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华东] 中石油华东《地质学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 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P41)1、简述地下各种压力的基本概念及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压力和基岩应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P6~P82、简述地层沉积欠压实产生异常高压的机理。
答:P10答:地层在沉积压实过程中,能否保持压实平衡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1)上覆岩层沉积速度的大小,(2)地层渗透率的大小,(3)地层孔隙减小的速度,(4)排出孔隙流体的能力。
在地层的沉积过程中,如果沉积速度很快,岩石颗粒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排列,孔隙内流体的排出受到限制,基岩无法增加它的颗粒和颗粒之间的压力,即无法增加它对上覆岩层的支撑能力。
由于上覆岩层继续沉积,岩层压力增加,而下面的基岩的支撑能力并没有增加,孔隙流体必然开始部分地支撑本应有岩石颗粒所支撑的那部分上覆岩层压力。
如果该地层的周围又有不渗透的地层圈闭,就造成了地层欠压实,从而导致了异常高压的形成。
3、简述在正常压实地层中岩石的密度、强度、空隙度、声波时差和dc 指数随井深变化的规律。
答:密度、强度、dc 指数随井深增加而增大(见P10上、P25下、P15中);空隙度、声波时差随井深增加而减小(见P12下)。
4、解释地层破裂压力的概念,怎样根据液压实验曲线确定地层破裂压力?答:地层破裂压力:P17中。
根据液压实验曲线确定地层破裂压力:见P21中(步骤4、5)。
5、某井井深2000m ,地层压力25MPa ,求地层压力当量密度。
解:根据P13、式(1-12),地层压力D p p p ρ00981.0=地层压力当量密度 )/(274.1200000981.02500981.03m g D p p p =⨯==ρ6、某井井深2500m ,钻井液密度1.18 g/cm 3,若地层压力27.5MPa/m ,求井底压差。
解:井底压差=井底钻井液液柱压力-地层压力静液压力: P6、式(1-1))(94.28250018.100981.000981.0MPa h P h =⨯⨯==ρ井底压差:)(44.15.2794.28MPa P P P h h =-=-=∆7、某井井深3200m ,产层压力为23.1MPa ,求产层的地层压力梯度。
石油工程专业(全英语)留学生本科培养方案-(秋季入学)(专业代码:0801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石油工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石油工程设计、运行施工、生产管理、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和地质学的扎实基础,基本掌握汉语,能够较顺利阅读本专业的中文书刊、具有听、说、读、写、译的技能;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油气井钻采工程设计和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3.具有较强的实验测试、运算和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工作适应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5.具有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现代经营知识进行生产组织管理的意识。
三、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四、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及进程第一学年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夏季学期春季学期第四学年春季学期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in English) (Enrolled inFall semester)(Specialty Code: 08102)cational ObjectivesThe educational aim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pecialty i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personnel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knowledge. To develop all-round morality, intellectuality and physical fitness, they can adapt to the needs of modern petroleu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y don’t gain just the basic training on petroleum engineeri also can be engaged in petroleum engineering design, oper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applied research etc. when they graduate from the university.II.RequirementsGraduates should acquire the following knowledge and capabilities.1.Graduates will have solid foundation on math, physics, chemistry, mechanics and geology etc. They are able to use the basic Chinese to read Chinese books and magazines of their own specialty and have some skills such a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etc.2.Graduates will grasp the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required in their own specialty. They will possess preliminary capability to use basic applied theory and knowledge to go on oil and gas well drilling and recovering engineering design and oil and gas well development project design,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n petroleum engineering, and to make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applied research.3.Graduates will have fairly strong experiment test, calculation and expression abilities and master document retrieval and other method to acqui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4.Graduates will have a better self-study and work adaptation capability, computer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5.Graduates will have insight and ability to use systematic engineering ideas andmodern operational knowledge to go on prod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III.Graduate Requirements and Distribution of Course Credits and Credit HoursIV.CurriculumThe First Academic Year10The Fourth Academic YearSpring Semester日期: 主管校长意见(签字): 日期:11教学院部长意见(签字): 国际教育学院意见(签字) 日期:日期:日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网络教育学院介绍网络教育报名专业:报名专业相关的主干课程:专升本招生专业主干课程介绍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支持开展“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3年,1955年开办夜大学教育,1956年开办函授教育;1981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石油工业部投资,在学校建立了“石油工业部钻井技术培训中心”,1983年扩展为“石油工业部勘探开发培训中心”,开始了中国石油工业正规的继续教育;1993年,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人教局批准,成立石油大学成人教育学院;1999年开展高等职业教育;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2002年开始开展国际合作教育;2006年6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07年6月成立中国石油大学教育发展中心,归口管理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和应用技术学院,2009年4月成立了校级科研机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形成了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在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整合了函授教育、网络教育两种办学形式,建立了覆盖全国石油石化企业和山东省各地市、“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系统,构建了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成了远程与继续教育系列教材与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互为补充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完善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创建了学校内控和企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实现了远程教育的跨越式创新发展。
由中国石油大学教育发展中心主持完成的教改项目《面向石油行业的远程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与研究》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教育行业特色鲜明,80多个校外学习中心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了全国主要油田和大型石化企业,开设专业以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石油主干专业为主,兼顾社会通用专业;已为社会培养了近10万名学历教育毕业生。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国家精品课“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及油田水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石 油一、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是地下岩石空隙中天然生成的、以液态烃为主要化学组分的可燃有机矿产。
这种矿产成分复杂,现已鉴定出上千种有机化合物,主要为烃类,还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有时溶有一些烃类气体、非烃气体、不等量固态烃和非烃物质。
所以,石油实际上是多种有机化合物的混合体。
各地的石油成分不一,无确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常数。
(一)元素组成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石油元素组成比较接近,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1-1)。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有碳、氢、氧、硫、氮,其中碳和氢两种元素占绝对优势。
1.碳和氢从重量百分比来看,碳一般为84~87%,氢一般为11~14%,这两种元素总量达95~99%,平均为97.5%;碳、氢元素的重量比(C/H )平均为6.5,原子比约为0.57(或1∶1.8)。
这两种元素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石油的主体。
2.氧、硫、氮在石油中,氧、硫、氮也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这三种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只有1~4%;但有时由于硫分增多,这个比例可高达3~7%。
据Tissot 和Welte (1978)对9347个样品的统计,石油中硫含量平均为0.65%(重量),其频率分布具有双峰的特点(图1-1),在1%处为最小值,以此为界,可将样品分成两部分,多数样品(约7500个)含硫量小于1%,少数样品(约1800个)含硫量大于1%。
依据含硫量通常把开采至地表的石油(简称原油)分为高硫(含硫量大于1%)和低硫(含硫量小于1%)两类;也有人采用三分的方式,将原油分为高硫原油(含硫量大于2%)、含硫原油(含硫量为2~0.5%)和低硫原油(含硫量小于0.5%)。
石油中的硫含量有环境指示意义,通常海相、近海湖盆相、盐湖相等半咸-咸水沉积地层中生成并产出的石油含硫量较高,一般大于1%;内陆淡水湖泊相沉积地层中生成并产出的石油含硫量较低,一般小于1%。
《石油地质学》绪论知识点:石油地质学的概念: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的学科,是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的简称。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经典内容:1、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油气藏中的流体(气、油、水)、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2、油气藏形成原理(形成机理:烃源岩和油气成因、油气运移和聚集、油气藏形成及破坏)3、油气分布规律(含油气盆地、盆地中的油气聚集单元和油气在时、空、深上的分布规律)扩展内容: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非常规含油气系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和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基本概念: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 ),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的灰分:石油燃烧后的余烬。
石油的比重:单位体积石油的重量。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的特性,即石油的荧光性。
天然气(Natural Gas):广义: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凝析气:一种特殊的气藏气。
在地下较高温度、压力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呈单一气相存在,故称凝析气。
(凝析油:指在地层特殊温压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被开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而逆凝结为液态烃即称凝析油。
)(含有凝析油的气藏,称为凝析油气藏,或称为凝析气藏)固态气水合物:(何生、叶加仁等编著《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油田水(Oil And Gas Field Water):(何生、叶加仁等编著《石油及天然地质学》称为油气田水)广义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
狭义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气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气层水。
油田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油气田水中溶解固体物质的总和。
知识点: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C)和氢(H),其次是氮(N)、硫(S)、氧(O)。
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征:碳、氢两元素主要呈烃类化合物存在,是石油组成的主体。
绪论概念:1、地质学: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目前特别是研究地壳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地球发展历史以及利用地质规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服务。
2、“将今论古”思维方法:指用现在观察到的自然规律去解释地史所发生的同类过程的一种历史比较的方法。
第一章、地球概述1节、地球表面特征概念:1、大陆架:围绕陆地的水浅的海底平台。
2、洋脊: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它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
3、岛弧: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火山列岛。
分类:1、大西洋大陆边缘进一步划分:大陆架——围绕陆地的水浅的海底平台。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部分。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的过度地带。
2、海底地形的划分:大陆边缘:指大陆与大洋盆地相连接的地带。
大洋盆地:分布有海山、海岭、深海丘陵、海底平原、深海盆地等地貌类型。
大洋中脊: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
常识:1、地球的形态:一个梨形球状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004km2节、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概念:1、重力异常:校正后的重力实测值与计算值不一致的现象叫重力异常。
2、地温梯度: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所升高的温度。
海底为4—8度,大陆为0.9—5度,平均约3度。
分类:1、地表以下依温度的分布状况和热源的分层:外热层——其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常温层——其地温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温度。
内热层——常温层以下的温度层。
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常识:1、地壳平均密度:地表平均2.7-2.8g/cm32、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指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交角。
磁倾角:它是指磁力线与地面的交角。
磁场强度:北极为0.58T,南极为0.68T,赤道0.31T3、地壳浅处平均地温梯度:海底4-8度,大陆为0.9-5度,平均约3度3节、地球的结构概念:1、软流层:深度约60—250公里区间,其物质的塑性明显增大,局部地段呈现出液态。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绪论单元测试1.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等。
答案:早期的盲目开发阶段;逐渐成熟阶段;发展提高阶段;萌芽及形成阶段2.20世纪40年代,油田开发开始采用注水开发,遇到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注入水能否发挥有效作用。
只要落实储层是否属于同一层,即是否为同时性沉积即可。
答案:错3.油气田地下地质学重点研究从油气田发现至油气田废弃的各个阶段所涉及的地质问题。
答案:对4.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等。
答案:油气田地下地质结构;油气储量计算方法;开发过程中影响流体运动的地质因素5.“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特点主要有:_____等。
答案:研究内容的广泛性;理论与方法的综合性;资料与信息类型的多样性;极强的实用性第一章测试1. 1.定向井井身剖面设计主要包括:。
答案:根据已有地质资料,设计定向井分层数据;根据井身剖面设计钻头程序、套管程序及下入深度;根据地面、地下地质资料,确定定向井地面井位;选择合适的井身轨迹,作好井身剖面设计;选择目标层,确定地下井位、靶区范围要求2. 2.一般而言,对于同一岩层,钻压大、转速快时,钻头对岩石破碎效率高,进尺快,钻时低。
答案:错3. 3.钻井液的流变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钻井液发生流动和变形的特征。
通常用等参数来表示。
答案:切力;动塑比;粘度4. 4.取心资料的收集和岩心整理主要包括:等。
答案:岩心装盒与编号;取心过程中其它资料的收集;岩心丈量;计算岩心收获率5.预探井的命名以井所在的十万分之一分幅_____、_____ (二级构造带)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为前缀,后加1~2位阿拉伯数字。
答案:地形图;区带6.一般开发井的名称由油气田+区块、井排号、井号按三段式编排。
如临13-58-6。
答案:对7.根据钻井工程需要,如_______等,需要设计并实施定向井钻井。
答案:侧钻;纠斜;控制井喷8.在岩屑捞取环节,需要按设计间距和迟到时间在_____准确捞取岩屑,如架空槽内加挡板、_____前加接样器。
石油地质系列书籍
石油地质系列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
1.《中国油田地质概论》:这本书是中国油田地质学的基础教材,全面介绍了中国油田地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中国油田地质勘探技术》:这本书介绍了中国油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3.《石油地质学》:这本书是石油地质学的基础教材,系统介绍了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石油的形成、运移、聚集等方面的内容。
4.《油气地球化学》:这本书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油气成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的内容。
5.《石油与天然气运移》:这本书系统介绍了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的基本原理和模拟方法,包括油气运移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等方面的内容。
除了以上书籍,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石油地质系列书籍,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石油和天然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能源的主要来源,还是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制冷和运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波动。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2 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开展油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0年代,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使我国成为石油生产大国。
此后,我国在陆地和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油气产区。
1.3 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密切相关。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油作为照明燃料,推动了石油勘探的兴起。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需求激增,促使勘探技术不断进步。
20世纪初,地质学家们提出了油气成因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地震勘探、钻井技术、油气藏评价等技术的突破,使得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发现了大量油气田。
第二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2.1 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碳的含量约占83%至87%,氢的含量约占11%至14%。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硫(S)、氮(N)、氧(O)和微量金属元素等。
2.2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
环烷烃包括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2.3 石油的馏分组成与组分组成石油可以通过蒸馏分离成不同的馏分,主要包括:轻馏分(液化石油气、汽油)、中馏分(柴油、煤油)、重馏分(润滑油、沥青)和残余油(重油、渣油)。
中石油考试真题常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油气勘探开发》①基本定义:就是找石油和天然气并且把它们从地下开采出来的一套活。
你想啊,地底下那么大地方,油和气又不会自己冒出来,就得靠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去找去采,就像寻宝一样。
②重要程度:在中石油那可是非常核心的部分。
要是没有勘探开发,中石油就没有石油和天然气来卖,就像饭馆没有食材做不了饭。
③前置知识:至少得懂点地质学基础知识,像地层结构这些,不然都不知道往哪找油和气,就好比去一个地方找东西,你总得知道这个地方地形啥样吧。
④应用价值:日常生活中汽车要加油、家里要用天然气,这都是勘探开发的功劳。
在工业上,更是各种机器运转的能源来源。
就是说它让石油天然气从地底下跑到咱们生活里来了。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是整个中石油相关学科的源头,就像树根一样。
没有勘探开发,后续的炼油啊运输啥的都玩不转。
②关联知识:和石油工程、地质工程等联系紧密。
比如石油工程就是在勘探开发找到油之后,怎么把它开采出来的工程学科,这两者相辅相成。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较大,关键点在于对地质构造的准确判断,还有先进勘探技术的运用。
想找油又不知道底下地层啥样,那可就瞎猫碰死耗子了。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特别重要,通常考查勘探的手段、开发的流程等。
比如说,会问如何采用地震勘探来确定地层下的油藏?这就得对整个勘探开发流程有深入了解。
三、详细讲解【实践应用类】①准备工作:需要地质勘探仪器像地震仪等,来探测地下结构,还得有钻探设备用于打井进一步确定油藏情况。
这就好比厨师做饭得先有锅碗瓢盆这些工具一样。
②操作流程:先通过地质研究确定可能的含油区域,再用勘探仪器进行探测,确定大体位置后打井。
就像先在地图上确定宝藏大概的岛,再登岛找宝藏具体位置然后开挖一样。
③技巧要领:多参考之前已经勘探开发成功区域的地质资料,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就像你做数学题先看例题学方法一样。
④效果评估:看从打的井里能不能采出足够量的油和气,和前期预测的是否相符。
(单选题)1: 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暖层。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无障壁海岸带的波浪带中能量最高的是
A: 升浪带
B: 破浪带
C: 碎浪带
D: 冲浪带。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下列地区中几乎没有沉积物发现的是
A: 海沟
B: 深海平原
C: 陆隆
D: 洋中脊裂谷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障壁海岸潮坪亚相中砂坪属于
A: 高潮坪
B: 中潮坪
C: 低潮坪
D: 潮上坪。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长江下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造成的。
A: 河流向源侵蚀
B: 河流下蚀作用
C: 河流截弯取直
D: 河流分叉。
正确答案:
(多选题)6: 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A: 泻湖
B: 海岸沙丘
C: 后滨
D: 前滨
E: 近滨。
正确答案:
(多选题)7: 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层序由底向上依次为
A: 三角洲前缘粉砂和泥
B: 前三角洲泥
C: 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滩沼泽沉积
D: 远砂坝沉积
正确答案:
(多选题)8: 根据沉积物颗粒在块体流中的支撑机理,把重力流划分为()类型
A: 浊流
B: 颗粒流
C: 液化沉积物流
D: 碎屑流。
正确答案:
(多选题)9: 成岩作用主要包括
A: 压实作用
B: 胶结作用
C: 重结晶作用
D: 胶体沉积作用
正确答案:
(多选题)10: 在下列地层中发现煤最多()
A: 石炭纪
B: 侏罗纪
C: 二叠纪
D: 三叠纪。
正确答案:
(判断题)11: 被子植物到新生吃始占统治地位。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2: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3: 向斜在地表的出露特征为: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由新到老,呈对称性的重复出现。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4: 鲍温反应系列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5: 按照石油行业碎屑颗粒粒度分级标准,0.25~0.5mm的碎屑颗粒为中砂。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四八三七零二三三四
(判断题)16: 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并不完全受地形控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7: 三叶虫高度繁盛并迅速演化的时期是寒武纪。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8: 河流相中,心滩沉积相对于边滩沉积而言,成分更为复杂,成熟度更低,粒度变化范围大的多,粒级也更粗一些。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9: 高原是海拔在800m以上,地势较为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20: 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含砾的粉砂质砂岩”。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