:同学们的桌子上放了许多物品,与你同桌的作比拟,说一说我的体积大,你的体积小5、物体的位置、形状发生大小,体积不变。
师叫一位同学上台,问:“你有体积吗?老师有体积吗?谁的体积大?”接着请这位同学变换位置,站在教室的不同地方,问:“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说明了什么?”〔物体的位置变化了,但体积不变〕师:“橡皮泥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
北师大版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中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意义。
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
然后,教材揭示体积的概念。
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
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
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
(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
(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二、学生分析《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本节课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三、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技能目标:①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厘米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立方厘米的符号。
2.明确计算容器的容量的含义。
3.能够进行计算物体的体积和容器的容积。
4.意识到立方米是计算容量的单位,能够使用立方米计算容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立方厘米和立方米的概念。
2.物体体积的计算。
3.容器容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1.计算容器容积时,需注意不同形状的容器的计算方法。
2.立方厘米和立方米的转换。
三、教学内容1. 立方厘米和立方米的概念1.3.1 让学生带上容积为1L、2L、3L的容器,通过台上的装物品的场景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
1.3.2 通过展示不同长、宽、高的立方体,介绍“立方体的边长为1cm时,体积为1立方厘米”这一概念。
1.3.3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物品,询问其长、宽、高,让学生发现物品的容积可表示为长、宽、高三个数的乘积,并引出“物体的体积”这一概念。
2. 物体体积的计算2.3.1 给学生准备不同形状的卡片,要求学生通过长、宽、高三个方向的长度计算各卡片的体积,强化学生对物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2.3.2 通过物品展示,让学生观察物品的体积,并通过计算验证其体积。
3. 容器容积的计算3.3.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容器,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及计算的方法,发现计算不同形状的容器容积的方法。
3.3.2 展示两个不同形状的容器,要求学生计算它们的容积并比较两者大小。
四、教学方法1.通过物品展示、卡片计算等实际操作方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多组物品展示,激发学生观察物品的习惯和好奇心。
3.教师运用引导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评估1.能准确定义“立方厘米”的概念。
2.能正确书写立方厘米的符号。
3.能够计算各种形状物体的体积。
4.能够计算各种形状容器的容积。
5.知道立方米是计算容量的单位,通过理解和实际操作体会立方米和立方厘米的转换。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教材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想一想”三个活动,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通过这三个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的活动中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和物体体积的一些特征(形状改变,体积不变)。
教材的编写者意图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了解,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生分析】学习本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大小的感受及容器内装水多与少的体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并通过操作与交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体积容积概念。
【学习目标】1、通过童话故事和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初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童话故事和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及语文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乌鸦还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喝水问题呢!你们想知道乌鸦用了什么数学方法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吧!2、提出问题:(1)聪明的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2)为什么往瓶子里加了石子之后水面会升高呢?3、小结: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石子的投入挤压了水的位置,水面慢慢升高了。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第1篇:《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体积和容积的教学设计实验小学袁瑞丽教学内容:体积、容积(北师大版五班级数学下册课本36—37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故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能力目标:在操作、沟通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具:课件、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橡皮泥学具:每组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红薯、土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我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在学生看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的影片之后,我提出两个问题:聪慧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知原来是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
紧接着,我又提问:教室里还有像小石子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吗?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小?生:紫色的礼物盒大,粉色的礼物盒小。
师:对。
生活中的物体是有大有小的,在我们生活中你能举例说一说哪些物体大,哪些物体小吗?生1:桌子大,凳子小;生2:电视大,遥控器小………二、自主探索,合作沟通,理解体积的含义。
出示一个土豆,一个红薯,说一说谁大,谁小。
师:看来,只凭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那你有哪些方法来比较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生说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并选择恰当的方法)在杯子里放入水来比较红薯、土豆的大小。
说一说还应注意什么。
1.相同的杯子2等量的水3物体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老师给你们提供实验用具,在活动之前先看实验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内同学一人放土豆一人放红薯,其他成员观察水面的变化。
3、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完成实验记录卡。
4、观察讨论得出小组结论,准备汇报。
小组汇报结论后师生共同总结:1、刚才我们在实验的时候,虽然有的小组土豆大,有的小组红薯大,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当我们把红薯和土豆放入杯子的时候,水面都怎么样了?生:水面上升了。
《体积与容积》(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质的体积。
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演示,使学生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测量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简单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和容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的理解。
2. 体积和容积测量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模型、计量工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直尺、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引发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测量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 体积和容积的测量方法3. 实际操作示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体积和容积,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例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还需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体积和容积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部分,即学生对体积和容积概念的理解和测量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体积和容积是两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1一、教材说明:《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42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三、学生特点: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
四、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理念: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然后再通过实物观察活动、想象活动、操作与表达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杯子、米、木块、西瓜、梨、油瓶、茶叶罐等。
学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组12个小正方体。
七、教学过程:(一)认识物体占空间1、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动画再去听一遍好不好?(师出示电脑画面学生欣赏。
《体积与容积》(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容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主要涵盖第五章《体积与容积》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体积与容积的概念,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和容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尺子、量筒等。
学具:学生尺子、量筒、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实心球和一个空心球,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实心球比空心球大,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2. 概念讲解接着,我通过课件展示体积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然后,我再讲解容积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容积是物体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3. 计算方法讲解我利用实物模型和尺子,现场演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宽、高,从而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同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4. 例题讲解我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过程。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一个圆柱体的容积如何计算?5. 随堂练习我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6. 应用拓展我让学生举例说明体积和容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物体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圆柱体容积=底面积×高七、作业设计(1)一个长为10cm,宽为8cm,高为5cm的长方体。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知与技能: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①在操作、观察、交流、对比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师与生以及生与生的交流合作中,注意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对比的活动中,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大小不一的蔬菜、一元硬币 21 枚、五角硬币 10 枚、泡沫板、套娃、烧杯、饮料盒、长方体盒子等等。
【教学过程】一、理解体积的概念1.理解物体是有大有小的。
活动一:吹气球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对了,气球,接着看气球有什么变化?师:(吹气球)。
气球怎么了?生:变大了,(接着吹)更大了!师:(把气球逐渐慢慢的放气)提问:气球又怎么了?生:气球变小了!师:在前后整个过程中,谁来说说气球是怎样变化的?生:先变大再变小。
活动二:排列土豆、大豆、胡萝卜、南瓜师:看这里,老师的讲台上还有一些物体,它们是土豆、大豆、胡萝卜、南瓜,谁来给大家摆摆排排续吗?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呢?(大小排列)谁最大谁最小呢?(板书:大小)活动三: 比较重量相等的硬币和泡沫的体积大小。
师:同学们,老师的一只手里拿着一枚硬币,另一只手上拿着泡沫,它们俩谁大谁下呢?生:泡沫大,硬币小。
师:是吗!不过在课前老师已经把它俩称过了,重量相等啊,一样大呀?你们说的大小又是指什么呢?生:体积或个头等等的大小。
板书:体积师:说的好,看来体积是有大有小的。
活动四:摆套娃师:同学们,这个认识吗?(套娃)谁能给大家排一排摆摆看。
体积与容积
—教学设计八里中心校五年李荣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第一课时(体积和容积),课本41-4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
念。
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两个相同的量杯、大小不同的瓶子、水、土豆、红薯、水杯、量杯(放入百
宝箱以备用)。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很多客人,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
他们的到来。
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能把更棒的自己展现给他们,好吗?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请看!(媒
体播放乌鸦喝水视频)
1、你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吗?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
2、那么往瓶子里放石子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石子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把水挤上来
了。
)
石子占据一定的空间,其实我们身边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你们看,黑板占据
一定的空间,小小的黑板檫也占有一定的空间,黑板占据的空间大一些,黑板檫占
据的空间小一些。
3、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所占有占空间大些,那些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小
些?(引导说明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大,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
4、同学们说的这些物体很容易比较出谁所占有的空间大,老师带来的这两样物体单凭
眼睛看是很难分辨谁所占有的空间大。
二、教学新授
活动一:【认识体积】
1、师出示红薯和土豆,你来猜一猜吧?(学生大胆猜测,意见不一)你有什么
好办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呢?讲台上摆好量杯若干、水若干不同形状的容器若干
盛水器皿一个。
(时钟倒计时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师生验证方法的合理性。
生做实验说明实验结果和结论。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土豆所占的空间比红薯大一些,土豆和红薯各自所占空间的
大小就是它们的体积,那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点明体积的概念,(黑板出示),
点明本节课所学内容之一——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2、大家看一看身边的同学有体积吗?你身边同学的体积指的是什么?你还能举例说
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
3、笑笑和淘气用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分别搭出两个不同的长方体,谁搭的体积大呢?
课件出示:课本42页淘气和笑笑摆立方体情境图,比较谁的体积大?你是怎么
比较出来的?笑笑搭的长方体所占的空间大,所以笑笑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4、有些物体用数数的办法是不能比较出体积大小的,大家看---课件出示:课本42
页淘气玩橡皮泥由长方体捏成球,体积变了吗?为什么?师总结:物体的体积和
所占空间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状无关。
现在同学们认识物体的体积,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带了一些事物图片--- 活动二:【认识容积】
1、师出示课件(冰箱、茶叶盒、土豆----)同学们分一分,那些能装东西,那些不能
装物体?明确:能装其他东西的物品叫做容器。
即时练习: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
那些容器?
2、师:同学们看这两个容器,谁装的水多一些呢?(出示不同形状的容器),你有什么
好办法比一比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组内交流并汇报)师生验证方法的合理
性。
生做实验说明实验结果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这个容器装的水比另一容器多一些。
这两个容器所能容纳水的
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那么什么叫容器的容积呢?(点明本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概
念:容积)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3、出示课件装有半杯水的烧杯,提问:这杯水的体积就是烧杯的容积吗?(讨论
理解“所能容纳”的真正含义)
4、随机:装有铅笔的笔筒,把它装满铅笔,那么,铅笔的体积就是笔筒的容积吗?
(有空隙,没有完全装满)
5、课件出示:通过冰箱以及装有东西的冰箱来区别体积和容积。
(体会同一个容器的
体积一定比容积大)强调为什么?
6、课件出示:两箱装有实验器材的箱子,通过箱子的厚薄,体会容积的大小(同一个
容器的体积相等,容积不一定相等)
三、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那么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 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
(2). 游泳池注入半池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
(3). 两个体积一样大的盒子,它们的容积一样大.( )
(4).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汽油的体积就是油箱的容积。
()
2、选择题•
(1)盛满一杯牛奶,()的体积就是()的容积。
①杯子②
牛奶•
(2)装满沙子的沙坑,()的体积就是()的容积。
①沙子②沙坑•
(3)做一个长方体油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长方体的()。
①表面积
②体积③容积•
(4)求一个长方体木块占空间的大小,是求长方体的()。
①表面积
②体积③容积•
(5)求一个油桶能装油多少升,是求油桶的()。
①表面积②体积
③容积•
(6)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从正中挖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体积()。
•①不变②变大③变小
3、课本42页练一练的第三题:小红和小明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3杯,小
红倒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4、搭积木:用1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按要求搭一搭: (1) 搭出的两个物体,
使他们的体积一样大; (2) 搭出的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物
体的2倍;
5、数学日记笑笑的一天(填一填)星期天,我找了一些铁丝,做了一个
长方体的铁丝笼子并在它的外面贴上彩纸,妈妈问我用了多少铁丝,我得求这个
长方体的();妈妈又问我用了多少彩纸,我得求这个长方体的
()。
真是一个漂亮的笼子!它有多大啊?我得求求它的(),
可()我不会算呀,没有关系,我自学一下书本上的内容。
这么漂亮的笼
子,我用它来装我淘回来的小饰物,能装多少呢?我得算一算它的()。
哇!一个小小的笼子竟能装这么多东西,真不错!
五、全课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收获
六、写数学日记。
七、板书设计:体积和容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