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9
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原文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1、生字词卡片。
2、课文录音、钢琴曲。
3、香港风景图片。
4、练习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香港旅游?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
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2、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读一读第1节。
(生齐读第1节)三、学习第2-5节1、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
香港到了!我们只在香港停留一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选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点游览一下。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培养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会珍惜和感恩,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2.2 生字词解析2.3 课文难句解析2.4 课文情景表演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和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并进行适当的翻译。
2.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课文。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通过课文情景表演,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发音、语调和节奏等。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拼写和运用等。
5.2 课后评价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等。
2. 学生对课文情景表演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香港的美丽景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香港有什么特点?6.2 学习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大意。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6.3 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香港的美景。
教学难点:理解“东方之珠”这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图片展示:香港的夜景、维多利亚港、购物天堂等。
2. 引导学生欣赏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东方之珠”这个词语的含义,让学生理解香港在祖国的重要性。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香港,你是我们中国的东方之珠,你有着璀璨辉煌的夜景,你有着世界闻名的购物天堂,你有着……”3. 通过讲解,让学生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对香港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港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课堂互动游戏(1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香港的图片和词语,如“维多利亚港”、“购物天堂”等。
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抢答游戏。
教师展示图片或词语,学生要尽快说出对应的香港特色。
【导语】《东⽅之珠》课⽂介绍了⾹港的浅⽔湾、海洋剧场、铜锣湾以及⾹港的夜景。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东⽅之珠》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东⽅之珠》原⽂ ⾹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门,那⾥有迷⼈的沙滩、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
每逢节假⽇,⼈们结伴来到这⾥,漫步在⾦⾊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那⾥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湖上,⼏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闹市之⼀。
摩天⼤楼鳞次栉⽐,商店⾥的各种商品琳琅满⽬,宽阔的街道上⼈流如潮。
⼀到夜晚,整个⾹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的焰⽕溅落⼈间。
马路上⼀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港,真是⼀颗⽆⽐璀璨的“东⽅之珠”。
【篇⼆】⼩学三年级语⽂《东⽅之珠》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字,理解⽣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背诵课⽂。
3、掌握课⽂内容,了解⾹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热爱⾹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琳琅满⽬”、“⼈流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三、教具准备 1、⽣字词卡⽚。
2、课⽂录⾳、钢琴曲。
3、⾹港风景图⽚。
4、练习投影⽚。
教学过程 ⼀、导⼊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港旅游?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和作者⼀起去饱览⾹港的美景,领略⼀下“东⽅之珠”的风采。
⼆、学习第1节 1、课⽂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港是我国的南⼤门,有哪些景点,是课⽂的总起。
谁来说说⾹港有什么?(⾹港有——) 2、让我们打开书本,⼀起读⼀读第1节。
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特点《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组教材都是围绕“壮丽的祖国河山”这个专题编写的,单元中的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而《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恰恰是在学习了讲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看学生是否能通过以前学过的方法,学会独立阅读,感受香港的现代都市风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二)教学对象的特点:本篇课文可是说是集美图和美文于一体香港这座美丽的城市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对于我们城乡结合部的以农民工子弟为主的农村学校来说,并不熟悉。
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家长文化素质的影响,使学生知识面狭窄,为了使他们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于是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取了小导游的形式,在初步了解香港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走入课文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感受、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定为: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xx被称为"xx"的原因。
1.技能目标:1、学会用小导游的语言有表情、自豪的向大家介绍香港的特色。
2、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本课是属于“歌颂祖国,体会爱国情感”的范畴,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便确定为: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香港,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当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得到欢乐、得到满足,让课堂始终充满情趣和童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东方之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东方之珠》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为大家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东方之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大家了解香港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今天,我们产“东方之珠”这一课,你会对香港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己试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注意带拼音的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香港哪几个方面的情况。
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从课文重点介绍的四个方面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方面多读读,再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方面的内容,讲述时可以参加自己的想象。
2、总趋势:
装扮解说员,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
大家相互评议。
拓展迁移,开展语言。
⑴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①香港真是个“万国市场”。
②香港真是个“灯的海洋”。
③我的家乡真是个美丽的地方。