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工作服清洗、灭菌及使用效期的验证
- 格式:doc
- 大小:608.18 KB
- 文档页数:27
GMP管理文件一、目的:制订洁净区工作服收集、洗涤、灭菌、发放规程,保证洁净服的清洁,防止污染、交叉污染。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洁净区工作服的收集、洗涤、灭菌、发放操作。
三、职责:各工序班长、洗衣工、准备工对本标准实施负责;QA检查员监督检查。
四、正文:1 收集程序:1.1 按规定周期需要洗涤的洁净服,工作结束后万级洁净区操作人员按进出万级洁净区更衣规程逆向顺序在第三更衣室脱换下来,十万级洁净区的操作人员按相对应洁净区的更衣程序逆向顺序在第二更衣室脱换下来,按个人编号,装入与洁净服相应的洁净袋内(包括工作帽)。
1.2 集中装入专用袋子内,外表贴挂状态标示;标明类别、数量、“待清洗”。
1.3 将“待清洗”的衣物放入传至洗衣间。
1.4 洗衣工按类别,将洁净服袋打开,逐件检查,有损坏处或穿用时间过长应及时换掉。
有明显污迹处,特别用手工处理一遍。
2 洁净服洗涤:2.1 不同洁净级别的洁净工作服分别洗涤;2.2 洁净区域不同岗位的洁净服分别洗涤;2.3 十万级区域的洁净服每2天洗一次,万级区域的洁净服每班换洗。
2.5 洗涤程序:2.5.1 按“洗衣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6 灭菌程序:2.6.1将洗涤好的洁净服从洗衣机内取出,装入低温烘干灭菌柜进行烘干灭菌。
3 无菌服发放程序:3.1 生产操作前准备人员按进出十万级洁净区更衣规程更衣进入十万级洁净区。
3.2 手部消毒后,打开低温烘干灭菌柜门,取出无菌服。
3.3 将灭菌的无菌服放入无菌袋中,外表贴挂状态标示;标明类别、数量、有效期“已灭菌”等然后将装有工作服的无菌袋分别送至三更、二更更衣间。
3.4 接收工序穿用前,班长核实无误,开始按规程更衣。
3.5 十万级、清洗后不需灭菌时,准备工按相应洁净级别的进出更衣规程更衣,将洗涤好的洁净服送至各更衣室备用。
3.6 十万级洁净区的洁净服,不需每天清洗时,工作结束后,将脱换下来的洁净服整齐的挂放在更衣柜内,第二天继续穿用。
1.目的建立一个洁净服清洗、整理、灭菌标准操作规程,指导正确操作。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洁净区所用洁净区工作服(洁净服、洁净鞋)的清洗、整理、灭菌的操作。
3.责任3.1.生产管理人员和车间洁净服清洗灭菌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3.2.质保部QA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情况。
4.内容4.1.不同区域的洁净区工作服要分别洗涤,在各区域的整衣间整衣,操作前应确认:(1)空调净化系统已运行至少30分钟;(2)洗衣机、灭菌器有“完好”状态标志。
4.2.清洗周期4.2.1.C/D级区工作服的清洗周期:(1)洁净服每班洗涤1次,洁净鞋每周清洗1次。
(2)已清洗,未发放使用的工作服,有效期限为从清洗时日算起的第7天。
超过有效期限再次使用前必须重新清洗。
4.3.洁净服的清洗4.3.1.逐件检查待清洗的工作服,挑出破损的衣物,可修补的送出洁净室修补,无法修补的,作淘汰处理。
4.3.2.检查待清洗的衣物有无明显污渍,若有,先加入洗衣液重点手工搓洗。
4.3.3.将待清洗的洁净服投入洗衣机中,按2ml/kg衣物的比例,加入洗衣液。
4.3.4.按照《洗衣机使用维护保养操作规程》的方法设定洗衣机的洗涤程序,接好洗衣机上下水管,放入纯化水,启动洗衣机,由洗衣机自动完成洗涤烘干程序。
4.3.5.填写《洁净服清洗记录》(附件1)及洗衣机的设备运行记录。
4.4.整理4.4.1.A/B级区洁净服必须在超净工作台内逐件进行整理。
C/D级区洁净服可在洗衣间的操作台上整理。
4.4.2.将已清洗烘干的衣物从洗衣机中取出,仔细检查洁净服的内、外包边有无毛头(纤维)露出,若有,应清理干净;无法清理的,应将该衣物送出洁净区缝补。
4.4.3.至少提前15分钟,启动超净工作台的风机。
4.4.4.在规定的操作区域内,分别将检查合格的C/D级洁净服折叠整齐,对号装入各自对应的衣袋内,将口部扎紧。
4.4.5.填写超净工作台的设备运行记录。
4.5.二更洁净鞋的清洗4.5.1.清洗剂及清洗整理用具:洗衣液、鞋刷、塑料鞋架。
洁净工作服清洁有效期验证方案1.清洁标准设定:首先,需要根据行业的要求和标准设定洁净工作服的清洁标准。
这可以包括适用于不同行业的清洁剂使用、清洗程序、洗涤温度和时间等。
2.清洁剂选择:根据清洁标准选择合适的清洁剂。
清洁剂应具有强大的去污能力,并且不会对洁净工作服的面料和颜色造成损害。
3.清洗程序:根据清洁标准设定清洗程序,包括洗涤前的处理、洗涤过程和洗涤后的处理。
例如,在洗涤前可以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和斑点等;洗涤过程中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者超声波清洗等方式;洗涤后可以进行漂白、消毒和烘干等处理。
4.温度和时间控制:根据洁净工作服的面料和清洁剂的要求,设定洗涤温度和时间,确保洁净工作服在清洗过程中能够彻底去除污垢和细菌。
5.反复测试:对清洁过的洁净工作服进行反复测试以验证其清洁有效性。
可以采用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等方法来测试洁净工作服上是否存在细菌和其他污染物。
6.定期验证:定期验证洁净工作服的清洁有效性,以确保清洁程度能够满足行业的要求。
可以制定清洁验证计划,例如每个月或每季度验证一次,并将验证结果记录下来。
7.培训和监督:对负责清洁工作服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清洁标准和程序,并能够正确地执行清洁工作。
同时,进行监督,定期检查清洁工作的执行情况,以纠正不当的操作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8.资料和记录的管理:建立洁净工作服清洁验证的资料和记录管理系统。
将洁净工作服的清洁标准、程序、验证结果和员工培训记录等相关信息整理并妥善保存,以备日后参考和追溯。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洁净工作服清洁有效期验证方案。
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通过有效的清洁验证方案,可以确保洁净工作服的清洁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洁净服清洗验1E-2015试验方案审核和批准洁净服清洗效果及有效期验证在执行该方案之前,下列相关部门的代表已审核批准该方案:1、目的验证在十万级净化车间使用的洁净服清洗效果和清洗后保存有效期,减少生产过程的风险。
2、适用围适用于十万级净化车间使用的蓝色三连体洁净服及工作鞋的清洗效果及有效期。
345、试验步骤5.1试验前准备工作5. 1. 1培训确认对参加本次验证的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包括设备、试验方案、测试方法等。
5. 1.2计量器具确认a.在开始实施验证前,预先统计在验证过程用到的计量器具,并检查计量有效期。
b.具体参见DK-QP-17《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5. 1.3洁净服清洗-清洗地点:洗衣间-净化车问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应分开清洗。
-预检:检查待清洗洁净服,确保无异物。
-预洗:对检查出的较脏或局部较脏的工作服采用手洗或局部手洗的方法进行预洗涤。
-清洗:将待清洗工作服放入到洗衣机,加入适量洗衣液,按照洗衣量设定注水量及漂 洗水量和烘干参数,洗衣机一次洗衣量应不得超过6套。
-存放:衣服洗净后,发现破损的要及时更换,若发现衣服还有脏迹,应拿出重洗。
然后 将工作服折叠整齐,核对名称和数量,无误后,装入透明塑料袋,存放至二更。
5. 2洁净服清洗效果确认 5.2. 1外观检查-洁净服清洗后,随机抽取3件,检查有无明显污渍、检查有无破损、脱丝等现象。
5.2.2表面微生物检查-取正常生产结束后的洁净服进行清洗,随机抽取2件经清洗后的洁净服。
-取无菌棉签用0.9%氯化钠溶液稍蘸湿,分别在洁净服的袖口、额头、手肘、拉链附 近、胸前及鞋面擦拭,每个部位分别用1支棉签正反面共擦拭2次,擦拭面积为5X 5cm 。
-每支棉签抹擦后立即剪断,分别投入盛有10ml0. 9%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摇匀lmin, 分别吸取lml 置无菌空平皿中,倾倒温度不超过459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置37£培养 24h,观察结果,点计菌落数,平行倾到2个平板。
[针对洁净服性能,消毒灭菌效果和使用期限的验证探讨]作者:刘洋文章来源: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13-08-08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开心网更多洁净服是适用于电子,光学仪器,医药,生物工程,精密仪器等行业的具有无尘,滤尘和防静电性能的特种工作服,其衣料一般是嵌织导电丝的复合纺丝型防静电纤维.洁净服是适用于电子、光学仪器、医药、生物工程、精密仪器等行业的具有无尘、滤尘和防静电性能的特种工作服,其衣料一般是嵌织导电丝的复合纺丝型防静电纤维。
制药领域对洁净服也有其特殊要求,本文将就医药洁净服的验证进行探讨。
洁净服是适用于电子、光学仪器、医药、生物工程、精密仪器等行业的具有无尘、滤尘和防静电性能的特种工作服,其衣料一般是嵌织导电丝的复合纺丝型防静电纤维。
无菌工作服(简称无菌服)指的就是在万级下的局部百级环境中使用的洁净服。
人体是洁净室内最大的污染源,而洁净服是人员进入洁净区的必要防护措施,对维持洁净室的环境和人员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1]规定: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对人员服装的要求,并形成文件。
生产企业应当制定洁净和无菌工作服的管理规定。
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不得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应能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2]也要求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并按不同洁净级别对洁净服进行了规定:C、D级要求工作服应当避免带入洁净区外的污染物、不脱落纤维或微粒;A/B级工作服应为灭菌的连体工作服,不脱落纤维或微粒,并能滞留身体散发的微粒。
因此有必要对洁净服进行验证以保证其符合洁净、防静电和微生物的要求。
本文以下内容将从性能、消毒灭菌效果和使用期限等方面对洁净服的验证进行探讨。
图1 Helmke滚筒洁净服的性能验证洁净服的性能评价项目作为防静电服装的一大分支,洁净服除了要求能够控制静电外,还要求具备洁净性能——服装本身不发尘,同时能够阻隔人体微粒向外界的散发。
备注:目录1 概述2 验证目的3 验证范围4 验证计划与人员职责5 验证步骤和方法6 结果分析7 再验证周期8 最终批准1 概述我公司使用的洁净服选用导电绸(特制碳纤维涤纶长丝)材质,该材质具有易清洁、透气、耐磨、防静电、不脱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企业,是洁净工作服首选材料;洁净鞋为塑胶材质,易清洁、消毒、无脱落。
清洁方法是按照《洁净区工作鞋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洁净区工作服的清洗、消毒、发放标准操作规程》清洗,洁净服清洗完毕后,在净化台上进行整衣,整理后,按编号放入灭菌袋中,摆放在灭菌车上,按《臭氧发生器灭菌器使用、维护的标准操作程序》臭氧灭菌。
为确认洁净鞋、洁净服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特进行本次验证。
2 验证目的确定我车间使用的洁净鞋、洁净服按照现有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后能够达到GMP 的要求。
3 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冻干粉针车间洁净鞋、洁净服的清洗、消毒、灭菌。
4 验证计划与人员职责公司成立验证委员会,负责所有验证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负责审批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发放验证合格证证书。
验证委员会针对每个具体验证项目成立专门验证工作小组,负责该验证项目的验证方案的起草、实施、组织与协调,负责验证结果记录与评定,负责完成验证报告。
验证计划:洁净鞋、洁净服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验证计划于2009年10月实施。
验证小组人员职责:4.2.1 组长职责:组织协调验证人员工作安排,落实验证使用仪器及对设备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进行指导;负责所有数据的分析、评价。
组员职责:操作人员:负责验证中的生产操作,对日常监控进行记录。
QA:负责验证过程的取样,对现场进行监控。
工艺员:负责收集验证资料和数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证。
QC室主任:负责验证过程中检验工作的安排,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开据检验报告5 验证步骤和方法洁净拖鞋清洗、消毒效果确认:5.1.1 内容:确认按照洁净鞋洗涤消毒的标准操作程序清洗、消毒后洁净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目录1 概述2 验证目的3 验证范围4 验证计划与人员职责5 验证步骤和方法6 结果分析1 概述我公司使用的洁净服选用导电绸(特制碳纤维涤纶长丝)材质,该材质具有易清洁、透气、耐磨、防静电、不脱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企业,是洁净工作服首选材料;洁净鞋为塑胶材质,易清洁、消毒、无脱落。
清洁方法是按照《洁净区工作鞋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洁净区工作服的清洗、消毒、发放标准操作规程》清洗,洁净服清洗完毕后,在净化台上进行整衣,整理后,按编号放入灭菌袋中,摆放在灭菌车上,按《臭氧发生器灭菌器使用、维护的标准操作程序》臭氧灭菌。
为确认洁净鞋、洁净服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特进2GMP344.14.24.2.14.2.2组员职责:操作人员:负责验证中的生产操作,对日常监控进行记录。
QA:负责验证过程的取样,对现场进行监控。
工艺员:负责收集验证资料和数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证。
QC室主任:负责验证过程中检验工作的安排,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开据检验报告5 验证步骤和方法5.1 洁净拖鞋清洗、消毒效果确认:5.1.1 内容:确认按照洁净鞋洗涤消毒的标准操作程序清洗、消毒后洁净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5.1.2 方法:无菌棉签擦拭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泡棉签两根,取一根棉签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除去多余的溶液。
将棉签头按在拖鞋内表面上,用力使其稍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棉签,将药签的另一面也在拖鞋内表面上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
另一根棉签按照同样方法擦拭拖鞋底部。
擦拭完成后,立即将棉签放入盛有450ml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三角烧瓶中。
全部棉签投入瓶中后,将瓶迅速摇晃1min,静置10min后即得样品。
请验微生物限度,细菌总数≤10CFU/100ml。
每次取3个样品,连5.1.35.25.2.15.2.25.2.35.2.45.366.16.2符合方案设定7 再验证周期7.1 两年一次8. 最终批准:附录一洁净鞋清洗、消毒效果确认检查表附录二——仅供参考。
洁净工作服清洗、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目录1. 概述2、验证目的3、验证范围4、计划验证时间5、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6、验证内容及方法7、验证结果及分析8、验证周期9. 验证领导小组审查意见第1页共3 页1.概述我公司为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依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要求,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生产的洁净环境需达到十万级,微检室、无菌室、阳性间需达到万级,生产操作人员需要穿戴洁净工作服进行生产操作。
为保证达到体外诊断试剂的工艺要求,对涉及到的洁净工作服定期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效果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到生产环境,正式生产前必须洁净工作服的清洗、消毒方法的适应性和消毒效果验证。
现经常使用的灭菌方法有:121℃湿热高压蒸汽灭菌。
2. 目的验证洁净区洁净服清洗消毒的效果,确保洁净服清洗消毒后符合工艺要求,防止洁净服对产品产生污染。
证明现有的洁净服清洗消毒方法可行性和可靠性,有效地保证对洁净服的清洗以及灭菌效果能够达到防止污染的目的。
3. 适用范围适用于洁净区的洁净工作服的清洗、消毒效果的验证。
4. 计划验证时间消清洗、毒效果验证时间安排:年月日至年月日;5.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6.洁净工作服的清洗、消毒效果验证6.1洁净工作服的清洗方法验证6.1.1 清洗方法:将洁净工作服放入全自动洗衣机中,按开始键加水,按照洗衣机设定的洗衣程序进行漂洗。
6.1.2 检验方法:①通过连续监测3个周期可见异物检测和残留物检测:用2只洁净250ml三角瓶,取最终冲洗水约150ml-200ml,检查可见异物,应无可见白点及纤毛。
②外观清洁度:在日光灯下检查已清洗洁净服,应无可见污迹。
6.2 洁净工作服的消毒方法验证6.2.1 消毒方法:将洁净工作服折叠整齐,用牛皮纸包装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21℃湿热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
6.2.2 检验方法:通过连续监测3个周期高压灭菌再用已配制好的接触碟接触取样部位表面,让取样表面与接触碟表面充分接触,轻轻按压10秒钟,每个接触碟的取样面积约为25 cm2。
1.引言洁净区操作人员所穿洁净工作服应该选择长纤维、无静电的布料,洁净工作服应能有效遮盖内衣、头发,防止皮肤屑,头皮屑掉落,洁净服的设计还应考虑易于清洗灭菌,穿着方便。
洁净工作服应在规定的区域内穿戴,严禁在洁净区内有穿非洁净工作服的人员。
洁净工作服要定期进行更换,工作人员下班后工作服应该放在二更,固定的衣服架上。
下班后开启洁净间内的紫外灯将其灭菌40分钟,且不能与一般工作服同放一处。
2.目的本方案目的在与评价洁净工作服使用有效期,选择最佳更换周期。
3.范围本公司自产的生产洁净间人员使用的洁净服,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衣4.依据文件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标准GB/T14233.2-199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实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验证小组成员及其职责6.确认内容6.1人员确认:检验员及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或有相关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确认记录(人员确认记录表,编号:JL-6.1-1)6.2设备的确认检验用设备恒温培养箱、手提式医疗灭菌器,必须确认检定测试,合格后方能使用确认记录(设备检定(测试)确认记录,编号:JL-6.2-2)6.3洁净服确认未使用过的工作服,应该确保其包装袋完好、无破损,在其有效灭菌期内使用,确保其无菌条件。
确认记录(无菌检测记录,编号:JL-6.3-3)7.方法及步骤、7.1目录:采用每天检测工人下班后放在二更衣柜内经过紫外灯灭菌40分钟的洁净工作服,表面的菌落总数的方法,找出一次性使用无菌洁净工作服表面菌数≤10cfu/cm2的最大有效期的警戒线。
7.2采样数量:随机抽取3件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后的洁净工作服7.3实验前准备7.3.1器具灭菌将所有与实验接触的器具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备用。
7.3.2试剂与培养基制备取试管3支,加入10ml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备用,按照营养琼脂培养基说明书的方法配置培养基,将配置好的培养基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灭菌121℃灭菌30min备用7.4采样方法将浸有无菌氯化钠注射液的棉拭子在工作服的前衣襟、袖上来回涂抹10次(往返为一次)采样面积为5cm*5cm,然后将棉拭子放入10ml灭菌事先准备好的无菌氯化钠注射液的试管内。
洁净服清洗效果、存放周期验证方案文件编号:版本号:A/0方案制定方案审核方案批准验证小组人员名单文件变更历史目录1.概述----------------------------------------------------52.验证目的------------------------------------------------53.验证范围------------------------------------------------54.验证合格标准--------------------------------------------55.参考资料------------------------------------------------56.人员培训情况--------------------------------------------57.验证内容------------------------------------------------58.偏差及变更处理------------------------------------------69.再验证--------------------------------------------------610.验证报告-----------------------------------------------711.验证结果与评价-----------------------------------------712.附件---------------------------------------------------81.概述本公司的洁净服主要是用于生产口罩时穿戴,生产环境是D级洁净区;生产的口罩分为非无菌型和无菌型两类,无菌型口罩生产结束后会进环氧乙烷灭菌。
2.验证目的验证在D级洁净区使用的洁净服清洗效果和清洗后保存有效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洁净工作服清洗消毒试验报告1、试验项目:工作服表面含菌数≤10cfu/cm2。
2、试验方法:2.1 工作服采样数量:随机抽取15 件工作服,并作好编号。
2.2 试范围设定:a、工作服清洗完毕未消毒前工作服含菌数;b、工作服清洗完毕紫外灯消毒30 分钟后含菌数;c、工作服穿一天后,紫外灯杀菌30 分钟后含菌数;d、工作服穿二天后,紫外灯杀菌30 分钟后含菌数;e、工作服穿三天后,紫外灯杀菌30 分钟后含菌数;f、工作服穿四天后,紫外灯杀菌30 分钟后含菌数。
2.3 试验前准备:a、器具灭菌将所有与试验接触的器具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 备用。
b、试剂与培养基制备:取试管15 支,加入10ml0.9%氯化钠注射液置于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16℃灭菌30min备用。
c、按比例将营养琼脂加水后加热溶解,分装于三角烧瓶,于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16℃灭菌30min备用。
2.4 采样方法:将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工作服的门襟、袖口上来回涂抹5次(往返为一次)采样面积为5×5cm,然后将棉拭子放入20ml的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
2.5 检验方法与结果计算a、将每个采样管振打80次,混匀,10倍递减稀释,对每个稀释度(取3 个稀释度)分别取1ml,分别放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倾注2块平板),各加入45℃卵磷脂吐温琼脂约15ml,待凝固后,倒置于37℃±1℃的恒温培养箱24h,观察结果。
b、每平皿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点数,计算菌落数后,用5~10 倍的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遗漏,若细菌菌落蔓延成片,不宜计数,直接判为不合格。
结果公式计算:菌数/cm2= 平均菌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5×5cm2)。
洁净工作服清洗消毒验证方案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XX有限公司1 目的为了更好的控制洁净服清洗消毒效果,确定最佳的清洗周期,达到生产环境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2 适应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区使用洁净工作服清洗和消毒的验证。
3 依据GB/T 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标准4 职责4.1 检验员负责消毒剂的配制4.2 生产车间按规定程序对洁净工作服进行清洗消毒。
4.3 质量部负责对洁净工作服的采样及清洗、消毒效果的验证,以确定最佳的清洗消毒方法和最佳的清洗周期。
5 概述本验证以车间洁净环境的洁净工作服为验证对象,采用相应的检测手段证明洁净服按规定的清洗消毒规程清洗、消毒后,洁净服上微生物符合要求。
5.1洁净工作服的清洗和消毒程序的拟定5.1.1本验证方案采用了《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得出的结论:考虑到洁净服的使用环境、洁净服的材质和消毒液的效果浓度,拟采用0.5%84消毒液对洁净服进行清洗消毒;5.1.2 根据《紫外线灯验证》得出的结论:开启紫外灯30分钟对环境有杀菌效果,所以洁净工作服在清洗、84消毒液消毒后和连续使用时,采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进行消毒灭菌。
5.1.3 本验证方案的洁净服清洗和消毒程序按如下程序洗涤和消毒:a)替换下的需要清洗的洁净服清洗和消毒程序如下:洗涤15分钟 10分钟纯化水+洗涤液脱水纯化水漂洗脱水含0.5% 84消毒液的纯化水浸泡30分钟 10分钟消毒脱水纯化水漂洗紫外照射30分钟脱水晾干整理b)连续使用的洁净服在使用前进行紫外杀菌30分钟。
5.2 验证分为两部分:一、是清洗消毒的效果验证;二、是紫外线杀菌效果及保持清洁效果时间验证。
6、验证方案设计6.1 相关设备与器具洗衣机、紫外灯、15ml试管、500ml三角瓶、90mm平皿、棉签、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6.26.3验证具体内容:6.3.1 实验前准备工作:将配制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置于三角瓶;与操作试验接触的平皿、棉签、试管等器具、放置于压力蒸汽灭菌器内 121℃灭菌30min ,2个小时内使用。
***工作服清洁验证方案XXXXXXX有X限公司目录1、概述2、验证目的3、验证范围4、验证组织及培训5、验证内容6、结论与评价7、再验证周期1、概述我公司洁净区为 D 级和一般区,工作服按其区域及用途使用不同颜色进行了区分,D级区的工作服统一在D级区域内进行清洗消毒。
工作服清洗消毒的效果直接会对洁净区的净化造成影响, 因此必须对其清洗消毒的操作程序进行验证,确认其效果。
收集、分类待清洗洁净服洗涤剂清洗分类发放臭氧消毒烘干纯化水漂洗整理脱水防止上批产品对下批产生污染或混淆,为确定工作服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清洁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此项验证。
本验证和工艺验证同时进行,每批工艺验证后的工作服清洁后,进行此项验证。
验证产品及批次:连续进行 3 次试验。
2、验证目的车间D级洁净区工作服在使用后,按照经批准的清洁方法操作后,能够达到清洁要求,生产时,操作人员穿着清洁后的工作服生产操作时,没有来自上批产品所带来污染的风险。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并经批准。
3、验证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工作服洗涤效果的验证。
4、验证组织及培训4.1 由公司验证领导小组成员及项目验证小组成员组成(公司验证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验证计划)姓名职务部门职责组长质量管理部负责对验证方案的审批和验证结果的评价副组长生产技术部负责验证方案的制定,对验证方案实施的技术指导,对存在的偏差提出分析和建议并提出修订SOP建议组员生产车间参加验证方案的制定,按照验证方案的要求进行组织生产,对存在的偏差提出分析和建议组员生产车间参加验证方案的制定,负责具体验证方案实施,对存在的偏差提组员生产车间出分析和建议组员质量控制部参加验证方案的制定,负责按标准操作规程及验证方案规定的组员质量控制部取样计划取样,并及时报告检验组员质量控制部结果设备动力部设备动力部经负责设备在规定的技术参数范理围内正常运行组员生产车间负责按照要求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服的清洁和消毒操作。
目的:建立生产车间洁净区工作服的洗涤、整理、干燥的具体操作程序。
适用范围:洁净区洁净工作服的洗涤、整理、干燥管理。
责任:生产车间、生产部、质量保证部内容:相关术语:洁净工作服:洁净区操作人员、质检人员及维修人员进入在洁净区所穿的连体无菌外衣、口罩、鞋套等。
1 洗涤剂:洗洁精2 消毒剂:蒸气、紫外线3 工作服换洗3.1 洁净服洗换频次:万级洁净区工作服每班更换一次,换下的洁净区工作服每班集中洗、消一次;10万级或30万级洁净区洁净服每两班更换一次,换下的洁净区工作服集中清洗、消毒一次。
3.2 洁净工作服的收集:当班生产结束后操作人员或检查、维修等人员在二次更衣室脱下洁净工作服,装入印有自己编号的衣袋,放进周转容器内。
需穿越洁净级别不同区域洗涤的工作服,按《物品进入洁净区净化规程》进入洁净区使用。
3.3 工作服的洗涤3.3.1 洗衣时首先检查工作服破损污染情况,明显污迹的工作服分开放置,破损的工作服,根据破损情况,修补后与其它衣物一起洗涤。
3.3.2 不同岗位的洁净区工作服应分开洗涤。
3.3.3 将口罩用手工洗涤至洁净。
3.3.4维修岗位工作服应单独洗涤。
3.3.5 将有明显污迹的工作服放入盛有洗洁精溶液的塑料盆中,用手搓洗至无污迹后再用洗衣机,洗衣机按《洗衣机的操作规程》进行洗涤、脱水、烘干。
3.3.6鞋套应单独洗涤,在洗涤前应先用75%酒精或0.2%新吉尔灭进行浸泡10-20分钟。
3.3.7 洗涤烘干后的洁净工作服取出挂在室内晾衣架上,开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
3.4 洁净工作服的整理:将干燥的洁净工作服平放在整理桌上,理平叠好,按编号将隔离衣、口罩、帽子、依次装入衣袋中,折皱严重的应熨烫平整后,再叠好装袋。
3.5 洁净工作服的灭菌:每周对洁净工作服按下列方法进行灭菌处理:3.5.1 脉动真空灭菌:132℃,6~8分钟。
3.5.2 蒸汽灭菌:温度121℃,保温15分钟。
3.6 新领的洁净工作服的清洗、整理、灭菌同3.3、3.4、3.5项执行。
工作服清洗质量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烘干后外观检查:在照度500LX下,仔细检查洁净工作服是否有污渍、污点、破损、开
线等情况。
同时,检查领口、袖口、肘部、膝部、胸部、面部边沿处等是否有脱落纤维、起毛等现象。
此外,还要检查鞋套是否有污渍、破损。
2.检查烘干后的干燥程度:洗衣前对工衣进行称重,洗衣、干燥后,目测、用手触摸检查,衣服必
须干燥,再进行称重,衣服清洗前、后重量增加不超过1%。
3.微生物检测,确定保存时间:微生物取样点包括领口、袖口、肘部、胸部、膝部、口罩等。
使用
接触碟法取样,按照SOP要求进行培养。
洁各取样部位均应满足洁净度要求。
取样时间包括清洗前、清洗后、储存24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
已确定清洗后或者灭菌后的保存时间。
以上步骤完成后,工作服清洗质量检查就完成了。
车间洁净服清洗灭菌效果和存放周期验证方案车间洁净区工作服(鞋)清洗(灭菌)效果及存放时限验文件名称证方案文件编号部门签名日期制定人车间车间制造部审核人 QCQA批准人质量管理部公司目录一(验证概述 ..................................................................... .................................................... 1 1.概述 ..................................................................... ................................................................ 1 2.验证对象 ..................................................................... ........................................................ 1 3.验证原因及目的 ..................................................................... ............................................. 1 4.验证依据 ..................................................................... ........................................................ 1 二(验证组织机构和职责 ..................................................................... ................................. 1 1.验证领导小组 ..................................................................... ................................................. 1 2.验证实施小组 ..................................................................... ................................................. 2 三(风险评估 ..................................................................... .................................................... 2 1.风险评估基本定义及概念...................................................................... .............................. 2 2.风险优先等级及可接受标准 ..................................................................... (3)2.1.严重性(S) .................................................................... . (3)2.2.发生可能性(O) .................................................................... .. (4)2.3.可检测性(D) .................................................................... (5)2.4.风险分析及可接受标准 ..................................................................... ....................... 5 3.风险识别 ..................................................................... ........................................................ 6 4.风险分析与估计 ..................................................................... ............................................. 9 5.结论 ..................................................................... .............................................................. 11 四(验证实施计划 ..................................................................... .......................................... 11 五(验证前准备 ..................................................................... .............................................. 11 1.验证前相关文件确认 ..................................................................... (11)1.1.生产和检验用文件 ..................................................................... . (11)1.2.相关设备设施确认 ..................................................................... . (12)1.3.验证相关人员培训的确认 ..................................................................... .................. 12 2.验证前各项检测结果确认...................................................................... . (13)2.1.悬浮粒子 ..................................................................... (13)2.2.沉降菌 ..................................................................... . (13)2.3.浮游菌 ..................................................................... . (14)2.4.工艺用水检测 ..................................................................... .. (15)2.5.温湿度、压差检测 ..................................................................... ............................ 15 六(验证实施步骤 ............................................................................................................... 15 1.洁净区工作服(鞋)清洗(灭菌)、烘干 ..................................................................... (15)1.1.清洗(灭菌)、烘干...................................................................... .. (16)1.2.物理外观检测取样及合格标准 ..................................................................... .. (16)1.3.C级区工作服清洗、烘干效果 ..................................................................... .. (16)1.4.D级区工作服清洗、烘干效果 ..................................................................... .. (19)1.5.洁净拖鞋清洗效果 ..................................................................... ............................ 22 2.转运验证 ..................................................................... (24)2.1.目视检查 ..................................................................... (24)2.2.表面取样检测 ..................................................................... .. (25)2.2.1.可接受标准 ..................................................................... (25)2.2.2.取样位置...................................................................... (25)2. 2 .3.取样计划 ..................................................................... .. (25)2. 2 .4.培养皿的培养 ..................................................................... . (26)2. 2 .5.检测结果 ..................................................................... ...................................... 26 3.存放周期验证 ..................................................................... .. (28)3.1. C级区工作服存放时限 ..................................................................... (29)3.1.1.培养皿的培养...................................................................... .. (29)3.1.2.检测结果...................................................................... (29)3.2. D级区工作服存放时限...................................................................... .. (31)3.2.1.培养皿的培养...................................................................... .. (31)3.2.2.检测结果...................................................................... ....................................... 31 4、洁净服更换周期验证 ..................................................................... (33)4.1.取样 ..................................................................... . (33)4.2.培养皿的培养 ..................................................................... .. (33)4.3检测结果 ..................................................................... .......................................... 33 七(风险回顾 ..................................................................... .................................................. 34 八(再验证周期 ..................................................................... .............................................. 35 九(验证结论 ..................................................................... .................................................. 35 十(评价和建议 ..................................................................... . (36)一(验证概述1.概述车间为最终灭菌无菌制剂车间。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洁净区工作服(鞋)收集、洗涤、灭菌、发放的标准操作规程,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范围:适用于洁净室洗衣灭菌操作工对相应级别洁净区所使用工作服(鞋)的清洁灭菌。
责任:车间工艺员负责起草本程序,按本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洗衣灭菌岗位操作工应严格按本程序操作。
岗长、工段长要保证岗位操作人员按本程序进行操作。
制剂一车间主任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进行监督。
QA检查员负责对本程序中的质量控制项进行检查。
程序:洁净服清洁灭菌操作规程:级洁净区洁净服的清洁收衣每二天,洁净室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按个人编号将已用过的洁净服放入相应的洁净服储槽内,集中放置D级洗衣室洁净服回收处,并挂有《待清洁》状态标识牌。
次日,洗衣操作人员将待清洗洁净服袋打开,按类别逐件检查,有损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有明显污迹处,特别用手工处理一遍。
.洗涤洗衣机的操作按《洗衣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SOP-EM-J0039-02)进行,洗衣机每次无菌服的最大洗涤量不超过10件,每机洗10件无菌服加入洗衣液30ml。
每减少一件无菌服,洗衣液减少3ml,但每次机洗,洗衣液最少用量为20ml。
洗衣液使用量用瓶盖量取,一瓶盖洗衣液约为90ml。
不同洁净级别的洁净服分别洗涤、整理,洁净头套需专洗。
洁净服洗涤时以纯化水及洗衣液进行粗洗,然后以纯化水漂洗。
.整衣将洗涤干燥好的洁净服从洗衣机内取出,送至整衣操作台。
检查衣物有无破损,并进行整理,将洁净服折叠整齐后。
.配衣将整衣完毕的洁净服按编号装入相应的洁净服袋内。
并装入同一编号的头套。
根据生产计划,按所需洁净服的工号,将整理好的洁净服袋分别装入已清洁的贮槽中,挂好《已清洁》状态标识牌(清洁者、QA检查员、有效期)。
已清洁的洁净服在72小时内有效,如超过规定期限,需重新清洁。
洁净服保管环境的洁净级别也要同使用环境的洁净级别相符,即要保持在D级。
发放每两天生产结束后,岗位操作人员将清洁后的洁净服放置在D级更衣室内,同时填写无菌服洗涤操作记录。
洁净工作服清洗、灭菌及使用效期的验证目录1 概述2 验证目的3 验证范围4 验证机构和职责5 风险分析6 验证前的确认7 验证内容8.验证过程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9.SOP的修订10.再验证周期11.验证结果评价及批准12. 记录与附件1.概述我公司冻干粉针剂车间和小容量剂车间均为无菌药品生产线,对药品生产质量洁净度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工作服的卫生尤为重要。
根据车间工艺设计图纸而知生产线中与药品直接接触相关设施设备的环境按洁净度级别主要划分为D 级、C 级及B 级背景下的A 级,因此洁净工作服按其环境区域及用途使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为D 级洁净工作服、C 级洁净工作服、B+A 级洁净工作服。
D 级洁净工作服每两天清洁一次,C 级以上洁净级别的工作服每班清洗、灭菌,不同洁净级别的工作服应分开洗涤、干燥、整理,D 级洁净区工作服在D 级洁净区洗衣整衣间进行清洁整理;C 级及以上级别洁净工作服统一在C 级洁净区洗衣整衣间进行清洗整理,之后通过XX 型脉动真空灭菌器将洁净区工作服进行湿热灭菌,B+A 级洁净区工作服灭菌后在脉动真空灭菌柜后门取出用袋子热合进行密封后转入密封桶中运至B 级区灭菌后暂存室存放待使用;C 级洁净区工作服在脉动真空灭菌柜前门取出,存放在C 级洁净区更衣间待使用,各区待用洁净工作服如存放时间超出使用有效期则重新按SOP 清洁。
主要工艺操作如下:D 级洁净工作服:C 级及B+A 级洁净工作服(分区域清洗):之后分区域清洗2.验证目的 待清洗洁净工作服 液体洗涤剂清洗 纯化水漂洗烘干 脱水 整理发放 待清洗洁净工作服收集分类液体洗涤剂清洗 注射用水漂洗 烘干脱水 湿热灭菌 暂存发放 整理 收集通过洁净工作服清洗、灭菌、转运及使用效果验证,为了证明清洗、灭菌、转运及使用方法有效可行,确认进行该过程操作后符合生产工艺要求,避免生产时操作人员穿着清洁后的洁净服生产产品时对洁净区生产环境及产品产生污染。
现需对其过程逐步进行验证,证明洁净工作服通过该操作程序进行后残留的污染物量符合规定的限度标准要求,能有效地防止工作服对药品的交叉污染,保证药品质量,确保产品对用户的安全。
3.验证范围本验证为洁净工作服的清洗、灭菌、转运及使用效期的全过程首次验证,主要包括D级区工作服的清洗及使用效期验证和C级、B+A级洁净工作服的清洗、灭菌、转运及使用效期的验证。
4.验证机构成员及职责4.4.1验证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验证领导小组成员职务职责组长确保与清洁验证相关设备清洗规程的开发和批准、分析方法验证、目标活性成分的计算和选择,以及清洁过程的实施过程全部按照事先批准的计划进行。
副组长定义操作过程;确保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相关验证活动;组员4.2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验证小组成员部门职责组长质量管理部1.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2.负责组织实施验证工作。
3.负责验证过程的监督、验证资料的归档组员小容量注射剂车间1.组织车间人员配合验证;2.负责洁净工作服清洁、灭菌、转运及使用效期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操作3.负责验证数据资料的收集并汇总质量保证部1.负责起草验证方案及报告;2.负责确定验证的取样方法;3.验证过程中取样工作;4.负责验证方案的培训及检查。
中心化验室1.确定检测方法,准备相关分析方法的验证草案和报告2.负责验证过程中具体检验工作并出具报告;3.参与验证方案的审核。
设备工程部 1.负责协助验证工作;5.风险分析按《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对洁净工作服的清洗、灭菌及使用效期验证进行风险评估,在分析中确定验证的关键点,对存在的质量风险提出了预防和纠正措施建议,风险分析见附件1。
6.验证安排时间及次数根据公司验证总计划,验证小组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进行连续实施三次独立平行的关于洁净工作服清洗灭菌转运及使用效期的验证。
7.验证前准备7.1公用工程及相关验证的确认确认厂房设施、空调系统、水系统、纯蒸汽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和相关设备等公用系统设施应通过验证且运行正常,并进行了有效的维护保养和清洁。
确认项目记录见附件2-1。
7.2确认相关操作类、技术类文件已有草案或生效给出所需文件一览表,并确认所有文件已有草案或生效,见附件2-2。
7.3人员培训确认验证之前,确认该岗位有关操作者进行了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术培训及考核成绩合格,操作人员是经过质量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批准认可。
参加验证所有人员均经过该方案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相应的确认工作,具体人员培训记录确认见附件2-3。
7.4仪器仪表确认验证所涉及的关键仪器仪表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校验,校验结果合格,且均在校验有效期内。
给出关键仪器仪表清单,并确认均经过校验且在效期内,见附件2-47.5洁净工作服确认洁净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当与所从事的工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
质地应当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物。
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不同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应当分区专人专号管理。
准备确认情况见附件2-5 7.6验证前培养基确认及其他准备工作验证实施前,检查确认验证使用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是否符合规定;无菌性检查是否合格,将确认结果记录在《培养基检查确认记录》中。
合格标准:验证使用的培养基经适用性检查,结果符合规定;经无菌性检查,结果合格。
取样工具:已灭菌的棉签,灭菌的试管,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无菌具塞试管,灭菌镊子7.7验证现场确认按照《洗衣岗位清洁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为:*****)对上批生产完的现场进行标准有效的清场清洁,保证使用于本次验证的现场符合GMP标准,且在清场清洁有效期内确认情况见附件2-78.验证内容8.1 D级区洁净工作服验证实施8.1.1确定验证试验用工作服样品选择D级区内各工序操作人员穿用的工作服,穿用时间应达到工作服更换的最大限度,穿用的生产条件应包括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正常生产操作、清洁清场、设备维护保养。
确认记录见附件3-1。
8.1.2 D级洁净工作服清洗消毒及使用效期确定的程序验证8.1.2.1 D级洁净工作服清洗/转运及使用程序洗衣岗位人员将收衣桶内的洁净服拿入洗衣间,逐件检查,并对洗瓶塞岗位、浓配岗位、机修工以及公用洁净服进行分类,分开洗涤;洁净服上有明显污迹处,先用手工处理一遍。
之后按照《D级洁净服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清洗、烘干及消毒。
设定洗涤漂洗时间30分钟,甩干10分钟,加入洗洁精(每件洗洁精加入量约为5ml)对洁净服进行清洗烘干。
将烘干后的洁净服放于整衣台上,开启层流罩,将上衣和下衣按照相应的编号叠放整齐,然后装于整衣带内,使编号朝上,确保整衣带的编号和洁净服的编号一致,扎口,统一装入透明的塑料袋封口保存。
在外袋上贴挂状态标志标明类别、数量、有效期、“已清洁”等信息,然后送至更衣室传递窗内并打开层流罩紫外灯自净照射消毒30分钟,待用。
8.1.2.2验证项目D级洁净服清洗效果验证、使用有效期验证8.1.2.2.1主要检测项目:清洁度、可见异物及表面微生物8.1.2.2.2取样计划及取样点:在岗位人员按照《D级区工作服清洗标准操作规程》对工作服清洗后,首先对其表面清洁度进行目测检查及最终淋洗水进行取样检测可见异物,之后分别在放置0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后(通常设置时间超工艺要求时间24小时作参考)对下表中的取样点按擦拭法取样,送化验室检测表面微生物。
取样点如下:序号 1 2 3 4 5 6取样点左袖口右袖口左裤脚右裤脚帽沿前胸部8.1.2.3取样方法8.1.2.3.1清洗效果1.目测:在不低于300勒克斯照明下肉眼检查清洗后工作服的整体清洁程度、被污染部位的清洁程度。
2.洁净服洁净度取样:洁净服清洁后,QA检查员用2只洁净250ml具塞三角瓶,取最终冲洗水约150ml-200ml,封口,检查可见异物。
8.1.2.3.2使用有效期取样方法:随机抽取3件经过清洗紫外消毒后的洁净工作服进行取样。
取样人员在擦拭之前,手部应用75%酒精进行消毒。
按以上取样点在相应的位置上将洁净(无菌)药签头按在取样表面上,擦拭面积25cm2,取样前,洁净(无菌)药签须在无菌生理盐水中润湿。
取样时用力使其稍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
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
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25cm2)。
翻转药签,让药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
擦拭完成后,将药签放入洁净试管,并用螺旋盖旋紧密封。
(见下图)。
取样后用10ml无菌生理盐水洗脱,将洗脱液按《微生物限度检查SOP》检测,同时做空白对照。
该验证重复做3批。
8.1.2.4验证合格标准1.目测:肉眼检查清洗后工作服的整体清洁程度、被污染部位的清洁程度。
目视表面清洁,无污物。
2. 检测洁净度合格标准:无可见异物3.微生物限度标准:最大有效期的警戒线为表面微生物≤25cfu/25cm28.1.2.5 验证结果记录,见附件3-2~附件3-48.2 C级区洁净工作服验证实施8.2.1确定验证试验用工作服样品选择C级区内各工序操作人员穿用的工作服,穿用时间应达到工作服更换的最大限度,穿用的生产条件应包括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正常生产操作、清洁清场、设备维护保养。
确认记录见附件3-1。
8.2.2 C级洁净工作服清洗灭菌及使用效期确定的程序验证8.2.2.1 C级洁净工作服清洗灭菌及使用程序洗衣岗位人员将收衣桶内的洁净服拿入洗衣间,逐件检查,并对稀配岗位、器具清洗灭菌岗位、机修工以及公用洁净服进行分类,分开洗涤;洁净服上有明显污迹处,先用手工处理一遍。
之后按照《C级洁净服清洗灭菌标准操作规程》清洗、烘干及灭菌。
设定洗涤漂洗时间30分钟,甩干10分钟,加入洗洁精(每件洗洁精加入量约为5ml)对洁净服进行清洗烘干。
将烘干后的洁净服放于整衣台上,开启层流罩,将上衣和下衣按照相应的编号叠放整齐,将洁净服上衣部分反叠(叠放时将反叠部分放于上方)装于整衣袋内;使编号朝上,确保整衣带的编号和洁净服的编号一致,扎口然后将整衣袋放于脉动真空灭菌柜内,在121℃、30分钟下进行纯蒸汽灭菌。
将脉动真空灭菌柜前门打开,取出整衣袋,统一装入密闭的塑料桶封口保存。
在桶外部上贴挂状态标志标明类别、数量、有效期、“已灭菌”等信息,然后送至更衣室,待用。
8.2.2.2验证项目C级洁净服清洗效果验证、灭菌效果验证及使用有效期验证8.2.2.2.1主要检测项目:清洁度、可见异物及表面微生物8.2.2.2.2取样计划及取样点:在岗位人员按照《C级区工作服清洗标准操作规程》对工作服清洗后,首先对其表面清洁度进行目检检测及最终淋洗水进行取样检测可见异物验证清洁效果,之后进行灭菌,灭菌后对每件洁净工作服不同位置进行取样检测表面微生物验证灭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