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TP)
- 格式:pptx
- 大小:849.26 KB
- 文档页数:27
必修二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2.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内容解读】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背景,并结合其宗旨分析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2.认识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影响。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特点,并分析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概念,世贸组织的建立,中国的入世;理解经济全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对策。
(2)提高比较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民族复兴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顺应全球化趋势的潮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方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关注点较集中,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学生也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景、问题诱导、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家住市区的李娜早晨起床后先用潘婷(美国宝洁公司品牌)洗发水洗头后,然后用佳洁士(美国)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欧莱雅(法国)洗面奶,穿上阿迪达斯(德国)外套和耐克(美国)运动鞋,吃了昨晚买的肯德基(美国)汉堡,喝了杯雀巢(瑞士)咖啡,带上索尼(日本)mp3和诺基亚(芬兰)手机,刚出家门遇见邻居王叔叔开着新买的奔驰(德国)汽车……提问:根据这段材料,你认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设问: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走向高潮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走向高潮的原因又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经济全球化历程(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
(2)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迅速发展。
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1)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强有力的推动。
(3)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3.评价(1)积极作用: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2)存在问题: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①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②广大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温馨提示】发展中国家不能因为承担更多的经济全球化的风险而抵制全球化。
【问题导思】1.经济全球化中各国利益和风险失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答案:(1)根源在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一直占主导,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基础、技术水平、企业管理经验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预习检测1.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故A项正确。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故B、C、D 项错误。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建立背景(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
2.建立:1995年正式成立,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
3.目标: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经济全球化1、概念:指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贸易(市场)全球化;(2)资本全球化;(3)生产全球化;(4)科技全球化;(5)信息传播全球化;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开始走向联系;(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1)原因:①根本动力:新科技革命;②技术手段:交通通讯发展;③制度保障:市场经济体制;④扫除障碍:两极格局瓦解;⑤推动者:跨国公司;(2)表现:①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2)对发达国家:最大的受益者,相对来说也削弱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3)对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过度开发,转移污染和垃圾,引发生态危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贫富分化严重;最不发达国家有可能被边缘化;三、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1、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2、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必经阶段和初级阶段,全球化是区域化的必然趋势和最后归宿(目标);3、区域化对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解读】本材料摘自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名著《共产党宣言》,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完成。
因此,《共产党宣言》对于我们学习世界历史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
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强调,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西方国家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断扩张,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而正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而来的、对国际市场、国际分工的新要求,汇成了一种强大的动力,促进了“世界历史”的真正出现。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标要求】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 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情况和影响;确立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知道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三维目标】【教材分析】本课首先叙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着重剖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其后,教材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来阐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
最后,教材将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个案,说明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本课应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教材叙述比较理论化,建议教师尽量以案例为载体,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以方便学生的理解。
鉴于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教师采用形式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在课堂内外进行交流、探讨以作出分析和判断,加深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历程:随着的开辟,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工业革命后,迅速扩大;二战以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和的强有力的推动;瓦解扫清了障碍;(2)评价:在加速世界就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和地位;。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定义: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
当今世界推动全球经济化发展的主要有哪三大国际经济机构?1、世界贸易组织(WTO)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3、世界银行(WB)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1)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17-18世纪,早期的殖民扩张(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3)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并逐渐成熟(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5)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的时代。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回顾展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工业革命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资本新一轮扩张全球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1)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3)两级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两极格局的结束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技术手段扫除障碍经济全球化疏通渠道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对世界: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对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的优势,是最大受益者(劣势——劳动力、资源)(3)对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有利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5、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对策:(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2)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抓住机遇,防范风险,兴利除弊,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谋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